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通用)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流程
我设计的流程是:先复习、质疑。(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带问题学习课文。)接着细读、探究。(让学生先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的舒适和方便。再通过对比20世纪前,祖先们的生活状态。进一步让学生对20世纪科学成就感到骄傲、惊喜。并紧接用视频播放科学成果,让农村的学生更直观,更明白体验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是感悟、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比,更深入知道这些变化,都来源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秘。)
三、说感受。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等字、词入句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谈感受?有的说:“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这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3、读中悟,读中学,渗透读写结合。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句子较抽像,我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名句,然后与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如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不拘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诗句及几句简短的话。)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21世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还的采用诗表达:20世纪上天入海呼风唤雨,21世纪穿越时空,无所不能。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来源学生对科学的赞美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4、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及课堂的“人文性”。
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么在这堂课上,我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生活状况,还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当时“还没有……没有……,并收集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如:人类登上太空,潜入深海,高速列车等。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整堂课中,我时常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如:“你提出的问题真好,很有价值。”“你真是一位诗人,写出这么好的诗,让老师折服。”“你都可以与路甬祥爷爷比美了”等等。无不闪现着对学生的关怀与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由衷的“想学”。
四、说反思
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2、不能调控课堂,有一种被教案牵着走,因此在处理课堂生成东西时不能随机应便。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问题的出现,老师不能对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及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
3、缺乏经验,不能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如:学生说到20世纪发明火箭时,我没有很好利这一时机结合我国近几年发明的“神舟五号、六号”及“婵娥一号”探月卫星,见证祖国的伟大。
4、要加强对自身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充电,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随时对需要补充的地方进行粘贴。
总而言之,我们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了解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科技技术”,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做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给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而本文的类型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②能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了解科学创造的奇迹以及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惊人的变化;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
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教学重点,而需要重点花时间攻克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学生的要求,要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大致内容。 2.情景教学法。为了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我打算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
同时我认为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章具体细节的把握,所以结合以上这两点,我打算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该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共涉及了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首先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想一想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而引出答案是20世纪,再告诉同学们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鉴赏文章的前提,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基于以上的观点,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先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然后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想一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段写的?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素、嘴是平舌音,植、受、是翘舌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在学生达到都准音的目的之后,再指导学生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谦”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在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以后,再来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精读课文 仔细品味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在课文中把的这些成就给画下来。
在这之后,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用课件出示刚刚提出的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在结和板书展现给学生 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电话。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而现在就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
理清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告诉学生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4.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在学生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有了一定掌握以及知道了20世纪的哪些新发明以后,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告于段落了,但是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所学的文章中所包含的道理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会布置学生回家之后再次朗读全文,同时收集资料找一找20世纪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我采用列提纲的方式,突出重点,根据文章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进行书写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现实 顺风耳 电话 腾云驾雾 飞机
奔月 宇宙飞船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3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4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 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5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6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平时的词语积累怎么样?请你们来说说带有风和雨这两个字的成语或者四字词语。风雨无阻、风吹雨打、暴风骤雨、狂风暴雨、刮风下雨。同学们说得真好啊,你们积累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的好词语,你们这是在呼风唤雨那。(板书)导出“呼风唤雨”。一起读。谁知道呼风唤雨的意思。那么,在你的印象里,谁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呢?孙悟空,神仙等等?好,现在老师在这个词后面加上一个“的”,然后请你来填一填,你会填哪些答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看老师填一个词“世纪”(板书),一起读。谁来说说世纪的意思。一个世纪就是100年,我们现在是属于哪个世纪啊?21世纪。是的。21世纪是从2000年到2099年,那么20世纪就是从1900年到1999年。咱们今天要来学习的就是发生20世纪的内容,一起读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读了课题,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从课文中去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和端庄的神态,我知道大家读得很投入。
1、检查自读情况。
农耕社会 依赖自然 腾云驾雾
程控电话 远洋船舶 潜入深海
自由读一遍,请一生读,开小火车读,集体读。同学们,这段话中有两个生字,一个是潜入深海的“潜”,另一个是船舶的“舶”。板书:潜、舶注意潜是第二声,可让一生板演。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小右大,替字上紧下松,左边的夫化成点,右边的夫是一奈。请同学们在生字表旁边写一个。
写得非常好,除了会写还不够,还要理解的意思。老师考考你,知道农耕社会吗?图片出示。
是啊,在农耕社会,人们只能依赖自然,在幻想里腾云驾雾。而如今我们有了程控电话、远洋船舶、航天飞机等等,可以真正地腾云驾雾了。
二、直奔重点,感受变化
那么,现在科技,到底带给了人类怎样巨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用横线划一划。
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话,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指明读。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教师点评指导(长句)。全体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整段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这都是一些 ()词。那么这些动词能够互换吗?不能互换?为什么?生答。是啊,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个字、每一个词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和意义,因此啊,咱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的精确性。那么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一下课文用词的精确性吧,男生来读前半句,女生一起读后半句。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男生)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女生)
三、深入研讨,反复涵咏
是啊,正是由于这些科技成就,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除了这些发明外,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是啊,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大家请看。课件出示:看着这些图片,大家展开丰富的联想,想一下咱们将来的生活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
( )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世纪有那么多的成就,正如课文中的一句诗所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示)这千树万树的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假如这些王公贵族,他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他们会说一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来想象一下贵族们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现在我是新华社的记者,让我来采访一下这里贵族吧。现在你们就是穿越时空隧道的贵族门,王子、公主、陛下……
是啊,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家看,这千树万树的梨花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那么地舒适,方便。
第三段整段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四、课堂小结,升华提升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这改变了一切的春风,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啊。带着这样一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诗。同学们,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关于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有更多的成就等待着大家去探索。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第二题。
2、选作题。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7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第二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11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流程
我设计的流程是:先复习、质疑。(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带问题学习课文。)接着细读、探究。(让学生先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的舒适和方便。再通过对比20世纪前,祖先们的生活状态。进一步让学生对20世纪科学成就感到骄傲、惊喜。并紧接用视频播放科学成果,让农村的学生更直观,更明白体验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是感悟、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比,更深入知道这些变化,都来源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秘。)
三、说感受。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等字、词入句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谈感受?有的说:“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这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3、读中悟,读中学,渗透读写结合。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句子较抽像,我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名句,然后与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如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不拘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诗句及几句简短的话。)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21世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21 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还的采用诗表达:20世纪上天入海呼风唤雨,21世纪穿越时空,无所不能。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来源学生对科学的赞美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2
<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科技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这篇课文,一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二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较为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说学情>
由于课文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的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因而,在教学课文时,我利用一些图片,音像呈现,提供说话练习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籍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说文本生长点>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而,为了更好地生成,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进行自主建构:
1、在游戏中生成建构。课前,我与学生玩起“说说自家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的游戏,目的是创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及热情。
2、在引领中生成建构。以课文第一个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中心句进行提问,理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在潜心会文之后,达到对整个文本的整体把握。
3、在情境中生成建构。“入境始为亲”。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跟20世纪和21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相关的画面及短片,使学生内心为之惊讶、震撼,“情动辞发”畅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4、在说话练习中生成建构。当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时设计几个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说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句式的训练,也切身体验到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显现。
5、在品读中生成建构。课文篇幅不长,但有些词汇、语句却不易领悟。我带领学生亲历文本,抓住重点句进行诵读,理解,努力破解语言所隐含的信息,获得个性感悟。
<设计思路>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根据本校“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实施策略”的课题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紧扣中心句,突出感悟,促进教学衔接。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教学困惑,那就是——怎样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接受科技类的常识性课文,一般来说,上这种课,大多学生会虎头蛇尾,课堂上气氛会较为沉闷。因而我设计一个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乐于玩,乐于说。我呢,也相机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生活变化有多大。
(二)围绕主线,遍地开花。
教学时,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各种画面、科技短片的视听情境中,在生活的前后对比中,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原古时代的想象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是科学技术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
像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单单介绍一些常识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也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我不但抓住文章内的重点句,还设计了几个说话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
(四)激发想象、畅想未来。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科学还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他们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一次次探究中提升了认知水平、知识建构。可想而知,收获定是不少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3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小语界同仁:
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开课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的时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借助自学提示和汇报时的相机指导,教给方法、明确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自学时的盲目低效,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语文课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设计了两组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内容采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叙述出来,使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不再是单纯的资料展示,而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深体验、揣摩表达方法的载体。
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教材之所以便教利学,教材里的泡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我把它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把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相信会有好的效果。
(临场经验不足,学情把握不足,没有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比如: )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此次大赛的砺练,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评委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了解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科技技术”,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做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给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而本文的类型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②能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了解科学创造的奇迹以及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惊人的变化;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
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教学重点,而需要重点花时间攻克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学生的要求,要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大致内容。 2.情景教学法。为了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我打算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
同时我认为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章具体细节的把握,所以结合以上这两点,我打算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该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共涉及了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首先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想一想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而引出答案是20世纪,再告诉同学们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鉴赏文章的前提,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基于以上的观点,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先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然后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想一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段写的?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素、嘴是平舌音,植、受、是翘舌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在学生达到都准音的目的之后,再指导学生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谦”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在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以后,再来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精读课文 仔细品味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在课文中把的这些成就给画下来。
在这之后,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用课件出示刚刚提出的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在结和板书展现给学生 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电话。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而现在就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
理清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告诉学生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4.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在学生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有了一定掌握以及知道了20世纪的哪些新发明以后,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告于段落了,但是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所学的文章中所包含的道理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会布置学生回家之后再次朗读全文,同时收集资料找一找20世纪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我采用列提纲的方式,突出重点,根据文章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进行书写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现实 顺风耳 电话 腾云驾雾 飞机
奔月 宇宙飞船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7
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平时的词语积累怎么样?请你们来说说带有风和雨这两个字的成语或者四字词语。风雨无阻、风吹雨打、暴风骤雨、狂风暴雨、刮风下雨。同学们说得真好啊,你们积累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的好词语,你们这是在呼风唤雨那。(板书)导出“呼风唤雨”。一起读。谁知道呼风唤雨的意思。那么,在你的印象里,谁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呢?孙悟空,神仙等等?好,现在老师在这个词后面加上一个“的”,然后请你来填一填,你会填哪些答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看老师填一个词“世纪”(板书),一起读。谁来说说世纪的意思。一个世纪就是1,我们现在是属于哪个世纪啊?21世纪。是的。21世纪是从20xx年到20xx年,那么20世纪就是从1900年到。咱们今天要来学习的就是发生20世纪的内容,一起读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读了课题,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从课文中去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和端庄的神态,我知道大家读得很投入。
1、检查自读情况。
农耕社会 依赖自然 腾云驾雾
程控电话 远洋船舶 潜入深海
自由读一遍,请一生读,开小火车读,集体读。同学们,这段话中有两个生字,一个是潜入深海的“潜”,另一个是船舶的“舶”。板书:潜、舶注意潜是第二声,可让一生板演。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小右大,替字上紧下松,左边的夫化成点,右边的夫是一奈。请同学们在生字表旁边写一个。
写得非常好,除了会写还不够,还要理解的意思。老师考考你,知道农耕社会吗?图片出示。
是啊,在农耕社会,人们只能依赖自然,在幻想里腾云驾雾。而如今我们有了程控电话、远洋船舶、航天飞机等等,可以真正地腾云驾雾了。
二、直奔重点,感受变化
那么,现在科技,到底带给了人类怎样巨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用横线划一划。
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话,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指明读。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教师点评指导(长句)。全体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整段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这都是一些 词。那么这些动词能够互换吗?不能互换?为什么?生答。是啊,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个字、每一个词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和意义,因此啊,咱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的精确性。那么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一下课文用词的精确性吧,男生来读前半句,女生一起读后半句。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男生)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女生)
三、深入研讨,反复涵咏
是啊,正是由于这些科技成就,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除了这些发明外,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是啊,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大家请看。课件出示:看着这些图片,大家展开丰富的联想,想一下咱们将来的生活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
( )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世纪有那么多的成就,正如课文中的一句诗所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示)这千树万树的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假如这些王公贵族,他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他们会说一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来想象一下贵族们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现在我是新华社的记者,让我来采访一下这里贵族吧。现在你们就是穿越时空隧道的贵族门,王子、公主、陛下……
是啊,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家看,这千树万树的梨花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那么地舒适,方便。
第三段整段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四、课堂小结,升华提升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这改变了一切的春风,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啊。带着这样一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诗。同学们,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关于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有更多的成就等待着大家去探索。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第二题。
2、选作题。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8
一、说教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视频短片导入,揭题:播放有20世纪科技成果的视频短片,理解“世纪”的意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20世纪的科技成果,说说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从而透彻地理解题意。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 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中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使学生学懂并学好这篇课文,把作者要传达出的信息灌注到每位学生的心里呢?下面,我就从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蕴含的信息量很大,语句简洁而不乏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读性非常强。课文指出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技类的文章注重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得知识,或懂得一定的道理道理。学生在学完上组偏向记叙和抒情类课文之后,对此类新鲜的文章形式充满了好奇心。且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抱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第二板块中,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如:会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因此,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对课文新的生字词的掌握;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会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学习课文1.2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依据新课标和文本的特点,我来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三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所以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课文要说明的一些科技发明对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寻知识的兴趣,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合作探究讨论法
通过对20世纪科技发展成果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习惯.
3、搜集资料法
课文中讲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只是储备。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第四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流程:
我将课文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课一开始,我和学生先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听写生字词,学生自查或同桌交换订正,保证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和巩固。接着请学生齐声朗读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它的呼风唤雨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和探究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非同凡响的变化。这样通过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先把学生的记忆思维唤醒,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比较有利了。
第二个环节,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我准备分三个步骤来讲:
1、我先请学生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20世纪的呼风唤雨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在第4自然段。于是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该段,找出具体有哪些科技的变化。(让学生带着目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避免出现无意识的读的情况,效果往往也更佳。)
2、读完该段,我请学生起来回来问题。文中清楚地罗列了一些科技成果: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飞速火车和远洋船舶等。针对这些科技术语,我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理解它们的意思。有些实在不懂的词语,则可以再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这里,我认为学生对大部分的科技成果都能理解,只有“原子核的奥秘”、“程控电话”等可能存在疑问。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不仅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朗读该段最后两句话,让学生谈谈对“科学在不改变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的理解。学生结合上一句话能够领悟,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进步,更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啊。
第三环节,回顾历史,继往开来
1、我把自己的疑问抛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中说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那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用第3段的内容进行回答,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这段的学习。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让学生自行体会,没有科技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非常的简朴。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找出,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具体的体现在“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和现实的对比,学生可以想象那种生活的无趣和枯燥。此时我借机反问学生:但是文中提到他们那个时代“顺风耳”、“千里眼”和腾云驾雾的神仙。难道这不是很幸福吗?这样设计就让学生承担起了为老师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通过在这段中筛选信息,可以找出,哪些都只是人们的“幻想”,并不是真实的,最多只能作为他们给自己精神上的愉悦。
3、通过第3.4自然段的学习,学生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科技水平的差异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解,此时我顺势引导他们这两段的写法运用了怎样的一种方法来写,相信答案很快就能从学生的口中说出。这样就让学生通过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对比”这种方法。
4、我引导学生:“历史上的人们曾经幻想纷纷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现在科技发展的非常迅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日新月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为我们开启了未来的大门。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5自然段。”请学生谈谈感受,启发他们对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用课文末尾的话作结: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迁移,大胆想象
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对科技发展状况的热情还未消退,头脑中肯定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而文中却没提到的知识。我就给学生提供一个畅谈的机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可以谈谈自己知道的最新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发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思维,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个小的口语交流机会,把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广阔的舞台。)
第五环节、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作业是:
1、参照课后的“小练笔”,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长辈挺,请他们说说科技发明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继续去搜集一些科技发展方面的材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第五板块,我来说说这堂课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力求简洁清晰,这个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到一目了然,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领悟中心的作用。
登上月球电视
潜入深海20世纪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呼风唤雨的实际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各位评委,以上便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肯定存在很多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恳请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了解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科技技术”,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做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给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而本文的类型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②能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了解科学创造的奇迹以及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惊人的变化;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
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教学重点,而需要重点花时间攻克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学生的要求,要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大致内容。2.情景教学法。为了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我打算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
同时我认为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章具体细节的把握,所以结合以上这两点,我打算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该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共涉及了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首先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想一想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而引出答案是20世纪,再告诉同学们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鉴赏文章的前提,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基于以上的观点,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先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然后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想一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段写的?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素、嘴是平舌音,植、受、是翘舌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在学生达到都准音的目的之后,再指导学生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谦”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在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以后,再来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精读课文 仔细品味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在课文中把的这些成就给画下来。
在这之后,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用课件出示刚刚提出的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在结和板书展现给学生 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电话。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而现在就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
理清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告诉学生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4.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在学生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有了一定掌握以及知道了20世纪的哪些新发明以后,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告于段落了,但是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所学的文章中所包含的道理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会布置学生回家之后再次朗读全文,同时收集资料找一找20世纪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我采用列提纲的方式,突出重点,根据文章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进行书写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现实 顺风耳 电话 腾云驾雾 飞机
奔月 宇宙飞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老师辛苦了,谢谢。
第四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理解课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感受一下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
第三、读中悟学 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赏。再次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5、再读。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为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所折服。
6、想。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第四、总结、拓展延伸
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第五篇: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平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 (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 指名认读。
⑶ 齐读。
⑷ 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 (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 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 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 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 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 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 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 什么是原子核?
⑤ 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 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自由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 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 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 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 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 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 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 汇报交流。
⑸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 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 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 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 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3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 纠正不良读音。
⑵ 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 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 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 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 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⑶ 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发明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原本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发明。
3、同学结合自身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发明奇迹、幻想变成实际、人类生活大大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独立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调查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和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发明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自由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路甬祥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自由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路甬祥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xx年——20xx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路甬祥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