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授课人:徐朝霞
单位: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找出本影和半影,能解决日月蚀问题。
2、会使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解释有关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日月蚀现象,破除传统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用科学家对光速进行测定的不懈努力的事实,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树立信心,勇于探索。
3、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光学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变通。授课过程:(昌邑市主题资源网 + 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
授课导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光无处不在,那么谁知道光从那里来呢?
教学建议
1、发光的物体是光源,但是在实际的问题中,例如研究成像问题时,反射光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光源处理。在教学时可以先回避这一问题。
2、光现象是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解释光现象往往不能脱离开人眼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物体以及人眼根据什么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因此教材中特意指出:“光射入了人的眼睛,使人眼产生了视觉反应。”又指出:“人眼在观察物体时是根据射入人眼睛那部分光线的方向和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详情,比较复杂,虽不作详细考察,知道上述两个基本点”,对于解释像的位置和观察范围之类的问题都是必需的。
3、本节教学中涉及了两个抽象概念:点光源和光线,都是理想的物理模型,在前面学习质点和力的图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教材中特意对光线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光线概念的理解。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重点掌握以下几部分知识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讲解时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本影和半影等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
3、光线:光线只代表光的传播方向,它不是客现实际存在的东西,光线是光束的抽象。是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
4、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
5、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6、光速:通常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00×108m/s。注意: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的速度都将小于该值。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讲解
一、复习相关光学知识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二、重点分析
1、光源:(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分类: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着重介绍点光源)
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一定线度。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2)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等。注意: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光直线传播产生的光现象有: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
(l)点光源的影
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2)较大发光面的本影和半影。
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的范围是本影,本影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是半影,比较以上两图,光源的发光面积极大,本影区越小,无影灯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注意强调: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用光线表示,但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光在同一种约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才能在障碍物的背面留下影子。
4、关于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多,例如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5、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 C=3.0×105km/s=3.0×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km/s=3.0×10m/s。
3)、光在其它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
582、光年: 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探究活动
【探究课题】
1、小孔成像的再认识——动手制作不同的小孔成像观测器,研究小孔成像规律。
2、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上对光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可以参考课后阅读资料。
3、联系相关地理自然知识,注意观测发生日食和月食时的现象并研究其及规律。探究范例:
【课题】小孔成像的再认识——动手制作不同的小孔成像观测器,研究小孔成像规律。【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总体设计】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可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讨论后进行组间交流。【相关方案】
(1)在硬纸板上用锥子扎一个1mm~2mm的圆孔。在暗室中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小孔前,在硬纸板的另一侧的白屏上就能看到烛焰的像。改变屏与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和亮度变化?(2)平行于硬板移动蜡烛,屏上像的移动方向与蜡烛的移动方向是否相同?
(3)在不同的硬纸板上分别钻出不同形状的孔,一是三角形、一是方形,孔的形状对所成像有无影响?
(4)同一硬纸板上同时有两个或三个小孔(一是圆孔、一是三角形、一是方形),则光瓶上会出现一个像还是几个像?形成的像各是什么样? 【探究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探究过程报告,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由假设的提出到理论的建立需要实验的不断检验。
2)通过组内成员和组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3)发现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问题。
第二篇: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 刘正学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单元的首篇内容。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继续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统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本课从光与我们一天的生活导入,设计了“寻找光源”、“我看见了光”两个活动。通过“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启发学生对发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他材料设计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际试验、实验操作和寻找生活实例等活动,让学生懂的科学原理的获得是需要反复验证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
学生分析:
光在学生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离不开的,学习本课他们可能对一些生物能够发光感兴趣,有些学生还可能认为月亮是发光物体,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能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4.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本课学具材料,蜡烛,手电筒,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等。2.按组准备三块规则的纸板(长、宽约20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黑暗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1.(关闭所有的灯光,拉上窗帘,让学生在黑暗走进教室。)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生:教室太黑了。
师:怎样才能让教室亮起来呢? 生:拉开窗帘。
师:拉开窗帘。太阳光进来了。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黑暗环境,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
师:我们要想看到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我们的眼睛。那谁知道光能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师:如果你想不起来,可以打开课本第22页,上边有一些小朋友的插图,看看有没有启发。
如:看电视、看教学投影、打电脑、信号灯指挥交通等。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光让老师清楚地看到了你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一些物体,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物体?
生:我找到了手电筒、蜡烛、镭射笔。生:我找到了火柴、打火机……
师:下面就让我们试试用他们能让教室亮起来吗?如果用火柴、蜡烛大家一定注意不要烧到手。
(生开始活动。分别用各种物体使教室亮起来。)师:你们是怎样做的?
生:我们用手电筒、蜡烛、镭射笔、划着的火柴、荧光棒、打火机使教室亮起来的。
师:为什么这样做会让教室更亮呢? 生:因为他们都能发光。
师:这些发光的物体就叫做光源。
二、去疑存真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寻找光源。1.寻找光源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这么多同学都举手了,看来,老师可得提几个要求了:
①你想到了一个两个发光物体不算你的本领大,如果你能想到3个,甚至3个以上,才算最棒。
②如果你一个人想不到那么多,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③如果讨论好了,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想到的写到你们的纸上。好,下面咱们开始吧。
⑵写好了吗?那个小组先说说?其它小组有补充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启发学生寻找我们周围的各种光源,从而对光源概念的掌握。光的分类。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都找到了那些发光的物体。生:太阳、星星、手电筒、蜡烛、火机、电视、萤火虫 师:别的小组谁还能补充一下你们找到的发光的物体。生:手机、电灯、夜光表、月亮。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发光物体,我们把这些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
师:比较一下太阳与这些发光物体有什么区别? 生:他们发出的光的强弱不同。
生:太阳自己能发光,手电筒要有电才能发光。
师:很好,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叫天然光源。像手电筒这样人们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光的叫人造光源。
师:夜晚,我们看到的月亮又圆又亮,月亮是光源吗? 生:月亮不是光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爸爸说的。
师:让我们上电脑来看一看吧!(查看月亮的资料。)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的光源。接下来,我们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光源,分一分,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师:思考思考,谁说说?
生:太阳、星星、萤火虫荧光棒是自然光源。剩余的都是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对光源的分类练习,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锻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我们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就让我们从研究光的传播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师:刚才呢,我们找到了很多光源,还给它们分了类。
师:如果打开电灯,整个房间就被照亮了;平时我们看到太阳一出来,整个大地都被照亮了,我们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线。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些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呢?
学生猜测。
师板书:光沿着----------传播。生:发言。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
师:今天我们的朋友小鼠标又来了。不过,他好像又遇到了难题,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鼠标,今天我遇到了一个小难题,你们能帮助我吗?下面哪种做法能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图一:三个小孔对直,图二:前两个小孔对直,第三个小孔没有对直。师:下面请大家说说看你的想法?为什么?
生:第一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因为他们的孔对直了。生:第二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因为他们都有小孔。师:怎样才能知道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必须要亲自试一试。
师:在实验桌上有我们的实验器材,三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手电筒,定位夹,你们打算怎样做呢?
生:将纸板用定位夹夹好,前两个小孔对直,然后用手电照着小孔,看什么时候让手电筒把墙照亮。
师:很好,不过在实验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注意事项:
1、三块板之间相距20厘米左右,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调整第三块硬纸板的位置,试试怎样做能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2、小组互相配合,耐心多做几次。
师: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情况。
生:我们发现当三个小孔对齐时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我们知道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生:我们的实验和猜想一样,第一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师:同学们动手动脑帮助小鼠标解决了难题,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再来证明一下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吗?
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
4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三、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光的传播,懂得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好多同学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光源,还发现了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希望大家以后都要注意观察生活,留心我们周围的世界,那里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四、板书设计
7光的传播
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作者信息:刘正学,小学科学教师,工作单位同江市第一小学,通信地址同江市第一小学,邮编156400,联系电话***
第三篇:7.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7.《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
兴隆镇东区小学
孔可新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能够对光传播的路线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人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教学重点: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蜡烛,蚊香,带小孔的硬纸卡及底座,手电筒,厚玻璃,激光灯。
学生准备:本课学具材料,蜡烛,手电筒,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要想看到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我们的眼睛。一句话: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出示图片。
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光有什么奥秘呢?好,从本课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绚丽的光的世界!(板书课题:光的传播)
二、自主学习
活动1:联系生活,寻找光源,并进行分类。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1.独立完成(独学),小组内交流,并选出一名学生准备代表本组进行展示。
2.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发光物体,我们把这些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3.根据教师提示把学生找到的光源分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两类。
如有学生认为月亮是发光物体,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认知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学生如果找的不是发光物体,师要引导学生设法验证。(如:把它放在黑暗的屋子里或晚上去看它,是否能看见它。)
三、合作探究 活动2:我看见了光
⑴刚才呢,我们找到了很多光源,还给它们分了类,下面,我们找找教室里有什么光源。(电灯)
如果打开电灯,整个房间就被照亮了;平时我们看到太阳一出来,整个大地都被照亮了,我们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线。再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会打一个亮点(演示)。但也无法看到中间的传播过程。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些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呢?
学生猜测,师板书:光沿着
传播。生发言。
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大家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如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是直的,手电筒或汽车灯射出的光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直的等。)
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⑵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这些材料证明你的猜想。一起讨论讨论!
谁来说说?下面同学们就试试吧!
⑶学生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⑷学生汇报、演示实验。师适当评价鼓励并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展示交流
1.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科学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出示图片。最后利用光线进行光路做图完成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五、反馈练习
(一)课堂小结(1).生谈收获(2).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光的传播,懂得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好多同学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光源,还发现了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希望大家以后都要注意观察生活,留心我们周围的世界,那里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二)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灯炮发光时温度很高
B、烈日下用伞挡阳光
C、影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密密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 2.下列物体一定不属于光源有()
A、恒星
B、月亮
C、礼花
D、航标灯
第四篇: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薛玉芬
引入新课
教师设计。班长主持为班内某一位同学(最好是特困生。单亲家庭或有特殊表现的学生)过生日,点燃生日蜡烛、小焰火,有光有声的热烈气氛,引导学生观察“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有声音,有光现象。
教师给出主题“声现象前面已研究过了,今天开始研究光现象”。
同时板书: 第二章 光现象
提出问题
一、你看到哪些发光物体? 学生举例:太阳、电灯、萤灭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和烟火、月亮、星星„„
引导学生分类: 1.把不是光源的月亮去掉。2.星星发光更正为恒星
3.用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把上述光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太阳、电灯、萤火虫、水母、霓虹灯、手电筒、夜明珠、点燃的蜡烛、恒星,以上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都能发光,教师引导认识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引导学生分类:(a)人造光源,天然光源(b)生物光源,非生物光源(c)冷光源,热光源„„
二、盲人能看到光吗?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
三、你最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 由学生充分发言: 1.光的传播速度。2.光的传播路径。3.光有几种颜色? 4.光有危害吗? 5.人类如何利用光? 6.声有声波,光有光波吗? 教师引导指出:本节课先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同时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猜想假设
由学生讨论猜想: 1.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折线 2.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曲线 3.光是直线传播的设计实验
一、设计能看到光线传播路径的实验
由学生分组讨论:在黑夜里或在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由学生示范:喷雾器喷出一片白雾,可以观察到激光手电发出的光的传播路径。
二、设计实验观察: 1.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2.光在水中怎样传播 3.光在玻璃中如何传播
进行实验
学生二人一组讨论利用自带的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也可以跨小组吸取其他小组的经验,或由其他小组的实验得到启发。
讨论交流
由四组学生进行示范性探究实验公示: 1.点燃卫生香对准开口朝下的大可乐瓶,让瓶内充满烟雾,盖上盖子。对可乐瓶射出激光小手电,发现无论从哪个方面射入可乐瓶内,清晰地看到光在可乐瓶内的烟雾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内倒入大半杯水,洒入一些粉笔灰,当激光手电的一束光通过粉笔灰水时,可清晰见到一束光的直线传播。
3.让光在饮料吸管内的空气中传播,不断改变光线出口的方向,当饮料管弯折时不能在管口的泡沫塑料(光屏)上见到红色的光斑,而只有将饮料管拉直时,才能在另一侧的光沫塑料上见到明显的红色光斑。说明光在饮料管内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把半杯水(加粉笔灰)放入大口乐瓶内,使水面上有烟雾,当激光手电光从液面上斜射入水中时,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折线。
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确认:光在空气中、在水中、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光从空气传播到水里时,不是直线传播的,以后再详细研究。
实际应用
师生共同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和生产中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实例。从体育课站队,教室里排课桌,日蚀月蚀现象以及激光掘进等,让学生大量举例,广泛联系实际。
教师介绍光传播速度的大小,强调在真空中c=3×108m/s。引导学生与声速进行比较,加深对光速的了解。
作业
一、论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论文一篇)。
二、进一步探究你想知道的光的其他知识。
第五篇:3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标题教学中运用挂图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运用挂图使幼儿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活动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作为现代化教学主要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不能替代挂图的直观效果不具备挂图所具备的优势。
什么是教学挂图?教学挂图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所绘制的图形教具,是教师进行各种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特征突出的教学挂图,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观察感知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引导幼儿具体理解和有序记忆所学的知识,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辅助教学工具竞相出现,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由以前的老式幻灯机、投影仪,到现在流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当然,这些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的确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丰满,但作为平常的常规教学,这些手段又显得那么没有“吸引力”。由于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线教师更喜欢使用随手可得的教学挂图,尤其是一些多媒体配置不丰富的地区。教学挂图以其直观形象、制作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在幼儿园教学中仍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幼儿园的教学挂图的主要来源于与每本教学活动设计相匹配的挂图,它一般都是按照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绘出了颜色鲜艳、绘图简单、易于幼儿理解的图片。还有就是教师自制挂图,教师自己制作挂图,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理解过程,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充分准备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去更多地考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教学挂图的意义:
1.能帮助幼儿了解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挂图的内容来了解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在进行语言讲述活动中时,我常是让幼儿自己先观察,猜一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稍加引导,幼儿就能记住本次活动的内容,因为加入了自己理解的过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并为今后的看图讲述打下坚实的基础。2.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幼儿园的一节课时间很短,使用多媒体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操作要准确,如果稍有不慎,出点错那就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容易出现纪律混乱和课堂失控。使用已做好的挂图,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能集中精力听课。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减少了课堂浪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3.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平时活动中用过的挂图,不用立即收起来,挂在活动室的一角让幼儿在课间再次学习,使幼儿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知识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学到知识。4.挂图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
首先,挂图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挂图,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挂图,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挂图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利用挂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利用挂图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它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挂图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二、教学挂图在各科学习中得运用:
教学挂图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手段不仅仅是教学用具,还是教师开发幼儿潜能的一种途径,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发现和挖掘幼儿的潜能,制造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动脑充分发挥挂图在各科教学中应起的作用。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除了现代化教学常见的多媒体,运用直观挂图,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运用直观挂图,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群概念,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一图寓多解,多题求一解的方法。在看图算题中,选用了一幅图画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
例如:挂图上的6只鸡,从种类看母鸡5只,公鸡1只;从颜色看是花鸡4只,白鸡2只;从动态看是吃米的3只,不吃米的3只。然后运用已学过的交换律,幼儿很快便能写出算式。在以后的7、8、9、10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出示一幅图,幼儿就能根据图上的内容自己列式。在整体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缩短运算时间的有效思考氛围里。
2.分步出示挂图,提高幼儿理解能力
用分步出示的方法,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将静态的画面予以动态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整个活动的重点。
例如:大班学习看图列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看图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一幅图上画有 3只小鸡,第二幅图上画有5只小鸡,第三幅图上画有8只小鸡,就是这样的的三幅图,我一张一张的出示,幼儿就能很快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反之先出示8只小鸡的图,在出示3只小鸡的图,问:这是怎么了呢?为什么8只小鸡到第二幅图中怎么成了3只呢,还有几只哪去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总之,用分步出示的方法,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将静态的画面予以动态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活动重点。
3.保留挂图,随时取用。
每一节数学活动的挂图可以保留,如数字图、点子图、小动物、等等。可以作为教学 资源加以保留及共享,同时在复习的时候拿出来使用很方便。
(三)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图谱是挂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相对使用较多,它的作用也被许多老师所共识。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活动质量。现就我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图谱帮助幼儿轻松理解记忆歌词
在大班《歌唱春天》的音乐活动中,我采用了象征性符号来代替歌词。例如,比较形 象的歌词就用形象的画来表示:“天空出彩霞呀”,画一个简单的彩霞表示;“地上开红花呀,”用一朵红花表示;“树上小鸟叫呀”,画一只小鸟站在树上;大家来一起拍手笑”,分别是拍手和笑脸。对于比较抽象的歌词,“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我就用波浪线表示;“我们大家一起来呀”,用一个圆圈表示; “唱出一个春天来呀”,用“春天”二字表示。
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明白了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这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根据画面猜测图意能力的良好渗透。此时在给幼儿欣赏歌曲,幼儿是有目的地倾听,因为图谱让幼儿与音乐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他们会为自己听出了、记住了很多歌词而感到高兴。听清听懂歌词已经不在是孩子们的负担,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得到愉快的成功体验。直观图片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幼儿较快地理解歌词,同时也让幼儿对歌词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在活动后期,幼儿可以达到脱离图谱,自由演唱的效果,因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已经存在于幼儿的脑海里。
2.图谱巧妙解决难点节奏
中班“杨柳青”打击乐活动中,关于快慢的节奏掌握,使用图谱组幼儿与没有使用图谱组幼儿所表现出的再现节奏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具有很大差别。在无图谱组活动过程中,直接让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拍,但老师停止时,幼儿就把握不准音乐的节奏了。
另外一组活动中,我在简谱的下面注上了一小节拍的次数,分别用手和脚的简笔画来表示,幼儿跟着学几遍后,就能独立的完成节奏的联系。分析原因在于,直观的形象帮助幼儿梳理清楚了节奏的类型,有挂图的辅助,幼儿再现节奏比较容易。从有图到无图,难点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师的策略多种多样,挂图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幼儿轻松理解记忆歌词、巧妙解决难点节奏、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等等。
四、运用挂图教学的注意事项:
挂图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1.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及特点,选择恰当的挂图,为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活动起到点睛作用。
2.只要能够在活动中起到作用,不要过分追求美观,能够贴近幼儿就行,不要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追求表象上,做好轻重之分。
3.教师的绘画技能很重要,挂图设计要形象、科学、准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活动中师幼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将挂图运用到各科学习的效果也很明显。我们要把挂图这种方法,有机地运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相信有了这种教学手段的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会更加有效。
凡事都有利有弊。如果单一地追求电脑化,有些科学内容会过于浅显,而让幼儿失去实际操作和思考的机会,这样就不利于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一味的迷信挂图,那么好多的活动形式就太单一了,尤其处于提倡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因此,挂图的设计要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挂图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是使用挂图的方法,即教学设计,而不是挂图本身。应该由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挂图,而不是教学挂图来主宰教学内容。哪种设计方案,哪种媒体手段教学效度高,我们就应当选择并使用它。因为教学挂图的使用不仅仅是用多用少的问题,而主要是用实用好用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何种教学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