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行政执法考试培训课件--三项制度解读
三项制度解读笔记
一、主要意义
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试点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14号。
2017年1月19日
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法制办具体起草,形成《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送审稿)》。
2016年12月30日,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函。国法国L2017l 34号。
(一)落实十八届四全会的部署
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四中全会
(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行政执法规范公正文明
地位
1.是最典型、最常用的行政行为 2.是与公民权益最直接相关的行为 3.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和关键 行政执法的地位 80%的法律 90%的地方性法规
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由行政机关执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
会议指出,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三)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 促进依法行政
试点任务
确定在天津市、河北省、国土资源部以及呼和浩特市等32个地方和部门开展试点。三类
地方政府试点的,其所属的所有行政执法主体均为试点单位 国务院部门试点的,由其自行确定具体试点单位 地方政府部门试点的,该政府部门为试点单位。
各试点地方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六类行政执法行为中选择全部或者部分开展试点。
二、公示制度
行政执法主体采取一定方式依法及时主动将行政执法信息和过程向行政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度。第一,强调执法公开透明 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第二,重在打造阳光政府
第三,包括执法信息公开和过程公开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
推行执法公示制度试点重在打造阳光政府,要及时主动公开执法信息,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第四,及时主动 第五、全过程 事前、事中和事后。(一)事前公开
1.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并健全公开工作机制,实行动态调整
要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在门户网站和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等场所,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依据工程序、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1)内容: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依据工程序、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
(2)基础: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3)载体:在门户网站和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等场所,公开。(4)动态调整。
2.编制并公开执法流程、服务指南,方便群众办事(1)执法流程(2)服务指南(3)动态调整(二)事中公开
1.行政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活动公开
行政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活动,要佩带或者出示能够证明执法资格的执法证件,出示有关执法文书,做好告知说明工作。
2.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工作公开
服务窗口要明示工作人员岗位工作信息。(三)事后公开
1.探索行政执法决定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完善公开信息的审核、纠错和监督机制。
2.“双随机”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统一公示平台
试点地方的人民政府要确定本级政府和部门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的统一平台,归集政府所属部门行政执法信息,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实现执法信息互联互通。
行政执法信息平台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201 6年年底前要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
加快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时限
《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国发(2014)6 号)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假冒伪劣和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自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处罚决定或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对食品药品、卫生器材、农业生产资料等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领域的假冒伪劣和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市场监管部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执法案件主体信息、案由、处罚依据及处罚结果,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内部审核机制、档案管理等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数据开放意识,有序开放政府数据,方便全社会开发利用。
三、全过程记录制度
行政执法主体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并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第一,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第二,固定证据。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证据可能随时灭失或者变化,从而影响证据的认定,而通过执法过程全记录这一方式,可以及时把证据固定下来。
第三,还原事实真相。当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因执法过程产生争议时,完整的执法记录可以还原事实真相,减少执法争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
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重在规范程序,要扩大记录适用范围,实现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
(一)规范文字记录
1.行政执法文书作为全过程记录的基本形式。
2.根据执法行为的种类、性质、流程等规范执法文书的制作。3.推行执法文书电子化。
4.明确执法案卷标准,确保执法文书和案卷完整准确,便于监督管理。(二)推行音像记录
1.音像记录是全过程记录的重要形式。
2.对现场检查、随机抽查、调查取证、证据保全、听证、行政强制、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过程,要进行音像记录。——事项
3.对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场所,要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领域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
积极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探索成本低、效果好、易保存、不能删改的记录方式。
(四)强化记录实效
1.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
2.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全过程记录信息在案卷评查、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舆情应对、行政决策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中的作用。
有关规定
《河北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 《山东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通知
四、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行政执法主体作出重大执法决定之前,必须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
推行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重在合法行政,要确保每项重大执法决定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守住法律底线。
第一,目的在于保障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质量。第二,重在合法性审核。
第三,是重大行政执法的必经程序。(一)落实审核主体:谁来审
试点单位的法制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法制审核工作。
试点单位要配备和充实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并与法制审核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法制审核人员,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法制审核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要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法制审核工作中的作用。(二)确定审核范围:哪些需要审
结合行政执法行为的类别、执法层级、所属领域、涉案金额以及对当事人、社会的影响等因素,确定重大执法决定的范围。
探索重大执法决定目录清单。
可对法定简易程序以外的所有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1.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应当组织听证的
2.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可能受到重大影响的 3.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人数较多或者争议较大的 4.行政执法事项疑难、复杂的 5.其他。
(三)明确审核内容:审什么
1.针对不同行政执法行为,明确具体审核内容 2.重点审核内容。
执法主体、管辖权限、执法程序、事实认定、行政裁量权运用和法律适用等情形。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细化审核程序:怎样审
根据重大执法决定的实际情况,编制法制审核工作流程,明确法制审核送审材料,规范法制审核工作方式和处理机制,规定法制审核时限,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一些做法
《辽宁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查规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二)强化统筹衔接(三)鼓励探索创新(四)做好评估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组成的试点工作协调机制。
研究、协调、指导试点工作。
负责组织实施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部门。
负责组织实施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指导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监督落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开展工作交流,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试点政府
试点地方的人民政府要成立由负责法制、编制、信息公开、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工作的部门参加的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落实机构、人员及信息系统、装备、经费等保障措施。
(二)强化统筹衔接
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等改革任务相结合。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本系统执法办案、信息公示等平台与地方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的互联互通。
(三)鼓励探索创新
——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不断创新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相对成熟的方面要规范完善,相对薄弱的环节要健全强化。
(四)做好评估总结
试点工作在201 7年底前完成。
负责组织实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01 7年底前组织试点单位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法制办要会同有关方面对试点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研究试点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交流、通报试点进展情况。
试点工作结束后,研究提出全面推行的意见。
第二篇:2017行政执法考试培训课件--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
第一章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认识
概念
行政:由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 复:重新、再次 议:议决,审议并决定 特点 裁决纠纷
具有被动性,“不告不理” 具有较强的程序性 优势
对当事人而言,比较经济地保护其合法权益
对行政机关而言,获得了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又一次机会,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对法院而言,减轻诉讼负担 行政复议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当事人可以选择复议或诉讼,复议后可以诉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37条);(修法后第44条)。
199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行政复议条例》。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行政复议法》。2007年国务院公布施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2009年只是对复议法的第30条进行了修正,将“征用”改为“征收”,其余内容并未有所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与行政复议法的关系
从1999年《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各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具体制度上存在的问题,2007年推出实施条例目的在于总结行政复议实践经验,把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具体化,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可操性性。
实施条例对《行政复议法》第3、7、9、14、15、18、20、23、28、29、30、33、37条进行了解释。实施条例中的具体内容包括完善了行政复议申请制度、细化了行政复议受理方式、创新了行政复议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复议决定的权限与程序、专章规定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新行诉法第44条,第45条:两个月的复议期限,然后在15日内起诉;逾两个月的期不作决定的, 逾期之日起15日内起诉。
问题: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既然在程序上有这种连接性,那么,两者究竟有何相同或不同?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相似之处 行政——都针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为 范围——受理案件的范围也大体相当 程序——都具有相当的程序性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受理机关不同
可否一并针对抽象行为不同,但行政诉讼法修改后基本一致 裁决权限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3)
新行政诉讼法对复议制度的影响
第26条 第二款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无论何种情形,复议机关都要作为被告参加行政诉讼。
复议机关行政应诉案件大幅增加
一组数字:以山东省为例,2第一章5年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3546件,比2第一章4年增加了5696件,同比增长72.6%。
出庭应诉工作压力增加,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成为焦点
一段体验:“应诉人员既经历过一天内开7个庭的紧张节奏,也经历过5天内奔波于4个城市的紧张行程。”
第二章行政复议制度运行的现状
行政复议的现状与问题之一
行政复议制度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行政复议解决纠纷的功能不足,大量行政争议还游离于法律平台、特别是行政复议渠道之外。
未经复议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比重:70%以上。行政复议案件的数量:多年维持在7-8万件。
大量行政争议不能通过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纠错、约束机制而实现行政法治,增加了社会摩擦力和运行成本。
行政复议的现状与问题之二
从行政机关领导到社会大众对行政复议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足。
市、县两级政府的行政复议能力十分薄弱,机构不健全,编制不到位,队伍不稳定。
一组数据:据统计青海、福建、江西、山东的369个县级政府中,有90个根本没有办理过一起行政复议案件。
行政复议的现状与问题之三
复议制度和程序设计不善影响复议制度的功能发挥。不积极受理案件
调解和解尺度不均衡 审理机制不够公开透明
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缺乏刚性约束 维持率偏高 行政复议效率不高 小结
如果行政复议机制能恪守法治原则、高效便捷地处理争议,具有良好的公信力,当事人自然会更多地选择它,而不再求助于更复杂的诉讼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4)
第三章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尝试
背景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06〕27号)
对当前国家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进行重新定位和分工。肯定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
确定“三化解”的基本要求,即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明确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方向。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
试点改革进程
2006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行政复议工作会议,对“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作出了具体部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率先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
2007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再一次明确提出市县政府要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要求“健全行政复议体制”。
2008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在贵阳市召开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有关情况和经验,进一步听取开展试点工作的意见并部署试点工作。
2008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在贵阳市召开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有关情况和经验,进一步听取开展试点工作的意见并部署试点工作。
2008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印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法[2008] 71号、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以下8个省、直辖市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单位:北京市、黑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海南省、贵州省。
2010年4个省自主加入试点:内蒙、湖北、重庆、福建。12个省共确定60个单位参加试点。
2014年复议委员会试点已经扩大到了21个省份。试点改革主要内容 集中管辖权
改革后的相对集中管辖权,是将各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管辖权收归本级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以实现复议管辖权的有效集中与合理分配。
改革成效: 有利于畅通相对人的复议申请渠道 有利于复议资源的集中和整合 有利于复议队伍的建和稳定 典型代表:
浙江省新设行政复议局、浙江义乌成立行政复议局; 广东佛山相对集中行政复议管辖权改革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5)
建立复议委员会 改革成效:
有利于避免审而不决,决而不审的制度困境 有利于解决行政复议工作非中立性的问题 有利于改善行政复议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典型代表:
哈尔滨模式、北京模式
哈尔滨模式:将法制机构的复议职能为行政复议委员会所吸收。
复议案件按照事实情况的难易程度,在程序上以简易与一般形式进行分别处理,其中一般程序的运用占到多数。简易程序案件由复议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一般程序案件则由复议委员会的案件议决会进行审议,但是复议决定依然以行政复议机关的名义予以签发。北京模式:普通类案件是由政府复议机关负责处理,但若遇到事实不清、法律适用存疑的重大、疑难类案件,则交由行政复议委员会议决,并出具审理意见书,作为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参考建议,政府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的处理依然占到多数。
与哈尔滨模式相比较,北京模式中的复议委员会在性质上更接近于一种咨询机构,主要负责研究行政复议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为复议工作提供专业知识上的协助。
程序改善
复议法规定了书面复议原则
例外:调查或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或三方同时到场、互相质证的“开庭审”。不含有“禁止单方面接触”的公正要求,因而很容易导致偏私。
利用听证的方式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复议程序上的缺陷。议决式审案也是程序再造。典型代表:
集中于对书面审查以外的公开类审理方式,如听证与调解的广泛尝试。如浙江省相继出台了《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处理规则》、《浙江省行政复议听证规则(实行)》等法律规范,积极地推进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审理,强化行政纠纷的解决。广东省的程序改革则更为彻底和司法化。在复议案件的审理程序中,听证审查是原则,除简单类案件可以进行书面审查外,其他均实行听证审理。自2第一章5年始,广东省便着手开始在各市推行行政复议庭建设,进行庭审直播。
第四章行政复议法的修法方向
行政复议法修法展望 方向之一:重塑组织机构 建立专门的行政复议局 强化复议委员会的咨询功能 强化复议队伍的建设 方向之二:集中案件管辖
一方面制度的设计可以解决人手与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集中管辖权可以使行政系统内部逐渐地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专门体系,这个专门体系专长于纠纷争议的有效解决。
相对集中行政复议管辖权在现阶段与现有法律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所以在复议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配套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日后制度发展的有效可行。
方向之三:改革审理程序
实践中,相对人在听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程序的公正,往往会选择息讼服判,这正是争议纠纷解决目标所期盼的,是复议法修改之重。
程序司法化是要求复议制度与诉讼制度般强化程序的作用,而不是完全的司法主义。因而,复议审理程序的改革需要坚持两个原则,即正当程序与效率原则。
就审理方式而已,建议取消“书面审查为原则”的法律要求,增加对外公开的审理方式,强化听证审理的优势作用。
审理程序的改革需要配套解决办案人力短缺的问题。
复议的功能定位在于解决纠纷,复议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突出其自身的便捷、效率的优势,避免复议与诉讼的同质化问题。
第三篇: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
XX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务实高效、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基本原则,以推进行政执法透明化、规范化、法治化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改善执法服务,保障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执法职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实施,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人民政府镇长XX同志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镇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内容
各部门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给付、行政裁决以及其他行政执法行为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
(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1.制定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具体办法。各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各部门实际,制定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具体办法,强化事前公开,规范事中公开,加强事后公开,明确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的范围、内容、载体、程序、时限要求、审查机制、监督方式和保障措施等,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明晰、便捷高效的行政执法信息公示运行机制。
2.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各部门要结合行政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编制各部门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执法类别、事项名称、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承办机构和办理时限等,在镇政府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各部门要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编制各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主体、依据、对象、内容、方式、比例和频次等,向社会公布,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修订和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编制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各部门实际,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编制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明确行政执法活动步骤和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能。
5.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执法人员开展检查、调查等执法活动要主动亮明身份,主动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
6.做好行政执法结果公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向社会公布“双随机”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公布各类行政执法决定和行政执法决定的履行情况。
(二)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1.制定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具体办法。按照行政执法类别,制定或完善各部门执法全过程记录具体办法,明确执法环节记录的内容、方式、载体以及明确专人负责执法记录的管理和使用等,建立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的工作机制,由有行政执法权的执法责任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具体负责。
2.规范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各部门执法文书标准文本和电子信息格式,按规定使用执法文书,告知行政相对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及时将执法证据、材料归档建卷。
3.推行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各部门要结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根据要求,明确应当进行音像记录的执法环节、记录方式和工作要求。制定各部门音像记录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和监督规则,利用音像记录设备,对相关执法过程和执法场所进行音像记录,并将音像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4.加快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化建设。各部门要加快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的应用建设,要结合已有的办公自动化和执法办案系统,积极探索音像记录即时上传存储模式,实现执法全过程网络同步管理。
5.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结果运用。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好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的收集、保存、管理、使用,并报党委备案,加强执法全过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发挥全过程记录信息在案卷评查、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舆情应对、行政决策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中的作用。
(三)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强化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构和人员配备。要明确审核机构,由党委书记与镇长作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党政办、取得律师资格证的公职人员与法律顾问作为成员。各部门的法制机构具体承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要认真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担任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不断提高法制审核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2.实施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各部门要明确审核内容,明确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要素清单,重点审核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执行裁量基准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是否有超越职权范围或滥用职权情形、行政执法文书是否规范齐备、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等内容。
3.编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各部门要根据各部门的特点,编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明确法制审核送审材料,规范审核程序、审核载体、时限要求,全面系统规范法制审核行为。
第四篇: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总结汇报
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X年以来,区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及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细化了目标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并于X年X月和X年X月组织乡镇、街道和执法单位分别对执法信息公示录入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同时,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安排,于X年X月和X年X月分别对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在具体工作中,执法部门强化执法信息公示,并对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执法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确保主要执法环节能够有据可查。同时,对照权责清单,全面梳理法制审核事项,认真开展法制审核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一是结合第五轮行政执法证件换证工作,对执法机关执法依据进行梳理,依法确认执法机关主体资格。同时,对执法人员进行清理,依法确认执法资格。经梳理确认,X家单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在此基础上,组织符合条件的X名执法人员参加了网上考试(及格X人)。目前,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和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已核发到位。二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执法部门在制定公示检查计划时,列明检查对象、检查频次和时间安排。
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基本履行了公示责任,对亮明执法证件、告知执法内容和出具执法文书进行要求。三是按照《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办法》,在政务服务专网公示部门单位权责清单,明确了设定依据、责任事项、追责情形、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等内容。
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服务指南和工作流程,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大厅、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依托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录入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文书、执法结果、裁量标准等执法信息。
同时,按照省行政执法统计年报标准,统计填报行政执法相关数据。目前,X和X执法信息补录工作基本完成,X年执法信息录入工作按进度跟进。(二)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一是在贯彻执行《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的基础上,健全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行政决策机制,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遵循“四个准确把握”的原则,即准确把握审核主体(执法部门设立法制机构的,由法制机构审核;
未设立法制机构的,由指定机构或审核小组审核)、准确把握审核层级(以政府名义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制审核;由执法部门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由部门法制机构或者审核人员审核)、准确把握审核责任(明确审核机构、指定机构或审核小组责任;明确审核人员责任)、准确把握审核程序(法制审核作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有效的必经程序;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三是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和法制审核方面的作用,制定下发了《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和《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遴选聘任办法》。
在具体工作中,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邀请执业律师和专家学者参与法制审核工作,提高法制审核质量。同时,建立完善工作台账,提升工作效能。(三)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在执法活动中能够做到收集和保存证据,体现了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单位在调查询问、现场勘察、听证告知、处罚决定等环节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同时,在平时检查和业务指导的基础上,抽查相关单位形成的X余卷执法案卷及检查记录进行集中评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二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现场检查、调查取证、查封扣押等重点环节进行音像记录,确保执法行为于法有据、有据可查。
同时,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三是指导相关执法部门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采用拍照、录音、录像、执法记录仪记录等方式,在调查取证、查封扣押、强制拆除、送达执行等关键环节进行跟踪记录,并定期对音视频资料进行抽查和检查。
(四)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在成立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单位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在X年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平时检查和业务指导情况,积极组织各单位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自评工作。
在此基础上,通过抽查资料、调阅案卷、业务交流等方式,对具备创建条件的X家执法单位予以推荐。三是根据工作安排,于X年X月和X年X月组织乡镇、街道和执法单位分别对执法信息公示录入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行集中培训学习,重点对行政执法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及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网络平台操作方法进行培训。
同时,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沟通协调,提升工作效能。四是组成督察组,于X年X月和X年X月分别对乡镇、街道及部分执法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察,重点对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执法案卷不规范、软件资料不齐全和执法能力不强、审核力量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工作成效。
(一)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随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有效推进,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明显提高,尽量避免出现矛盾激化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巩固了执法人员依法用权的约束意识。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法治政府建设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法制审核质量进一步提升。
部分执法部门把加强法制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单独设置了法制机构,为提高法制审核质量奠定了基础。如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了法制股室,并增加了X名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已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保证了案审质量;如公安机关形成派出所先期审核、法制大队全面审核、主管领导审核签批的工作机制,并全程实现网上审签。(三)执法设备投入进一步加强。
为了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一些单位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照(摄)相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等音像设备。如公安机关和城管部门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并购买了存储服务器,为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奠定了基础;如税务部门拟建立音像记录整理工作阵地,为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提供了保障。四)执法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推动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为规范执法行为奠定了基础。如税务部门和烟草部门能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如住建部门和文旅部门能够较好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作的行政许可案卷内容完备、材料齐全。
(五)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各单位普遍加大了执法力度,人民群众比较满意。如卫健部门以落实“三项制度”为抓手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同时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群众反映良好。四、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推行“三项制度”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一些单位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安排部署缓慢,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落实相对滞后。(二)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不到位。
一些单位执法文书不规范,存在案件事实或相关情况描述不清、证据未能形成链条、文书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在调查取证、查封扣押、强制拆除、送达执行等关键环节没有全程进行记录。此外,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职责和任务相比,部分单位执法装备的配备已不适应执法任务的要求。(三)执法信息公示不到位。
一些单位没有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要求,未及时在信用“行政执法公示”专栏进行公示或更新执法信息,部分信息仍存在空白;一些单位没有严格履行公示责任,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未亮明执法证件、未全面告知权利力义务等情形。(四)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不到位。
一些单位对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审核程序没有全面进行梳理,且对相关事项未履行法制审核程序或审核意见不具体;一些单位审核力量较为薄弱,没有专门的法制机构,具体工作由办公室或其他股室临时兼任,且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审核人员严重不足。五、下一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日常执法中坚持落实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并抓好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的推进落实。二是建立健全执法过程记录保存、管理、使用等制度,在调查取证、查封扣押、强制拆除、送达执行等关键环节全程进行记录。
在此基础上,组织部门单位对执法案卷及检查记录进行集中评查。此外,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执法装备,并做好音像记录与文字记录的有效衔接。三是全面加强执法信息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跟进和录入执法信息。
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全面履行亮明执法证件、告知权利义务和出具执法文书等工作职责。四是适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实务专题培训,重点对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进行专题学习和讲解,提升执法人员自身业务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同时,结合业务交流和工作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履职和办理案件的能力。五是完善法制审核制度机制,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对执法主体、执法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行政处罚裁量情况、执法文书等进行审查,努力做到应审尽审。
同时,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使机构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审核任务相适应,确保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落到实处。六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
同时,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回头看”,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第五篇: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总结
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的通知要求,xx县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立即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协调、指导工作开展,现将xx县林业和草原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三项制度”领导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宣传法规股,具体负责联络、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各股(室)、中心、队负责涉及本股(室)、中心、队业务范围内的“三项制度”开展工作,结合行政执法行为类别、金额、对当事人人身、财产权利有重大影响、社会影响等情形,确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范围。按照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标准,编制完成本部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
二、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
(一)严格实施执法公示制度。xx县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并下发了《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办法》。一是规范事前公示。xx县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网及时公示公开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监督举报等。编制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执法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执法资格清单、行政执法服务指南和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并在网上公示。二是强化事中公示。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时,严格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工作要求,规范执法事中公示。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公示行政许可事项、流程、资料和工作人员岗位工作信息。三是推动事后公示。xx县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网定期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事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二)积极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xx县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并下发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一是明确执法人员要求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记录;
二是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推进全过程记录执法工作。xx县林业和草原局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购置了五台新型行政执法记录仪,做到执法人员人手一台,加强执法过程记录工作。三是加强执法设备管理,制定印发了《执法设备管理规定》。四是明确了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要求,按照执法程序进一步统一了执法文书,明确了执法过程中现场拍照记录入卷规范、执法记录仪及其他录音录像设备录制的音像资料保管方式、记录入卷办法和要求。确保每件行政执法案件有记录、有案卷,保障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完整,执法文书规范,案卷完整齐全。
(三)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决定文书网上公开工作。xx县林业和草原局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开设了行政复议公开栏目,并指定专人负责。
(四)截止到今年10月,我队共处理违法案件立案45件,结案40件,我队共受理林业行政案件45件,已结案40件。查处林业行政违法人员40人,其中违法单位法人35人。1-10月份合计没收木材(杂栗木树)25.003吨,xx松木材15.6365立方米;
处罚林地面积47994.10平方米,罚没款收入685774元;
野生动物案件1件,罚款100元;
合计罚款(含木材变价款)3086084.62元。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三、存在的问题?
xx县林业和草原局在落实“三项制度”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三项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完善、规范。
由于xx县林业和草原局实行“三项制度”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环节无章可循。
(二)在实施“三项制度”上还不够深入、具体、全面。一是行政执法决定公示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限有待完善;
二是执法全过程记录方面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资料的记录,保管、制作入卷方面还不够规范,特别是音像记录资料入卷的很少。
(三)有的执法人员对“三项制度”认识不到位,认为环节太过于复杂,工作太繁琐。
四、下一步解决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xx县林业和草原局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xx省入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结合州、县《开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分工,夯实责任,认真扎实地开展好“三项制度”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制度。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规范执法制度建设。
(三)进一步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执法行为规范。
(四)提高“三项制度”培训质量。只有通过不断强化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才能使全县行政执法工作走向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五)加大“三项制度”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宣传范围,丰富宣传内容,运用更多的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