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0-10-31 15: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

2020年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标题

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


所属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授课教师

齐小玲

所属单位

清水县原泉小学


知识点(技能点、专题或实训活动)描述

通过典型案例和图片资料,以及调查数据,宣传吸烟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教育同学们养成良好习惯,主动拒绝烟酒。


教学类型

调查,案例分析讲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吸烟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以及吸烟可能产生疾病。


教学重点、
难点

让学生能够主动拒绝吸烟、二手烟和三手烟,维护自己的健康。


设计思路
与特点

通过调查以及案例分析,再结合图片讲授,让同学们明白烟酒的危害,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


教学过程详细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受到烟酒的诸多诱惑,有些同学把持不住自己,想尝尝吸烟喝酒的滋味,严重的危害了身心健康的发展,下面将同学们课前调查资料的结果进行一个小小的展示。

二、学习课文

我们选取了五名青少年和九名成年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从调查结果显示看到成年人每天抽烟支数要多与青少年,且烟龄长于青少年,可见吸烟也会成瘾,随着年龄的增长,烟瘾也会越来越大.调查对象 青少年(5人)成年人(9人)每天抽烟支数 2支 5支 烟龄 1—3年 10年以上

那么吸烟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1.脂肪肝

2.肝硬化

3.肿瘤

4.喉癌

5.肺癌

这些疾病都是目前医学界无法治愈的,那么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们要做到的是:

1.增强防范意识。

2主动拒绝吸烟。

3.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4.远离不良嗜好的朋友。

5.珍爱生命,对自己健康负责。

看来同学们感触深受能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这是非常可贵的。

三.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继续加深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

1.学生阅读18页活动园资料。

2.观看肺部图片。

3.播放视频“一支香烟毒死小白鼠的实验”

4.学生观后谈感受。

四.作业布置

1.学生继续收集吸烟有害的资料。

2.写一篇《吸烟有害健康》的读后感。

教学效果

与反思

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反映强烈,对拒绝烟酒和毒品都有感触,希望后期此类课程能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让小手拉大手,让全世界人民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

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第三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为微课设计护航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为微课设计护航

森林小学 陈攀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当前教师的一项很重要能力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而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了让微课程能更好的发展和被利用起来,我们要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尤其是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因此在当前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中,通过国家的制度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投入,让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同时,肯定为微课的更好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起到很好的护航作用。

【关键词】: 提高 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 微课 护航

当你看完央视每晚的新闻联播后,会发现主播时常会加上一句,请关注相关的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这说明什么呢?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不断增加,我们要不断改变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提高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信息都以“微”的方式出现,微视频、微拍、微讨论,而和我们教学息息相关的就出现了微课。

一、紧跟课堂教学的时代脚步,调动微课程这一课堂生力军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尤其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微信、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 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二、结合“微课”的特点,掌握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技能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从初步想法到准备素材资料,再到设计规划,到最后形成基本完善的资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再有微课具有很多特色的特点,为了让微课更具吸引力,有更强的有效性,我们就要提高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

1、提高获取知识亮点的信息处理能力,把控微课精华所在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在设计前,一定要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就需要一个信息加工的前瞻性,要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去更好第把握这一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既然是一个片段,就要有亮点去吸引和抓住孩子们的眼球,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传播片段,把信息的精华部分展现给孩子们。

2、找出突破点,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微课处理中发挥点睛作用

微课具有教学内容较少的特点。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怎样让微课堂能够活起来,这就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技术处理让微课堂从声光电方面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必要而常用的一些技术处理方法和手段,让这个点睛之笔出现在这些难点重点上,发挥信息技术在微课设计中的点睛作用。

3、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服务微课设计

微课还具有资源容量较小的特点。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和充分展示微课的这一特点,我们就要熟练地掌握视频处理软件,如格式工厂这个软件的简单的视频剪辑、合成、格式转换等功能。还有像会声会影这样常用功能更为齐全的软件的各种操作技巧。更要熟悉微课设计中各种视 频的特性,从而很好地利用各种视频格式,在微课中发挥出该有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要有扑捉更新的技术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为我们做出更好更多的服务。

4、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科整合、技术整合发挥更大效能服务微课创作

微课的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微课要想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生力军,常胜将军,长期受学生青睐的对象,那就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因此要提高我们的信息技术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加工、资源再创造的能力。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报社培训中心在昆明举办的“微课程技术与开发岗位”培训,虽然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没有掌握太多的实际操作技巧,但是收获也颇丰,让我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想法。至少了解了微课程不再是我们之前理解的一个浓缩版的教学视频录像,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在里面。这就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仅仅具有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比如在培训中所了解到的“讯飞语音”语音生成软件,为我们解决了微课设计中音频的问题;“AE绿屏抠像”、“Premiere+Pro+CS3”等软件实现视频抠像特技,从而将真人搬进了微课设计中,进行像主持人一样的主播式的讲解,让微课更贴近学生,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Adobe Captivate软件,能够快速地创建功能强大的、引人入胜的仿真、软件演示、基于场景的培训和测验。了解软件的简单的点击用户界面和自动化功能,学习软件的专业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商业与企用用户可以轻松记录屏幕操作、添加电子学习交互、创建具有反馈选项的复杂分支场景,并包含丰富的媒体元素。

5、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掘鲜明的主题,助力微课程解决问题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特点。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微课在设计的时候,借助信息技术知识,让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具体,这就向我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让重点更加突出,比如PPT中的“强调”设计,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个具体的点,各种动画形式也是突出和强调的一种方式。总之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种软件中的操作技巧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6、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添趣味操作,为微课设计添彩

微课程的有一个特点是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决定研发的内容虽然有趣,但是如果没有更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技术支撑,将会让有趣有意义的内容通过信息加工后而平淡无味,所以,掌握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处理方法,比如在设计中结合教学对象增添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或者自己创设的有趣的动画形象,这样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从而增加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能够时时吸引教学对象的注意力,也能更加深刻的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达到微课设计的最初理想效果,美化我们的微课程设计。这无疑又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推微课设计的又一大说服点。

7、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有效利用网络途径,让微课真正传播起来,发挥其应有效能

微课具有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的特点。正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微课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但是如果有了好的微课资源,却没有更广的信息传播渠道,微课的作用也无从谈起。

关注新闻,我们经常会了解到,某地的蔬菜丰收啦,但因为交通不便,气候的影响等等很多因素,蔬菜全部积压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某水果生产基地,桃子丰收,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桃子未能从大山中运出去,果农辛苦的付出没有了回报„„这样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呢?出了结果,还得有很好的出路,不然不能称其为成果。设计出好的微课程,以后也许会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在不同的场合出售,但是这要依靠我们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这些成果通过不同的方式推销出去。也许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资源光盘进行分享或出售;也许可以借助我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利用网络在网站上进行分享;发布到我们的手机客户端,方便移动学习;利用微博微信共享我们的精美微课程„„然而这一切,都基于我们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不断更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让微课程散发更大的能量。

8、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微课互动起来

微课具有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因此,我们要把一些收集信息的问题和互动环节设计到微课中去,这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为了充分地突出微课这一特性,为设计微课的人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一些互动信息和操作流程增加到微课中。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只要展现出更好更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会让设计者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能更多地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微课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推微课设计,加强微课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高

1、国家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变化犹如一场革命,必然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微课程继续扎根并壮大

国家有了制度的保障,国家八部委联合发文保障信息技术应用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这肯定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微课探索的共同前进和发展。

2、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普及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滋润微课生长的土壤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教师〔2013〕13号文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 积极成效。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尤其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1)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2)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3)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4)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5)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6)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以上的种种措施从制度保障到具体措施,为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就不再有以前那种老师要上课,要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制作课件,专门进行信息技术和电教方面的服务。让每个人都会做,都做得很好,也喜欢上信息技术带给他们教学上的便利。在全民都借助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工作增添色彩的同时,这样一个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开始流行并推广起来的微课程必然有了很好的滋生土壤。同时在微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技术革命带给大家的会是更崭新的一面,微课的技术不断更新带动了每位应用者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就这样相辅相成,互相带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3、微课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迅速发展,从而让微课更加健康前行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很多方面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关,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微课不断研发的过程中,促使了开发者和应用者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从而促进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微课开发更加成熟和新颖,这样就出现了很好的良性循环,因此而达到“双盈”。

当前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和应用;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 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

这些制度和措施都为微课开发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尤其是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带给我们难得的机遇。国家加大了国培力度,尤其加强了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面的培训力度。在接受不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同时,我们要更用于实践,把我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用于微课开发中,这样能更快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效能。在当前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微课设计开发这艘航船担当起有力的护航功能。

第四篇: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指南(共)

附件1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

指 南

2018年7月

目 录

一、组织工作

二、参赛人员范围

三、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要求及评选指标 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 2.教育技术论文竞赛 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 4.教师微课竞赛 5.创客教学案例竞赛

四、参赛办法

(一)参赛流程

(二)报送及评审

五、联系方式

(一)大赛办公室联系方式

(二)单项赛事联系方式

一、组织工作

主办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二、参赛人员范围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

三、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按小学组、中学组、学前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小学、中学组: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教师微课竞赛、创客教学案例竞赛。

2.学前组: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微课竞赛。

3.综合组:包含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5项竞赛均可参加。

(二)竞赛项目分类说明、要求及评审指标

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开展翻转课堂、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案例(以下简称“课例”)。课例应反映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融合,实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技术支持下的新方法、新模式的教学应用。

(1)课例要求

必须是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实施,要注重教学整体策略,包括教师的示范、演示、提示、指导、讨论等,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小组等开展的基于交互式教学设备的交互、探究、展示、评价等活动,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部分教师参赛积极性较高,却忽略了征集课例的要求,所报课例不符合本活动的要求,未使用电子白板、互动电视或其他交互式媒体,仅是投影屏幕+PPT演示型教学,这类课例将不会入选、获奖。课例的评审注重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注重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不仅是熟练应用技术。

具体考量指标涵盖以下几方面:

——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明确完整,可操作、可检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设计要素完整,结构严谨,重难点突出,活动恰当,技术应用要体现出优势;教学反思中的技术应用成效归因分析明确,问题挖掘准确,改进设想具体。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媒体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转变;能够采取多种策略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合理、自然、流畅;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经历,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能够将新媒体新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促进师生、生生深层次互动,共享课堂;恰当巧妙运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组织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科学认识;具有有价值的实践创新行为,体现出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清晰、生动,书写规范,教学设备操作娴熟;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的基本特征实施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向上,学生的情感、行动和思维参与积极、活跃。

(2)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要求

教学设计: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师生共同成长;要对所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者进行分析,阐述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明示教学中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基于交互式教学设备或智能教学环境创新的学与教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注意包括应用新技术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互动课堂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课件资源:教学课例中使用到的课件及资源须上传到活动平台中,多个课件资源打包上传。上传利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

(3)录制视频课例要求:

——必须是完整的一个标准课时的课堂实录。

——为保证录像效果,拍摄交互式设备屏幕上的图像时,建议用数据线或录屏软件专门采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在录像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拍摄。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录制完成后,要对上课录像和交互产品图像进行编辑,恰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

——每个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3秒,包含“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题、教师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示例图详见活动专题网站)。

——教学录像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和交互产品画面;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声音清楚无杂音。

——课例以flv格式上传,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以zip压缩包的形式上传。(各表模板请在大赛网站下载)。

2.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实践、思考,在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梳理和探究,撰写相关论文参加竞赛。

(1)选题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基于新的信息技术、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型学习理论的构建,体现脑科学、学习科学、深度学习、具身认知、新型混合学习等研究新进展;——“一师一课”、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

——“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和“同步课堂”的应用研究;

——网络教育新型发展形态、变革路径及趋势研究,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网络教研的创新应用;

——以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智能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教与学方式,开展学习分析、个性化服务、教学评价、人机交互、群体协作与沟通、创客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产品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提升教育公平的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泛在学习环境,及“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的研究;

——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2)征文要求: 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范文请在大赛专题网站查阅、下载)。

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竞赛目的是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所提交的竞赛空间应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在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科网络研修中的作用,具有特色主题。

(1)参赛要求: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分为教师空间和教研员空间。教师或教研员应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xiexiebang.com 大赛QQ群:669587536 联系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71号教育大厦

(二)单项赛事联系方式

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宋蕾 0931-8721895 2.教育技术论文:宋蕾 0931-8721895 3.网络学习空间:吕姝丽 0931-8827226 4.教师微课:吕 玲 0931-8724209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三个阶级之分(初级、中级、高级),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关于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3、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或有了信息技术支持反倒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下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微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感想 感谢河南省教育厅开展这次“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特别对于农村......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中历史的感想 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

    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教师都应具备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应具备的标准。 水平一......

    灌阳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方案

    灌阳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广西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本人在2015年12月参加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专家的讲座培训学习,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研修总结 固始县秀水街道办事处岳桥小学 王丹丹 我有幸参加了2015~2016学年河南省固始县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应有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区级以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

    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要求

    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要求 本次微课比赛作品包含:主微视频、作品简介、作品缩略图以及作品创作说明(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