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策略的高效性研究
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小学:张志萍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呈现形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的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有高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老师的课堂机智奠定课堂主旋律
要想上好一节课,老师的课堂机智很重要,我认为老师课堂机智的产生除了跟上课老师的经验、本身具有的素质有关,我认为从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的特点,和学生铺垫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一节良好氛围下的课堂,老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最佳的,所以思维也是活跃的,这时候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最强的。
1、巧设活动,彰显老师智慧。
在执教《还是合作好》一课时,我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导课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来导入新课。上课前,老师故意在讲台上放一张桌子(七八岁孩子一人根本搬不动),请班上力气最大的孩子帮忙搬过来,结果孩子搬不动,老师让其想办法,于是学生想办法请班上的另一位同学来帮忙,结果桌子顺利放到应放的位置。让学生谈感受。老师随机总结板书:合作
在以后的活动当中,我又多次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各小组合作运东西等,然后及时让学生总结,说出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再由老师升华到本环节的学习目标上来。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不着痕迹的让学生懂得了合作的力量。
2、观察敏锐,为智慧添翼。
教学机智的产生还跟老师细致入微地观察紧密相连。执教《还是合作好》时,当在一个活动结束时,学生开始有些混乱,我想让学生停下来,于是故意有节奏的击掌引导学生停止下来,当学生听出老师有节奏的击掌声时,随机也跟着击起了掌,于是老师带领学生一道击掌,随着有节奏的击掌声,七八岁的小孩子们都一个个坐端正了,小嘴巴闭紧了。又一个个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老师这儿,整个人又回归到了课堂上来。此时此刻的教学机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主题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创设适合教材特点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在讲《一粒米》这一课时,我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挖掘地方教材,让学生在体验中悟情明理。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农村打农药用的喷雾器,装上水,然后让班上力气最大的学生背上它在教室里走一圈,当他吃力地放下喷雾器时,感受油然而生,此时不用老师过多的语言引导,学生谈到了父母在田间劳作时的辛苦。这时我又拿出在田间地头捡来的一个空的农药瓶,让学生纷纷闻一闻,学生都掩鼻、皱眉,以示难以忍受这一刺鼻的气味,这时,我抓住机会,对学生说,大家觉得难以承受的压力,其实在你的爸爸妈妈身上已背了好多年,那难以忍受的气味,你的爸爸妈妈已闻了好多年,这时的学生纷纷低下了头,感受到了爸妈一辈的辛苦,充分体会到了一粒米的珍贵。
三、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辨析明理
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辨析明理。在讲《男生女生》这一课时,当讲到怎样处理男生女生的矛盾时,我故意走到一位男生跟前,装着不小心的样子,碰掉了他的文具盒,边帮他捡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也连忙弯腰捡文具,说没关系。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是怎样处理的?于是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同学间相处时要互相谅解,不要感情冲动,造成不必要的矛盾。这样一个不着痕迹的场景再现,为同学们处理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冲突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使得他们立即就明白了,原来解决矛盾就这么简单,只要自己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就可以化解的。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还是合作好》这一课的结束时,当我提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时,要想让每个学生真正说出自己的收获,就得让他们在脑中有一个回顾整合的过程,所以这时候我告诉学生:别着急回答,先想一想然后再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看似简单,仔细想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让每个学生都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让师生都能做到不浮躁,不走过场。
五、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
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们不能只一味的用“好的、嗯、你真棒”等字眼来应对,如果发现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学目标或出现知识性错误时,我们应该及时地做出清晰的判断,不要含糊不清。在我执教《还是合作好》的这节课上,我就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当老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需要合作?有一学生这样回答的:买东西时,我买东西,妈妈给我付钱,这就是我和妈妈之间的合作。我立即反应过来,问同学们,这是合作吗?然后引领全班同学说说到底什么是合作呢。最终学生明白了什么才叫合作。继而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节成功的课例,都离不开老师细节的处理。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一言一行的表现入手,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引领学生,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去点燃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