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弹力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时间:2019-12-31 08:4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弹力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弹力教学设计》。

第一篇:初中弹力教学设计

依据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弹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是接触力

2.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3.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

4.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5.知道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二、前预习

1、叫做形变。所有物体均能发生形变。

2、叫弹性形变,叫范性形变,叫弹性限度。

3、弹力:弹力产生的条是。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或相反);与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力的方向;弹力是发生形变产生的(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

4、弹力的方向:

(1)平面与平面接触:

(2)点与平面接触:

(3)点与曲面接触:

(4)绳子的拉力方向

5、胡克定律:

劲度系数,单位;弹簧的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弹簧的直径、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

6、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从性质上讲均是,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这些名称是按命的。

三、典型例题

例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

C.只要有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例2试判断下列各情况小球A受到的弹力情况。

例3分析下面各球受到的弹力。

例4一根长6cm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重0.5N的物体时长度为8cm,要再拉长1cm(在弹性限度内)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C.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地面所受的力是()

A.A对地面压力。

B.B对地面的压力

C.A和B的重力

D.B的重力

3、关于压力和支持力,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是对平衡力。

C.压力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支持物。

D.支持力是支持物对被支持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4、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和B,劲度系数均为k,与静止两个质量相同均为m的小球连起,静止时A伸长为多少?

参考的答案

二、略(阅读作答)

三、例1D

例2

例3

例4x1=8cm?6cm=2cm

F1=G1=0.5N

k=F1x1=25N/m

由k=△F△x得

△G=△F=k△x=25×0.01N=0.25N

四、巩固练习

1、【答案】C

【解析】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书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不是一种力。A错B错;桌面对书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且在同一直线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且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关键区别在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D错;书本放在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即物体所受的力相互抵消。书受两个力:书的重力、桌面对书支持力。因为书静止所以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即书的重力=桌面对书支持力,又因为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又有书的重力=书对桌面的压力。

2、【答案】B

【解析】图中与地面接触的是物体B,物体B与地面之间相互接触并挤压产生了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B对地面的弹力垂直于地面向下;地面对B的弹力垂直于地面向上,所以B正确。

3、【答案】ACD

【解析】压力与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二篇: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见表1).表1

比较重力与弹力【设计思想】

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全课设计了12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全课以“方法”为根茎,知识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二、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演示实验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演示实验6:纸张被手揉皱.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三、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在的基本依据.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四、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x.五、总结全课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板书设计】主黑板:第一版问题1:什么是形变?观察→思考→再观察→归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发生形状改变.进一步思考→归纳:结论:见课本第14、15页.第二版问题2:什么是弹力?观察→归纳: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结论:见课本第15页.问题3:弹力的大小?方向?方向:分析→归纳: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第三版具体分析(压力、支持力)→结论:见课本第16页.具体分析(绳的拉力)→结论:见课本第17页.大小:分析→结论:胡克定律.该定律适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副黑板:

第三篇:《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

设计理念:

对于弹性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弹性和弹力,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

弹力教学课件; 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弹簧球、木板、钩码、铁架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活动探究(钢尺或钢锯条,橡皮,橡皮筋,皮球等)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2、弹性和塑性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泥巴、雪球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 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有弹性的物体.

3.弹力

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把这种弹性物体对手的力就叫做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

(在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后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

(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引导学生观察后讨论得出:

物体只有发生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讨论)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探究(学生阅读教材、弹簧测力计使用说明然后实际使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小组总结讨论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5、巩固和提高

1、请观察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请注意观察指针位置

弹性、塑性、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7、作业布置

1.P54 1题 第二问可以让学生观察后右图后讨论

2.分别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的头发试验,研究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和年龄及性别的关系.并尝试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

第四篇:教学设计(弹力)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艾田中学 蒋显翠

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2节《弹力》的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

关键词:启发诱导 教学设计

启发诱导,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就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调整、开发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教学中利用启发诱导,把教学问题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的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问,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如将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弹力》的第1课时内容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弹力”作为力学中三种力之一,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好“弹力”可以为今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过弹力,知道平常说的压力、托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本质上都是弹力,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弹力的相关知识,进入高中又知道力是矢量这一关键性的知识点,只不过理性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要想理解弹力这一抽象概念还有一定困难。本节教材从展示宏观的弹簧被拉伸和压缩的实例形变引入,让学生体会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但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桌面的形变,所以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图3.2-2)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图3.2-4),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产生形变的事实。随后对于几种常见弹力的分析,总结出弹力的方向。这里弹力概念的理解和方向的确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还有一定欠缺性,所以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讨论,体会压力(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线的拉力沿线长的方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概括了弹力的方向。教材没有把弹力的方向概括成:“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问相反。”而是把关于压力、支持力方向的文字表述简化。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做课本3.2-6的小实验,使学生更加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

二、教法

本课以启发诱导教学和探究法模式相结合,并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2)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

2.难点

(1)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2)确定弹力的方向。

(3)微小形变的判定。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奇趣导入

(展示视频)蹦床比赛,运动员撑杆跳的上升过程,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避震弹簧的缓冲过程,蹦极的过程。

教师:在上面我们所看的片段中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物理规律,不知同学们能否指出来呢?

学生:它们都在发生形变后对其它物体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

教师:不知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哪些利用弹力的例子,谁来说?

学生:拉弓射箭、蹦极、跳水踏跳板、打篮球„„

教师: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内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过去以教师讲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学生探求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点。教师创设情境和显现内容和教学重点相关联,并不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是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巧妙设问

(1)学生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

(2)提出问题: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橡皮泥的形变与用力拉弹簧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手为什么受力?手受力的方向?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得出: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不能恢复的形状改变,拉或压的弹簧能够恢复形状改变,总结出: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3)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钩码受哪些力?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4)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弹力的方向呢?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5)再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共同讨论,然后总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6)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引出几种常见的弹力)

启发诱导的教学,能够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要讲解

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精要讲解作为一种传统、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精要讲解就是老师以导演、指挥的身份,进行诱导、点拨。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或者课堂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的少讲或不讲,碰到“疑难杂症”,教师循循诱导,适时点拨,“精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弹力的产生进行实例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该物体发生形变

C.任何物体形变以后都会产生弹力

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箱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2.一本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两物体接触并挤压了吗?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了?书和桌面的形变方向是如何的?

分析:桌面发生的形变是向下的,为了恢复原状,它就要恢复原状,这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书本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再来研究书本的形变,书本被挤压得产生了向上的形变,为了恢复原状,它就要向下挺,这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桌面产生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

3.绳子下面吊着一个匀质铁球。

分析:绳子与铁球的接触处都发生了形变,绳子被拉长,发生向下的形变,铁球同样被拉长,发生向上的形变。所以,绳子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铁球有一个向上的弹力。铁球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绳子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

4.人在水平面上推木箱。

分析:人手与木箱相互挤压,人手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就会对箱子产生向前的弹力,箱子发生形变就会对人产生向后的弹力。

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教师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易于混淆的内容,带共性的内容。

(四)简明小结

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提问)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1.弹力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A:物体间必须直接接触;

B: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A: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面(或者切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B: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

4.大小:A:跟物体的形变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B: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计算;

在经过前几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再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能够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高。

第五篇:第二节 弹力教学设计

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的种类,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应用; 2.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钩码、弹簧测力计

配套课件网址:https://wenku.baidu.com/view/2a224d7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7 配套微课网址:

蓝天初中物理课堂微课网址: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61003834

蓝天微课堂微课网址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1ODg0NTIyMA==.html

蓝天微课堂微课网址2:https://mparticle.uc.cn/video.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id=ccc125f42a954548a3d5d408a207574e&wm_aid=24562bf3b9c4430a844b9765d088db93

五、教学过程

1、讲:第二节

弹力

2、讲: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它们的共同点是:放手后,物体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

我们把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3、讲:用力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改变;用力捏面包,面包形状发生改变。它们的共同点是:放手后,物体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

我们把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4、讲:

一、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讲: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推力、拉力等。

5、弹力产生条件: 一是要直接接触,二是要发生弹性形变。

6、讲: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7、讲: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结构: 这是

8、讲:3.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

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该弹簧测力计量

程:

5N

; 分度值:

0.2N

; 测量值:

1.4N

使用时注意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9、讲:4.生活中常见的测力计

10、讲:请思考

1、把弹簧测力计颠倒过来使用,所测力比实际大还是小? 再思考

2、弹簧测力计测量之前没有调零,指针指的是0.2N,用该弹簧测力计测力,测量值比实际大还是小?

今天主要学习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再见。

六、板书

第二节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

2、塑性:

3、弹力:

4、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推力、拉力等。

5、弹力产生条件: 一是要直接接触,二是要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原理

2、结构

3、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使用时:注意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下载初中弹力教学设计(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弹力教学设计(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 弹力教学设计

    2、弹力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

    3《弹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案 王化忠 《弹力》教学设计 王化忠 【教学目标】 1.了解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方向,画出弹力的示意......

    2 弹力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

    《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弹力》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在本教材学习中的一个大难点。就地位而言,学好弹力既可以巩......

    新课改弹力教学的教学设计

    弹力自评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弹力”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相互作用”这一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

    第2节 弹力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知道......

    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

    《力 弹力》教学设计(5篇范例)

    《力 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本章是引导学生进入力学世界的开篇,学生已经有了机械运动和物质属性等知识作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