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PartA)设计内容
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 苏丽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n-email, busy, a town, usually, well, from等。
3.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m busy.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三、教学过程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呈现策略
1、动画导入,师生互动了解。
本节课学习的是A部分的对话。由于是借班上课,在导入时,笔者说自己是同学们的新朋友,我们还有五个老朋友(五个手指thumbkin, pointer,tall man, ring man and pinky),引出歌曲Where’s thumbkin?接着师生互动了解,引出文中的重点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和短语write an e-mail,surf the Internet等。
2、设计五个task学习课文内容,拓展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张自己与英国朋友Mary的合影,PPT呈现我收到Mary的邮件的页面,Mary要我和同学一起解决她邮件中的五个任务。这五个任务是这样的:Task1观看课文动画,完成三个判断题。Task2自己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Gaoshan提问的句子,并读一读。Task3精读课文,找出文中Liu Tao的答句,并读一读。Task4根据图示,完成对课文的复述。Task5Mary的儿子Danny想交一位中国朋友,请同学们给Danny写一封邮件,介绍自己。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Task1到Task3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Task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要求学生能复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Task5要求学生阅读Danny的邮件并给他回复一封,侧重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巧妙自然。
四、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1、通过观看Flash “Where’s thumbkin?”,边看边唱,为学生营造轻松诙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他们会很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Flash引出以下free talk的话题An English friend,自然导入, 引出本课重点句型。
2、师生互动了解环节,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铺垫渗透本课的重点难点短语和句型,还巧妙地导入本课的主题。
3、以多媒体课件作载体,将本课要解决的五个任务利用邮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带着任务学习,过渡自然。
Task1观看课文动画,三个难度适中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大致理清课文对话的脉络。
Task2找出课文中高山如何提问的句子这一任务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Task3的解决降低了难度。
Task3与Task2的结合,实际上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课文呈现于学生面前了。老师只是一位看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Task4根据图示复述课文,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掌握的情况,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的能力。
Task5设置了一项拓展延伸的学习活动——Write an e-mail to Danny。此时的课堂已经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本环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句型,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小学生喜欢欢快活泼的音乐和动画,也热爱这样的课堂,本节课是由动画开始,由动画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愉悦的体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总体看来,这一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选择的是对话,采用的是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笔者把重点放在了五个任务的解决上,难免给人急于解决任务,赶时间的感觉。另外,在设计教案时,设计的教学环节看起来很顺畅,一环套一环,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确实很遗憾。这说明笔者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还不够,对学生的整体水平了解不够深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笔者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改进。
第二篇:多媒体课件说明及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说明
本课件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第十一单元Section A的内容制作的,课件分片头和片尾三部分,共幅幻灯片,片头和片尾由文字和人物动画构成,以悦耳的英文歌曲为背景音乐,用一首欢快的英文儿歌导入新课,创设了优美的开课氛围,正文部分编辑了大量图片、动画和声音素材,在Powerpoint中文环境中完成对所有多媒体素材和有关的功能模块的链接任务,实现整个课件的演示功能。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11 Section A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我着重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Could you take out the trash ? Sure.Could I borrow the car? Sorry,but I need it.I have to go to a meeting.I have to make the bed and do the laundry.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家务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要学生学会与父母分担家务。3能力目标
Learn to make polite requests and ask for permission.Cooperative study.三.教学重点
掌握Could you please.....? Could I please …..? 句型及其回答并能给出原因。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同时也要注意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准备CAI课件及四张明星照片。
五、教学过程
1、课件播放,通过一首英文歌曲,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英文环境。2借助图片展示各种家务活动,并让学生做家务活动调查。并汇报小组情况。3通过听力,让学生总结如何发出礼貌的请求及礼貌的请求允许做某事。4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学生分组操练。5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写作训练 6竞争比赛始终贯穿整个教学。
第三篇:技术取向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该内容是研究课题——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008)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师培训内容,是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自编课程教材。
【课时安排】
《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培训内容共计4个课时(180分钟)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课时2:案例分析——“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设计过程剖析(50分钟)
课时3、4:实践操作——“搭配中的学问”(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课件设计实战(80分钟)
【学员分析】
培训学员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所属学校均有比较完备的多媒体实验环境(配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且参加培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偶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这些教师已参加(或参与)过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培训,并且具有系统完成某一学科内容多媒体公开课(展示课、说课)经历的教师。
【内容分析】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
这一课时内容主要是介绍“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步骤与方法,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侧重于帮助学习者在领会技术取向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掌握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目标】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1)知识目标:能够识记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概念,说出这种设计所包括的步骤,并区分辨认出此类设计与其他设计的差异;
(2)技能目标:能够按照设计步骤,口述某一学科知识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实现过程;
(3)情感目标:能够领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技术观。
【重点难点】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培训教师领会技术取向的设计理念,难点在于帮助培训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持一统原则。
【教学方式】
按照培训内容和重点的划分,三个课时的培训方式如下: 课时1:专题讲解,构建框架 课时2:案例剖析,交流互动 课时3、4:任务实践,创新体验
【准备材料】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1)《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培训印刷材料;(2)《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设计制作案例材料;(3)培训内容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问候致谢
各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能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二.激活学习情景
(所用时间:3分钟)各位老师,在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大家肯定都参加过,或者看见我们周围的老师参加各个层次的优秀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评选活动吧,无论是乡镇教育办、县区教育局,还是省市地区组织的。(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既然我们都有参加,或看见过别人这些活动的经历,那我们想一想:这些评选活动主题都有些什么呢?(学员交流,思考回答)是不是这些活动的主题中都有“渗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字眼?
另外,大家回想一下,参赛教师讲课的环境是不是都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等设备,都需要大家在这些赛讲、评选过程中制作课件?(学员交流,思考回答)并且在评委评选时,各位参赛老师“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往往也是打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回想一下,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我们都要考虑哪些方面的要素?都要做哪些准备?我们有没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简易的制作步骤呢?(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什么技术制作(一般都是PPT演示文稿)、书写教案、准备素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开始制作、讲课试用、修改使用等。
三.回顾先前知识
大家想一想,以前我们在书写教案(或教学设计)时,通常是不是有一个比较模式化的步骤?(学员思考)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流程图,与我们以往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时采用的方法步骤有哪些联系?(学员观察,独立思考)
【展示“教学设计流程图”】
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
【归纳】大家是不是发现,图中所展示的流程图很像我们通常教案设计的流程,即教学设计图。另外,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是不是也隐隐约约收到这个图示的指导?既然课件是一种教学设计的产品,那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就要遵循“教学设计流程图”的指导,考虑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同时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课件。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图,请大家看演示文稿,一边观察一边对照自己制作某一课件的过程和步骤。
【展示“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图”】
【提问】这个课件制作的流程图对于我们制作课件的指导意义大吗?都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我们再认真地观察下这个流程图,从项目定义,即选定学科知识内容,到修改、最终的课件生成,为我们学习制作课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对于我们系统规范的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经过一两次的课件制作实践,就能顺利掌握这个流程图。但是,经过大量的跟踪调查,观察访谈,我们发现:仅仅掌握课件制作的流程图还不够,对于特定学科、特定知识点的课件制作,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设计课件帮助教师实现“更好地教”,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然而,大部分老师制作的课件却未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处于演示、展示,课本搬家的、比较低级的层次,真正能够实现课件促助学教的功效的少之又少。
图2 课件制作流程图
比如说,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数学建模”,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教材中概念、定理、规则,都是经历一个数学建模的内部过程,这是他们开展有效学习的实质。那在座的数学老师想一想: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有没有考虑学生简历概念模型的一般过程?有没有把课件的助学作用细化为促进数学概念建模的各个阶段?
(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所用时间:7分钟)四.新知呈现,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就是要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在掌握课件制作一般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方法,五.新知讲解,解决问题 技术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从“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案”出发,以技术应用策略为设计核心,旨在利用技术解决教学中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而不是综合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案。其设计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法
【举例】先给大家举个真实的案例,在我们西部地区的小学,孩子们,尤其是农村小孩,他们在学习《海底世界》、《鲸》等课程时,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真实的大海,没有见过真实的鲸鱼,教师仅仅使用课本、黑板、粉笔和语言很难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一个世界?鲸鱼到底是怎么喷水的?为了解决这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我们就可以把影视录像、图形图片、音频动画等材料整合到课堂中,通过大屏幕的直观展示,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从上面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考虑“技术是不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时,最关键的是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教学境脉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比如上面实例中谈到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底世界的情景”,而教学实际是“没有足够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情景构建”。为了这个实际问题,我们不能把孩子们都带进海洋博物馆、更没条件把真实的海底世界搬进教室,在考虑其他方式之后,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试图通过视频影像、音响、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创设出一个虚拟的海底世界,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当然,这里的教学问题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开展教学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其次,是针对这些具体的教学问题,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提出试图运用技术解决的方法,并认真分析拟采用技术的特性,明确选用技术方法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以确保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比如视频具有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适宜呈现一些对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动画有利于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过程。
2.明确目标和评价方法
按照教学问题解决的具体要求、制约教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因素,以及教学问题产生的机制深入分析设计课件的具体目标,明确课件设计制作的详细目标,并建立课件效能的系统评价体系。
【举例】在制作下面数学应用题的多媒体课件自学材料时,【展示题目内容】 题目1压路机的滚筒是个圆柱形,长1.5米,横截面半径是0.6米,以每分钟滚动5圈的速度前进,请问每分钟能压多大面积?
我们明确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问题表征”,而问题表征通常包括“引起注意,理解问题情境——选择分类,提取核心信息——激活图式,进行结构表征——整合信息,形成解题方案”四个阶段。那么,我们设计课件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学生应用题问题表征的四个阶段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一旦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就要相应地考察我们所设计制作的课件是不是有助于学生四个阶段的问题表征,助学作用程度如何,这些就自然成为后面课件助学效果评估的指标。
3.确定技术整合策略
所谓技术整合策略就是指用技术支持什么教学活动。如用计算机辅助练习系统帮助支持提高学员操作的自动化水平、用微格教学系统矫正师范生的讲课水平等都属于技术整合的策略。另外,整合策略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技术本身、内容、教学模式、和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学生只是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熟练某种技能,目的是通过考试或测试,那么可以考虑选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等教学模式。如果要求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进行深刻思考,那么可以选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模式。
(1)根据目标、学生的特点、教学设施等情况,选用教学方法
如果目标涉及的只是单一学科或知识点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可以是直接的讲解与呈现的方法;如果目标涉及到多学科或多个知识点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最好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比如说在“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自学材料中,其设计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归纳出此类应用题解答的一般思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课件中除了题目自身的设计之外,还链接了“圆柱表面积的组成”、“圆柱表面积常见题目”等相关内容,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都能通过课件的自主学习有所提高。
(2)确定技术支持教学的方法,制作课件
针对第二阶段课件设计的具体目标,确定如何选择媒体要素、如何表征知识内容、准备哪些素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选用什么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制作出试测课件。
【举例】在第二部分那个实例中,我们考察一下学生问题表征“引起注意,理解文字情境”阶段,是如何通过课件设计实现预期目标的。
通过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学习,我们打算从下面四个方面出发,已达到帮助学生“引起注意,理解问题情境”的目标。
a.图文结合,利用动画效果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连续的动态标记帮助学生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
b.标记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尤其是与“圆柱表面积”相关的特征词汇,以及题目中隐含的类似“圆柱”的事物,如水桶、压路机的滚筒等;
c.关注相关概念、专业术语的表述,尽量增添相关提示帮助学习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d.淡化数字对问题情境的影响,下划线跳过相关数字描述;
图3 “引起注意,理解文字情境”阶段设计效果
同时,我们会自然生成一个有关考察a、b、c、d四种方法应用效果的评价体系,比如对于“a.图文结合,利用动画效果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连续的动态标记帮助学生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来说,我们在课件试用时就应该考察学生在看到课件中图文结合、动画效果后,是否能够帮助其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作用程度如何。
4.准备教学环境和评价
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安排,邀请学科专家、教研室其他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效果评估,制作评价工具等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展课件试教前,一定要告知各位评委(专家、同仁、学生等)课件设计的详细意图。5.修订整合策略
结合前端分析、设计制作、教学实践,以及课堂评估的建议,修订课件。【提问】大家了解这种设计思路了吗?(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通过前面的讲解,大家不难看出,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的关键环节是第(1)和第(2)两个步骤,只有我们从平时的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考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优化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存在的各类因素,图4 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模式
(所用时间:35分钟)六.交流讨论,拓展思考
思考题目:请各位老师对比以前制作课件的思路(方法、步骤),谈谈这种设计思路的优点和不足;假如制作课件采取这样的思路,各位都有哪些现实困难,还需要哪些帮助?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设计-1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八冶一中 宗静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又一场革命,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普及,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理论思路、实现方案和注意事项。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设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却有些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笔传、口授式的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声音、图像的高层次的交互性需求。因此,改革教育体制,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由传统的笔传、口授式向多元化方法迈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统一,无疑为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完美的解决途径。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被视为教学方法的一次跨世纪的革命。它把丰富的计算机图、文、语音信息应用到教学中来,为素质教育和减负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解决途径,使科教兴国方针落到了实处。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突破了计算机与多种电教设备的界限,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根据需要可随意处理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终端,为教学提供了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理论思路
1、三种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它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黑箱,对黑箱的内部我们一无所知,也没有必要去知道。行为主义反对对人的大脑内部进行研究,只重 视外部的输入和反应,也就是给予一个刺激,人就要作相应的反应,从这些反应中,选出我们所需要的进行强化,从而使学习者形成教育者所希望的行为,所以行为主义认为把学习者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给他以特别的刺激,当他作出明确反应时学习就发生了,该理论强调刺激、反应和强化。
(2)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不单是外部刺激产生的结果,也与人脑的内部有关,是人脑与外界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不仅是行为的变化,也包括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它包括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将人脑看作灰箱,认为人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它是根据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来描述的。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设计思路
我们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到,人们在研究课件开发时有这么一个现象,当行为主义盛行 时,大家都在行为主义的课件实现模式,当认知理论产生以后,人们又开始研究认知理论的课件实现模式,而忽略对行为主义研究,当现在建构主义比较盛行的时候,再加上教学改革正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于是人们又去研究建构主义的课件实现模式,从而忽略了认知理论的课件模式。
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强调的是刺激的精心编制,重视教,尤其重视教学内容设计,因而教学内容比较系统化,而学生却相对被动,主要是接受刺激,主动参与性不强,对认知过程的掌握相对较差。
建构主义则强调学生内部图式的变化,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建构,环境的设计也是围绕着学生的意义建构,这样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性强,认知能得到发展,因教师处于帮助地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不够。
由上可知,当前课件研究的这种状况,使我们开发出的课件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以教为主导,要么以学为主导,要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么以培养能力主。而人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人的发展包括操作技能,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且就认知能力来说,它不仅包括感知能力,还包括再认,再现,理解,信息加工,迁移等多个层次的能力。这样,以单个理论为基础的课件,只强调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不利于人的各方面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应是教和学的平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更是决定了课件的制作要体现教学平衡。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实现方案
1、主要技术原理。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视频、音频及数据信号全方位控制的专用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资源达到声音和图像迅速传输,可使教师给学生传送语音、图像信息,能够把各种媒体信息与课件,展示给每位学生的教学平台。
作为一种教学的实现方式,多媒体教学从技术实现角度来讲,主要是以Web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是将教学内容、教学难点、课后作业加以整理,制作成一组相关的Web页面,供学生学习。
Web方式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部分。实时Web部分用来配合实时图像、声音教学。当影音传输系统开通时,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机的Web页面向教师提出发言的申请,教师在教师机上通过Web控制学生发言,实现图像、声音的切换。同时,老师与学生还可以通过影音传输系统进行实时的问题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Web页面布置课堂练习题或测试,学生做完后当场提交。
非实时Web部分用来在课程结束后辅助实时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浏览课件进行自学,在作业区做作业,在题库中进行自测;教师可以发布管理信息,在作业区布置作业、评判作业、管理题库、管理课件、管理学生作业。
2、实现方案
(1)软件型
软件型多媒体教学网建立在局域网环境基础上。它利用TCP/IP等协议,通过服务器端与用户端装载专门软件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网所有技术标准功能。纯软件构架的多媒体教学网络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它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在低投资的前提下即可完成多媒体网络的构建。
(2)软、硬件结合型
软、硬件结合型多媒体教学网,利用专用的多媒体卡和影音传输线缆及其附件作串型连接,同时依赖局域网和单机资源进行控制信号传输,来达到多媒体教学网技术标准要求,例如Hiclass、Winschool等。由于这是依赖局域网和计算机系统平台,所以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必须保证所有局域网畅通及计算机稳定运行。因此维护人员应具有一定水平。
(3)硬件型 硬件型多媒体教学网不需任何局域网的支持,是一种完全依靠影多媒体卡和影音传输线缆进行数据传递的一种产品。纯硬件方式需要给每台计算机装上多媒体卡,在计算机之间直接铺设多媒体线路(非计算机网络)传输音视频信息,另外还需配置操作面板,用于教学控制。这种方案不需要依赖数据网络,例如Top97/98/2000、NewClass、MBSTeacherwin等,而且不占用系统任何资源,如:中断、地址等;不依赖于单机CPU、HD、RAM。自成系统,不需要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支持,根本上解决由于数据网问题造成的学习中断。控制卡上自带CPU,仅使用PCI插槽和主机电源即可开始工作。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课件,泛指一般教学软件,是根据一定教学目标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它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媒体综合起来而形成。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但不能代表全部,尤其是教学内容本身。
内容决定形式,课件质量的好坏,本质上决定于课件所呈现的知识技能、所引用的专业术语是否正确,所涵盖的深度与广度是否恰当,呈现顺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可读性,难易是否适中等等,否则,课件设计得再好看,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的应是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才去考虑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现的问题。当然课件设计的本身也不能忽视,如果是照本宣科将课件设计成了电子图书,那么就违背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初衷了。
2、应以学生为中心
“个别化教学”这个70年代产生的新术语,既反映了人们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育思想上的渴望,也反映了教学活动中日益增加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使人们对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正实践了这种思想,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教学课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要进行定制,以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信息。
3、应以教师群为主体
实行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共享资源,表面看来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件是科学、艺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目前情形来看,高质量的课件往往是由一支规模相当的队伍协同完成的,队伍构成包括教育专家、音乐美术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等,作为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一种可再开发的教学软件“多媒体积件系统”已经出现,如“翰林汇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它的程序制作部分采用完全汉化的AUTHORWARE,备有大量动画、图片、声音素材,具有强大的输出功能,掌握起来轻松自如。这种集成的课件开发工具的出现为教师们制作出更能体现自己教学思想的多媒体课件创造了条件,因此说未来课件设计的主力军仍是教师。但当前大多学校都是靠个别教师或几个教师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这种开发方式的结果只能是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来的大多课件质量低劣,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设计课件时,如果能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出集大家的智慧、经验完成的课件,在教学中理所当然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件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普及,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但是网络教学毕竟是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理论和应用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和完善。
第五篇:乙炔——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乙炔——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理化生
朱立峰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计算机是现代课堂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软件极少是为化学教学工作而设计的,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就“乙炔”的教学课件的设计,谈谈如何利用流行软件(3DSMax3.0、Photoshop5.5、Authorware4.0等)的强大功能去精心设计一堂化学课。
一、课件设计,“软硬”兼施
课件设计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使用的硬件环境是:K6-2 400、磐英MVP3 主板、96M内存、Matrox G400 32M显示卡、Diamond S90 声卡,可以良好运行3DSMax3.0、Photoshop5.5、Authorware4.0等软件,更高的配置的硬件环境可大大减少动画渲染时间,提高课件的设计效率,增强多媒体的效果。3DSMax3.0是近年出现在微软平台上较为优秀的三维制作软件,它具有强大的三维建模和动画功能。Photoshop5.0是一个优秀的二维图像处理软件,而Authorware4.0是一种基于设计图标和流程线为结构的编辑平台,同时Authorware4.0
二、分析教材,设计教程
编制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因此对教材一定要认真全面分析。“乙炔”是现行中师化学教材第二册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继学习“乙烯”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物理性的和化学性,并通过实验分析和性质的研究,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决定有机物性质这一普遍规律,从而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由乙炔的性质推导出炔类的性质。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化学性质,难点是有关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本节内容可设计成一个课时(40分钟)完成,设计课件的教学流程的软件可选择Authorware4.0,(亦可使用Powerpoint及其它编程软件),而Authorware4.0的交互功能强大,可随意调入文本、图片、动画(avi,mov)和声音文件(wav),并且控制方便,可使用键盘任意键或鼠标控制。根据本节的实际需要,把课件设计为三个部分,如下流程图:
课题引入(乙炔的结构)
教授新课
(1、实验室制法 2、乙炔的化学性质 3、炔烃
小结和练习
以上教案,用Authorware4.0中简单的函数编程功能设计好如何去控制第一个教学细节而避免了使用其它繁琐、复杂的编程软件,减少了教案的设计的工作量。而我喜欢使用鼠标去控制教案的进程,则设计时,选择了鼠标控制就行了。
三、创作脚本,编制课件。
脚本的创作体现了编制课件的全过程,其好坏直接影响课件的质量。脚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性的,从乙炔这一课的总体出发,反映课件设计的思想和各种策略,另一类是显示性的,包括屏幕图像的创意、位置、大小与声音的配合等。而本节是着意用计算机软件展示化学仪器及反应现象,关键在于把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实验难以展现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模拟成宏观图景加以演示。下面根据创作的脚本从课件设计的三个部分谈谈课件的制作。
1、课题引入
应用3DS MAX3.0 软件,模拟出乙炔的球棍模型,碳、氢二原子按其半径比例分别用黑、橙球表示,用3DSMAX 渲染生成可自转360度的动画(avi),以直观逼真的形式展示于课堂,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H-C
C-H(乙炔)的立体结构,四个原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C与C之间是存在碳碳三键,同时培养学生对有机分子的立体观念。为了进一步分析乙炔分子的结构,展示出乙炔分子的电子式,并与甲烷、乙烯的结构进行比较,指出乙炔是不饱和烃,其“碳碳三键”结构决定了乙炔具有一系列的化学性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乙炔的性质的热情。
2、教授新课
实验制法包括二方面: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实验原理主要采取讲授法去分析:电石加水
乙炔
。需要用软件制作的是实验装置,(包括烧杯、导管、水槽、试管等)亦了使用实物仪器,而3DSMAX使用的精心设计完全可渲染出效果与实物相仿的玻璃仪器,并且应用于课堂吏加方便直观,这到决于授课教师对软件的熟悉程度,制作仪器对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并且玻璃贴图要精确,配合合理的灯光效果,背景效果。就可以将整套砝的实验装置展示于电脑屏幕,结合分析,随意控制,更令学生耳目一新。在分析实验装置的同时,我向学生提出制备乙炔反应装置,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来代替?同时按下鼠标左键展示 出启普发生器作比较(3DSMAX使用制作的),结果同学们很快就作出正确的回答。
精美的设计效果使唤学生有新鲜感到遗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效率。
乙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二方面:1、乙炔的氧化性,包括乙炔的燃烧和乙炔能使唤高锰酸钾褪色。这些反应现象十分明显、操作相对简便的演示实验,就没有必要设计成多媒体课件,相反地,通过实际操作效果会更佳。但亦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成多媒体动画,而我在试验课中是选择后者,使用3DSMAX 专业三维动画软件制作乙炔的燃烧和高锰酸钾的褐色,但动画的制作量大,耗时长。如制作“乙炔的燃烧”动画中,因需添加烟雾效果,火焰的效果,阴影效果等,所以渲染生成的动画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虽效果明显,但必然存在失真。这类设计作为试验课探讨,也示尝不可。2、乙炔与溴水的加线反应。首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乙炔能使唤溴 水褐色(由红棕色
无色)。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画模拟出乙炔与溴发生分水加成反应的三个过程,从动画让学生观察到溴分子在溶液环境分裂成和),首先
攻击
,直至碳碳三键上的一键断裂、生成 然后是
进行攻击,生成。第二止加成反应。
小球直径根据真实走私的大小比例设置。并在动画过程中在小球加以
相应变化的贴图,以小球的运动模拟乙炔的亲电加成历程,动画一气呵成,色彩鲜明,为了使唤动画便于讲解,在第一水的加成反应的动画中我选用)mov,格式的动画,这种格式的动画在Authorware4.0 中可以方便控制动画的播放,按下暂停键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质疑,按下重播键时,可让学生从新观察乙炔的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印象更深。这电脑动画的设计把学生的视野带到微观世界里,并清晰形象地模拟了常规实验难以展现的化学断裂和形成的过程。这种效果是电脑媒体特有的,其它媒体难以替代的。
3、小结和练习。
根据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乙炔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Authoware4.0使用的文本编辑加以显示和分析。
四、反思课件,辅助教学。
本课件曾用作电脑多媒体试验公开课。一致认为课件设计优秀,如:乙炔加成反应这一动画能充分展示乙炔中“碳碳三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图形动态化,复杂问题层次化,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从以上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软件,除了对教材的研究之外,更需要掌握这种辅助教学的电脑媒体。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因此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加强交流合作才能使课件的制作成一种教学艺术,更令教改之花争妍斗艳,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