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语文科目散步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帮助增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目的。初一语文科目散步教学课件,我们来看看。
散步的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语文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文,品味 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语文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散步的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 :
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轻声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品读语文课文、探究主旨
1、朗读语文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妈妈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孩子的口吻,结合语文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B、“我”是怎么解决的?
C、结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语文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 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亲情无处不在,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散步的板书设计:
人物:妈妈、我、妻子、孩子
“我”委屈孩子——孝顺(尊老)
人到中年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承前启后
妈妈依从孙子——滋爱(爱幼)
第二篇: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3 30-40度之间 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 南北极圈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极地附近极地气候 终年严寒,皆为冬季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气候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
10、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中国和非洲、欧洲的气候类型。P34
11、自然环境主要由地形和气候两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2、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区(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中的植物
13、中国的位臵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地理位臵的特点是海陆兼备。这种地理位臵的优点是:见书本上
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15、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16、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世界面积最大的六 个国家顺序请掌握。1 2 3 4 5 6
17、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18、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有关方面来回答。(请说出几个世界组织的名称及主要的情况)P 4
19、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 度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
以赤道来划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字母:E,W,N,S。20、0 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三单元复习
1、家住平原 ①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湄公河平原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高脚屋);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B.劳动人手不多。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③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
内容 泰国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 北美洲中部
人口密度 密集 分散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大豆等 农业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人工劳动 机械化作业 生活水平较低 较高
2、与山为邻 ①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不同的自然景观: 第三单元第一课 垂直的生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第斯山脉的基本概况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秘鲁安第斯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 特定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一)秘鲁和安第斯山脉:
位置: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和走向:位于 半球 大洲,是 走向,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气候: 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平均海拔四千多米。这里气候属于(类型),具有 特点。生产生活特点,②山地之国 ③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业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利方面是带动经济发展,不利方面是可能造成资源和环境的破坏P82
3、傍水而居 ① 耕海牧鱼、休渔期(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②意大利威尼斯(水上都市)。如何因水而生、而兴、而美、而忧
4、草原人家 ①逐水草而居 放牧特点:转场放牧 ②现代化的牧场 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和表现
5、干旱的宝地 ①石油宝库 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带来财富修建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厂,①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 ②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地图波斯弯沿岸国家及三条石油运输路线(P84)看地图3-65 5 ②沙漠绿洲 国家
首都 地形
气候 美称
如何解决水的问题 枣椰树 启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如何认识区域—南非
(一)、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17°E~32°E 左右 大洲大洋位置非洲大陆最南端、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
地形地表起伏: 南非地形主要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较小,地势东高西低。, 分布地区: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非的东北部,高原主要分布于南非的中部
(二)、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南非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西南沿海地带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总体上:气候类型多样,气温普遍较高,大部分地区比较干燥
第四单元复习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一、地理位置
1、华盛顿,全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在美国东北部,毗邻大西洋。美国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都设在这里,是世界上少见的、一直按照最初的城市设计构想建设起来的城市。
2、历史上,纽约、费城等城市都曾做过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除了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外,更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二、气候
3、美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很大。
4、华盛顿在美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由华盛顿总统聘请法国工程师朗方设计。
5、华盛顿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区。
6、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这里集中了国会大厦(国会议员制定法律的地方)、总统府、最高法院等最高国家机关,以及国务院、国防部等联邦行政部门。
三、特色——华盛顿功能的总结:(7、8、9)
7、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政治中心的有:白宫(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国会图书馆(最初是为国会议员制定法律提供服务的,先成为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因五角形而得名)。
8、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有:华盛顿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因研究国际事务而闻名)④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⑤华盛顿纪念碑⑥杰斐逊纪念堂⑦林肯纪念堂。
9、华盛顿还拥有大量的国际性组织和机构: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使馆或者办事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在此设立总部。第二课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一、地理位置
1、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巴黎是其首都。塞纳河缓缓的流过全城,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西岱岛是巴黎的发祥地。6
二、气候
2、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温差小。
三、特色——巴黎艺术气质的体现:(3、4、5)
3、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古典艺术的宝库——卢浮宫近代(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的殿堂——奥赛博物馆现代艺术的象征——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4、巴黎人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巴黎的街头艺术巴黎街头的旧书摊巴黎街头的露天画廊④左岸古旧的咖啡馆。
5、折射出巴黎人对艺术包容和独到见解的是:卢浮宫外的玻璃金字塔埃菲尔铁塔(注意:不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外景。
6、与巴黎有关的事件:攻占巴士底狱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一、地理位置
1、印度地处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首都是新德里。印度是现在计算机软件超级大国。
2、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加尔各答,最大的港口是孟买。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南部,被称为“亚洲的硅谷”。
二、气候
3、印度南部地区处于热带。班加罗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丰沛。其气候适宜的原因是地形地势,因位于德干高原上,有900多米的海拔。
三、特色——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4)
4、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云集,人口素质高优越的地理环境④古代印度文明在数字和逻辑方面的深厚积淀⑤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没有语言障碍⑥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地面卫星站)。5、1985年,拉吉夫·甘地总理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第四课 汽车城:蔚山
1、世界四大汽车城: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斯图加特日本的丰田④韩国的蔚山(生产能力最大的汽车制造厂)。
一、地理位置
2、韩国,与我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首都是首尔。蔚山市位于韩国的东南部,与韩国最大的港口釜山相邻。特色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厂韩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的重要企业生产能力最大的汽车制造厂。
二、气候
3、韩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冬季较冷,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三、特色——:在汽车产业的地位(4)、发展为汽车城的优势(5)、绿色汽车城(6)
4、汽车产业的地位韩国的汽车制造中心韩国的汽车交易中心韩国汽车研发中心
5、发展为汽车城的优势地理位置:位于沿海,拥有港口交通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发展出口导向战略和全球化经营。工业基础雄厚:钢铁、造船、石化等行业领先发展,汽车零配件发达,方便汽车产业原材料的采购。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培育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④产业部门与大学相依托:生产、科研、教学协调发展,提高高素质劳动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6、建立绿色汽车城:蔚山汽车工厂为了保护环境,配有多项先进设施,如建有高效的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安装了最尖端的环保设备,厂区内还种植大量的景观树木。
第五课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一、地理位置
1、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和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部的巴西高原上,由市区和几个卫星城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2、历史上,巴西先后在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得了“城市病”:面积小,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建都。
二、气候
3、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全年皆夏,年降水量大,分配均匀热带草原:年平均气温高,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四、特色——:城市规划的特色(4)、经验(5)
4、巴西利亚的布局就像一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建筑物都集中在机头、机翼、机身和机尾上。“飞机头部”是总统府、议会大厦和联邦最高法院构成的三权广场,象征着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从“机头”向后,机身前部是政府部门办公区,机舱后部是文化区和娱乐休闲区。“机翼”是沿湖展开的规划整齐的居民区。④“机尾”是火车站和铁路。5成功经验:种植树木绿化到位功能分区④布局合理⑤建筑多样⑥有效管理⑦交通便捷。综合探究四 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1、描述城市的方面: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首先要考虑防卫与交通条件,其次还要考虑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归纳城市的特色。
一、地理位置
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莫斯科,在俄罗斯西部,北纬56°左右,坐落在莫斯科河与捏格林纳河交汇处。莫斯科地处东欧平原,莫斯科河流过全城。是俄罗斯政治、经济、交通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二、气候
3、莫斯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史建筑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国家大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巴黎舞团所在地。
5、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主要的工业有汽车、机床、电机、电子等。
6、莫斯科形成了以市区为核心,呈辐射状和环状结构的城市格局。
亚洲区欧洲区北美区
第三篇:初一语文狼课件
导语:导语:在我们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中,有我们遇到不懂的是正常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狼课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对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把握课文主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课文主旨。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生讲述)
你怎么评价故事里的蛇和农夫呢?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去认识两条狼和一位屠户,看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狼)
二、检查预习
前面你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请关上书本,回答:本文作者是谁?文章选自什么?郭沫若怎么评价的蒲松龄?
检查文中重要字音、字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段
请各位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注意不仅要读通句子,更要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出示幻灯片:
1、屠户当天生意好不好?
2、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3、从这两段来看,这两条狼贪婪吗?
(生大声自由读一二段,回答问题)
(二)学习第三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一二段的内容掌握的很好,现在请自由地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我会为你们翻译,其中穿插有几处错误,需要你们找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疏通段落内容。
(生自由大声诵读第三段,师出示第三段翻译,生指出)
师:这便是故事的开头,如果我用遇狼来概括第一段的话,你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
(板书:遇---惧---御)
师:屠户遇到了狼,把担子里仅剩的骨头都扔给了饿狼,可两狼之并驱如故,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屠户看见了一堆柴草堆,奔过去拿出刀与狼眈眈相向。现在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三段,注意读出紧张的气氛。
(分两组分别读叙述狼和人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段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请仔细听老师朗读第四段,听读完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我绘制了两幅杀狼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仍然要提醒你们,边听读边思考、梳理文段内容。
(仔细听师朗读第四段,找出图中的错误。)
(师提醒:在一二段我们说狼很贪婪,请问这段里面有没有体现出狼的贪婪和狡诈?)
师:现在大家对整个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了,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力求在朗读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这部分讲的是屠户......(板书:杀狼)
(四)主旨探究
1、分析形象
现在我又想到了农夫和蛇,农夫的悲剧是他自己好坏不分,引狼入室,毒蛇呢,恩将仇报。那文中的屠户和狼,你怎么评价他们呢?
(生评价屠户和狼的形象)(师点拨提示屠户的糊涂一时——妥协,以及他的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战斗时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最终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贪婪狡猾的狼。)
2、学习第五段
狼是如此贪婪,狡猾,不过再狡猾狼在人类勇敢和智慧面前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我不禁要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拍手叫好。难怪蒲松龄说(出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齐读。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狼的态度如何?(板书:笑狼)
3、探究主旨
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勇敢斗争,邪恶必将会像文中的狼一样顷刻两毙。让我们再次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喝彩,也让我们再次对那些跳梁小丑般的狼们嘲讽一番,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文言词汇
五、课后作业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片白话文,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六、板书设计
狼
遇——惧——御——杀——议
(画骨)智(画刀)
妥协 慧 斗争
第四篇:初一语文阅读课件
课件简介:
“诺曼底”号遇难记
维克多·雨果,(l802~1885)19世纪法国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以爱制“恶”,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安普敦负载船舷汹涌玛丽半裸弥漫一枚剖开湍急窟窿秩序洛克嘶嘶发疯违抗防漏嘈杂
拼命肇祸救援
调遣岗位深渊船舶徐徐克莱芒
你推我搡巍然屹立
惊慌失措钢铁铸成灵魂呛
激情遨游“诺曼底”
轻声读文,用一、二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挑战无极限:
你能用四个字短语来概括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吗?
开端:雾海夜航
发展:无辜被撞
高潮:指挥救人
结局:以身殉职
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看到的、想到的类似?用“——”线画出来,试着读一读。
第五篇:初一语文《社戏》课件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社戏》课件,欢迎来参考!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尝试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三个人物的性格,体会农民及孩子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和分析《社戏》中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体会景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好处,一同分享作者童年与乡村少年玩耍的乐趣;
2、简要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等人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主旨;
3、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难点:
1、(1)看戏时间;(2)平桥乐土、寻船周折等与赵庄看戏的关系(铺垫);(3)有关京剧的常识(例如,老生、小旦、小生、老旦等,学生缺乏积累);(4)由于作品容量大,所以课时紧,任务重:既要培养学生默读、速读、朗读的能力,又要训练思考、理解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设想:兴趣教学:教学中紧紧抓住“看戏”这条线索,紧紧扣住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出童心童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一小学生,讲课一定要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谈话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要委婉,调动阅读作品的兴趣。
写作设计:抓住这次学习典范作品的极好机会,安排一次“回忆童年往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感情,进行团结、友爱、诚实等品质的自我教育。
教具准备:
1、黑色识字板儿(长20cm宽10cm)10面
2、竹笛1支
3、彩粉笔若干
4、小黑板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鲁迅的故乡,看一场‘戏’去,好吗?”
2、板书课题:《社戏》板书作者:鲁迅
3、回忆鲁迅:
(1)我们想去鲁迅的家乡去看戏,那鲁迅家乡在哪里呢?(浙江绍兴)
(2)(小黑板填空):
A1881—1936
B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朝花夕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接触《社戏》:
A体裁: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精彩。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迅哥儿)这个人物是根据童年“鲁迅”的经历而虚构的。
B写《社戏》时,作者已经多大年纪了?(结合文后的暑期推算)
1922-1881=41(岁)
C看戏的往事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因为“我”当时十一二岁,而写《社戏》时已经41岁了,因此已过去41-11=30年了。
D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而往事却历历在目。从回忆中,作者有着哪些深刻感悟呢?
二、揭示全课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三明确本节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探讨第一部分——“平桥乐土”的内容和作用。
四课堂达标
(一)给作品中的生字,在原文的生字旁边注音,重要的词语稍加注释。
(二)检查预习情况,用黑色识字板展示:(24个)
惮踱颇撮楫棹伊归省行辈絮叨撺掇凫水潺潺
踊跃自失弥散蕴藻漂渺宛转悠扬喝采罗汉豆旺相桕树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找出段落的起讫:
教师提供下列情节——平桥乐土 寻船周折夏夜行船赵庄看戏
(1~4)(5~9)(10~13)(14~21)
月下归航偷豆吃豆偷豆余波往事难忘
(22~23)(24~30)(31~39)(40)
(四)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1、什么是社戏?(“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规戏”。)
2、看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浙江省绍兴城外鲁镇附近平桥村的临村——赵庄)
3、陪我看戏的是哪些小朋友?他们待我如何?
(1)双喜、阿发、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2)(A)伴我游戏(B)钓虾、放牛(C)陪我看戏
——友好、亲密
4、平桥村的老人们是些什么人?待我怎样?
(A)种田、打鱼(B)不说“犯上”
——老人们勤劳、善良
5、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看戏)
6、大约是在什么时间(季节)去看戏的?根据是什么?
春末夏初根据:(1)扫墓后(2)豆,罗汉豆(夏)
(3)麦(立夏麦呲牙)
7、他们是怎么去看戏的?为什么非要乘船去?
(1)乘船(2)因为A鲁迅家乡在江南,江南是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B桥村“临河”,乘船方便;C连六一公公卖罗汉豆都是划船去的。
8、写“平桥乐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得以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
9、平桥村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是我的乐土——“乐”。
五、回顾所讲部分
六、布置作业
1、看戏前遇到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预习课后练习(第95页)的“二”题的第1小题:(请在书本上勾画)
作者写夏夜行船,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试把表现这些感觉的语句分别摘出来,说说作者是怎样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七、板书设计《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