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时间:2022-09-10 01:2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第一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1

[案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和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继续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我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再配以电教媒体的动态演示,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老师。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小动物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赛,看谁最先跑到终点的场景,两个小动物认为都认为自己的路程长?到底谁的长呢?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情商”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通过“转化”的思想探索计算公式

由于学生有前面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基础,让学生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已经不是难点,但是如何从众多的计算方法中,概括出一般的计算公式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动态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转化”成一条直线,从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乘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乘4

三、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概括出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有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基本练习,巩固所学计算公式。

2、为靠墙的长方形为上栅栏,怎样计算栅栏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只需要围三条边的长。

3、用12根小棒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样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周长。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3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诞生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课本第63页的例题及第64—65页的练习。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的例题的安排是测量学校篮球场的周长。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又紧贴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选择的使用,做了整合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根据以往的教学要求理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根据新课程目标及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基础,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在我的第一次试教的时候,长方形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我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打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然而,在比较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长加宽的和乘2,这种计算方法很费事。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原来在于计算28+15是进位加法,没有乘法来的快,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28×2,15×2这种方法比较简便。针对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新理念,对教学内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则,长方形的长是30米,宽是10米。在教学时,由于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十数,学生口算速度比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然而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我不止是引导他说自己的方法,还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让其他的学生也能认识并理解这种计算方法。

学生一:30+30+10+10=80米

想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的四边的长。

学生二:30×2=60米 10×2=20米 60+20=80米

想法:长方形有两条相等的长,两条相等的宽。

学生三:30+10=40米 40×2=80米

想法:长方形有两个这样的长加宽。

学生四:20×4=80米

想法:长比宽多20米,如果给宽10米,那它每边就都是20米。

……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我并没有急于对算法进行优化,而是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的算法。谁的想法和他一样呢?那你也来说说你的想法吧!通过这样的提问,让每个学生在说与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每一种算法。那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并说说你的理由。其实,在学生说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对每一种算法进行优化了。当第三种方法被喜欢的理由让大家信服时,则已经达到算法的优化了。这样设计,在没有揭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前提下,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使相关的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过程。同时,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快乐、自主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实现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优化。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4

在这次的周周有课听上,聆听了周老师的这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感觉受益很深。整个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情景生动,真实自然,重点突出。在教学中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我觉得本课具有如下优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喜羊羊美羊羊跑步入手,替他们解决问题,谁跑的路线(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长,引入新课的教学。

在学习中,周老师注意了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生活中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很高,很有目的性。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积极自主,经历探索与思考。

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兴趣、积极愉悦的情绪之后,灵活有效的思维、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化,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法。亲身的经历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周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本节课结束时,他留下一些时间,用来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选择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预见,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如果学生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首先,虽有合作,但还有一些学生参与的不是很积极。例如: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显的不合作,还需在今后多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其次,回顾交流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叙述的不是很完整。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粗心大意,忘记乘2 的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5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7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

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课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8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引导同学借助已有的图形周长的意义,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图形周长的意义是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更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引导同学从周长意义动身,去反思、解释,才干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如:同学在交流周长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同学围绕周长意义来进行辨析,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再如:第二个练习,当多数同学出现4+7+2+3=16这种方法之后,和时引导同学借助周长意义来发现问题。这样,通过以上活动,协助同学理解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学不只知道怎样计算,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从而形成牢固知识结构。

二、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本节课,注意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如:“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先求什么?”这是知识的转折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和时协助同学分析问题。再如:出现(4+8)×2这种方法时,引导同学说出括号里要求的是什么?在重点处协助同学理解方法。再如:“猜猜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同学思维容易混淆的地方,创设问题,激发同学认知抵触。引发同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题“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在同学思维受阻的地方创设问题,为同学思维指明了方向。正因为能在关键处创设问题,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学习比较投入,为同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三、重视同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提高同学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在引导同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在同学有了想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协助同学理解计算方法,思维发生碰撞。如:探索周长计算方法时,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当同学有了想法,和时交流,再借助周长意义来判断理解掌握方法。再如:练习一,先猜一猜,找准问题,然后验证,找到答案,再解释原因。“为什么拼成大长方形后周长是20厘米,而不是24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同学发现,这两个宽已经不是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了。发展了同学的思维。正因为有了同学独立考虑,同学才有言可发,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点拨,同学认识才比较到位。

四、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逐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

如:练习一,问题一从先求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入手,再验证,最后通过拼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对比,发现减少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反之减少的越少,剩下的越多,渗透一种函数思想。再如:练习二,是一道发散思维题,是一个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发散同学的思维;后面多题一解,发展同学概括能力,同时体会转化思想。

第二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2

在这次的周周有课听上,聆听了周老师的这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感觉受益很深。整个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情景生动,真实自然,重点突出。在教学中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我觉得本课具有如下优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喜羊羊美羊羊跑步入手,替他们解决问题,谁跑的路线(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长,引入新课的教学。在学习中,周老师注意了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生活中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很高,很有目的性。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积极自主,经历探索与思考。

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兴趣、积极愉悦的情绪之后,灵活有效的思维、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化,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法。亲身的经历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周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本节课结束时,他留下一些时间,用来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选择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预见,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如果学生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首先,虽有合作,但还有一些学生参与的不是很积极。例如: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显的不合作,还需在今后多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其次,回顾交流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叙述的不是很完整。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粗心大意,忘记乘2 的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3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引导同学借助已有的图形周长的意义,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图形周长的意义是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更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引导同学从周长意义动身,去反思、解释,才干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如:同学在交流周长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同学围绕周长意义来进行辨析,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再如:第二个练习,当多数同学出现4+7+2+3=16这种方法之后,和时引导同学借助周长意义来发现问题。这样,通过以上活动,协助同学理解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学不只知道怎样计算,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从而形成牢固知识结构。

二、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本节课,注意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如:“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先求什么?”这是知识的转折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和时协助同学分析问题。再如:出现(4+8)×2这种方法时,引导同学说出括号里要求的是什么?在重点处协助同学理解方法。再如:“猜猜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同学思维容易混淆的地方,创设问题,激发同学认知抵触。引发同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题“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在同学思维受阻的地方创设问题,为同学思维指明了方向。正因为能在关键处创设问题,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学习比较投入,为同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三、重视同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提高同学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在引导同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在同学有了想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协助同学理解计算方法,思维发生碰撞。如:探索周长计算方法时,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当同学有了想法,和时交流,再借助周长意义来判断理解掌握方法。再如:练习一,先猜一猜,找准问题,然后验证,找到答案,再解释原因。“为什么拼成大长方形后周长是20厘米,而不是24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同学发现,这两个宽已经不是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了。发展了同学的思维。正因为有了同学独立考虑,同学才有言可发,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点拨,同学认识才比较到位。

四、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逐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

如:练习一,问题一从先求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入手,再验证,最后通过拼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对比,发现减少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反之减少的越少,剩下的越多,渗透一种函数思想。再如:练习二,是一道发散思维题,是一个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发散同学的思维;后面多题一解,发展同学概括能力,同时体会转化思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5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课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6

[案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7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诞生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课本第63页的例题及第64—65页的练习。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的例题的安排是测量学校篮球场的周长。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又紧贴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选择的使用,做了整合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根据以往的教学要求理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根据新课程目标及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基础,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在我的第一次试教的时候,长方形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我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打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然而,在比较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长加宽的和乘2,这种计算方法很费事。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原来在于计算28+15是进位加法,没有乘法来的快,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28×2,15×2这种方法比较简便。针对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新理念,对教学内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则,长方形的长是30米,宽是10米。在教学时,由于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十数,学生口算速度比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然而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我不止是引导他说自己的方法,还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让其他的学生也能认识并理解这种计算方法。

学生一:30+30+10+10=80米

想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的四边的长。

学生二:30×2=60米 10×2=20米 60+20=80米

想法:长方形有两条相等的长,两条相等的宽。

学生三:30+10=40米 40×2=80米

想法:长方形有两个这样的长加宽。

学生四:20×4=80米

想法:长比宽多20米,如果给宽10米,那它每边就都是20米。

……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我并没有急于对算法进行优化,而是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的算法。谁的想法和他一样呢?那你也来说说你的想法吧!通过这样的提问,让每个学生在说与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每一种算法。那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并说说你的理由。其实,在学生说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对每一种算法进行优化了。当第三种方法被喜欢的理由让大家信服时,则已经达到算法的优化了。这样设计,在没有揭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前提下,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使相关的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过程。同时,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快乐、自主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实现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优化。

第三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

春天的脚步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课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第四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1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描上花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们观察哪个花边长一些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 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最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再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这个过程中我的组织性语言过多,总结性的语言不精准,知识性的总结没有做到最贴切,且过于重复学生们的回答致用时较长,误了后面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的设计

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由浅入深的做题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上下来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是教学用语不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锻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和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继续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我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再配以电教媒体的动态演示,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老师。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小动物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赛,看谁最先跑到终点的场景,两个小动物认为都认为自己的路程长?到底谁的长呢?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情商”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通过“转化”的思想探索计算公式

由于学生有前面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基础,让学生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已经不是难点,但是如何从众多的计算方法中,概括出一般的计算公式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动态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转化”成一条直线,从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乘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乘4

三、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概括出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有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基本练习,巩固所学计算公式。

2、为靠墙的'长方形为上栅栏,怎样计算栅栏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只需要围三条边的长。

3、用12根小棒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样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周长。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4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诞生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课本第63页的例题及第64—65页的练习。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的例题的安排是测量学校篮球场的周长。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又紧贴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选择的使用,做了整合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根据以往的教学要求理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根据新课程目标及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基础,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在我的第一次试教的时候,长方形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我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打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然而,在比较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长加宽的和乘2,这种计算方法很费事。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原来在于计算28+15是进位加法,没有乘法来的快,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28×2,15×2这种方法比较简便。针对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新理念,对教学内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则,长方形的长是30米,宽是10米。在教学时,由于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十数,学生口算速度比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然而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我不止是引导他说自己的方法,还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让其他的学生也能认识并理解这种计算方法。

学生一:30+30+10+10=80米

想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的四边的长。

学生二:30×2=60米 10×2=20米 60+20=80米

想法:长方形有两条相等的长,两条相等的宽。

学生三:30+10=40米 40×2=80米

想法:长方形有两个这样的长加宽。

学生四:20×4=80米

想法:长比宽多20米,如果给宽10米,那它每边就都是20米。

……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我并没有急于对算法进行优化,而是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的算法。谁的想法和他一样呢?那你也来说说你的想法吧!通过这样的提问,让每个学生在说与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每一种算法。那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并说说你的理由。其实,在学生说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对每一种算法进行优化了。当第三种方法被喜欢的理由让大家信服时,则已经达到算法的优化了。这样设计,在没有揭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前提下,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使相关的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过程。同时,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快乐、自主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实现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优化。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6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引导同学借助已有的图形周长的意义,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图形周长的意义是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更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引导同学从周长意义动身,去反思、解释,才干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如:同学在交流周长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同学围绕周长意义来进行辨析,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再如:第二个练习,当多数同学出现4+7+2+3=16这种方法之后,和时引导同学借助周长意义来发现问题。这样,通过以上活动,协助同学理解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学不只知道怎样计算,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从而形成牢固知识结构。

二、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本节课,注意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如:“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先求什么?”这是知识的转折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和时协助同学分析问题。再如:出现(4+8)×2这种方法时,引导同学说出括号里要求的是什么?在重点处协助同学理解方法。再如:“猜猜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同学思维容易混淆的地方,创设问题,激发同学认知抵触。引发同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题“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在同学思维受阻的地方创设问题,为同学思维指明了方向。正因为能在关键处创设问题,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学习比较投入,为同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三、重视同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提高同学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在引导同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在同学有了想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协助同学理解计算方法,思维发生碰撞。如:探索周长计算方法时,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当同学有了想法,和时交流,再借助周长意义来判断理解掌握方法。再如:练习一,先猜一猜,找准问题,然后验证,找到答案,再解释原因。“为什么拼成大长方形后周长是20厘米,而不是24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同学发现,这两个宽已经不是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了。发展了同学的思维。正因为有了同学独立考虑,同学才有言可发,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点拨,同学认识才比较到位。

四、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逐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

如:练习一,问题一从先求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入手,再验证,最后通过拼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对比,发现减少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反之减少的越少,剩下的越多,渗透一种函数思想。再如:练习二,是一道发散思维题,是一个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发散同学的思维;后面多题一解,发展同学概括能力,同时体会转化思想。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7

在这次的周周有课听上,聆听了周老师的这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感觉受益很深。整个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情景生动,真实自然,重点突出。在教学中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我觉得本课具有如下优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喜羊羊美羊羊跑步入手,替他们解决问题,谁跑的路线(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长,引入新课的教学。在学习中,周老师注意了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生活中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很高,很有目的性。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积极自主,经历探索与思考。

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兴趣、积极愉悦的情绪之后,灵活有效的思维、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化,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法。亲身的经历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周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本节课结束时,他留下一些时间,用来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选择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预见,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如果学生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首先,虽有合作,但还有一些学生参与的不是很积极。例如: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显的不合作,还需在今后多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其次,回顾交流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叙述的不是很完整。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粗心大意,忘记乘2 的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8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

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课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9

[案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第五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3-65页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的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反思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五、教学关键:让学生在自己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人6张、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说说数学书的周长?

2.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谁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出示图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计算周长的时候是用毛线围一围量出它的长度,如果我们每做一题都用毛线去围再算,这样方便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的计算。

(意图:通过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我们经常会在篮球场上体育课,那么我们就从篮球场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出示图,学生读题。2 .“理清题意。

师: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

(意图:通过观察篮球场的图,指一指篮球场的周长,让学生理解篮球场的周长就是图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之和,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含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我知道大家都成功了,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汇报,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X2=56(米)15X2=30(米)56+30=86(米)(4)28+15=43(米)43X2=86(米)教师再次帮助学生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

师:大家已经说出了四种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需要知道几条长和几条宽?这几种方法其实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和?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最快,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总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好几种,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

须要知道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才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计算方法,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明白无论用什么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两条长和两条宽之和,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怎样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学生读题,试着动手解决。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方法:(1)25+25+25+25=100(厘米)(2)25X4=100(厘米)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呢?

总结:通过刚才学习,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无论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要想求它的周长,其实就是求四条边的长度和。(意图:通过试一试,让学生理解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明白正方形周长就是求四条边长之和,选择简单方法进行计算。)(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2、“想想做做”

1、2题

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正方形呢?

学生用手中已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是整厘米数计算。

2.“想想做做”第4题

我们都知道美羊羊最爱美了,她买了一块镜子,想要大家帮个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3、第5题。

下面我们再帮喜洋洋解决个问题吧

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求栅栏的长其实是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

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解决生活问题等练习,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再通过摆一摆,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1)28+28+15+15=86(米)

(1)25+25+25+25=100(厘米)(2)28+15+28+15=86(米)

(2)25×4=100(厘米)(3)28×2=56(米)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43×2=86(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 学 设 计

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下载《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反思。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水屯营学校王禄云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诞生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五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潞城市翟店中心校 刘润平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设计 河南省陕县第四实验学校 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时。教学目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并且能总结出它们的简便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