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
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
板书课题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
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
三、深入理解
既然是借“鸡肋事件”的话,那么杨修之死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还应该有间接原因。请大家再次速读文章的4——9节找出能点出杨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话。
明确: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点出“数”的读音,应是“屡次”的意思。
“数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几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写什么反应?
生找并明确几件,说各件事,师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指导。
1、概括事件要注意谁、干了什么、怎么样(也就是结果如何)的原则。
2、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让生填表,里面难概括的师适当填三两个,以节约时间,保证一堂课完成。
杨修弄清曹操意图,改造园门。虽称美,心甚忌之
杨修分食曹操一合酥。虽喜笑,心恶之
杨修揭露曹操梦中杀人之事。愈恶
杨修告曹丕与吴质密谈,结果吴质设计让搜查者扑了空。愈恶
杨修教曹植出门。大怒
杨修替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大怒
思考:文章在叙述过程中,掐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事件相关的事件,这种叙述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插叙。文章为什么要插入这些事件,不插叙行不行?请大家删除4——9节,再读全文。
大家这样读有什么感觉?
讨论明确:插叙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事件更完整、使中心思想更鲜明。
让我们再来看这几件事,发现曹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你有哪些发现?
讨论:这几件事的安排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安排的,曹操的态度由嫉妒到大怒,到有“杀修之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量变的最终结果。(师可试着补充涉及了曹家的根本利益,曹操怕杨修以后左右曹家的命运,大权旁落。他也是为他的孩子扫清了障碍!)
下面,请大家速读文章的后三节,曹操杀了杨修之后,杨修的预言怎样了呢?曹操为什么又厚葬杨修呢?
讨论明确:足见杨修的聪明、曹操的狡诈。
结:一代英才杨修就这样死去了,不知杨修之死给了你怎样的感触?你认为杨修之死该怨谁呢?
生可以自由辩论。
四、师总结:大丈夫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你能否为死了的杨修的墓碑上写几句话。
老师有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聪明因才误,放旷是根苗,明智有范蠡,大智莫若愚!
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教学设想]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
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
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
二、一、作者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fu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三、1、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6个故事。(答案参见指导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2、这七个故事各表现出曹操和杨修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参见教师用书。)
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
3、画出表现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
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顺叙、补叙)找出补叙部分并思考补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写杨修被曹操所杀。4至9段为第二部分,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10至12段为第三部分,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6、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三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7、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关系。写此情节,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从而揭露了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
8、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也不要求答案统一。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畅所欲言。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若没有时间,老师可将材料印发,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将其内容概括如下:
孔融、弥衡因不肯依附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
五、总结
老师概括这节课所学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方案
3.关于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4.有关《杨修之死》的教学设计
5.《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及反思
6.《杨修之死》课件设计
7.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8.《杨修之死》评课稿
9.《杨修之死》教案
第二篇: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新学习”教学设计评比大赛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执教老师:奉节县繁荣中学 舒芳 教材: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这篇课文白话和文言间杂,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七个小故事,学习起来又有一定的情趣。所以,我安排用一节课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难点字词的解释,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全文。然后,第二课时即用“竞赛式教学”来交流展示。而对于本文的训练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则采用“辩论”的方式,也就是按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给出的两个观点,把男女学生分成两大派,各自主张一个观点,要求各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对方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认识重点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过失是非。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巧妙的叙事顺序;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
预习、展示 【教具】
黑板、粉笔、扩音器、MP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听这是什么音乐?(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展现了三国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二、明确任务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查阅本文相关文学常识,读懂本文的内容。
2.速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事件,找出在这些事件中曹操的态度变化的词语,思考这些事件的写作顺序。
3.细读全文,分析曹操杨修的人物性格。4.研读全文,分析杨修的死因,记录自己的感触。
三、预习指导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将答案写在预习本上)
1.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利用工具书,查阅本文不认识的字词以及通假字
2.再读时思考: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鼓励学生试设计板书或表格回答)
3.针对杨修的死因,男女双方各自选取观点,展开辩论。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4.说曹操:曹操在京剧里面以一张白脸出现,你怎么看待这张充满想象的白脸? 5.哭杨修:假如你是杨修的朋友,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你想说点什么? 6.想自己: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四、总结反馈
讨论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课代表统计后交给老师。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新课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让我们将今天一起来唯我论英雄。
二、预习检测
1.完成必答题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①鸡肋()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弃弓cao()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2.完成抢答题
(1)本文的故事有哪几个?曹操的心理变化的词语的是?
明确: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分食“一盒酥”。④“梦中杀人”;⑤“簏 中物”;⑥“斩吏出门”;⑦“代作答教”。忌——恶——愈恶——愈恶——怒——大怒—-有杀修之心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三、交流展示
1.辩论分析杨修的死因,总结人物性格。(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明确(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狡诈、老谋深算、凶残阴险 1.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启发自己未来人生。
四、回顾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满意,我看到了你们的灵敏的思维,你们的独到的见解,你们卓识的远见。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希望你们能在杨修身上,学会修身、做人,做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第三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借助“导学案”,自读原文;依托翻译,释疑文字疑难;概括事件理解小说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对话题目概要事件剖析死因;
对话关键揣摩人物性格及其表现手段;
对话生活看文学与历史不能混为一谈。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尾曲。
一、故事引入
汉中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是中国西部的战略要地。南凭大巴山屏障,北据秦岭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大战后两年,吃了大亏的曹操经过休整后又恢复了元气。此时刘备占领汉中地区,令曹操寝食难安,打算发兵争夺。曹操亲自修战书一封,发往成都。看过战书,刘备甚是忧虑,诸葛亮却哈哈一笑,在战书上面题下四句诗:
黄花逐水漂,二人过木桥。好景无心爱,须防歹徒刀。
曹操看了这四句诗,不解其意,问左右谁人能解,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但有一人却在旁边冷笑,曹操便询问其意,他说:“这四句诗是一个隐语,隐有‘汝来送死’之意。”
黄花逐水漂——黄花者,女人也;女人水上漂,“汝”也。
二人过木桥——“來”。
好景无心爱——“愛”无心,“受”也。
须防歹徒刀——“歹”字一弯刀,“死”也。
此人确乎聪明,但最终却命丧小聪明,《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聪明的杨修是汉代的名门世家之子,文章写得好,语言也是语出惊人,对答速度也是在众人之上,所以他的死是曹操嫉恨杨修的才华高于自已,并不是因为他惑乱军心之罪)
这人是谁?他死于何事?他亡于何因?节选自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72回的《杨修之死》就能为我们揭开这些谜底。
交代课题:《杨修之死》
二、对话题目
1.对话策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首先是同学们和课本的对话交流。引发深入对话的最好策略是问题。2.对话题目
提问不妨从题目开始。如17课《智取生辰纲》,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问:谁智取生辰纲?是怎样智取的?智取之前做了哪些准备?智取中有哪些作为?结果怎样?
看到《杨修之死》这样的题目,大家就要开动脑筋给自己提几个问题。
比如,杨修是谁?杨修为什么死了?是怎样死的?杨修之死的背后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
下面李老师就扮演狗仔队角色,采访同学们一个问题:
问题:杨修死于何事?(直接采访)
/ 11
情节:
——进退维谷鸡肋为令,主簿揣度不日退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魏王巡视见此大惊。招惇杨修问个究竟,造言丧命误于聪明。
标题:
——擅自揣度“鸡肋”口令造言祸乱军心。
——造言“鸡肋”乱军心。
三、深度追踪 1.问题引领
下面李老师还将以问题为方式,请同学们继续进行深度追踪。
问题:杨修死因揭秘。(小组讨论)
要求:依据课文,分析言之有据,阐释合情合理。2.死因揭秘
学生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杨修性格悲剧:恃才放旷。
杨修政治悲剧:惹祸宫争。
杨修官场悲剧:遭遇曹操。————————他死于何事?他亡于何因?
四、直击关键 1.何为关键
紧扣问题对话文本,最有效的方法是抓住课文关键。所谓关键,就像串起珍珠的那根绳,能够将课文内容写法整合成一个整体实现言文统一的核心要素,它可以是内容层面的,也可以是手法层面的。一旦抓住课文关键,理解课文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2.关键之例
内容关键例子:
《老王》关键:《老王》是一篇散文,散文以抒发情志为主。情志表达集中在散文最后: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不幸而善良。
明写:老王
不幸——单干孤寂,“瞎眼”可怜,破落户住“破屋”。
善良——送冰冰价相同个大一倍车费减半,送钱钟书看病不收钱,欣然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暗写:杨绛
不幸——文革遭难;
善良——悲悯情怀。
明暗线索,不动声色的语言,看似平淡却具有无限深意的蕴藉风格。
《最后一课》:变。
手法关键例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话;
《社戏》:诗意; 3.邂逅关键
讨论:你认为本文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
内容:恃才放旷。
手法:以事写人。
五、品读关键 1.对话人物
/ 11
问题:课文是怎样写杨修的“恃才放旷”的?
(1)恃才放旷——解析杨修“恃才放旷”的动作、语言。
恃才不遮掩——造门解“活”改窄门,与众分食“一盒酥”,临葬指叹“梦中杀人”葬指叹——日常小事。
恃才惹祸端——谮丕大簏“藏吴质”,授计斩吏“试才干”,“教作答教”下杀心——参与宫争。
(2)恃才不放旷——解析曹操“老奸巨滑,深谋远虑,不动声色”的最有味的言行心理。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闻而愈恶之。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曹操:恃才不张扬,看透也糊涂。
这篇小说,故事有味道,人物有嚼头,细细品读,你会越读越有味。2.品味“恃才放旷”或“以事写人”这一全文关键。
①“恃才放旷”凝聚人物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杨修——恃才放旷——说不得的要说,不该说的也说;
曹操——恃才韬光——不该说的不说,说不得的打死也不说。
杨修曹操都聪明,但一个放旷,一个隐忍;一个耍小聪明为所欲为,一个有大智慧一剑封喉。
②聚焦“恃才放旷”凝聚反复事件——“三式”记人。
恃才不遮掩——造门解“活”改窄门,与众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葬指叹。
恃才惹祸端——谮丕大簏“藏吴质”,授计斩吏 “试才干”,“教作答教”下杀心。
高潮:造言“鸡肋”乱军心。
面带微笑心嘹亮——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闻而愈恶之。
厌恶升级起杀心——疑害愈恶之,大怒不喜植,已有杀修心。
高潮:借惑乱军心杀之;收尸厚葬令班师。
不幸——单干孤寂,“瞎眼”可怜,破落户住“破屋”。
善良——送冰冰价相同个大一倍车费减半,送钱钟书看病不收钱,欣然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高潮:未懂送鸡蛋送香油的愧怍。
六、玩味名著 1.学习小结
对话题目——解读关键——言文统一。2.文学≠历史
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历史上的杨修并未死于“鸡肋”,也不是死于曹操的妒贤嫉能。
罗贯中才华出众,却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 11
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3.课外写作
用“三式”叙事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
师:先请大家看屏幕。这是一幅三国时期的地图,(手指地图)这里,是汉中,同学们知道汉中吗?
生:不知道。
师:汉中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是中国西部的战略要地。南凭大巴山屏障,北据秦岭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大战后两年,吃了大亏的曹操经过休整后又恢复了元气。此时刘备占领汉中地区,令曹操寝食难安,打算发兵争夺。曹操亲自修战书一封,发往成都。看过战书,刘备甚是忧虑,诸葛亮却哈哈一笑,在战书上面题下四句诗:黄花逐水漂,二人过木桥。好景无心爱,须防歹徒刀。
曹操看了这四句诗,不解其意,问左右谁人能解,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但有一人却在旁边冷笑,曹操便询问其意,他说:“这四句诗是一个隐语。”
这四句诗隐藏着什么意思?同学们知道吗?
生:(众摇头)不知道!
师:(点击电子屏幕呈现四字“汝来受死”)这四句诗隐有‘汝来受死’之意。
师:(手中电子笔指点四句诗解说)黄花者,女人也;女人水上漂,“汝”也。这是一个“木”字,桥下两人走过,繁体字““來””也。这是繁体的“愛”字,“愛”去掉中间的“心”字,为“受”也。“歹”字再加一把弯刀,就是“死”字。
师:这个人聪明吧!但这个人最后也命丧聪明,《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来,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师:这个人是汉代的名门世家之子,才华出众,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一开口就常常语出惊人,对答速度也在众人之上。诗句最后说,他“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他是谁?
生:(齐答)杨修。
师:对!他就是杨修。杨修死于何事?缘于何因?请大家跟随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去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就学习18课《杨修之死》。
二、对话题目
师:课文怎么读,老师有两句话告诉大家。
师:《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几句话:“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抓关键词,“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一定要咀嚼语言文字。同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注意“对话”,所以大家学习课文首先要注意和课文进行对话交流。
/ 11
师:今天李老师就扮演一个狗仔队的角色,和大家来一番对话。对话我们最开始可以从对题目的提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发深入对话的最好策略是问题。大家已经学习过17课《智取生辰纲》了,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问:谁智取生辰纲?是怎样智取的?智取之前做了哪些准备?智取中有哪些聪明做法?最后结果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我们很快就可以从文中获得许多信息。
师:再比如《杨修之死》,你会提哪些问题?
生1:杨修为什么死了?杨修是怎样死的?
生2:杨修之死:背后有没有深层次原因?有没有八卦新闻?
师:很好,如果阅读课文前我们能够根据题目进行一番这样的追问,我们就可以较快地和文本展开对话,把握文本内容。
师:下面老师这个狗仔就出场了,直接采访同学们一个问题,“杨修死于何事”?请同学们不翻书,我看大家去经历了“杨修之死”这一现场后,是不是有了真正的了解。
生3:他在军中假传军令,惹得曹操大怒,被曹操砍掉了。
师:慢一点,你根据你的回答提取几个关键词。
生3:假传军令,曹操大怒,被杀。
师:是“假传军令”吗?
生4:是误导军令。
生5:是自取行为。
师:对了,杨修不是假传军令,他是自作聪明,暗自揣度军令意图,收拾东西准备收兵,下属仿效,夏侯惇也这样收拾东西准备收兵了。刚才同学把基本的事实说清楚了,很好。还有同学愿意说吗?
生6:因为杨修在曹操身边太过于自负了,凭借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管束,惹怒曹操。曹操接他扰乱军心这有理由,将他杀掉了。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来,大家翻到课本,我们来看是怎样一件事?如果我是一个狗仔,我一定就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首先,事情的起因背景是什么呢?
生7:曹操军队进不能进,退怕人耻笑。
生8:看到庖官端鸡汤进来,想到夏侯惇请教的口令,就想到了鸡肋。
师:退不能退,战不能战,由此想到鸡肋。接着呢?
生9:杨修凭着聪明,暗自揣度鸡肋之意,收拾东西准备收兵,旁人也效仿。
师:事情还有怎样的发展?
生10:夏侯惇询问并效仿。
生11:曹操绕寨私行,发现不对劲,招夏侯惇、杨修询问端倪。
师:询问端倪用得好。结局呢?
生12: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将杨修咔嚓了(生笑)。
师:看来要说清楚一件事情,还很训练语文能力的。(课件板式用工整语言概要的事件情节)大家看,用这样的方式言说,就是语文。来,大家齐读一遍。“进退维谷鸡肋为令,主簿揣度不日退兵。”起。
生(齐读):进退维谷鸡肋为令,主簿揣度不日退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魏王巡视见此大惊。招惇杨修问个究竟,造言丧命误于聪明。
师:怎么样?语文就可以这样学习。狗仔队记者就可以根据这些语句把整个“鸡肋”事件报道出来。
师:如果再拟一个标题,可以怎样拟?
生13:杨修之死。
师:聪明,你看编者都已经拟好了,大家英雄所见略同。其实,整个事件的关键词是
/ 11
“鸡肋”,你看,可以这样拟两个题目:揣度“鸡肋”口令,造言祸乱军心;造言“鸡肋”乱军心。用这样的题目,配上以上的情节,狗仔记者就可以将整个事件报道出来。你们看,李老师就通过题目提了一个问题“杨修死于何事”,让大家和课文来了一次交流。
三、深度追踪
师:李老师这个狗仔还想让大家再来一次“深度追踪”,请大家小组讨论:杨修死因揭秘。要求“依据课文,分析言之有据,阐释合情合理”。
师:杨修究竟死在哪里?原因何在?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分钟,自己在课文空白处批注一下。
师(边巡视变提示):从文章找依据归纳,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归纳。
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讨论时间,请小组边讨论便做好交流记录。
小组讨论两分钟后交流。
师:讨论结果出来了吗?
生14:杨修恃才放旷。
师:恃才放旷什么意思?
生14:他很自以为是。
师:恃才是么意思?恃才就是依仗自己的才能。放旷呢?不加约束,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师:除了杨修恃才放旷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4:数犯曹操之忌。
师:能具体说说犯了曹操的哪些忌?
生14:比如说那个门里写了一个“活”字,其他都不知道意思,杨修建议修窄一点,曹操表面赞美,心甚忌之。
师:他为什么心里忌之?
生14:他嫉妒他。
师:哦,他嫉妒他,你把我看穿了,我希望不被人看穿的,你自作聪明把我看透了。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来你们组来说说。
生15:他杨修,不应该参与政治,他帮助曹植,他不该暗中帮助曹植,让曹操对他产生了灭杀之心。
师:他不应该去参与曹植与曹丕的内部权力的争斗,所以曹操要杀他。请坐。还有吗?
生16:我认为呢,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曹操他嫉才。他对学才比他高的人,有一种嫉妒的心理,这也是他心胸狭窄,所以他导致曹操对杨修越发嫉恨。
师:你能不能从文中那段具体文字看出曹操心胸狭窄?
生16:比如说曹操在门上写一个活字那一段,曹操本来想炫示一下文采,结果被杨修识破,曹操对此很是嫉妒。再比如第四段最后写道,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师:心甚忌之就是说表面上称赞他,心里面却忌恨他,你把我看破了,所以这里看出他心胸狭窄。请坐,还有补充吗?
生17:第四至第七自然段,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表现了曹操对杨修的看法,如“心甚忌之”。前面说他恃才放旷,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我说他太放肆,必死无疑。
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长得太高了,我就把你哗啦哗啦吹掉了。太聪明了,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细,他说到了一些细节,四至七段每段最后都有曹操的心理描写,请大家在书上勾画出来。第四段是“操虽称美,心甚忌之”。第五段是“操虽喜笑,而心恶之”。第六段“操闻而愈恶之”。第七段“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完了没有?“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 11
生: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师:“此时已有杀修之心”,说明曹操杀杨修是蓄谋已久,忍不可忍。为什么忍无可忍?
生: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同学们说犯了大忌。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请大家勾下来149页“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句话应该是全文最关键的句子。刚才我们理解了曹操之“忌”,这里的“忌”一方面是希望别人不要把他看穿,还忌讳什么?
生18:忌讳旁人参与到他们内部的权力分配的斗争中来。
师: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好,不要参与他内部的权力斗争。曹操本来想选一个好种子,选一个未来的好接班人。结果杨修呢,他老是去插手。在宫廷争斗中,肆意去参与这种权力斗争的,经常会死于非命。中国有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特别是这种争斗触及核心利益,你就很容易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读,深度追踪杨修死因的话,简不简单?不简单。杨修之死有几个原因呢?我们总结一下。第一个原因,“性格决定命运”,他老先生太恃才放旷了。爱耍小聪明。中国有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在华师培训时,刘良华教授还说,一个人太聪明了,别人就不和你玩了,你就很痛苦。第二,他是政治牺牲品,惹祸宫争。参与宫争,这是统治者最难容忍的。第三,他还不懂官场哲学,他是个官场苦命人,遭遇了曹操。
师:刚才你=李老师教了大家一中读书方法,就是大家要以交流的心态,去和文章对话。对话的时候最好能借助问题。你们看,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杨修死于何事?第二,杨修死于何因?借助这两个问题,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渐次深入的理解。
四、直击关键
师:我觉得对话更重要的,更有效的手段,是直击关键。我们如果能够把课文中关键之处抓住,就像拎起串起珍珠的那根绳,很容易就能够将课文内容写法整合成一个整体,实现言文统一。课文关键它可以是内容层面的,也可以是手法层面的。一旦抓住课文关键,理解课文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师:我们举一个“关键”的事例。大家还记得《老王》吗?谁写的?杨绛,钱钟书夫人。这是一篇散文。我们知道,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主观情志的一种文章,散文的本质是情感。李老师反复读《老王》,就觉得“不幸而善良”就是这篇散文的关键。这篇文章最后有一句话,“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谁不幸?谁幸运?我们来看,散文明写老王,用三件事写老王的不幸,单干孤寂,“瞎眼”可怜,破落户住“破屋”。在用三件事写老王的善良,送冰冰价相同个大一倍车费减半,送钱钟书看病不收钱,欣然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师:我们再看暗写杨绛。杨绛也是不幸的,文革遭难,这是暗含在文字之外的生活事实,大家看不到。杨绛的善良体现在她的悲悯情怀。所以,抓住“不幸而善良”,散文的内容和写法都搞定了,人物理解了,明暗交织的线索也明了了。你看那篇散文不动声色的语言,明写老王,其实在写自己内心的一些情绪情感。还有看似平淡却具有无限深意的蕴藉风格,这大家不好理解,不管它算了。
师:抓关键,比如《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我下面举二篇小说。《最后一课》的关键就是一个“变”。小弗朗士变没有?韩麦尔先生变没有?环境变没有?全变了。《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最关键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对话”,陈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与人期行,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作者的写作意图“讲诚信讲礼节”都包含在对话中了,人物想想也通过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师: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关键是什么?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写法考虑。讨论30秒钟,找
/ 11
出课文的关键。
生19:恃才放旷。
师:这是从内容上来说的,说的是杨修的性格。从写法上来说呢?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原来学过的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是怎样写事的?他们都是围绕一件事展开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杨修之死》这篇小说写了几件事?
生:六件。七件。
师:来,我们回忆一下写了哪七件事?
生:鸡肋祸乱军心,改造阔门,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藏吴质,试才干,教作答教。
师:在叙事写人上这篇小说和其他有什么不同?
生20:用了插叙。
生21:用了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生2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师:所以从写法角度看 本文的关键就是“以事写人”。
五、品读关键
师:下面我们聚焦“恃才放旷”这个关键,看课文是怎样写杨修的“恃才放旷”的?分析一个事例,看作者是怎样写“恃才放旷”的?来,你来说,他怎样写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23:第五段,写他分食一盒酥,他拿起就开始吃起来。
师:这是写他的行为。第五段写了他的行为,还写了他的语言。请大家齐读语言部分。生齐读: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师:大家仔细揣摩,写行为时紧扣“放旷”,无拘无束,肆无忌惮;写语言紧扣“恃才”,耍小聪明。一样的,写“改造阔门”,也写他的恃才语言“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师:再看“梦中杀人”,那更是不知天高地厚: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大家比划一下“指而叹曰”这一动作。用重庆话来说,就是这样:“你娃啊,傻戳戳的,硬是懂不起哦。”自作聪明地“指”和“叹”,并戳穿谜底:“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样的谜底可以随随便便戳穿吗?那不是自寻死路吗?大家看,就应该这样写人,紧扣人物特点,写他的恃才语言,放旷行为。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归纳。作者从两个大的方面通过七件小事写杨修的“恃才放旷”。一是日常小事,恃才不遮掩,二是参与宫争,恃才惹祸端。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下面内容。
生齐读:日常小事,恃才不遮掩:造门解“活”改窄门,与众分食“一盒酥”,临葬指叹“梦中杀人”葬指叹。
师:杨修招来杀身之祸的不是这些小事,而是他参与宫斗。
生齐读:参与宫争恃才惹祸端:谮丕大簏“藏吴质”,授计斩吏“试才干”,“教作答教”下杀心。
师:“谮丕大簏”注意是“谮(zèn)”“丕(pī)”大“簏(lù)”,授计斩吏(lì),大家再齐读一遍前两句。
生齐读:谮丕大簏“藏吴质”,授计斩吏“试才干”。
师:杨修是“恃才放旷”,那曹操呢?
生: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师:前面的三件小事也许有“嫉贤妒能”的成分,但是,在宫争的几件事情上,曹操还是“嫉贤妒能”吗?大家讨论一下。有同学发表意见吗?来,你说。
生24:我可以看出曹操的凶残狡诈。当杨修掺和到宫廷内斗中来之后,曹操已经将杨修当成一个政治上的对手。从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知道曹操的为人,对待他的对手,他从来是
/ 11
毫不留情的,很凶残。
师:曹操凶残狡诈。当有人触及核心利益时,绝不手软,小事上耍点小聪明还可以容忍,但大是大非上曹操绝对不允许你杨修乱来。所以有人解读《三国演义》是官场政治学。所以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法,三国谋策太甚。
师: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奸诈。特别文章最后部分,很有味道。诚如杨修预测,曹操不撤兵打了一仗,最后是落荒而逃,损失惨重。他最后厚葬杨修,表面上在暗示自己杀错了,其实谁也揣度不透他杀杨修的真实原因,这才是曹操的奸诈,也可以说是老谋深算,甚至是深谋远虑。因为他知道,杨修这人不除,今后迟早会成为曹丕后患。
师:所以,曹操是“恃才不放旷”。大家看,我们抓住“恃才放旷”不仅搞定了杨修,也搞定曹操。作者抓住他的言行特别是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老奸巨滑,凶残狡诈,老谋深算,深谋远虑。用一句话走总结,曹操是“恃才不张扬,看透也糊涂”。装糊涂,他心里明亮得很呢!用重庆话来说,曹操就是“看起像猪像,心中特嘹亮”。
生:(齐笑)哈哈。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你看,抓住文章的关键,就可以将文章的写法也聚焦起来。你看,“恃才放旷”凝聚人物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杨修恃才放旷,说不得的要说,不该说的也说;曹操却是恃才韬光,不该说的不说,说不得的打死也不说。杨修曹操都聪明,但一个放旷,一个隐忍;一个耍小聪明为所欲为,一个有大智慧一剑封喉。
师:其实,老师读这篇文章最大的发现是“恃才放旷”还凝聚了反复事件描叙,即“三式”记人。写杨修“恃才放旷”日常小事三件,造门解“活”改窄门,与众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葬指叹。写杨修参与宫斗三件事,谮丕大簏“藏吴质”,授计斩吏“试才干”,“教作答教”下杀心。最后是高潮造言“鸡肋”乱军心,一下就将杨修咔嚓掉了。语文,有时就像数学和物理那样充满规则的美感。
师:那看写曹操还是三啊。写他面带微笑心嘹亮也是三件小事: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闻而愈恶之。写他厌恶升级起杀心还是三件事:疑害愈恶之,大怒不喜植,已有杀修心。最后高潮“借惑乱军心杀之;收尸厚葬令班师”聚焦绾结事件。
师:回过头来看《老王》,也是“三式”结构。很美:不幸三件事:单干孤寂,“瞎眼”可怜,破落户住“破屋”。善良三件事:送冰冰价相同个大一倍车费减半,送钱钟书看病不收钱,欣然装上半寸高的边缘。最后高潮“未懂送鸡蛋送香油的愧怍”。
师: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今天所学。李老师教给大家的学习课文的方法就是,“对话”(板书),对话的方式是“问题”,对话一是对话题目,二是对话关键。关键可以从内容上抓“恃才放旷”,也可以从手法上抓“以事写人”,最后达到“言文统一”。
六、玩味名著
师:本文是一篇小说节选,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文学≠历史。《三国演义》的曹操被塑造成为了奸雄,历史上的曹操确是一个英雄。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还有,此杨修之死≠彼杨修之死。历史上的杨修并未死于“鸡肋”,也不是死于曹操的妒贤嫉能。他是在曹丕即位两年后被曹操杀的,之后九月,曹操也挂了。
师: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罗贯中才华出众,却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 11
师:如果大家有兴趣,下去还可以做这样一个拓展训练:用“三式”叙事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师:好,老师解天就和大家交流这些。谢谢大家!下课。
细掘文本特质,对话品读关键 ——《杨修之死》示范课点评
点评嘉宾:
刘桂玲:广州市天秀中学教导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香港中学语文教学顾问,内地赴港中学语文交流团队组长。
嘉宾点评:
我想用五句话概括听李老师课后的感受。
第一句话,文史融合厚实基础。文史的融合体现在一开始的导入,我觉得这种导入是非常高智慧和有水平的。用有点猜谜的方式,用齐声朗读的方式对杨修这一人物有个整体印象。包括最后我们怎样对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具体来说,就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比较来读,李老师很有智慧,看似轻描淡写却又力拔千斤,他把这一点就带过去了,但是学生有体会到了。我感觉这用时最少,但力度又很深厚的。这一方面展示了李老师的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用李老师的风采影响学生,所以刚才向老师提到学生真诚对他说的一句话,“老师,您也应该向李老师这样上语文课”,实际上学生有时也需要老师这样进行强势指导的。
第二句话:聚焦关键突出重点。很多年前我们的中国课改就提出“一课一得”,我自己也学习了很多专家他们的教法,我大概每一节课上课以前我什么都不干,就是看课文,然后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到底有什么最突出的东西,是一定要让学生学的,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表达,也就是我们具体一般来讲的文字的两方面的东西,即内容和形式,也是当前课堂亟需解决的问题和追求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聚焦关键突出重点,今天既抓住了内容,又抓住了写法。本文的写法主要是横式,但又不完全是横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它用了插叙的方式把回忆的东西又和它原来的顺叙很巧妙的结合,我感觉这篇课文从写作方面确实值得学生去学习。那我觉得李老师在这一块确实是抓到了关键。我真的很佩服李老师的功力啊。
第三句话:学法指导重视对话。文本的对话,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还有和教材编写者意图的对话。但是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老师应该把自己放在怎样的位置,才让对话更加的顺畅,真的这一点也特别重要。今天李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他有时是冲在前,去拉学生一把;有时在旁边推一推学生,有时候呢,他又躲在背后,最重要的是他躲在背后是时用他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实际上你能设那么三两个问题,就可以吧一节课最核心的东西,让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串起来。所以我觉得这种用问题组织对话的教学方式很有效,我将把这种教学方法带回47中传达给老师们。
/ 11
第四句话:深度追踪训练思维。今天李老师的课虽然没有明说思维,但我处处感觉到他的课堂都在进行思维训练。因为李老师是一个研究型语文教师,自己又喜欢写作,他把自己对写作感悟到的东西变成一种外化的思维形式,即语言形式的一些东西,来透过这些储备,透过这些语言来引导这些学生。所以学生是忍不住被他吸引过去了,他像一块磁铁一样把学生吸过来。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语文跟理科最大的差异,似乎文学的东西通常打着一个旗号,主观的东西多,忽视了对思维的训练。恰恰在这一节课,李老师的思维训练是非常非常到位的。大家下去好好品味一下他的课堂环节的设计就可以知道了。
第五句话:示范概述美学语文。学生尤其是男生,我不知道重庆怎么样,香港和广东男生都是语文学习的重灾区。所以成都有一个数学老师发出了一个呼号——拯救男生!但今天的课堂,却吸引男生,两节课都让男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这一点,跟这篇文章有关,带有历史知识,展示的又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人物,也是男性,所以男生可能感兴趣。我特别喜欢课堂上李老师的示范概述。因为是借班上课,对这个班级学生上课不了解,对学生没底。如果是他自己的学生,他一定会让学生自己去概述了,所以他采用示范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学习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概括。我这些年研究香港初中高中试卷,他们把概述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角度,某一年高二考试,一篇文章五六个题目,都与概述有关。所以李老师他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学会概括,生活节奏快,没有人愿意给你太多的时间絮絮叨叨。
总之,李老师的课很享受,很厚实深广,很有美意。
/ 11
第四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执教:安徽省灵璧中学 徐晓
教学目标:
1、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词,它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这个主题词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不要争名夺利,因为名利等东西会随着“滚滚长江”逝去,“是非成败转头空”,没有必要计较。有人说“阅读名著,犹如奔赴一场盛宴,在历史的隧道口抽干、分化,然后留下思索„„”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杨修的骨骸,去嚼一嚼名著留给我们的味道。
出示课题《杨修之死》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1、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三国演义中,刘备的EQ比较高,明明是个无赖,却有关羽和张飞舍命相随,三顾茅庐就收买了诸葛孔明的一生,致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检查预习:
1、简介作品、作者及相关人物。
本文作者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体 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生字及解词:(见课件)
3、初读课文,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及故事结局。
四、速读课文 自主思考: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事件 曹操的心理反应
改造花园门事件 虽称美,甚忌之
分食 一盒酥事件 心恶之 梦中杀人事件 愈恶之
告发曹丕事件 愈恶之
教植斩门吏事件 大怒,亦不喜植
代作答教事件 已有杀修之心。
五、初步探究:
(1)主簿是一个什么官职?那他与曹操是什么关系?(君臣关系)(2)杨修因什么事件而死?(鸡肋事件)
(3)其他事件是依据什么安排先后顺序的?文章运用了什么叙事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操大怒,亦不喜值—已有杀修之心,层层加深。
(明确:本文运用的是插叙。古典小说的插叙,大致可分为四种:临时插、事前插、事后插、附带插。本文属于事后插。所谓事后插,就是在一件事写完之后,再补充交代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或其他情节。本文先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再插叙杨修被杀的缘由,即曹、杨二人矛盾的形成过程。这种插叙的运用,能使事情的前因后果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曹操杀修之心早已有之,1 要找一个堂皇的理由以免旁人猜忌,用插叙是为了揭示这种阴暗心理的逐渐发展过程,说明杀修的真实意图,用插叙,追述“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意”的事实。)
六、提升探究——解读自我:杨修该不该死?
有人说,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借口,导火线,杨修之死曹操要负全部责任,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不论是谁的责任,似乎争论点都集中在这两人的性格上,性格决定命运,到底这二人是怎样的人,《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这些事件,我们不妨就事论事,看看他们各自都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杨修到底该不该死?
1、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用格式:
读了,我觉得杨修是一个 的人? 读了,我觉得曹操是一个 的人?
2、讨论: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
曹操兵败,证明杨修预测的正确性,怕众人对他杀杨修有疑义,厚葬杨修,是为了堵众人之口,以表现自己知错就改,显示了曹操的阴险、虚伪。
3、归纳总结曹操和杨修各自的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阴险虚伪、奸诈狡猾、嫉贤妒能、老谋深算
4、你觉得杨修该不该死?
(杨修被杀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共同的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修之过?曹之过? ——小议《杨修之死》
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过也。
杨修之过,一曰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综观杨修一生,并没有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奇谋良策,像郭嘉、程昱那样;却一味在“门内添活字”“一人一口酥”之类的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杀的祸根。
二曰恃才放旷,不知检点。曹操“梦中杀人”本来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杨修偏偏要给他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至于擅自命令军校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事关军法,岂能乱来? 三曰小事聪明,大事胡涂。表面看来杨修是最知曹操心意的,夏侯 也夸他“真知魏王之肺腑”。但是对于曹操的早就“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他却一无所知,恐怕到死也没有明白。参与曹氏家族立世子的斗争,本来就是做人臣的大忌,即使曹操不杀他,将来曹丕也不会把他放过,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曹操就立世子一事,问过谋士贾诩,贾诩就不敢表态,在大事上他显然比杨修要聪明多了。
总之,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怨不得别人的。
看起来,一个人聪明有才华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用到点子上,又不能谦虚谨慎,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七、拓展探究:
1、杨修这个素有才名的文士,却因为恃才放旷而招致杀身之祸,真是可惜可叹。请根据你对文章的感悟,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句话。甲生:一代英才,可惜未逢明主。
乙生: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我的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__走单骑_、华容道义释_曹操_、过五关__斩六将__、水淹_七军_、败走麦城。
八、结束语: 杨修死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注释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课后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三国演义》,再次嚼一嚼历史的味道!
九、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第五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课题:杨修之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 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 恶 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教案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