第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绽”等字,会写“株”“仰”等字。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文字资料,PPT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文字资料、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能说说你的日记记录的是什么吗?同学们的日记有的是记录这一天最高兴的事或者是不开心得事,也许是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同学们看这句话“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摄氏度,最低零下7摄氏度。”这日记是以为老人在逝世的前一天用颤抖的笔写下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呢?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大家能告诉我是谁吗?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竺可桢爷爷的更多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朵杏花》。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读完课文后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下面几个问题(PPT)a、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竺可桢)
b、课文写了几次看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c、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没答上来,第二年,孩子通过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课文通过这件事情的记叙,表现了竺可桢爷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
2、第一次看杏花
学习第1—5自然段 出示PPT:
“看到杏花开了,便数了数”,为什么不用“看了看”?(因为数了数是力求准确的表现,看了看就没有这层意思了。)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又”字说明了什么?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为,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将这一情景表演出来吗?老师看看那些同学最勇敢。(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3、第二次看杏花 学习6—15段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随后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作者在描写春天到来时,抓住了哪几种景物?(“柳梢、小草、河水、杏树的花苞”)
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几个动词?它们好在什么地方?(依次用了“吹醒”“吹绿”“吹皱”“吹鼓”四个动词。(指导学生讨论得出)春天,柳梢长出了嫩芽儿,就像张开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绿色,所以用“吹绿”;春风吹过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纹,所以用“吹皱”;杏树要开花了,花骨朵儿很饱满,所以用“吹鼓”。这四个动词生动、形象,把四种景物写得活泼可爱。)
下面就请同学们各自选择四种景物,用上几个贴切形象的动词仿说一段话。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红了满山的枫叶。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冻了小河,吹白了芦花,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
春天到了,杏花重新绽开了笑脸,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大家读了课文发现,这段对话少了提示语,谁能补充一下啊?
PPT出示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老师的这段话不完整,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补充完整呢?大家先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看括号里适合填哪些词语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竺爷爷很高兴呢? 出示PPT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从这里大家又觉得竺可桢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4、最后一个自然段
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
出示PPT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小组讨论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第一”是一个准确的数字,是一个精确数字,没有精确的观察是难以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恰好与竺可桢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严谨精神相一致。课题“第一朵杏花”,预示的就是竺可桢的这种精神。
(四)课堂小结
竺可桢教授精确地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当我们精确地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五)作业延伸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九、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 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
第三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精读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
2、继续练习用题目扩展发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小组内对读课文,纠正字音。
3、师检查,找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完成学案。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连段成篇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完成学案思考探究。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丝不苟,所以才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课下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第一朵杏花》·精读课·第一课时学案
一、复习巩固,当堂检测
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你能给下面的三句话加上标点吗?
1、爷爷
您来看杏花啦
那孩子仰起脸天真地问
2、是啊
杏花开了
说着
竺爷爷弯下腰来
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3、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
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地声音
竺爷爷
竺爷爷
二、思考探究:研读感悟,乐学分享
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步骤一:
小组内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时按什么顺序连段成篇的。
(1)文中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时写竺可桢第一次看杏花。(2)文中文中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时写竺可桢第二次看杏花。步骤二: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次看杏花的故事,竺可桢第一次看杏花没有知道()开放的时间,第二年又去看杏花,竺可桢爷爷()地记下了()开放的时间。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和(),成为我国著名的()。
二、拓展空间,乐在创编
想想这些话是谁说的,每一句应给用怎样的语气读,照样子帮它们加上提示语。相信你能行哟!
例1: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例2:
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第一朵杏花》·精读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
1、通过抓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加提示语体会人物情感,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态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重点段落,感悟启示。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2、指名学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3、找出文中划分这两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导学生朗读。
4、默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理解兴冲冲、郑重、大概、也许的意思,体会竺可桢的一丝不苟。
二、加提示语,体会情感。例1: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例2: 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三、联系搜索,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所学和课下你所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四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能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谈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疑问。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3.指导读长句难句。
4.开火车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
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几次看杏花?
2.讨论分段。
3.说说段落大意。四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要求:划出竺可桢看到杏花开后的动作。
2.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指导朗读。
4.学习2-5段。自读课文,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5.出示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那天开放的吗?”
体会关键词语作用。
6.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话语气。五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第一大段,谁来说说竺可桢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2.他之后做了什么? 二
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六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画出写春天景物特征的词语。
3.交流讨论。
4.指导朗读。
5.学习7—14自然段
6.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
8.学习15自然段。
9.出示语句“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的快步走到前院。”体会句子含义。
10.理解“郑重”体会其中反映出的态度。三
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三段。
2.讨论:
竺可桢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那里说明了这个意思?
3.小结。四
课堂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五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第一年 长年 第二年……
(习惯)累月(郑重)
精确 细致
教学过程:
一、妙引课题,边读边想画面,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并指导朗读。
师: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
师:指生读。对听的学生提出要求:你能从他的读中想到什么画面?生交流。
师:(出示课件)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师: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也可背诵)
二、学习对话部分,并能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的神态和心情,体会人物不同性格。
1、先自由读7—14段,师和生配合读分清人物对话。
2、课件出示第七段,引导学生在括号中填提示语。小结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的神态动作或心情。
3、以此方法展开学习8—14段。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小组分角色展示对话。听的同学谈你听出的体会。
4、进一步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神态和心情。
5、学习重点句子。
师:课件出示杏花图,学生看第一朵杏花的开放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师:这棵杏树为什么要捧出第一朵杏花,(不但美,而且珍贵)你想把它献给谁呢?
师:当竺爷爷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后,他郑重的记下这么一段文字:
出示表格,指生读并谈读后体会。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出示竺可桢资料课件,了解生平。
2、师:竺爷爷不但是这样做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出示课件竺可桢的话语),全班齐读。
3、师:学到这,相信竺爷爷的光辉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谁来说说在你心目中竺爷爷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课件出示竺可桢在气象学及地理学方面的成果。
3、师总结课文的启示。作业超市: 积累并背诵课文中描写杏花的句子。请你观察周围的花,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