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 教学研究 作业四 写作:学习完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写作:学习完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题目自拟 字数800以上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谈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希望学生顺从、听话,老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们习惯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本文所谈中学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比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激疑激趣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会学生思考。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授课上,应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读《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即语文是由语言和言语构成的。
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语文是一种“对话”实践。而对话,则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叶圣陶:“写,实质就是用笔说;写,其实也是倾诉。“独白“实际上是自己与自己的一种对话,即内心生活。对话的认识价值:
1、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创造性、建设性的,而不是复制性、机械式重复的。
2、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
3、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本质上理解。
什么是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丰富的、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人的一种智慧,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感。语文素质,不仅是一种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等方面的素养,还包括人的语文体验,语文直觉、语文感悟、语文想象、语文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语文方面的知识、能力、思维、体验、直觉、想象、情感等要素,还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素。简而言之,语文素质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的素质。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接感知。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感在人的心理有两种存在方式:
1、动态的,它的特征是迁移;
2、静态的,它的特征是图式。语感智慧就是语文智慧,语感也是一种理解。
语文课如何实施人文教育?我认为必须立足于文章的语言,远离文本、脱离语言的人文教育是空洞的,泛人文性的,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理想情操起不到感染和熏陶。于漪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到一旁。”
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在读中感悟人文思想内涵,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吕叔湘说:“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教学’。”叶圣陶说:“对课文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能触及作者的心。”
第二篇: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颇多,总结如下:
1、必须牢记使命,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将法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加强法治乃大势所趋,同时也给人民质监法治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及时捕捉人民期待在质监法治领域的反映信号,深刻把握质监法治担负的历史使命,切实履行好职责。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本职,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定职责。发挥法治监督职能,打击惩治违法犯罪,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经济发展;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在实践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合法性原则前提下,兼顾合理性原则,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使得结果合乎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2、必须提升能力,扎实推进法制队伍建设。一支公正、权威、高效的职业法制队伍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的基石。无论是质监法制工作的需要,还是法治建设需要,都要求有一支优秀的法制队伍提供支持,都需要加强法制队伍的建设。加强质监法制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努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法制工作者。一方面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吸收更多优秀法律人才投身质监法制建设和法治建设事业中,同时在选拔任用初任法制工作和其他工作人员时,要严把进口关,提高法制的遴选质量,为质监法制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质监法制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实用人才培养。结合法治实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法制的业务培训,更新法制知识贮备,提高法制的业务学习能力。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交流法制经验,学习先进典型、评选优秀法制工作者等实践学习措施,提高质监法制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法制队伍的法律能力,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职业化质监法制队伍,为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为法治建设提供强大人力支持。
3、必须深化认识,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次不公的行政处罚比多次不公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不法行为弄脏的是水流,而不公的处罚则将水源污染了。”这句话非常形象的说明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行政不仅要求质监行政执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执法、法制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由于职业特点,人民群众对执法者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近乎严苛的期待与要求,并且执法、法制工作者只有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并修,才能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以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法制工作群体尤为重要。完美的道德圣人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要以这样的高标准为目标,教育引导法制树立心中没有老百姓不配当法制人,心中没有公平正义不配当法制工作者,心中没有职业道德不配当法制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深化法制对法制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法制工作者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宪法法律,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负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
4、必须执法为民,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及时准确了解涉诉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质监法制领域的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密切联系群众,从法制服务细节入手,落实“法治质监”工作机制,质监法制作风的转变,便民措施的落实,不仅方便群众复议,减轻群众复累,体现质监法制为民理念,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在无形中宣扬法治,使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行政执法的公正与高效,更加深化群众对执法的信任。而伴随着社会信任的加深,执法权威及其所仰仗和体现的法律权威将得以不断高涨。另外,法治建设,不仅需要行政机关自身的自觉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监督、帮助改进。群众路线一方面强化了监督的力量,督促质监执法公正高效,另一方面也将为质监的发展,法治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5、必须宣传法治,着力培养群众法治观念。法律的普遍性要求法律为公众所知晓,法律只有被群众知晓,被群众认可,法的指引、教育、预测、评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更容易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质监法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以讲座、以案说法、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法进村街、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宣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制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宣传法制先进典型,使群众了解法律,支持法律,使用法律,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法治宣传中,不仅要宣传法律法规,还要宣传法律规则。
6、必须身体力行,坚决树立法律权威。依法行政权威的树立对于法治建设至关重要。质监权威的树立需要从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寻求对执法权威的维护与协助力量,更需要执法、法制工作者从自身做起,秉公执法,为提高执法权威做出不懈努力。法制工作者要力求具备与法律权威相吻合的基本素质,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忠于法律,牢记维护公平正义神圣使命,杜绝与自身权威不相称的随意、草率,认真负责、公正高效的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公正树质监公信,以依法行政立质监权威。
我们有五千年的伟大历史,有三十年的发展奇迹,还有伟大富强的祖国,更有十三亿伟大的人民,在当前难得的法治建设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各族人民的强力支持下,在全省质监法制人的奋力拼搏中,法治中国、法治质监不会是一个美丽的梦,它必将实现!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心得体会》(电大作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心得
经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使我建立起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加深了我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与了解。
一、何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直接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国家政权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总概括,它规定了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权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掌握国家权力,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由此开展工作和依法正常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能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够真正体现并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把全国各族人民动员、团结并组织起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过学习发现,这项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而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组成人员,这样的政治体制既可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随时监督政府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又可以保证人大代表不会脱离群众,不会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特殊的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人大代表的选举不是由政治党派或者社会派别推举候选人。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没有政治界别。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防止某些政党通过选举操作,把政党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正如吴邦国同志所说,我们的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中间,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其言论不受法律追究。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人大代表能畅所欲言,真正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尊重并且保护少数人的政治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协商,每一个人大代表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这就使得人民代表大会不会成为多数人压迫少数人的会议。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弊端
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完美的,尤其是当制度在现实社会中实行的时候,更会体现出一些弊端。
通过对这一系列内容的学习,结合现实情况,发现一下弊端:
1、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过多而会期过短,一年只开一次会议,近3000人坐在一起开会,在两个星期内讨论不出什么来。西方国家的议会一年的开会会期差不多有半年。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人数又太少,只有100多人,而其权力却很大,因此其代表性不够广泛,另外每隔两个月才开一次会,会期5天左右,这也不够充分讨论。
3、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比例不合理,各级党政官员占了差不多一半,基层普通代表人数太少,这就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下级监督上级的现象,因此监督效果可想而知。
4、由于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过多会期过短,因此在开会的时候无法让代表在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在本代表团内小范围发言。也不能在大会上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面对面直接发问质询,而只是被动的坐在位子上审议干巴巴的工作报告。
5、全国人大代表是由省一级的人大选举产生的,与普通民众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其代表性不够。
6、宪法和法律对于全国人大权力的内容和程序的规定不够详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全国人大行使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财政权和人事权难以真正落实。
7、全国人大代表都不是专职代表,而是兼职。日常主要从事其它的工作,工作繁重,很多人只到了快开全国人大会议时才会想起自己是代表,因此平时履行代表义务职责的时间并不多,联系选民以了解民情的机会很少。另外,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并不一定高,因为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名单基本上是已经指定好的,当选的标准是在某个行业或部门业绩突出的优秀人员,而不是看其政治参与能力水平的高低。这样,造成全国人大代表的素质良莠不齐。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我国的这一根本制度还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为之完善,更好地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篇:心灵的旅行 —写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心灵的旅行
——2012年冬写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恰好都是我最爱的,要说这两者的联系,无非是都能让人放松,愉悦,增长知识,开拓眼界。而就在2012年冬天的每个星期一的夜晚,我找到了能让读书和旅行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东西——李康云老师的写作课。在那每一个温柔的夜晚,都是一次美妙的心灵旅行,每在那时我都不禁发出感叹:原来在课堂上当一名小小的听众也能如此幸福。
在没上李老师的写作课之前我拿着课表看着周一晚上的“写作课”这门课程心里有着无限的遐想:是不是每次上课都要写作文呀?是不是老师上课就是对着多媒体课件给我们讲各种题材的文章和要求然后让我们自己写文章呀?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的写作到了大学该怎么学呀......显然这些想法在第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就“砰砰砰”的碎了一地,最终消逝在了一片欢声笑语的气氛之中。而每一次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轻松幽默的教学方式都给我带来一次次心灵的旅行和享受。在“三滴美酒”的洗礼过后,我全身都沁满语言文化的芬芳,好像看到了少数名族人民豪爽的身姿;在后现代话语的音律里,我开怀大笑的同时领略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是如此的让人折服;在老师千方百计引导我们让自己的语言立起来,在一个苹果上,在一杯茶里,在一支粉笔中,在一幅幅艺术般的照片和图画中,我和事物的形状、色彩、触觉打交道,用心感受事物给我的心灵感觉,生涩的写出了让自己满意的立起来的语言;在新闻文化和新闻写作的熏陶中,我化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新闻就是我的呼吸,新闻就是我的权力,最新消息在哪,我就在哪;在乐山十大孝子的身影后,我站在思想、时代和文学艺术的高度手捧颁奖辞高声诵读:百善孝为先;在消息文章的影响下,新颖、醒目、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标题画龙点睛似的点在我的心里,像金字塔扎在历史的长河般扎在我的心窝子;在《哺乳期的女人》和《热爱生命》的故事里,主人公内心冲突命运变异的开始让我明白小说开始的地方,也让我能够区分故事和小说;在一首首经典诗歌的感染下,我扑闪着两页想要飞翔的翅膀,一只翅膀扇动情感,一只翅膀扇动思想,努力的放飞自己的想象,站在麦田寻找那个曾经一尘不染的少年;在“诸葛亮舌战群儒”那飞扬的语言里和争斗中,我不仅倾慕陆毅的英俊外表更领略了影视文学的魅力;在学习自荐书的写作中,不仅颠覆了我之前对自荐书的印象,更让我认清自己看清未来......这每一次课我都当做是一次次旅行,心灵的旅行。在这一次次旅行中,我的脚步,从教室走向天涯海角;我的眼光从自己看向别人,从别人看向社会,看向世界;我的思想从现在伸向远古,伸向未来;我的心像一个不断打气的气球变大变大,最终带我渡过宽广的海洋,飞向辽阔蔚蓝的天空。
我不敢说李老师的写作课作用万能让我的大学生活翻天覆地,也不敢说它一定会改变我的人生。但李老师幽默、轻松的课堂为我这学期的学习增添了许多快乐,他的真性情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也让我由衷的敬佩。学会写作,能写好作,在当今社会甚至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越来越困难,而写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是一个公司小员工,至少年末也要写个工作总结或报告吧!因此我坚信良好的写作功底对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或许它就会成为你一年后开启另一扇门钥匙。而我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地印脑海,这必将是我大学生活甚至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给我一个机会,回报一片精彩
——教科院10级小学教育专业周晓凤自荐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您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
我叫周晓凤,女,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2010级普通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因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我毅然的选择教育专业,因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小朋友投缘,所以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我一直都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加上“努力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的追求完美的个性。因此,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又使我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果断的行事作风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同学关系融洽,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家教,各种企事业单位的销售和推广工作等,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使我自信能胜任贵校所要求的工作。此外,我擅长绘画、海报制作、手工艺品制作,在校期间一直担任校美宣部部长,这些不仅增长了我的其他技能更加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大学四年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自己的未来事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教师就像茂盛的古树,向净土撒播阴凉;教师就像一眼永不干涸的泉水,向万物带来清凉与甘爽。我深知一位教师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我希望用我的爱心,热心,敬业之心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的知识、胆识与卓识期待您的赏识!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材料并对您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
热切期待您的回音!此致
敬礼!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自荐人:周晓凤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一尘不染的少年
作者:周晓凤
唱一首歌儿给自己,跳一只舞蹈送给你,父母心中的开心果,老师眼里的小茉莉。
追星追月追风雨,玩水玩火玩刺激,晚上不愿睡,早晨懒得起。
谈天谈地谈神秘,画你画他画自己,盼望快长大,长大显神奇。
哦!一尘不染的少年,心中总有畅想曲。
第五篇:谈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学习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谈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学习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