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上的盛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原上的盛会》重点介绍了“那达慕”大会的两项活动:摔跤比赛和骑马比赛。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条理清楚,文字优美,通俗易懂。
学情分析: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蒙古风俗,必须通过朗读、观看、想象等手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那达慕”大会举办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理解为什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流利读文,了解“那达慕”盛会。
难点:为什么说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谈话导入:
1、师:看,一棵棵小松树坐得多么笔直挺拔,那老师送就给大家一首歌,请竖起你的
小耳朵认真听。(播放音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第一小节)
孩子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从歌中听到了哪些景物?
生:汇报,相机出示词语。
骏马草原牛羊鲜花彩蝶百鸟碧水晚霞牧羊姑娘
2、师:看,这些词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知道画的是哪里吗?(板书:草原)
对,这首歌曲就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你去过草原吗?请你用上这些词语
说说你眼中的草原。
生:练习说话,师相机丰富语言,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也可背诵《敕勒歌》)
师评价:看,同学们,语言是有生命的,你们用寥寥数语就为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其实,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盛会,(板书:盛会)。
“盛”是我们学过的一个多音字,sheng盛会,cheng盛饭。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去看看这——(补全课题“上的”)
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学盛会:
1、师:(点击课题:盛会)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生:盛大的集会。
师总结:看,这种给每个字组词的方法叫扩充解释法,这是我们解词常用的方法。
2、师:那么,本文的盛会指什么呢?(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地自由
朗读1-3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任务条)。
填空:“草原上的盛会”是____,这是____(填民族)人民的盛会,举办时间是____,会场设在____,每年举办____次。
3、师:合作力量大,我看到很多同桌已经完成了任务。
生:汇报填空,随机解词。
(1)“那达慕”:
师:关于那达慕,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生:这是蒙语,娱乐、游戏。
生: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生: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庆祝丰收表达喜悦。
师:你们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
(2)“蒙古族”:
a、出示课件:蒙的多音字带组词
b、这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你了解它吗?请你介绍收集到的蒙古族资料。
生:这是一个游牧民族。
生:他们住在蒙古包里。
生:他们以奶和肉类为主。
师:对,这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3)“盛夏或初秋”:(注意:不能是一次,题目问的是具体的时间)
师:这个时间被称为?
生:黄金季节。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这个季节气候好、水草好、牛羊好
师:(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出示句子:千里草原,草绿水碧,牛壮羊肥。
请你来读一读?他读得美不美?仅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了草原的壮美,从中可以看出草原有三好:气候好、水草好、牛羊好,这正是——黄金季节。
(4)“水草丰美的开阔地带”:
师:“水草丰美”和前文中的“草绿水碧”的意思相同,语言之美就在于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你知道什么是“开阔”吗?(生汇报),开阔有几种解释,我们来看看:
a、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b、思想或心胸宽阔。c、使开阔。
我们把“开阔”这个词语带到句子中看一看,应该选择那种解释呢?
(带领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
a、旅行可以开阔眼界。(使开阔)
b、雄鹰在开阔的天空中翱翔。(面积宽广)
c、哥哥是一个思路开阔,性格活泼的人。(心胸宽广)
学法归纳: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读书时应该开动你的小脑袋多思考,多归纳。
师:那达慕的会场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句子:“那达慕”会场设在水草丰美的开阔地带,彩旗飞扬,雪白的蒙古包星罗
棋布地镶嵌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既壮观,又漂亮。
练读句子: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录音笔放给孩子听,你认为哪里还可以读的更好?)
理解词语:(出示图片),看,碧绿的草地的上蒙古包像什么?
(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像棋盘上散落的棋子)
这就是“星罗棋布”。注意:这个词语不能用来形容星星和棋子本身。
积累运用:“既壮观,又漂亮”写的是哪里?(会场)本句省略了主语。
请你用“既......又......”练习造句,注意把话说完整。
(5)“一次”:
师:你从文中哪个词语提炼出来的?(一年一度)abac结构词,你还会哪些?
学会积累,真棒!
(6)小结第一部分:
师:看书2、3自然段,请男女生合作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那达慕大会的哪些情况?
生:时间、地点、(相机板书)
三、抓重点词,介绍盛会:
师:那么,这盛会的精彩之处在又哪里呢?(出示课文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4-6段,画出重点词,请你做小导游或小记者介绍盛会情况,同桌练习。)
(1)汇报词语:摔跤彪形大汉身手不凡
骑马拿手本领有老有小
相机解词:彪形大汉——身材特点:魁梧强壮
学习生字:汉,学生汇报,指导书写。
(2)相机出示视频,小导游或小记者介绍盛会:
注意导游词和记者报道用语上有什么不同。
相机提问:你好,导游,为什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学生汇报:因为骑马、摔跤是拿手本领。从小就在马背上摸爬滚打。
(3)生:齐读4-6段。
师:这是介绍了那达慕大会的哪方面?(板书:项目)观看了这样的那达慕盛会
你的感受是什么?“精彩极了”(板书)
四、总结拓展,深化爱国:
1、你知道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篇:《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执教:中和小学
董晴晴 课
题:《草原上》
教
材: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单元 设计思路:
1、“声——景——情”统一,突出教学方法的独特性。
运用“声——景——情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价值有机地融于教学的目标与各教学环节,突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特色。
2、准确选择音乐元素开展活动,突出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有效运用音乐要素,突出音乐性。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3 5 6”听辨游戏;改变音乐要素(速度与节拍)的演唱活动“草原的一天”;音乐聆听情境中的呼吸训练;“声、景、情”结合的歌词朗诵与声音指导活动活动。通过有效的使用音乐要素学习音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3、分层体现“唱会、会唱、唱好”,突出唱歌课特点。
本课设计,分层次解决了“唱会、会唱、唱好”的唱歌课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学习特点,整个教学流程中都贯穿着“善于用声、巧于塑景、精于传情”的思路,把气息训练融于主题弥漫之中,在歌词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声音表现形象,改变音乐要素,对比不同演唱方法带来的形象化变化,巩固学习目标理解,都充分考虑了本节课属于唱歌课的课型特点。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2、听辨“3 5 6”,体验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3、改变《草原上》歌曲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草原情境,对比理解音乐形象。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3 5 6”
3、表演《草原的一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3 5 6”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钢琴、PPT课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学法:景——声——情
2、内容:出示图片,播放音乐背景(主题),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草原风情。
3、步骤: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咱们出发吧!
(旁白)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们来到了草原上。清晨的大草原,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天空碧蓝如洗,大地绿草青青。那蜿蜒流动的小溪像一条美丽的银项链。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美丽的姑娘、健壮的小伙,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生机勃勃、幸福祥和的草原生活画卷!
(2)学生聆听
4、学习要求:
安静地观看与聆听,感受内蒙古风情。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导入欣赏音画PPT(早晨的草原)配旁白,创设情境,确定整节课“辽阔、幸福”的教学基调与色彩。
2、播放《草原上》伴奏音乐作背景,起到主题弥漫的效果。
二、游戏活动:听辩“3 5 6”,体验情感。
1、学法:情——声——景
2、内容:听辨游戏:“3 5 6”
3、步骤:
(1)出示“3 5 6”,认识唱名(柯尔文手势辅助)师:看,草原上有三朵可爱的小花想和我们做朋友呢!
(2)手势唱名辅助逐个唱准“3 5 6”
(3)游戏(听辨并唱好“3 5 6”“6 3 5”“6 5 3”“5 3 6”等组合)师:请三位同学上来扮演小花和我们做游戏。
4、学习要求: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音准及发声位置、状态,并随机地创设情境。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趣味识谱,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2、初步感知音乐形象,体验情感
3、指导声音,为唱歌奠基。
三、歌曲学习
(一)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指导气息训练。
1、学法:声——景——情
2、内容:聆听歌曲,体验形象,训练气息
3、步骤:
(1)初听歌曲,体验情境。
师:草原上不仅有美景和热情的小花,还有美妙的歌声呢,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首来自草原的歌——《草原上》,请仔细地聆听,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中速、优美地)
(2)创设情境,训练气息
师:我们犹如草原上的小草小花,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吧!
3、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身体挺拔坐直,双肩放平放松,慢吸——保持——慢呼发SI,练好后加伴奏音乐,随着老师的指挥手势呼吸。
(二)歌曲旋律学习,巩固“3 5 6”的音高听辩成效。
1、学法:声——境——情
2、内容:旋律听辩与学唱
3、步骤:(1)在旋律中听辨“3 5 6”和“6 5 3”,出现时举手表示(钢琴弹奏)(2)出示图形谱,随琴唱好“3 5 6”和“6 5 3”
(3)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琴学唱旋律
4、学习要求:
巩固“3 5 6”的音高,基本会唱歌曲旋律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听记旋律,巩固调性
2、气息训练,为连贯唱法打基础
(三)赞美草原、歌词学习,指导声音
1、学法:景——声——情
2、内容:熟悉、理解歌词,感受音乐形象,指导唱歌发声。
3、步骤:
(1)学生完整读歌词
师:草原上有哪些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歌词。(2)随机创设情景,指导声音表现。
(3)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学习用高位置声音朗读。
4、学习要求:
师启发、引导学生咬字吐字、声音高位置发声及正确归韵。
预设情景: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天,碧蓝如洗,多么高远的天空。清风拂过,淡淡草香沁人心脾,清晨的阳光笼罩大地,温暖无比。
本环节设计意图:
1、歌词识记
2、指导声音
3、完善情境
(四)学唱歌曲,情感表达
1、学法:声——情——景
2、内容:词曲结合,完整唱会与会唱歌曲。
3、步骤:
(1)随琴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在情景中指导音准、声音状态。
(2)歌曲处理。A、在景中理解换气处理 方法:
师引导:草原上连绵不断的草浪,轻轻地、柔柔的,你想用怎样的声音表现呢?(教师范唱歌曲第一句,第一遍:一小节一换气,第二遍:两小节一换气。)生讨论:哪种更能表现大草原的宽广优美?(两小节一换气,连贯的方法。)生观察:看老师手势提示并模仿换气方法。
B、力度变化处理 学习方法:
第一,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力度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情境。第二,学生讨论:你想象到了什么?老师的歌声有什么变化?(草原一望无际,羊群走近时渐强,走远时渐弱等)
第三,老师运用指挥手势提示、引导学生演唱
4、学习要求:
在景与境中感受连贯的声音和渐强渐弱力度变化带来的“连绵的草浪”和“草原远景、近景的变化”,能用歌声表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完整体验歌曲形象。
2、突出唱歌课特点:声音的训练、力度的体验与表现,在实践中让学生唱会、会唱。
四、改变音乐要素,体验形象变化,深化歌曲理解。
1、学法:声——境——声——景
2、内容:《草原上的一天》
3、步骤: A、“欢乐的草原”
(1)教师弹奏《草原上》主题变奏(2/4拍子,较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
(2)讨论:这段旋律表现的是怎样的情境?(欢快、热烈、生动)
师:蒙古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人们称他们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活动,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现一下吧!
(3)指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改变的《草原上》。(4)运用打击乐伴奏(串铃和双响筒,模仿马蹄和马铃声)
B、“宁静、幸福的草原”(1)想象情境,声音表现。
师:傍晚的草原,你想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呢?(力度弱、速度慢)(2)学习小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歌曲《草原上》,我们唱出了几种不同的情境呢?(三种)
五、表演《草原的一天》
1、学法:景(境)——声——情
2、内容:表演《草原的一天》
清晨的草原——欢乐的草原(加双响筒、串铃)——晚霞中的草原
3、步骤
师:我们一起完整地演绎故事《草原的一天吧》(1)组织、指导伴奏学生(2)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唱法、力度变化、情感、情境
(3)学生在音乐中唱歌、表现音乐要素的变化与情感表达。
4、学习要求
对比《草原上》在不同情境中音乐要素的变化。能用连贯的声音、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中速演唱来表现“清晨的草原”,再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稍快的速度演唱表现“欢乐的草原”,最后用连贯的声音、稍慢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演唱表现“傍晚的草原”。
本环节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通过改变歌曲的音乐要素,可以表现不同的情境;用旁白配
草原音画烘托气氛,让《草原的一天》更加地丰富和饱满,唱好歌曲。
六、小结结束本课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用歌声表现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还改编了歌曲,精彩演绎了《草原的一天》这个故事。感谢同学们用歌声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第三篇:《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1、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听、唱、看、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在过程与方法中: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歌舞表演,培养学生的创编力;
3、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唱准“3、5、6”这三个音高,并掌握二、四分音符;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蒙古筷子舞,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准“3、5、6”三个音高,并在听、唱、看、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型:综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语:老师今天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和日丽、绿草如茵,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同学们想去吗?好!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起走那美丽的地方。(媒体播放蒙古风景图,并播放所学歌曲伴奏)
2、简短讨论: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呢?
(1)我们刚才看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民族!是勇敢自信的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同时也是热情好客的民族!你瞧!蒙古族小朋友已经列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唱着他们特有的《迎宾曲》,我们也要有礼貌的拍手问好哟!你们听!她们来了!(出示媒体)
3、教师舞蹈展示: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民族吗?老师特别喜欢这个民族,有幸和他们学跳了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筷子舞,同学们想看吗?好!老师就给同学们展示一段筷子舞。
4、学跳筷子舞: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你们觉得筷子舞好看吗?同学们想不想学啊?想学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音乐游戏:
(1)出示媒体水果:有三种水果,这个又红有大的苹果谁要啊?(音符四拍)、还有一个大西瓜谁来吃啊?(二分音符二拍)、最后这个酸酸甜甜的大橘子老师送给谁呢?(四分音符一拍)谁知道这三种音符的时值长短呢?(2)出示舞蹈节奏:下面我们来学习筷子舞的节奏,我们先分析一下节奏由几分音符组成的?
(3)分男女读节奏: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条节奏;四分男读、二分全音符女读,用“哒”表示;也可交换读;然后齐读;速度要慢。
(5)教师示范筷子敲击方法:我们先徒手练习一下基本动作: 四分音符是:敲击筷子,用右手敲击左手; 二分音符是:拉长右手臂,同时左手臂向胸前靠拢;
遇到四个四分音符时:双手臂上举,要求双手臂伸直,用右敲左,左敲右的方法,敲击四次,同时慢慢下滑到胸前;遇到全音符时:双手臂收回,搭在肩膀上,同时摆左右头两次; A下面老师先来演示一遍:.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全音符; B下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上的节奏自己练习;(教师下去指导)
C下面,我们一起来将这组节奏完整的演示一遍,(教师看,并指出各组存在问题,合理评价)
D我们来随着音乐完整来练习一遍,全体起立练习(播放音乐)
(6)拿筷子的方法: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筷子,拿筷子的方法是:双手握住筷子的底部,也就是绑彩带的地方,用筷子的顶部来敲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检查自己拿筷子的方法是否正确。
(7)下面我们一起拿上筷子来练习一遍:老师要特别强调每位同学在敲击筷子时一定要轻轻敲击,如果声音太大,我们就听不见音乐的伴奏声了,所以老师希望每位同学能够控制好你手中的筷子。
A: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全音符; B:媒体播放所学歌曲伴奏,师生舞动;
让我们跟着优美的音乐跳起筷子舞;全体起立表演(老师只跳一段,第二段教师巡视,表扬;)(8)抽查个别组表演,学生互相评价;
A刚才老师发现几位同学跳得特别好!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总结:同学们她们跳得好吗?老师也认为她们跳得很好!
B现在我们一起随音乐完整的跳一遍,请全体同学起立,请同学们按照正确的方法拿好筷子,做好准备。
5、教师总结:同学们学得真快,个个舞姿优美,连蒙古族小朋友都在夸赞你们呢!同学们:蒙古族的风景美丽吗?蒙古族的筷子舞你们喜欢吗?蒙古人的歌声也悠扬动听,接下来,老师想为同学们演唱一首蒙古歌曲。同学们想听吗?好!给老师一些鼓励的掌声好吗?(教师自弹自唱歌曲《草原上》)。
6、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同学们听着熟悉吗?对!就是我们刚才学跳筷子舞时的音乐,动听的音乐有了优美的歌词,哪位同学为这首歌曲起一个好听的歌名呢?
(2)总结:刚才每位同学起的歌名都很好听,这首歌的作者给这它起了名字《草原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草原上》,请同学们翻开书6页,这次让我们带着问题聆听,听听歌曲情绪是怎样的?(优美、舒展)再找一找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我们学习过的音乐知识(媒体播放歌曲,教师黑板写题目)
(3)歌曲中都运用了所学过那些音乐知识有什么呢?(四分、二分、全音符、4|4拍含义)评价: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随着老师的琴声,用“LU”来模唱草原上。A教师弹伴奏,学生LU模唱;
B指出学生演唱中的不足,在用LU唱一边;
C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不能随着老师的琴声,直接唱歌词呢?好!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唱好!让我握紧右拳,齐喊:加油两个!
(4)教师弹伴奏,学生以最慢速度直接唱出歌词,教师随时校正学生唱错的小节,音准等问题;(两遍)
(5)下面我们进行歌曲接龙游戏:我们把歌曲分成四句,一行一句,两段歌词,刚好四句,第一句老师指定一个组,剩下的三句,老师随意点各组,请各组同学注意力要集中;谁唱谁站。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这个接唱游戏,能看出同学们对歌曲掌握的很熟练,节奏准确,如果声音在能收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了。
7、创编演唱形式:刚才大家一起演唱的方式属于哪种演唱形式呢?老师想让各组讨论一下,还能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教师巡视)
展示:各组汇报讨论结果。那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演唱形式呢?起立原地表演(小组以报幕形式展示;让三组进行展示,学生互相评价)
8、学唱歌谱:同学们我们刚才学跳了舞蹈、学唱了歌曲,你们想一想,我们少学了歌曲的什么部分呢?对!歌谱我们还没有学,请同学们自己先熟悉唱名(老师不弹伴奏,学生自己熟悉,教师可下去指导)
(1)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将歌曲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琴完整的演唱歌谱,全体起立演唱(教师伴奏,并纠正错误);
师总结: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识谱能力页很强,这首歌谱作为我们今天的口琴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习。
(2)老师想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来演唱歌谱,哪一组愿意来唱呢?(两位学生唱,一人一段,教师伴奏,学生评价)
8、师生汇报展示: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蒙古族特有的筷子舞,也学唱了蒙古族优美的歌曲,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蒙古歌!跳蒙古舞吧!老师来选出几位同学来表演筷子舞,其他同学我们齐唱歌曲《草原上》教师伴奏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环保教育媒体出示:来看这两幅图,进行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为什不那样美丽了?
总结:增强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第四篇:《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执教:中和小学
董晴晴 课
题:《草原上》
教
材: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单元 设计思路:
1、“声——景——情”统一,突出教学方法的独特性。
运用“声——景——情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价值有机地融于教学的目标与各教学环节,突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特色。
2、准确选择音乐元素开展活动,突出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有效运用音乐要素,突出音乐性。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3 5 6”听辨游戏;改变音乐要素(速度与节拍)的演唱活动“草原的一天”;音乐聆听情境中的呼吸训练;“声、景、情”结合的歌词朗诵与声音指导活动活动。通过有效的使用音乐要素学习音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3、分层体现“唱会、会唱、唱好”,突出唱歌课特点。
本课设计,分层次解决了“唱会、会唱、唱好”的唱歌课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儿童的形象思维与感性认知的学习特点,整个教学流程中都贯穿着“善于用声、巧于塑景、精于传情”的思路,把气息训练融于主题弥漫之中,在歌词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声音表现形象,改变音乐要素,对比不同演唱方法带来的形象化变化,巩固学习目标理解,都充分考虑了本节课属于唱歌课的课型特点。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2、听辨“3 5 6”,体验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3、改变《草原上》歌曲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草原情境,对比理解音乐形象。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3 5 6”
3、表演《草原的一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听辨“3 5 6”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钢琴、PPT课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2分钟)
1、学法:声——景——情
2、内容:播放《草原上》前奏,想象情境。
3、步骤: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一段音乐,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呢?
(2)学生聆听,讨论并启发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3)再听歌曲前奏,用动作表现。
4、学习要求:
安静地聆听,能用优美、舒展的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用歌曲前奏导入,体验音乐意境,感受“优美、宽广”。
2、引导聆听,鼓励想象,自主表现。
二、游戏活动:听辩“3 5 6”,体验情感。(6分钟)
1、学法:情——声——景
2、内容:听辨游戏:“3 5 6”
3、步骤:
(1)出示“3 5 6”,认识唱名(柯尔文手势辅助)师:看,草原上有三朵可爱的小花想和我们做朋友呢!
(2)手势唱名辅助唱准“3 5 6”
(3)游戏(听辨并唱好“3 5 6”“6 3 5”“6 5 3”“5 3 6”等组合)师:请三位同学上来扮演小花和我们做游戏。
4、学习要求: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音准及发声位置、状态,并随机地创设情境。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趣味识谱,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2、指导声音,为唱歌奠基。
三、歌曲学习(17分钟)
(一)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指导气息训练。(5分钟)
1、学法:声——景——情
2、内容:聆听歌曲,体验形象,训练气息
3、步骤:
(1)初听歌曲,体验情境。(2分钟)师:草原上不仅有美景和热情的小花,还有美妙的歌声呢,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首来自草原的歌——《草原上》,请仔细地聆听,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中速、优美地)
(2)创设情境,训练气息(3分钟)
师:我们犹如草原上的小草小花,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吧!
3、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身体挺拔坐直,双肩放平放松,慢吸——保持——慢呼发SI,练好后加伴奏音乐,随着老师的指挥手势呼吸。
(二)歌曲旋律学习,巩固“3 5 6”的音高听辩成效。(5分钟)
1、学法:声——境——情
2、内容:旋律听辩与学唱
3、步骤:(1)在旋律中听辨“3 5 6”和“6 5 3”,出现时举手表示(钢琴弹奏)(2)出示图形谱,随琴唱好“3 5 6”和“6 5 3”
(3)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琴学唱旋律
4、学习要求:
巩固“3 5 6”的音高,基本会唱歌曲旋律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听记旋律,巩固调性
2、气息训练,为连贯唱法打基础
(三)赞美草原、歌词学习,指导声音(4分钟)
1、学法:景——声——情
2、内容:熟悉、理解歌词,感受音乐形象,指导唱歌发声。
3、步骤:
(1)学生完整读歌词
师:草原上有哪些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歌词。(2)随机创设情景,指导声音表现。
(3)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学习用高位置声音朗读。
4、学习要求:
师启发、引导学生咬字吐字、声音高位置发声及正确归韵。
预设情景: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天,碧蓝如洗,多么高远的天空。清风拂过,淡淡草香沁人心脾,清晨的阳光笼罩大地,温暖无比。
本环节设计意图:
1、歌词识记
2、指导声音
3、完善情境
(四)学唱歌曲,情感表达(5分钟)
1、学法:声——情——景
2、内容:词曲结合,完整唱会与会唱歌曲。
3、步骤:
(1)随琴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在情景中指导音准、声音状态。
(2)歌曲处理。
A、在景中理解换气处理 方法: 师引导:草原上连绵不断的草浪,轻轻地、柔柔的,你想用怎样的声音表现呢?(教师范唱歌曲第一句,第一遍:一小节一换气,第二遍:两小节一换气。)生讨论:哪种更能表现大草原的宽广优美?(两小节一换气,连贯的方法。)生观察:看老师手势提示并模仿换气方法。
B、力度变化处理 学习方法:
第一,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力度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情境。第二,学生讨论:你想象到了什么?老师的歌声有什么变化?(草原一望无际,羊群走近时渐强,走远时渐弱等)
第三,老师运用指挥手势提示、引导学生演唱
4、学习要求:
在景与境中感受连贯的声音和渐强渐弱力度变化带来的“连绵的草浪”和“草原远景、近景的变化”,能用歌声表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完整体验歌曲形象。
2、突出唱歌课特点:声音的训练、力度的体验与表现,在实践中让学生唱会、会唱。
四、改变音乐要素,体验形象变化,深化歌曲理解。(11分钟)
1、学法:声——境——声——景
2、内容:《草原上的一天》
3、步骤:
A、“欢乐的草原”(5分)(1)教师弹奏《草原上》主题变奏(2/4拍子、较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
师:有《草原上》的影子吗?同《草原上》相比又什么变化呢?(2)再次聆听主题变奏,动作表现。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把你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学生聆听并表现)
(3)指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改变的《草原上》。
师:蒙古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人们称他们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活动,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现一下吧!
(4)运用打击乐伴奏(碰铃和双响筒)
B、“宁静、幸福的草原”(3分)(1)想象情境,声音表现。
师:傍晚的草原,你想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呢?(力度弱、速度慢)(2)学习小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歌曲《草原上》,我们唱出了几种不同的情境呢?(三种)本环节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律动中体验,在歌唱中表现,达到以下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改变音乐要素(2/4拍、较快的速度;4/4拍、较慢的速度、较弱的力度)后的歌曲形象;
2、用生动、有弹性的歌声和连贯、舒缓的歌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五、表演《草原的一天》(5分钟)
1、学法:景(境)——声——情
2、内容:表演《草原的一天》 清晨的草原——欢乐的草原(加鼓声)——晚霞中的草原
3、步骤
师:我们一起完整地演绎故事《草原的一天吧》(1)组织、指导伴奏学生(2)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唱法、力度变化、情感、情境
(3)学生在音乐中唱歌、表现音乐要素的变化与情感表达。
4、学习要求
对比《草原上》在不同情境中音乐要素的变化。能用连贯的声音、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中速演唱来表现“清晨的草原”,再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稍快的速度配合打击乐器,演唱并表现“欢乐的草原”;最后用连贯的声音、稍慢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演唱表现“傍晚的草原”。
本环节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通过改变歌曲的音乐要素,可以表现不同的情境;用旁白配 草原音画烘托气氛,让《草原的一天》更加地丰富和饱满,唱好歌曲。
六、小结结束本课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用歌声表现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还改编了歌曲,精彩演绎了《草原的一天》这个故事。感谢同学们用歌声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第五篇: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蒙古民歌的旋律特色。
3、通过音乐创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教学难点:
1、选择合适的乐器,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歌曲添加伴奏。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伴奏小乐器(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双响筒等)新课导入:
1、温故而知新
(1)老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我们在上学期就学习了好几个民族的民歌,你还记得么?在我国的北方,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他们是?(蒙古族)
(2)我们上学期就搭着老师的小火车去内蒙古游玩,我们还学习了他们的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现在跟老师一起,骑上小骏马,再去感受一下大草原秋季的美丽风光吧!(播放《草原就是我的
家》,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舞蹈,感受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
(3)七八月份是内蒙古收获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骑着小骏马,到内蒙古的深处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丰收的喜悦?
2、学习歌曲《草原上》
(1)读歌词,这首歌曲描写了草原上怎样的景象?(天空很蓝,风景优美,牛肥马壮,人们庆祝丰收的热闹景象)
(2)让我们来聆听一下这首歌曲,感受一下草原上的热闹景象吧!(播放歌曲,同时播放课件中草原上的风景图片,简单的介绍一下内蒙古传统节日那达慕)
(3)这首歌是为了描绘丰收的喜悦,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甜美的)
(4)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5)让我们认真的学唱这首歌,跟内蒙古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吧。(学生先跟着音频哼唱,再跟着老师的电子琴伴奏学唱)
(6)再一次播放音频伴奏,让学生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7)认识音符。四分音符像一个成熟稳重的大人,走起路来不慌不忙。八分音符像一个懂事又可爱的孩子,跑起来快步流星。(跟同学们解释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关系)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用铃鼓打四分音符(X),双响筒打两个八分音符(XX)。播放音频伴奏,老师试打一段。
(9)让学生们分组练习,挑选合适的小乐器,提示加入舞蹈和歌唱,进行小组比赛。
(10)播放伴奏音频,全班一起表演学习的歌曲《草原上》。
3、课堂小结
同学们,秋季的草原,色彩浓郁,美像油画一样。我们今天的草原之旅先进行到这里,我们稍事休息,下节课再跟着老师一起,到大草原的深处去看一看,跟深入的感受一下小牧民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