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掌声》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掌声》评课稿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吧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让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先将我们的掌声献给今天上课的四位老师,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借用别人的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今天我没事先准备好的评课稿,就是打算现场观察,然后临场发挥。希望待会儿如我这比米粒还要小很多很多的小小“苔花”的家常评课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在座的也别忘了给我掌声表示鼓励。
余老师这堂课应该没试教过,所以更原滋原味,而给我们参考和反思更多。
余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跟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虽然因为紧张有些教学环节发生错乱,但因着他及时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评价,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致一直很高涨。而这也正是我们芳芳老师所欠缺的地方。听课的老师大概都注意到了,听芳芳老师的课,总觉得她跟学生之间存在了隔膜,原因就是她的课堂评价语太过贫乏。其实在开课之前,芳芳老师也已经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可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多看书,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发挥独到的效果。
两个老师的共同之处都采用了前后对比,感受英子的变化。余老师讲英子故事会前、后的变化都板书在了黑板上,可以说学生能明白英子前后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是我觉得芳芳老师在这里要做的更到位一些。芳芳老师不仅将描写英子前后变化的句子分句品读,还进行了对比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明确树立起英子前后不同的形象。再让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有学生自己提出:“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样,疑由生生,疑由生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余老师的这个疑问好像就是有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英子的故事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点遥远,怎样才能拉近学生跟英子的.距离,使学生进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呢?两位老师都鼓励学生转化角色。余老师在学习英子犹豫的句子时,就处理的很好,告诉学生自己是英子的知心人,让学生处于英子的位子,问学生:“英子,你为什么犹豫?”“英子比为什么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是学生能真正进入到英子的心灵。还有当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让学生说说:“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刚才余老师在谈自己的反思时,说英子向“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环节落掉也没关系。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本课的思想教育还有一部分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英子向同学们鞠躬,就是对同学们掌声的感谢,掌声的珍惜。这无声的背后掩藏着的就是英子对同学们感谢的话语。所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像芳芳老师这里的处理就更细致些。她让学舌根化身为英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流泪?以及通过“鞠躬”再次引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使学生明白英子的鞠躬实际上是无声的动作,更有力的心声!
余老师在课末组织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朗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朗读课文之后,余老师让学生们说说:“你们喜欢英子吗?为什么?”我觉得这跟课文的思想教育是没联系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身边也有英子这样的同学,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关心他,尊重他呢?”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张纸条等等。芳芳老师在这里进行的是写话训练,让学生写写:“自己在什么时候得到过掌声,你在掌声中享受到了什么。或者你想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丰富了掌声的内涵,拓宽了掌声的外延。文本只是我们教学的依托。我们还要跳出文本,使学生学到的更多。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自己也要学地更多,使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得更多。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呀!
第二篇:掌声评课稿
《掌声》评课稿
大荆镇智仁寄宿小学 李齐剑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许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许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仇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许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 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对教材的大胆的处理,让教学的重点更突出
教师首先让学生体会英子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从而引出重点段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对重点部分的学习,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让学生体会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心灵震撼。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仇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4、教师对文本深层的理解,深化了教学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没有仅仅停留在掌声上,而是拓展到“爱”的主题。而课后的延伸有十分有层次,首先是残疾人在大家的关爱下,扬起自强不息的风帆,然后回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对身边的同学给予关爱。文章最后的设计突出了这一点。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4)拓展小练笔,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 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仇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仇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指名读
师:此时的小英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想让别人看我走路的样子,别人还逼我。生:别人会说我很可怜的。生:别人会笑话我的。
师:此时的小英胆小、害怕,把她的心里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怎么读? 再次指名读
这已是第四次读了,但四次朗读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英演讲前的胆小、忧郁,也为后面理解掌声对她的重要奠定基础。三、一点看法
1、课文5-6小节的学习不够深入,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而这次演讲之后小英的变化,更能体现别人鼓励、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最后一小节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诉大家两点:(1)珍惜别人的掌声。
(2)献给别人掌声。而许老师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第三篇:掌声评课稿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瞿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瞿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瞿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瞿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此时的小英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想让别人看我走路的样子,别人还逼我。生:别人会说我很可怜的。生:别人会笑话我的。
师:此时的小英胆小、害怕,把她的心里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怎么读? 再次指名读
这已是第四次读了,但四次朗读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英演讲前的胆小、忧郁,也为后面理解掌声对她的重要奠定基础。《掌声》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掌声》,文章描写了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得到了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与夸奖,使她有了从胆小自卑到活泼开朗的彻底改变的故事。文章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今天,张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孩子们到这样优美的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语文课堂,实现了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教师和学生共同激情演绎了一堂好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角色共鸣,入情入境
小英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英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张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首先让学生体会英子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从而引出重点段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对重点部分的学习,老师紧抓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品读,在品读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体验如:在品读第2小节时,张老师做了这样的设计:如果当时你是英子,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又如第3小节,张老师抓住重点词“犹豫”让学生展开想象她在犹豫什么?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小英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小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张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读贯彻整堂课。如在读第一自然段时,张老师先让学生交流:你从这段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默默地、早早地、总是、不愿意等词)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小英是孤独的、自卑的、忧郁的,教师又创设情境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英子孤独、自卑、忧伤的内心。而后让学生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从而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
三、挖掘空白,蓄积情感
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超越文本,落实语言训练点,扎实、自然,练出语文味。如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抓住了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犹豫”,张老师让学生思考,此时英子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张老师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让学生感悟到此时的掌声就是鼓励和支持。再如张老师在教学第二次掌声时:再一次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室里再次响起的热烈的掌声,又仿佛在对英子说:“。”感悟此时的掌声又是(称赞、表扬)
再让学生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内涵之后。又再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呢? 张老师在这些地方都设置了体验式发散性说话训练和想象式的拓展说话训练。这些训练的运用,既达到了深挖教材内涵的作用,又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在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还安排让学生学写掌声的小诗,掌声是()。的环节,读、说、写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
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通过这样的阅读,无疑为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掌声》评课稿
《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从此微笑着面对人生。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英子的神情和动作的句子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在教学中,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文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的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下午我领略了杨聪巧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真是受益非浅,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中,为将学生心中感受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杨老师精心地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课的开始杨老师以谈话的形式请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得到过谁的掌声?什么时候,你为谁鼓过掌?得到掌声时心里怎样?这样把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就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英子的忧郁和开朗时,先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读后说“发现”,然后又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找依据,这样的教学过程渗透了学法,让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中走进文本,感受英子的形象,领略了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这样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
三、重视朗读,并将读落到实处,这主要体现在:
1、读有要求:杨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讲读第一段与第四段时让学生走进文中的字里行间来感悟英子,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有层次:开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杨老师在给学生足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便结合学生初读时产生直觉,抓住英子的心理,细读揣摩,把各种情感体会溶入朗读读出了一个丰满的英子。
3、朗读形式多样。
四、人文渗透情感激昂
整堂课是由掌声走进课堂,又有掌声走出课堂,并且把掌声贯穿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注意人文关怀。
当然,这堂课为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字词落实得不够,激励语不够丰富。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要评的课是李琇琪老师教授的《掌声》一课。《掌声》是新课程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
全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小英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因此指导学生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评这堂课,我想给李老师一点掌声,因为对我来说我觉得不是我来评这堂课,而是应该向李老师学习这堂课的教学。这是堂成功的课,它让学生学得愉快,让听课老师听得轻松。李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诠释了《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主导思想,让对话“活”了起来。整堂课,老师没有提出什么琐碎的问题,而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亮点
1、课文导入轻松自然
本课的导入是整堂课的第一个闪光点。教师没有拐弯抹角的故弄玄虚。而是说:“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用什么方式欢迎?”“老师有些紧张希望同学们给点掌声鼓励鼓励。”“掌声可以表示欢迎,表示鼓励,有许多作用。”短短的三句话就引入课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也突出了主题,把学生轻松地带入课中。
2、正确把握课文重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这堂课在对课整体步骤安排中,教师没有循规蹈矩地依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教师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体会出小英孤独、寂寞、自卑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引出了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英快乐的情感。虽然教师没有刻意把两段进行对比,但学生已经在心里对比出前后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找找小英情感变化的原因,学生当然很容易找出是两次掌声使小英产生了变化,但学生这时真正感受到的是掌声对一个残疾人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当中,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注重朗读,读得有效。
(1)读有要求:李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讲读第一段与第四段时让学生走进文中的字里行间来感悟英子,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有层次:开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李老师在给学生足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便结合学生初读时产生直觉,抓住英子的心理,细读揣摩,把各种情感体会溶入朗读读出了一个丰满的英子。
4、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李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李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然后让学生逐段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动手划、动口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的说小英很害怕,怕同学们会笑话她,所以她的头立刻低了下去;有的说小英很感动,因为她的眼圈儿红了;有的说掌声给了小英力量,所以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李老师乘热打铁,让学生说完自己的感受时就通过朗读把小英的内心给读出来,此时,学生的朗读动情、投入。就这样,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中理解了小英从自卑、犹豫到感动、自信的过程,更好地体会了掌声的无穷力量,突出“掌声”的内涵。
5、联系生活体验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李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见到怎样的小英?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小英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6、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骤然间、经久不息等。李老师是这样教学这几个词的:
师:文中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骤然间。
师:掌声是怎样响起的? 生:突然间。
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骤然间”。师:第二次,同学们给了小英什么样的掌声? 生:同学们给了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老师很想知道经久不息的掌声是什么样?同学们用掌声表示表示。(学生鼓起热烈的掌声。)师:好,够热烈,能持久一些吗? 就在这掌声中,学生理解经久不息的意思。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
7、教师对文本深层的理解,深化了教学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没有仅仅停留在掌声上,而是拓展到“爱”的主题。而课后的延伸十分有层次,教师在学完课文后,设置了先让孩子说说生活中你给别人掌声吗?为什么?再说说你得到过别人地掌声吗?然后是让学生说说你想把掌声送给谁?最后看生活中给予别人爱的人的图片,请学生们向他们献出掌声,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向他们学习什么?”这样,既升华了课文的内涵: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又让“掌声”永远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中。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
对“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的教学评议
对鲁荣老师所授的“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我们可以一起共同探讨。
首先说说这节课的优点:其一,本节课基本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课堂上渗透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一点值得肯定,也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坚持。其次,教师的教态比较自然,没有给人紧张、混乱的感觉。其三,课堂授课思路比较清晰,环环相扣。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第一,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是很深很细,教学重点把握不准。例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没有体现出来;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对比不突出,不明确。本课重在让学生明白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因此要强调失踪前人们是如何安居乐业,失踪后人们是如何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结合我们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节课思想教育不到位。第二,设计的问题欠妥,值得研究。例如第一个问题中“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可设计为“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原来的森林王国吗?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文中哪些关键词语(如美丽富饶、鸟语花香……安居乐业),通过这些美好的词语,读出人们向往快乐生活的感情。第二个问题“新型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两个问题合在一起不太恰当,可分开让学生研究。也可以设计为“新国王是怎么做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胸狭隘,自私,偏听偏信,固执。这里有一个光头强的故事可以引入)”和“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变成了什么样?”通过那些雨妖、热魔、沙鬼、风怪对新王国的破坏让学生认识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前面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后面是一种恐怖可怕的感觉,动应该让学生感受并能读出来。第三,设计的自学提示要让学生先读1——2遍,弄清提示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吧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词语记下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也可以把自己对课文中某一处的想法写在旁边(批注)。本节课是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读提示,前后颠倒了。第四,鼓励的语言欠佳,对回答正确和错误的学生都要以鼓励为主,错了可以让他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或提出“谁能帮帮他?”以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第五,板书不够规范,一是字迹要尽量工整,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显示文章的脉络。本课后面板书与提示中的问题不符。《变化后(混浊不堪、天昏地暗)。第六,本节课教师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解决问题上,没有让学生深入去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都应该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读出感情。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也应该做必要的指导。第七,小组学习没有组织好,该讨论什么问题,谁去总结讨论的结果没有计划。第八,教师课堂表情单一,语言没有感染力,激发不起学生积极性。
几点建议:第一,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每节课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第二设计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每一个自学提示,不能胡乱提几个问题了事:第三,掌握好问题导学法的每一个操作流程,按流程环环相扣;第四,设计好板书内容,板书内容要与课文和自学提示相对应,字迹要工整、规范、注意笔顺。第五,注意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可以在黑板上标出1、2、3、4、5、……学习小组,对小组发言积极正确率高的小组奖励小红旗或小星星;第六,注意教师自己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篇:掌声评课稿
《掌声》评课稿
昌吉市第十三小学龚立霞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代表语文组的老师来评柴晶晶老师教授的《掌声》一课。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致认为柴老师的可有以下亮点:
1、课文导入轻松自然
本课的导入是整堂课的第一个闪光点。教师没有拐弯抹角的故弄玄虚。而是说:“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用什么方式欢迎?”“老师有些紧张希望同学们给点掌声鼓励鼓励。”“掌声可以表示欢迎,表示鼓励,有许多作用。”短短的三句话就引入课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也突出了主题,把学生轻松地带入课中。
2、正确把握课文重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这堂课在对课整体步骤安排中,教师没有循规蹈矩地依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教师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体会出小英孤独、寂寞、自卑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引出了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英快乐的情感。虽然教师没有刻意把两段进行对比,但学生已经在心里对比出前后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找找小英情感变化的原因,学生当然很容易找出是两次掌声使小英产生了变化,但学生这时真正感受到的是掌声对一个残疾人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当中,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注重朗读,读得有效。
(1)读有要求:李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讲读第一段与第四段时让学生走进文中的字里行间来感悟英子,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有层次:开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李老师在给学生足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便结合学生初读时产生直觉,抓住英子的心理,细读揣摩,把各种情感体会溶入朗读读出了一个丰满的英子。
4、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李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李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然后让学生逐段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动手划、动口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的说小英很害怕,怕同学们会笑话她,所以她的头立刻低了下去;有的说小英很感动,因为她的眼圈儿红了;有的说掌声给了小英力量,所以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李老师乘热打铁,让学生说完自己的感受时就通过朗读把小英的内心给读出来,此时,学生的朗读动情、投入。就这样,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中理解了小英从自卑、犹豫到感动、自信的过程,更好地体会了掌声的无穷力量,突出“掌声”的内涵。
5、联系生活体验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李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见到怎样的小英?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小英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6、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骤然间、经久不息等。李老师是这样教学这几个词的:
师:文中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骤然间。
师:掌声是怎样响起的?
生:突然间。
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骤然间”。
师:第二次,同学们给了小英什么样的掌声?
生:同学们给了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老师很想知道经久不息的掌声是什么样?同学们用掌声表示表示。(学生鼓起热烈的掌声。)
师:好,够热烈,能持久一些吗?
就在这掌声中,学生理解经久不息的意思。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
7、教师对文本深层的理解,深化了教学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没有仅仅停留在掌声上,而是拓展到“爱”的主题。而课后的延伸十分有层次,教师在学完课文后,设置了先让孩子说说生活中你给别人掌声吗?为什么?再说说你得到过别人地掌声吗?然后是让学生说说你想把掌声送给谁?最后看生活中给予别人爱的人的图片,请学生们向他们献出掌声,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向他们学习什么?”这样,既升华了课文的内涵: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又让“掌声”永远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中。
二、建议
最后我就这堂课提一点自己的拙见。教师在以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时,课件出示了这一段的语句,通过指名读,齐读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得很到位,但是教师没有突出对“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的理解,如果指导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是身处困境的人,让学生明白他们更需要鼓励的掌声,就把课文的主题思想体现出来了。在课的拓展部分中,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许多帮助别人的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明白这些人值得用我们的掌声去赞美。但是这些图片中却没有身处困境的人,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请学生为他们也献出掌声,就把掌声能鼓励人的作用凸显出来了,也使学生更完整的认识到掌声要献给谁。
不过总的来说,整堂课始终贯穿了自主、合作、创新这一些教学理念,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