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心得体会
做留守儿童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心得体会
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
温建荣
时光荏苒,从事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已有二十多个年头。这么多年来总觉得自己忙忙碌碌,人也有些浮躁起来。近段时间,我在闲暇之余拜读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上、下卷)一书,我被毛蓓蕾、斯霞等特级教师的教学心路历程深深感动了,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这些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犹如一杯杯芳香淡雅的茉莉清茶,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阅读这本书,给我打开了另一片天空,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不少困惑。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蓓蕾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重视以情育人,塑造儿童美好心灵的论述。联想到自己的学生中有不少的留守儿童,于是在毛蓓蕾老师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在留守儿童校外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多一份责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要求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性更应受到重视和关爱。
留守孩子大都由祖辈隔代抚养,在品德教育和学习辅导方面的教育基本上属于真空状态。学校教育偏于时段,与家长的沟通和对儿童心理的关爱只是面上的,很难顾及每个学生,迫切需要通过校外教育来补充。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得不到有效管理的网吧,娱乐场所等对留守儿童的诱惑力巨大。面对这些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和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作为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留守孩子校外教育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生命之本, 也是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源。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这些留守儿童。
二、多一丝亲情,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1.转换角色,视留守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 离,最缺乏的就是亲情。他们在家虽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顾,但孩子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和痛苦却得不到及时的宣泄。此时,教师应转换角色扮演严父慈母,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用一句句充满亲情关爱的话语打开他们的心扉,唤醒他们那尘封已久的情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父母的爱是一样的,其实父母的爱就在身边啊!当孩子被你的亲情所感动时,还有什么话不对你说,还有什么苦不向你诉,还有什么教育不能成功的呢?
2.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多是满足儿童的吃穿,守护他们的安全,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教师应挤出时间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交流,主动承担起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比如:生日时为他们送上一声祝福,生病时给他们带去一丝安慰,中秋佳节捎上一块月饼,新年到了赠上一张贺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都会令孩子们欣喜万分。他们会从心底里感激你直到永远。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当荒芜的心田被开垦以后,就会展现一片绿洲,接下来就丰收在望了。”是的,只要我们为他们付出了浓浓的亲情,硕果累累的金秋就一定不会遥远。
三、多一点关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内心深处倍感失落、空虚。教师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守护这些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1.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对本已缺乏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教师的教育更要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应采用“和风细雨”式的教育,用亲切的话语打动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孩子,在平凡的小事中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提醒和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成为孩子冬日的暖阳,夏天的凉风。教师要克服家长式的作风,不可体罚、挖苦、嘲笑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学生思想言行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2.以宽广的胸襟对待留守儿童的错误。由于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不能简单地认为留守儿童毛病太多,难以管教。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对待这些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对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这些孩子身上出现反复的现象是难免的。教师应冷静对待,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真诚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争取每周前进一小步,每月前进一大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这种成就感会促使他们更乐意去努力,更自觉地改掉身上的毛病。
3.为留守孩子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了更好地教育这些留守孩子,教师应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详细记载这些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孩子的生日、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其父母的职业,通迅地址,联系方式等,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四、多一些活动,让留守儿童不再感到孤独
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温馨和谐的氛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催化剂。
1.为留守儿童组建一个“临时家庭”,举行家庭联欢活动。教师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留守儿童所在社区的情况,让一些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生家长、群众干部等担任这个“临时家庭”的“临时爸爸”和“临时妈妈”,把留守孩子带进他们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联欢,一块用餐。让留守孩子在这个短暂的聚会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找回昔日的欢乐。
2.开展“三个一”活动
(1)“一次通话”。每周让家长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发一次短信,主要是询问孩子的思想表现,生活冷暖、学习和身体情况。如果家里条件还达不到的,教师要尽力帮助解决,让他们顺利完成每周一次的亲情通话。(2)“一封家书”。要求家长和孩子每个月互通一封信,让孩子在信中尽情地诉说心中的苦与乐,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获得心灵上的抚慰和精神上的支柱。
(3)“一回团聚”。要求家长至少每半年要回家与孩子团聚一次。只要有可能,就要回家,次数越多越好。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让孩子在长假期间到父母的工作单位相聚。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孩子还可以借此难得的机会了解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劳,从而激励自己加倍努力学习,学会感恩,回报父母。
3.开展“师生同乐,周末互动”活动。教师可利用双休日带领这些留守学生一起爬山、郊游、放风筝、上街做好事等,尽情享受活动带来的 快乐,陶冶情操。
4.成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
根据建立的留守儿童档案资料,把一些住址相近,情况相似的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成立互助小组,让他们一块玩耍,一起学习,互相帮助,相互监督,互相竞赛,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快乐一齐分享,共同成长。
五、多一些交流,塑造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交流,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或亲戚一起生活,使他们缺少正确的管理,再加上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众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大,逆反心理和自卑感强,性格孤僻,情绪消极不愿与人交往,对学习、未来缺乏自信心。面对留守儿童这样的心理状况,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
1.教师可通过活动课,心理健康课或专题讲座,收看“心理访谈”节目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对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排除心理困扰。
2.注意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流露特别强烈。如果教师热情关注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当学生对某一事物而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洒下汗珠春风桃李,迎来硕果秋雨梧桐。”我们相信,只要教师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的道路一定会铺满鲜花。我们的留守孩子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读后感
《中国特级教师思想录》读后感
看完由学校下发的《中国特级教师思想录》,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本书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由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特级教师撰写。文章以大量的事例反应了这些教师的成长轨迹和教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为这些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智慧而折服,从他们朴实的叙述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点,我试图从他们成熟的教学经验中找到能为我所用的教学方法。
在众多的教学案例中,山东莘县陈凯老师的《情景交融 润物无声》给我的启发最大,陈凯老师出生在祖国北方黄河边上的一个贫穷的乡村里。经过了日军侵略,大灾荒等一系列的苦难,可是生活给予的苦难并没有把这个热血青年压垮,反而是越挫越勇,几经辗转,陈凯老师来到了泰县姜堰中学,当了一名政治教师。他致力于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拿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比如“葡萄棉”的培育过程。“干冰”促降雨的原理等。在他的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课堂上笑声不断。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接受了辩证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原理;还有他的在情景交融中入理入真,一改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取得了“上乘”的教育效果;与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切身体验实行交汇。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导向。读完陈老师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具体如下: 作为生活老师
1.学会宽容
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闭锁,头脑不固执,思想不僵化,眼界不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宽容就是对自己所认同的对象能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别人所信赖的事物又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教育学生,真正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2.学会等待
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急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当我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失望和冷漠,而多一份理解、信心和亲切。
3.学会选择
我面对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差别也大,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要明确“分层次教育教学”的真正的内涵,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教育的方法。这必须又要求我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作为教学工作者
1.学会学习
我们往往想居高临下的操纵、指挥学生,让他们顺从,却没有更好的途径和方法。说白了,实际就是自己的知识老化,方法单一;在教学中更多的是灌输而不是展示,也不是和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有了更多的强制,少了平等的给予。因此,要对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自觉防范,尤其作为成人,还是要再学习领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会有的”这句话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光是讲给学生听,作为老师,也要学习领悟,这样去给学生讲就
不是纸上谈兵了。
2.学会创新
我所说的“创新”不是时下人们一味强调的改革,教育观念的大改变等等。这种创新意味着不断的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做出新的诠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更有希望。
我们的担子很重,而我们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却很普通,甚至很细小琐碎,但这正如庄稼一样,需要我们每天的付出,每天付出的相同或者不相同,即使周而复始,也要去做,就如一年四季看似相同,但每年的风雨霜雪又是何其的不同呀!是啊,做一名普通教师难,难就难在不能以平常心态去面对一切。
我相信,只要我能如春风细雨般去滋润棵棵禾苗,它们一定会茁壮成长,我也会随同在轻风中更加成熟、健硕。
冯静
第三篇: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有感
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有感
现如今,教书育人以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语文教育便顺其自然地成为了教书育人的主要手段。许多热血沸腾的人投身于语文教育事业中,他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深入探究中国语文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形成了许多宝贵可行、各具特色的教育或教学思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就汇集了语文教师大师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多位名师的教学思想,让我品读之后茅塞顿开,感悟像涟漪一样在心中荡漾开来、、、、、、正如我所受过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一样,中国大地上的许多学生们也在经受甚至忍受着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填鸭式”“灌输式”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为了应考,为了高分,为了升学,许多中学语文课堂成了老师海讲,学生狂背,死气沉沉的一潭死水。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如沉重的镣铐一般,铐住了语文老师致力革新的脚步,铐住了学生如天马行空般活跃的思维,铐住了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种老师满堂讲,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出的只是一个劲地讲考试考到的考点、考眼,一股脑把这些考点的答案塞给学生使劲背;而不是教给学生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这样的学法,只能让学生学到考完就忘,考过就丢的泡沫语文,只会把学生教笨,只会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脱离了试卷之外的语文应用世界里无所适从!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是具体应该怎样改革,怎样上好语文课呢?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名师研究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供后继的语文教师参考。
综合于漪、宁鸿彬、朱永燚等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来看,他们的教学方法改革之所以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语文有本质上深入透彻的理解。即“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训思维”。他们在语文教学上都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他们“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提倡独立思考”“语文教学要强化语言训练”等教学方法和思想的提出,更彰显和阐明了“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训思维”这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而纵观这么多位名师的教学思想,我最推崇、最喜欢、感悟最深的要数于漪、徐振维、蔡澄清这几位老师的了。当然,像宁鸿彬、洪宗礼、钱梦龙等名师的教学思想中也有难能可贵的可取之处。
于漪老师倡导“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这我十分赞同。教书育人,是自古就推崇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方法。语文教学在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一点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里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她认为语文教师要反复宣传语文学习积累与实践的重要和必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韧性和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他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学,在训练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塑造做人的素质。我十分赞同于漪老师的这个主张。因为我觉得成功的语文教育不该培养出因暂时获得一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趾高气扬,停滞不前的骄兵。此外,他还认为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本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须有意识地在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尤其是思维力的锻炼上下功夫。这个又回归到了学语文的本质上。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上,她则提出“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这些都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这种教法重在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的本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满足。这在指导阅读教学上就尤为有用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抓住文本的“新、趣、情、思”。而“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就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等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法改变了以往全由老师问问题,给答案的局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教聪明了。这正是我们语文教育迫切需要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许多中学语文课堂和早读课上似乎缺少了朗朗书声,特别是在高中,学生们更是金口难开。而老师,似乎也觉得学生不读书就随便呗,上课听讲就行了。殊不知,训练语文能力,至关紧要的是语感问题,也就是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因此,徐振维老师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要求。他说:“一篇课文不仔细地读几遍就热衷于分析,学生的理解就会像在沙滩上建造大厦那样不可靠。”这一句话正中当下许多语文老师的要害,敲响了他们满堂讲,连读书也代替学生念的坏习惯的警钟。语感要靠学生自己读书才能形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朗读、默读或听读,使学生通过读课文,揣摩语言,把握节奏,真正进入学语文的角色。此外,徐振维还指出教师要确定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当前语文老师常有的通病——重视教学进度和内容,至于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完这些内容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却不深思熟虑。试想,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还能不被牵着鼻子走?还能不像无头苍蝇那样晕头转向?以致于到最后学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符合课文的也不清楚了。“发现矛盾,促进思维,发展个性”这是徐老师的又一得力主张。他认为争论不休恰是教学效益最高的时刻,好教师应当善于挑动学生斗智斗勇,活跃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做,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等才能得到训练。这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认为改变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这一点势在必行。
“语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语言与文字、与文学、与文化,说话与写作、言语与文章、口语与书面语等含义。”“由文入手,以文悟道,因道学文,这生动地反映出语文教育功能的整体性特点。”这是蔡澄清对语文以及其功能的认识,它深刻地反映了语文的实质,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因此,强调中学语文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能力,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认为学语文单靠老师讲是不行的,更多是要靠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通过反复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而逐步培养和获得运用这个工具的熟练技能和技巧,这就是语文课的实践性特点。因此,他提出了读写结合与讲练结合的语文教学法。但他最具实效和创意的当属他的“点拨教学法”。他的点拨法与钱梦龙的导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导读法更有优势,更上一层楼。他的点拨法重在“点”与“拨”,什么地方需要“点”“拨”,完全取决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方法灵活得当,不落入固定的套路,这是它与导读法最大的区别,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他认为学习过程即是认识过程,要经历无疑——生疑——解疑——领会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时老师自导自演,把嚼烂的知识送进学生嘴里,结果弄得学生思维呆板机械,对知识消化不良。因此,点拨法注重点拨学生自己在无疑中生疑并解疑,让学生学会自我积极地思考。所以,我认为这是语文教育改革最该实行的教法了。
这么多名师的教学思想真是让我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它们为我在今后的执教之路上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的读书心得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读后感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这本书让我感受很深,书中介绍了许多著名的特级教师,如:斯霞、魏书生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读这本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些特级教师的不平凡之处。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深刻的哲理,蕴含了令人鼓舞的教育思想。
这本书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由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特级教师撰写。文章以大量事例反映了这些教师的成长轨迹和教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为这些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的智慧所折服,从他们朴实的叙诉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点,我试图从他们成熟的教学经验中能为我所用的教学方法。
其中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有一段名言:“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改变了自己,昨天的远路会变近。昨天难办的事情今天极为顺手,昨天的对手今天可能成为助手,昨天最难教育的学生今天可能变成最知心的学生,昨天最不愿讲的课,今天讲起来可能会成为一种享受。改变了自己,会觉得水比昨天的清,花比昨天艳,天比昨天蓝,世界比昨天更可爱。”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较多的还是习惯于埋怨环境,尤其像我们这样在农村小学,面对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又较简陋。但是如果你整天在那里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不如想想如何改变自己。
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具体如下:
一、学会宽容
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尽可能的尊重多样化,珍视尽可能的习惯,一个世界,多声音。宽容就是对自己所认同的对象能抱以审视的态度,而对别人所信赖的事物又能假设他有合理之处。教育学生,真正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
二、学会等待
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少一点苛责、失望和冷漠,多一份理解、信任和亲切。
三、学会选择
面对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差别也大,所以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途径和方法。这要求我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四、学会学习
作为老师,也要学会领悟,这样给学生讲就不会纸上谈兵了。
五、学会创新 就是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学生。
我们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很普通,细小,琐碎,但是担子很重。正如庄稼一样需要每天的付出。我相信只要我能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禾苗,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第五篇: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中学语文卷 节选部分 未完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中学语文卷
一、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
于漪
1、教育,就是培养人。素质,能力,智力
要妥善寻找教文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缘文释道,因道释文,既废除离开字词句篇的架空说教,又力戒置思想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的词句诠释,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结合的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有效地提高。
2、以激发兴趣为先导
新。注重新的角度的选择和时代活水的充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须注意缩短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内要有时代的活水流淌。
趣。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情。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动真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但注重因教材而已,因学生而已。思。苏霍姆林斯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歧义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要在“广采”“积累”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训练。要经常推荐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刊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 但博览不能烂,要慎加选择,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的只须翻检,有的只是快速翻阅,了解而已。
要培养学生读无字书(生活中的材料)的兴趣。
3、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a 激疑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B辨疑 析疑 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创造精神。C 重点突破 在难易适度上做文章。变换训练的方式。注意加温。
4、立体化,多功能。
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点:综合性。
二、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
宁鸿彬
怎样才能使学生突破教师意识、能力和智力的局限呢?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学习能力,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实践能力。
1、放开学生手脚
提倡独立思考
不迷信古人、名家、老师,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
理解学生,做到三个允许
允许说错做错 允许改变观点
允许保留意见
2、卡片辅助教学
3、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刻苦是一种学习态度,乐学,说的是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从精神上要不怕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当需要吃苦的时候绝不退缩;从做法上,要力求少吃苦,甚至不吃苦,要去努力寻求乐学的科学途径。
途径与方法 讲求实效 提高效率
注重教学艺术
4、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 a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设情境 求速度
b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全局性启发 添加式拟题 c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追根寻源 据理析事 d 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多方探求 彼此联系 e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多向思维训练 变向思维训练 新向思维训练
5、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
三、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语文教学强化语言训练
朱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