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魂》教学设计 中学教学设计
《秋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的内容。
2、挖掘文章的独特美质,学习本文多角度拟人化表现生活哲理的技巧。
3、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品味赏析 教学难点
领会并说出本文的主题 教时
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3人说)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饱含哲理的写景抒情散文---秋 1
魂,作者刘增山。
1、分析题目
“秋魂”的“魂”与“鬼魂、军魂、国魂、民族魂”含义一样吗?(讨论)明确:“魂”在这里指精神,“秘魂”指秋的精神或说秋的灵魂,文章标题用了拟人手法。
从标题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秋是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赞美(歌咏)秋的什么。学习本文,我们就是要体会作者对秋的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2、录音机播放“散文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作者的主观感悟,是散文的思想。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都是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是观察、思索、感觉的结果。只有作者的深思妙悟,才有散文深刻隽永的情理、意味。散文形式有独特性。在叙述方式。常常是抒情、记叙、议论熔为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在艺术表现上,散文有“出奇制胜”的“机 2
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是侧面暗示。在结构行文中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因而散文的美,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文调。
明确:读散文就是要读作者对事物的独特感悟,分析文章形式上的美质。
3、快速浏览课文,看文章在结构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有题记;(2)用小标题形式将文章分成七个章节
4、要求学生读题记内容,看本文要歌咏秋的什么特点?
师解“题记”•---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
二、理解内容。
1、七人接力读课文,要求:
①圈出自己认为容易读错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②用[ ]标出你欣赏的字、词、句。
③给每个小标题后补2---4个字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比 3
如“秋实××”。
2、学生讨论 概括各部分内容(见板书)•(要求最好说点理由,借机融入朗读相关句子)
三、赏析品味
师: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些句子或文段,读出来。或说出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如果能说点理由更好。•(穿插朗读,公认的美句、自读、齐读、范读等)可供挖掘的美点参考:(学生能说3条即可)(1)运用题记提挈主旨。
(2)从不同角度歌咏秋,小标题的结构形式使文章精美工整。
(3)全文用拟人的手法写成,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或褒或贬,渗透着作者的感情。(4)每部分的末句都蕴含着哲理。
(5)•灵活运用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既给文章增加了浓厚的感情,又使句式优美,读来气势贯通,琅琅上口。如“不是风,我怕……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几个整齐的句子构成排比,充分表现出秋的细致的思索,展示出它那成熟的大脑。
(6)•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展示人生和生命的内涵。如:“低下头”是秋天果实的共有特征,作者把它与低下头的人联系在一起,想象它在想什么,用“不是……也不是……是”这样的句式让它想“我是怎样成熟的”,赋予它谦逊的品质,让秋知道,所有收获并非自己独创,而是自然界共同的结晶。揭示出真正成功的人知道任何成功都离不开通力合作,都要几经磨炼的内涵。(7)结构语言富有变化。
A段落结构的变化。“秋实”•篇用心理描写,“秋色”、“秋味”篇用对话描写,但秋的回答又有变化。“秋土”篇直抒胸臆,“秋景”篇使用对比手法使行文摇曳生姿。
B、语句的变化。全文多处使用结构整齐的排比句,但注意灵活多样,如“秋风”•篇第3段,作者先用三个反问构成排比,接着又改用三个强调句(肯定句),既显得整齐优美,又避免了句式单一。
C、用词的变化。如“秋味”篇,秋的回答中“不单是……不只是……不光是……不会是……更不尽是……”几个词意思相同,但作者精心锤炼,稍加变化,使行文活泼自然,耐读耐品。
(8)•立意新颖。本文立意上一改以往作家描写秋天的肃杀凄凉,或流于表面的写景咏物,或抒写秋天带给人们的离愁别绪,而是将思维的触角向更深更广开掘,多角度写景,从几个方面来歌咏秋,在歌咏秋的成熟中发现更深的知识,更好的方法。
四、总结收获,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就你喜欢的季节,学习本文的写法,模仿写一两个小章节。
附:板书设计
秋 魂
秋实 果实成熟———————————谦虚不居功 秋色 五彩缤纷————————胸襟博大,容纳万物 秋味 酸甜苦辣————————历经磨练,方有收获 秋风 慈母心肠————————仁慈关爱,保护生命 秋叶 不寻常的开始与结束———————贡献精神 秋土 诚实——————要有好的收获,必须真诚播种 秋景 淡然一笑————————博大宽厚,仁慈善良
第二篇:秋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 根据诗歌或写或画或唱秋天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师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生自由朗读课文。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教师出示下水作文)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布置作业
①把诗歌改编成散文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寻秋
踏着清晨的露珠,伴着清风的呢喃,我寻觅着秋天的踪迹。
悠远的山谷中飘来丁丁的伐木声,挥汗如雨的樵夫,用斧子劈开了清晨的宁静,惊醒了沉睡的露珠,晶莹的露珠在晨曦中熠熠生辉,它们挤挤挨挨,笑着闹着,在草叶间滚动,滑落,顽皮的钻入土中。
远望,稻田里麦浪翻滚着,扑打着,此起彼伏,在天地间轻舞飞扬,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依然在田间忙碌着,“唰!唰!唰!”
那是镰刀的轻吟歌唱,还是农人爽朗的笑声?
果园里,累累硕果枝头颤,盈盈笑脸醉清风,一棵棵果树傲然挺立着,仿佛在向世人炫耀着自己的功勋,背着背篓的果农们,正在撷取丰收的喜悦,双手上下翻飞,利索的剪枝,装果。
哦,好一派丰收的图景!原来秋天早已到来!她静默在山林间,她轻盈在麦浪上,她穿梭于果园中,她栖息在农家里。
江面雾气氤氲,清远的鱼歌穿过朦胧的白雾,扑面而来,一叶扁舟,飘然而至,穿着蓑衣的渔人朦胧中,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只见如轻纱般的鱼网起起落落,岸边那似青鳊鱼似的乌桕叶飘飘洒洒,是对鱼儿的眷恋吧!
撒网,收网!网起一框的黑影,是乌桕叶的影子吗?不 是鱼儿在网间撒欢呢!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满载着一蓬的层层叠叠白霜,和一船的活蹦乱跳的鱼儿,在寒意重重的秋晨中,悠闲而来 耳畔清风徐徐,水中桨声潺潺,伴着着清越的渔歌。
哦,好一幅渔家秋景图!原来秋天早已踏步潜行。她隐匿在晨雾间,她悠扬在歌声里,她跳跃在桨声中,她游戏在鱼船上。
草野在蟋蟀高亢的歌唱中更加寂寥宽阔了,枯黄的落叶,纷纷扬扬,是对大树的不舍还是母亲的召唤?
他们宛转的,依恋着打着旋,悄然而落,光秃的枝桠更显苍劲,莽莽苍苍的天地更为高远; 溪水已失去的往日淙淙流淌的急切的脚步声,他们庸懒的匍匐在大地母亲的怀里,细语呢喃,倾诉着无尽的思恋,露出嶙峋的脊梁,静等冬的使者来把棉絮轻覆;
隐藏在繁盛草叶间的笛声,突然失却了往日的清亮,那可爱的少年哪儿去了,只留下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还有一个少女多情的眸子!
哦,好一张少女思恋图!原来秋天多情的走过,带着落叶的不舍,带着草野的寂寥,带着溪水的缠绵,带着少女的思恋。
2010.11.2
第三篇:《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爱国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就笑一笑,乐一乐,表示赞成;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就拉下脸,一脸的不高兴,表示反对。
1.我姓谭,从沙河小学来。
2.我是个男人。
3.我很喜欢语文,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梅花魂》。(署名权应该是陈慧瑛)
4.我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梅花魂》这一课的。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一课,跟我写“魂”。(导写“魂”字,区别:魄、愧、槐。注意:不要读作梅花鬼,不要把“魂”写作其它
字。)你知道魂的意思吗?(精神)
一、听读知大意。
打开书,听我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想写了关于外祖父(洪镜湖)的哪几件事?
(第13段不读)
汇报:(略)
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人)
我认为,这五件事都在写外祖父思念祖国,作者写的时候很随便,没有什么顺序。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二、研读悟精神。
刚才大家听了我的朗读,再仔细和课文对照看看,你发现我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从文章所写的五件事,已能充分表现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了,为什么还要这一段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说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认为外祖父主要说了什么?
3.数一数,外祖父一共说了几句话。(7句)
哪几句重在写梅花?哪几句重在写人?
写梅花: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因此你要好好保存。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把这两句连起来吗?
梅花的有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用“”画出来。(抽读,汇报)这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诗《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坚贞不屈)还可怎么说?(坚强不屈、临危不惧)
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的精神品格,我觉得前半句多余了。(通过对比突出梅花的品格)
老师读前一句,(抽生读后一句,指导朗读)再请大家齐读后一句。梅花是最有……(生读)最有……最有……所以外祖父告诉莺儿:这墨梅有高贵的品格,有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要好好保存。
写民族:
请看第五句,中华民族是个怎样的民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
节)有许我有气节的人物,“气节”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有气节的人吗?(文天祥、岳飞等)
中华民族有梅花一样的精神,梅花精神也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板:代表)。他爱梅花,实质上就是──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把爱祖国的的情怀全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你看: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导读)
他把爱祖国的的情怀全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你看: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时,我幼小的心灵是不知道父亲的这拳拳爱国之心的。我只看到他的行行热泪: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我知道当我高高兴兴要求外祖父一起回国时: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外祖父将浓浓的寄思乡情、爱国心于梅花之中,我幼小的心灵哪
能读懂呢?所以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满含深情地教育我。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的爱花之心,思乡之情,我多年后才明白。但外祖父当年的表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希望: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像烙印一样隽刻在我的心里。
文中的“我”1959年回到了祖国。这一别,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文革那个错乱的年代,身带许多海外关系的我,自然安稳不了。我20岁被发配到了山西的太行山地区的平顺农村,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农民。
6年的农民生涯,我住的是窑洞,严冬风雪侵袭,狼群野兽时常来拱门。吃的是糠窝窝榆皮面野山姜。喝的是长满了虫子的旱井水。胃溃疡、关节炎……许多病症都有了,这哪里是一个出身富裕华侨人家的小姑娘可以忍受的?我前途茫茫,海外的亲人都劝我出国。可我咬咬牙,忍受下来了,我不能放弃与背叛当初归回的祖国。我把青春中最美好的6年岁月留给了太行深山。
我记住了外祖父的希望。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我可以骄傲地对九泉之下的外祖父说,我已具有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有了这些经历,我也对外祖父的梅花之恋,有了更深的认识,读: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总结板书:
课文围绕我的外祖父,写了五件事,在他读古诗落泪和不能回国恸哭两件事中,他的爱国心,思乡情得到了直接展现。在海外,他把梅花作为祖国代表,于是我弄脏他的墨梅,他便大发脾气;我离开他回国,他却把心爱的墨梅画送给了我;上船时,还赠我一块绣血色梅花的心绢。他把深深的爱国情怀全寄托在了梅花身上。梅花魂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板书:
坚贞不屈(代表)
梅花魂 中国心
痴心不移(眷恋)
第四篇: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颇负盛名
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7、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第五篇: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春晖小学 李艳
【教材简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感悟梅花的高尚品格,了解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感悟中国魂,学习并传承梅花精神。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齐读课题,揭题导课 1.魂:精神。
2.梅花魂:梅花的精神。
(设计意图:理解课题,明确这节课学习目标。)板块二:欣赏梅花作品,积累梅花的古诗词,初步感悟梅花精神
1、互相欣赏梅花作品。
2、积累美化古诗词,初步感受梅花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自创梅花图和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初步形象感受梅花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块
三、检查预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指导书写:秉。2.佳句我会读(男女同学分开的读)
写法指导:前后照应的写法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主体更加鲜明,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要学会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导入新课学习,温故知新)
板块
四、感悟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通过预习,孩子们,你能说说外祖父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你从文中那些句子能体会外祖父爱梅花呢?
2、同学们,在描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爱惜梅花图时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写法指导: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情感。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板块
五、深入了解梅花,感悟梅花精神
1、播放视频。
2、指导不同形式朗读描写梅花的句子,深入了解梅花。
3、你从中体会到梅花的什么品质?
4、孩子们,你能用文中的词来赞美一下梅花吗?(板书: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梅花的不畏风欺雪压,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
板块六:拓展延伸,感悟中国魂
1、同学们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仅仅是梅花的精神吗?还有谁呢?(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2、同学们,让我们用记忆的双手把“他们”这个词,你会发现包着许许多多闪光的名字,你知道谁呢?
3、补充图片,了解不同时期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 朗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板书:(梅花魂其实)中国魂,(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祖国。
4、这篇课文里能体现外祖父爱祖国的事情还很多,你能再简单说说吗?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悟民族魂。)
六、回顾拓展,升华主题 望着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满头银发的外祖父泪眼朦胧,心中感叹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同学们,请拿出笔,在本子上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共识,培养学生写话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更加深刻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那份爱国心,民族情。)板块七:总结,在歌声中结束学习
1、同学们,课文梅花魂的学习就到这里。像外祖父这样身居海外而不能回国的华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身居异国他乡,但却心系祖国,此时此刻,我想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让我们在学唱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2、作业布置:推荐阅读陈嘉庚、钱学森、华罗庚的故事。(设计意图:在感悟文章的基础上,聆听爱国歌曲,阅读爱国志士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实现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