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风和小鱼》语文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风和小鱼》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案例】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阅读课,教学内容是《北风和小鱼》,老师大概认为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北风的骄傲自大和小鱼的勇敢,一定会喜欢勇敢的小鱼,因此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风和小鱼,你喜欢谁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喜欢小鱼,老师满意地笑了。但正在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却说:“我喜欢北风,因为北风很厉害,大家都怕它!”于是老师停下来,示意他不要再说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发现这个小男孩还在念叨刚才这句话,不再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后面的学习了……
【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心中要有学生,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我们应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进行全面的预设,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多种创造性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课堂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交织着预设与生成的艺术。课堂不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也不是师生的即兴生成表演。没有弹性的预设就不会有动态的生成。很多时候,我们过度强调学生“自主论”,不管生成有没有价值,都任凭学生上天入地,就会使语文课堂丢失语文味儿,成为无根的生长,无魂的漂游。“生成”中“生”指“草木长出”,见《礼记·月令》,引申为一切事物的产生。”既然这样,那么生成就必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有它有效的一面,也有它无效的一面。在字、词、句、篇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感受中华文化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标识。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没有做出周密的预设,对学生生成的语言没有作出创造性的应变,丧失了一次绝佳的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机会。学生存在于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里,有的学生渴望变成童话世界里聪明勇敢的小精灵,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是虚幻世界里最厉害的一个……不管是什么,都是学生真实的展示。所以教师不妨这样处理:“是啊!那么就请你当一回厉害的北风,其他小朋友做勇敢的小鱼,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吧!”然后组织学生互动:“勇敢的小鱼,面对厉害的北风,你害怕吗?你最想对北风说什么呢?”在小鱼坚定的回答、与北风的对话中,更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第二篇:《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以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的毫不畏惧。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我将“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次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的空间,这样使学生入情入境,愉快地感知,读得也就更有味了。在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的同时,我进行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如学了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想象说话:北风还会吹向谁;学完全文后让学生说说大自然中还有谁不怕北风,像小鱼那么勇敢。我由“呼呼地吹”让学生去体会北风的凛冽,我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在听到北风的声音时,纷纷表示“很可怕、很吓人、很厉害”,孩子们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了对强势北风的理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相机引导学生朗读,当指名读时,一位学生把“呼呼地吹”重读了,基本达到了有感情的朗读。在此基础上,升华问题“它吹向了谁?它们都有了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文字,并且使学生通过对小草、梧桐树、鸟儿的变化再次感悟到北风的凛冽。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图象,在他们脑海里就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促使学生感悟。
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地方颇为遗憾,指导朗读时还不够水到渠成,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再很好的引导学生,有时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另外,教学时间也没有把握好,没有留出恰当的时间来教学生字,让学生书写生字。
第三篇:《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童话,讲的是北风吹来,小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小鱼却不害怕。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狂妄自大,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方法设计
1、以“得意”与“勇敢”作为贯穿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开始我就以复习的形式带着孩子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北风很(得意),小鱼很(勇敢),那么课文如何表现北风的得意与小鱼的勇敢呢?抓住这个问题,来进行课文的深层次教学,因为“得意”这个词语孩子并不好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反复通过朗读课文,并且教师示范造句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得意”,让孩子用得意说话,从课堂情况看,孩子们仍然只能理解“得意”指的是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但是对于“得意”真正意思的理解仍然不够到位。
2、多种形式的学法指导
这节课,主要我在设计时想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及我的板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同时渗透一些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说的能力(说完整的话),听的能力(听老师的讲述,听同学的发言),写的能力(书写的习惯、观帖的能力),但是在上课时发现还是有蜻蜓点水之感,尤其让我感觉最不好的就是最后一项,在一节课快结束时让孩子将“毛”描红一遍,临写两个,但是由于练习纸上课时才发,所以导致课堂有点乱,孩子一直没有静下来,我的课前设想是让孩子们伴随着轻柔的音乐,静静地写,可是这一目标没有达成。
3、加大自主朗读时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朗读这一块,我力图培养孩子们自己的朗读语感,所以我没有刻意强调句子怎么读,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读出自己的感觉,从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基本能够做到将语句读通顺、流畅,有些比较优秀的孩子,比如:胡昊旻、胡敬如等还能读出自己的一点味道,个人认为,我的这方面目标是达成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之前一节课一定要上扎实,要带着孩子读字、读词、读句子,这样孩子在第二节课读课文时才不会出现结结巴巴的现象。)
4、板书设计与课件使用
说说板书,这次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我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了,因为考虑到一年级的孩子对直观图画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将板书设计成了一幅完整的画,用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最后还可以让孩子看着画来背诵课文,一举多得。
在课件使用方面,这节课我努力做到能不用课件就不用,书上有的句子和图画如非必要不往屏幕上搬。用得最好的地方个人认为是用动画来理解“鹅毛大雪”,孩子们对于这个词语是没有实际生活体会的,因此我采用了先让孩子说,然后出示课件,让孩子对于这个词语理解到位。
三、其他问题
课前担心的两件事:一是纪律;二是容量。
一、纪律
从课堂效果来看,纪律前半节课还是不错的,到了后面有些调皮的孩子坐不住了,平时我会停下来等他们,可这时候时间不等人啊!所以就拖着一起往前跑,有个别孩子出现了我说我的,他玩他的现象,其实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很正常,他们能集中注意了也就20分钟左右,我想的是能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在后半堂课,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呢?是否在课堂上应该抽出一两分钟安排他们“轻松一刻”的时间,既不用教学内容冲突,又能让孩子放松一下,以便于后半节课仍然能够保持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容量
其实备课时,最为纠结的就是上课内容的取舍问题,很多内容,都是很好的,需要的,但是40分钟时间有限,我还想挤出10分钟识字写字,怎么取,舍什么,是我考虑最多的。最后还是大刀阔斧的,将能删的,我觉得这节课不要的都删了,但是因为没有试上的缘故,在上课的后半段,漏了两个环节,本想说一说小鱼冬天怎么过冬的,在孩子写字时配上轻音乐,可是都没了。其实,理解“得意”这个词语在上课时也忘了,可是后来想起来又给补上了。当天下午,又在班级上了一节课,将这些内容都补上了。比如:还有哪些动植物不害怕北风,我们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以及拿出他们的生字作业以及早上发的课堂练习纸,又将这课写字作业情况好好说了一说,评了一评。
三、不足
在评课时,张老师说到老师写字美观的问题,说到这个,我就很没有底气,我是很羡慕别人出手就是一副好字的,但是也不知是不是我这方面缺乏天分,还是对此不敢兴趣的缘故,一直在这方面看不到什么进步。
每一次这样的上课、研讨,都是一次磨练、积累、学习,成长的道路应该就是这样吧,虽然路途并不平坦,但是也充满甜蜜与喜悦。
第四篇:《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学习,给他们心理的安全和表达的自由,做到师生零距离互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形象的图片,生动的动作、问题情境的设计,将生活融入课堂,拉近生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高昂,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二、以读促悟对话课堂
教学中,我在读课文上下功夫,坚持以读为主,做到读中感悟,感悟中读,通过看图、想象、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图象,在他们脑海里浮现。最终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味,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启迪。新课程强调多维互动,体现对话课堂。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过程中,通过加动作、加表情的形式,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共同探究,真正地把感情激发了出来。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指导评价榜样效应
教学中,我没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威严无比的老师,而是主动与学生交流,充当朋友的角色,与他们一起学习,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提供用力的帮助,进行愉快自主的学习。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对做的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树立榜样,让整个课堂活而不乱,教学在有序、有效中进行。
四、开放课堂 拓展延伸
最后,我还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拓展的方式,通过从文中的小鱼不怕冷,延展到文本外的其他很多动植物它们都不怕寒冷,进而联系小朋友的冬季活动,再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自然而然地渗透面对寒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勇敢精神。把教材和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布置学生课外排演课本剧,探究科学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学生引向更开朗的天地。
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的理解、朗读不到位等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根据生成情况进一步引导。我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学机智不够,没有根据课堂生成调整好课堂的节奏,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造成学生学习生字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课堂生成调整课堂节奏。
第五篇:《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12月)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刘爱霞《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精彩的童话寓言故事,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的毫不畏惧。文章十分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主要采用“读、悟、演、再读”的步骤进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读中感悟。
画面是引领儿童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例如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气极了”,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气极了”。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学生说:“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有的学生说 :“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读起书来更倍加用情。
二、发挥想像,进行角色表演。
让儿童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儿童通过角色置换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从中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了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三自然段中北风和小鱼的对话,我先请学生做北风,学一学北风“哈哈”的笑声,做一做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北风骄傲得意的语气,再请学生做小鱼,做一做小鱼“就不怕”的样子,读出小鱼的勇敢。在此基础上,同桌合作,一个演北风,一个演小鱼,加上自己想像的动作表演对话。之后,我拿出了“北风”头饰,分别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北风,其余学生站起来演小鱼,学生们兴致盎然,读得入情入味,演得惟妙惟肖,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情趣。
三、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生“读”、“演”的兴趣。
给儿童提供平等、温馨的人文阅读环境,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可引领儿童走进一个自信的阅读空间。“你吹得这阵北风好厉害啊!”“敢和老师
比一比谁读得好吗?”“我们看出了你这条小鱼真的是很勇敢。”„„老师的爱心、激励和信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情绪,给予了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使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整篇课文教学,没有老师琐碎的讲解,围绕“读”,学生已经透彻地理解了课文,所以,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今后,围绕这种教学方法,我将继续努力探索,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