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11篇
《搭配》评课稿1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搭配》评课稿2今天听了梁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设计很精心,课堂上的她也越来越沉稳了。
1、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组字练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便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当中来。
2、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服装搭配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搭配学具,在组内交流好的搭配顺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抽象出连线的方法。
3、教师的启发语言很有思考的价值。
当学生讲解完服装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预设到学生会感觉这样表达很麻烦,及时启发,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想到连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时,又先引后放。如:你想不想试一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
4、注重方法的总结。
无论从服装的搭配还是组字练习,教师都注重总结方法:先确定一个不变的,在进行有序搭配。
5、从始至终,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进行操作、表达,很有耐心,学生感觉不到紧张,学得比较轻松。
建议:可以介绍用符号、字母表示事物的方法,使表达更简洁。
《搭配》评课稿3《搭配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对这一领域的设计思路,课标中有这两段话是值得关注的:
1、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2、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由这两段话来观照“综合与实践”课,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就是两个“数学活动”及“数学思考”。那这两方面是什么关系呢?是谁高谁低?还是并列?其实应该是相融互促的关系。即:数学活动要能启发促进学生思考;而学生的思考又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这才是综合实践课的价值。
具体到这节课,我认为我们听这节课,最值得观察、思考的就是:操作活动是否有实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此来观照方老师的这节课,可以发现这节课在几个方面都给我们上好综合实践课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1、活动有趣味
毕竟是三年级孩子,爱玩爱动。怎样把一个个零散的数学活动变成孩子们想参与爱参与的活动呢?方老师很有办法,她用“看、吃、玩”生活中孩子们最爱的三件事,串出一个情境串,吸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不思蜀。活动的趣味性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活动有层次
从用学具卡片摆搭配方法,到不用学具摆,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这渐进的活动也迫使学生逐渐进入深层思考。每个活动都不是一场走秀,而是一场带着问题操作的数学头脑风暴,给孩子们带去深层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长收获。
3、活动有比较
在各个活动汇报时,方老师很注意倾听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适时地将不同想法进行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还能表示得更简洁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等一系列追问,将学生的思考推进深化,很好地将“一一对应”、“优化”、“符合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暗藏于这些追问、思考中,提升了这节课的数学价值。
4、一点建议
三个情境活动汇报了各种搭配方法之后,是否能再次比较,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不管是文字连线、数字连线还是字母连线、图形连线,都是两类,两类之间的每一个都在进行一一对应的搭配。由此让最简洁的那副连线图成为模型牢牢刻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搭配》评课稿4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搭配》评课稿5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6太行开放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7数学广角—搭配(一)是20xx年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一个全新改版的知识内容。涂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及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活动课。涂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中数学课堂的评价也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1、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当数学正确回答出笑脸摆放顺序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了学生。这种借助媒体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激励导向评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学习品质时,涂老师能有针对性,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探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选两种,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们会涂吗?你想怎么涂?学生试涂1号学习卡时,涂老师及时给予小组评价:“第一、二小组小朋友又静又快,一下子涂好了。”在探究衣服裤子用三种颜色涂色,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涂法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杨亿楠虽然坐在最后面,但是他的小眼睛是最亮的。”“xxx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小眼睛最亮。”“xxx小朋友就像个数学家。”在探究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只能在数字1、2、3中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只能在1、2、3里面选,刘毅非常会审题。”对后进生的学习,教师也进行了充满激励的评价:“今天xxxx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老师奖励一张智慧卡。”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不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效的调控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以生为本,多元主体评价。
在探究用3中颜色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有几种涂法时,涂老师大胆开放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活动机会。在反馈交流时,涂老师展示学生作业,9(4、6)种涂法你同意吗?为什么?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了排列的有序性,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涂老师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特色。
《搭配》评课稿8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搭配》评课稿9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从简单常见的数学现象中寻找规律的意识得到加强,探索规律时所用方法也日趋成熟、理智,数学活动的经验得到了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发展了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我觉得执教老师在这节课中有这样几个亮点:
1、善于将数学与生活结合:
上课一开始,邵老师就从“校园艺术节活动”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邵老师适时揭题“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并出示实物图片:两顶漂亮的帽子和三个木偶娃娃,产生搭配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搭配,寻找规律。另外邵老师在教学过程汇总所举的例子也都是来自生活,如握手的搭配,衬衣和领带的搭配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围绕问题展开对蕴涵其中的数学规律的探索,既能激活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又充满情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
2、注重自学点导,交流应用的过程:
邵老师是这样处理教学过程的:首先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让学生根据问题借助实物图片进行观察操作和交流获得初步的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学会用有序连线的方法将搭配的方法依次表现出来。最后是采用简明的符号进行思考,通过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鼓励了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并相应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3、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本节课教者在引发学生有序搭配的过程中,出示了三种学生搭配的方法:一是以帽子为基准,与其他三个木偶娃娃搭配;一是以木偶为基准与其他两顶帽子搭配;还有一种是无序的。教者通过展示与讨论使学生明白在搭配过程中我们要有序,这样我们才不会重复和遗漏。再通过一组表格:
不同帽子的顶数
不同木偶的个数
搭配的种数
2
8
4
4
使学生自然而然找到搭配的规律:不同帽子的顶数×不同木偶的个数=搭配的种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经历了“实物搭配——体会符号思想——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做一件事情,要求学生把实物演变简单的数学符号,当遇到复杂的题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或是把它先简单化等,既重视了数学思想的的渗透,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搭配》评课稿10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3、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搭配》评课稿11今天有幸聆听了赵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粗浅的想法。这节课是简单的组合,内容很抽象。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赵老师设计了写一写、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整节课非常具体、细致地给我们呈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的目标达成过程,不仅认识追求思想实质,操作要求也精准到位,最后的结果更是务实高效。
以自主学习为例,我们看到:
首先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要求。任务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感受亲切了、真实了,就很容易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探索。
其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保证了活动的真实有效。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感知从片面到全面,从无序到有序,在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思考方式的过程中将内化的思维方式再次外显出来,让学生感受符号化思想并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识。
另外,这节课中针对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自评、他评,有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人评价,也有针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既有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优化学习之后水平提升的评价。
之后,赵老师不断变化条件,促使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体现了有序思考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的自主学习,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并坚持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不仅达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非常好的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数学广角搭配评课稿
数学广角搭配评课稿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 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
第三篇:二年级上《搭配》评课稿
二年级上《搭配》评课稿
泰宁县水南小学
杨晓芬
本节课《搭配》重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排列与组合问题,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排列、组合问题是比较陌生有趣的,也是比较难的。如何有顺序、全面地进行排列和组合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纵观整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优点:
1、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用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老师带领学生去闯关,首先是喜羊羊为我们设置了一道关卡,让学生探索三个数字到底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这个有意思的活动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动手操作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本节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卡片探索新知,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知道排列的方法,从而找出怎样排列最好,才能做到有序、全面、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探索排列组合的好方法,经历从“十位固定法”、“个位固定法和“交换位置法”这种排列方法的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直观体会与理解知识。
3、教学设计有梯度,达标练习密度较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最简单的两个数字“2”和“1”的排列入手,先说说“2”和“1”两个数字的简单组合,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之后是“1”、“2”、“3”三个数字每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握手游戏和付钱的游戏。这些看起来没有练习的游戏其实是层层递进,而且是相互之间都有联系的几关游戏,渗透着这些知识间的一般和特殊的几种情况。正是这些游戏使得课堂容量很大,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4、教学中注重了方法的比较:课中数字“1”、“2”、“3”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和写出用“0”、“2”、“1”组成的所有两位数。前者可以组成6个数,后者只能组成4个数,为什么呢?因为“0”不能放在首位。与握手的不同之处在于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还是这两个人,所以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这一点教师都做了总结,并且进行了比较。
5、教师的教态大方,自然。教学准备很充分。不足之处:
1、新知的铺垫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
课的开始处密码锁“2”和“1”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回答出可以组成12和21,教师在引导学当生回答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时,学生回答的不到位,可以再找学生说说,或者教师做补充: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上的数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学习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
2、在进行全课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新知识的,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数学广角——搭配》评课稿
《数学广角——搭配》评课稿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第五篇:搭配中的学问 评课稿
评课:2013届新教师素质课
《搭配中的学问》
翁小红老师指教的是《搭配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主要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认为综合与实践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第二学段主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算法多样化、思考问题的策略化),并对数学进行抽象与概括。
翁老师本节课内容明确,节节相扣。在教学本节课时,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合理地使用教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翁老师以美羊羊去游乐场玩前选衣服——吃午餐-——从游乐场回家的路线等这些学生喜爱的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展示多种摆法,通过比较、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
翁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她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听课后对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
1、课上讲解了三个例子,搭配衣服的例子应为讲解的重点。课上一名学生给出4种搭配方法,另一名学生给出6种搭配方法,且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我认为此时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3+3=6。
2、学生均以短袖上装先搭配,再搭长袖上装。可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短裙下装先搭,再用图形连线、列举的方法,最后总结算法2+2+2=6。
3、课上只停留在2-3搭配和2-4搭配,可进行引申,增加数量,让学生明白算法的简便性。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搭配现象,并尝试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