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22-09-30 01: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技校学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自信、厌学、行为规范差,如何引导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是技工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倡导以积极的心态解读现实世界,提倡主观幸福观。笔者主张将积极心理学原理融入技工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理想状态下学习、成长、成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技校学生,赏识鼓励,快乐学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进步,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技能人才培养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加上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技工荒”,具备中、高级职业技能的技工院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关注。因此,将在义务教育阶段饱受自卑与沮丧情绪困扰的技校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技工教育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笔者认为,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采用赏识和鼓励式教育方式,校正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促进技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一、积极心理学的引入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众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提倡主观幸福观,致力于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从而使人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

所以,积极心理学实际上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强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提倡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二、技校学生的现状与心理特征

作为技工教育的对象,技校学生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往往不自信,对学习无兴趣,心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

1.自卑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通常是在老师的批评声和家长的责骂声中成长起来的,总觉得自己基础差,不讨人喜欢。对学习、对成绩没有什么高的要求,甚至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对批评反倒习以为常。

2.厌学

技校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厌学的课堂表现就是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做或抄作业。对自己定位较低,到技校上学不是为了求学,只是来找些玩伴,混张文凭。

3.行为规范差

技校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差,行为习惯不好,自由散慢,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迟到、早退、违纪时有发生。对老师的.批评,要么听之任之、不以为然,要么心理逆反,与老师对着干。对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善于处理,往往喜欢在小事情上争强好胜。

三、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

对待这样一些厌学且行为规范差的技校学生,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采取更为严格的高压手段:严肃的课堂、严格的考核、严酷的面孔,动不动就批评、惩罚、处分,甚至除名了事,以维护师道尊严,结果适得其反。过多的批评使那些学生更加自卑,对落后状态习以为常;过于呆板的课堂教学,导致大批学生不及格,更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心理上的消极,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更为散慢。如此下去,只能是恶性循环,与我们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更为遥远。

四、把积极心理学引入技校教育

将积极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它所强调的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拓展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积极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品质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过多地约束、控制。

因此,针对技校学生的现状与心理状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技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改变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

1.用主观幸福观让学生快乐起来

要让学生从过去的失败、沮丧中走出来,首先就要引导他们客观地对待过去,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经历和不愉快,或者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解读。如对于父母的训斥、老师的批评,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视为爱的表现,是一种希望自己长大、期望自己成才的爱,这种亲情与表扬和鼓励一样值得珍惜。通过诸如此类对过去的满意的回忆,让学生逐渐地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从而获得快乐。其次要让他们幸福地感受现在,教会学生用积极、善端和美德来感知现实世界,多注重老师的苦口婆心,多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多感受学习上小小进步的美好和工作中点滴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学生永远与快乐相伴。

2.用赏识和鼓励让学生自信起来

技校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地鼓励其点滴进步。多表扬、多鼓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从而提升其自信心,获得努力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为未来奋斗

引导学生从“我没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样的悲观情绪中走出来,代之以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技能型人才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当他们对未来有了乐观的憧憬、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对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热爱时,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渐培养起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效地消除自卑、沮丧、厌学和消极,从而走向幸福的彼岸。笔者所在学校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性情古怪、内心自闭,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经常与同学闹矛盾,出言不逊,甚至殴打本班的女同学,学习、纪律都很差,大家普遍不喜欢他。但是,班主任没有放弃他,而是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班主任发现他虽不喜欢上课却很爱看书,尤其是一些励志的书和名人传记,班主任就称赞他,并特意在课后与他交流读书心得。此外,班主任还发现他对母亲很孝顺,想早点工作为妈妈减轻负担,班主任就经常表扬他;他经常上课迟到,但有一次按时到校早自习,班主任就对他说:“今天来得挺早嘛,不错不错,有进步。”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进步了,上课准时了,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任课老师也不再批评他“捣蛋”了,他本人也变得开朗快乐了。

实践证明,赏识和鼓励的确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催人奋起、助人成功。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印证了这一点。鉴于技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有效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并把其溶入到学校教学、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育人环境,我们的教师和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变得阳光、自信起来,让他们在激励中奋发努力,在快乐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第23卷总第87期.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冯林.积极心理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课程名称

教育心理学 任课教师

彭江教授

年 级

2013级

专 业

翻译理论与实践

班 次

翻译理论与实践

学 号

2013307

姓 名

唐俊彦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把情感体验因素纳入产品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图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玩具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别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即物境状态、情境状态、意境状态分析,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儿童玩具的设计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儿童玩具。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情感体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玩具设计

一、前言

将情感体验纳入儿童玩具设计的参考因素是实现其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之一,儿童玩具用以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容纳儿童各种好奇与兴致,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认知事物。针对中国的独生子家庭增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由于缺乏与之心理年龄相适应的沟通语言、游戏伙伴,而容易形成孤独感和失落感的现状,设计师可以通过玩具的外形、声音、表情和图像等形式的设计使其与儿童沟通,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的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情感与情感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心理学家戈尔曼说过:“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 人的感官体验会在心中引起反应,如看到红色的火焰或灰暗的天空,随之而感到的就是一种愉快的或阴沉的情绪,这是感官体验基础上的情感的体验。种种情感都会在心中形成体验,都属于情感体验的范畴。情感体验具有三个层级,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

三、玩具设计中儿童情感体验要素分析

儿童的情感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儿童情感的发展(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分化,是一个由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向高级的、复杂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新生儿只有两种情绪:偷快和不愉快。六七个月的儿童出现依恋感。到3岁前儿童情感的社会性成分增多,并有了羞耻感、同情感、嫉妒,责任感则刚刚萌发。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已相当丰富,初步具有了成人所有的情感体验,道德感已进一步地发展,理智感突出地表现为好奇和好问。小学儿童己学会控制情感,理智感、荣誉感、友谊和审美感进一步地发展,内容进一步地丰富。情感则通常是互相矛盾,如依恋感和独立感、成人感并存。不同的阶段儿童所能感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从儿童的认知水平来看,在儿童情感体验层次上主要集中于物境和情境两个层次。

四、儿童情感体验层次

4.1 物质层面(即物境)

在物质层面,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体验,道具(儿童玩具)通过具体的形态、色彩、声音等外在的物质表现刺激人的感官器官。4.1.1 形态与情感体验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提到:“形式既为空洞的抽象之物,又有自己具体的内容,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它是表达性的或具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的符号,并传达难以琢磨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玩具的形态通常分为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发挥了设计师的主动性与独创性,在仿真人物、动物或者其他事物的基础上,创造一个不同于“仿真玩具”的“抽象玩具”。玩具设计也要遵循最基本的出发点,特别是儿童的需要与爱好。否则,抽象到无法欣赏和明白的地步,这样的玩具是没有市场的。随着科学、数码技术、娱乐、游戏、动画等迅速发展,儿童的需求与偏好也日新月异,抽象的玩具设计正在逐渐成为主流。4.1.2 色彩与情感体验

色彩在情感表达上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康定斯基说过:“色彩对人这样的有机体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精神和情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心理实验证明,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情绪反映,并使人产生联想。”色彩在儿童玩具设计中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儿童玩具设计应以儿童情感需求为基准,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对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感色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只能感受一些单纯的色彩刺激,所以,儿童需要的色彩为少色性,总的倾向为单纯、明快、鲜艳、柔和。4.1.3 材质与情感体验

儿童玩具具有不同的材料从而表现不同的质感。材质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影响儿童的情感体验。触感尖锐的玩具会使孩子的神经趋于紧张,因而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反之,柔软的玩具会使孩子的精神松弛,进而产生舒适、安详的感觉。因此,当孩子情绪激动或无法入睡时,可让他拥抱柔软的填充玩具,使他原本兴奋的情绪能逐渐松弛下来。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心理情感效应:塑料具有致密、光滑、细腻、温润的材质特征;钢材具有深厚、沉着、朴素、坚硬、挺拔的材质特征;木材具有朴实无华、温暖、轻盈的材质特征,其质地、色泽象征着自然和生机,使人有亲切感。对于儿童玩具的材质的选择,应该结合其心理效应进行分析和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4.1.4 声音与情感体验

儿童很容易被声音吸引,在玩具的过程中通过声音的嵌入,引起儿童的兴趣,好奇以及愉悦感。儿童玩具中声音分为三类:情境性的背景音乐,基于操作反馈音,警告音和提示音。根据不同的玩具不同玩法,有必要选择性地嵌入各种声音. 4.2 情境

4.2.1 体验生活情境性

这是指模拟社会生活情境性活中的事、物及场景从而对引导儿童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有促进作用的特性。生活情境性可以说是玩具最古老的、原发性的特性之一。许多玩具的产生都是源于儿童模仿成人生活的本能性冲动。芭比的设计打开了小女孩们的视野,她们可以通过芭比感知到幼儿园以外的世界,让她们与芭比一起体验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海滩女郎到政治家,芭比变化万千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这种娃娃,小女孩可以意识到她们能够实现的任何梦想。这样“生活情景性”的玩具设计使芭比以一个活生生的形象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满足了孩子内心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深得儿童的青睐。

4.2.2 基于情境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方法

(1)情境演绎法:情境演绎法是通过对人们所熟悉的故事情景的再现或夸张处理来增强情景的认知性和娱乐性。其手法之一是采取完全情景再现或者部分情景再现的方法,营造出某一特定的时空环境。透过观察、说故事、写剧本、显现情境、设计体验、沟通传达的设计新方法。

(2)互动体验法:互动体验采用动态的反馈,增强玩具与人之间的互动,进而使人更深入的融入玩具给人的体验。互动体验法的核心在于提供一个人与人,人与环境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可能是实体的,也可能是虚幻的。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延续这样的思路。让孩子身处其中,充分地和机器互动,主动去改变它、控制它,这种产品不但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对健康、积极乐观人格的养成也会有很多益处。这种玩具最直观的表现应该在大型游戏机上,儿童可以操作机器,感受通过自己的操作所带来的视觉与知觉之间的变化,从而改变自己的操控方式。

(3)扮演角色法:使儿童尽快融入到儿童玩具中,给儿童传达的体验莫过于让他们扮演角色使得他们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的原则研究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适龄性原则:儿童通过对儿童玩具的认知获得情感体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情感发展与认知感知,儿童玩具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会对儿童造成挫败感,从而引起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也就是2岁以前的儿童,儿童玩具的设计应该仅从物境体验层次进行设计。前概念期(2~4岁)和前运算期中的直觉阶段(4~7岁),玩具设计应从物境和情境相结合的层次进行设计。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考虑主题性原则:儿童玩具设计以:“趣味性需求,好奇心需求,想象力需求,自尊自我实现需求,以及沟通需求”为主题,在设计时可以为某一特定的“剧情”,产生某一特定“体验”感受而作的。设计时考虑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声音等要素的配合。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考虑参与性、挑战性原则,如DIY,儿童玩具的互动与体验以参与性为前提,以挑战性、开放性为目标,这里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儿童玩具的建构性功能,以构建性为目标的玩具,需要儿童运用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需要小手精细动作的配合,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兴趣,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可以获得“自我实现”成功体验。

六、结语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探索儿童玩具的优化设计,提出新颖有效的设计优化策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突破:

首先,在理论方面,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儿童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掌握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过程中的心理规律。这些理论使我们可以在满足设计对象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通过玩具进行教育引导,而不是忽视目标对象的能力和兴趣,只是从成人的角度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

其次,在实践方面,借助情境演绎法、互动体验法、扮演角色法对玩具设计所必须涉及的“人’’、“玩”、“物"三个因素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儿童玩具设计的用户模型。而后,具体分析了儿童玩具优化设计中包含三个问题:优化目标、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优化目标就是我们对儿童玩具进行优化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设计变量就是在儿童玩具优化设计当中可以变化的因素,通常包括功能、造型、色彩、材质、声音等;约束条件是不能随便加以改变的限定因素,比如目标对象的能力和需求的限制、玩具的品质和安全方面的要求等。

此外,教育心理学只是我们思考玩具设计创新的一个角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引入玩具优化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明确设计心理学研究对产品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参考文献

[1]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刘范, 张增杰.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5]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6]凯瑟琳·费希尔.儿童产品设计攻略[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7]皮亚杰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8]张剑,薛峰,孙欣.玩具设计[M].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9]陈帼眉.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第7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11]鲁道夫·谢芙.儿童心理学[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12]霍特著, 张雪兰译.孩子是如何学习的[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3]盛于蓝.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玩具选择的启示[J].科教导刊,20l0(12):255—256.

[14]王佳,赵升.教育游戏与多元智能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2):40—42.

[15]于晓燕,李兴保.在教育游戏中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J].信息技术,2012(7):246—248.

第三篇:心理学专业论文

心理学在HR中的应用

摘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几乎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背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增强,在中国企业中,从实际应用和系统理论的双重角度来学习心理学,是人事管理人员更好从事工作的基础培训。

关键词:心理学HR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后,心理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1世纪是心理导向的世纪,是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更多、选择机会更广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和相处更加追求思维方式的默契,更注重轻松自然、舒适、高效的心理感受。

作为一个注重管理效能的HR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必须先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中情感、人格、人际关系、个性等因素在管理过程中的影响方式。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工业组织中的多年实践经验证明,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巧可以有效改善hr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提高实施人本主义的管理成效。

当前管理趋势的变化要求管理者逐步由传统的指令式管理者向咨询式管理者转变。这一方面是因为员工的素质急剧提高,对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成效都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风行全球,管理者的职责和职能越来越丰富化、高端化。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技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工作需求。这就对HR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实际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力资源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心理学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可以直接运用到日常化的操作过程中,心理学对于人力资源各个模块工作的完善和提高都有很的帮助,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真正地了解人,提高招聘技能,有助于协调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可以根据心理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提升员工满意度管理的技巧,帮助管理者提升领导魅力等等。心理学还可以帮助HR管理者知道如何对员工进行职业心态、积极情绪培训,如何结合员工年龄和生活现状进行家庭生活能力指导,如何帮助员工管理压力和不良。

企业竞争力源自与人才的汇集与运用,招聘,选拔,培训,晋升和管理沟通处处都是要去“知人、识人、用人”。如何能够快速准确的把脉一个人,了解员工真实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解决员工心理问题,这对于企业用人至关重要。

掌握培养“以人为本”的咨询观点,理解同理心并学会表达同理心(小组讨论、案例讲解),掌握“多重人格理论”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识人、辨人,理解、掌握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有利于将心理学更好地应用于HR。

心理咨询中的共情、角色扮演、同理心技术、倾听技术、积极关注、把握观察技巧、掌握非言语行为、发现求助者的亮点并给予鼓励、反应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技术、面质技术、表达技术(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技术)、自我开放技术 /指导技术/ 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领悟问题的实质)、引出与反映意义、影响技巧等都对HR产生了重大影响。

招聘是人力资源模块中最基础的工作,对企业的意义重,它是保证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地对应聘人员做出评价,从中甄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员是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重问题。通过对心理学的运用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识别应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及其特征,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有意识地克服和排除招聘人员本身具有的潜意识里的某些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对于提高招聘水平

和质量是有帮助的。

招聘中的心理技术有:测谎技术、情境模拟技术、面谈技术等。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有:动机激发理论、管理中的惩罚与奖励理论、需要理论、过程激励理论、中国式激励理论、管理中的挫折和冲突管理。

传统的招聘流程缺乏对人心理的关注,往往导致招聘的效果不理想。引入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后使得招聘能够流程化并且能够更直观的进行数据分析。从招聘的初始环节招聘职位的发布到新员工试用期的评估和跟进的所有环节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将会使得整个招聘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如果在发布招聘职位的时候能做好前期安排,考虑到潜在应聘者的心理感受,例如将招聘职位写的条理清晰,格式正规,印制精美的广告,都能吸引更多潜在的应聘者。目前心理学在招聘中运用更多的还是在面试过程中的人才测评技术,现代人才测评技术首先是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后来这些测评的方法和技术很快就被社会工商企业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借鉴并加以应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是最早将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应用于管理人才选拔与评价的工业企业。其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福特公司、美国俄亥俄州标准石油公司等国际著名的公司都将现代人才测评方法用于其人事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几乎所有的招聘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心理测评的方法和技术,最常用的有公文框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等。不少公司还有专门的测评软件,例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等人格测验,能对应聘者有个概的评估,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位对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关键特质相关维度的分析,以确认应聘者与职位的匹配度。人才测评对企业的成长和对个人的发展都有很的帮助。不仅能帮助用人单位实现科学有效的选才以及有的放矢的用才、育才和留才,实现个体与组织的最佳工作绩效。而且能帮助每个人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帮助个人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避开择业误区,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除了可以直接量化的测评方法,也可以尝试用一些不可直接量化的测评方法作为辅助,比如用投射技术。不可直接量化的测试方法对心理观察的非直接性,能有效减少谈话对象的社会掩饰心理,因而使内容较为真实可信。但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心理学的专业训练,故评价结果作为参考的辅助工具更加恰当。

新员工入职后,招聘工作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对新员工进行试用期的评估和跟踪,心理学也能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如果忽略自身的一些心理学效应,也会直接影响招聘的效果,常见的有刻板印象,我们不时都能听到有的面试官说说白白胖胖的我不考虑,这种人常常养尊处优,吃不了苦,或者千万别招上海和北京人,上海人刁钻,斤斤计较,北京人眼高手低等等这些。这样就导致了具有这类特征的人首先就被淘汰出局,根本没有展示自己其他方面才能的机会,也会潜在的人才流失。另一种经常出现的是首因效应,也是第一印象、先入为主,是面试官在面试刚一开始就对应聘者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比如说: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份紧张,是可原谅的;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是不可原谅的。这样就对应聘者缺乏一个公正、客观的整体判断。还有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这些需要面试官自身认识到并克服这些效应。

第四篇:心理学教育专业见习总结

*教育学专业见习总结

*级教育学专业见习总结

为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并为将来的毕业论文选题及撰写奠定坚实基础。在学校应用型大学定位的指导下,我院经过对培养方案和本学期所开课程的研究后,为*级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期一周的专业实践。本次专业见习在学院领导及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班级同学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见习立足于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紧密结合所开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作用,实现同学们由理论向实践的良好转化,保证学以致用。

*级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见习内容报告:

实践准备

学院领导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学生活动的实际操作性和时间的紧迫性等角度考虑,专门安排了周一(5月5日)这一天,让我们学生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5月4日我们专业从学院到每一位同学都做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周一在w老师、z老师、w老师等的带领和指导下,同学们的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很早就起床聚在一起讨论、交流,并准备到&幼儿园所要验证的“三山”、“守恒”、“同伴交往”“形状知觉”等实验的器材,还为周四的“心理知识宣传活动”,周五的十九中之行所要进行的测评、班级活动等拟定了详细而又可行方案。同时,我们专业还成立了专门的“智囊团”来写传单内容和进行知识收集等工作;专门的“摄影小组”为整个见习

照相、摄影;专门的“别动队”负责借还及搬运展板、帐篷、桌子、凳子等;专门的“宣传队”通过贴吧、微博、空间、海报、板报、传单等,每天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和最新动态更新。晚上,我们集合了本专业的所有同学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监督与落实。结束后,班委还就每个见习版块的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所需实验道具、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及如何处理等做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以确保见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年论文

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此学期每人都必须写一篇学年论文。由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尝试,目前进度缓慢,针对此现象,学院给出周二(5月6日)一天的宝贵时间,全天开放基础心理学实验室,让同学们搜集文献、查找资料、确定论文内容和题目。不仅如此,r院长和w老师还亲自到现场指导大家,给大家提供咨询、建议等各种帮助。同学们也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彼此间讨论交流如火如荼,大家都基本确立了学年论文的方向和大致的内容,各自心中的论文主线明确,还有部分同学当天就开始了论文的写作。

走进幼儿园

周三(5月7日),在r院长和z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幼儿园,开展“三山”、“守恒”、“同伴交往”“形状知觉”等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对儿童进行心理理解、分析能力的测试,并进行了准确、详细的记录。测试完后同学们与幼儿园的小朋友亲密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发展状况;还向幼儿园的老师虚心请教,学习经验。通过

实地观察及与老师、小朋友的交流,同学们认识到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发现了各自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临走时,小朋友们对刚来不久就要离开的老师们很是不舍,表现出各种的不高兴,想说些什么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的突然飞奔过来抱住你,有的就是默默的拉住你的手或者抱着你的大腿,更有个别的小朋友撅着嘴哭了,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还会再来吗?什么时候来?”。最后,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同学们离开了。回来后,大家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全面分析发现,小朋友们的实际心理发展与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出入不大,在误差范围内,可能是由于一些偶然误差导致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学校和家庭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学知识宣传活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大多数人对心理学知识本身却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为了纠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认识,也为了更好的关注校园心理健康,我们于周四(5月8日)在@学院x校区,开展了以“健康心灵,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学知识宣传活动。考虑到我们专业的设点和借还东西的分散性,不仅“别动队”,还有我们的班委和本专业的所有男生都早上07:00统一在&寝室楼下集合,按照事先与联通、电信、校学联、心理协会及其他年级专业等的预约和安排,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将桌子、凳子、展板、帐篷等准备到位,完成南北大道和行知大道的两个设点任务。

08:00宣传、测试小组同学就位,以趣味的图片、别样的展报、新颖的传单、专业的测试等方式,向广大师生介绍心理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认识到心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我们的重要性。刚一设点就有不少的同学们被我们特别的宣传吸引住,有的驻足在图片、展报旁边,有的主动与我们的同学进行咨询交流,有的则坐下来参与电脑的测评分析。尤其是下课期间,过来观看、咨询、测试的同学更是络绎不绝,本专业的同学们有的给一群人进行宣传、有的给几位咨询者进行指导、有的给有疑惑的同学进行解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在此期间,不仅是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其他专业的老师前来咨询或者测试等,更有学校领导yhh和我们院领导r院长及专业老师w/z/w等多位老师前来参与、体验我们的活动,并为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指导,肯定了我们整个活动的表现和意义,同时也对我们在一些细节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建议。

走进X十九中

周五(5月9日)下午,在w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13:00集合一起来到x十九中。参与见习的同学分为两大组:测评组、活动组。考虑到同学们是第一次进入中学实践,w老师在进入学校前再次把测评的六个小组和做活动的十个小组分别聚在一起一一对每一组的任务环节进行了指导,实践意义进行了讲解,以确保见习最后一站的任务顺利完成。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与全面行,测评组与活动组分别

对应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平均分配。进入班级后,测评组的同学,将之前准备好的三份量表分发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中,并严格按照要求讲解指导语;活动组的同学则在其余班级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认识自我”、“记忆的加工、重组”等。虽然十九中只给我们提供了短短三十分钟的见习时间,但是同学们却从中受益匪浅。在大家体会着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也感叹着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艰辛与不易。

回到学校后,在w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对测评量表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同时还要区分量表的有效性与无效性。大家团结协作、积极讨论对整个测评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各种误差进行分析、归纳,对我们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剖析与总结。这个过程中大家熟练地掌握了数据录入流程与统计分析方法,了解到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诞生,是需要很多人汗水的挥洒与艰辛的付出的。

结语

在学院领导、老师及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级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一周的专业见习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在整个见习过程中,学院领导和老师认真负责、精心部署、全程参与;班委干部团结协作、不分你我、无私奉献;同学们彼此鼓励、相互学习,互帮互助,整个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次见习,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对于班级而言,是整个团体的班风、学风展示的最佳时机;对于学院而言,是检验、改进学院教学建设方式方法的必备途径。通过这次见习,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的有限性,进一步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专业针对见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积极归纳、分析、总结,找出问题原因、列出解决方发,为今后再次开展好类似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同学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将所学用于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第五篇: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论文

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篇

1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身心发展 学习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 个别差异的探讨 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习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篇

2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xx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中国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中国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习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习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习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篇

3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懂得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单纯如白纸,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纯甚至有时让我们无从入手,离那片可贵的心灵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换种眼光看孩子,看待他们的喜好、看待他们的行为,甚至看待他们的缺点。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能力,会发现孩子的潜力令人叹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级没有英语课,又因琐事干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接近放学了,孩子们正收拾着书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动拿出本子记作业,只有小琛怪叫一声,小家伙本以为可以偷懒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据第七课所学,自己设计一课圣诞树,并根据所画写出五个英语句子。小琛呢,需要写出十个句子。”小琛有些颓然。

其实作业布置五个句子,我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能力的,小琛学习中等,十个句子对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也准备了第二天的说辞——结合他无法完成的作业,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课代表将作业送来,却意外的在没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没有发现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业,令我意外的字迹整齐,十个句子不但写完整了而且基本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我不禁感叹万分,不是孩子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没有适时发现他们的潜力。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行为,会发现孩子的举动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处了半年之久,我几乎没见她笑过,偶尔也只是若有若无的一丝微笑。但我也没见过她的眼泪,即使面对我的训斥之时。我便认定她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这一周之内,我不但目睹了她的开怀大笑,也见到了她的泪如雨下。

本周伊始,为了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班级出台了一项新的“制度”——按照新划分的小组进行竞争,每周结束后总结,分数位居第一的小组,可利用班费为他们照张小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里欢声如雷。更让我惊讶的是小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那种兴奋,让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无拘的天真,久违了的浪漫又出现在属于它的脸庞上,于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啊,于她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欢喜啊!原来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对他们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周很快就结束了,很遗憾,小越所在的小组名落孙山。在夺魁小组的欢呼声中,我又一次地关注了小越——伤心垂泣,泪如雨下。这还是那个我曾经认为“表情肌”不发达的孩子吗?

感受着一连串来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来我一直没找到小越的切入点,禁锢了原本属于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对于老师的关注,他们是如此的在意。这也无疑给了我强烈的信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关注点,关键在老师如何去挖掘、去引导。

小越那双含泪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脑海中浮现,想想孩子们一周来的新变化:课堂守纪了,下课文明了,不乱丢垃圾了…..那么多积极上进的孩子,虽然于心不忍,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

放学的铃声在耳畔响起,欢快的乐曲让我的心也轻松起来,迈向教室的步伐也变的轻盈。一会儿我还是会替小越遗憾,但我会告诉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并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到孩子的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会在不同的问题上,多学一点教育心理学,换种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考虑他们的所思所想,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下载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专业

    专业聚焦 之 广告学专业——请指教 当中国社会迈入全面信息时代,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各方面的资讯就如潮水般涌入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从此充斥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信息。......

    心理学论文

    关于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

    心理学论文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熊芳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遇到很多前来咨询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时间、背景各异,在提供咨询支持的同时,也让自己累积了很多的体会......

    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论文之人际关系 会计1001 林小丽 1030060120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人不是孤......

    心理学论文

    情感,心理,生活 —论大学生的情感心理 管工学院11信管1班 20114476程亚蒙 作为情感复杂的生物,我们人类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决定的。现在,我们从情感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一下......

    心理学论文

    (2009-2010 第二学期“心理学”课程论文) 自我成长分析 上心理学课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们:“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都曾不止一次在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可以脱口而出说......

    .心理学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李虹 学号:20100411077 班级:会专10-11 摘要 社会在发展,同时大学生的思想也在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

    心理学论文

    XXXXXXX 选修课程 心 理 学 小 论院系:XXXXXXXXX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 日期:2011-11-13 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