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PPT课件设计运用浅见
初中物理PPT课件设计浅见 京山县钱场中学 黄世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经大量运用于学科教学。在教研课、观摩课上必不可少,在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广泛应用。即使在农村乡镇学校,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上,也开始运用。初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日渐频繁,在教学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观看和学习了一些物理PPT课件,本人以为,在其设计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整合模式单一,交互性差。目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对于PPT的设计,往往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实际教学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好似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多媒体教学,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2、忽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一些教师头脑中存在“只要运用教学课件就一定能促进教学”的认识误区。一些物理课件没有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缺少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提示;未对物理知识情境进行分析;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关注不够;过多注重声、光、色等形式方面的组合,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这样的物理教学课件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物理知识,并未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3、教学方式片面,过分依赖课件。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因技术崇拜而忽视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弄巧成拙,削弱了教学预期目标。此外,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学中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全部教学环节由PPT图片再现,用电子数据代替教师丰富的情感交流语言,用荧屏画面代替教师形体交流语言,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下师生情感交流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使师生间产生一种“教与学的阻隔”,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教师与学生某些突发灵感和创造的产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以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设计和运用要考虑一下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部分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的低下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使某些教学环节从“人灌”变成“机灌”。因此,教师应对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加强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修养。此外,信息素养也是影响整合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不愿上多媒体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计算机的运用不够熟练,尤其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科全面整合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知识储备,有的教师准备一节课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逐步完善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二、灯片设计要注重物理学科特点。PPT图片,很多时候相当于常规教学的板书,因此它具有以下功能:
1、一是辅助教学的文字语言手段。图片板书是一种有效的文字教学语言,具有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形象直观、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教材脉络和加深记忆等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强的满足感。教师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中,不时地穿插以恰如其分的灯片,可以适时地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避免疲劳感。如果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如初三物理“热量”一节,物质的种类千差万别,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有的温度变化多,有的温度变化少,有的质量大,有的质量小,有的是固态,有的液态等,但这些不同的物质形式在吸热或放热的运动过程中,却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当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并展示公式“Q=cm△t”时,不由得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孕含着一种简洁明快的物理美。在复习《物态变化》一章中,教师可以采用灯片图(三态循环变化三角图)配合讲解,由此说明物质运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图形的和谐对称,从形式上给人以圆满、匀称的美感,同时从内容上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美。
要达到它的这些功能,灯片设计,要注重以下几点:
1、灯片要有计划性,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反复酝酿修改,如“杠杆”一课,设计文字和画面分布要合理,考虑到该课所授内容的需要,文字板书要压缩,而较大空间让位于图片,以利于充分运用它配合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五个知识点的教学,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灯片要有科学性。这是灯片美的实质,要求内容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端庄大方;取舍合理,简明清晰、顺序正确、色彩和谐。—字、一问、一个符号,甚至一条辅助线也必须科学准确、不得有任何差错。
3、灯片的启发性。通过图片,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快概念的形成,不要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苹果,才具有一种朦胧美,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密度”概念的教学,教师出示大小不等两铁块,通过实验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用灯片逐一记录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寻找它们的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灯片最后展示:“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一结论。
三、PPT灯片要注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由于实验器材及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某些实验(如光的折射、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等)难于成功;某些实验(如观察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可见度小;某些实验时间短难于观察或无法测量;某些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当繁杂,难以找到简明的物理规律。而计算机灯片可以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模拟实验场景现象,将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整合,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提供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无法体验的场景,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
四、PPT灯片设计应避免的问题:
1、忌小、乱。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制作经验,没有考虑到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合理地使用画面面,往往板书小、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
2、忌过多或过少:过多灯片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还消耗许多课堂时间,使学生忙不应暇而影响听课精力。相反,灯片过少,不能完整展示相关内容,不能加大课堂容量,影响知识面的拓展。
3、忌五彩缤纷: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某个概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色彩,表面上很花,实际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知识接受,也有损于美育教育。
4、忌错漏之处:图片展示内容有错漏之处,倘若学生记下了错误知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的灯片,应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它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他们从对美的静观和欣赏,转向亲身参加美的创造、美的实践,自觉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正是物理教学的意义所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地去对待灯片设计,就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2011.3
第二篇: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
摘要:PPT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广泛使用,且受到众多教师的好评。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PPT课件的利弊,提出有效的使用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PPT;初中地理;教学利弊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涉及面宽广,初中地理因其特殊的学科特性,需经常展示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以及交通图等多方面的地理图片或影视资料。PPT以它特有的声音、图像、音乐、视频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地创造出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
PPT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尽显它的应用价值,但也表现出一些弊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正确把握和使用PPT已成为大家长期关注和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PPT课件的使用现状
地理是兼具自然与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它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具满足不了今天地理课堂的要求。PPT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它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图像,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然而教无定法,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PPT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教学的有力工具,只能处于教学辅助地位。但目前教师在运用PPT还存在一些误区:
1.过度依赖PPT教学,忽视教师的自我能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富有情感的语言讲解和肢体形象的表达,以及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师生之间热烈的交流,是PPT所不能替代的。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如果过分依赖PPT,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沦为机器的操纵者,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2.注重形式,不重实质
目前部分教师只注重上课是否使用PPT,而不关心实际效果。尤其在讲授世界地理内容时,容易把一堂地理课上成旅游课。教师用PPT展示各国景观照片,学生走马观花地观看一个个画面,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图一时新鲜,不积极思考,真正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强调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渊博的知识。然而教师纵有博古通今的学识也要通过媒介在课堂上传播出来。此时PPT给传统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优势,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让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眼界,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者就占据94%。而PPT不仅能看到,又能听见,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它能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唤醒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
3.利用PPT,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课堂遇到重、难点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学生听课思想走神,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PPT借助声音、图像、动画把原来课堂中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接受、理解快、掌握牢,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模式固定,不利于因材施教
PPT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早早将文字、图像、视频内容安排在课件里,在教学时不能及时更改。然而课堂是一种实时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积极地做出对策。但目前PPT课件教学模式呆板,课件制作水平低下。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对症下药”。因此要求教师根据每个班级学生学情不断调整优化PPT,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2.频繁使用PPT,阻碍师生情感交流
PPT凭借丰富的信息能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但PPT载体是电脑,它毕竟是机器,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PPT展示给学生大多是断片式的答案,没有对过程的细致分析,缺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提升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实效性对策
1.深入钻研课标、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PPT
地理教师不能蛮目制作PPT,更不应该直接从网上下载。要积极研究课程标准,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地把教学知识按照教学规律分布在PPT中。对于任教不同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特征,要迅速反思PPT得失,及时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做出补充、修改,努力使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与课件统一起来,充分发挥PPT的积极作用。
2.适时、适度、适当使用PPT
教师莫让PPT成为课堂的主角,时刻记住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于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难以演示的重点内容果断采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而对于一目了然的知识则不宜用PPT展示。地理课堂中在恰当的时候合理地使用PPT课件,更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韩晓
第三篇:探讨PPT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PPT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些技术对课堂的改变十分巨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必须改进原来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同时,《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提出:“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也就是要求所有物理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具备简单的多媒体应用技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用最多的也许就是PowerPoint课件了,简称PPT课件。Power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出品的办公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Power Point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PT课件就是利用PPT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将演示文稿制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或投影仪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或视频等。PPT幻灯片式演示文稿的主要特点为:所有电脑上基本都有安装,用户比例高;操作简单方便,易于上手;图像、文字处理功能强大,页面排版简单;可以插入或链接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文件,增强了它的灵活性。
自从新课程实施后,每次去外面听那些教学公开课,都离不开计算机,并且教师都会制作各种各样让人眼睛一亮的PPT课件。不仅如此,如今,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都非常齐备,几乎每个教室内都安装了计算机以及高清投影仪,教师的随堂课也很多时候都会用PPT课件来进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人将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例对PPT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行为主义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元,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连接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通过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进行声像呈现,可以使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延伸,拓展学生认识的广度。传统教材主要是通过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表来表现教学内容。而采用PPT课件则可以将教材形象化,用声音、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图等手段有声有色地表现教学内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先前教育的影响,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未经感性认识阶段而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使得抽象思维较弱的中学生难以认识这复杂的世界。而采用PPT课件呈现初中物理某些知识,则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物理的世界。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无数的物理基础定理或定律,都是由前辈们从设计巧妙的实验中归纳出来或者用这些精妙的实验所验证的。很多实验教师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际操作的,但也有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却无法进行操作,或者说进行实验太费时费力的,通过PPT课件播放链接的模拟物理实验即正好可弥补这一缺憾,很好地辅助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当中存在很多经典的模型,大部分模型是直观可见的,但也有些模型由于特定的原因不能在课堂上直接展示,利用PPT课件通过动画、视频、图像等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一个原本看不见的现象纤毫毕现地呈现给学生,将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如,在讲漫发射和镜面反射时,可以通过PPT课件制作的动画模型,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光路图立体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理解。只要在使用PPT课件时,拿捏好尺度,将PPT课件与板书、实验、互动等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有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异,所以建构主义者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但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上,有些生活情境是无法直接展示的,而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也不够形象,采用PPT课件就可以让这些情境出现在课堂上。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生活中的一个情境就是原本看上去很浅的游泳池,实际上却没那么浅,在课堂上却无法真实地体验这一情境,我们可以事先拍好视频,通过PPT链接播放,则完全就把这一情境搬到了课堂上来,或者将书本上游泳池变浅的漫画制成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肯定会比较感兴趣的。海市蜃楼这一奇观极其罕见,我们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物理的兴趣。
下面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来说说PPT课件在具体实际教学中的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内容是安排在八年级上册中,为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较多,通常将此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观察有关现象及搜集证据,得出初步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则是在第一节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从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进一步结论,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的教学时,首先在引入新课教学时,通过播放PPT课件链接的多媒体动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模拟实验,将学生在第一课时中进行的探究实验“搬上”屏幕,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将蜡烛分别放在不同位置时凸透镜所成像的情况,从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结论。一方面对学生的第一课时进行的实验和得出的结论作了一个回顾,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进行新授课内容时,PPT课件同样也体现出了其优越性。该节课新授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探讨和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这一内容教学时,采用PPT课件分别播放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使用时的动画情境,通过这些动画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成像特性,从而明确其用途及成像规律。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探讨教学时,为了得出进一步深入的结论,必须以第一课时的探究实验为基础,但探究实验不可能再进行一次,那么,这时候采用PPT课件再次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仿真实验,就会特别的清楚明了,而且也不会浪费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动画效果建构凸透镜成像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很快能从中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所有规律。在进行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时,可先用PPT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模型,然后利用三条特殊的光线即可以将凸透镜成像的情况用作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并且还能通过动态的动画模型清楚地表示出如何成像的效果,直观生动,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理解、记忆和从整体上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主体,PPT课件通过模拟实验、动画情境、动画模型等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通过PPT幻灯片完整地呈现出知识的主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最后,在小结部分通过PPT课件将整节课的知识框架作一完整呈现,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PPT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确实有其独特的优点,很多教师都会在物理教学中应用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采用PPT课件进行物理教学,大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尽管PPT课件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我们平时在应用时还应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目标一致的原则;其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最后还要注意使用度的原则。在使用PPT课件进行物理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使其能改善教学、优化学习,并能充分地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服务,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浅见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浅见 江苏省淮安市第六中学
周银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普遍感觉不好教,学生普遍感觉不好学。在教师方面,往往存在着不能让学生领会概念的内涵,不能教给学生物理概念的产生背景;在学生层面,往往只满足于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对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因此,让学生掌握并理解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向学生阐述概念,怎样引导学生领会概念的本质?本文略谈几点做法,与同行商榷。
一、让学生明确概念引入的内在需要
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建立总是伴随着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需要。如“速度”概念的引入是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密度”是为了说明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等的这一实际问题;比热容是为了体现我们身边不同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而引入“压强”的概念等。教师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产生必须引入新的概念才能准确表达现实问题的需要,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物理概念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引入物理概念,学生会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学习物理有用。因此,教师要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同时为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如在教学“比热容”的概念时,引入海边浴场游泳的情境,中午发现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傍晚时再去海边,却发现海水相对热而沙子却很凉,提出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都比海水快的缘故,然后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通过从学生感同深受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迫切探究的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的逐步的建立物理概念。
三、给学生展现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物理概念是为了说明或解决某一问题而引入和建立的。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不知所以然,就很难接受。而教师如果在实验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或模拟实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抓住现象的本质从而抽象出概念,就会使学生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如“速度”概念的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列举一些事例,说明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进而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然后,再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图片,问:作为观众,你如何来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最快?而最终的胜利由裁判员来决定,他又是如何判断的?从而逐渐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进而启发学生得出物理学中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从而逐步给出速度的概念。
四、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概念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物理概念,学生如果不能结合概念生成的背景,领会概念的本质,更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概念时,要尽量采用形象鲜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运用贴近学生心理的方法来启迪学生。例如:“密度”概念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此往往一知半解或领会不透,不得要领。教师在“密度”概念教学时,应着力让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进而得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等,而只要是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这个属性就用“密度”来表示。又如在讲解“电阻”这一概念时,除了让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还让学生明确电阻还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段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大小和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只决定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导体的温度,学生理解了这样的本质,就不会犯“电压为零时电阻为零”的错误了。
五、在运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在向学生初步进行了概念教学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通过习题计算、自然现象的解释等促进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还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后,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题:某导体两端加上6V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3A,则导体的电阻是多少Ω?若导体两端电压再增加3V,则通过导体的电流为多少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零,则导体的电阻变为多少Ω?通过导体的电流为多少A?在练习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学前面两个问题都能做对,但做第三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电阻为零的错误结论。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强化对电阻本质的渗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会物理公式要结合物理量的意义才能领会准确的含义。
六、运用公式,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由概念推导出的公式,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公式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建立。以密度公式的引入为例,在学生知道了“1m3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之后,就可得出,要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就要求1m3的体积的质量,如2m3体积的质量是1600Kg,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密度=质量/体积”即“ρ=m/V”,从而计算出1m3体积的质量是多少,所以,公式“ρ=m/V”的意义就是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总之,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概念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去理解概念,要注重概念建立的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概念。
第五篇:浅谈平面设计在PPT课件中的运用
浅谈平面设计在ppT课件中的运用
——化繁为简,去伪存真
津市德雅中学程学琼
【摘 要】:从审美的角度探讨ppT课件制作的方法,用平面设计的理念指导ppT课件的制作,从版式的设计原则,字体字号的选用,色彩元素的运用及图片、动画、影片、音效等素材的合理添加四个角度阐述课件制作应化繁为简,去伪存真,让课件真正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
【正 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电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不再是中学课堂中的奢侈品,而成了和平日里老师们经常要使用的粉笔、备课本一般的常用工具。于是老师们的手中常常就有了纸质备课本和电子备课本两样武器。
各样的课件制作软件,比如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都有着强大的课件制作功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powerpoint因为是电脑中的常用软件,简单易学,方便实用,ppT课件更易被老师们掌握和使用,于是ppT成了我们学校课件制作中的一种常用软件。大多数的老师都掌握了ppT的基本操作技能,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的ppT课件制作显得花俏繁杂,没有为课堂增彩,相反让学生或观者眼花缭乱,让课程大打折扣。本文从平面设计的角度谈谈ppT课件的制作。
一、版式:课件设计的骨骼
1、版式的对称与平衡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任何平面化的作品都得遵循平衡的原则,不能让整个画面失去重心。由于人对某些图案的认知、视觉理解与人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平衡感成了最重要的一个视觉原则。而且在自然界中,很多的物体都有天生的对称和平衡,比如我们人类,自然界的动植物。无论是有意识的认知还无意识的感受,人们对平衡感具有天然的认同性,所以在平面设计的原则中,平衡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那么在版式的设计和选择上,对称式的设计具有重心稳定,静止庄重的整齐美感,理科类的课件制作就可以选用对称式的构图。均衡式的设计具有变化,富有动感,更显活泼。文科类、艺术类的课件就可选用此类版式。
2、版式的统一与整体
为了让演示看起来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每张幻灯片上,可以设计一些固定的元素,如背景、LOGO等。这些固定元素可以放到幻灯片的母版上,这样可省去重复操作,节约了时间,让课件看起来更加统一。首页的设计元素在后面的页面中出现,也是统一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ppT自带了很多设计合理的版式供我们选择,但是制作个性化,符合我们课程需要的课件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设计背景和版式。所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一套独具特色的背景和版式是制作好一个课件最重要的前提。例如笔者在制作《春天的畅想》这一美术课件时,封面就选用了自己拍摄的春天的柳树、桃花等摄影作品为背景,在后面的页面中设计了右上角为淡绿色柳树的版式,整个画面清新淡雅,极富春天气息。
二、字体字号:赏心悦目的根本
1、简洁的字体样式
现在电脑里字体越来越多,很多老师在选用字体的时候,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字体所迷惑,喜欢在课件上面选用各式各样的字体,其实这样做不仅没有提升课件的观赏性,相反会让我们的课件丧失感染力,让观者无所适从。封面封底的字体选用上我们可以活泼一点的浮云体、广告体等,而正文的字体就需要选用庄重、严肃一点的字体,比如常用的字体几种:黑体、宋体、楷体、魏体、幼圆等等,这样更有利于传达教者的知识。尤其是理科类的课件,更忌讳选择花花绿绿,变化多端的字体,这样还会搅乱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在页面中尽量统一字体的选用。不能够第一页的第1个知识点是宋体字,换到第二页第2个知识点就成了黑体。应该尽量选用统一的字体和字号,比如:所有的大“一”号都是黑体,下面的小“1”号字体都是幼圆,那么下面的所有文字都用宋体字。这样看起来就会整体统一。
2、合适的字号大小
一般来说,选用ppT自带的设计模板,里面都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字体大小比例,从页面的主标题,副标题,正文等都有固定的模式,若是自己设计就得遵循主题字体大,其他字体递减的原则,突出主题更显条理清晰。当然字号选择的原则也是以正确、鲜明、有重点地传达知识为根本目的。有时候在一行文字里面为提出某个知识点,而把其用独特的字体字号显示出来也是需要的。
三、色彩:美化课件的重要元素
1、色调的和谐美
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不仅体现在版式、背景、风格上,更体现在色彩上,我们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但是课件的色彩却忌讳“五颜六色”,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背景的颜色要简明、平淡,而且不要有太多的修饰感染文本,文本的颜色更不能太多,在做到醒目的同时尤其忌讳花哨凌乱。一个页面的背景、字体、修饰用到五种色彩以上那就太杂乱了。
色调是指一副作品或一个页面中色彩的总体倾向。如在大自然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黄昏的时候落日把所有的景物都染成金色,那么这个时候的色调就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大地被白雪覆盖,这个时候的自然界就是白色色调的。一个课件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色调,不能够一页红色,一页蓝色,一页黑色没有章法。而且由于心理倾向的存在,色彩有冷暖倾向,如我们看到青、绿、蓝一类色彩时常联想到冰、雪、海洋、蓝天,产生冷寒的心理感受,通常就把这类色界定为冷色,而看到橙、红、暖黄一类色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火、夏天而产生温热的心理效应,故将这一类色称为暖色。除了冷暖,色彩还有情感倾向,黑色庄重,蓝色典雅,红色热烈,黄色阳光······
色彩冷暖和色调的选用自然要根据课件的内容来确定。这个内容可以是知识类别,也可以是情感倾向。比如教授关于“春天”的课程,选用和春天相关的绿色,黄色,粉红色就比较好,教授理科类别的课程,选用蓝色调,灰色调更显理性,教授古典文学等素雅的课程则可选用淡黄、浅赭石这类沉着、庄重的色调。好的色彩选择定会让课件增色不少。
2、色彩的对比美
有统一自然也有变化,尽管我们提倡和谐的色调选择,但这并没有意味着只能选用单调的颜色。红——绿,黄——紫,蓝——橙是对比色,在整体的大前提下合理的色彩对比更会显得课件鲜明而独特。如背景是绿色系,题目用上深红色就会很突出,在紫色的页面上配以黄色的主体字也会对比强烈,当然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合理设置色彩的面积和位置。色彩是一门大学问,幻灯片的配色要以明快和谐为原则,文字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配合一些小的色彩装饰,突出知识点。只要我们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多尝试多选择,就会找到最合理的色彩搭配。
四、图片、动画、影片、音效等素材的合理添加
初做课件的老师,往往会寻找很多图片、动画、影片、音效等素材,一旦找到的素材又不愿舍弃,一股脑的塞到课件里。音效及动画的运用常常是课件制作的误区,很多老师喜欢每翻一个页面都设置音效或动画,让整个课件“热闹非凡,动感十足”,其实这样做反倒让学生只顾欣赏动画音效而忽视了重要的知识点。声音和动画都是为了强调重点,除去必要的视频效果和动画演示,在适当的地方运用音效提示一下学生,更多的时候静态的图文反倒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度。背景音乐的选用也应该遵循课程的情感需要,若有老师的讲授为前提,背景的音效就不宜过大,以渲染和营造氛围为前提。
影像的质量是往往被课件制作的忽视的一个内容。很多从网络上下载的影像太小,像素不高,让学生“雾里看花”。所以寻找高质量的图片、影片,或者老师自己拍摄和课件相关的影像是添加素材的重要前期工作。
多媒体课件打破了传统而单调的课堂模式,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设计和制作一个精美的教学课件需要教师多学习美学知识,多欣赏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提高审美意识,化繁为简,去伪存真,让课件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学生乐学及师生互动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贝蒂的色彩》作者:(美)艾德华
著
《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 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作者:(美)麦克韦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