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推荐5篇]

时间:2022-07-11 01: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

第一篇: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1

《江畔独步寻花》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自然的“美”。我把“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六首,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清脆的啼鸣。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学习写景方法、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二、分析学生,确定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常常停留在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对诗歌的学习方法懵懵懂懂,对诗歌的美点不会品味,对诗歌中蕴含的感情难以体会,针对这首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运用讲述法,情境法等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自学、想象等方法学习。

三、展示流程,剖析设计意图。

(一)新旧联系,解诗题。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然后出示诗题,让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老师随机指导“畔”的读音和意思。

(二)反复诵读,懂诗意。

古诗言简义丰,音韵和谐,特别适合学生诵读。我要求学生看到诗后,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要求层层提高。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

卢梭说过:“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所以在懂诗意环节我渗透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巧借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基本能疏通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当小老师向大家讲解自己学会的字词或句子。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使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根据我对学情的把握,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戏蝶”“自在”“娇莺”这几个词的解释,这时我针对性的讲析显得及时和精当。最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试着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三)玩赏诗句,悟诗情。

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想象,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想象式阅读——是阅读诗歌的好方法之一,它会让你神思飞越,浮想连翩。这一环节我和学生一起带着美好的想象来学习这首诗。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那杜甫都看到了什么呢?(明确:压枝低的花、时时舞的蝶、恰恰啼的莺)

现在让我们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吧!指导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想像,从听觉的角度想像,从动景的角度想像,从静景的角度想像。

想象带来了美丽的画面,美丽的画面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写景方法,练习了说话,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

老师总结: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陶醉、一起回味在那情景中吧!老师配乐,指名背诵。从最初的要求“文从字顺,节奏正确”到“入情入境”,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渐入佳境。

(四)了解背景,知诗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从诗中体会到的喜悦与赞叹,正是杜甫看到美丽景象的心情。但是这份喜悦不仅仅来自眼前的美景,要想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还得了解他写诗时的背景。

写作背景: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很快这次战争席卷了大片土地,杜甫同人民一起逃离,他的另外一些诗歌,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场战争: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亲身经历了人民所遭受的各种灾难,目睹了叛军的暴行和人民水深火热的恐怖生活。他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修建了茅屋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写于安史之乱平定的时候,诗人有种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所以诗中表现的这份喜悦不仅仅来自美景,还来自稍稍安定的生活,诗中表达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喜悦再次朗读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五)巩固理解,画诗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长于描写景物的诗,意境优美,能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1、画中有诗。老师出示三幅国画:《咏柳》《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让学生给画面题上诗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2、诗中有画。根据《江畔独步寻花》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一幅画。学生的笔触也许非常笨拙、稚嫩,但是诗中的韵味像一粒种子,已植入孩子的心田,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板书: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六,也是最著名的一首。这首写景小诗别具情趣,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对正常学生来说,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容易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但对盲生来说,缺乏视觉感受使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间接而模糊,影响了他们对诗文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在教学目标当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难,难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视觉这样一个主要的观察途径,就使得他们对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诵读。为突破教学难点,课前先后三次带领盲生到校园里触摸春天,感受春天,重点观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花儿,为课堂上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制作了课件,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为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营造优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围,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语引入

用优美的音乐和语言,娓娓道来,达到这个环节的目的——未入诗句先入境。

(二)、理解诗意,品读想象

在这个环节中分成了三个小部分:

1、自学古诗,理解诗意。这首诗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所以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指导,就可以了。

2、品读语言,想象画面。这个部分主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再结合学生触摸春天的经验感受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从而达到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导吟诵,理解意境。通过听男女声朗读、自由练读、老师引读、个人配乐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阅读,体会感悟

出示两首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的诗歌,拓展视野,让学生体会感悟。

(四)、回顾感受,布置作业

通过视频回顾自己在观察春天时的感受,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作业的设计,同样也体现了盲学生对这首诗的独特理解和对春天的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3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说教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好美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诗文,感受春花的美丽。

2、难点:初步理解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五、说教学设计的特色

在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引探法及 “背景再现”引导学生理解走进作者、走进画面,进行感情朗读,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进入诗境中感悟诗情,感悟作者的迷醉与惊喜。

六、说教法及学法运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的古诗教学方法,充分运用“金钥匙”来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 “○”画出相关词语)

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在接下来的学习成果汇报中可以看出,这些方法运用得比较得当、到位,适合学生学习本首古诗。

七、说教学流程

我本课一共设计了七个环节,分别是:导入→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诗的对仗美→理解古诗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画面→入诗境悟诗情,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回归全诗,整体感知→课堂检测→语文课外实践。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一个环节“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具体是这样的:

1、出示“读一读”中的《春日》,引读背诵。

师: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媚的春天。(出示《春日》,齐读。)

2、师: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读的——(板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写课题:“请和老师一起将课题工工整整地写在练习本上,如果写错了或写得不满意,可用修改符号修改,彻底告别修正液。”

(3)点评。

(设计理念:一是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二是针对本班学生写字潦草、不规范、乱涂乱改的现象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字习惯。)

另外,我觉得最满意、最精彩的是第五个环节“回归全诗,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中没有情境,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品味;没有品味,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拓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出示9:资料再现。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饱受离乱之后,总算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诗人为此感到欣慰。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着江畔散步,在黄四娘家的小路旁,诗人满心欢喜地寻找到了姹紫嫣红的花朵,这清丽欢快的情景让一路走来的作者惊喜不已——(女生)(2)此时此刻,诗人迷醉了。春花、戏蝶、娇莺给春天增添了无穷的美丽与生机。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轻松、愉快的诗人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他也要把这感受告诉全体男生——(起起来带上动作诵读)

(3)读着这首诗,我们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齐读)

(设计理念: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基点,体会诗人的“喜悦”既有看到美丽景色的“喜”,还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将学生已经生成的情感体验再度升华,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2、出示10:观赏花的图片、听歌曲《江畔独步寻花》

3、多美的春色图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描绘刚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说一说(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出示11:

锦上添花 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国色天香 含苞待放 娇艳欲滴 美不胜收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图片、听《江畔独步寻花》等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的感受、对诗人情感的体验都有明晰的态势;学会运用“语文天地”中的词语积累,为“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储备必要的知识。)

4、小结

师:积累的词语真不少呢。孩子们,这首诗没有写人,但好像处处有人。诗人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连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连戏舞,黄莺也是自在鸣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个“寻”字了得!为了更深层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议大家在课外补背:

出示12:

《江畔独步寻花》(之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设计理念:通过适度的拓展,促使学生走进诗句所描画的.意境,滋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将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领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机,从而萌生出对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古诗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归全诗,整体感知。

附【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蝶 勃勃生机 美丽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4

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下面我从本课的设计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及板书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说教材

这是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诗文,感受春花的美丽。

2、难点:初步理解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五、说教法及学法运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的古诗教学方法,充分运用“金钥匙”即提问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词语)

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想象一下诗人看到怎样的画面。

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六、说教学流程

对这课的教学具体是这样的:

(一)利用旧知,激发兴趣,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1、布鲁斯认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捷克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古诗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在开头设计让学生展示已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学生平日积累了不少,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师给予肯定。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思维处在兴奋状态,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对新课的兴趣。

(设计理念: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

所以我要求学生一看到诗后,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受这首古诗的语言美)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1、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注释等读懂词句。

2、这首诗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我让学生自己读,读中悟,并用“啊,——(景物)真——啊,你看——“的句式把诗中的意境描述出来。

(设计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同时又训练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赏花的图片、以情读诗。

古诗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理解古诗的意境美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演示的方法来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此时的感受,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思,读中悟情。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图片、音乐伴奏等多媒体手段,运用直观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的感受、对诗人情感的体验都有明晰的态势,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同时又为朗读垫定了情感基础。)

(四)回归全诗,深化,体会诗情

1、创设情境:

(1)资料再现。

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2)齐读课题。

(3)读着这首诗,我们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齐读)

(设计理念: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基点,体会诗人的“喜悦”既有看到美丽景色的“喜”,还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将学生已经生成的情感体验再度升华,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五)拓展,写古诗画面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把诗歌改成小散文。通过适度的拓展,促使学生走进诗句所描画的意境,滋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将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领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机,从而萌生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古诗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归全诗,整体感知。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5

一.文章概述

《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二.分析理解

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

(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

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

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作业指导》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第二篇: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1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说教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好美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诗文,感受春花的美丽。

2、难点:初步理解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五、说教学设计的特色

在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引探法及“背景再现”引导学生理解走进作者、走进画面,进行感情朗读,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进入诗境中感悟诗情,感悟作者的迷醉与惊喜。

六、说教法及学法运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的古诗教学方法,充分运用“金钥匙”来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词语)

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在接下来的学习成果汇报中可以看出,这些方法运用得比较得当、到位,适合学生学习本首古诗。

七、说教学流程

我本课一共设计了七个环节,分别是:导入→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诗的对仗美→理解古诗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画面→入诗境悟诗情,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回归全诗,整体感知→课堂检测→语文课外实践。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一个环节“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具体是这样的:

1、出示“读一读”中的《春日》,引读背诵。

师: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媚的春天。(出示《春日》,齐读。)

2、师: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读的——(板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写课题:“请和老师一起将课题工工整整地写在练习本上,如果写错了或写得不满意,可用修改符号修改,彻底告别修正液。”

(3)点评。

(设计理念:一是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二是针对本班学生写字潦草、不规范、乱涂乱改的现象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字习惯。)

另外,我觉得最满意、最精彩的是第五个环节“回归全诗,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中没有情境,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品味;没有品味,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拓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出示9:资料再现。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饱受离乱之后,总算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诗人为此感到欣慰。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着江畔散步,在黄四娘家的小路旁,诗人满心欢喜地寻找到了姹紫嫣红的花朵,这清丽欢快的情景让一路走来的作者惊喜不已——(女生)

(2)此时此刻,诗人迷醉了。春花、戏蝶、娇莺给春天增添了无穷的美丽与生机。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轻松、愉快的诗人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他也要把这感受告诉全体男生——(起起来带上动作诵读)

(3)读着这首诗,我们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齐读)

(设计理念: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基点,体会诗人的“喜悦”既有看到美丽景色的“喜”,还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将学生已经生成的情感体验再度升华,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2、出示10:观赏花的图片、听歌曲《江畔独步寻花》

3、多美的春色图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描绘刚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说一说(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出示11:

锦上添花、花好月圆、花团锦簇、花枝招展、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国色天香、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美不胜收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图片、听《江畔独步寻花》等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的感受、对诗人情感的体验都有明晰的态势;学会运用“语文天地”中的词语积累,为“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储备必要的知识。)

4、小结

师:积累的词语真不少呢。孩子们,这首诗没有写人,但好像处处有人。诗人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连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连戏舞,黄莺也是自在鸣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已经与春天融为一体,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个“寻”字了得!为了更深层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议大家在课外补背:

出示12:

《江畔独步寻花》(之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设计理念:通过适度的拓展,促使学生走进诗句所描画的意境,滋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将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领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机,从而萌生出对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古诗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归全诗,整体感知。

附【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蝶、勃勃生机、美丽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2

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下面我从本课的设计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及板书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说教材

这是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诗文,感受春花的美丽。

2、难点:初步理解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五、说教法及学法运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的古诗教学方法,充分运用“金钥匙”即提问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词语)

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想象一下诗人看到怎样的画面。

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六、说教学流程

对这课的教学具体是这样的:

(一)利用旧知,激发兴趣,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1、布鲁斯认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捷克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古诗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在开头设计让学生展示已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学生平日积累了不少,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师给予肯定。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思维处在兴奋状态,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对新课的兴趣。

(设计理念: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

所以我要求学生一看到诗后,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受这首古诗的语言美)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1、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注释等读懂词句。

2、这首诗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我让学生自己读,读中悟,并用“啊,——(景物)真——啊,你看——“的句式把诗中的意境描述出来。

(设计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同时又训练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赏花的图片、以情读诗。

古诗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理解古诗的意境美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演示的方法来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此时的感受,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思,读中悟情。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图片、音乐伴奏等多媒体手段,运用直观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的感受、对诗人情感的体验都有明晰的态势,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同时又为朗读垫定了情感基础。)

(四)回归全诗,深化,体会诗情

1、创设情境:

(1)资料再现。

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2)齐读课题。

(3)读着这首诗,我们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齐读)

(设计理念: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基点,体会诗人的“喜悦”既有看到美丽景色的“喜”,还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将学生已经生成的情感体验再度升华,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五)拓展,写古诗画面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把诗歌改成小散文。通过适度的拓展,促使学生走进诗句所描画的意境,滋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将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领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机,从而萌生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古诗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归全诗,整体感知。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3

《江畔独步寻花》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自然的“美”。我把“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六首,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清脆的啼鸣。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学习写景方法、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二、分析学生,确定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常常停留在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对诗歌的学习方法懵懵懂懂,对诗歌的美点不会品味,对诗歌中蕴含的感情难以体会,针对这首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运用讲述法,情境法等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自学、想象等方法学习。

三、展示流程,剖析设计意图。

(一)新旧联系,解诗题。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然后出示诗题,让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老师随机指导“畔”的读音和意思。

(二)反复诵读,懂诗意。

古诗言简义丰,音韵和谐,特别适合学生诵读。我要求学生看到诗后,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要求层层提高。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

卢梭说过:“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所以在懂诗意环节我渗透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巧借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基本能疏通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当小老师向大家讲解自己学会的字词或句子。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使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根据我对学情的把握,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戏蝶”“自在”“娇莺”这几个词的解释,这时我针对性的讲析显得及时和精当。最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试着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三)玩赏诗句,悟诗情。

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想象,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想象式阅读——是阅读诗歌的好方法之一,它会让你神思飞越,浮想连翩。这一环节我和学生一起带着美好的想象来学习这首诗。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那杜甫都看到了什么呢?(明确:压枝低的花、时时舞的蝶、恰恰啼的莺)

现在让我们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吧!指导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想像,从听觉的角度想像,从动景的角度想像,从静景的角度想像。

想象带来了美丽的画面,美丽的画面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写景方法,练习了说话,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

老师总结: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陶醉、一起回味在那情景中吧!老师配乐,指名背诵。从最初的要求“文从字顺,节奏正确”到“入情入境”,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渐入佳境。

(四)了解背景,知诗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从诗中体会到的喜悦与赞叹,正是杜甫看到美丽景象的心情。但是这份喜悦不仅仅来自眼前的美景,要想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还得了解他写诗时的背景。

写作背景: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很快这次战争席卷了大片土地,杜甫同人民一起逃离,他的另外一些诗歌,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场战争: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亲身经历了人民所遭受的各种灾难,目睹了叛军的暴行和人民水深火热的恐怖生活。他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修建了茅屋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写于安史之乱平定的时候,诗人有种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所以诗中表现的这份喜悦不仅仅来自美景,还来自稍稍安定的生活,诗中表达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喜悦再次朗读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五)巩固理解,画诗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长于描写景物的诗,意境优美,能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1、画中有诗。老师出示三幅国画:《咏柳》《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让学生给画面题上诗句。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2、诗中有画。根据《江畔独步寻花》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一幅画。学生的笔触也许非常笨拙、稚嫩,但是诗中的韵味像一粒种子,已植入孩子的心田,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板书: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六,也是最著名的一首。这首写景小诗别具情趣,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对正常学生来说,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容易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但对盲生来说,缺乏视觉感受使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间接而模糊,影响了他们对诗文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在教学目标当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难,难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视觉这样一个主要的观察途径,就使得他们对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诵读。为突破教学难点,课前先后三次带领盲生到校园里触摸春天,感受春天,重点观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花儿,为课堂上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制作了课件,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为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营造优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围,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语引入

用优美的音乐和语言,娓娓道来,达到这个环节的目的——未入诗句先入境。

(二)、理解诗意,品读想象

在这个环节中分成了三个小部分:

1、自学古诗,理解诗意。这首诗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所以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指导,就可以了。

2、品读语言,想象画面。这个部分主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再结合学生触摸春天的经验感受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从而达到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导吟诵,理解意境。通过听男女声朗读、自由练读、老师引读、个人配乐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阅读,体会感悟

出示两首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的诗歌,拓展视野,让学生体会感悟。

(四)、回顾感受,布置作业

通过视频回顾自己在观察春天时的感受,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作业的设计,同样也体现了盲学生对这首诗的独特理解和对春天的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5

一.

文章概述

《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二.

分析理解

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

(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

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

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作业指导》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第三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蹊”,会正确书写“啼、娇、莺、恰”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通过诵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赞美春天的感情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理解大意。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生回答、交流)

2、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

3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2理解题义 师: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寻花”,什么时候是寻花最好的季节?(春季)师:“寻花”的地点是在哪里? 师:“畔”是什么意思?

师: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锦江浣花溪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这首诗,画出其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或查阅资料解决。

4、疏通字词。

5、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大家评价她读得好不好?

6、听古诗朗读录音,划好节奏。齐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节奏。

(三)理解诗意

1、(课件演示)图和“黄四娘家花满蹊,”谁来读第一句?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释上写着“蹊:小路。”)什么样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花很多)师:哪个词写了花多?(满),花多到什么程度呢?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都有什么颜色的花?都有什么形态的花?

2(课件演示)图和“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平常我们都说什么把枝压低了?(雪

果实…)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比较重的东西把枝压低。难道花也很重吗?老师这里有一朵花,请同学来掂掂看,感觉怎么样?(轻)

师:这么轻的花要把花枝压低,那得多少花呀,你能用学过的词来形 容一下花的多吗。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姹紫嫣红

遍地开花 簇锦团花

千姿百态、繁花似锦、眼花缭乱、师:这么多的花你能用读来表现吗。师:能让这花再“满”一些吗?

师:听着这位同学的诵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除了花多,那还会是怎样的花啊?(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适当点拨)

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让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花真()啊,!”(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

(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华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

3师: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有谁会不喜欢呢?难怪会有——(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戏”,能组个词解释它的意思吗?(游戏

嬉戏)师:对,就是这意思。那是谁和谁在戏呢?(蝴蝶与蝴蝶)师:除了蝴蝶和蝴蝶嬉戏,还会有谁?(蝶和花,依据学生回答实际安排这一引导步骤)

师:能与这么美,这么香的花一起游戏,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就像我们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那时你心情会怎样?

师:你是怎么来表达你的兴奋的呢?(笑 跳)那蝴蝶呢?你怎么知道? 师:“时时舞”,来读读。(指名读)

师:再欢快一些,还可以配上表情,动作,试试。

师:那“留连”呢,从这个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蝴蝶舍不得离去)

师:一秒钟算不算“留连”?两秒呢?那多长时间才算是“留连”呢? 师:蝴蝶留连了这么长时间,作者是怎么知道的?(作者看了很长时间)

师:作者为什么看这么长时间?(被花吸引了)师:来,读读这个词(留连)

师:能让留连的时间更长些吗?(留—连—)

4、师:面对这样的美景,还有谁也来凑热闹啦?(出示:自在娇莺恰恰啼)师:是谁?(莺)这是一只怎样的莺呢?(悠闲的 欢叫的 娇小的…)师:有蝴蝶翩翩起舞,又有莺欢快地歌唱,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啊,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蝴蝶,你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黄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听到黄莺的鸣叫,诗人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5、岷江岸边,春光无限。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指导吟诵。

1、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 》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岷江边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芬芳四散。杜甫独步西郊,不禁高兴地吟道――(学生齐读)

看,彩蝶翩翩,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道――(学生齐读)

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五)总结

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介绍写作背景。

3、师:假如你就是诗人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迎来了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什么感受?(生答:喜悦)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生答:赞美春天)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他寻找的不仅仅是花,他寻找的更是远离战乱的幸福生活。)他找到了吗?

4、小结:五彩缤纷的花,多得把花枝都压弯了。蝴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去,连树上的莺也婉转地歌唱。这怎能不叫诗人留连忘返,怎能不让诗人心情愉快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怀着愉悦的心情,再去领略一下这春天的美景吧。(教师播放朗读伴奏齐读全诗)

5、学生试背这首古诗。齐背古诗。

六、拓展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2、你能将古诗改编成一篇短文吗?(注意写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第四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七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2、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那么诗圣杜甫又是如何赞美春天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读的响亮、正确。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解决3。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2。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诗意。3。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⑴抽生读这一句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花很多?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⑴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

⑵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能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⑶想象: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四、深化主题,体会诗情。

同学们,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她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来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来表现你们的陶醉吧!

五、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一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二)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三)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练习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四、总结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从《清明》导入

1. 齐背《清明》。

2. 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 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 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 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 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 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 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 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5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

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件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三、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

四、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1)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3、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怜:爱惜。

(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4、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屐齿/

印/

苍苔,小扣/

柴扉/

久/

不开。

春色/

满园/

关/

不住,一枝/

红杏/

出/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读好古诗、背诵好古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古诗进行“翻译”,最好是字字落实,有的也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对于关键字,必须知晓它的意思;前两个是基本要求,第三则是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尽可能的走进诗人的世界,揣摩诗人的心境,对古诗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第二个目标要教师辅助完成,对于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第一,要借助图画、音乐来创设和渲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把学生带入诗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第二,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到的内容,说说《游园不值》中描绘的景象,注意说出感受到的诗人当时的心情。以求真正领略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只有进入意境,才能有感情地朗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

3。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解古诗含义.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引导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5、理解诗句。

①借助注释自读诗句(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指名朗读,注意下列字音。

畔(pàn)倚(yǐ)簇(cù)

③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黄师塔前江水东:黄师塔:僧人所葬墓地的黄塔。全诗句意:僧人的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倚微风:微风吹拂。全句诗意: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

桃花一簇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任人欣赏。全句诗意: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如火如荼忽入眼帘。

可爱深红爱浅红?全句诗意:桃花深红浅红不一,哪一种更另人喜欢?)

④齐读后,指名完整的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悟内涵,体会感情

①自读全诗。思考: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交流体会。

(诗中描写了春暖花开时节,诗人来到黄师塔前看到江水东流,桃花盛开,颜色有深有浅的美丽景象。表露出诗人当时欣喜的心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自读、指名读)

4、练习背诵。(各人试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四、汇报交流,朗读背诵

1、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2、讨论交流。

主要说说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挂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7

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同学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同学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同学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身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同学单个朗读,教师对同学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同学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同学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第五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2、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那么诗圣杜甫又是如何赞美春天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读的响亮、正确。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解决3。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2。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诗意。3。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⑴抽生读这一句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花很多?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⑴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

⑵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能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⑶想象: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四、深化主题,体会诗情。

同学们,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她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来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来表现你们的陶醉吧!

五、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 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⑶尚湖独步寻花

尚湖公园花满蹊

………………………

五、作业

抄写古诗

简评: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地体会诗句的意境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进行简单仿写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多?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3)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四、作业

抄写古诗。

简评:

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地体会诗句的意境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进行简单仿写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一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二)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三)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练习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四、总结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从《清明》导入

1. 齐背《清明》。

2. 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 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 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 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 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 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 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 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7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

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件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三、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

四、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1)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3、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怜:爱惜。

(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4、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屐齿/

印/

苍苔,小扣/

柴扉/

久/

不开。

春色/

满园/

关/

不住,一枝/

红杏/

出/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读好古诗、背诵好古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古诗进行“翻译”,最好是字字落实,有的也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对于关键字,必须知晓它的意思;前两个是基本要求,第三则是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尽可能的走进诗人的世界,揣摩诗人的心境,对古诗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第二个目标要教师辅助完成,对于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第一,要借助图画、音乐来创设和渲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把学生带入诗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第二,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到的内容,说说《游园不值》中描绘的景象,注意说出感受到的诗人当时的心情。以求真正领略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只有进入意境,才能有感情地朗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⒈朗读古诗:自读——个别读——齐读

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可根据文中注释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诗意。

学生理解: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

师: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

生:了解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⒈赏读前两行句: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齐读。

师:第一行点明了寻花的地点。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多?

生:“花满蹊”是说繁花将销路都盖住了,连成了片,“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师: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花多?(压、低)

师:诗中“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二行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⒉赏读后两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齐读。

⑵师: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诗人认为蝴蝶在为自己跳舞。

⑶师:第三行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末句是说诗人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因诗人心情愉快,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两行的写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写法:前两行为静态描写,后两行由静转动,移情于物。

⒋归纳主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拓展

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含。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学生再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出来。体会诗人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出示古诗《游园不值》学生读古诗,并简单理解诗的含义。

师:诗人满怀期待的去拜访朋友,可是朋友不在家,正在失望之时看到墙上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从园内探出了头。

读一读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生: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对比一下这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能背一背吗?

生:《春晓》、《游园不值》……

把这幅美丽的乡村图用自己的笔描绘下来。

教学反思:

古诗以诵读为主,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描绘的景象,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到会吟诵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因此对词义的理解相应弱化,只要求一个模糊的认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低年级更侧重于对实在事物的感受。因此应引入情境教学法,先创设与诗相关的情境、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画心中古诗中的景象,并通过对比的感悟《游园不值》中的春景,体会作者眼中两种不同的春景,了解到春天的美来自于诗人的心中是关不住的。

下载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必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4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3、背诵这......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设计理念: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湖北省远安县赵河小学:郭焕喜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杜甫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春天里繁花盛开、蝴蝶飞舞、......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 高楠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准备听写词语。注意先仔细听,再认真写。(指生上台板演) 一组: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一、教材分析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1 《江畔独步寻花》一文是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