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大全]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立体图形的拼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星城初步的空间观念。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提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到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边欣赏自己的成果,一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后,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2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风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动手折风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只注意折风车,而忽略了老师让他们通过折找长方形和正方性的边的特征。但在整节课的开头正是由于我导入设计的不够好,导致了在折风车时大多数同学只管自己做,根本没有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体会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知识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做到学有所进步。还有就是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有效规范,怎样有效的规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我还感觉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很难完成,如果上校研课的话就需要好好处理教材.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3今天上了一节“图形的拼组”。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教学技巧,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地演示了小动物盖新房、七巧板来历、守株待兔故事、建筑图片欣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拼摆活动,快乐地学到了新的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去摸爬滚打,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实践出真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而是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得索然寡味。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学不得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把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可摸的具体实物,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愿学,乐学,善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4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转换,圆和正方形的转换,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拼组让同学充分感受几何图形的美与趣味性。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时,少部分学生能猜想并动手实践证明,这时最好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发现,再带着所有同学折折看体会一下。平面图形的转换这个环节学生掌握的还是很不错,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拼组这个环节,老师可以不一步一步的带着学生走,可以放手让学生选其中的一种图形,进行拼组,小组汇报的时候说一说:用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最后让同学欣赏拼好的美丽画面,鼓励大家回家自己选彩色的平面图形进行制作。让学生感受几何美、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5常听人说,如今的孩子真幸福!可事实上孩子们却不是这么认为。孩子们虽然吃得好,穿得好,家长们又对他们非常宠爱。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习的各种压力已经使他们渐渐地觉得学习只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对学习很烦!很讨厌!每个孩子都从心底期待他们想要的那种学习感觉。怎样的学习感觉呢?那就是乐学,是能让他们快乐学习的感觉,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就像米卢所信奉的“快乐足球”一样。只要孩子们找到了这种感觉,孩子们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膨胀学习的欲望,根本不用担心孩子怕学,学不好了。为了帮学生们寻找这种感觉,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努力着,探索着。
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变魔术吗?
生:想。
师:请你们从桌子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拼组。(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合作进行。)
[反思]: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具(长方形的纸、正方形的纸、三角形的纸、圆形的纸)五颜六色、大小不一。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材料,拼出自己心中的图形,自己喜欢的图形。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喜欢一个人独立操作的可以单独,喜欢与同学合作的或者一个人操作有困难的可以合作完成。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的奥妙,体会图形的变化多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一会儿,学生们拼出许多不同的图形,有用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有用六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的,有用九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的,有的把圆变成了正方形,有的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shou枪、汽车、机器人……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你老师无法想到的。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异常丰富,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欣赏到了自己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里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创导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理念。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6一、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理解他们异想天开甚至无理取闹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在学习形式上,注意到合作交流。
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将知识简单地一塞了之,而是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设计、创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就数学本身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本教学设计中提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想不想用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咱们举行创作大赛。”给了学生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而创作大赛,是多么乐于让人接受,并令人跃跃欲试的一件事呀!由此唤起了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各种平面图形的拼组中,学生肯定会联想起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从而使学生神往而探索之,图案设计的巧妙、新奇、别致,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7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要体现在: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立体图形的拼组”,是让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边欣赏自己的成果,边体验成功的乐趣,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总结,我觉得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怎样落实从“零敲碎打”的线性思维向“条分缕析”式的宽度思维跃进,还应学习解决。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8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既不是上学期知识的再现,更不知识的拔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具和电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拼组。
课的开始先复习了上学期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有什么?学生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个时候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看一看、动手验一验、折一折,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点难度,因为学生们还从来没有自己动手验证过一些物体的特点,这个时候我就进行了提示教学“动手折一折”;下一个环节是研究正方形边的特点,由于刚才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有了思路,照猫画虎进行了验证,这个时候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鼓励学生。接下来让学生轻松轻松,动手做一个风车,这个是学生爱做的事情,但是在做风车的过程上,我提出了要求,就是让学生观察在做风车的过程上,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学生能够回答出,刚开始是长方形,然后是正方形,接着是四个三角形,风车转开以后又看到了圆形,从而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做完风车后,开始用平面图形进行图形的拼组,学生这时只能拼出极简单的图形,比如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等等,老师抓住时机向学生展示现成的作品,进行作品欣赏,学生看了以后觉得大开眼界,顿时有了自己的拼法,这时的课堂又一次进入了高潮。
最后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拼组熊猫的拼图,可是我却忽略了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孩,还不会用电脑,就临时改 成了学生说我操作,这一点是我的疏漏。总而言之,这节课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是老师引导的还是多,可是过后一想,如果学生没有老师的引导,这节课的任务根本完不了,因此有哪一位老师有好的想法,请留言转告,谢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9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在认识平面图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动手操作等方法了解平面图形,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简单图案,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与拼组”目的是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到学生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中,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动手画、有的写当一个个图形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时,他们兴奋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学生的兴趣的带动下,我又出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又一次的兴致勃勃的合作起来。
但是在课堂教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这些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会动手但回报时表达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干脆不说,汇报结果时学生完全没了刚才动手操作时的劲头,而且课堂中没有了生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反思了良久……细想一下,我认为主要是我引导的不到位,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之间的合作方面训练太少。学生没有通过探究平面图形活动获得知识的体验,只觉得好玩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二年级学生自控表达能力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口头表达的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课堂的表达能力能力,使学生完整的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出来,体会到数学课不只是会算,还得把口语带到其中。总之这节课有喜有忧,喜的是学生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忧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太差,回答问题的连贯性不强。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汇报能力。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0本课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第(1)环节:你认识以下图形吗?我主要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特别是边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好:设计了动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奋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对边相等。不足:在处理对边重合时,由于处理得不是很到位,时间过长,效果不好。(用手势,仍不明确。备课时是有准备一种情况,对折后对边重叠,但不相等的情况。)在探索正方形四边相等时,老师的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应该提示说为了证明四边相等,就设法让四边重合,怎么让四边重合,该怎么折呢,这样的可能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目的性。
第(2)(3)个环节,“摆一摆”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共用”才能节省小棒,并感知如何用“最少”的小棒拼摆),“拼一拼”这一部分我则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学生操作了,但在后半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展示的不够,过得较匆忙。
第(4)环节及最后喜羊羊的礼物一部分,主要介绍风车的制作方法,欣赏相同三角形的拼组,及课后思考题,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不足:虽然让学生操作,自主探究,但老师还是说得过多,怕学生答不上来折不过来,有些包办了。另外,目标中设定的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也觉得没落实到位。最后还有几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1、“重合”这个词是否要求学生理解,还是只要学生明白把边对折相等就行,对一年级的学生是否有拔高。第二,在完成作业时,发现问题较多,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应用起来。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1《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
(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
(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2《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教学的,既不是上学期有关内容的重复,又不过于拔高要求,整堂课都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能用所学的形状拼搭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与图形学习的主要目的。针对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大量活动,逐步形成对图形的认识目的,将促使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及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总结认识各种图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折叠等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认识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向来做:
一、课前请学生每人准备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通过这些立体图形又知道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当学生都回忆起来后我们就从最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入手,先观察长方形它有什么特点,再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折一折,共同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结合实物增强想像、理解,从中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概括归纳能力,并重视学生语言描述,然后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
二、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2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三、出示教材中想一想进行拓展延伸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交流自己成功经验及解决过程。学生根据猜想动手验证;在组内、组间互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的经验;学生通过操作,自已获取经验。这里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时、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生有成功体验。
四、最后引导学生作小结。
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并互相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上完这节课,感觉学生们的兴趣很大,效果也很好。这说明低年级学生还是对动手操作和直观认识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得到的结论印象更深。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老师要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请老师们放手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吧,孩子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大胆让他们去尝试吧。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3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41、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做风车的手工活动中,先让学生思考:风车应该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纸的形状每一步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带着大家一起研究书中风车的制作步骤,并按要求动手折一折,有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当风车一个个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时,他们兴奋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2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但是在课堂教学教学中也存在这这样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这些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不会动手,有的学生干脆在折叠其他的东西,学生完全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课堂纪律混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反思了良久……细想一下,我认为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教材这部分内容及课后习题,对本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太难,一下子难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方面训练太少。学生没有通过叠纸活动获得知识的体验,只觉得好玩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处理课堂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体会到学习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5今天上了一节“图形的拼组”。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教学技巧,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抓住任何一个能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的机会。例如板书的设计。在这节课中我的课题和结论都是用长方形纸写好,然后贴到黑板上的。为了使板书设计美观一些,我把每一个长方形纸条的边都进行了装饰,剪了花边。再帖到黑板上之后,确实很美观。但是我却失去了一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因为,本节课讲的就是长方形的认识,假如教师不进行装饰,在学生认识过程中,它们正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因此,我认识到: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使你的每一项数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
其次,教师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师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视,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没时间完成。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学生进行反馈验证的方法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学生的汇报不会按照你的思路进行。当你叫到一个学生,他会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出现学到的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
第二篇: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篇一: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教学的,在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我设计了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一、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新课伊始,我出示做好的风车让学生观察,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风车是怎么做的?”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了。
二、“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折中求知
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要求沿着长边对折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再沿着短边对折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又鼓励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折一折正方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马上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然后我提出你能不能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学生跃跃欲试,动起手来。有的在长方形纸上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剪下来,有的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我问学生哪种方法会使大家得到的正方形一样大呢?学生展示了用长方形折出正方形的方法。这时我让学生继续折正方形,看有什么发现?大家发现一张同样的纸有的折出了四个长方形;有的折出了四个正方形;有的折出了四个三角形。由于对折的方法不同,竟然折出了那么多形状,他们兴奋地起名叫多功能的纸。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顺利地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之间的转换,他们不再为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犯愁。做风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这一环节我认为是本节课中的亮点之一。
2、拼拼摆摆去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学生按上次折的折痕剪下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后,我鼓励他们再拼拼摆摆,当个小小设计师,比一比看谁能拼出好看的图案。学生纷纷动手拼起来。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图形拼组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想到电脑上操作,他们拼出了许多图案并为这些图案起了好听的名字,有的孩子拼了一棵大树、鸟巢、还有的拼出了“喜洋洋”中的“狼堡”、房子。也有的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了大正方形、长方形等。这是我为意料到的,使我很受启发。这也许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虽然>收获不少,但感触也颇深: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老师的思考有多深,学生的思路就能走多远。这也是本节课中还不够完善之处。
篇二: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卡车拆出各种平面图形”,不应该拆掉卡车,因为这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直到今日,我仍旧耿耿于怀,如果可以再来一遍的话,会是怎样一翻情景呢?在个假设重来一次的同时,我也深刻地反思自己:
一、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强,二、备课时还考虑不周。引用办公室小妹妹们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得重新做人了!”
篇三: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教学我体会到::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
一、结合现实生活 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 “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
第三篇:《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
(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
(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2
《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内容,其中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本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所学的平面图形的边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来描述。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通过摆、拚、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平面图形的特征及从图形拼摆活动中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通过这些立体图形又知道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当学生都回忆起来后我们就从最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入手,先观察长方形它有什么特点,着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折一折,共同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结合实物增强想像、理解,从中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概括归纳能力,并重视学生语言描述,然后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
二、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2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三、出示教材中想一想进行拓展延伸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交流自己成功经验及解决过程。学生据猜想动手验证;在组内、组间互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的经验;学生通过操作,自已获取经验。这里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时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生有成功体验。
四、最后引导学生作小结,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并互相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上完这节课,感觉学生们的兴趣很大,效果也很好.这说明低年级学生还是对动手操作和直观认识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得到的结论印象更深.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老师要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请老师们放手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吧,孩子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大胆让他们去尝试吧.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3
1、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做风车的手工活动中,先让学生思考:风车应该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纸的形状每一步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带着大家一起研究书中风车的制作步骤,并按要求动手折一折,有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当风车一个个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时,他们兴奋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2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但是在课堂教学教学中也存在这这样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这些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不会动手,有的学生干脆在折叠其他的东西,学生完全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课堂纪律混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反思了良久……细想一下,我认为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教材这部分内容及课后习题,对本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太难,一下子难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方面训练太少。学生没有通过叠纸活动获得知识的体验,只觉得好玩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处理课堂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体会到学习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4
“图形的拼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版第二册的内容,能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执教这节课,我感到很幸运,尤其是市教研员王红老师能亲自来到课堂听课,语重心长的评课,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多难得的一次与专家面对面零距离的接受指导与学习的机会呀,虽然这节课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是,本次活动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遗憾”带来的“美丽”。
这节课虽然内容不多,时间不长,但是,课后重新来回顾重新来审视的时候,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首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而且教学设计能紧密的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环节很清晰,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比如:折一折,量一量,减一减,拼一拼等,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的特征的时候,处理的不够得当,我让学生自己找到证明边的特征的方法,但是没有让学生完全进入自己思考的状态,给学生一张纸,强调了纸的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总结的时候也仅仅说出了两种方法,没有展开。
在动手做风车的时候,由于课前预设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小问题,由于让学生准备的纸比较硬而且比较滑,所以,学生用胶棒粘不上,浪费了许多时间,结果,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充分,没有充分的练习,整堂课前松后紧。在后面的拼组练习时,孩子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由于特别感兴趣,以至于,课堂没办法控制,尽管我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最终的效果也不是很如人意。
本堂课确立了教学重点,也很准确,只是落实的不够扎实,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活动的设计较好,但是具体的实施上不是很顺利,在课堂上,感觉自己的应变能力不是很强,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随意控制自己的课堂。一节课很少有完美的,关键是找到缺憾,努力弥补,认真反思,不要错过遗憾带给我的美丽,通过这节课我反思我的数学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前,一定要吃好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进行研究。
二要转变旧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符合农村孩子的特点。
三要结合具体的活动讲述知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形成发展观念。
四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设,不仅要备知识,备学生,还要备教具,给学生的教具要自己先试试,看对学生是否合适。
五课堂上要多问学生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六要学会正确的引导,而且引导要到位,注重小组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要敢于放手,不要束缚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做到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不要老师包办代替。
八要注重所教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要脱离开生活,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九课堂上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课堂要保证全员参与,老师心里要清楚自己的学生是不是全学会了,哪里需要加强,哪位学生需要加强。
以上,是我对自己执教的这节课的一点发现,一点思考,一点想法,一点感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的教学生涯还很长,我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珍惜每一次“遗憾”带给我的“美丽”,相信,我的课堂会永远充满阳光!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5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要体现在: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立体图形的'拼组”,是让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边欣赏自己的成果,边体验成功的乐趣,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总结,我觉得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怎样落实从“零敲碎打”的线性思维向“条分缕析”式的宽度思维跃进,还应学习解决。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6
今天上了一节“图形的拼组”。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教学技巧,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地演示了小动物盖新房、七巧板来历、守株待兔故事、建筑图片欣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拼摆活动,快乐地学到了新的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去摸爬滚打,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实践出真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而是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得索然寡味。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学不得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把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可摸的具体实物,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愿学,乐学,善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7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动手进行拼组,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中我主要是依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结合我们校本课程剪纸课,开展了拼图游戏。我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松树:三角形和长方形;有的学生拼出小鸡:圆形;有的学生拼出了房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还有的学生拼出了花朵。我则把他们拼组出的图形一一进行粘贴,组合,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碧绿的草地上,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房前几只小鸡在吃着虫子,房子旁边是高大挺拔的松树,蓝蓝的填空飘着几朵白云,一轮红红的太阳……学生欣赏着美丽的图画,欣赏中掩藏不住的喜悦。这喜悦来自对自己作品的喜悦,来自对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图形的奇妙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8
“立体图形的拼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星城初步的空间观念。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提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到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边欣赏自己的成果,一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后,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9
一、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理解他们异想天开甚至无理取闹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在学习形式上,注意到合作交流。
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将知识简单地一塞了之,而是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设计、创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就数学本身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本教学设计中提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想不想用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咱们举行创作大赛。”给了学生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而创作大赛,是多么乐于让人接受,并令人跃跃欲试的一件事呀!由此唤起了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各种平面图形的拼组中,学生肯定会联想起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从而使学生神往而探索之,图案设计的巧妙、新奇、别致,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既不是上学期知识的再现,更不知识的拔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具和电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拼组。
课的开始先复习了上学期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有什么?学生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个时候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看一看、动手验一验、折一折,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点难度,因为学生们还从来没有自己动手验证过一些物体的特点,这个时候我就进行了提示教学“动手折一折”;下一个环节是研究正方形边的特点,由于刚才验证了长方形,学生有了思路,照猫画虎进行了验证,这个时候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鼓励学生。接下来让学生轻松轻松,动手做一个风车,这个是学生爱做的事情,但是在做风车的过程上,我提出了要求,就是让学生观察在做风车的过程上,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学生能够回答出,刚开始是长方形,然后是正方形,接着是四个三角形,风车转开以后又看到了圆形,从而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做完风车后,开始用平面图形进行图形的拼组,学生这时只能拼出极简单的图形,比如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等等,老师抓住时机向学生展示现成的作品,进行作品欣赏,学生看了以后觉得大开眼界,顿时有了自己的拼法,这时的课堂又一次进入了高潮。
最后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拼组熊猫的拼图,可是我却忽略了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孩,还不会用电脑,就临时改 成了学生说我操作,这一点是我的疏漏。总而言之,这节课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是老师引导的还是多,可是过后一想,如果学生没有老师的引导,这节课的任务根本完不了,因此有哪一位老师有好的想法,请留言转告,谢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1
本课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第(1)环节:你认识以下图形吗?我主要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特别是边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好:设计了动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奋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对边相等。不足:在处理对边重合时,由于处理得不是很到位,时间过长,效果不好。(用手势,仍不明确。备课时是有准备一种情况,对折后对边重叠,但不相等的情况。)在探索正方形四边相等时,老师的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应该提示说为了证明四边相等,就设法让四边重合,怎么让四边重合,该怎么折呢,这样的可能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目的性。
第(2)(3)个环节,“摆一摆”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共用”才能节省小棒,并感知如何用“最少”的小棒拼摆),“拼一拼”这一部分我则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学生操作了,但在后半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展示的不够,过得较匆忙。
第(4)环节及最后喜羊羊的礼物一部分,主要介绍风车的制作方法,欣赏相同三角形的拼组,及课后思考题,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不足:虽然让学生操作,自主探究,但老师还是说得过多,怕学生答不上来折不过来,有些包办了。另外,目标中设定的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也觉得没落实到位。最后还有几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1、“重合”这个词是否要求学生理解,还是只要学生明白把边对折相等就行,对一年级的学生是否有拔高。第二,在完成作业时,发现问题较多,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应用起来。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这2种平面图形边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其特点来进行平面图形的拼组。
我在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以及边的特点,并充分利用电脑课件,在折的过程中还给图形的边编上号,这样便更清楚更直观的让学生知道折的方法,及“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
我还在教学中设计了摆一摆、拼一拼的环节,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我安排先认识长方形边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对比的方式在得出长方形特点之后总结出正方形边的特点,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的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在认识每种图形这一环节之后,都设计安排学生利用其图形的特点拼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做到一学一练,层层加深。后面还设计了综合练习,让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特点进一步进行巩固、加深记忆。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插入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学习,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为08北京奥运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完已达到了预先设计的目标,也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学生活动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尽管如此,但还是存在着不足,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在讲正方形边的特点时,对折正方形时只对折了三次,如带领学生折时多折一步,强调4条边完全重合会好些。在活动中多让学生讲一讲更好。还有就是在练习“练习6第2题”时不强调学生按规律去拼花,可能学生回有更好的发挥;在练习“练习6第1题”没有安排好,时间花得太多,以至于最后的拓展能力没能用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改进,认真探究,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做得更好。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3
《平面图形的拼组》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3、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是我以后要不断摸索的地方。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4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6让学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例7让学生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为图形面积的学习打基础。
成功之处:
1、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组。首先让学生用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依次进行拼摆,让学生发现在拼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仅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2、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范例,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不足之处:
对于用三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和至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没有强化拼摆。
再教设计:
注重不同图形之间拼摆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拼摆的图形所具有的特征。
第四篇:《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针对教材,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真真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
1、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得。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让他们猜猜有什么秘密?再通过动手折一折,验证刚才的猜想,得出初步的结论。在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时,设计了:“魔术游戏”、“拼图游戏”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转换和联系,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体现自主探究、多元开放的设计思路。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没有让学生简单的模仿,思维停留在老师规定的套路中,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来证明。在“拼图游戏”时,也没有规定先拿什么拼一拼,再拿什么拼一拼。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可以选2个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4个正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几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创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如何适时引导好学生解决困难;当学生尝试失败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失败,再尝试,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老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有待今后在实践中再摸索。
第五篇:《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转换,圆和正方形的转换,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拼组让同学充分感受几何图形的美与趣味性。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时,少部分学生能猜想并动手实践证明,这时最好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发现,再带着所有同学折折看体会一下。平面图形的转换这个环节学生掌握的还是很不错,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拼组这个环节,老师可以不一步一步的带着学生走,可以放手让学生选其中的一种图形,进行拼组,小组汇报的时候说一说:用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最后让同学欣赏拼好的美丽画面,鼓励大家回家自己选彩色的平面图形进行制作。让学生感受几何美、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6让学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例7让学生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为图形面积的学习打基础。
成功之处:
1、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组。首先让学生用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依次进行拼摆,让学生发现在拼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仅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2、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范例,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不足之处:
对于用三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和至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没有强化拼摆。
再教设计:
注重不同图形之间拼摆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拼摆的图形所具有的特征。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多去尝试,多去动手。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概念相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原因有关。
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大量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等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形成。
教学中,学生能独立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使用吸管作为参照物、利用方格纸数格子、用尺子量、折叠这四种方法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准备材料,这大大提高了本节课的效率。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充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感悟长方形对边相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不断进行思考。
本课教学结束之后,反思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教师适时介入。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融生活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学生亲手拼组图形,在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和转化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中丰富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个和谐有趣,具有数学思考价值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给足材料和时间,让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下,和谐有序地操作,积极思考。
上课一始,抓住学生平时比较喜欢拼图游戏的心理特点,以游戏为“借口”促使学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各种图形的观察、比较,加深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让学生积极动手,努力创新,用三角形拼组出不同的四边形,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不断发现拼组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课中的操作活动,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操作引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材料,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有计划、有策略、有步骤、有秩序,能较好地完成操作任务。在小组交流小结中,以每一组完成一张图文表格为依托,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充分交流、积极体验,在交流中吸取、接纳、反思、创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培养,图形表象得到充实丰富,图形拼组经验得到积累。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5
第一次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图形与拼组》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学具(硬纸做各种平面图形、小立方体)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不会动手,有的学生干脆在折叠其他的东西,学生完全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课堂纪律混乱。这一节课只得在学生的吵闹中草草收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认为主要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方面训练太少。学生没有通过叠纸活动获得知识的体验,只觉得好玩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处理课堂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体会到学习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6
1、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做风车的手工活动中,先让学生思考:风车应该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纸的形状每一步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带着大家一起研究书中风车的制作步骤,并按要求动手折一折,有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当风车一个个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时,他们兴奋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2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但是在课堂教学教学中也存在这这样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这些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不会动手,有的学生干脆在折叠其他的东西,学生完全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课堂纪律混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反思了良久……细想一下,我认为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教材这部分内容及课后习题,对本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太难,一下子难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方面训练太少。学生没有通过叠纸活动获得知识的体验,只觉得好玩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处理课堂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体会到学习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在认识平面图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动手操作等方法了解平面图形,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简单图案,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与拼组”目的是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到学生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中,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动手画、有的写当一个个图形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时,他们兴奋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体验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学生的兴趣的带动下,我又出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又一次的兴致勃勃的合作起来。
但是在课堂教学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这些课时,我是以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心想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时,少数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大部分学生会动手但回报时表达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干脆不说,汇报结果时学生完全没了刚才动手操作时的劲头,而且课堂中没有了生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反思了良久……细想一下,我认为主要是我引导的不到位,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之间的合作方面训练太少。学生没有通过探究平面图形活动获得知识的体验,只觉得好玩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二年级学生自控表达能力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口头表达的习惯。所以,我觉得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还应该培养学生课堂的表达能力能力,使学生完整的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出来,体会到数学课不只是会算,还得把口语带到其中。总之这节课有喜有忧,喜的是学生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忧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太差,回答问题的连贯性不强。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汇报能力。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8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动手进行拼组,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中我主要是依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结合我们校本课程剪纸课,开展了拼图游戏。我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松树:三角形和长方形;有的学生拼出小鸡:圆形;有的学生拼出了房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还有的学生拼出了花朵。我则把他们拼组出的图形一一进行粘贴,组合,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碧绿的草地上,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房前几只小鸡在吃着虫子,房子旁边是高大挺拔的松树,蓝蓝的填空飘着几朵白云,一轮红红的太阳……学生欣赏着美丽的图画,欣赏中掩藏不住的喜悦。这喜悦来自对自己作品的喜悦,来自对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图形的奇妙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9
有趣的图形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我们主要从认识图形的特点,从对图形的巩固认知到练习,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认知连洗到动手操作练习,每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很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让生加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特征,通过魔术袋让生通过摸一摸,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通过几个环节的游戏设计,A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对于该组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低,应该在知识内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B生的目标内容正适合该组同学的认知特点,所以在最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动手贴一贴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图形带给同学们的惊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兼顾不过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A生带动BC生,这样A组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其他孩子的学习也能够提高,今后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的到不断的提高。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0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
(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
(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1
1、突出主体强化过程重视操作鼓励参与
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性原则,运用问题,自主解决教学的基本模式,采用摸、看、想、说、描、涂、数、分、拼相结全的方法进行数学,尽量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亲身感知到图形辨认,自始自终强调学生观察、操作和独立思考,强调现实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呼为主动学,学生积极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手思考、动口表述,运用问题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训练密度。本节课使用许多教具和学具,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游戏玩中学、做中学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教育
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让学生说中交通标志的名称,以及它们的面的形状,让学生寻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帮助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机的渗透,注意交通安全,当个好公民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身边。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2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3
“立体图形的拼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星城初步的空间观念。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提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到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边欣赏自己的成果,一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后,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4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形的拼组》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教学的,既不是上学期有关内容的重复,又不过于拔高要求,整堂课都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能用所学的形状拼搭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与图形学习的主要目的。针对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大量活动,逐步形成对图形的认识,促使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及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总结认识各种图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折叠等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认识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向来做:
一、课前请学生每人准备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通过这些立体图形又知道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当学生都回忆起来后我们就从最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入手,先观察长方形它有什么特点,再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折一折,共同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结合实物增强想像、理解,从中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概括归纳能力,并重视学生语言描述,然后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
二、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学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两个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两个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又出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拼组。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如: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面对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三、本节课通过拓展延伸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交流自己成功经验及解决过程。学生根据猜想动手验证;在组内、组间互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的经验;学生通过操作,自已获取经验。这里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时、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生有成功体验。
四、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并互相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上完这节课,感觉学生们的兴趣很大,效果也很好.这说明低年级学生还是对动手操作和直观认识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得到的结论印象更深.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老师要多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请老师们放手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吧,孩子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大胆让他们去尝试吧.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5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学生认识图形后开展的一次动手活动。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然后在这基础上,做一个小风车,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这节课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感悟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如:长方形、正方形、吸管等,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多去尝试,多去动手。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概念尚未形成。这可能是与这一概念相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原因有关。教师在这过程中,机智的在长方形纸对折之后,适时的用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重合的两条边,在长方形纸上抽象出边的概念,一方面,在打开对折的长方形纸之后,学生还能直观的看出这是两条相对且相等的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接下去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无形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大量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等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生本位”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体验、经历、思考、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
适时的教学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给低年级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就可能会在空间观念方面有较好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独立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使用吸管作为参照物、利用方格纸数格子、用尺子量、折叠这四种方法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在教学中,教师对班级学生了解,让教师能够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准备材料,这大大提高了本节课的效率。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充分,同时,长达分钟的操作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感悟长方形对边相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不断进行思考。学生在对几何实物的操作中,易形成鲜明的几何形体表象,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学生还会在动手测量、作图等活动中逐步加深对空间关系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结束之后,在对照班使用了同样的课件、教案、材料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为对照班的学生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的基础上,不能独立思考出这四种方法,还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所以,我们大胆的进行推测,经过数月的培养,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已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及接触环境的因素空间观念较同年龄学生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