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文件》心得体会
第三篇 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文件汇编》有感--赵明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2、“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磨”的越多越有效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
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
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第二篇:学习《孝感市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孝感市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管理
条例》心得体会
郭远忠
《教学管理条例》共40条,从“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两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一是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三是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要求。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十分详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做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让学生应该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落实教学管理条例,应该同校本教研形成合力。条例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种管理手段,不仅对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校本教研也有促进作用。教学常规落实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校本教研进行的质量,最终也是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反过来校本教研活动也是教学常规的一部分。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就是本着解决学校里一线教师教
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研究方案。这是在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后积极进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围绕学校教学改革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抓得实,课题研究进行得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我们要把校本教研与科研课题一起进行,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不流于形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积极吸收其他人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常规管理中的不足,努力缩小与先进教育者的差距,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2015.5.21
第三篇:学习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
教育工作的通知》心得体会
潘启秀
2011年9月26日,我参加学校组织学习文件“《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此次培训虽短,但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整整一天里,我认真聆听了领导人就中国法制社会、职务犯罪、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以及证据的基本理论等知识的讲解,增强了我的法律应用能力;讲授的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均使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制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一要求,阐明了今后学校的法制教育实施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
二、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
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其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达到双赢目的三、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今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式教学刻不容缓,让我更明白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让我认识到学生不仅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所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时时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新型法制型社会,从学校开始。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这次培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第四篇:铁道部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质量从源头抓起
7.23动车追尾事故给我们一个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产品质量不容忽视。在我们的电气调试作业中,我们作为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我们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不允许出现工作范围内的质量问题,对于安全、质量问题,一定要做到零容忍,我们就要从源头抓起。
作业管理与故障处理上出现的问题,联系到我们自身,就是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熟知,对于工艺文件,各工作原理不了解,而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作业水平呢,“术业有专攻”就要靠我们的努力,平时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不怕苦、不怕累。有了过硬的本领,我们才可能更加自信的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面对任何问题,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我们在调试的期间对于本事有问题的设备器件,有些可以明显的表露出来,而有些是隐性问题,通过我们调试以及售后前期对于车辆的试运行中,慢慢会表露出来,通过技术反馈、分析、鉴定得到一个很肯定的结果。在平时的调试中,就是培养我们这种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电气调试是一个团体作业,其配合力是调试的一个基础。配合的默契,就证明了我们的在工作中是协调的,有了协调,我们不知不觉的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一个协调的团队,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一支配合默契的团队,尤其是在我们调试这个团队中,由于调试的特殊性,我们必须要配合才能进行作业,而我们配合的协调,还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经验、知识的学习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
质量是我们生产的基本,没有质量,我们就无从谈起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施工,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隐患时,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早处置,避免车辆在正常运营中再次出现类似7.23这样的重大事故。在调试系统功能的同时,我们不忘去关注设备器件的质量,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外观、检查、调试、验证,我们一样不能少,不仅是不能少,我们更要注重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知识是靠努力换来的,而努力换来的就是我们的一份收获。作为厂里的每一位员工,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恪守,努力进取,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第一次就把事做好,从源头抓起,严把质量关,为了我们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车辆而努力。
xxxxxx
xxxxxx
第五篇:学习35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35号文件心得体会
一、对35号文件的学习认识
市委发(2010)35号文件肯定了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重新定位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明确了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三大目标”,规范了供销社的服务功能,要求供销社加快推进新形势下“四网一园”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和积极创新社有企业经营机制。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供销社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目前,全市供销社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供销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机遇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供销社系统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表明市委市政府对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寄予厚望。也凝聚着全系统的努力和心血。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供销社系统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深入学习、大力宣传、切实贯彻35号文件不仅有利于加快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凝聚系统人心,提振发展信心,而且对活跃农村-1-
流通、发展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结合工作,谈谈供销社系统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供销社各项工作
1、统计基础工作
统计基础工作搞好了,才能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高服务水平。
(1)建立原始记录。根据基层供销社企业的实际,建立完整的购、销、存原始记录和报表,并与向上级报送的统计报表要求相互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基层统计报表制度。
(2)规范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是统计报表的基础。统计工作要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例如,企业核算是根据原始记录、记账凭证、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资料进行,如果没有统计资料,核算就无法进行。
(3)定期组织企业统计人员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基层社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是否正确理解,都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就是说,基层数据不准,上面汇总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因此,基层统计人员应较为系统地学习统计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并定期进行培训,做到持证岗。
2、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为供销社事业发展服务的重中之重
(1)统计资料要准确、及时。市场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前进的。因此,对市场信息、企业购、销、存信息的统计数据的提供、传递要
快。只有准、快的统计数据,才能为供销社的发展、领导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2)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炼。统计数据是供销社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客观反映。但还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将采集到的统计信息认真地整理,科学地分析,提供准确、及时、有更高价值的信息。
3、统计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工作。当今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形势下,所有从事商品经营的企业,是以销定购,企业的经营一般以短期为主。供销社改革、投资等行为需要在统计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实施,统计分析、预测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4)做好统计工作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供销社企业的统计人员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较少,既懂得统计业务又懂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缺。只有抓好人才的培养,才能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3、做好统计工作要注重几个方面的结合(1)注重统计体制改革与统计制度改革相结合。近年来,供销社系统在推行先进的、适应供销社自身经营范围和特点的统计制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进行了较大改革,但仍然存在着新的制度方法难以完全顺利实施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体制上的障碍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到了基层,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基层统计人员不但兼职过多,重要的是没有对供销社各项业务数据进行督察的权利。统计人员提供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差距较大,造成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全面。因此,要使统计工作顺利有序,优质高效,必须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
理顺企业内部统计岗位,统计职能由一个综合统计机构实施,赋予统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义务和权利。
(2)注重统计工作与信息工作相结合。“市场永远不变的规则就是市场永远在变”。供销社企业要在变化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随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而正确的决策不是靠直觉或猜测得到的,它必须以不断变化的大量信息为依据。因此,供销社企业应注重统计工作与信息的有机结合,需要统计人员走出去,面对市场,建立高效、快捷、灵敏的统计信息渠道。
(3)注重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近年来,大部分县区社初步形成了统计准网络建设、网络运行、网络信息常年不断的良好局面。但从供销社系统统计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看,供销社系统统计人员的配备与统计工作实际任务差距较大。随着统计任务的增加、统计范围、统计难度的扩大,急需配备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