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汇总6篇)

2023-10-20 08: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汇总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汇总6篇)》。

篇1:积累运用七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掌握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3。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词语。

2、借助工具书,大体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关于人们对待学习、工作态度方面的成语。)

4、指导学生熟读,达到会背。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再次读文,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一题:他先用绳子把水桶系在扁担的两头,再把两个水桶轻轻地放到小桥两边的河水里,然后两只手抓着扁担的中间,推着它,慢慢地走过了桥,鞋子一点儿也没有湿。

5、组织交流、讨论第二题。

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精心组织语言。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多动脑筋方能做好;盲目冲动只会事倍功半。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方法

1、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哪些难题,在班级讨论会上提出来。

2、在同学们所说的难题中挑选一两个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

3、讨论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最好是一个难题能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

4、评一评谁想出的办法好。

三、调动积累,表达难题

边说边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整理。

四、学生互动表达

1、从这些难题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听。(注意说清楚遇到的难题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也可说说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办法。)

2、把你的想法说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帮他提意见。

五、学生集体表达

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其他同学评论。

(1)评语言,要准确、规范。(2)评思路,说话的内容要清楚、通顺、完整。

(3)评仪态,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注意文明礼貌。

六、请你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并讲出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综合素养。

2读书方法——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学生:搜集八字成语。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庇“——”勾画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说,再理解成语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较: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2)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摔死了。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小结:在句子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简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2读书上的四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带点成语的意思。

3比班交流成语意思。

4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典型、系统、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成语是现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历史典故的“活化石”。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过渡:成语都是四个字吗?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1我们要见识一下八个字的'成语,自由读成语,读熟,尽量达到背诵。

2与同桌、全班、老师等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背成语。

3做个小游戏。

游戏:我说你对或你说我对。

(1)同桌合作做游戏。

(2)师生合作。

4你有什么发现吗?左边是讲争斗的害处,右边是讲如何对待别人,都是讲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交流搜集的这种结构的词语。

6可以收集其他字数的成语,我们再组织开展一次“成语擂台赛”。

三、互动平台

1你们有读书的好方法吗?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2学生们的方法都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己放声读、默读、与同桌分角色读,甚至请老师与你一起合作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3比班师生对读。

4还想到些什么。

(1)读书后,要做好笔记。

(2)读书笔记的好处:

a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b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c有用材料,开阔视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d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内容:一是读全文写体会,一是摘录重点句写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

5讨论后指名说。

6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由此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口语交际

1孩子们都认识蚂蚁,你了解蚂蚁吗?指名说。

2老师要介绍两只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蚂蚁。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想。

3进行辩论。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在谈感受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有真情实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伤害别人。

4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都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一样。

五、习作百花园

过渡:读了两只蚂蚁的故事,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体会等,在口语交际中,不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事例加以说明。如果把你刚才所想、所说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习作。

篇3: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词汇,知道这是关于刻苦求学的词,能从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这位孩子从小爱动脑筋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动脑筋克服困难,并能把这样的事例在班上说一说,并写成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词语意思,从中受到刻苦学习的教育。

2、体会故事中的小孩爱动脑筋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3、指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

1、指名背有关写秋的成语。

2、指名背有关写冬的成语。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内容

1、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部分有关描写刻苦学习的成语。(投影有关成语)

2、自由读,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寝 苟 聚 贯 恒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

5、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词语说说意思,并用该词口头造一句话。

6、引导学生围绕以上所讲几点,检查自己是否都已做到?应该怎样去改进?

7、指导背诵。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这么过河?

4、生讨论后发言。

5、打开课文,图文对照,看谁说的推测与文中相似。

6、指名读文,画出不理解的词,互相解疑。

7、再读短文,完成课后练习1。

8、启发谈话,完成课后练习2。

9、指导感情读文。

四、小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刻苦、持之以恒,还要精益求精、多动脑筋,力求更好地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成语。

2、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篇4:《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区别形近字,巩固本单元的生字。

2. 照样子填词语,补充句子,巩固比喻句。

3. 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增加积累。

4. 写贺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

5. 自学生字读小诗,巩固查字典认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与说明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比一比,组词语”、“你还认识我吗”、“照样子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写一写”、“读读背背”、“自学生字读小诗”、“自主识字园地”。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八个训练内容,既重视本单元基本字词的复习巩固,又注意基本知识的实践运用,还注意了课外知识的拓展积累。因此,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规律,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建议本课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比一比,组词语”中出现的形近字都是形相近而音、义相差较远的。在完成习题时,请同学自主比较,集体交流。

“你还认识我吗”中第一行选取了“播”组的四个词,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词语积累,也可另外设计常用字,让学生练习扩词。第二行选取的是四个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第三、四行选取了六个四字词语(成语),可采用游戏方法,如开火车、接龙检测学生的认读情况,还应给学生自由积累的时空,让他们多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

“照样子说一说”给我们展示了本单元出现较多的动宾搭配。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用词准确的能力,提高他们基本的语文技能。这里的填空可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上,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读一读,写一写”,旨在让学生认识比喻句,并尝试着运用“像”写比喻句。注意提醒学生比喻句的前后两个事物不同类,但有相同点。写完后还可以用“我把什么比作什么”来帮助自己检查是否写对了。

“写一写”是一道写话练习题。通过写贺年卡这种情景的创设,既给予了学生表达的天地,也让他们学会了在节日里慰问别人。这道题就内容来说强调怎么想就怎么写,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真心话,可以是祝福,可以是建议,可以是秘密。在写时应讲讲一般写贺卡的格式,提出比比谁写得漂亮的要求。

这次“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古诗。指导这首诗时,可以借助看图,帮助学生更快地记忆诗词。通过读通、读熟,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

这也是一道综合运用题,是学生展示自己自学生字能力的大舞台。小诗中有两种生字,一种是书上标了拼音的,一种是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去查的。要想读通这首小诗,学生就必须借助拼音自学,这是对他们拼读能力的考察; 他们还必须利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横线里的生字的字音,这是对他们查字典能力的测评。这道题可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自主识字园地”内的字是本单元出现,但不要求认的字。放手让学生自主认识,自主巩固。再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如:摘泡泡),请同学们交流巩固。请同学们把自己认识的字的个数填在括号里。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

1.学完了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生字。出示题中的.生词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适时正音后,再齐读。

2. 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得不错,那“自主识字园地”里的字你又能认识几个?以小组为单位上来摘泡泡,看哪组认得最多。

3. 学生自读,填上自己认识的个数。

二、“比一比,组词语”

1. 字会认了,能灵活运用吗?让我们向这些题挑战。请学生自主完成第一题。再请三个同学分别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

2. 自由组词语,和上台说答案的同学组得不一样的,就在黑板上相应的词下面写下来。

3. 全班交流。

三、“照样子说一说”

1. 读例子,揣摩动宾搭配的词语的特点,明白题目的要求。

2. 仿照例子说一说,看谁说得正确,说得多。

四、“读一读,写一写”

1. 读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例句,想想在空白处要我们填什么。

2. 自主完成练习,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评议。

五、“读读背背”

1. 做了这么多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好诗放松一下。

2. 老师范读诗。请学生说说听后了解到什么。

3. 交流后,学生联系画面,自读自背。

4. 以大组为单位比赛背诵。

六、“自学生字读小诗”

1. 欣赏了古诗,感受了古诗意境的深远,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现代的儿歌,感受一下现代诗的趣味。

2. 读题目要求。

3. 复习部首查字法。

4. 同桌合作查字典,给生字注音。

5. 练习朗读。

6. 抽生读,男女同学竞赛读。

七、“写一写”

1. 欣赏了古今优美的诗篇,让我们来看看这张贺年卡。读题目,说要求。

2.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想写给谁,想写什么。在同学的交流中老师适时点拨贺卡上的内容要是自己的心里话,怎么想就怎么写。

3. 学生自由书写,提醒注意书写工整。

篇5:《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篇6:《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读准音

2、读懂

(1)、理解字词:穷、三千界、八百盘、坎井,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2)、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3、赏句:你喜欢这些名句吗?为什么?

(1)、懂得道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知道应该学习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发展是无止境的。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又要象流水和树木那样有根有源,扎扎实实地努力。要坚持进步,否则将被代谢掉,这是历史的规律。要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

(2)、含义深刻,读来受益;语言精练,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易读易背。

4、同桌互背互议。

二、阅读(我是中国人)

1、自读课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受到了什么?

2、交流理解。

(1)、一次,吉鸿昌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人走在美国的大街上,让翻译严肃告诉不怀好意的拦路人“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侮辱。

(2)、吉鸿昌在美国邮局寄东西,大声告诉明知故问的工作人员“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的嘲笑。

(3)、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吉鸿昌做了个有“我是中国人”、下有英文的牌子,出门挂在胸前,昂首阔步在美国的街头。

3、感受吉鸿昌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口语交际――怎样过“六・一”

1、读要求:交际什么?(过“六・一”的好主意,制定活动决议。

2、怎样交际:小组讨论,商量活动建议。各组汇报,最切实可行的为班级决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讨论分工,分头落实。

3、口语交际。

四、巩固练习

把“读读背背”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

一、读习作要求,结合习作的内容谈谈对自由写的理解。

1、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

(1)、“自由写”是我笔写我心,写自己喜欢的、最想写的、最需要写的内容,而不是不用选材了,写什么都行。除了可以写“习作”中提到的“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还可以写……只要是我笔写我心,写什么都行。

(2)、“自由写”同样要注意表达方法,而不是怎么写都成,甚至乱写一气。“习作”中指出:

A、写之前要先定出明确的中心,首先自己必须清楚要告诉别人什么。

B、要按一定顺序写。

C、写具体写清楚

D、自命题目

E、写完修改。

二、在表达方法上面,除了“习作”的要求外,你还有什么补充?自己命题应该怎样做?

1、不同体裁的文章,写景的、写人物的、记事情的,写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建议书、产品介绍等,除了按“习作”统一要求外,还应按各自的特点去写。

2、命题要概括文章内容,简短通顺,生动吸引人,有兴趣可写象征性命题,如“桃花心木”等。

三、组内交流:写什么?怎样写?

四、完成习作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下载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汇总6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汇总6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荐《积累·运用七》的教学设计[5篇范文]

    推荐《积累·运用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二、 阅读练习。三、 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背诵谚......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

    积累运用教学设计范文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① 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 ② 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 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 ④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 回忆四字成语,背诵。1、 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二......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写作,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培养学生......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

    积累与运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语序对语义的影响。 2.积累词语,感受祖同语言文字的优美。 3.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及描写春天的短文,进一步积累语言。 4.参加以春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积累·运用三”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教学目的: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了解主要内容,通过读背,积累古诗。2、阅读短文,明白成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