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精诚协作,务实备考
此次新老高三备课组交流会的举行及时而扎实,通过学习20届高三备考经验和有效做法,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备考方向,借此及时对我们一轮复习计划作出调整,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更扎实有效。综合老师们的发言,我们认为,20届高三语文备课组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紧紧抓住高考新动向:
会上几位老师特别提出,明年高考使用山东卷的可能性极大,从今年高考试题来看,山东卷的题型设置、答题思路与全国卷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想与一些答题思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考试大纲为主的同时,渗透新理念。也正是这些需要,要求高三语文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紧紧抓住高考新动向。
有鉴于此,2021届的高考要未雨绸缪,在湖北省还没有宣布相关精神前,复习过程既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同时要研究对比国卷和山东卷题型及考查知识点的异同,仔细区别哪些是熟悉的题型,哪些是新题型,做好万全准备,以应对政策的变化。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强课改意识,努力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尽量使学生在积累、补弱、整合、应用、拓展、创新等方面获得发展。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结合实际,利用现代化教学,课件与纸用学案相结合。坚持三案合一: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巩固案。
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做到了计划到位,责任落实;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度等作统一部署,就教学重难点、具体教法、时评材料编印、资料的补充、作业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杨冰老师重点提到他们“分工协作”的一个做法,就是把具体知识板块分工到人,复习过程中该板块负责人不仅承担起该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补充资料等任务,在平时的综合训练中也负责设计相应的题目,尤其是高三后期211训练中,这种做法的作用会得到更充分体现,能做到使每一个板块中不遗漏小知识点,也能使各种题型学生都能见到,使复习更高效,重难点更突出。
三、用“真阅读”的大视野观做阅读题
当前不论是国卷还是新高考卷,阅读题均为重中之重,每一届复习过程也主要以各位文体的学习为主,但效果往往不明显。本次会上杨冰老师提出一种阅读观——“真阅读”,即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以及考试中,面对阅读题不要急于做题,而是先根据各类文体特征,通过抓标题、抓关键句等分清层次、理清思路,把握形象,整体理解文章,进而把握主题、观点,做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这样有助于防止答题平面化、得分点的遗漏等问题。
杨老师的“真阅读”的观点和做法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纷纷发言,表示这应该是一个可以解决目前阅读困境的值得尝试的方法。
四、注重调动学生备考积极性
始终强调“学比教更重要”的观点。杨老师反复谈到他们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生本”意识或许是高三备考收到实效的重要原因。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练。这种方法始终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它忽略了学生的活动,其结果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在激发兴趣方面,上一届高三工作做得也很细致。如进行学情调查,研究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作业留多少适宜。又如,在备考复习中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而喜欢参与活动正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讨论法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再如,明确每一阶段的复习备考目标,让学生感到语文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完以后考查即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自信了。
进入高三后,许多学生在接踵而来的各场考试中落入了低谷,挫折、失败困扰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制,他们注重个别辅导,个别谈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注重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焦虑心理。
以上就是我本次活动的几点心得。我相信通过新老高三经验的分享、得失的总结,我们2021届高三备考方向定会更明确,备考过程将更扎实有效,明年高考定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