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课件,反思,教案,复习提纲,试卷
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洪溪小学科学教研组
8、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只是南北方向的线叫做纬线()9、我国
目
前
统一
采
用的地
方
时
是
北
京
时
间。
一、选择题(20分)
1、下面 动物已经濒临灭绝。A 麻雀 B 乌龟 C 藏羚羊 D鲨鱼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3、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系统。A 系统 B 生态 C 生态系统
4、同一个物体,滚动和滑动比较,滚动时的摩擦力要()。A、比较小 B、比较大 C、一样大
5、F1赛车的轮胎很窄,可以 与地面的摩擦力。A、减小 B、增大 C、变小
6、下列动物中是杂食动物的是。A 蚯蚓 B 蚜虫 C 蝴蝶
7、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北京 B、杭州 C、乌鲁木齐
8、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________。A、弹力 B、拉力 C、摩擦力
9、当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 通过电视观看到盛大的 开幕式直播。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10、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天体运行论》 B 《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
1、喷气式飞机是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
2、当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对时间方法是与同学对表()。
3、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4、创立“
日
心
说
”的天
文
学
家
是
哥
白
尼()。
5、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6、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7、原子钟是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
10、“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填空题(20分)
1、在一定限度内,橡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筋产生的弹力。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3、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为。
4、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 动物。
5、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 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6、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系统。
7、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 小时。
8、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四、填图题(20分)
1、看图回答问题
如果大量捕杀青,会产生什么后果?
(2)如果没有蔬菜,会发生什么情况?。
六、问答题(20分)
1、请写出五种野生保护动物的名称。
2、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
第二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复习提纲等
本文由67231778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 思想: 思想:
二、教 材 分 析: 2010 年 9 月 1 日 制定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 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 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 打好基础。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 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 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 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 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 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 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 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 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 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 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水
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 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 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 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 生 分 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共有 5 个平行班,每班学生均为 40 名左右,其
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 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 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 1 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 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 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 学 目 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 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 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 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 和谐发展。
五、教学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 科学素养。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 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 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 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 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 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 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 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 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 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 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六、教 学 措 施:
七、主要教 学活动 类型: 类型: 八、主 要导学 方法: 方法:
九、教 改教研 课题 2 教
本学期上课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周共
学
进 度
表
2010 年 9 月 1 日订
节,复习考试 内 容 节,机动 节
课时,其中新授课 教 始业教育 校园的树木 水生植物 学
起讫日期
9.01-9.07 9.8-9.14 9.15-9.21 9.22-9.28 9.29-10.05 10.06-10.12 10.13-10.19 10.20-10.26 10.27-11.02 11.03-11.09 11.10-11.16 11.17-11.23 11.24-11.30 12.01-12.07 12.08-12.14 12.15-12.21 12.22-12.28 12.29-1.04 1.05-1.11 1.12-1.18 辅助活 完 成 动 情况
我看到了什么 大树和小草 植物的叶 单元 练习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国庆节假期 机动 寻访小动物 蜗牛(2)蜗牛(1)蚯蚓 金鱼 机动 蚂蚁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期中复习哪种材料硬
单元 练习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
它们吸水吗 砖瓦和陶 单元 练习机动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器、瓷器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比较水的多 单元 练习空气占据空 机动
谁流得更快一些 少 我们周围的空气 间吗 空气有重量吗 复习 3 课题 始业教育课
教 学 2008.9.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交流,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 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 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 容。
重点 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 难点 教具 准备 教 学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1、自由谈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 话,了解 科学的事情?请共享。师: 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 科学学习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 背景: 背景:
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 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 读交流。
2、讨论交 流,形成 科学学习制度: 制度: 3、阅读反 思,了解科 学学习内 容: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 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 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 作。)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 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 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 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 成,请做好记录。小结: 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 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 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 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生:确定新的 4 人小 组学习单位,小组长 每月轮换。推选 2 位科学课 代表,明确相关责任 和权利。
生:完成调查表 内容:针对三上册教 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 概念呈现及问题提 出。
教学 反思 4 植物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 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 境、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 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 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培 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以观察 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 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实际上,第二单元动物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两者是一致的。一个生命体具有哪些特征呢?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界定,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命体都会对 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 进化的特性;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 织学习活动的。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征的 1、2、4、6 四条,其余的很少涉及,这跟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 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第 1 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 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第 2 课至第 4 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尽管它们 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 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认识。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 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第 5 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 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第 6 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 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 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 的培养。第 7 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 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来说,植物单元既有熟悉的一面,又有平时不太注意的一面,本单元的学习,将打开学生关注周围生命的心灵之门,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 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 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 学 重 点、难 点、概 述 5 课题
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 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 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具 准备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一、引言 学 教师活动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 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 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 —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过 学生活动
汇报说植物名称
程 补充设计
看照片 1.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
二、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 上的大树 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 能发现几点?)
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从图上 看大树,我看到了什 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 现,同时区分哪些是 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 信息。)2.学生汇报:回忆我 的大树,我曾经看到 过什么?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 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
三、回 楚,忆中的大 忆中的大 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 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 树 样吗? 3.教师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内 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 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 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 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 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
讨论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 看真正的大树?(再 去看一看,是不是能 6 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 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 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 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 内容?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 观察真
四、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 正的大树 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 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 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3.评价: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 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 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 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 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 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 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 单要有典型特色。)
五、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 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 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 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 续观察不同的树。
看到更多的内容!会 不会也有树瘤?是不 是也有小动物?是不 是还有其它东西?)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 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 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 活动。
教学 反思 7 课题 2.校园的树木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 教具 准备 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一、观察 树木的方 法
学 教师活动 1.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 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 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2.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 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 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 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 法„„)3.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 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 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 察笔记。)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 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过 学生活动
总任务:分小组 进行观察,每个小组 尽量观察不同的树 木;小组内要分工明 确,每个人要有观察 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交流 比较
程 补充设计
观察记
二、录一棵树
生:这棵树真大!看 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 实。这是树的果实。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 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 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 标本。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 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 色。)
.整理 整理我
三、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 8 们的观察 记录
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 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描述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 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 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比较我们的观察记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 录,思考、交流 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 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 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 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 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 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 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 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 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板书设计: 结的果实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叶片不一样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 反思 9 课题 3.大树和小草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 教具 准备 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认识常
一、见的小草
学 教师活动
1: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 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 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 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过 学生活动.师生交流
程 补充设计
观察记
二、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 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 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 布。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 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 记录一株狗尾草。3.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 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 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 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 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 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 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 当呵护它们。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
小组学生活动:观察 狗尾草,我们用简图 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 草。(能把狗尾草的 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 大致画下来即可。)组间活动:
比
三、较樟树和 狗尾草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 颜色 茎 软硬 粗细 质地 10 狗尾草
颜色 形状 叶 软硬 大小 气味
颜色 果 实 形状 大小 多少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 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 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 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 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 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 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 位置中。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 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 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大树 小草
整理相
四、同和不同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 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 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 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 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 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 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 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 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 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 反思 11 课题 4.水生植物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难点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具 分组材料: 准备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一、认识常 见的水生 植物
学 教师活动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 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 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 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 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 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 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 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 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 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 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 来。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 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 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 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 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 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 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 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 构?请课外继续探究。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 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 植物有哪些?你曾经 看到过哪些水生植 物?
二、观察水 葫芦和金 鱼藻
观察记录
思考
探究
三、比较水 葫芦和金
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12 鱼藻
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 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 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 葫芦和狗 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 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比较水葫芦和狗尾 之处? 草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 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 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 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 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 狗尾草
教学 反思 13 课题
5.植物的叶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 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具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准备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统计收
一、集到的树 叶
学 教师活动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 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 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 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 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 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 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 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 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 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 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 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 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 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 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 脉。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把树叶放在桌上,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统 计:我捡了几片落 叶?这里面有几种树 叶?
观
二、察比较树 叶
质疑
讨论 比较
观
三、察叶的生 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 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
观察:比较新鲜的叶 与落叶,它们有什么 14 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 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 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相同和不同?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 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 现在哪里?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 描述 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 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 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 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 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 过程吗?
四、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 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 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 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 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 完整过程。
教学 反思 15 课题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难点 教具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 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学 教师活动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 充 设计 16 怎样观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
一、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 察植物的 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 变化 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 化?(可结合第 2 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 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 化?我们怎样观察? 讨论:我们可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 以观察植物的哪些 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变化?我们怎样观 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 察? 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 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 样变化的呢?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 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
二、观察叶 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 的生长变 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化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 又知道了什么?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 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 手资料。(活动时间约 15 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
三、实地观 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 察记录植 物的茎、物的茎、叶 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 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 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 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 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 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 做到吗? 我的变化记录表 我的变化记录表 树 叶子 其 树干 冠 他
测量并做好记录
分小组按计划到校 园内进行观察,记 录下第一手资料。交流:汇报我 们的观察数据,思 考这些数据能说明 什么问题? 17 粗 细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树 皮
落 叶 数
颜 色
大 小
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 季中的变化。
教学 反思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植物有哪些相同 有哪些相同特点 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教 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 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18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准 备 时 间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 教学步 骤
比较
一、陆生植 物和水 生植物
学 教师活动
过 动
程 学 生 活 补充设 计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 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 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 录单里。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比较陆生植物 和水生植物 回忆记录
植物需要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思考: 请补充阅读 P21 的“植物需要阳光”。什么才能正常 生长?请交流。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思考看图向日 了解
二、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 葵 一 生 的 几 个 植物的 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典型生长阶段 一生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 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 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 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 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 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 么? 植物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 思考
三、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 有哪些 是怎么知道的? 共同特 点 整理: 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19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 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交流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 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 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 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 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 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 能死记硬背!)
教 学 反 思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20 典
型
错
例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21 教 的 问 题
错
例
分
析 学 的 问 题
针对性练习设计 22 练习效 果 与 反 思 23 动物
单元教学计划 24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核心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 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具体概念●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 世界。●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 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 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 ●饲养一种小动物。●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 描述的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通 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 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对 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 动物。●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 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 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我们期望学生能找到多种小动物,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通常情况下,这种兴趣将激起学生自发的观察认识活 动。这正是“寻访小动物”所希望达到和能够达到的目的。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 到帮助。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 2 课至第 6 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 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 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 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 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 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 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 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 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 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可以设想,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学生在校外发现了一只甲虫,他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习惯性地看了起来,玩了起来。忽然,他想起了曾经做过的观察蜗牛的活动,于是他 思考起甲虫能观察出什么名堂,又该怎样观察这样的问题来。也许他一开始就联系到蜗 牛的观察,也许他只是模仿着像观察蜗牛那样观察甲虫。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动物单元 的教学要能收到这样的效果,那真是令人欣喜万分的事。这是本单元教学指向的十分重 要的目标,意义是十分深远、很有价值的。在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将获得不少有关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动物 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大大丰富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直接认识,这对他们认识、形成相 关的核心概念,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教 学 重 点、难 点、概 述 25 课题 1.寻访小动物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 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 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 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 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 学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 小动物所指 范围。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理解
1、教师问: “听到‘动物’ 小动物 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 物?” “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 动物?” “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 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 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 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 俐。
二、回忆 和整理已 有的对小 动物的经 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 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 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 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 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 有想象的内容。
初步认识动 物的多样 性。
三、寻访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 活动的准 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 备 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 26 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 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 否明确。
四、到校 园里寻访
1、学生分组寻访。小动物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 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 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 反思 27 课题 2.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教学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 目标 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 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 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 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组:2-3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 学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使学生对蜗 牛的生活环 境有一个初 略的认识。
蜗牛
(一)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课前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 布置学生 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 捉蜗牛 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 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身 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 体。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 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 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 全班交流 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 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蜗牛的 身体结构特 点。
三、观察 蜗牛的运 动 和 反 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 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 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 液,能对刺激做出
(被注:观 察蜗牛的身 体和观察蜗 牛的运动最 好结合起来 在同一时间 28 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 反应。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 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 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段内完成)
四、饲养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 蜗牛 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 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 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
在饲养过程 中了解更多 有关蜗牛的 信息。
教学 反思 29 课题
3.蜗牛
(二)教学 时间
教学 科学概念 目标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具 分组:2-3 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准备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一、交流 饲养蜗牛 的经验和 发现 学 教师活动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 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 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 看到的。: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 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 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 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 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 中新问题的提出。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获取更多的有关蜗 牛的信息,初步体 会观察对获取信息 的重要性。
二、观察 蜗牛吃食
全班交流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蜗牛排泄 的方法。和呼吸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 30 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 排便)信息。
四、继续 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 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 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 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 的 有 关 动 物 的 信 察的兴趣。息。体会细节观察对获 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 反思 31 课题 4.蚯蚓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目标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 应。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难点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具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准备 教 学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课前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 布置学生 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 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捉蚯蚓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 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使学生对蜗 牛的生活环 境有一个初 略的认识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 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 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
二、观察 题和给与指导。蚯蚓的身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 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 全班交流 体 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认识蚯蚓的身体结 是否注意到肛门、和环带,构特点 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 录情况。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 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三、观察 和给与指导。蚯蚓的运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 32 动和反应
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 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 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 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 记录情况。
认识蚯蚓运 动和反应的 特点:靠环 节间的缩放 运动,能对 刺激做出反 应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 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 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 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
四、比较 和不同点。蚯蚓和蜗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 牛的相同 多寡。:。和不同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 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初步体会动 物具有相同 的特点
教学 反思 33 课题 5.蚂蚁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目标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难点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具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准备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一、引入 学 过 程 补充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 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 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 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 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 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 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 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 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 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 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 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34 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 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 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 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 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 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 “蚂蚁要乱跑,怎 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 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 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 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 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 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 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 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 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 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 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 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 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 息。(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 意送蚂蚁回家。)
教学 反思 35 课题 6.金鱼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目标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具 【教学准备】每组:2-3 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 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 准备 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 时间 教学步骤 学 教师活动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为进一步 观察与作铺 垫。
一、了解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鱼类的生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活环境
3、关注: “鱼生活在水里”的 理解。
二、观察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 金鱼的外 动。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 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 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 全班交流 注。
三、观察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 金鱼的吃 吸方面的经验。食和呼吸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 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 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 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 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 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了解金鱼在 外形和运动 方面的信 息。
了解金鱼吃 食和呼吸方 36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 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 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 如排泄等。
四、比较 金鱼和蚂 蚁的相同 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 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 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 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 多寡。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 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 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 护,保证金鱼存活。
面的信息; 培养“用实 验方法验证 看法”的意 识。
初步体会动 物具有相同 的特点。
教学 反思 37 课题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 目标 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 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重点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 难点 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 扰。教具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准备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学 教师活动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38
一、讨论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 动物的共 果。同特点。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 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 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 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 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 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 全班交流 否有证据支持。
了解动物所 具有的共同 特征。
二、感受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 生物的多 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样性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 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 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三、总结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 生物的共 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点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 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 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 的问题。
学生体会生 物的多样 性。
理解什么是 生物。
四、讨论 人与其他 动物、植 物的共同 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 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 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 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 对生命的特征有一 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 个基本的认识。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 解。39 教学 反思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40 典
型
错
例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41 教 的 问 题
错
例
分
析 学 的 问 题
针对性练习设计 42 练习效 果 与 反 思 43 我们周围的材料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44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 料。●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 的用途。●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 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 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 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过程与方法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 动。●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 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教 学 重 点、难 点、概 述
在进行了“植物”和“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这个单元里开始对物质世 界的探究。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 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 非常好奇。但是他们还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 会。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 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 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 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 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之间的 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这个单元的第 1 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 6 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 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第 2~5 课,通过 4 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 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4 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他们将通过实验一一检验 这 4 种材料的哪一种物理特征最明显,讨论用什么词语定性地描述它们。在这 4 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还将通过其他的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 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 6 课将提供给学生应用检验材料物理性质方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 知识,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并且选择准确的词语对它们进行描 述。第 7 课学生将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木头、纸、金 属、塑料、砖和陶瓷 6 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 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描述物体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通过测试更多 地了解材料的有关特性。
课题 第 1 课 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 时间 45 科学概念: 教学 目标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3.用词 语描述常见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难点 教具 准备 6 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 学 过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观察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我们周围 “材料”,板书“材料”。你 的材料 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 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 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 书出来。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2. 看看自己和小组 里的同学,身上穿 的、佩戴的和携带 的物品都是什么材 料做成的,试着把 它们写在书中的表 格中。3. 交流记录的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 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 情况,看看有没有 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 出错。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 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 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 出标记。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 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 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 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 种材料制成的。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 多? 6. 在小组交流 的基础上,全班交 流 46
二、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 观察描述 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 几种常见 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 材料的主 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 要特点 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 例说说你的想法。
哪些材料在我 们身边被广泛使用 着,为什么大量使 用它们呢?
2. 四人小组选择两 种材料讨论它们分 别有什么主要特点 和用途,并记录下 来。3. 交流各组的 记录情况,有不同 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 点,及时将它补充 在自己的记录单 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 次还要再使用。
教学 反思 47 课题
第2课
哪种材料硬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 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 条,砂纸、玻璃杯、热水。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比较纸和木头的软 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 些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比较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 硬度 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 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 易折)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 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 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 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 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 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 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 它们的软硬)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 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 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 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 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 怎样做能划出痕迹。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 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 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
比较纸、木头、金 属的软硬,全班交流 尝试用木头在金属 上刻划或金属在木 头上刻划,看怎样 做能划出痕迹。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48 的?(学生猜测)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 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 示书 P48 的记录表)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 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 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二、认识 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 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 开展实验)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 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 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 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 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 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 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 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 材料,分别去刻划另 两种材料的平面处。⑵用力适度,并尽量 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 用力大小相同。⑶能划出刻痕的,在 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 记录表格内打“×”。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 一次,并且注意不要 划伤手指。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 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哪种材料最硬?
三、饮料 罐的故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 成饮料罐,主要利 用了金属的什么性 质? 1.组织学生阅读第 50 页,了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 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过程中,要消耗哪 些资源,会产生哪 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 用消费金属材料?
教学 反思 49 课题 第 3 课
比较韧性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3.测量弯曲度的“T 字”尺一把。4.50 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 浮能力。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 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学生(每小组):
教 时间 教学步骤
一、柔韧 性的认识
学 教师活动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 样的塑料条和木条。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 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 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 情况。
过 学生活动
程 补充设计
两名学生上来演 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 情况(木条断,塑 料条没有断;塑料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 变了,没有断,木 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 条先是弯了,最后 的特点叫做柔韧性。断了)
二、比较 3 种不同 材料的柔 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 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 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 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 断)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 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 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 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
用自己的方法来比 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 一排序 汇报比较结果 50 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 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 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 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 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 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 一端伸出桌面 1 厘米,用回形 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 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 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 10 料条伸出桌面 5 厘米、厘米 和 15 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三、认识 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 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 图片,学生小组讨论、汇 报
6. 学生分组实验后 汇报实验情况。
观察后思考:这些 塑料制品分别是利 用了塑料的什么特 性,并把观察和思 考的结果记录在气 泡图上。
四、讨论 了解塑料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 的循环使 了些什么? 用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 可回收标志。3.讨论:我们以后 在使用塑料制品的 时候应该注意什 么?
教学 反思 51 课题
第 4 课 它们吸水吗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能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 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教具 学生(每小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准备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教 学 教师活动 导语: 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 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 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 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 究材料的吸水性吧。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 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 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 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 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 怎么做?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可预期的发现: ①.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 空隙。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 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 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具体规则: 教 师出示木头、纸、塑料,铁、让学生根据 具体情况选 择材料,并简 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 置举例: 做一 个杯子、擦去 桌上的水、造 一艘船„„
时间 教学步骤
一、导课 小游戏: 各 取所需
二、谁更容 易吸水
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 验记录单上。
3、教师补充观察、实 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 材料的大小厚薄、水 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 量保持相同。②.从侧面观察水滴 的变化,既要观察水 滴的变化,也要关注 材料遇水部分的变 化。③.注意记录,可以
(学生小组 设计实验,只 要求简单设 想)52
三、纸的观 察
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 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 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 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 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 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 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 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 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 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 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 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 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 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 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 方。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 纸呢?出示造纸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 手造一张纸.3. 观察: 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 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 隙。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 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 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 用途也各不相同。
用图画和语言相结 合,来描述观察到的 观察。④.根据观察到的现 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 性从强到弱排序。快 的小组思考:材料的 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 关?
四、介绍造 纸术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 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 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 造一张纸
(学生观察悬浮在水 中的纸纤维)
六、课堂小 结:
1、通过对纸 的研究,我们 明白了材料 的吸水性与 什么有关了 吗?
2、用过的纸 还能再利用 吗?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 用过的纸?
教学 反思 53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 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 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 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 性。【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 的能力。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 1 只,装半水槽水。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第五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时间 教学步骤 54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 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 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 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 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 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 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 各两种(实心)。,如果把它们 2.小组内猜一猜,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 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 “↓”表示,浮可用“↑”表 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 有争议的物体。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 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 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 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 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 在水中是浮的。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 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 录。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 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 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 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 也不同。认一认,它们是由 什么材料做的 小组内猜一猜
二、沉浮 实验
全班交流
三、认识 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 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 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 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 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 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 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 木头具有哪些特性? 小组合作,填写气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泡图。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55
四、课堂 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 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 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 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 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 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 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 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 材料。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目标 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56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 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 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 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
二、砖和 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这 2.在 我 们 的 生 活 陶瓷 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中,哪些地方用到 了砖和陶瓷?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
三、研究 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简 单 回 忆 对 硬 砖和陶瓷 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 度、柔韧性、吸水 的性质 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 性和在水中沉浮能 之旅吧。力的检测方法和所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 需实验器材)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 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 生做好实验记录。4.汇报交流。现在我们能比 汇报交流 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 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 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 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 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 程。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 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 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 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 常大。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 补充设计
时间 教学步骤
一、导课
注意:教师 要充分观察 学生的探究 情况,对学 生本单元的 学习情况作 出初步评 价。57 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 较。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 汇报小结: 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 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 多不同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 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 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 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 破坏。2.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关 注我们身边的材料,课后做个 小调查。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七课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教学 时间 58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 一组物体或材料。过程与方法: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1.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 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 小组合作,根据各 种物体使用材料的 成的物品图片。不同进行分类,填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入书本 P61 表中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 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 了它们不同的用途。汇报交流并进行小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 结: 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 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 的。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 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 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 次盘点总结。2.小组填写表格 全班交流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 汇报交流 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 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 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 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 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 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
时间 教学步骤
一、给我 们生活中 的物品分 类
二、对所 学过的材 料按物理 性质进行 总结归纳
(在水中沉 还是浮用 “↓”或 “↑” 表示,其它部分用 “√”或 “×” 表示。59 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 天然材料,哪些人 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 工制造的材料。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 来使用。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 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 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 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 一下吧。的资料。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 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 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 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 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 步了解材 料,拓宽 视野。“ 1.阅读资料库: 材料的发展历 史”及“复合材料”。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 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 对比研究。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 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 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 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 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 反思 60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典
型
错
例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61 教 的 问 题
错
例
分
析 学 的 问 题 62 针对性练习设计
练习效 果 与 反 思 63 64 水和空气
单元教学计划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 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 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过程与方法 ●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 分析。●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 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和空气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 些物质,刮风是空气快速地流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 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什么又是气体的基本特征呢?这些是我们期待学生们关 注和探究的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不断地对比观察和从实验中获取证据。“水和空气”单元共 7 课。第 1 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 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 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第 2 课和第 3 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 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 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第 4 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 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 的。因为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工具,测 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较。在这一节课中,学 生也会认识到,液体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从第 5 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空气内容的第 1 课,需要学生用证据 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 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在第 6 课和第 7 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 有重量。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 各种属性的活动。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 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在第 7 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 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 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教 学 重 点、难 点、概 述 65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 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 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 类。给每组准备:7 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 个透明塑料袋(应是 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 块石头、1 块木头、1 片 树叶、分类用图纸。给每个学生准备:1 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瓶牛奶(500 ml,分发、1 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 1 张。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教 学 过 程 补充设计
第一课 水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关于水,我们了
一、我们知道 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 的水 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汇报交流 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 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 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 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 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 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全班交流
渗透保护水 资源的意 识。
二、水在 哪个袋中 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 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 猜测 并思考这么 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 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 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 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 66 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 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 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 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 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 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 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 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 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 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 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 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 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 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交流讨论
讨论交流
把袋子都打开,看 自己的猜测是否正 确。让生生进行 交流,人们 这样进行分 类的理由是 什么。并让 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 的固体、液 体和气体还 有哪些。
教学 反思 67 课题
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 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 行分析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 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 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给每个小组准备: 2 个塑料杯、1 片玻璃、1 张蜡光纸、1 支筷子、2 个 试管、2 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 个玻璃杯、1 个塑料瓶(矿泉水 瓶)个水槽。、1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一、观察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 水和食用 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 体? 油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 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 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 观察 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提示:在 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观察 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 中,一般不 恩图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 用 尝 的 方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 哪些相同和不同 法)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 二、滴液 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 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比较 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 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 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 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 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 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
思考
生猜测,并讨论: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 师适当提示 什么? 68 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 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 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 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 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 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 画图 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 交流讨论。交流讨论。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三、比较 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 水和油的 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轻重 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 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 重。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 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 到板书中。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 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 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 同的特点。
四、借助 多种容 器,进一 步观察水 和食用油 的相同点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 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 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 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 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 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这一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可根据实际 并尝试根据实验现 情况调整为 象进行解释 演示实验)补充维恩图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 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教学 反思 69 课题
第三课 谁流得更快一些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 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 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给每组的材料:1 小杯水、1 小杯油、1 小杯洗洁精、1 块玻璃、3 个滴 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展示上节课 的维恩图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 一、设计 流动比赛 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 些相同和不同。水会流动,油 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 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 体。(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 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 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 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4、设计“流动比赛”的 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 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 “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 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 善比赛规则。3.师引导: 如果要证明 自己的猜测 是否正确,全班交流 最好进行一 场公平的液 体流动的比 讨论后确定一个比 赛。赛方法。全班交流比赛方 法,70 实验、二、实验、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 思考 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 记录。(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 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 全班交流,汇报 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 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 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 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 思考 慢跟什么有关?
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 液体、三、液体、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看维恩图,思考 固体比较 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 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 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 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 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 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 讨论交流 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 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 反思 71 课题
第四课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 时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 可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 于确立科学的标准。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 流成为可能。给每组的材料:3 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个玻璃杯、1 个量筒、、1 1 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教 学 过 学生活动 猜测 2.(师可适 当提示前面 所学的关于 水的特性,如会流动、交流讨论,选择方 有重量、有 体积等,鼓 法 励方法的多 样性)4.(如出现 结果差异较 汇报结果 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 考其中的原 因)讨论测量方法 程 补充设计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一、比较 哪个瓶子 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 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水最多 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 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 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 么这么想。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 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 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 果。
二、比较
1、师:现在我们已知 2 号瓶 水多多少 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 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 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 1:生可能会直接说 72 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 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 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 办? 预设 2:生可能一时想不 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 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 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预设 3(可接预设 2):生 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 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 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 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 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 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 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 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 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 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 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 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 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三、认识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 并使用量 持水平? 筒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 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 果。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 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 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 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 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 毫升水大概是多 5 少呢?
3、自制刻度线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 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 么原因导致测量结 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 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 量筒,或上 课时间不 够,可采用 教师演示方 式进行)73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目标 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 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难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具 给每组准备: 准备 2 个透明塑料袋、2 个玻璃杯、1 个水槽、1 根香、1 个打火机、1 个吹 泡泡器(或吸管)杯洗洁精或肥皂水。、1 给每个学生准备: 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74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 一、我们 知道的空 “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 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 气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 把自己知道的内容 道什么?。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 交流 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 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 实的?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 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 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 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 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 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 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 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 “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 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 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 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 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 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 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 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 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 气会流动吗? 讨论证实的方法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 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 展开。75
二、空气的存 在全班交流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 观察到的现象,及 实验的结果。
三、比较 空气和水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 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 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 流。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 目标 扩张)的。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 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6 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 难点 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 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教具 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 准备 巾 2 张、1 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1、用“乌鸦喝水”的故
一、空气占据 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 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 空间 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 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 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 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 子)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 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 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 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 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 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 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 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 流。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 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 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 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 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 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 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 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 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 不能进入杯子里面。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 77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看操作演示,思考
3、联想平时喝 盒装饮料时,有什 么经验?这些材料 该如何使用?
全班交流 5 重点解释 实验发生的 现象。
二、杯中 的纸会湿 吗?
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 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 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 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
2、生实验 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 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 一下,有什么不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 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 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 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
4、生交流自己 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 的 画 和 自 己 的 想 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 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 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 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 中进行补充。
三、空气占据 空间的变 化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 时间
科学概念: 教学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 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8 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 难点 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具 给每个小组准备: 准备 1 根长细木条(或竹条)根细线、1 块橡皮泥、1 个气球、1 个皮球(视、3。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 演示实验材料:1 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1 际情况而定)。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水有重量,石头 一、空气 有重量吗 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 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 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 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 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 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
5、给气球充气,观 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 察并记录小天平的 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 变化。(分组实验)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 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 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 1:同时将两个充足 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 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 2:同时将两个充足 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
2、生选择方法进行 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 实践,并讨论解释 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 所观察到的现象。天平的变化 补充设计
3(建议: 天平上的图钉 教师可在课 前帮学生固 定好。)
二、改进 小天平的 测量效果
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 三、天平称量皮球 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79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2 需提(称来进行研究。醒学生注意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 充足气后,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 皮球的大小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 是否发生变 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 化,为什么 充足气,4、请学生观察 要保持皮球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 对比,托盘天平和 的 大 小 一 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 自制天平有哪些主 致)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 要区别。4 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 四、思考:说明了什么?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 出空气是否 单元小结 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 有重量,而 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 且可以较准 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 确地测出到 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底增重了多 少)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 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 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 什么。
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 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 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 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 改正。的重量
教学 反思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80 典
型
错
例
典型错例的收集与分析 81 教 的 问 题
错
例
分
析 学 的 问 题 82 针对性练习设计
练习效 果 与 反 思 83 新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生命体)84
2、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有生命的)(环境)(生长繁殖),最后都 会(死亡)。(死亡)
3、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我知道树(木质茎)(草质茎)是(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
4、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空气)
5、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阳()、(茎)、(叶(水分),(空气)光)和(空气)。
6、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金鱼藻),(水花生),(浮萍(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
7、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多种多样)(共同)
8、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片)(叶柄)(叶脉)
9、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 死亡),完成了(生命)(叶芽)死亡 一生。
10、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结果)等方面。发芽)、(生长)、(开花 结果
1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生)(水生)
12、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生存都需要(水分),(阳),(阳(环境)(水分),(),(空气 空气)(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繁殖后代);都有从生 光),(空气)和(营养(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 繁殖后代 到死的(生命 生命)过程。生命
13、(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听)、(摸)、(问)、(量
14、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高矮)(形状)(粗细)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样子)(样子)
15、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生命体)
1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植株的 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植株 茎的(质地)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17、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 都生长在(都有(绿色)的叶,都会(都生长在 土壤)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都需要)、(阳光 空气)。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生长需要((阳光 空气););有 生长需要 水分)、阳光)()、(叶);都会 繁殖后代);寿命();都是 草本植物)。都会();寿命 都是((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9、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多种多样)(共同)2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柄)(叶片)(叶脉)
21、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生命)(叶芽)(了一生。
22、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生长)、(开花)、(结果(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3、可以用(测量叶片长宽)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测量叶片长宽)(数据)变化。
2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阳光),(空气 营养)。(水分),(阳光),(空气)
2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生命周期)(寿命)。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生长)、(开花)、(结果(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第二单元动物 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 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 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 多样性 环境 动 物)。
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 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 鳞片),用(鳍)游泳,用(鳃)水中 鳞片 鳍 鳃 呼吸,吃(鱼食 鱼食)和(面包屑 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繁殖后代)等。鱼食 面包屑 繁殖后代 85
3、蜗牛利用(腹足 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 触角伸缩)、(身体缩进 身体缩进)壳内。触角伸缩 身体缩进
5、蜗牛有一个(壳),壳随着身体生长,身体分为(头部)、腹部、尾部 头部)、腹部、壳 头部)、腹部 尾部)。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 阴暗、阴暗 潮湿)的环境。
7、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 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环带)、(肛门)。环节 口)、(环带)、(肛门
8、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 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陆地 头 脚 运动(爬行 爬行),(群居 群居)生活,食物(多样 多样),会(繁殖后代 繁殖后代)等。爬行 群居 多样 繁殖后代
9、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 生命)的,会(运动 运动),需要(食物 食物)维持生 生命 运动 食物 长,会(排泄 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繁殖后代)等。排泄 繁殖后代
10、动物的个体(形态 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 环境)也不同。形态 环境
11、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环境)里,会(运动 运动),需要(食物 食物)维 环境 运动 食物 持生长,会(排泄 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反应),会(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会(繁 排泄 反应 生长发育 繁 殖后代)等。殖后代
12、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 有生命)的物体。生物 有生命
13、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生活)、(运动)、(反应(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排泄)、((吃食)、(排泄)、(繁殖)等。
14、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潮湿)(柔软)(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食物)(排泄)(繁殖后代)
15、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结构)(生命体)
16、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水中)(鳞片)(面包屑)(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鱼食)(繁殖后代)。
17、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形态)(环境)第三单元材料 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 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 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 坚硬、坚硬 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 柔韧性 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柔韧 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 材料)沉浮 材料 有关。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 质轻、质轻 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承重力等。承重力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86
13、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 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4、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复习提纲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固体 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形状)。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 颜色)、没有(气味 气味)、没有(味道 味道)、(透明 透明)、会(流动 流动)颜色 气味 味道 透明 流动 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水蒸气)。冰 水 水蒸气
5、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 植物)、(动物 动物)和(人类 人类)都离不开水。植物 动物 人类
6、水的用途很多。(工业 工业)生产、(农业 农业)生产和(人类 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工业 农业 人类
7、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不同)、(气味不同)、(透明度不同)、(流动 颜色不同)、(气味不同)、(透明度不同)、(颜色不同)、(气味不同)、(透明度不同)、(流动 速度不同)、(液滴的形状不同 液滴的形状不同)、(重量不同 重量不同)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 速度不同 液滴的形状不同 重量不同 流 形状)、(人们生活都离不开它们 人们生活都离不开它们)。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形状 人们生活都离不开它们
8、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尝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 黏度)的影响,像(水、食用油、醋、酒、黏度 水 食用油、酱油)等能流动、没有固体形状的物体都是液体。酱油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 测量)的。测量 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 测量液体 体的体积。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毫升)。毫升
13、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 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 看不见),(摸不着),但可 物质 看不见),(摸不着 以被我们(感知 感知)。感知
14、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 颜色)、没有(气味 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味道)、(透明)、会(流 颜色 气味 味道)、(透明 流 动)的气体。
15、空气是重要的物质,地球上的(生物 生物)都离不开它。生物
16、空气有(重量 重量)但很轻,要占据(空间),风是(空气 空间)空气)流动形成的。重量 轻 空间 空气
17、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弹性)。压缩 弹性
18、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 大小)是可以变化的。水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会 不会)发生变 大小 不会 化。87 1
第三篇:四上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4.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5.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7.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会画图)
9.(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0.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1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南就是(东南)风。
13.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6.(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第二单元 溶解
1.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4.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100毫升的水最多可以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11.“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12.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3.用完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4.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1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16.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第三单元 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1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14.小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大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1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6.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17.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土电话是利用棉线传播声音的。18.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1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20.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21.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14.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15.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1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17.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18.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19.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20.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21.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2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与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与反思
这次科学试卷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二部分:探究与生活。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难易适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满分60分,做题时量50分钟。从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本期知识掌握的较好,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1.试题内容好,题型全面广泛,整份试卷基本知识题型是:选择、判断,合计28分。探究与生活是选择题,填空题,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因此这份试卷基础中含有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
2.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
二、试卷总体情况 班级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81%
33% 6年级 41.31 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平均分不太高。
2.及格率不高,但是高分多。原因分析与反思:
1.复习时间较少。因为是综合监测,各科教师均加大复习力度,学生负担突然加大。
部分学生平时态度不端正,对科学不重视。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上课十分积极,但是后进生把科学当游戏课,上科学课的习惯十分不好。导致上课不认真,知识没掌握。
3.科学课让学生记和写的太少,学生虽然会讲了,但是却不会写。有些题目甚至做过很多次的还是记不住。
三、试卷具体分析
1、基础知识的选择和判断失分较少。
反思:学生平时掌握的较好。考试内容是在考试复习题范围之内的。
2、探究与生活题失分较多。
(1)选择题:学生对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具备的生活法宝比较熟悉。由于六年级这次考试的内容,在书本中有,在课堂上我也讲到过。大部分学生印象比较深,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判断错误,造成失分。
(2)探究之龙:分值较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部分学生答的不好。
(3)分析判断:水污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学生表述不清,导致失分。对于污染源的总结,很多学生写成了畜业污染,家庭污染,跟教材的分类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有出入,所以导致失分。
(4)阅读资料题:考题很灵活,书本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介绍,不会变通的学生都有失分。
四、存在的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部分许多教师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做,或者做得不是很成功,因此,学生对实验有些陌生或者完全不知道.致使考试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模糊,造成失分严重的情况.
五、建议及措施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能并重,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3、我们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多做实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4、我们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5、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姜畲镇清联学校黄湘红 2016年7月1日 联系电话:***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叙事课件
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科学教学叙事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叙事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科学学科的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直观,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增进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1、教师角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科学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但是,它在给科学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将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念,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现代教育技术正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这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熟悉但更具挑战性的环境。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开展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和提供软件资料,多渠道收集,或通过简单的辑纳编制新的软件教材。
3、媒体课件要适时适地适用妙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成,包括在科学学科中挖掘人文精神。它也不可完全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那么任何的教学也都失去了它的意义。总言之,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是现代科学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对于整个教学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