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合运算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3、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口头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8.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混合运算说课稿2说教材:在本册的位置
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矗由于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
教师运用启发谈话法,从学生寻找信息,进入到问题当中。
1、学生审题,独立解答。
2、比较两个综合算式,哪一个比较简便?
这样让学生在做完两道题的基础上分析、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是小数的相关知识的运用。
三、运用新知,尝试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上填上运算符号。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选一选: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让学生层层深入,逐渐体会到简便计算的好处。
四、全课小结。
教师设问: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说课稿3《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 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 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混合运算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主要关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数据的选用上一般不超过两位小数;括号只用到中括号;在计算内容上强调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安排过多、过难、过繁的计算。由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针对这一点,本课教学确定的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异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3.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决定采用复习法、情景创设法、探索法、尝试法等教学。复习旧知,可以为新知铺垫,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故事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乐趣。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等方法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有买文具的生活实践。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迁移法、合作交流、探讨法、总结法等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探讨中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黑板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方法1:200-(35×3+63)方法2:200-35×3-63 =200-(105+63)=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32(元)(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表示: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②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你们是怎么想的?
(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现在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2)200-35×3-63 =20-(105+63)=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32(元)(3)20-(3.5×3+6.3)(4)20-3.5×3-6.3 =20-(10.5+6.3)=20-10.5-6.3 =20-16.8 =9.5-6.3 =3.2(元)=3.2(元)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6.1-4.6)×0.8]
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三)反馈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抽样辩析,师生共同评析,分析问题所在。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方法、收获、感受等。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2、5(左列)。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0-3.5×3-6.3 20-(3.5×3+6.3)=20-10.5-6.3 =20-(10.5+6.3)=9.5-6.3 =20-16.8 =3.2(元)=3.2(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混合运算说课稿5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初中教学运算中地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一、说教材: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4、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算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尤其是理解运算中的顺序
二、说教法
本节课学习新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尊循教师为学习的领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尽力引导学生为知识的发展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学习突出自主学习,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获得学生在学习中总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1、口算
要求学生说出是如何计算的2、确定下列各式积的符号
要求学生说出确定的方法
3、刚进行了除法的计算,下面的式子你会算吗?
(2)、探究新知
1、观察①以上三个式子与刚刚计算的式子有什么区别?包含了那些运算?
②说说以上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
③对于第三个式子能否先算
2、实践根据以上的运算顺序对以上的三个算式进行计算
3、总结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小组内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尝试计算,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求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及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
(3)实践应用
练习1:观察下面两位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你能发现下面解法问题出在哪里吗?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强调指出运算顺序的问题和除法不适合运算律的问题)
练习2:生活小应用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已知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43米,请用式子表示从山底到山顶下降的温度,并计算出来。(温度下降计为记为负,结果精确到0.001)
列式为:8844.43÷100×(-0.6)
(通过此题讲解关于生活中用计算器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并强调精确值的问题)
(4)、巩固训练
1、填空
①(-1)×(-2)÷(-3)的结果的符号是。
② ÷(-)×0=
③(-2)÷(-3)× =
2、计算
①-3.5 ÷ ×()②(-)×(-)÷(-)÷3
③用计算器计算1.26÷(—15)×803、综合拓展计算
4、总结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确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算小括号的再算法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5)、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1、可以按从左到又的顺序依次计算。
2、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混合运算说课稿6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习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习途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在练习题中,也做到分层练习,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思考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混合运算说课稿7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将在课堂上复习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20xx年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20xx年争取实现4/5,而20xx年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混合运算说课稿8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2(1)= 8(3)+ 4(3)= 6(5)-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4(1)-3(1)
生2:1-(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4(1)-3(1)
= 4(3)-3(1)
= 12(9)-12(4)
= 12(5)-(4(1)+ 3(1))
= 1-(12(3)+ 12(4))
= 1-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说课稿9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习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习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习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混合运算说课稿10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58-24+38
=29+38 算第一步的结果,抄后面的加数
=67(人)算第二步的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要写出每一次的运算结果,同时注意等号对齐。
师: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你发现这道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呢?
生:先算左边的算式再算右边的算式。师: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行吗?
生:计算结果就会错误。
小结:为了得到准确、唯一的计算结果,在我们的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时需要从左往右算。
师:你能说说下面的综合算式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16﹢9﹢8 48﹣8﹢17 25﹣10﹢20 32﹣10﹣6
学生交流,并写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借住情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义。将混合运算符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直至掌握运用。】
2.乘除混合,体验运算顺序。
巩固脱式计算的计算格式,体会运算的顺序。
48-1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第二个综合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48–18+17 15÷3×5
=30+17 =5×5
=47 =25
3.总结特点,归纳运算顺序。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综合算式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生: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生:都是加减混合或是乘除混合。
师:对了,我们加减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或乘除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叫做运算。当我们计算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按照书写规范把每一步的结果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学生们已经为加减乘除找到了朋友,进行了分组。这里进一步了解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叫运算,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能为后续学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作准备。这一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混合运算
53-24=29(人)29+38=67(人)15÷3=5 5×5=25
53-24+38 15÷3×5
=29+38 =5×5
=67(人)=25
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混合运算说课稿1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混合运算说课稿12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二、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 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们及时用课件显示: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练习。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捕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首先是一道改错题,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判断对错,说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2、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3、是一道 ”算24点“游戏,”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让学生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整节课的设计我是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引导、对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5+20 50-18×2 20+3×5
=15+20 =50-36 =20+15
=35 =14 =35
(设计意图: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混合运算说课稿13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二)做一做。
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订正做一做。
混合运算的顺序:
1、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强调: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遇到连除的,可以一次性转化为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1、森林医生 重点是约分2、填空。除法一个数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当堂完成作业:57页的练一练第一题的后三个和第二题2题(用分部与综合俩种方法完成)。
混合运算说课稿14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混合运算说课稿15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加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出示包含课本上情景的课件: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胸围大小关系以及其出生时情况记录表并询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利用教科书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课题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利于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紧接导入中我提出的问题,我将收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将其汇总,并且顺势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以及“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首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我将先带领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列出算式:0.77+0.03,并询问学生应该如何计算,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需要我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我将提出问题: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笔算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经验能够立刻想到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我便顺势请几位比较积极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板演之后根据结果进行反馈,并提问全班: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这时有可能有学生出现对于竖式计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个0的问题,我将着重提点: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根据学生之前对于小数的理解能够发现这个0可以去掉,我也会明确这一点。
在我与学生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把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我还是同样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便再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对于同样是小数的减法学生能够立刻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但是这个问题有一个难点困扰学生,我便对其进行提问: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这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将小数都右对齐进行计算从而无法得到结果,故而我将明确提出: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请学生们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教材中自主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如: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在生活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购物之后进行价格的计算,将数学真正带入到生活中。
第二篇:《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媒体:
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出示学生学习方案A和B,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A
一、请你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68+14—39
通过你回答上面的题目,你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例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出示例1: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的练习。
(2)出示例题2: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学生回答后,请他们先独立完成,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
(3)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4)练习后:让学生想,你做了这两题后,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什么运算顺序相同?
学习方案B
直接出示例1和例2,当解答不出例题时,立即返回学习方案A。
能够学习者,自学例题。练习后:让学生想,你做了这两题后,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什么运算顺序相同?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第61页第1题
(1)按照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判断。
教师出示扩展知识扩展资料
1、三套服装
夏师傅夏天在家穿背心,出门时外边加一件短袖衬衫,到了厂里上班时又换成工作服。三套衣服换来换去,夏师傅还是夏师傅,如果在一个式子里,有小数、有分数、还有百分数,这时就要留心,是否有同一个数在那里不停地换装。
例如有一道计算题
算式中只有一个百分数,从它出发。往前找到对应的小数0.48,再往前寻找对应的分数得到下面的简便算法:
原式
2、请勿通分
现在要对你说:“做分数加法请勿通分,”你觉得奇怪吗?不过现在这道题很特别:
分母各不相同,不让通分,设法将其中任何两个直接相加,先试将题目中第二个分数拆开:
类似地得到:
所以:原式有了上面的经验,可以扩大规模,把5增加到100,答案还是1。
1、一除到底
有一个算式,里面的运算都是除法:要做这么多除法运算,还有几个除下来不是有限小数的,比较麻烦,设用分数做,或许会好一些,试试看。
原式化成分数乘法以后,在分子和分母里都有3、4、5、6、7,把他们约掉,运算就变简单多了。
2、奇妙的算
算起来很麻烦,通过观察发现与1接近,可以把看成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达到简算的目的。
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55加上1正好等于56,所以也可以这样简算:以后遇到数字非常接近的整数乘以分数,不妨用这样方法去试一下。
思考题:你能在四个“”中间加上+、-、×、÷、等符号,使之组成分别等于0、1、2、3、4五个等式吗?
《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习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习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习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混合运算》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混合运算》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课堂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情景,根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2、难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四)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三、教学方法
我对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发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本课时的练习,是在例题教学后安排的,有针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的题组练习,变式计算练习及综合性的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题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其计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铺垫旧知,引入新课
我设计了口算、说说下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三种题目导入新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评论)
教师:同学们发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新课前让学生对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关系进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很自然地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作出适当评论。)
教师板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师提出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学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学生评价:
(1)教师概括:这两种解答方法的意义不相同,第一种解法是用脱式计算。第二种解法是用竖式计算少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1: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学生2:数位对齐在进行计算
2、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林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1)要求学生先分步计算,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数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题:7.65+3.72+6.35+6.28.?
(1)学生观察,你发现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简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7.65和6.35、3.72和6.28可以凑成整数。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没用简便算法的学生,请他(她)上黑板板演出来。再请一名用简便算法和学生黑板板演。
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评价: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一些?为什么?
(3)师:比较刚才两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整数加减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12分钟)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回归整理,拓展应用
6.85+4.9+6.07 62.15-8.62-14.7? 26.8+(5.36-3.95)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开放练习”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堂总结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作用,从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习感受多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则主要从学生的自学态度、自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
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统。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反馈中暴露出来的共同疑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点拨升华”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一)活动过程的评价
本课的主要活动:小刚买书的事情,活动中主要采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评价,比如教师在小组的数据记录表格中及时评出优良。
(二)知识技能的评价
两个练习都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评价时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及小组长把本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课下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外在的督促,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六、说资源开发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1.文本资源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辅助材料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
2、信息技术资源
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3.生活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如:“买书.找钱这样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提供了生活资源。
4、课堂生成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
在练习时,学生的错题资源也是本节课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混合运算》说课稿5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说教材。
[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食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懂得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经过探究学习懂得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课本第31页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出示P31主题图)同学们,你们到万福隆买过食品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万福隆,柜台里的食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柜台里有哪些食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请看价格表。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小东“买3个面包和1盒饼干,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先算3个面包多少钱?出示算式3×3=9(元)再算一共多少钱?9+4=13(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3×3+4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3×3+4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练习。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4+3×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盒饼干和3个面包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3×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捕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东解决了问题,小东谢谢你们。(同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4袋巧克力,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8×4
②50-8×4=50-32=42×4=18(元)=168(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左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点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整节课的设计我是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引导、对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
五、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3+450-8×44+3×3=9+4=50-32=4+9=13=18=13
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混合运算》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伟了,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拍的图片?
课件展示泰山风景的图片,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关注学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算法。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师总结,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从司机的语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算法,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师继续提问: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运用,自我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110页第2题
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并选出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2、火眼金睛辨对错
自主练习第3题
3、自主练习第4题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附: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订正做一做。
混合运算的顺序:
1、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强调: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遇到连除的,可以一次性转化为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当堂练习
1、森林医生 重点是约分2、填空。除法一个数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当堂完成作业:57页的练一练第一题的后三个和第二题2题(用分部与综合俩种方法完成)。
《混合运算》说课稿8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完成教科书第76页例1的教学及练习十六中的相关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 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 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
学生2: 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在本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1,2,5题。
【评析:本节课从现实情境出发,用分步解答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以后,再引导学生借鉴这个顺序来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问题。在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重点对学生列出的几种综合算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通过和分步解答顺序的比较和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并且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也是我的实战经过。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混合运算》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
+ 1- 3+
2、笔算。
+ - - + 1252 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12
=4
=3
答:航模小组有3人.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
算式:3 =4(人) 算式:4 =12(人)
综合算式: 3
=3 3
=12(人)
答:气象小组有12人.
(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练习
2510024
(生分组完成,完成后请生说出运算顺序)
生独立完成后小结。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57页的练一练1、2题。
《混合运算》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混合运算》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 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 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混合运算》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58-24+38
=29+38 算第一步的结果,抄后面的加数
=67(人)算第二步的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要写出每一次的运算结果,同时注意等号对齐。
师: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你发现这道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呢?
生:先算左边的算式再算右边的算式。师: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行吗?
生:计算结果就会错误。
小结:为了得到准确、唯一的计算结果,在我们的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时需要从左往右算。
师:你能说说下面的综合算式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16﹢9﹢8 48﹣8﹢17 25﹣10﹢20 32﹣10﹣6
学生交流,并写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借住情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义。将混合运算符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直至掌握运用。】
2.乘除混合,体验运算顺序。
巩固脱式计算的计算格式,体会运算的顺序。
48-1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第二个综合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48–18+17 15÷3×5
=30+17 =5×5
=47 =25
3.总结特点,归纳运算顺序。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综合算式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生: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生:都是加减混合或是乘除混合。
师:对了,我们加减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或乘除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叫做运算。当我们计算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按照书写规范把每一步的结果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学生们已经为加减乘除找到了朋友,进行了分组。这里进一步了解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叫运算,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能为后续学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作准备。这一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29(人)29+38=67(人)15÷3=5 5×5=25
53-24+38 15÷3×5
=29+38 =5×5
=67(人) =25
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混合运算》说课稿13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初中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的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节中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运算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更作为其基础的内容。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换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顺序后,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的运算中,使得分数运算更为简便化、从而提高运算的准确率,也为学生的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对于进入初中学习不久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小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但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探索欲以及表现欲。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适当的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探究空间。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律,使得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简便化,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进而理解选用合理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的积极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功克本节课的难点: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定律。准确运用适当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化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多数采用老师讲,学生练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课有一定的练习量,但往往会非常枯燥、很难吸引学生。为使课堂有趣、生动、高效、思维量大,又符合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情绪易于调动,但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比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法:
认知发现法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在这堂课上鼓励学生自主的观察、猜测、质疑。并且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变,学会学习。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为了切实有效的实现既定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新课前面,我们先进行一个计算题比赛,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做的既快又准确。
课前,我准备两套计算题试卷,同桌的试题是不一样的,让他们之间进行比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带这他(她)为什么做的比我快的疑问,进入下个环节
环节:(二)发现问题,学习新课
在比较同桌的试卷后同学们会有很多发现和想法。我便提问:“你从这张试卷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有从表面的这两张试卷的相同点:有相同的答案、题目有相同的数字;和不同点:括号位置不同、运算顺序不同。有想到A卷的每一题可以是B卷中相应的每一题的第二步。有想到那么整数的整数运算中的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的计算。更甚者产生联想整数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否也适用于分数?等等,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我才告诉他们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中,但由于现在我们知识的有限无法证明,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得以解决。如果学生观察和质疑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那我会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他们思考的方向。
环节:(三)试做例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组题目。介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了整数的运算律,而分数的运算律实际是整数的推广故第一组例题我采用口答的形式,从而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运算律,并初步体会使用运算律的优越性。
例1计算:(口答),并说明你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做?
而第二组例题是在第一组例题上的提高,题目不再是简单的套用运算律,而是可以采用多种运算律的例题。但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仔细审题,故我让他们先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半分钟),然后再动笔。
师:我们先看半分钟,然后再动笔做
例2计算:
由于每个同学的观察方向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同学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同。通过全班的交流,让每个同学进一步的熟悉运算律,深一步体会到使用运算律的优点。同时感受一题多解——是我们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启发同学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环节:(四)小组讨论
如果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那么我们老师的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几道可利用运算律的分数计算题,同时通过比赛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也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对于在编题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助来解决,增加他们互助的精神,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环节:(五)总结提升
最后同学们以“我今天学会了…”和“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整理所学的内容,同时理解不仅在运算过程中可以使用合理的方法,同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即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习才会变得轻松。
环节:(六)回家作业
这次我给同学们所留的回家作业是用合理的方法计算而这些题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编写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可以一题多解。
七、关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和以往一样,在启动探究的入口前,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能力有限,我为同学们创设了一定的情景。过去我总是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和探究的方向,同学也总是根据我的想法一步步的往前走,缺少了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空间。这于我们习惯于指定学生的活动过程有关。而这次我所设计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先给他们一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引领他们发现本质问题,从而进入新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所以在最后的实践中,我采用的学生编题学生解答的形式。以前我们总是出题来提问他们,而今天他们自己间的合作和交流更会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学的解答和讨论更会使他记忆深刻些。同时也可暴露出他们在理解运算律的一些共同的误区例如:除法有没有交换律?碰到使用结合律的过程中前面是减号这么办?等等。
放手后,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扩大了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自主的学习,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思想和创造才能。
《混合运算》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习,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趣味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基础性练习:做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习效果。
2、拓展性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习:自主练习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它也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研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
3、利用小数计算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计算、探究、讨论、观察、比较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本课当学生根据“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仅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通过计算解决了平均每秒多少元后,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从而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巩固练习中也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发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教学一开始,通过学生易错的一道简单整数混合运算的口算题,既突出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复习回顾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接着以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做,紧紧扣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平均每秒多少元钱?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方法。
(4)小结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论,更应该注重学生“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计算、观察发现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规律。
3、巩固练习,拓展提伸。
(1)课本“试一试”
(2)巧算24。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本“试一试”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看二算三检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以巧算24再次感知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达到拓展提伸的目的。
4、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以谈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形式,整理学习要点,梳理学习感悟;同时布置适量作业以达到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学生1:
2×3=6(元)6+7=13(元)学生2:
2×3+7=13(元)学生3:
7+2×3=13(元)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三大步骤: 1乘加问题。
根据上面所提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① 2×3+7 ② 7+2×3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教师提出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下一步可以借题发挥延伸另一道题),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乘减问题
提问: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还能剩多少钱呢?
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3、除加、除减问题。
乘加乘减问题都已解决,让学生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让学生明确: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五、脱离情景
让学生牢固掌握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让学生先说出下列式子含有什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生共同指正。
6×4+4= 25—3×7= 72÷8—4= 20—63÷9=
六、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想想做做”
上述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完成教科书第76页例1的教学及练习十六中的相关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 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 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
学生2: 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在本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1,2,5题。
【评析:本节课从现实情境出发,用分步解答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以后,再引导学生借鉴这个顺序来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问题。在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重点对学生列出的几种综合算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通过和分步解答顺序的比较和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并且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也是我的实战经过。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习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习途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在练习题中,也做到分层练习,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思考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主要关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数据的选用上一般不超过两位小数;括号只用到中括号;在计算内容上强调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安排过多、过难、过繁的计算。由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针对这一点,本课教学确定的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异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3. 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决定采用复习法、情景创设法、探索法、尝试法等教学。复习旧知,可以为新知铺垫,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故事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乐趣。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等方法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有买文具的生活实践。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迁移法、合作交流、探讨法、总结法等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探讨中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黑板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方法1:200-(35×3+63) 方法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表示: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②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你们是怎么想的?
(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现在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 200-35×3-63 =2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三)反馈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抽样辩析,师生共同评析,分析问题所在。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方法、收获、感受等。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2、5(左列)。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0-3.5×3-6.3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9.5-6.3 =20-16.8 =3.2(元) =3.2(元)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你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实际需要的运算顺序不相符时,就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号)这样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这部分就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楚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它也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目标
1. 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在研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3. 利用小数计算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计算、探究、讨论、观察、比较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本课当学生根据“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仅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通过计算解决了平均每秒多少元后,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从而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巩固练习中也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发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教学一开始,通过学生易错的一道简单整数混合运算的口算题,既突出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复习回顾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接着以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做,紧紧扣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平均每秒多少元钱?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方法。
(4)小结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论,更应该注重学生“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计算、观察发现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规律。
3.巩固练习,拓展提伸。
(1)课本“试一试”
(2)巧算24.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本“试一试” 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看二算三检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以巧算24再次感知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达到拓展提伸的目的。
4.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以谈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形式,整理学习要点,梳理学习感悟;同时布置适量作业以达到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 ?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 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3. 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8-20+32 ?? 1200÷400×30 ? ? 18+25×4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引入新知教学: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引导探究 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列式并计算,体验过程,概括运算顺序,并比较算式几个特点,感悟体会括号作用。】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不含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8
一、说课内容:
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93
例1、《没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又为后面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道试一试和6道练习。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已比较熟悉了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向他,在例1中也没有重点强调。下面试一试是由例1中三步计算拓展到四步计算。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对能简便地式题会选择适当地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并能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出示几道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式题,说说运算顺序,其中2道是两边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式题,说说这两题中两边的积、商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计算。这里既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为下面新课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
2、把例1分解成3个一步计算式题,请学生计算,计算后想一想这3题有什么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即例1,与刚才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课题。由于本课教学运算顺序不是难点,难点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这一层次即复习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自然引出了新课的教学内容,并隐含了运算顺序。既突出运算顺序这个重点,分散了计算这个难点。
(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出示例1,学生审题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小组交流。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因已学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里一般会按照以前所学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从左往右算,一种两边同时计算,教师都给予肯定,告诉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第四层次:集体评论,优化方法。请全班同学评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讨论得出两边同时计算更简便,同时请学生注意在乘除法中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计算,乘式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独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尝试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
这时由例1的三步计算拓展到4步计算,但运算顺序还是先乘除后加减。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并和自己方法做比较,感受到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简洁性的方法。
(四)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第一层次,专项练习。P94第1题口算,这题为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设立,便于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因为准确计算四则离不开一步计算。用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的形式进行练习,小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里用比赛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基本练习。P94第2、3、4题,我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掌握能同时计算的尽量同时计算。第二步在这些题中每大题选一道你喜欢的做一做,同时请三位同学板演,再全班交流反馈。这里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技能。
第三层次,变式练习。
1、P94第5题,根据文字题列式计算。这里把文字转化成算式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
和符号美。
2、应用题P95第6题,这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层次,拓展练习。
请学生选择以上几个式题改编成文字题。这里不但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为今后解文字题打好基础。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 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 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0
各位老师晚上好,《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初中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的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节中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运算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更作为其基础的内容。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换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顺序后,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的运算中,使得分数运算更为简便化、从而提高运算的准确率,也为学生的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对于进入初中学习不久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小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但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探索欲以及表现欲。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适当的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探究空间。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律,使得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简便化,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进而理解选用合理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的积极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功克本节课的难点: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定律。准确运用适当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化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多数采用老师讲,学生练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课有一定的练习量,但往往会非常枯燥、很难吸引学生。为使课堂有趣、生动、高效、思维量大,又符合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情绪易于调动,但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比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法:
认知发现法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在这堂课上鼓励学生自主的观察、猜测、质疑。并且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变,学会学习。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为了切实有效的实现既定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新课前面,我们先进行一个计算题比赛,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做的既快又准确。
课前,我准备两套计算题试卷,同桌的试题是不一样的,让他们之间进行比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带这他(她)为什么做的比我快的疑问,进入下个环节
环节:(二)发现问题,学习新课
在比较同桌的试卷后同学们会有很多发现和想法。我便提问:“你从这张试卷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有从表面的这两张试卷的相同点:有相同的答案、题目有相同的数字;和不同点:括号位置不同、运算顺序不同。有想到A卷的每一题可以是B卷中相应的每一题的第二步。有想到那么整数的整数运算中的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的计算。更甚者产生联想整数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否也适用于分数?等等,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我才告诉他们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中,但由于现在我们知识的有限无法证明,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得以解决。如果学生观察和质疑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那我会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他们思考的方向。
环节:(三)试做例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组题目。介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了整数的运算律,而分数的运算律实际是整数的推广故第一组例题我采用口答的形式,从而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运算律,并初步体会使用运算律的优越性。
例 1计算: (口答),并说明你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做?
而第二组例题是在第一组例题上的提高,题目不再是简单的套用运算律,而是可以采用多种运算律的例题。但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仔细审题,故我让他们先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半分钟),然后再动笔。
师:我们先看半分钟,然后再动笔做
例2计算:
由于每个同学的观察方向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同学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同。通过全班的交流,让每个同学进一步的熟悉运算律,深一步体会到使用运算律的优点。同时感受一题多解——是我们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启发同学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环节:(四)小组讨论
如果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那么我们老师的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几道可利用运算律的分数计算题,同时通过比赛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也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对于在编题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助来解决,增加他们互助的精神,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环节:(五)总结提升
最后同学们以“我今天学会了…”和“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整理所学的内容,同时理解不仅在运算过程中可以使用合理的方法,同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即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习才会变得轻松。
环节:(六)回家作业
这次我给同学们所留的回家作业是用合理的方法计算而这些题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编写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可以一题多解。
七、关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和以往一样,在启动探究的入口前,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能力有限,我为同学们创设了一定的情景。过去我总是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和探究的方向,同学也总是根据我的想法一步步的往前走,缺少了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空间。这于我们习惯于指定学生的活动过程有关。而这次我所设计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先给他们一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引领他们发现本质问题,从而进入新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所以在最后的实践中,我采用的学生编题学生解答的形式。以前我们总是出题来提问他们,而今天他们自己间的合作和交流更会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学的解答和讨论更会使他记忆深刻些。同时也可暴露出他们在理解运算律的一些共同的误区例如:除法有没有交换律?碰到使用结合律的过程中前面是减号这么办?等等。
放手后,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扩大了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自主的学习,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思想和创造才能。
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一》。本人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进行汇报。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以及加减乘除混合三步计算的基础上的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探究、自主学习得出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但没有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还没有达到熟练度的基础上教学的。而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是小学生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对于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巩固与加深哪些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如何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采用哪些措施和方法组织有效的练习。进行哪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形成哪些数学基本能力;获得哪些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 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你会背诵哪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你能快速的说出这首诗有多少个字吗?(学生采用混合计算的方式说出古诗的字数)
(设计意图:现在正积极探讨是否进行文理分科,我想在数学课中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清明节就要到了,老师这节课就带同学们去我们家乡的苍山去游览一番。我们一共去了30名同学,还有老师。如果学生票每人2元,成人票每人5元,我们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探究、解决说出计算步骤)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巧妙创设情境,设计让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多,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引出课题:四则运算练习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四则混合运算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现在我进入了园林内,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可是这里不满了地雷,同学们能不能快速而用准确的把他排除掉呢?出示一组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计算题。计算完毕学生总结方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走过这片平地,我们将要面临着陡峭的台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登上去呢?出示一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紧扣上一环节的情境,呈现较简单的几组习题,让每一位同学都体会成功的喜悦。)
2、综合练习
我们现在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塔的正面有三幅石雕,左面和后面分别有四幅石雕,你知道塔的四周一共有多少块石雕吗?
这时老师看见一位老人在苦苦的思索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3、提高练习(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四则混合运算)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山脚下,马上就要攀登主峰了,在上山以前,我们需要买一些东西,给你20元钱,面对这么多商品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我这样整改情境图,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可以帮助实现在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现在我们要开始攀登主峰了,道路是崎岖的,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登顶成功,只要细心,你就能行。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练习,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2、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练习,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教师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以情感性和知识性评价。
2、课外延伸
课本第九页思考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尚存在的疑问告诉小组的同伴,针对学生疑问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给予解决,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解决,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
第五篇:《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 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 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混合运算》说课稿 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混合运算》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能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画线段图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总是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增强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单元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引入和解决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现法教学法:教师不能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最后结论的推导与验证,都应该让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己去完成。
自主探究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些结论应让学生自己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去得出。
五、教学流程(以分数混合运算一为例)
(一)旧知铺垫,提示课题
1、找出下列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
(1)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4/5
(2)五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8
2、说出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
58×3÷295÷(5+14)95÷5+14
3、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分数乘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对话:我们班上有哪些兴趣小组?你曾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五年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由于我校规模小,五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听到要介绍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学习情况,顿时对将要出现的信息有兴趣了,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中的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学关系。
3、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去提问题,并独立解决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各自去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4、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并将不同的问题板书。
如有学生会提出两个分问题①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③也可能会提一个总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①“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把气象小组人数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1份。
老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②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在这里把“摄影小组”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4份。航模小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3份。
教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
(画线段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前面的教材中,也仅仅在三下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和五上“相遇”,五下的“分数除法(二)”中出现过,那时学生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本节课中却要将具体的人数抽象成一条线段,而且同时出现三个不同的量,参照的量也有变化,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此处需要加以详细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他们豁然开朗。)
6、①针对两个分问题列式解答
(先借助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列出分步算式,为下一步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打下基础。)
②针对总问题列综合算式,让学生先想一想运算的顺序,再解答。
(这样处理能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并且很自然地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认识,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地得出规律,另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和、论证结论的机会,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7、说明在做综合算式中的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完成课文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有意识地出现与例题不同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更进一步论证之前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
《混合运算》说课稿 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3、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口头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8.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混合运算》说课稿 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伟了,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拍的图片?
课件展示泰山风景的图片,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关注学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算法。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师总结,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从司机的语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算法,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师继续提问: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运用,自我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110页第2题
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并选出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2、火眼金睛辨对错
自主练习第3题
3、自主练习第4题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附: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说课稿 6
一、说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完成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创设了小红一家刚到姥姥家的情形。
室内:妈妈在向姥姥展示所买的礼物,爸爸在沙发上休息,小表弟在向爸爸敬茶。窗外,鲜花盛开,小鸟歌唱,一幅充满着浓浓亲情和农村田园感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看懂情景图意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发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的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更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遵循以上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尽量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活动,自主的探索,开放性的思维,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更强的求知欲望。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伴随着音乐出示情景图:小红一家刚到姥姥家的情形。室内:妈妈在向姥姥展示所买的礼物,爸爸在沙发上休息,小表弟在向爸爸敬茶。窗外,鲜花盛开,小鸟歌唱,一幅充满着浓浓亲情和农村田园感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看懂情景图意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发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的学习。
2、列式与猜想探究与验证总结与梳理。
列式与猜想112+103+88从数的特点上来分析,可以把每个数看作整百来估算得数。即教材上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以后要及时进行估算方法的梳理,即用数字与算式进行梳理,把思考的过程写出来:
112100,103100,88100,100+100+100=300,112+103+88300。探究与验证估计学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二是用横式进行计算。不论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把问题解决,只要把112+103+88的得数求出来即可,这是这个阶段要把握的目标。
总结与梳理指引导学生对横式计算的顺序及书写格式进行梳理。
教学的切入点是对竖式与横式进行比较、辨析,引导学生发现:横式计算的每一次结果,就是把竖式计算的结果一步步写下来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会明白连加运算的顺序(算理)。
3、自主练习,发展思维。
青岛版数学《去姥姥家——混合运算》说课稿引导学生运用新授时掌握的知识,自主解决自主练习中的题目。
(二)说学法
1、动手实践,探索真理。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如何列出算式,这中间有一个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发现问题想一想研究问题找一找,解决问题议一议的教学思路,自主获取混合运算列式的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在列出算式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观察,找出自己的发现,再在小组内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说重难点的'处理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引导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下面我就来说一说关键处是怎样处理的。从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图入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找出相关数学信
息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相机出示课题。
(板书:去姥姥家混合运算)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借助准备好的纸条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找一找,
议一议等方法理解怎样求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112+103+88的计算,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计算方法:估算、竖式计算、横式计算、简便计算
(112+88=00+103=303),老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比一比优化算法,帮助学生应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鼓励了算法的多样化。
2、运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式计算。学生可能列出这样的几种算式:112+103-88、112-88+103、103-88+112。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 所列算的意义,并讲一讲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时,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百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使学生知道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顺序为:从左到右、从前到后,完成计算。
3、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继续承接信息窗的内容续编故事,小红和表弟在姥姥家玩变魔术的游戏,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为了奖励小红和表弟,姥姥决定带他们去参观养鸡场,在乘坐火车的时候,小红和表弟还帮助列车长解决了难题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自主练习
2,学生自己计算后通过投影仪展示结果,同学们共同判断正误。我们顺利的帮助列车长解决了问题,邮递员叔叔也想请大家来帮忙。学生独立观察图画,明确图意以后,独立完成。马上就要来到养鸡场,让我们来开连环锁。学生明确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来到养鸡场,了解小鸡孵化的情况,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具体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正确解答。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让学生对探求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学生自己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所体验,有所评价,感悟、收获。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来,互相评议,互相启发,学生才能领悟知识的真谛,数学思想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混合运算》说课稿 7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混合运算》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习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习: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I believe I can(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习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混合运算》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混合运算》说课稿 10
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的例2,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道题。(82-33+37)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照这样计算是照哪样算?”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综合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987÷3×6(2)6÷3×987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通过电脑图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小结: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三环节:分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
一、巩固练习
1、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1)12×25÷4(2)24÷6×14
2、判断并改错
(1)13×6÷3(2)240÷40×3
《混合运算》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和“小小售货员”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录音听算,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与观察事物,发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有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以动画情境引旧入新
(1)以动画<小兔觅食>出现,接着小兔提出问题,兔妈妈今早找到了21根大白菜,
动画情境能迅速地把学生在情绪和思维,集中到训练了学生舶听觉思维国。
第二环节:捉供感知、学习新课
<一>电脑演示“小熊购物”
(1)购4个面包,1瓶饮料(该付多少钱)
(2) 把学生分组讨论该怎么列式,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 列的式子综合起来,电脑演示:
然后提问学生“这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算到的结果与原来的一样吗?(让学生讨论试着探索,并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算法讲给同伴听。)
学生可能出现:有先算加法的结果与原来不同,也有先算乘法的结果与原来相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在有乘法又有加法的时候要先算乘法。
接着让学生学当售货员,根据电脑显示提出一些算式给同伴计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实际的亲身的机会。
口算: 3 X 5十15 25十4 2 13+7X 5
8 X 3+16 25十5 X 5
听算, 40—20 40十20 30+20,
30十20 30—10 9÷3
9 X 3 21÷? 7 X 8 56÷8
目的是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情绪和巩固加强刚才所学内容
(3) 按着电脑演示:动画小熊拿20元钱购买3 包饼干
提问学生,该找回多少钱?讨论一下怎么列式,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
然后我把学生的分析综合起来,(对能直接列出综台式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
电脑演示, 30 X 4=12(元)
20—12=8(元) 20—4= 元
然后提问学生“这里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算到结果与原来一样吗?”(同时把学生分组讨论、试着探索,并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算法告诉同伴。)
学生可能出现;有先算减法的,得到的结果与原来不一样,育先算乘法的结泉与原来一样,然后综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育减法有乘法要先算乘法”
电脑演示,直观,鲜明地解了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知识的抽象性这一矛盾,同时将数学带入了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从而使得学生的独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出问题,讨论问题、找答案找规律,以“课堂活动”看待“课堂教学”使得教与学问题化、练合化、开放化、实践化和民主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培养了学生亲身参与的意
接着电脑出现一些算式让学生口算:
4X 3+5 30—4 X 5 7十6,7+22 63十7+21 81+9+91
35-5 X 7 80一 9 51十6 X 8
听算:
8+40十8 12+40十6 8+l9+9
35÷5 54÷9 200十300 300十100 100+400 300+300 500+200 81十9十10 8+5+9 6*8+1R
3 X7+9
这样既达到巩固学习新课的内容又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听算能力。
这个环节由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节巧设练习,提高能力件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年龄及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两组题(课件电脑演示)。
第一组口算:200-9~9 700一5X6 60+4 59—25X25X8-40 65-10+10 65-3X5 43—5X7 16+2+8
听算(课件录音) 50一( )=5 40-( )二20 80一50÷( )=10 8l÷( )=9 85+( )二100
第二组 听算;
奶+640+6X7
现在她要把21棵大白菜平均分给3只免子吃,请问每只兔子吃到多少棵白菜?(课件录音)接着进行听算训练(课件录音)81÷9 9 3 54÷6 56÷8 8X9
目的是通过这两级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的开放题巩固的知识,训练提高笺口算,听算,心算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窨思维能力。
第四环节 全课总结,欲望延伸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簹存在的疑问告诉小组的同伴,针对学生疑问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给予解决,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解决,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
在课堂最后,留给学生一个课后问题(电脑显示)
这样有减法又有除法的,有加法又有除法的式子应该怎么进行运算呢,你们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带着“?”下课,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
《混合运算》说课稿 1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上节课学习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乘除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知识,把两个加减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以及上节课学习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做了有力的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三 、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解答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三步四则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依托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本课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2)自主探究,全班交流。(3)多层练习,深化认识。(4)反思回顾,交流总结。
下面,我将对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全班交流”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一环节是新知的形成过程,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独立尝试。
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取 “一个保温桶6*元、一个垃圾桶17元,学校为每个班各配置一套,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这个信息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此时要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第二步: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大部分学生做完后,老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肯定学生的做法,并板书出教材中的方法。交流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先交流分步解答,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化解题方法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6*×6=390(元) ●6*+17=82(元)
17×6=102(元) 82×6=492(元)
390+102=492(元)
教师接着指出,“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用一个算式来解答的,非常好,其它同学能不能把自己的分步计算也改写成一个算式呢”,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步骤,鼓励学生将三个算式或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教师提示:只改写算式,不进行计算。在改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改写情况,并请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做法:
●6*×6+17×6 ●(6*+17)×6 ●6*+17×6
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并说出它的运算顺序。特别针对第三个算式问问学生,你的运算顺序和解题思路是否一致,通过说运算顺序,学生会发现自己是想要先算6*与17的和,但列出的算式却是先算17与6的乘积,追问学生:怎么做才能先算6*与17的和,让学生明白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所以,我们的算式应该在这里加上括号。在这个环节中把学生的错误算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与反思中,准确把握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
第三步:让学生自主计算改写后的算式。
学生对第一个综合算式可能会有两种解法:
●6*×6+17×6
=390+17×6
=390+102
=492(元)
●6*×6+17×6
=390+102
=492(元)
学生通过观察及比较,发现第二种解决方法更简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两步乘法运算可以同时进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四步:拓展练习。
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如果把问题改为“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列出的算式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方式:
分步解答:
(1)6*×6=390(元) (2)6*-17=48(元)
17×6=102(元) 48×6=288(元)
390-102=288(元)
综合算式:
(3)(6*-17)×6
=48×6
=288(元)
(4)6*×6-17×6
=390-102
=288(元)
全班交流时,重点交流三步混合运算6*×6-17×6 的计算顺序。
最后再一次总结、归纳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整个教学过程我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实际运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混合运算》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说课稿 14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它也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目标
1. 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在研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3. 利用小数计算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计算、探究、讨论、观察、比较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本课当学生根据“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仅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通过计算解决了平均每秒多少元后,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从而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巩固练习中也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发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教学一开始,通过学生易错的一道简单整数混合运算的口算题,既突出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复习回顾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接着以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做,紧紧扣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平均每秒多少元钱?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方法。
(4)小结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论,更应该注重学生“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计算、观察发现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规律。
3.巩固练习,拓展提伸。
(1)课本“试一试”
(2)巧算24.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本“试一试” 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看二算三检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以巧算24再次感知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达到拓展提伸的目的。
4.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以谈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形式,整理学习要点,梳理学习感悟;同时布置适量作业以达到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混合运算》说课稿 15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完成教科书第76页例1的教学及练习十六中的相关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 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 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
学生2: 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在本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1,2,5题。
【评析:本节课从现实情境出发,用分步解答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以后,再引导学生借鉴这个顺序来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问题。在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重点对学生列出的几种综合算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通过和分步解答顺序的比较和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并且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也是我的实战经过。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