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时间:2022-09-15 01:4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的组成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第一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1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课题3,我在教学中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下面是我对《水的净化》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3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水电解实验中,电极的正负极学生很难直观的看出,而且哪里是电极、放出气泡的现象、试管里水位的高低变化、氢气燃烧的颜色后排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这就是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使一部分看不清实验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所以我在做演示实验时,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显示在屏幕上,等于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上述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同时,由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量不够,我无法通过现场收集氢气做爆鸣实验,结合水的组成发现史,通过现场制取氢气,点燃肥皂泡的实验,能非常直观的看到氢气与空气混合爆鸣现象,进而引入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最后点燃氢气。当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整个实验,其求知欲立马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又一次得到了满足,知识的获得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渡时提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氢气的燃烧能否证明水的组成?通过本节课你能总结出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吗?),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在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通过20xx年我国科学家发现水分子的内部结构,进而展示水电解的微观动态图,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微观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用一种建模的方式,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当然,如果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来完成水电解实验,也许更好,但由于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时间较短,自主操作能力较弱,因此,演示实验更安全些。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4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5

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H2: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水的组成》课后反思及感想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1][2]下一页

教学反思《水的组成的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6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7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8

1、设计思路:

《水的组成》这节课我的设计是以电解水的实验为载体,通过对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分析,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从元素的初步认识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教学时,学生根据实验中的体积比、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和判断等探究过程,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微观世界,然后从元素的守恒这一规律中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世界,进而从元素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元素组成。

2、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电解水装置陈旧落后,结果将近一节课的实验探究都没得到1/10只试管的气体体积,结果没有达到可是设计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对纯净物与混合物产生混淆,对元素的认识不清,结果练习与作业时出现许多错误。

3、改进设想:

①、把握好实验进度,控制好时间,注意教学重点的教学。

②、对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要抓要点,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该知识的资料,多做些练习以及找些时间和同学们分组讨论,尽量弄清楚。

③、想办法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代替长时间的电解等待,可能会更有利于本课时的优化教学。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9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体会和认识。在此,仅简单谈谈我的想法。我还有很多的疑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第二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双龙初中 赵亮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第三篇:水的组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水的组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节课处于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三单元课题1。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水的污染、水的净化方法等。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1、创设教学情境导入:从学生身边说起,下了三周的雨,那么,你知道雨水、河水、湖水、自来水这四种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吗?他们和“水”的区别是什么?

2、实验演示、学习新课

3、习题中学习知识

4、归纳总结。学习过程: 翻阅课本45页,结合生活中雨水,可以看出,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那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板书课题)。导入到此结束。

实验演示、学习新课。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电解水的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际上这个实验从学生的角度观察,现象并不明显,所以我选择了视频展示,这样学生可以看的非常清晰。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我板书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且把相应物质的化学符号也表示出来,还把氢气下面标了(-),氧气下面标了个(+),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何不同。写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进一步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习题中学习知识 课本49页习题3和4,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题目隔过去,但必须独立思考。然后我当堂批改,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作出讲解。这个过程中学生进度快慢不一,所以我安排进度快的学生可以先行思考《学习检测》26页习题,要求同前,独立思考,独立做题,不会的跳过去,然后我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归纳总结。

评讲习题过程中是我们的知识归纳总结过程,需要教师补充讲解的知识点我均放在这个环节进行,这个知识讲解贯穿在习题讲评中,而习题讲评也是在我批改完之后,所以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应该说是比较清楚,所作出的讲解非常简洁明了的。

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结论:

1、正氧负氢。

2、水(H2O)—— 氢气(H2)+氧气(O2)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教学反思

这样的教学方法处理可以解决学生的课外负担,因为课堂上把习题都练习和处理了。但我的困惑是,胡玉娇老师的讲座上曾点出以下一点,把知识零碎的搬到学生面前,没有经过自己的一番整理,我觉得这种说法就好像是在批判我这种做法的,可总觉得这也有它的可取之处,用起来比较轻松,所以不忍丢弃。

第四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700字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水电解实验中,电极的正负极学生很难直观的看出,而且哪里是电极、放出气泡的现象、试管里水位的高低变化、氢气燃烧的颜色后排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这就是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使一部分看不清实验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所以我在做演示实验时,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显示在屏幕上,等于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上述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同时,由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量不够,我无法通过现场收集氢气做爆鸣实验,结合水的组成发现史,通过现场制取氢气,点燃肥皂泡的实验,能非常直观的看到氢气与空气混合爆鸣现象,进而引入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最后点燃氢气。当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整个实验,其求知欲立马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又一次得到了满足,知识的获得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渡时提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氢气的燃烧能否证明水的组成?通过本节课你能总结出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吗?),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在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通过2014年我国科学家发现水分子的内部结构,进而展示水电解的微观动态图,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微观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用一种建模的方式,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当然,如果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来完成水电解实验,也许更好,但由于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时间较短,自主操作能力较弱,因此,演示实验更安全些。

第五篇:水的组成化学教学反思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下载水的组成教学反思[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的组成教学反思[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材《水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

    水的组成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

    水的组成反思(精选5篇)

    化学学科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 ――关于《水的组成》的化学随笔 应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在《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我利......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生活中水......

    “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 摘要:探究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关键词:......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信息化教学设计 制作者:所在单位: 一.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专题二水与常见溶液下,关于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01

    水的组成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