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周长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课件,直径不同的圆,细绳,软皮尺,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了。(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相信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很多的了解了,我不让大家介绍了,老师要问同学们两个问题。”
1、什么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长方形的周长,围成正
方形四条边长总和叫正方形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和宽有关,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有关。
(课件出示圆形)
师:“你对圆形有哪些了解?”
学生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师: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生:围成圆一圈弧线的长度总和叫圆的周长。
师:那你还想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这节课我能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研究的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1、周长的测量(自主发现、动手操作)
师:利用准备的学具,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准确?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学生边说边进行演示。
2、圆周与直径的探究
师: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大家想一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生“直径。”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好了四人小组,现在要小组合作了,老师希望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先听清楚要求再动手去做。
小组合作要求: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物品中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2、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记录单中,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先说说你们采用的方法,再说结果。生:绕线法。生:滚动法。
学生汇报几组数据,教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组说说?生: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师:打开数学书,我们自学83页知识来了解。
学生自学了解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圆周率π)课件出示补充祖冲之小知识窗
早在1500多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3.之间。这是当时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师:看完这个小知识,你有什么想法?生:祖冲之真伟大,我们的祖先非常的有智慧。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师:圆的周长怎么求呀?生:圆的周长=直径×师:板书C=πd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生: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C=πd师:如果知道半径,应该怎样写?生:C=2πr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求圆的周长
(1)r=6
(2)r=10
(3)d=53、校园里有一颗大柳树,我想知道柳树的直径,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求一求。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圆的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渗透化归思想。
2、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演示,使学生受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操作、实验,从中发现规律。
2、运用周长公式,指导学生计算。
三、教学重点: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
五、教具、学具准备:
微机、实物投影、小黑板、系有螺丝帽的线、大小不等的圆片、铁圈、皮尺、直尺、线绳。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两只小蚂蚁在地上跑步,红蚂蚁沿着正方形路线跑,黑蚂蚁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1)要求红蚂蚁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围成)
(2)求黑蚂蚁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板书并揭示课题:圆的周长),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板书:曲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什么叫圆的周长?(生回答,师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实际感知
(1)师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用手摸出圆周长的那部分。
(2)让全班学生动手摸摸硬币、硬纸板、圆柱的周围,同桌之间边说边指出周长是指哪一部分的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你能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出圆的周长吗?你能想出几种测量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硬币、圆铁圈、硬纸板等)。
学生说出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滚动、软皮尺测、绳绕圆一周。生边说,师边微机演示。
师:你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不是对所有的圆都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师捏住一头系着螺丝帽的线,用力甩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绕线法或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吗?当然不能,因为只要老师的手一停,圆就消失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三)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的某条线段长有关,也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微机演示: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生说出观察结果,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分别量出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89页的表格中。
请同学汇报所填数据。
观察这些数据,能发现什么呢?
生概括出: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2)媒体演示:
屏幕上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及三个圆的周长(化曲为直的线段),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每个圆的周长还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引导概括
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教学生读写π,介绍π在计算时如何取值。
学生自己读书中介绍祖冲之的一段知识。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黑板出示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指名读题,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订正时教师强调说明:
(1)解答时不必写出公式。
(2)π取两位小数,计算时就不再看成近似的数了。
(3)计算中取近似值的那一步要用“≈”表示。
完成例1下的做一做,实物投影订正。
(七)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八)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π=3.14?()
2、求下面各图的周长(只列式不计算)
3、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r=6分米r=3米r=1。5厘米
分三组进行解答,订正时强调单位名称。
4、解答简单应用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4。2米,周长是多少?
(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3)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32米,前轮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前轮每分转6周,它每分钟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九)课后练习
量一量家中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计算它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
周长教学设计 篇3【教学资料】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好处,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白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必须的自主学习潜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齐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把知识的构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设计思路】
从本课教学资料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
圆周长认识
圆周长获取
测量
圆周率
圆周长应用
公式
计算
周长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
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周长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小正方形、手帕、表格、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呀,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来比赛了。小白兔得意洋洋地说:“哼,这次我肯定赢了!”为什么呢?
原来呀,在赛跑的过程中,小白兔为小乌龟设置了五个关卡,分别有一些题目。只要小乌龟能把题目都做出来了,就赢了,不然就输了。这下小乌龟犯难了,肯定输了,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愿意吗?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第一关:说一说。
谈话:比赛开始了,小乌龟在枪声一响后,马上冲出了起跑线,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白兔为它设置的第一关。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现在请每个同学找一个物体说一说,并指一指它的周长。(同桌交流,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现在谁来指一指这块黑板的周长。(请两位同学上来指一指。)如果要知道这块黑板的周长是多少?你们说该怎么办?(“量一量。”并请同学上来量一量(指出只要量什么?)
量出来后,大家一起算一算周长。)
2、第二关:拼一拼。
谈话:真棒,很轻松地就把第一关给过了。小乌龟继续往前爬,来到了第二关,小白兔的问题是: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如果请你们用16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会拼吗?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拼,一个同学填,比一比哪两位同学合作最出色?拼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都是用16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会一样吗?(计算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哪个周长最长?哪个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交流。)
总结:由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是不一样的,而且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长宽的长度越接近,它的周长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第三关:量一量。
谈话:你们真聪明!小乌龟开心极了,正在它暗自高兴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个岔道口(出示小黑板),小乌龟想:我走哪一条路更近呢?
提问:你们来说说看哪条最近呢?(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小朋友的意见也不统一,那么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算一算,看看到底该听谁的?(学生拿出纸,自己动手验证。)
汇报结果:一样长的。
第一种:把每条线都量一量。
第二种:移一移。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小乌龟走哪条路近了?
4、第四关:我的设计。
谈话:小乌龟连闯了三关,他正开心极了,信心十足地往前爬着,来到了第四关。看看这一关有什么难题呢?
提问:我们都知道,这个学期学校又多了一个校区——东校区,去过的小朋友都知道东校区很漂亮,东校区校门外有两块空地,学校准备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坛,我们是实小的主人,一起为实小出份力,一起来做这个设计好吗?(学生自己设计。先设计好的同学把设计贴在黑板上去,其他同学可参观一下。)
请两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
5、第五关:估一估。
谈话:终于到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关了,这一关又是什么呢?“眼力大考验”
要求: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请你估一估它的周长,然后把估好的数据记下来。然后再量出算出它的实际周长,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
师出示一块手帕。(学生估一估。)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块手帕的实际周长?还想进行这样的游戏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要估的物体,并估好它的周长,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和老师一起量这块手帕的边长。并计算一下周长。)
三、总结。
你们真棒!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帮助小乌龟又一次战胜了小白兔,小乌龟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
周长教学设计 篇7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7页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学习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教材关于“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创设了一个“天坛”的简单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并用“绕线”“滚动”等常用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顺迁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直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对圆的周长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关于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圆作为一种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差别比较大,因此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过程,因此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师: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课本57页天坛情景图)
生:圆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已储备了较丰富的圆形物体的表象,对周长的概念也较容易理解;再者,本节课学生探究的时间较长,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要经历前人历尽艰辛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历程;为保证把过程性目标落实到位,在课的起始阶段,开门见山,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谁能指着圆说一说。
生:圆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指圆)我们把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自主探究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师:怎样求圆的周长呢?下面我们借助学具圆片来研究。
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圆形纸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请小组同学商量好方法后,合作求出每个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你们的方法?
生1:我们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
师:还有那个小组也用到了这个方法?
(全体学生都举手)
师:噢,都用到了,看来是个不错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们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就量出了圆片的周长。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同学们都是用测量的方法得到了圆片的周长,归纳起来大家用了两种测量方法,一起来看:
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描述:可以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就得到了这个圆片的周长。
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片的周长。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
生:直线。
师:是直直的线段。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评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合作测量圆的周长,既强化了学生对圆的周长意义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索圆周率打下基础。在测量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经历了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测量的方法求圆片的周长,真棒!大家请看,(课件出示)这是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图),它有一道圆形围墙;这是被称为“天津之眼”的摩天轮(图),它的框架也是圆形的,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们没有那么长的绳子,更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
生2:就算我们有足够长的绳子,可是量起来太困难。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也能解决,可是太麻烦,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评析:创设情境,感悟“围”“滚”测量圆的周长的局限性,切实体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必要性,使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我们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探究发现圆周率的取值范围
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边长,那么大家想一想,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呢?也就是说圆的周长和谁有关呢?
生:直径和半径。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圆的直径和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越长圆越大,那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直径和半径越短圆越小,那圆的周长就越短。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关系确实很密切,那大家来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大多数学生茫然,教师加以引导)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它长、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倍数关系。
师:请大家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图继续让生说。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周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达成共识,圆的周长一定比直径的2倍多,(板书:2倍多)那会比几倍少呢?或者接近几倍呢?
(评析: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当老师提出“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这一问题时,学生感到茫然。老师引导学生回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类比猜想并形成了假设: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生猜并说理由。
师:看来同学们找不到合理的依据,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一个圆形图片,小组同学一起来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老师为每组发一张画有一条直径的圆的图片,各小组进行充分的操作研究,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1:(拿着自己研究的成果介绍)我们小组又画了一条直径,把圆等分成了四份,发现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四倍左右。
生2:我们小组在圆的外面画一个正方形,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短,所以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用以前学过的图形帮助研究新问题。圆的周长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那你想不想知道更接近几倍呢?
生:想。
师:大家看,刚才这小组把圆等分成四份,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左右,我们借助这种思路,再继续等分下去看能发现什么?大家看(多媒体演示:把圆等分六份)现在把圆等分成了几份?
生:六份
师:圆周角平均分成了6份,那这一个角是多少度呢?
生:60度。
师:这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课件闪烁一个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
师:那么这一条边就等于圆的半径,这一段弧和这一条边比,谁长?(课件闪烁一段弧和对应的一条边)
生:弧长。
师:也就说这一段弧比圆半径长,那圆的周长比圆半径的几倍多?,《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生:6倍多。
师:比圆直径的几倍多?
生:3倍多。
师: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是几倍呢?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我们可以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除以直径,算一算。
(评析: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非常重要,以上外切正方形、分割圆等方法正是阿基米德、刘徽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时所使用的,学生萌生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数学观”。在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猜想推理—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有效。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到了极限思想。)
(2)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刚才每个小组已经测量出几个圆片的周长,下面请各小组再拿出表格,找到每个圆的直径,填在第三栏,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四栏中,除不尽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完成后,老师把各组的表格依次放在展台上。)
师:我们测量的圆的直径都不一样,周长也不一样,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都比3大。
生: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3点几。
生:都在3.2左右。(板书:3.2倍左右)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也证明我们刚才推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其实,在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3.1415926……,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用一个希腊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
师:一起读。(板书pài)
师:我们看,刚才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是固定的数呢?
生:测量不准确,有误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的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误差造成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测量过程仔细,是可以减小误差的。
(3)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你想了解一下吗?
(多媒体演示,教师介绍。)
师:在我国,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xx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当时的解决方案是测量,人们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和我们刚才测量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刘徽首先采用“割圆术”得出了较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我们刚才把圆周等分成了2份,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等分成4份,发现周长是直径的4倍左右,等分成6份,发现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刘徽一直把圆等分成192份,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3.14。
继刘徽之后,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继续研究圆周率,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祖冲之。
师:对,祖冲之。他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你有什么感想?
生:祖冲之很伟大。
师:是啊,我们确实该为我们的祖先能有这样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虽然如此,人们对圆周率的研究远没有结束。随着数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用计算机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查阅。
(评析: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计算圆周率有关的方法,从而了解数学的悠久历史和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结合刘徽、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π是一个固定的数,知道了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知道了圆的直径,你会计算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半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r)
师:要计算圆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生:直径或半径。
师: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3.14)
(评析: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明确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水到渠成,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的直径是65米,这个摩天轮的圆形框架的半径是55米,现在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师:谁来介绍你的计算方法?
生读题,集体订正。
(评析:利用探究得出的公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公式的简洁、实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圆的周长。
生2:我了解了圆周率的历史。
师:这些都是大家知识上的收获,我们在获取这些知识时,通过观察圆的图形,做辅助线、等分圆等方法,首先确定了圆周率的取值范围,又通过测量计算找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我们还自己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同学们真是太棒了。
(评析: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课的最后,不仅引导学生回顾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还与学生一起回顾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对学生所做出的成绩给予情感上的激励。)
创新特色:
1、把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重视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圆的周长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在“怎样求圆形纸片的周长?”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究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用线围”和“在直尺上滚”的测量方法。然后教师用问题“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第二次探究,学生已观察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2倍多之后,启动问题“那会比几倍少或接近几倍呢?”学生独立思考却找不到合理的依据,感到困惑的时候,老师为每小组提供一个圆的图片,让各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第三次探究,学生已经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发现了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4倍少,老师再问“那究竟是几倍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启发学生想到计算的方法,然后请各小组在前面测量的基础上,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观察有什么发现,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同时也验证了前面的推理。在三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对知识探求的欲望,主动进行操作、猜想、验证、思考与交流,经历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积累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促进知识的迁移
“为迁移而教”。迁移的前提是知识间存在着联系,我们要善于研究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圆的周长与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存在着联系,计算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周长与条件之间都存在倍数关系。本节课在设计时,采取了并列结合的学习方式,步步深入,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求新的知识。
3、把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
本节课增加了学生猜想计算圆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及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倍数的取值范围,探究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让学生经历探究圆周率的过程,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收获。本节课把“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压缩了练习的时间,把练习放在下一节,让练习课成为新授课的延伸。
3、充实、完善了教学目标。
把数学看作大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是在别人提示下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圆周率,而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经历前人研究圆周率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而这一切,比单纯获得一个公式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一重要内容。
周长教学设计 篇8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周长教学设计 篇9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周长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建构起周长的正确表象。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周长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直尺、细绳、材料纸
教学实录
一 认识封闭图形
师板书:长度
师:看我在黑板上写了个词,一起念念老师写的什么?
生:长度
师:什么是长度?
生:长度就是长多少
师:那这根铁丝有长度吗?
生:有
师: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谁来量一量?它有多长?(具体怎么量)
生:从铁丝这头量到那头儿,长50厘米。
师:(把铁丝弯一点)仔细看,怎么了?
生:弯了。
师:对,让它再弯点儿,如果现在测量它的长度,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生:从头到尾
师:让它再继续变啦(连起来),现在怎么了?
生:变成圆形了。
师:没错。它是怎么变成圆形的?头和尾连到一起了。
生:连到一起了。
师:对,谁跟谁连上了?
生:两头连在一起了
师:我们把这样的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
师:刚才这样(演示不连的)是封闭图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头未连在一起。
师:只有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
练习
二 认识周长
师:现在想测量这根铁丝的长度,又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生:边指边说“从头到尾”一圈
师:哦,现在首尾相接,也就是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其实啊同学们,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
师:这个图形,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谁来指一指?
师:这是什么形状?
师:一起指指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师: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师:如果从这个点(另选一点)开始,你还能指指吗?
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不是封闭图形。
师:所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感知生活中的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了,你能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有周长吗?请说一说,并指出它的一周。
生1:桌子。
师:桌子是一个立体的物体,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桌面。你指一指桌面的一周吧。
生2:数学课本
师:数学课本也是有厚度的,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书面。你指一指书面的一周吧。
生3:铅笔盒
生4:黑板(面)窗面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这也找了几个物体,你能说说他们的周长吗?
电视前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花坛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游泳池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像数学书面、黑板面、电视前面等这些我们都称为物体表面。(板书)
所以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总结周长定义
我们学习了封闭图形和物体表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
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总结的特别好,其实在我们身体上有时也要用到周长的知识,买衣服的时候经常说到“腰围”,谁知道腰围指的哪儿?来指指我的。
师:平时我们常用什么测量?
师:对,是软尺,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展台上看着介绍)两面都有刻度,通常用小格一面儿,一格就是1厘米,量的时候先捏住刻度小的一头。谁来给我量一量?量的时候这样(不贴身)行吗?为什么?
师:对,太松太紧都不行,应该贴着腰绕一圈,两头连起来,这个刻度就是腰围的长度。
三 探究周长的测量
测量活动
师: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它的周长你会求吗?怎么求?
生:先要知道三条边的长度。
师:请你列出计算三角形图形的计算公式。
生:3+4+5=12(厘米)
师:非常正确,你会求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活动
汇报
(1)直边的测量通法
师:那这个四边形的周长,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呢?
生:四条边。3+3+4+5=15(厘米)
师:看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长度。如果是个8边形呢,是几条边的总长度?10边形呢?不管有几条边,所有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特殊图形特殊测量方法
师:继续看,那正方形要量几条边?
生:四条
师:刚才有同学量的特别快!有什么好办法?
师:利用了正方形的特点,只量一条边,又量又算!
(3)曲边测量方法
再来看看月牙形。为什么不直接用尺子量?
师:那这是怎么量的?
师:这个月牙形不好量,就用绳子沿月牙围了一圈,再把绳子拉直了用尺子量!月牙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四 提升练习
师:我这儿还有个很有趣的小题目,想看吗?你猜,谁走的路长一些呢?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图形的周长,是看这一周的总长度,与图形这块空儿的大小没有关系,可千万别受它的干扰!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1:周长。
生2:怎样测量周长。
板书课题: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描一描、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4、出示树叶、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评析: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纸牌和明信片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计算图形的周长、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所以老师想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老师这里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周长教学设计 篇1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每小组一根小绳、一个米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计算器。
2、课件1:阿凡提与国王比赛A、B。
课件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的关系。
课件3:祖冲之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
50米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师: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
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师板: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师:哦,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大家看,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实物展台交流。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都是三点几。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是不是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一点)
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师: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关于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说,生:我知道我国古代有个数学家较祖冲之好象和圆周率有关系,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看屏幕,这就是祖冲之,(课件介绍祖冲之)
师:我们通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生回答、师板书:C÷d=π→C=πd→C÷π=d
d=2r→C=2πr→C÷2π=r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师:(课件显示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学生开始计算,知道比赛不公平)
(2)判断。
(3)巩固练习:
A、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B、做P12下面T1:填表
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
四、拓展练习课后延伸
师:阿凡提看到同学们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非常高兴。可是,可恶的国王阴谋没有得逞,心里很不服气,他又冥思苦想出了个新花招,设计出了新型跑道,要和阿凡提再展开一场比赛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新跑道是什么样子
师:(课件出示新跑道)国王看到阿凡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心想,阿凡提呀,聪明人也有犯糊涂栽跟头的时候,我绕里面的小圈跑8字,不知要比你外面的大圈近多少路程,这个第一肯定是我的了。
师: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
周长教学设计 篇13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 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圆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教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π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五)、谈学习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 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 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教学 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周长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圆纸片,给全班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指定组长。课件及实物投影。
2、每组准备:一个信封(一跟线,树叶,五角星,硬币)一个号码图案(为形状简单的图形,大小适中),一把剪刀,一跟尺子,一张练习纸
3、每生准备:数学课本,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板书),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师: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剪的?(引出“边线”一词,板书边线)
3、描一描
4、师: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师:我们看到第四个图形是一片树叶的形状,看来不光平面图形有边线,物品的面也有它的边线,你能指指课桌面的边线吗?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师: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1、师:我们通过剪、描、指,找到了那么多图形的边线,这边线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在书本98页找找问题的答案。
2、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为什么要是封闭图形?)(如果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师: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生: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能回到这一点就是封闭图形,不能回到这点就是不封闭图形,因为不封闭,所以就没有办法计算它的周长。
生……
4、我们借助动画再次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动画演示甲虫爬树叶)
师:读一读甲虫的话。
师: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呢?
师:我们前面剪的,描的,指的图形的边线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现在你对周长的理解和一开始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指名说——向同桌纠正你一开始的错误)
5、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哪些不能,请说明理由。(幻灯片出示)
6、老师手里有一个圆纸片,请你指指它的周长。撕去其中一个角,再请同学指指它的周长。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也能找到物体面的周长
(大家一起指一指电视机屏幕,布告栏的周长)
师: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包含着数学学问,你觉得呢?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师:有三只蚂蚁,它们分别沿着树叶,五角星,硬币的周长爬了一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跑了多长的路呢?
(1)生: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就可以知道。
(2)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幻灯片显示)
1、小组内先讨论每样物品的测量方法,组长记录到表格中。
2、每位组员负责测量其中一样物品。组长负责检查和记录。遇到困难本组人员应该互相帮助。
2、测量时要有序,讨论时要轻声。
3、测量完毕,请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活动开始,师巡视。
(4)汇报,请其中一小组人员在实物投影仪上一边展示测量过程一边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师板书:(树叶 围 五角星 量 硬币 滚)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题1:快速回答,下图周长是多少
题2:想一想,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
题3:有A、B两组图形,每组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题4题5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师: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除了围,量,滚等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测量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运动员骑车的路程等等,只要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探索,肯定能找到很好的测量的好方法。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是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把测量结果写进书本99页第1题的表格中。
第二篇: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林秀琼 发布日期:2011-11-09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接着教材教材提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最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教学活动要注意,通过观察、估计、操作、测量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是教学成功的体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钟、笔筒、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没有包边的镜子。
学具:若干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月牙形、树叶形)棉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动物们准备举行一次运动会,这几天,小动物们都忙着锻炼呢!(课件演示:小动物跑步画面)
师:瞧!它们已经站在各自的跑道上准备跑步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他们的跑道有什么不同?
生:形状不同。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动物们是怎样跑的?(动画演示:小动物绕各自的跑道跑一周)
生1:小动物是沿着图形的边跑的。
生2:它们是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3:绕图形的边跑了一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动物们呀,就是绕着这些图形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
板书: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周长的意义
师:有谁认识周长?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1:图形一圈的长度。
生2: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翻开书41页齐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生:什么是封闭图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这样吧,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1:封闭图形就是封住口的图形。
生2:封闭图形就是一点缝隙都不留的图形。
生3: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略)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出示:圆形钟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钟面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
(2)出示:笔筒
师:笔筒底面是什么形状?
生:桃形的。
师:谁能指一指笔筒底面的周长?
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3)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举起书,一起指。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刚才小动物们跑步了,而且都是绕着各自的跑道跑了一周,谁跑的路最长呢?怎样就知道啦?
生1:看谁绕的弯多。
生2:我觉得要量出它们的周长。
师:那用什么办法来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六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图形后,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学生小组合作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师:刚才测量周长时,有的同学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图形的周长,而有的同学先用绳子围了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才得到图形的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
生:像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圆形、月牙形、树叶形边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
师: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
四、拓展练习
1、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谁的周长长?
(请六位学生上台围一围)
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
生2: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样长?
生2:因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无论围成什么样的图形,它们的周长都一样长。
师:你真聪明!其实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周长,而这两根绳子又一样长,所以它们的周长也就一样长。
2、给圆形小镜子包边
(出示:没有包边的圆形小镜子)
师:瞧!这面镜子玻璃边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划破,你们敢有吗?
生:不敢。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安全使用这面小镜子吗?
生:给它用塑料包一下边。
师:包边的办法不错,包边到底要用多长的材料呢?多了浪费,少了不好看,也包不完。
生:先测出圆形镜子的周长,就知道用多长的材料。
师:真不错!还用到了咱们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五、归纳总结
第三篇: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 教科书书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4.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线、直尺、皮尺、树叶、课件 预习:
内容:数学书45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被称作动物界的大力士,你们能猜到它是谁吗? 生:蚂蚁。
师:同学们太棒了!它就是小蚂蚁淘淘,快跟淘淘打个招呼吧!生:淘淘好!
师:今天这节课淘淘就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提示
1、描一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5页,请你用彩笔描一描这片树叶和数学书的边线。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描的?
2、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把书打到45页,开始自学上半部分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
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二)、量一量。怎样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
师:淘淘知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它还想知道自己爬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该怎么办?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议一议:
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
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小组内如何分工? 做一做: 实际测量,师巡视。说一说:
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指2名学生汇报。
(三)数一数。
淘淘看咱们班的学生这么积极地想办法,它也想像咱们一样学得更聪明,于是它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它看到了三个图形,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可是淘淘学奸了,它没爬也没量4,却知道了它们的周长,你知道为什么吗?仔细观察。它能数出来,你们能数出来吗? 学生独立数一数,然后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三、巩固练习
1、蜗牛奇奇看大家学得这么好,他也来走一走,你能将他们走的路线画出来吗?练一练第一题
2、淘淘看大家这么聪明,他又带来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练一练第二题。
3、淘淘很佩服我们同学们算得又对,学得又快,它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因为这样它也能变更聪明!于是它高高兴兴地请来了4个好朋友一起跟你们学习,这4只小蚂蚁想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
在我上这节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比练习中,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实验报告表、设计图、信封、小棒、彩色笔、吹塑纸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故事。(屏幕演示场面)
今天是大兔和小兔的生日,为了给大兔和小兔庆祝生日,乌龟老师准备了一块菜地送给他们,那是一块非常肥沃的菜地,种出来的菜很好吃,大兔和小兔都想独自占有那块地,乌龟老师没能办法就说:“以前你们都测量过那块地,现在谁最快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和周长,这块地就属于谁!”大兔高兴地抢着说:“那还要算吗?,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都是18。”小兔想了想,说:“老师,他不对!这块菜地的面积比周长大。这块地是我的啦!”乌龟老师听了哈哈大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块地乌龟老师该送给谁?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块长方形菜地吧。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并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启发思维。
1、请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块菜地
2、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提纲)
(1)用不同的彩色笔标明哪里是周长,哪里是面积,并计算。
(2)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乌龟老师为什么哈哈大笑?两只兔子的话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画,动脑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从而总结归纳出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3、小结。
4、指导学生完成P101例1
5、解决实际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1)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其实算什么?)
(2)出示图,算铁丝的长度
(3)出示图,算桌面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启智培能。
1、P101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从这句话,你还有什么猜想?
2、“谁围的地盘大?”游戏,填写游戏体验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附一:实验报告表
长(分米)宽(分米)周长(分米)面积(平方分米)
附二:游戏要求:
1、小组里四人分别用小棒在自己的桌面上围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就是你围到的地盘了。
2、记录好你的“地盘”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并比较谁围的地盘最大。 (一根小棒代表1分米)
3、注意四个人围到的“地盘”必须互不一样,摆出的图形16根小棒也必须全部用上。
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报告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游戏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内相互交流去发现周长与面积间的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
3、判断题: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如下图上下两部分的周长不相等,面积也不相等。
四、机动拓展
小小设计师:设计并计算一间房子的面积和装饰彩条的长度。
课后反思:
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使学生很感兴趣,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带路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发现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周长教学设计2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
第一课时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建立在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学习基础的、是前面学习“认识圆的”进一步深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定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绳测法、滚动法认识圆的周长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德育目标:通过对学习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了一些教学知识。基本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让他们在自主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是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从而乐意去学。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规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能力、探索思维,拓展探索思维的空间。改变以前机械说教,沉闷程式化的教学设计。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采用的是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来掌握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又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快乐氛围接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按以下四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让学生找出图中直径和半径,并说出什么是圆的直径和圆的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对就知识的复习为新授内容做了准备和铺垫。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自学提示:
(1)课本63页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一种是滚动测量法,另一种是绳测法,拿出个小组准备的直径是10cm、15cm、20cm的圆。完成下列表格:
周长直径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2)探究圆的定义?直径不同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样吗?这个比值叫做什么?用哪一个字母表示?读作什么?在通常计算时∏值取多少?圆周率是哪个国家的数学家谁最早提出的?
(3)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三、当堂训练、检查自学效果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2、一个喷水池直径是5m,他的周长是多少米?
四、订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后教)
学生在求圆的周长时,不能正确的应用公式,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已知半径求圆的周长用C=2∏r,已知直径求圆的周长,用C=∏d。
五、本课小结
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在回忆梳理的过程中再现了本课的知识点。
六、课堂作业、当堂批改(不少于10分钟)
1、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写作或()。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4
3、完成下列表格
半径rcm直径dcmCcm
4
1.2
12.56
4、已知圆的直径是20m求圆的面积?
附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的定义
2、圆周率的定义即表示方法
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 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在平时你都有哪些爱好呢?
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的爱好非常广泛。我呢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摄下来。今天,也拍摄了一组关于我们校园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师:图片欣赏完了,想说点什么?
生1:我们的校园真漂亮!
生2:真美丽!
师:看得出来大家都为生活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来准备上课?
活动二:创设情景,感受周长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但是听咱们的校长介绍,为了让咱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学校还决定在校园里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今天老师把花坛的规划图给带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课件出示花坛图片)
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师指生说)
师(指到扇形):那么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像不像我们夏天用到的(师手势演示扇的动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师:这么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师:老师把各种形状的花坛,都按一定比例制成了美丽的图片,(出示花坛模型图片)大家看这是长方形的花坛、这是正方形的花坛、这是圆形的花坛、这是正方形的花坛。下面你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在小组内指一指,不同形状的花坛,护栏该安在什么地方?
(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护栏是在什么地方安装的。
生1(圆形花坛):我是围着花坛安一圈。(师板书:一圈)
师:你能把图片举高,边指边说,慢一点,让下面的同学听清楚吗?
生2(长方形):我把护栏安在花坛的四周。
师:你说得真好,长方形花坛的四周也就是花坛的一周。(板书:一周)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扇形花坛它的护栏在什么地方安装?
生:(边指边说)也是围着花坛安一圈。
师:大家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的。
生2:围了花坛一周。
师: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花坛一周。
活动三: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护栏安在什么地方了,那需要多长的护栏呢?动脑筋想一想,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留思考时间)
生:只要知道花坛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这节课我和大家一块来学习的问题。(板书:认识周长)
师:有关周长,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长?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
生2:周长到底有多长?
生3: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什么是周长,怎么样知道它的长度这些问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你能利用手中的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喜欢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和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贴圆形花坛) 生:(边指边说)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说得真好,对,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哪位同学能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贴正方形、长方形、扇形)
生(边指边说):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扇形的周长是它一周的长度。
活动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了,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
生:测量。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下面咱们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图形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
(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前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什么图形的周长。
生1:我们觉得测量圆形可以用绳子。
师:这个同学想到了用绳子测量圆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根绳子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做好标记,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方法,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好)简直太棒了。关于圆形谁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生1:我觉得可以用米尺。
生2:还可以用直尺,让它围着圆形转圈。
生3:还可以用纸条,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想出了这么多测量圆形周长的方法,其实,同学们在无意识中用到了一种数学思想。有知道的吗?(学生摇头)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师:那其他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先用直尺测量出它们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只测量两条边就可以了,因为它们两条边相等。
生3:正方形只测一条边就可以,他们四条边相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的测量方法越来越简单。扇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可以用绳子。
生2:用软尺。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测量方法,那么像圆形、扇形这样的图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围一围的测量方法来求它的周长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活动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下面同学们看,设计师已经测量出这几个花坛各边的长度,你能算出它们护栏的长度吗?
(学生独立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花坛护栏的长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正方形花坛护栏是8米,4个2相加是8。
生2:我是2乘4等于8米,因为4条边相等。
生3:长方形花坛护栏是12米,2+2+4+4=12米。
生4:2+4=6米,6乘2等于12米。
生5:扇形花坛护栏长为18米,5+5+8=18米。
生6:我是先算2乘5等于10,再加上8等于18米。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花坛护栏的长度,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算出了花坛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花坛的周长。
活动六:课堂总结,渗透方法
师:你能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数学书封面、黑板面、桌面)
师:孩子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
师: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么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周长的认识。
这节课你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周长,还探索出了许多测量周长的方法,老师很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能将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的挖掘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互相测量你们腰的一周,也就是腰围、头围、胸围等。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试讲、研磨,我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在“图形的周长”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经历“看、指、描、说、摸、找、量、算”等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中感悟、体验,获取了“周长”这一概念。课后,我在反思中觉得,这堂课真实地展示了我对磨课的一些粗浅认识。
本节课中我个人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开展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新颖有层次,开放度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
体验,在体验中感知。本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预设的计划和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学校花坛的规划图;描一描——各种形状规划图的周长;说一说——结合规划图说一说什么叫周长;指一指——各种形状规划图的周长;摸一摸——摸一摸课本封面、桌子面、文具盒表面的周长;找一找——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辩一辩——辩一辩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量一量——小组合作量实物和图形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不仅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含义,还发展了他们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实践等能力。真正让学生在体验和练习中去感悟“周长”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收获。
这次磨课,我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是在讲课的技巧上。这次讲课的经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成长的体验,通过对教案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对于教材的把握也有了进步,能够更深层次地去挖掘教材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而不是照着教材来上课。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展现自我,收获快乐。“体验”课堂中,我与学生共成长。
周长教学设计4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圆片、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吗?
师:今天钱老师把这两位“巨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咱们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好不好?
(生齐鼓掌!)
师: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到底谁跑得路程长呢?(屏幕动画显示)
2.迁移类推
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说明)究竟它们谁跑得路程长?如果给你有关数据你能裁定谁跑得路程长吗?
(1)师:谁来说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2)师:谁再来说说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师:知道边长×4的含义吗?(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指名说。
(3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
师:很好!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愿意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师:我们已经知道,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后指名答。
(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指名学生边演示边说。谁再来说说。
3.实际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起圆形纸片,小组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很容易尺量计算,大家猜猜圆的周长用尺量计算方便吗?(不方便)
师:(出示教具圆片)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量出一号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表格中。听明白了吗,开始。(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
(1)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方法一:用线绕
师:谁来与老师配合绕给同学们看看?
(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
师:这样绕了以后,怎么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
师:(课件补充说明)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2)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师:(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3)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会。)
师:真的吗?谁敢来试试。
指名一生上台测量黑板上的圆。可能用线绕。
师:有什么感觉?(不方便!)
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
这就说明用绕或滚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时还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
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线段长有关系呢?(半径、直径)
2.验证
师:谁知道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吗?(半径或直径)
师:圆的周长是不是和直径有关呢,请同学们来观察几个圆。(媒体演示)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你感觉到了吗?
(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现在请小组内相互分工一下,每位同学测量一个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你那个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生实际测量、计算、填表)
3.展示汇报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数据。
师:从他们汇报的数据看,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商都是三点一几)
师:也就是每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他小组的也是这样吗?
4.揭示规律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肯定是有规律的。在我们所测量的这些圆中,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屏幕出示图3:
师:在这三个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如果再换成其它的圆来度量或者计算的话,同学们还会发现,它们每一个圆的周长仍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 (读pài)表示。
5.介绍小知识。
师:讲到圆周率,我们不得不提到祖冲之。(媒体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了感染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揭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想要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其实我们只要测量出什么就可以了?
(测量出它的直径)
师:那么已知这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用直径去乘圆周率)
师:说得不错!(课件演示并教学用字母表示公式C=πd的过程)
(板书:C=πd)
师: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你是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C=2πr)
练习:(屏幕显示)现在你能裁定米老鼠和唐老鸭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唐老鸭跑的路程更远。
六、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例题: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弄清列式的依据。
(2)小结:已知直径求周长可直接套用公式。
2.通过媒体演示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作业。
饭店的门口竖着一个大钟,它的分针长30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小结:已知半径求周长只要先用半径乘以2求出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写成公式是:C=2πr.
五、总结,质疑,看书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谈谈这节课的体会与感受。
六、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π=3.14。
(3)半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4)同圆中,周长是直径的π倍。
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铁条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3.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的直径为40厘米,要骑过31.4米长的钢丝,车轮要转动多少周?
4.求半圆的周长:d=6厘米(图略)
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周长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9-91页《圆的周长》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孕状——新知探究——新知运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实践,自计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直尺、纸剪的圆、系有小球的绳子两具啤酒瓶、绳子。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机器人轿车和跑车在两个赛道上比赛,轿车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跑车沿着圆形路线跑。
2、想一想
(1)要求轿车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了它的什么就可以?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2)要求跑车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谁来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突出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继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学习策略上的铺垫。】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1、感知、测量:用手摸圆的一周<纸剪的圆>
(1)师演示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怎样?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圆的的周长呢?
(2)利用学具操作,用不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3)想一想:用这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2、合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猜一猜:(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转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还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可能与它们有关?
(2)比一比:同桌合作,用绕圆一周的彩带跟学具的圆的直径比一比,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3)算一算: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情预设: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可让学生通过争辩来统一认识】
(4)、议一议:计算结果有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关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称之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
指导读写
(2)指导阅读第90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介绍近代大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4、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
(1)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d,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r
(3)问:转动木条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4)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本设计通过学习自主的“探究—发现”,进一步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圆的周长公式就推导而出。】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辨析、判断<课件>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
2、教学例1 <课件>
(1)在生读题后,问:求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反馈评价。
3、完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判断,加深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间关系深刻认识,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桌面周长的计算,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业务,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说说收获。
2、回放两车比赛的课件;算一算,哪辆车跑的路程长?
3、生活中的数学
师演示;把两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啤酒瓶的直径是T厘米,如果只扎一圈,至少要多少厘米绳子?(接头处不算)
设计思路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本设计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二、在探究中发现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操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在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中,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看守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作者简介:
郑蓉,现任教于浦城县新华小学,1971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担任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县学科带头人。
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两只小蚂蚁是怎么画的?谁画的好?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
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
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cm左右。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
有兴趣吗?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
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2、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怎样量出树叶的周长?谁闯过了这关加上200分。
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课件出示图:他们的周长一样吗?(指名说说)我们来看看演示移动的方法。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300分!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200分!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首先利用微机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树叶的轮廓,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教师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本节课的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周长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概述: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学课件、自制图片。
3、学生准备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
教学过程:
1、感悟周长、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准备好学习用品,我们一起摸一摸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请个别同学演示。)摸到的边线是什么呢?(同桌议一议)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一学。(板课题)
2、展开讨论,感知周长。
请同学们描一描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同桌互相说说边线和周长的关系)观察画面中树叶、门洞、小兔等物体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独立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并向全班反馈)思考:图形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对吗?(板画树叶,用彩笔描出边线)教师引导归纳: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板书)
3、联系实际,理解周长。
摸一摸桌面、书面、手腕的周长,互相指给同桌看。
4、周长运用,拓展延伸。
a、想知道茶叶筒底面周长,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观看测绳绕茶叶筒底面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师生共同测量出实物茶叶筒的周长。
b、观看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
c、观察动画演示,发现每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利用重合、旋转)
周长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复习前学生已经系统复习和整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本节课整理和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发展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有能力去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时间的迁移等各种原因,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淡忘,导致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素材,进一步建立这些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形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网络。进一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公式推导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
学具:一幅三角尺,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归纳复习整理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黑板贴图)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平面图形的世界里,复习回顾这部分知识。如果你是一位小老师,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才能较全面的帮助大家整理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呢?
板书:周长面积板书:意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师:把大家刚才说的意思归纳以后,就是一个复习提纲,这就是知识整理归纳的常用的方法提纲法。(板书:提纲法)你觉得提纲法的优点是什么呢?提纲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纲挈领,一目了然,读起来清楚明白。
二、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量单位。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生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它们的周长。
生2: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课件出示意义)
2、火眼金睛。
师:看来周长与面积的意义是不同的,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大家仔细看这两组图形,每组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课件)
师: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汇报)
师:通过这两组图形的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生2:我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师:那么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相同吗?
3、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周长的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1公顷就是边长为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100米。
师: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所以我们在进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统一。
三、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梳理知识,整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那么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吗?哪位同学把整理的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C=(a+b)×2c=4a邻边之和乘2三边之和上下底与两腰之和
S=abS=a2S=ahS=ah÷2S=(a+b)h÷2
师:同学们请看,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都进行了整理,那么这种复习整理方法的方法你知道叫什么吗?(列表法)你觉得列表法的优点又是什么吗?(便于分析、比较、总结出规律)
2、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可不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上底加下底的和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此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也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外,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高时,可以拼成正方形。
3、沟通联系,建构网络。
师:在同学们交流图形面积推导的过程成中,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绘制出了用来表示图形关系的一幅网络图,那么这种整理复习归纳的方法就叫做网络法。请同学观察这幅网络图,你都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长方形是基础。
②图形之间有联系。
③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公式的统一。
1、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是我们学过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吗?同一的计算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那么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五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可不可以统一成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呢?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长方形,因为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而三角形与梯形虽然说要除以2,单也可以变成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师:刚才两位同学是对的,因为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吗?你能不能把其余的四种图形都看作梯形?
(1)三角形看作上底为0的特殊梯形。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看作上底和下底相等的特殊梯形。
3、那么现在你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示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s=(a+a)b÷2
=2ab÷2
=ab
正方形s=(a+a)a÷2
=2aa÷2
=a2
平行四边形s=(a+a)h÷2
=2ah÷2
=ah
三角形s=(a+0)b÷2
=ab÷2
师:面积公式可以统一成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恐怕是大家没有想到的。看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五、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六、归纳总结,提升技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对平面图形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复习,课下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容易出错的题型,下节课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面积提纲法
意义所有边长的总和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列表法
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网络法
C=(a+b)×2S=ab
c=4aS=a2
计算邻边之和乘2S=ah
方法三边之和S=ah÷2
上下底与两腰之和S=(a+b)h÷2
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想把这幅古画的四周装裱上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实际上就是要算什么?怎么做?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师:你们真聪明!把古画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20分米,就是这幅古画表面一周的长度。那绿色小旗表面一周的长度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师:那像长方形、三角形、圆等这些图形能够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没有缺口的,我们叫什么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3.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鹿和小马分别绕A、B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来代表篮球场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又把篮球场抽象为一个长方形,便于学习和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预设1:
长
宽
宽
长
(1)28+15+28+15=86(米)
86
30
56
宽
宽
长
长
预设2:(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43
43
长
宽
长
宽
预设3:(4)28+15=43(米)
43×2=86(米)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2、正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再算一个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在它的一条边旁写上边长)的周长的时候,只要怎么样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周长了?
生:边长乘4(教师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又相对容易,这里就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完成“试一试“后再出示一个一般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归纳计算正方形的公式,加深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后,让学生再回头再一起比较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m,宽4cm,周长()cm。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m,宽5m,周长()m。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为快速抢答,数据很简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快速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其周长。对于长方形,学生要采用第四种方法才能更快速得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从而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隐形中运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形成技能技巧
师:下面我们再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开课本第42页,自己独立完成第3、4两题,同时指名两位同学黑板板演。
(教师下面巡视,有必要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学生完成后
(1)课件出示第3题。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长方形周长的?
生:跑一圈。(课件将“一圈“一词圈出)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以后我们要注意这一类词语。
(1)课件出示第4题。
师: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生:边框。(课件将“边框“一词圈出)
师:你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由于课本上这两题的难度不大,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两道简单的实际问题没有难度,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在课本上解答,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后,在校对过程中总结以后会经常出现一类求周长的词语,如:一圈、边框、四周等词语。
3、拓展提升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道和长方形周长有关的问题,你们敢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第4题:4、一个长方形的池塘,长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早上绕着它跑两圈,小明每天跑了多少米?)
师: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生:池塘的长是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绕着它跑两圈,问题:小明每天跑多少米?(课件依次标出这些信息)
师:题目大家都清楚了,但是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有点困难了,请四人小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以后在做题时一定要报题目的意思弄清楚了在做。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告诉大家,不能盲目第认为现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那本题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仔细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再下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导入新课,进而把它抽象成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 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 (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 (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纸牌和明信片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所以老师想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老师这里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 (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五篇:《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总结周长公式
检测工具:
1、判断(每题10分)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⑵长方形周长=长+宽×2()
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2、选择(每题10分)
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A、10分米 B、24分米 C、20分米
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4 B、5× 2 C、(5+5)×2
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目标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预期效果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3、展示交流
⑴长+宽+长+宽=周长
⑵长+长+宽+宽=周长
⑶长*2+宽*2=周长 说长*2和宽*2的含义
⑷(长+宽)*2=周长 说(长+宽)*2的含义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
2、效果反馈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 人,90分以上的有 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 人)
3、反思总结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