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0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升和毫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水槽、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和杯子、汤勺、饮料瓶、1升食用油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我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让他们准备: 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几升的容器,几百毫升的容器;几十毫升的容器,几毫升的容器。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凭借实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我一定能让我的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先认识1升的量杯;再出示棱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升大还是比1升小。选取一些比1升大的容器,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如,大瓶雪碧2.5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2今天教学了升和毫升,因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给1升的水称重量,连容器称是1200克,一报出这个数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发觉这中间的问题。结果立即有4、5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应该要去掉这个容器的重量。嗯,总算还有一些学生懂得动脑。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3《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问题引入,你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学生除了举起自己的小手,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有时会用克做单位,有时也会用毫升做单位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4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和升,能把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了1升究竟是多少,与生活中的什么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大小不同的瓶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多,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少,为后面学习毫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节课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会看、会说、会做!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5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当然课前的准备也相当重要,课前可以让学生把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带来,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6针对本学期四年级开始学习的《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内容,由于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课堂反映比较踊跃,大多数能很自然的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同学思维发散过于频繁,精力很难集中,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对授课方式进行微调:
1.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避免过多的发散迁移至生活,比如在讲解升和毫升的进率,可以直接讲解进率为1000,并出题进行换算,对于实物演示部分,最好是能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
2.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映射,需要举例的,学生举例后,在典型例子已经足够使用的情况下,要及时打断学生的讨论,回归书本。比如在感受1升的大小时,学生纷纷举例,例子千奇百怪,但通过讲解后,大部分例子都能正确表示1升的大小,但学生由于还沉浸在生活经验当中,把举出新奇例子当做了乐趣,渐渐开始脱离课堂的本意,此时应该及时打断,回归课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迁移与发散,要灵活掌握,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课堂状况,做以调整。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7上星期三到这个星期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结果这一周的数学课就不再像平时的数学课了,没有口算练习,没有新授巩固,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都拿着瓶瓶罐罐不停地做着实验,孩子们陶醉于做实验的新鲜,兴奋地欢呼、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为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学生的作业我迷惑了……(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种常见容器的容量选择、判断或估计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太远)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1、这样教行吗?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2、这样教目标达成了吗?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
(1)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它们之间地进率并能准确换算。
(2)能准确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意识。前一个目标比较容易达成,难的是后一个目标。教学中,我准备了各种容器,让学生反复地比较、猜想、验证就是为了提高这个目标的达成度,可学生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同给我当头一棒……
我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容量,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第二,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少,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8升和毫升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之所以在四年级就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 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9估算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比较正确的估算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用好参照物十分重要。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道一个盆大约装水9升。以此为参照物,学生估计一个水池的容量、高压锅、电饭锅的容量等就比较容易估计得正确。在多次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估计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0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在教学这课前,我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材料了。书上有的实物我尽量找到,又号召学生带来一些容器。第二天一上课哇:教室的物品真多,有水壶、大小茶杯、纸杯、碗、勺子、色拉油桶、饮料瓶、药瓶……大大小小的容器摆满了讲台。我们先猜再看,加深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感悟。学生们学得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升水大约有多少,也能判断哪些容器比1升大哪些容器比1升小。教师工作室
另外,我在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种容器,不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认识升教学反思热机教学反思瘸蝉教学反思
第二篇: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水槽、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和杯子、汤勺、饮料瓶、1升食用油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我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让他们准备: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几升的容器,几百毫升的容器;几十毫升的容器,几毫升的容器。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凭借实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我一定能让我的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先认识1升的量杯;再出示棱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升大还是比1升小。选取一些比1升大的容器,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如,大瓶雪碧2.5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2
上星期三到这个星期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结果这一周的数学课就不再像平时的数学课了,没有口算练习,没有新授巩固,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都拿着瓶瓶罐罐不停地做着实验,孩子们陶醉于做实验的新鲜,兴奋地欢呼、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为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学生的作业我迷惑了……(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种常见容器的容量选择、判断或估计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太远)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1、这样教行吗?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2、这样教目标达成了吗?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
(1)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它们之间地进率并能准确换算。
(2)能准确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意识。前一个目标比较容易达成,难的是后一个目标。教学中,我准备了各种容器,让学生反复地比较、猜想、验证就是为了提高这个目标的达成度,可学生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同给我当头一棒……
我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
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容量,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
第二,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少,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和升,能把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了1升究竟是多少,与生活中的什么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大小不同的瓶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多,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少,为后面学习毫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节课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会看、会说、会做!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4
升和毫升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之所以在四年级就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 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5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在教学这课前,我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材料了。书上有的实物我尽量找到,又号召学生带来一些容器。第二天一上课哇:教室的物品真多,有水壶、大小茶杯、纸杯、碗、勺子、色拉油桶、饮料瓶、药瓶……大大小小的容器摆满了讲台。我们先猜再看,加深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感悟。学生们学得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升水大约有多少,也能判断哪些容器比1升大哪些容器比1升小。教师工作室
另外,我在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种容器,不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认识升教学反思热机教学反思瘸蝉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6
估算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比较正确的估算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用好参照物十分重要。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道一个盆大约装水9升。以此为参照物,学生估计一个水池的容量、高压锅、电饭锅的容量等就比较容易估计得正确。在多次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估计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7
针对本学期四年级开始学习的《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内容,由于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课堂反映比较踊跃,大多数能很自然的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同学思维发散过于频繁,精力很难集中,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对授课方式进行微调:
1.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避免过多的发散迁移至生活,比如在讲解升和毫升的进率,可以直接讲解进率为1000,并出题进行换算,对于实物演示部分,最好是能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
2.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映射,需要举例的,学生举例后,在典型例子已经足够使用的情况下,要及时打断学生的讨论,回归书本。比如在感受1升的大小时,学生纷纷举例,例子千奇百怪,但通过讲解后,大部分例子都能正确表示1升的大小,但学生由于还沉浸在生活经验当中,把举出新奇例子当做了乐趣,渐渐开始脱离课堂的本意,此时应该及时打断,回归课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迁移与发散,要灵活掌握,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课堂状况,做以调整。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8
《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问题引入,你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学生除了举起自己的小手,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有时会用克做单位,有时也会用毫升做单位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9
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当然课前的准备也相当重要,课前可以让学生把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带来,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0
今天教学了升和毫升,因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给1升的水称重量,连容器称是1200克,一报出这个数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发觉这中间的问题。结果立即有4、5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应该要去掉这个容器的重量。嗯,总算还有一些学生懂得动脑。
第三篇: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滴管、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等;问几位在医院工作的家长,利用职务便利,弄来了若干个10毫升和20毫升的针筒;从网上寻找有关容量单位的历史、图片、资料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买了多次1升康师傅冰红茶,供试教和正式上课用,(至今办公室里还有)。我还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人文课堂,魅力无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2
上星期三到这个星期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结果这一周的数学课就不再像平时的数学课了,没有口算练习,没有新授巩固,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都拿着瓶瓶罐罐不停地做着实验,孩子们陶醉于做实验的新鲜,兴奋地欢呼、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为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学生的作业我迷惑了……(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种常见容器的容量选择、判断或估计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太远)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1、这样教行吗?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2、这样教目标达成了吗?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
(1)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它们之间地进率并能准确换算。
(2)能准确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意识。前一个目标比较容易达成,难的是后一个目标。教学中,我准备了各种容器,让学生反复地比较、猜想、验证就是为了提高这个目标的达成度,可学生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同给我当头一棒……
我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容量,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第二,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少,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3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在教学这课前,我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材料了。书上有的实物我尽量找到,又号召学生带来一些容器。第二天一上课哇:教室的物品真多,有水壶、大小茶杯、纸杯、碗、勺子、色拉油桶、饮料瓶、药瓶……大大小小的容器摆满了讲台。我们先猜再看,加深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感悟。学生们学得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升水大约有多少,也能判断哪些容器比1升大哪些容器比1升小。教师工作室
另外,我在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种容器,不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认识升教学反思热机教学反思瘸蝉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和升,能把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了1升究竟是多少,与生活中的什么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大小不同的瓶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多,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少,为后面学习毫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节课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会看、会说、会做!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5
升和毫升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之所以在四年级就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 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6
《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问题引入,你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学生除了举起自己的小手,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有时会用克做单位,有时也会用毫升做单位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7
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当然课前的准备也相当重要,课前可以让学生把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带来,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8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水槽、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和杯子、汤勺、饮料瓶、1升食用油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我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让他们准备: 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几升的容器,几百毫升的容器;几十毫升的容器,几毫升的容器。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凭借实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我一定能让我的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先认识1升的量杯;再出示棱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升大还是比1升小。选取一些比1升大的容器,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如,大瓶雪碧2.5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9
今天教学了升和毫升,因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给1升的水称重量,连容器称是1200克,一报出这个数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发觉这中间的问题。结果立即有4、5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应该要去掉这个容器的重量。嗯,总算还有一些学生懂得动脑。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0
估算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比较正确的估算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用好参照物十分重要。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道一个盆大约装水9升。以此为参照物,学生估计一个水池的容量、高压锅、电饭锅的容量等就比较容易估计得正确。在多次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估计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1
针对本学期四年级开始学习的《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内容,由于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课堂反映比较踊跃,大多数能很自然的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同学思维发散过于频繁,精力很难集中,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对授课方式进行微调:
1.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避免过多的发散迁移至生活,比如在讲解升和毫升的进率,可以直接讲解进率为1000,并出题进行换算,对于实物演示部分,最好是能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
2.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映射,需要举例的,学生举例后,在典型例子已经足够使用的情况下,要及时打断学生的讨论,回归书本。比如在感受1升的大小时,学生纷纷举例,例子千奇百怪,但通过讲解后,大部分例子都能正确表示1升的大小,但学生由于还沉浸在生活经验当中,把举出新奇例子当做了乐趣,渐渐开始脱离课堂的本意,此时应该及时打断,回归课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迁移与发散,要灵活掌握,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课堂状况,做以调整。
第四篇: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1篇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水槽、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和杯子、汤勺、饮料瓶、1升食用油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我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让他们准备: 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几升的容器,几百毫升的容器;几十毫升的容器,几毫升的容器。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凭借实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我一定能让我的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先认识1升的量杯;再出示棱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升大还是比1升小。选取一些比1升大的容器,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如,大瓶雪碧2.5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2
估算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比较正确的估算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中,用好参照物十分重要。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道一个盆大约装水9升。以此为参照物,学生估计一个水池的容量、高压锅、电饭锅的容量等就比较容易估计得正确。在多次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估计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和升,能把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了1升究竟是多少,与生活中的什么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大小不同的瓶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多,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少,为后面学习毫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节课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会看、会说、会做!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4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滴管、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等;问几位在医院工作的家长,利用职务便利,弄来了若干个10毫升和20毫升的针筒;从网上寻找有关容量单位的历史、图片、资料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买了多次1升康师傅冰红茶,供试教和正式上课用,(至今办公室里还有)。我还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人文课堂,魅力无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5
升和毫升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之所以在四年级就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 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6
《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问题引入,你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学生除了举起自己的小手,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有时会用克做单位,有时也会用毫升做单位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7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在教学这课前,我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材料了。书上有的实物我尽量找到,又号召学生带来一些容器。第二天一上课哇:教室的物品真多,有水壶、大小茶杯、纸杯、碗、勺子、色拉油桶、饮料瓶、药瓶……大大小小的容器摆满了讲台。我们先猜再看,加深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感悟。学生们学得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升水大约有多少,也能判断哪些容器比1升大哪些容器比1升小。教师工作室
另外,我在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种容器,不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认识升教学反思热机教学反思瘸蝉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8
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当然课前的准备也相当重要,课前可以让学生把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带来,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9
上星期三到这个星期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结果这一周的数学课就不再像平时的数学课了,没有口算练习,没有新授巩固,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都拿着瓶瓶罐罐不停地做着实验,孩子们陶醉于做实验的新鲜,兴奋地欢呼、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为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学生的作业我迷惑了……(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各种常见容器的容量选择、判断或估计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太远)作业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1、这样教行吗?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2、这样教目标达成了吗?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
(1)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它们之间地进率并能准确换算。
(2)能准确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意识。前一个目标比较容易达成,难的是后一个目标。教学中,我准备了各种容器,让学生反复地比较、猜想、验证就是为了提高这个目标的达成度,可学生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同给我当头一棒……
我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直接学习容量,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第二,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少,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0
针对本学期四年级开始学习的《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内容,由于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课堂反映比较踊跃,大多数能很自然的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同学思维发散过于频繁,精力很难集中,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对授课方式进行微调:
1.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避免过多的发散迁移至生活,比如在讲解升和毫升的进率,可以直接讲解进率为1000,并出题进行换算,对于实物演示部分,最好是能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
2.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映射,需要举例的,学生举例后,在典型例子已经足够使用的情况下,要及时打断学生的讨论,回归书本。比如在感受1升的大小时,学生纷纷举例,例子千奇百怪,但通过讲解后,大部分例子都能正确表示1升的大小,但学生由于还沉浸在生活经验当中,把举出新奇例子当做了乐趣,渐渐开始脱离课堂的本意,此时应该及时打断,回归课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迁移与发散,要灵活掌握,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课堂状况,做以调整。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了升和毫升,因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给1升的水称重量,连容器称是1200克,一报出这个数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发觉这中间的问题。结果立即有4、5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应该要去掉这个容器的重量。嗯,总算还有一些学生懂得动脑。
第五篇: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篇一: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当然课前的准备也相当重要,课前可以让学生把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带来,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生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篇二: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之所以在四年级就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
1、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的需要。
2、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气比较适宜孩子们和水接触。需要孩子们通过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备学:我是小小调查员 调查内容:家中液态物品的包装上是如何标注液体的多少的。根据调查,你认识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应用。
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节课我们在科学实验室进行,先来认识测量液体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烧杯,每个同学拿一个工具认真观察刻度的是如何标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标注有什么特点,同样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标注的高度是否等高„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知。
这节课,我加了一个“估一估”的环节,每个小组一个纸杯,里面装着多少不一的睡,先让每个人根据自己提前感知的经验来估一估这杯水的多少,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达到探究的意义。因为最大的烧杯虽然可以装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标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够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来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这次探究的过程感觉缺少了一些实际的意义。
篇三: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随机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的“生成”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创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大于问题解决,“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知识构建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我会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在教学这课前,我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这节课的材料了。书上有的实物我尽量找到,又号召学生带来一些容器。第二天一上课哇:教室的物品真多,有水壶、大小茶杯、纸杯、碗、勺子、色拉油桶、饮料瓶、药瓶„„大大小小的容器摆满了讲台。我们先猜再看,加深了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感悟。学生们学得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升水大约有多少,也能判断哪些容器比1升大哪些容器比1升小。教师工作室
另外,我在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种容器,不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理解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