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9-12-06 19:4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

第一篇: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

时间

6.13

地点

德美楼多媒体教室

执教人

刘海冬

班级

三(7)班

执教内容

《火烧云》

参与人员

张晨芳、廖蕊、明凉英、朱章、方丽、周伟

活动记录:

一、说课

二、评课

张晨芳:《火烧云》是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中主要描绘火烧云的变化过程,在变化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样子、形态、颜色的变化••••••突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廖老师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上课伊始,廖老师出示火烧云图片,问这是什么?平时我们是怎么称呼它的?为什么叫火烧云?快速切入课文。环节清晰,过渡自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廖老师问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接着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逐层深入,剖析课文。每一步廖老师都用引人入胜的语言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上。

廖蕊:环节清晰,过渡自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廖老师问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接着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逐层深入,剖析课文。每一步廖老师都用引人入胜的语言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上。

明凉英:重视积累,丰富语言。语言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句子,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新课标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淡化了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施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也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学中他重视在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中理解语句的意思,掌握丰富的词汇。为此,老师让学生理解“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比喻的构词方式时,指导学生用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词语,并在运用中活记活背,积累写颜色的词语。教师还指导学生对课文优美的文句“熟读背诵”,这是因为语言必须通过背诵才能积累。在教学写火烧云变化多的段落时,教师还用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图片,并让学生通过合作来仿写片段,从而积累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认为这样重视词语、句子,写作结构的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因为儿童时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多积累可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章:刘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写了火烧云的颜色与形状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描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许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感悟而获得的,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方丽: 在授课中,刘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展示了多种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大胆想象说出火烧云的变化。这样既开阔视野,又丰富语言。给人一种美感。

周伟: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评价语过于单一,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2、学生朗读还需加强,指导不够到位。3、教师语言不够优美,不够有诗意。

第二篇:火烧云评课稿

《火烧云》评课材料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被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选用。文章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丰富、有趣,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王铎老师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

课文的第三节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

1、你还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2、“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

3、引导学生读出颜色的美,并积累这些词语

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王老师在理解完书中几种颜色后,又及时的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想想天空中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并且要求像课文那样,分三种形式来说(金灿灿,半灰半百合色,梨黄)。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相互启发,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就说出了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二、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

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火烧云还会变出什么形状?(指名学生想象说话)王老师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设计了一个练说的内容:火烧云的形状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框架,也促进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学生们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是一只小燕子,也有的说像是小鱼„„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此时,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奥运会开幕式的礼花,做到读写迁移,激发美好情感。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通过教学,让学生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也懂得美是要老师们去发现的。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希望今后教学中课堂评价语再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第三篇: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二年级组

这周听了吕彩萍老师的公开课“10的认识”,我们认为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教态自然大方,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教师课件出示尺子0---10刻度,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回答:

1、10前面有哪些数?

2、10在谁的后面?等一些问题,学生表现积极踊跃!)

三、动的环节非常好,通过游戏的形式既放松了心情、缓解了疲劳,有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10的分与合理解。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是:

课件对教学没有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在讲10的分解时,要求把10个苹果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可以课件出示一些苹果,让学生自己数出来是10个,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分这10个苹果的,再课件一一演示分装的过程,最后板书分解的结果,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练习中的“小朋友套圈”等也可以用课件展示,一年级的学生积极性会更高,更容易理解。)

第四篇: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开课教师:苏州一中 刘欢涛 老师 开课班级:高二(9)班

时间:2009年12月24日 下午第一节 课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课型:新授课 课堂实录:

一、课前预练

刘老师在前一天已经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例题印成了学案发给学生,并布置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练”部分的题目:求f(x)= x2  6x + 5,x  [2, 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题刘老师介绍了两种方法:配方法和用求导的方法做。

二、新授

1、复习必修一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定义

2、给出某函数y = f(x)的图像,分析其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3、问题探究:求函数f(x)= x3  6x + 5,x  [2, 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中归纳出求函数最值的方法,给出如下注意点:(1)极值不一定是最值;(2)区间端点处不一定取最值;(3)即便函数有极值,也不一定有最值。

三、例题分析

例1 求函数f(x)= x3 + 3x2 + 9x + 1,x  [2, 6]的最值。(给学生时间做,一定时间后选择一位学生的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并点评)

例2 求函数f(x)= x + 2cosx,x  [0, ]的最值。(给学生时间做,一定时间后选择一位学生

2的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并点评)

1例3 求函数f(x)= lnx  x,x  [, e2]的最值。(给学生时间做,一定时间后选择一位学生的e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并点评)

1问题拓展:设函数f(x)= x3  x2  2x + 5,若对于任意x  [1, 2],都有f(x)< m成立,求实

2数m的取值范围。

四、点评与建议

1、刘老师上课思路清晰,讲解到位,学生的教学反馈较好,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2、刘老师的声音比较小,语音语调比较平,而且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练习,然后老师通过实物投影仪点评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式”的互动基本没有,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3、对于某些重要的注意点,刘老师应该加重语气、提高音量,已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可惜这方面刘老师还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很重要的环节甚至是匆匆带过。

4、刘老师事先布置学生完成“课前预练”部分的练习。这部分练习已经涉及到最大、最小值的问题。而在课堂上,刘老师也是先讲完这个问题之后,才给出了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定义,这从知识的先后顺序上看似乎有些反掉了,笔者认为先给出最值定义,再讨论“课前预练”部分的问题,应该更符合认知规律。

5、问题探究中,刘老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预先画好了函数f(x)= x3  6x + 5,x  [2, 4]的图像,这一点很好,学生通过之前求导得到的表格,求出了最值,再和图像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也是“数形结合”的体现。可惜图像太“瘦”,不利于观察出极值和最值,笔者认为这里可以调整x轴和y轴的比例,使图像看起来比例更“匀称”,如此这般,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6、几个例题的安排可能比较平,变化不多,略显重复拖沓。

7、问题拓展部分不一定要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一个函数,再次让学生重复求同一类型的函数的最值,可以安排在例1之后,顺便设置一个变式。

第五篇: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课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1)时间:2017.11.1 地点:校办公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成员 内容:

原晓娟: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就气氛活跃。

惠北平: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面向全体学生。不足之处:教师要做好引领的作用,相信学生,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回答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急于直接给学生答案。

彭刚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引导作用,从而使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所学,并且能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权国兴:教态大方,自然规范,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复习时间过长,以至于给学生练习留的时间不足。

下载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本人说课: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检验,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

    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

    评课记录

    《七颗钻石》评课记录 自评: 本课时我采用了导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学习障碍,也就是解决生字词,其次利用二人小组进行初读环节,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二......

    评课记录

    舒亚芬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评课记录 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在教学中舒亚芬老师用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

    评课记录

    切实·科学·有效 ——点评邱善余老师的高考作文指导课《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个小技巧》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必须申明,我不是一个好的厨师,只是一个好吃的食......

    评课记录

    《识字七》评课记录 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至始至终都体现着识字教学的新课改、新教学,学法多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感受了识字的乐趣,也让学生体......

    评课记录

    评 课 记 录 观课对象:四年级一班 观课内容:山美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课《指南针的故乡》 主讲教师: 观课评价: 自评:本课教学抓住关键性问题——四大发明来研究与分析,以交流合......

    评课记录

    临江市新市小学 柳玉琴 2012年4月1日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听了建国小学于静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