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样例5]

时间:2021-01-08 01: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

第一篇: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

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第二篇:《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梁芳玲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旬邑县排厦小学

梁芳玲

【教学目标】

1、巩固“淋、滴”等几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交流,感受语言美、春雨美。

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将书上的插图做成课件。

2、从课外读物中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

3、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

【教学过程】

一、体渲染,带入情境

1、揭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春天,去看看《春雨的色彩》,去听听小雨的声音,跟春雨说说话,好吗?

2、课件:下春雨的情景。(你们瞧,春雨是怎么下的?)

3、读好句子:

⑴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谁来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启发读:如果春雨轻轻地下,下得很慢,怎么读?如果春雨下得又急又快呢?(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⑵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点击课件:你们瞧,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你来试试做这样的春雨!(指名读、评议,齐读)

二、读好3~5自然段,初步感受春雨的美

1、过渡:春雨下得这么轻啊,沙沙地真好听!我们好象站在春雨中了。你们看,小鸟们也来到了田野里,正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出示课文主题图)

2、想知道小燕子、麻雀、黄莺是怎么争论的吗?我们来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现在请你自己读吧!(自由读)你最喜欢谁说的,就把谁说的话多读几遍。(再读)

随堂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并及时鼓励、表扬会读的小朋友。

3、集体交流:

过渡:你们真活泼可爱啊!真像一群小鸟。

绿

⑴ 小燕子们,在你们眼里,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并板书:绿)

⑵ 为什么?(指明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读好句子: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⑶ 看,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柳枝也吐出了新芽。多美呀!(课件)

⑷ 小燕子们,你们能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自己试读,指名读,评议)喜欢做小燕子的站起来齐读并表演。

红、绿

⑴ 春雨是绿色的,麻雀你们同意吗?小黄莺呢?请麻雀、小黄莺各自找伙伴讨论在你们眼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⑵ 下位找朋友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

第三篇:特级教师 钱学森 教学设计

《钱学森》课堂实录

执教: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潘文彬 学生:南化四小六(6)班 授课时间:2009.12.25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己读,大声读

生: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读完了,你知道这里的“他”是谁? 生:他是钱学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会写钱学森的名字吗?那就请你将他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生:(走向黑板)板书---钱学森

师:字写得不错,大家了解钱学森么?把你了解的说说看.生:他出生于1911年

师:哦,你知道他的出生。生: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他的祖籍是浙江杭州

生:他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师: 是的,我们来看一下,老师也查了资料。(课件出示图片)他就是钱学森,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文字。念

(课件出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生: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师: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今年的10月31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但音容犹在。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伟人,再来呼唤一下这位伟人。念----生:钱学森(用“感动中国”给钱学森的颁奖词导入,再结合学生课前的了解,为学习人物奠定了基调:这是一位不重名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斯人已去,但音容犹在”,更让学生急于走近这位伟人、了解这位伟人。)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生字新词都掌握了么?拿出本子,同学们,提笔就是练字时,注意写字的姿势,每个词语我只报一遍,请注意听。(生默写生字: 额头赴美留学

富裕 诚恳 贡献)

师:听写好了,请打开语文书对照批改,同桌交换一下。批改的时候注意两点:第一、看他的字写得对不对,第二、看他的字写得漂不漂亮,把你认为写得漂亮的字用圈圈起来。明白没有?

(生交换批改听写本)

(这个环节在潘特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虽然不“热闹”,但是很实效。我相信潘特平时也是这么培养他的学生的。生字词在课内就要学会,“只报一遍”学生必须专心听;互批关注正确与美观,对生字的基本要求很明确。这个方法值得中高年级老师学习。)

师:好,同学们看黑板,我感觉我们南化四小的学生字写得非常漂亮,不过大家在默写字词的时候有两个字写得有点问题,请看黑板(板书----裕)

师:这个字,右边是什么偏旁? 生:衣字旁

师:其实这个字非常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左边是---(衣服),右边----稻谷,想到了什么?想到那个成语? 生:丰衣足食

师:是啊,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丰衣足食了就----(富裕了),富裕什么意思知道吗?谁来说说看?

生:就是生活很美好,丰衣足食。(“裕”的教学很精彩,丰衣足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巧妙自然。)

师:好的,大家翻开课后生字表,把你刚才在写时写错了或者写得不好看的生字再好好地描一遍。

提示:有选择地描写,尤其是听写错的或者是难写的描一描。(生描写生字)

师:文章读了没有?能把文章读通顺吗? 生:能

师:很好,就要这样有自信。这篇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你最有把握读好的是哪一段,或是你最喜欢读哪一段,等会就请你读这段。自己先看看。(生自由默读课文)

师:谁第一个站起来读?这个男孩子,你读哪一段? 生:第一段,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他读得这么样?好在哪里? 生:好,很有感情

师:正确流利,很有感情。读得确实不错。还有谁来读? 生:第一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也想读第一自然段?他都读过了,你为什么还想读? 生:因为第一自然段写出了钱学森十分急切的感觉。(生读第一小节)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不错

师:的确,读得很好,确实读得不错,还有谁想读读?你举手了你来读。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生读课文第五段)师:你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觉得这一段体现了钱学森非常有知识,连美国等国家都非常想要他。

师:好的,这篇文章共七段,刚才读了两个自然段,其他自然段还有没有同学想读的? 这个女孩子你来读,你是中间第一个举手的。老师要表扬你。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说说看你为什么读这段?

生:因为这段写了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后为祖国作出的卓越贡献。

师:其他同学呢?书都不想读了? 生:我想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说说看你 为什么想把这段读给大家听?

生:因为钱学森尽管在美国待遇优厚,看他还是想回国,说明他十分有爱国情怀。

师:恩,有没有想读的了?最后一次机会,给这个女同学 生: 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师:有没有想说的?

生:我觉得这一段体现了钱学森的十分爱国情怀。(我发现潘特在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有两个特点: 1.你想读哪一段,说说为什么想读这一段?这其实是训练学生概括段意和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但是老师却不露痕迹。

2.读过之后说说自己读得怎么样。我们常常采用的是读书后互评,殊不知自评能力也很重要。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师:看来我们六(6)班的同学真的不一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通顺,说明你们预习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其实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钱学森

师:写钱学森这个人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于写人的文章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这册书上,我们已经学过了?翻到目录 生:郑成功

师:是的,郑成功就是写人的,还写了什么? 生:船长、詹天佑、霍金 师:写人的文章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写人的文章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你们知道吗? 生:通过发生的事情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师:你们说钱学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呢? 生:写钱学森急切回国要为祖国作贡献。师:好的,再请人来说说。

生:钱学森急切希望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

师:就是讲钱学森回国这件事,也就是前面颁奖词中的“五年归国”这件事。写人的文章还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除了通过事,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师:这是其一

生:还有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背景,周围人物的具体形象来反映性格 师:这是写人的文章,在写事的时候要把人物在这件事当中的言行举止和心理作一番细致的描写,下面请大家浏览这篇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在写事的时候写了钱学森的什么?可以用笔画一画

师:发现了没有?

生:写到了钱学森的想法和语言

师:你说了两点,第一写了他的想法,第二是语言。

师:你们在这一篇文章中,你觉得我们要抓住什么对于了解钱学森这个人是很重要的?发现了没有?

生:我觉得要抓住语言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抓住钱学森为国家作的贡献来体会,师:也就是文中的哪个部分? 生:第七自然段

师:现在有两个观点,你认同哪一个?

生:我都不赞同,我觉得一个抓住钱学森急切想回国的心理来体会

师:在这个事当中,三个观点,你再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钱学森不受诱惑,急切想回到祖国,感谢自己的祖国。生:我觉得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

师:你也觉得应该是抓住人物的语言,你们到底是哪个观点,请你再将课文浏览一遍。师:你还坚持你的观点吗? 生:坚持,因为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师:其他同学呢?有句话说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最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这篇文章有几次写到了钱学森的语言?

(从同类型的课文中发现写人物的文章的特点,再归纳出了解人物应该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这对高年级学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生:本文一共两次写到了钱学森说话。师:哪里?读出来 生:读第一次语言

师:这是 第一次,第二次请你来读

师:老师把这两段话打在了大屏幕上,下面就请你们静下心想着两句话,看看这两段话中,哪里给你的触动最深,你可以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请简要地写写。(生思考)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通过钱学森所说的第二句话,我体会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急切想回国的愿望 师:你读出了两点,第一是他的爱国情怀,第二是他急切想回国的愿望,其他同学呢? 生:祖国现在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

师:大家注意,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这个“我们”是指?联系 生:祖国的儿女们

师:这段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对谁说的? 生:在美国时对留学生们说的。师:这里的我们包括? 生:他自己也包括留学生们 师:他的这段话仅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自己的爱国情怀吗?大家注意一下钱学森说话时的态度

生:很诚恳

师:这是一个生字新词,这是什么意思啊,“诚”能组个词么?在这里组什么词最恰当? 生:真诚 师:“恳”呢? 生:恳求

师:这里“恳求”恰当么?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恳切

师:那么“诚恳”是什么意思?你把刚才两个词联系一下 生:真诚而有恳切的意思 师:对谁说的? 生:留学生

师:那你读出什么来了?他的这番话中还有什么意味在里面? 生:钱学森也希望留学生跟他一起回国创造祖国的美好未来 师:哪些词给你触动最大?

生:祖国儿女

师:祖国现在这么穷,我们应该----生:回去帮忙

师:所以钱学森说这段话的态度才这么诚恳,谁来把这段话读读 生读文

师:剩下的还有什么地方给你触动很大?

生:我从第一段话中明白了钱学森想为祖国多做点事情 师:你从哪里感受的? 生: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在做准备„„ 师:他说这段话时,身在什么地方? 生:美国

师:你来读读这段话

师:大家想想看,钱学森身在美国,其实他始终没有忘记什么? 生: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师:所以他一开始说—

生:我是个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师:所以尽管美国的---生:享受优厚待遇和好的工作条件,但他还是想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师:这两段话道出了什么?

生:道出了钱学森的爱国的强烈情感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两段话 生读文

师:在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关注了第一段话的人称是什么(我)?第二段话是(我们)? 这个变化你读出什么味道出来没有?我-----我们。生:钱学森一开始想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去感动留学生,想让他们跟他一起回国为祖国做贡献 师:说的很好,读书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变化,这两段话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钱学森这个人很重要,文章内容我们都能看得懂,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秘密。

(同样是对钱学森的语言描写,从“我”到“我们”人称的变化绝非随意写就。潘特抓住这个变化引导学生去感悟,让钱学森心系祖国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师:我想这篇文章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写人的文章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在表达形式上有不一样的地方,或是表达顺序上有不一样的地方,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个不一样。生:倒叙的方法。

师:对这样的发现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要放到前面来?

师:这段写的很精彩。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读完这段有什么话想说没有? 生:他很爱国,很想早点回国。师:从哪里看出? 生:劈波斩浪

师:放在第一段好在哪里? 生: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生:可以反衬出回国的艰辛和漫长。

师:这时候他能回国了,他的心情怎样?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而是„„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这段话很有意思。齐读。

第四篇:骆芳老师“课内比教学”反思

“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估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骆芳老师“课内比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自己解决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在教学时通过复习试商的方法、估算、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教学例2:21本《作文选》共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学生分析得出用84÷21计算时,我没有刻意地教学生如何计算,而是先让学生思考看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这类笔算题问题。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将21看着20来试商,将新知识除数不是整十数转化成除数是整十数来计算,这样很好地衔接了新旧知识,化解了今天的重难点,同时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时我没有急于总结方法,而是进行一组训练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刚才遇到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是怎样处理的?当学生总结出“把除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后,马上进入例2(2)的分析,学生列出算式196÷39后,让学生试算,汇报计算情况。这里学生遇到“调商”的问题,我马上让学生讨论:初商4时余数是40,比除数39大时怎么办,学生马上调商为5,得出了准确商,教学反思《骆芳老师“课内比教学”反思》。最后小组分析讨论试商的方法,学生很快分析归纳出:初商小了要调大,大了要调小,最后才能得到准确商。最后让学生讨论将除数看着整十数试商的方法,学生得出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补充了两道题目。一题是在教学第一个例题之后,补充了84÷24。四舍商易大需要调商的练习虽然书上没有出现,但是自己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到并进行另外的补充,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只有五入商易小才需要调商的假象。另一题是在学习了第二个例题之后,补充了195÷39。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不仅知道了余数比除数大时,商小了需要调商,而且余数和除数一样大时,说明商小了,也需要调商。这样做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究呢?本节课我没有采用灌输式让学生被动地听,而是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在教学中的“放手”,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本来单一无味的计算课变得活跃而有节奏感。学生的思维一直都是活跃的,紧张的。每一环节后,他们又很有成就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感到不足的是,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好。试商、调商时,学生要经历改商的过程。落实到作业本上,有些学生因为用的是钢笔,擦的不干净,甚至把作业本擦破了。我进行了反思:教师应该在板书时先用笔轻轻地写初商,等确定了真正的商再用笔写重一点,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第五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 计

滁州市扬子路小学 牛杉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的例题,第7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收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教学具准备]

课件,教师准备:动物头像,学生准备:把书上附页(花朵和水果)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客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2、由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爷爷的生日,客人们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爷爷家给他过生日(课件演示)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大象爷爷家来的客人很多,他们是森林中不同的小动物,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好办法能很快的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个呢?

2、分类整理。

把情境图中的小动物请到黑板上。先分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1)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2)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分析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并板书课题(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美丽的鲜花,这些鲜花有着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是哪几种颜色吗?不同颜色的鲜花各有几朵呢,请同学们把学具袋里的花拿出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动手剪下的最喜欢吃的水果摆一摆。

(2)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问题都要用统计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统计听课老师的情况,我们能怎么分呢?

四、小结

今天你们的表现令我特别满意,你对自己满意吗?那你哪些收获?

在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开展统计活动。

下载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计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的例题,95页—9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南京市浦口区石桥小学 刘贤莉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

    统计教学设计

    《统 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6~67。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 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使学生......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7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定州邢邑小学 李小燕 【教材简解】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

    统计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08-109页的内容。 【内容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