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学案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学案教学的感想 济源市下冶二中 常宁宁
去年9月,服从中心校的安排,我来到下冶二中,第一次接触学案教学,至今已有1年多了。经过1年的摸索实践,我对导学案教学有了略微的粗浅认识,就这1年多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学案教学的感想。
“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就是既要着眼于学生主体,又要着眼于教师主体,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走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听、时读、时写、时记、时思、时答,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同时,使用“学案”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学生既学到了基本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学习。在课后复习时,学生更可以透过学案,清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学案”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
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教案的整理,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参详教学目标目的之后,针对相应教材经过分析、加工和整理而完成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以及讲授方法的案例,也就是“备教材”。而学案是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所准备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重难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即“备学生”。学案导学的实施要求教师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备学生”。而使用学案导学基本要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生质疑,师生互动;展示交流,教师精讲;总结提升,达标检测。其中有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对目标的制定,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能够达到。目标中一定要向学生展示需要掌握的具体的基础知识,也要告知他们应要达到的基本解题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更具针对性。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部分一定要切合知识目标。这部分是对一节课基本知识要点式的概括,编写时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注重对知识生成的引导,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对课程把握程度、听课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第三,对重难点内容设计相应的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在练习题的设臵上应具有一定的梯度,不可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还应充分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四,在达标检测部分一定要紧密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设臵,而且要注意题类的多样性,要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既要有大量简单的基础知识检验,又要有一部分中档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设臵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新课改下学案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学案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我所带的班实施学案教学已经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从最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如今还多少有一点头绪了,期间确实经历了不少反复思考实践的过程。
还记得才开始实施学案教学的第一节课,确实不是一个“糟”字可以形容,本来想着这是新课改的第一节课,必须上好这样才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反反复复认认真真的备了一节自认为很满意的课,可结果一节课下来原本设计的内容连一半也没讲完,学生们太过高涨的气氛使得整个课堂无法控制—讨论停不下来,举手答题的同学太多,以至于叫了这个那个不高兴,给这个加了分那个又说是给他加的少了„„总之整个时间都用在维持课堂秩序上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里虽然思考了很多,并且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情况也依然没有多大改善。于是我心里对这种课改方式产生了怀疑:用这种教学方式会不会害了学生?
就这样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学案不能真正帮助教学,而是更多的走了形式。因为背后缺少一套完善的学案制作审查体系,各个老师编写出来的学案往往只是代表了个人的一些想法,或者只是适用于个人所带的班级,不能真正的适用于全部学生,如果照着学案上的完成任务,会发现是在“毁人不倦”,可如果不按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又感觉学案成了“傀儡”,没有将学案教学落到实处,心里很矛盾。后来干脆就给学案上课后检测部分每天适当的增加了几道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案上欠缺的内容,这样一来我心里倒是踏实了,可是学生却不乐意了,说是我给他们额外增加负担,甚至那几天班里部分学生已经对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案迟迟不交。说实话,从来还没想过自己当老师会当的如此失败,那几天的心情糟糕透了。甚至想到了自己还要不要再去当这个老师了,与此同时心里也对这种教学方法恨透了。
可是后来静下心来想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并不是单纯的一两个方面能够说的清楚地,这些学生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包括我们这些老师也都是一样,大家谁都没有接触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一下子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大家在新鲜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探索,或许正如中国当初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起步阶段一样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来或许会有成功的。想到这些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努力去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一方面动用学生的力量协助我完成学分的评定:班里的科代表和小组的课代表各负其责,完成各自直辖范围内学分的考核,最后再结合我的相应考核汇总得到各位同学以及各小组每周得分。这就大大减少了我课堂上的负担,从而腾出来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另一方面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渐渐地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新鲜劲已经过去,上课课堂气氛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了,为了鼓励大家都能动起来,为各自小组献一份力,所以我就根据每节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在每天选出来一个优秀小组,在第二天上课前公布,并且在学分评定时给予加分。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学生的基础决定了数学课不可能向领导们所说的那样用几分钟就能完成教学,必要的时候一节课还是要老师从头到尾讲下来的。至于学案方面目前我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如果觉得哪份学案实在用不成就在上课前自己再重新编写一份,效果是达到了,可是自己每天毕竟精力有限,想想如果这样长期坚持下来确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所以还是希望学校能尽快拿出一份完善的学案编写审查体系,方便老师们相互间进行交流,使得学案真正能为教学服务。
第三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曾洪云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今年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许多,具体如下:
一、结合教材内容,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中学物理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科学思想,教师若能很好地挖掘整理,做到为我所用,有机的渗透到物理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能活跃物理教学气氛,而且还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不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不同的相互补充的思考模式,必将有损于自身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在讲解机械运动时,我会提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到神
五、神六,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生活融入物理,让学生体味物理乐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新教材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的演示实验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可以从这些实际例子发现许多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解重力和失重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乘坐电梯时的,问当电梯刚上升或刚下降时的感受时,学生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重力和失重的理解。这样得出结论更深刻。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朋友相待: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一点,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对我们教学非常重要。所在平时要和学生多沟通,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的发现闪光点。
四、新的评价方式的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注重的是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的高低,经常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但在新课程下,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过程发展,注重其过程评价,所以从新课改开始时,我们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其各占一半进行评价,平时的表现包括其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考试成绩包括平时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最后两方面综合在一起就得出该生的单科模块结束时的成绩,这样使学生平时更注重自己的表现,过程好了,其考试结果自然就好了,这也是新课程和以往一个较大转变,所以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也就省心多。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也是一个促进。
五、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通常以示范、例题、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2、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11年1月7日
第四篇: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学案导学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学案导学
淮滨县张里中学
华明强
一、“学案”不同于教案,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导学结合、练评促能。例如:湘教版八年级英语(上)Unit 3 Topic1I love collecting stamps Section A学案设计如下:
(一)预习要点
I、自学、试读新单词和新短语:
pleased , hobby , painting , stone , coin , act , novel ,used to do sth , be interested in II、预习对话:
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并讨论理解1a对话:
1)、What does Maria love collecting ? 2)、Why does Maria love collecting ? 3)、What does Michael love collecting now ? 4)、What did Michael use to enjoy doing ? 2.找出对话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式,了解它们的用法。
III、仔细阅读2a中的句子,试着总结表示兴趣爱好的几个动词和短语的用法。
IV、调查1b中自己的好恶,调查2b中本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各自的兴趣爱好,填入表格。
二)展示环节
I、分组回答1a中的问题,并可另提新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
II、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找出的重要短语和句型,并在全班举例讲解,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III、根据调查结果完成1c对话和2b报告。
(三)检测练习题(略)
下面试就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此学案的方法作简单阐释: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2、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学案的制订要依刚靠本,因学定教,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不能“虚高”。好高骛远只能使我们的方案失去实际的价值。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我们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力争做到“百货迎百客”。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第五篇: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下的困惑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让教惯了旧教材的老师有许多的不适应和困惑。首先是新的教材体系不适应,同时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陌生,另外,教材容量过大,这都叫老教师有点措手不及,总体感受是不会教、教不会。
二、新课改下教学困惑的原因
(一)教材的变化
旧教材总体来说信息量小,分析深刻,而体系编排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是以时代为线索,而在某一时间段内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新教材则容量大、信息广,分析比较浅显,其体系则是分别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为线索,再以时间为纽带去阐述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世界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变化,有专题史的思想。和旧教材相比,是大相径庭,故教师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二)学生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学生与上世纪的学生已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一个学生每天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教师,同时,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因此,我们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面对学生的这一变化。
(三)时代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时局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你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准的掌握,还要求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求你不但要求你掌握好汉语,而且要求你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语,现在出现了许多边缘性的学科,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总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新课改下解决困惑的措施
首先:处理好教材
新教材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觉得在处理新教材的内容时要有取有舍,纯记忆的东西可点到为止,而对较难理解的内容要进行重点突破。如在处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节教材时,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目录可以让学生自学,而教师则把精力放在第二个目录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上。这一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处理时我们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讲到十五大,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讲清楚。就如有的老师所说的:现在主要是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新教材。
另外,新教材的体系没有旧教材的体系那么容易把握,似乎每一个专题与前一个专题和后一个专题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孤立、分散的。其实不然,只要你认真钻研,善于把握,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必修三的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专题的四节课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正统地位的确立、新发展及受到批判;而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节课即讲的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一个过程也是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动摇的一个过程。这样,两个貌似无关的专题却清晰的叙述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如果教师在讲课前心中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游刃有余。简言之,需要我们教师能有效的把握处理教材。
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质
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按新时期教育规律办事,以最经济的时间、最合理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新教材除容量大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对有些知识,我们可能比较陌生,比较像绘画艺术里的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还有古代哲学、物理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去充电,大量获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己的素质,许多地方要和教材、学生产生共鸣,只有 “熟”才能生“巧”,连教师自己都搞不清的问题而去给学生讲解,学生是不会喜欢去听的。
另外,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浅出,优秀的教师要尽力的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必修三讲的是思想文化史,讲到每个阶段的思想文化出现的背景时,我们都会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阶级、社会状况,也就是说: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更简单,这
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同时要注重文史哲的有机结合。
最后:注重启发式教学
旧教材下,我们教师喜欢表演式的上课,一节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觉把教材分析的入木三分,很有成就感。或许旧教材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在新课改下,我们应更多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充实教学资料,注重情景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最好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如在讲罗斯福新政时,我们可以把听它和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在讲到网络的双重作用时,我们可设置:假如你是牛郎、包拯、比尔·盖茨、学生、黑客、本·拉登,你会用网络做什么,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跨越时空,可激发学生分组合作从而去自主探究。
总之,新教材、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在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上都需要不断的去探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