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本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前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并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悟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建构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魅力。
还需加强的方面:
1、生活中的大数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说认数的过程。
2、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若采用视频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在学生评价的语言上,还需要平时多积累。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2《数一数》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为主,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读写万以内的数,甚至可能有个别学生还会读更大的数。教学中,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3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节课,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此,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特别是利用电脑形象地再现数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各个计数单位形成表象,使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了解各单位间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因此,教师提问:“更大的数你打算怎样去数?”时,学生自然想到要“一千一千地数”,借助于电脑中的数学模型,师生共同数“一千一千地数”模型,使学生感受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练习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性强的优势,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练习中及时地评价,使他们将饱满的情绪保持到课的结束。
这节课我还将评价与今天所学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了设计的独特之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4大家好,今天我教学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大数》,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应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而且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所以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切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例如:在培养学生对大数有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离我们学校最近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大雁塔北广场的彩灯和喷头的个数作为数学教学的情景,这样使学生对大数有一个实际性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理念。紧接着第二幅图出示长城,长城是多么雄伟壮观,在这里学生不仅对大数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大数的资料,因为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感性认识。
第二环节,在进一步直观的感受认识大数时,借助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这个模型,让学生进行估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可想象的、现实背景,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猜什么的都有,到底这个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很好奇。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交流的活动,在讨论之前我提出要求,我想主要是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还体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自评与互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汇报时,我真没想到学生会数出有600个小正方体。这时我心理稍稍有点慌,但及时冷静下来,针对孩子所出的问题,我将原来的设计做了调整。我就让数600的孩子先说一说他是怎样数的,再让数1000的孩子展示他的数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使数600的孩子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让数600的孩子从数一遍,让孩子明白这个大正方体到底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
第三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大数,培养数感,使学生感知一千一万到底有多大。第二个练习,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使学生对万以内数有进一步的具体感受。从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达到了培养数感的目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5今天我听了王培培老师上的《生活中的大数》的一节课,感受很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的26-29页的内容“数一数”。
王老师在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上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
我们现在实施的“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只是一种代码,王老师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千和万之后,安排学生抱一抱一万个小正方体,感受一万,以及估计轴承文化宫和八区体育场的座位数,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自行尝试解决的,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听了王老师的课,使我在教学上也有了一些想法: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合理的创造运用教材。在上课时,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6本节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对万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数的大小的体会,需要老师的引导并能充分发掘身边的资源。因此,课前我先布置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这样不但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孩子对万以内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讲一讲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幅图,加深对大数的了解。最后,借助几何模型及课件的演示让孩子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数单位“千”、“万”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还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一环节中,课件的直观演示更能加深孩子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能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探索新知。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7今天,我执教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一)》。本节教学的目标是: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执教一节课下来,反思教学过程,基本上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能比较准确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基本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到了千的大小。大部分学生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千以内数的具体数目,初步建立了估数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估数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对了解生活中的大数准备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数据和情景感受一千究竟有多大,学生头脑中的大数还比较模糊;
2、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估算,但对估算的方法没有掌握,估算时不够大胆,放不开,束手束脚的。
今后应克服的是:要精心准备,善于挖掘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掌握数学知识;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大胆探索,让他们自己进入数学王国。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8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的必要性。
这节课里事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这样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处在自探索之中,在学生调查之后,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汇报调查,发现、实践的情况,以此揭示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把课堂延伸至课前,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又安排问题:“说说生活中的1千有多大、1万有多大?”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节课里教师主要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数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寻“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千人图和万人图,让学生观察、想象:“你有什么感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万”的概念,并对“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
在教学中,我还突破教材的限制,创设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题,出示了一些几百、几千的数,让学生思考还差几百或几千才能凑成一千或一万,以及出示数字,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学生想得多了,思路开阔了。这就更体现了教学中的新思想: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生活数学化,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9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上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了解校园”这一主题情境,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提供广阔的天地。
2、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实例,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午观察、猜测、动手操作、推理与交流。如通过“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体会一千页书的厚度、猜学校人数、观看天安门国庆场景感受大数、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数”等情景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实际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科整合,课后拓展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让孩子通过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淡水资源等这些让我们值得骄傲的大数后,马上让孩子继续了解生活中白色垃圾等这些惊人的大数,适时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进行课后拓展。
第二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0篇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
《数一数》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为主,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读写万以内的数,甚至可能有个别学生还会读更大的数。教学中,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2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上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了解校园”这一主题情境,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提供广阔的天地。
2、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实例,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午观察、猜测、动手操作、推理与交流。如通过“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体会一千页书的厚度、猜学校人数、观看天安门国庆场景感受大数、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数”等情景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实际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科整合,课后拓展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让孩子通过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淡水资源等这些让我们值得骄傲的大数后,马上让孩子继续了解生活中白色垃圾等这些惊人的大数,适时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进行课后拓展。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3
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节课,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此,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特别是利用电脑形象地再现数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各个计数单位形成表象,使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了解各单位间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因此,教师提问:“更大的数你打算怎样去数?”时,学生自然想到要“一千一千地数”,借助于电脑中的数学模型,师生共同数“一千一千地数”模型,使学生感受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练习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性强的优势,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练习中及时地评价,使他们将饱满的情绪保持到课的结束。
这节课我还将评价与今天所学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了设计的独特之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4
今天我听了王培培老师上的《生活中的大数》的一节课,感受很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的26-29页的内容“数一数”。
王老师在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上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
我们现在实施的“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只是一种代码,王老师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千和万之后,安排学生抱一抱一万个小正方体,感受一万,以及估计轴承文化宫和八区体育场的座位数,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自行尝试解决的,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听了王老师的课,使我在教学上也有了一些想法: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合理的创造运用教材。在上课时,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5
大家好,今天我教学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大数》,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应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而且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所以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切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例如:在培养学生对大数有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离我们学校最近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大雁塔北广场的彩灯和喷头的个数作为数学教学的情景,这样使学生对大数有一个实际性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理念。紧接着第二幅图出示长城,长城是多么雄伟壮观,在这里学生不仅对大数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大数的资料,因为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感性认识。
第二环节,在进一步直观的感受认识大数时,借助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这个模型,让学生进行估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可想象的、现实背景,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猜什么的都有,到底这个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很好奇。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交流的活动,在讨论之前我提出要求,我想主要是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还体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自评与互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汇报时,我真没想到学生会数出有600个小正方体。这时我心理稍稍有点慌,但及时冷静下来,针对孩子所出的问题,我将原来的设计做了调整。我就让数600的孩子先说一说他是怎样数的,再让数1000的孩子展示他的数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使数600的孩子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让数600的孩子从数一遍,让孩子明白这个大正方体到底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
第三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大数,培养数感,使学生感知一千一万到底有多大。第二个练习,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使学生对万以内数有进一步的具体感受。从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达到了培养数感的目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对万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数的大小的体会,需要老师的.引导并能充分发掘身边的资源。因此,课前我先布置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这样不但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孩子对万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讲一讲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幅图,加深对大数的了解。最后,借助几何模型及课件的演示让孩子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数单位“千”、“万”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还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一环节中,课件的直观演示更能加深孩子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能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探索新知。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7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前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并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悟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建构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魅力。
还需加强的方面:
1、生活中的大数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说认数的过程。
2、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若采用视频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在学生评价的语言上,还需要平时多积累。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8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读写万以内的数,甚至可能有个别学生还会读更大的数。教学中,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人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促进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9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的必要性。
这节课里事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这样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处在自探索之中,在学生调查之后,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汇报调查,发现、实践的情况,以此揭示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把课堂延伸至课前,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又安排问题:“说说生活中的1千有多大、1万有多大?”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节课里教师主要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数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寻“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千人图和万人图,让学生观察、想象:“你有什么感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万”的概念,并对“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
在教学中,我还突破教材的限制,创设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题,出示了一些几百、几千的数,让学生思考还差几百或几千才能凑成一千或一万,以及出示数字,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学生想得多了,思路开阔了。这就更体现了教学中的新思想: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生活数学化,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0
今天,我执教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一)》。
本节教学的目标是: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执教一节课下来,反思教学过程,基本上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能比较准确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基本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到了千的大小。大部分学生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千以内数的具体数目,初步建立了估数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估数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对了解生活中的大数准备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数据和情景感受一千究竟有多大,学生头脑中的大数还比较模糊;
2、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估算,但对估算的方法没有掌握,估算时不够大胆,放不开,束手束脚的。
今后应克服的是:要精心准备,善于挖掘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掌握数学知识;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大胆探索,让他们自己进入数学王国。
第三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
今天,我执教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一)》。本节教学的目标是: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执教一节课下来,反思教学过程,基本上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能比较准确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基本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到了千的大小。大部分学生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千以内数的具体数目,初步建立了估数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估数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对了解生活中的大数准备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数据和情景感受一千究竟有多大,学生头脑中的大数还比较模糊;
2、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估算,但对估算的方法没有掌握,估算时不够大胆,放不开,束手束脚的。
今后应克服的是:要精心准备,善于挖掘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掌握数学知识;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大胆探索,让他们自己进入数学王国。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2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前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并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悟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建构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魅力。
还需加强的方面:
1、生活中的大数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说认数的过程。
2、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若采用视频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在学生评价的语言上,还需要平时多积累。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3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的必要性。
这节课里事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这样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处在自探索之中,在学生调查之后,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汇报调查,发现、实践的情况,以此揭示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把课堂延伸至课前,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又安排问题:“说说生活中的1千有多大、1万有多大?”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节课里教师主要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数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寻“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千人图和万人图,让学生观察、想象:“你有什么感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万”的概念,并对“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
在教学中,我还突破教材的限制,创设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题,出示了一些几百、几千的数,让学生思考还差几百或几千才能凑成一千或一万,以及出示数字,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学生想得多了,思路开阔了。这就更体现了教学中的新思想: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生活数学化,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对万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数的大小的体会,需要老师的引导并能充分发掘身边的资源。因此,课前我先布置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这样不但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孩子对万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讲一讲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幅图,加深对大数的了解。最后,借助几何模型及课件的演示让孩子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数单位“千”、“万”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还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一环节中,课件的直观演示更能加深孩子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能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探索新知。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5
《数一数》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为主,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读写万以内的数,甚至可能有个别学生还会读更大的数。教学中,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6
今天我听了王培培老师上的《生活中的大数》的一节课,感受很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的26-29页的内容“数一数”。
王老师在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上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
我们现在实施的“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只是一种代码,王老师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千和万之后,安排学生抱一抱一万个小正方体,感受一万,以及估计轴承文化宫和八区体育场的座位数,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自行尝试解决的,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听了王老师的课,使我在教学上也有了一些想法: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合理的创造运用教材。在上课时,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7
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节课,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此,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特别是利用电脑形象地再现数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各个计数单位形成表象,使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了解各单位间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因此,教师提问:“更大的数你打算怎样去数?”时,学生自然想到要“一千一千地数”,借助于电脑中的数学模型,师生共同数“一千一千地数”模型,使学生感受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练习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性强的优势,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练习中及时地评价,使他们将饱满的情绪保持到课的结束。
这节课我还将评价与今天所学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了设计的独特之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8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上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了解校园”这一主题情境,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提供广阔的天地。
2、 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实例,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午观察、猜测、动手操作、推理与交流。如通过“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体会一千页书的厚度、猜学校人数、观看天安门国庆场景感受大数、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数”等情景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实际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科整合,课后拓展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让孩子通过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淡水资源等这些让我们值得骄傲的大数后,马上让孩子继续了解生活中白色垃圾等这些惊人的大数,适时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进行课后拓展。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9
大家好,今天我教学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大数》,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应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而且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所以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切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例如:在培养学生对大数有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离我们学校最近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大雁塔北广场的彩灯和喷头的个数作为数学教学的情景,这样使学生对大数有一个实际性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理念。紧接着第二幅图出示长城,长城是多么雄伟壮观,在这里学生不仅对大数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大数的资料,因为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感性认识。
第二环节,在进一步直观的感受认识大数时,借助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这个模型,让学生进行估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可想象的、现实背景,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猜什么的都有,到底这个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很好奇。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交流的活动,在讨论之前我提出要求,我想主要是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还体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自评与互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汇报时,我真没想到学生会数出有600个小正方体。这时我心理稍稍有点慌,但及时冷静下来,针对孩子所出的问题,我将原来的设计做了调整。我就让数600的孩子先说一说他是怎样数的,再让数1000的孩子展示他的数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使数600的孩子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让数600的孩子从数一遍,让孩子明白这个大正方体到底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
第三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大数,培养数感,使学生感知一千一万到底有多大。第二个练习,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使学生对万以内数有进一步的具体感受。从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达到了培养数感的目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第四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大数》
一、概述
本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内容除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感受大数以外,还有近似数的概念以及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等。选择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问题,是名符其实的生活中的大数。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大数”,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数的范围的扩大,本单元一开始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作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种情境,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材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和计算的不同意义,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5.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6.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7.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了解可以用数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建立初步数感的重要材料。由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已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册第二单元也已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万以内的数以及数的应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商品价钱、购物等素材,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感受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且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搜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数据和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工资收入等万以内数的数据。
六、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千家万户。课前同学们已经调查了家中一些家用电器的价格,现在你可以把你调查的家用电器的名称与价格告诉大家吗? 生1:我家新买的液晶电视机价格是四千五百三十九元。生2:我家的冰箱是两年前买的了,价格是一千七百八十元。生3:我家的电饭煲六百九十九元。
(师针对有代表性的回答相应板书。千以内的价格板书一个,万以内千以上的板书三个。)师:(指着千以内的数)哪位同学可以读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师:后面数三个呢?谁能试着读一读?(教师在学生读数时板书读法。)师:(手指后面三个数)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比较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感知。
1.大数的读法(例1,出示几种电器的图片和价格)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电器,你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指名学生说出电器名称)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都是几位数? 生:四位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计数单位,还记得吗? 生1:个、十、百、千?? 师:这些计数单位对应的数位分别是什么? 生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数位顺序表填上吗?(试填习题纸上的数位顺序表。订正、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
师:从右数第五位是什么位? 生:万位??(教师板书。学生把自己的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师:万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1:1万
师:如果万位上是3又表示什么? 生2:3万??
教师总结;从右数第五位是万位。2.大数的写法
(投影出示教材第2页上面四幅图)
师:(出示奥运击缶场景图案。)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8月8日到2008年8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开幕式中的“击缶而歌”反复吟唱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对于外来朋友的欢迎。下面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读出这幅图下面的信息?
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参加击缶表演的有二千零八人。师:我们再来看其他两幅图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信息。(出示珠穆朗玛峰和神舟飞船的图画)生1: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生2:我国制造的神州飞船每秒飞行七千九百米。师:在这些信息中你找到了哪些大数? 生1:二千零八?? 生2:八千八百四十四?? 生3:七千九百?? 师:你会把这些大数写出来吗?在作业纸上写出横线上的数。(生板书在数位表中,订正。预设:如果写错的多,可以采用读一读的方法检验,另外对着数位表说说数的组成,来帮助理解大数的写法。)
(习题纸上写的同时,找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师:怎样判断自己写的数对不对?
生:再读一遍,看是不是和前面的数一样。2.游戏(认识数字)
(1)游戏规则:以抢答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大数,1200,8999,4589等。
(2)认读一些电器上面的价格.3.生活中的大数我们都能认读出来。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怎样读数。5620读作:同学们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4.教师讲解总结,中间有一个零时,读一个零。中间有两个零时也读一个零。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本节的教学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中,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如4008元,学生读书时虽然有些迟疑,但凭自己的经验和对数的读法的判断,能够正确读出数,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
深刻,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教学中适应适当进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应随时随地随机地进行,这样潜移默化,日久入心,因此在教学中介绍了我国四大发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为中国骄傲的大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数学拓展到课外。存在不足: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写数教学中应该总结一下,进行整合,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数位顺序表写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八、帮助和总结
1、国情教育——(显示)中国骄傲的大数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人口数量:大约13亿,居世界第一。
2、环保教育——(显示)惊人的大数
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3.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等待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去研究,同学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才有能力更好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第五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6-28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动画情境,体会大数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出示:智慧老人图片)寒假期间,智慧老人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张图片,我们去看看吧!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知道它有多高吗?
②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一起读读这个数。)
③图中有什么?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只能借助望远镜。)
④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大数,把你知道的大数说 给同学们听一听。
3、像这些数都是生活中的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体),大家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
学生猜
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动脑筋想想,(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课件演示)
①女生1个1个的数,数出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
②男生10个10个的数,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
③全班100个100个的数,数出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
数到9个百时,师问:现在有几个百,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师加以肯定:对,10个一百是一千。
(3)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知道了1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同时出示10个正方体)你想怎么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边汇报课件边演示数一数。
数到9千时,问:现在有几个千?接下来是几个千?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就是一万)
2、抽象模型,感受一千、一万
(1)感受1千页的书有多厚
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笑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们看,(课件演示)一本书大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有多厚呢?我们来试一下(拿出1本书,让学生比划一下,叠上10本书,继续比划,)
100本书大约有多少页,想象一下,一万页有多高呢?(同桌互相比划)
(2)我们学校做操时大约有多少人呢?想象一下,1千人做操要用多大的地方?一万人要排多少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对一千、一万的感受
三、运用新知,体验数位
1、填一填
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他准备了一张数位顺序表,想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填完整。(课件演示)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填?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汇报讨论结果。现在请你们把这张表补充完整。
2、记一记
我们再来从右边起记一记这些数位。
3、你能找找这些数位之间的关系吗?
四、实践活动,拓展新知
1、对口令。
以小组为单位,其中1人报出一个大数,其他人报出比他说的还大的数,轮流进行。
2、说一说:
书P29页的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
3、涂一涂
用红色涂出二百三十八个小方格。
五、反思交流,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些大数都是咱们自己探索出来的,你们真聪明,真会学习,掌握了生活中的大数就更便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实践作业
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中
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大家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些星星(老师拿出一大张贴满星星的纸)。你们估计这里大概有多少颗星星呢?(出示另一张更小的星星纸)这样大概有100颗,那么这一大张呢?。
3、师:瞧!连发星星这件事都能遇到大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大数(课件出示课本开头的几幅图片)。请小朋友们回家再找一找身边的大数,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一、通过观片,创设情境,体会生活中有大数。
老师:同学们,王老师第一次到肇庆来上课就收到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你们想不想一起看一看?(一句话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紧接着播放纪录片《广东肇庆》的片段,出现一系列大数。
老师:看完肇庆的简介,同学们心里面在想什么呢?觉得咱们的肇庆怎么样呢?学生脱口而出:很美!人很多!„„
老师:肇庆历史悠久、风景美丽,在刚才的片中用到的一些大数就说明了这一点。刚才片中出现的一些数,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数的一个实例,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课前都调查到了哪一些大数?
学生:很兴奋地走上讲台(有的已经提前将用数码相机拍到的照片、录像储存到老师的课件中),介绍:我这是在爬板嶂山,那儿的台阶一共有1999级!我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多人!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在学生兴奋地说完后,老师及时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1、设疑
老师依次出示大正方体模型、小正方体模型问:这是什么?请你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大约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众说不一时,问:你能用什么办法才能准确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探究
组织学生分6小组进行学具操作。每组准备10条长方体(每条里面含10个小正方体)、一个大正方体。
老师:每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请进行小组合作,把这100个小正方体摆在一起,与大正方体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100个小正方体刚好是大正方体的一层;有的说一面有100个,大正方体有6个面,一共是600个;有的说这个大正方体里面应该是1000个小正方体,不是600个,你漏了中间的芯了等等。
3、验证
老师:到底谁的发现更准确,想不想验证一下呢?借助课件演示:出示一层是100个、二层、三层、„„十层,组织学生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刚好和教师出示的大正方体模型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板书:千)
4、感受一千的实例
在学生对一千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老师及时将10本数学书(一本约100页)一本一本地摞起来,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页的书有多厚并及时进行爱读书、爱学习的思想教育。紧接着播放香洲六小学生(约一千二百人)做广播操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约一千人的场面究竟有多大,使学生对一千到底有多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学生在观看时,特别投入,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哇!这么厚!这么多人,我在哪儿?„„)在学生观看完后,紧接着提出一个让学生进行逆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一千二百人排成方阵进行广播操比赛,每100人站成一个方阵,要站成几个方阵?同时为后面的发展题(估算今天大约来了多少个听课的老师?)做好铺垫。
5、认识万,并感受一万的实例
以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演示课件,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紧接着选播介绍万人大会堂、万里长城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一万有多大,并及时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练习设计 在这一练习巩固环节中,为了再一次掀起课堂的学习高潮,我在课件中做了如下设计:每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作为奖励,大屏幕将会播放一小段电影片段,学生在欣赏实景的同时,又再一次感受到大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整个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由易到难:
1、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
2、比一比:东方明珠电视塔相当于几个粤海大酒店的高度?珠穆朗玛峰相当于几个鼎湖山的高度?
3、估算:用刚才分方阵的方法,估算一下今天大约来了多少个听课的老师?
四、课堂总结
老师: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认识了两个比“百”的数位:“千”、“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比万还要大的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生活中调查,你将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