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共5篇]

时间:2022-05-18 01:0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

第一篇:《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思考实践:

1、对学生已经发现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

2、偶数的定义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一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分辨质数打下基础。

3、0,2,5排能够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

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可能会更快。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毕竟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知识的习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这是一节概念课,对学生来说是极其枯燥无味。于是我在备课时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百数表,用 ○和△分别划出5和2的倍数,通过与同桌讨论来交流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请同学总结各自的发现。在这样的观察——发现——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在练习时,我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游戏,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我任意说一个数字,请同学们通过击掌迅速判断出它是不是5的倍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一个个全神关注的听我报数,迅速做出反应,学习的气氛非常活跃。趁着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又让同桌间一个报数,一个做出反应,来判断出2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第二篇:《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2、3、5倍数的特征我设计的是一节课,但上完这节课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时间用到2、5倍数上的较多。以至于对3的倍数特征探究不到位。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伊始,我设计了抢“30”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找到3的倍数,但我发现这个游戏没让学生部明白要求没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意义不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是观察、发现、验证、结论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首先让学生独圈出写出100以内2、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的特征,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太过于复杂零碎。以至于用的时间过多。比如说2、5倍数与其他数位的关系,着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觉得我们班小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说学生的之一能力倾听能等等还需进一步训练。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思考实践:

1、对学生已经发现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

2、偶数的定义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一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分辨质数打下基础。

3、0,2,5排能够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

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可能会更快。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毕竟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知识的习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

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顺序数字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天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学生分别报数:32、485、674、260??)

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迅速判断出来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学生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

生:5、10、15、20、25、30、35、4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1:这些数都相隔5。

生2:这些数个位上有的是0,有的是5。

师:(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说的都不错,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引导学生验证举例)刚才我们观察的是100以内的数,也就是说观察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现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

??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发现5的倍数特征的?

生答

小结学习方法:列数字——归纳特征——验证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寻找2的倍数特征。

3、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动手做。)

师: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

生:2、4、6、8、10、12、14、16、18、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观察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的倍数。

生3:我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也叫单数。 师:谁来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偶数和奇数。

生1:我今年12岁,12是偶数。

生2:我17日出生的,17是奇数。

生3:我们班有50人,50是偶数。

生4:数学课本107页,107是奇数。

生5:珠穆朗玛峰8848米,8848是偶数。

师:那么0是偶数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0不是奇数,0是偶数。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0是偶数。

4、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112、25、248、60、72、90.)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两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应用拓展

1、观察、交流、合作。(学生的号码从1——50)

(1)请号码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号码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3)请号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4)请号码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5)请号码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说出你的号码,与同学们交流。。

生1:我24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站起来2次。

生2:我11号,是奇数,站起来1次。

生3:我20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同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站起来3次。

师:请站起来3次的同学说出你的号码。

10、20、30、40.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的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全班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判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游戏也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学生印象中已有了单数、双数的概念,我们这一课只要把学生已有的这一概念扩充到2的倍数都是偶数(双数),不是2的倍数都是奇数(单数)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个位是1、3、5、7、或9的数是奇数。

但在补充习题上,让学生写出5个奇数,学生中出现只写5的倍数如:5、10、15、20、25,或根据5的倍数来写奇数如:5、15、25、35、45、55.第一种是明显错的,没有审清题意,混淆了5的额倍数与奇数的概念,第二种写法虽说是对的,但看着总有些别扭,喊学生问了问,有些是懂得,有些还是如前面一样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学生学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后,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一样。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成功。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节课中,当学生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研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9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0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篇: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我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先进行合理的猜想,进而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验证,学生自我否定了自己的猜想。此时学生处于“不愤不启”的最佳的学习状态,他们迫切想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究竟是什么?这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有利于后面的探究学习。他们还认为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当你解决一个新问题时,一般没有人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会碰到什么困难。你只有碰到问题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才清楚还需要哪些知识,然后,你要在原来的知识库中去提取并灵活地应用原有的知识。

新课堂呼唤“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意识地去避免学生犯错误。因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错误是劳动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有个教育专家说得好:“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海纳百川的境界和从容应变的机智,给学生一个出错的机会和权利。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毕竟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知识的习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能被3整除数的数”一课,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确立了基本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提出新的假设——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

2、理性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本节课重新设计例题,通过用“0——9”十个数字组成能被整除的三位数让学生探索特征,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亲切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开课时收集的数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后“你再长几岁,这个岁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开放题富有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教学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教学知识、感悟方法。如在课的第二阶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层通过学生猜测、举例、选数字组数,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第二层通过交换三位数数字的位置,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第三层次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4、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只有摆正了师生关系,才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本节课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一是从师生活动的时间分配上,二是从分层探究、有针对性的适当引导上。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气氛始终处在民主、和谐之中,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探究方式,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

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顺序数字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天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学生分别报数:32、485、674、260??)

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迅速判断出来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学生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

生:5、10、15、20、25、30、35、4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1:这些数都相隔5。

生2:这些数个位上有的是0,有的是5。

师:(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说的都不错,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引导学生验证举例)刚才我们观察的是100以内的数,也就是说观察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现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

??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发现5的倍数特征的?

生答

小结学习方法:列数字——归纳特征——验证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寻找2的倍数特征。

3、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动手做。)

师: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

生:2、4、6、8、10、12、14、16、18、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观察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的倍数。

生3:我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也叫单数。 师:谁来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偶数和奇数。

生1:我今年12岁,12是偶数。

生2:我17日出生的,17是奇数。

生3:我们班有50人,50是偶数。

生4:数学课本107页,107是奇数。

生5:珠穆朗玛峰8848米,8848是偶数。

师:那么0是偶数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0不是奇数,0是偶数。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0是偶数。

4、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112、25、248、60、72、90.)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两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应用拓展

1、观察、交流、合作。(学生的号码从1——50)

(1)请号码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号码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3)请号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4)请号码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5)请号码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说出你的号码,与同学们交流。。

生1:我24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站起来2次。

生2:我11号,是奇数,站起来1次。

生3:我20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同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站起来3次。

师:请站起来3次的同学说出你的号码。

10、20、30、40.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的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我先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引入的、有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棒研究的,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柴棒的总根数跟3的倍数有什么联系?”或者干脆问“3的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有什么关系?”总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我认为,我们的关键不但要让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更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与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让学生用30秒时间,写3的倍数,大部分学生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

老师板演了10个:105、111、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的任务。

师:请你给自己写的3的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限时2分钟。

(结束)学生回答。

生1: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的倍数呢:103、208是3的倍数

吗?(学生答不出)

生2:3、6、9、12、15、18、21、24、27、30;

33、36、39、42、45、48、51、54、57、60

63、66……

(有32人和他一样)

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2:个位是0——9的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共十类。个位是0的一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2的一类,到个位是9的一类。

师:懂了。3、33、63是一类;6、36、66是一类,共十类。那21253是不是3的倍数,能迅速判断吗?(生无语)

师:看来,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哪一种分类才能帮助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是有价值的呢?(学生陷入沉思)

以上学生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标准,从单一分类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寻求3的倍数的特征,却没有意义。大部分学生是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受到启示,这是学生的经验,却是一种负迁移。课前,我也想到了,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要先提醒学生,不要走弯路呢?我认为,负迁移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经历过挫折,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无需刻意回避。

教学片段二:

师:继续观察这些数,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限时5分钟。(陆续有学生举手,5分钟后,共有15位学生举手,巡视一遍。)

师:谁来介绍自己新的分类方法?

生1:3、21、30;

6、15、24、33、42;

9、18、36、45、63;

12、39、48、57;

……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第四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2;以此类推。

师:谁来帮他“以此类推”?

生2: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5,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8,也是3的倍数。

生3: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1,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4,也是3的倍数。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生4: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12、15、18等,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5: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很厉害。但是,我们需要验证。判断老师刚才写的3的倍数(前5个)105、111、156、273、300。

生4:1加0加5等于6,6是3的倍数,105也是3的倍数。

生5:1加1加1等于3,3是3的倍数,111也是3的倍数。

……

(一个学生根据规律回答,其他学生用竖式验证。)

生6:3的倍数的特征是找到了,但这样的分类太乱。我一共分3类:

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3、12、21、30;

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6、15、24、42、51;

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9、18、27、36、45……,

这样的数是3的倍数。

师:那老师的这些数:339、504、918、1527、2442属于哪一类呢?

生6:339,3加3加9等于15,然后1加5等于6,分到第二类;918,9加1加8等于18,然后1加8等于9,分到第三类;1527分到第二类;2442分到第一类。所有3的倍数没有超出这三类的。

师:厉害!(让其他学生说了两个四位数,用他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大概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能用这样的方法分析。老师又举了一个反例。)

师:谁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生6: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真佩服你们!

第二天,有学生告诉我他发现了一种更快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不用把数位上的数都加起来,比如538,3是3的倍数就不要管它了,只要5加8加一下,13不是3的倍数,538就不是3的倍数。我又说了一个五位数20xx,学生分析,6是3的倍数,不去管它,2加7是9,9是3的倍数,整个数就是3的倍数。

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此之强,是我没想到的,学生快速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实际上已经综合了很多的知识,尽管不能很明确地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又是一个学生新的探究的开始。

从本节课中,我有几点小小的感悟:

一、教师不要害怕学生探究的失败。学生第一次探究的失败,完全是正常的,这是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后的结果。尽管这种经验的迁移是负作用的,但是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记忆是深刻的。负迁移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而且要好好利用,要让学生积累对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能将“经验材料组织化”。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探究能力其实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最后一位学生对3的倍数的概括(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尽管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它更具有横向的关联,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或许,这种类比联想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更何况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其实很多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关键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载体,一种探究的环境。

三、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地进行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有些知识点分得比较散,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在新知中不知不觉地再应用,再巩固。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与巩固中,学生会对旧知有更高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也容易排除学生对新知的畏难思想。同时要经常地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编织学生知识的网络,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以利于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综合性问题。

四、教师要经常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工具。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接触了分类《整理房间》,第七册《角的分类》、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对分类有了更多的理解。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类:超市货物的摆放、自己书本的整理、性别之间、班级之间等等。对于分类的标准,分类的原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感悟。借助分类,有40%的学生找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完全是在观察、尝试、验证的基础上探究的,是自主的行为研究。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了很多数学思想,如集合、对应、假设、比较、类比、转化、分类、统计思想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会让我们的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9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利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学生发现这些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数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0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1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2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思考实践:

1、对学生已经发现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

2、偶数的定义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一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分辨质数打下基础。

3、0,2,5排能够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

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可能会更快。

第四篇: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案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

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对于10 岁儿童来说,注意力只能保持 20 分钟戏 3 '、导入 2 '、新授 15 '、反馈 10 '、检测 10 ',左右,一般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时间分配较合理,一般整节课为例的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游

3、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创设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新方式、新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课堂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5、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对后进生解题的生成优待学习改进。

第五篇: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金寨镇中心学校 冯燕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

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3、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创设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新方式、新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课堂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5、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对后进生解题的生成优待学习改进。

下载《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通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在“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深: 1、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

    2和5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5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共5篇]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回顾我今天讲的《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有一些反思: 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范畴,2、5倍数的特征......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教案-第三课时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书P74~75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 2、5倍数的特征”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窗二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

    2和5的倍数特征 课题:2和5的倍数特征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数学四年级(下)74页~7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 概念。 2.在学习活动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