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教学教学设计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文化 六年级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习俗。++ 2.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二、活动准备:
1.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等资料的介绍
2.有关“清明 ”的古诗。
3.歌曲欣赏
4.诗歌朗诵
5、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
6、设计清明的手抄报。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清明》古诗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那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介子推的故事吧。
学生讲 介子推的故事 2.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主持人:就这样,这个节日逐渐在民间得以推广,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风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番吧!
学生:(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主持人: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它跟文化当然息息相关了。听,有许多诗就写到这些:
甲: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p#副标题#e# 乙: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丙: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丁: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戊:别具一格是1976年丙辰清明。那一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四人帮”阻挠群众纪念周总理,于是群众自发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圈贴纪念周总理的诗歌,其中有很多佳作。如“时逢清明无祭礼,自扎花圈表心意。挥泪继承先烈志,泰山压顶能挺起”,如“花儿虽少自家栽,清明时节含泪来。一束鲜花全家心,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这些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的清明诗,反映了当时的民心向背。这些诗在历代的清明诗中闪烁光彩,别有深意,它们跳出了个人的哀乐,而反映了人民的悲欢。
4、革命先烈们的故事: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缅怀远去革命先烈们,听,先烈的故事:
学生分别讲:毛岸英、杨开慧、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王二小等革命故事。
主持人: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下面就请听:.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
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5、班会总结:
主持人: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通过今天的班会以及前期我们设计“清明的手抄报”,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们纷纷发言: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班主任总结:今天,《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第二篇:《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3.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活动过程:(一)诗歌导入
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歌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唐 杜牧)”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 清明节扫墓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三)关于清明的民间传说:
介子推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介子推像。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学 戴柳插柳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是什么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清明的来历、风俗、民间传说,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板书设计
清明节
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
第三篇: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生字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谁知道到了清明节这天,人们要做些什么?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故事呢!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
重、治
国
安
邦、清
明、念
着、荒
山
野
岭、恸
哭、寒
食
节、祭
奠、鞭
策、座
右
铭、井
井
有
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4.理解:
丹心:赤诚的心。
但愿:只希望。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
设计意图: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读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四)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明白“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的品质。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设计意图: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清明祭祖的传统习俗。
第四篇:清明节教学设计
《清明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清明节的日期;了解清明节前后自然界的变化、农事活动及节日风俗。
2.培养观察自然界变化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关心农业生产及怀念革命先辈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在小学常识课中,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民间传统节日? 2.说出这些传统节目的具体日子? 3.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有哪些风俗活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又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清明节,板书课题。
二、日期与自然界变化 1.小组活动:
①翻开年历,找出今年的清明节是哪一天? ②讨论你们是凭什么确定这一天就是清明节的? ③查一查2010年一2014年的清明节的具体日子。④比较清明节的具体日子有什么规律?
⑤清明节的日期确定与已学的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2.汇报小结:清明节既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日。清明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清明节前后,自然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农事活动
清明前后,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在农村开始了繁忙的耕作。1.说说家乡清明节前后的农业生产活动,农民伯伯在田间做哪些农活?哪些作物开始下种? 2.为什么在清明前后开始春耕春种、植树造林?
四、清明节风俗
1.默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讨论清明节前后,家乡一般有哪些活动? 2.说说去年清明节自己参加活动的情景和体会。今年清明节家里有些什么活动? 3.讨论今年清明节我们班打算搞哪些活动? 小结:清明节我们应该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去春游要注意安全,去上坟祭祖要移风易俗,不搞迷信活动。
五、反馈练习
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 1.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清明节。()2.历书上的日子旁写着清明两字的这一天就是清明节。()3.中秋节、清明节,人们搞的风俗活动内容基本相同。()4.清明前后,广大农村开始了繁忙的春耕春种。()
六、布置课外任务。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谚语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清明前后落夜雨”、“开春落雨到清明”等,都是与清明节有关的天气谚语。请你收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天气、农事的谚语。
第五篇:《清明节》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姚美英
教学目标:
1、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给革命烈士扫墓,能积极参加祭扫烈士活动,永远怀念革命烈士。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清明节、革命、烈士、四季常青、整整齐齐、恭恭敬敬、行礼、解放、幸福、英勇、怀念”等词语的意思。
3、能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会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词义。能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会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难点:能积极参加祭扫烈士活动,永远怀念革命烈士。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段中的7个生字,理解“清明节、革命、烈士、四季常青”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解全文内容,能正确朗读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
8、清明节,学生齐读课题。
2、释题:清明节是春天的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四月的四、五、六日,也是我国的民间流传的节日,这一天要给死去的长辈扫墓。[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给谁扫墓?为什么扫墓?扫墓时,我门应该怎么做?先来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大事?(清明节那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革命烈士墓前去扫墓。)
2、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填空。
清明节,老师带着()去()。天空中()小雨,通向革命烈士墓的小路旁,开着鲜艳的杜鹃花。
2、指名回答。
3、这里的“我们”指谁?(少先队员)“扫墓”是什么意思?(在烈士墓前举行纪念活动)“飘着”换上“下着”好吗?(飘着更显得雨小,这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特征。)[知道杜鹃花即映山红。]
4、指导朗读。
5、教学生字。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同学们冒着小雨,来到了烈士墓前,到了烈士墓前,他们看到了什么地方的什么?又是怎么样的?
1、学生自学课文,用简笔画画一画烈士墓的景色。
2、交流自学结果。理解“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指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光辉事迹、伟大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知道像刘胡兰、邱少云等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都是革命烈士。]
3、指导朗读第二段。
4、教学生字。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4段中的6个生字,理解“整整齐齐、恭恭敬敬、行礼、解放、幸福、英勇、怀念”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3、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字词。
2、齐读课文1、2段。
二、学习第3段。
来到烈士墓前,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1、自学第3段,完成填空。
我们整整齐齐地()队,()纪念碑前,()亲手()的花圈。我们恭恭敬敬地向烈士墓()。
2、读读填上去的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我们对烈士的尊敬。)
“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尊敬严肃而有礼貌。)[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说扫墓的经过。”]
3、指导朗读。(我们读这段话时,要注意填上去的词要读得慢一点。)
指名读、评议、齐读。
4、学习生字。
5、小结:扫墓的时候,我们是先徘好队,再来到烈士墓前,接着献花圈,最后恭恭敬敬行礼。]
三、学习第4段。
1、读第四段,思考:为什么要给烈士扫墓呢?
2、理解:“为了祖国的解放”指什么?(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垮国民党反动派。)“人民的幸福”指什么?(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苦、受难。)
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烈士们是怎么做的?(烈士们不怕牺牲,非常勇敢。)
4、烈士们的愿望实现了吗?
小结: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地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怀念”是什么意思?(思念、常常想到。)他们指(革命烈士)。
6、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7、学习生字“幸、福”。
四、齐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
2、会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
小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烈士的遗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们每年应该去扫墓,怀念烈士„„
二、指导第四题,扩句练习。
1、指名读例句后,让学生说说上下两句有什么不同。(在“花圈”前增添了“亲手做的”。)增添了这些词语后,有什么好处?(比原句更具体了。)
2、读第1句,问:对照例句,这一句要怎样扩充?(在树木前扩充“怎么样的”,如:高大的,枝叶茂盛的等。)
3、完整地说说扩充后的第1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扩充。
4、按上述方法指导扩写第2句。
5、按先说后写的方法,独立完成作业。
三、指导整理句子。
四、完成课作。
五、自由读课文。
[
板书:
14、清明节
四周小松柏排好队
烈士墓
四周(四季常青)的松柏
墓前
纪念碑 >永远< 献花圈
墓前(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八个大字
怀念 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