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梯形课件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八年级梯形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龙南县临塘中学
幸涛
梯形课件选用的教材版本是北京师范大学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㈠三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大量四边形的事物,我通过大量含有梯形图片的播放,如楼梯、三峡堤坝、金字塔、梯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还有一种没有学过的四边形(第1次引入),再展示棱台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对这种四边形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第2次引入),最后让同学们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仿照前面的画一个四边形,教师针对学生画的四边形告诉学生所画图形中应有一组对边与方格纸的方格线平行,另一组对边是与方格纸不平行的任意线段(第3次引入)。最后我告诉学生他们画的这个四边形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梯形”。这样通过三次引入,得到新知。
(二)新课学习
1、梯形及其相关的概念
让同学们根据他们手中方格纸上画的梯形归纳总结出梯形的定义。然后进一步讲授梯形的有关概念:上底、下底、腰、高及梯形的表示方法,并借助图形表示梯形所有的概念。并再三强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区别:平行四边形是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即平行四边形平行的边是相等的,而梯形平行的边是不能相等的。接下来给出梯形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数学中应用最多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并让学生结合图形特征探索出概念,并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等腰直角梯形,加深学生对梯形定义的理解。
2、等腰梯形的性质及证明
在讲授等腰梯形的性质时,我是通过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可显示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度数)拖动任意梯形的一腰使它与另一腰相等,可以十分清晰看出在两腰相等相等情况下: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同一底上两个内角度数相等,从而可让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出等腰梯形两个性质,然后我在这基础上给出已知、图形、求证来证明学生的猜想的正确性。在证明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时可直接用三角形的全等,在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要首先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要想到通过添加辅助线的的方法把梯形转化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最后我教学生探索等腰梯形的第三个性质,我拿出一个等腰梯形问学生如何可以知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提示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同学能够说出等腰梯形两底中点直线对折,可使直线两旁部分重合,所以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3、讲授例题1 根据所讲的知识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的例1。
(三)课堂练习
1、第1类题是基础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辨析 ⑴、判断题:
①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②梯形上边是上底,下边是下底。
()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④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
2、填空题:
(1)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锐角等于75°, 则其它三个角分别等于____________.2、第2类题考察学生对梯形辅助线的添加
(1)梯形ABCD中,AD∥BC, AB⊥BC,且∠C=45°,AB=3, AD=2,则BC=_____.A B
D C
A B
D C
E
(四)课时小结
1、我们学习了梯形后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可给出四边形知识结构图。
2、等腰梯形性质。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⑴“作腰的平行线”使两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⑵“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⑶“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⑷“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⑸“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第二篇:《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方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陈莉
一、概述
1.年级:五年级 2.学科:数学
3.简介:《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熟练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一堂课。本节课借助于MP_Lab创意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一种数学思想---“转化”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会用梯形面积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
学生能运用MP-Lab,通过多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推理、总结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4.信息素养
提高了学生使用MP_Lab软件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对这些特定的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
学生已充分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
熟练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了解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一思想。
四、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图1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流程图
五、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包括真实情境、虚拟情境。《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在安装了MP_Lab创意教学平台的网络教室里,通过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开展小组交流,最后总结出计算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的计算》学习资源主要包括: 创意教学和探究平台:MP_Lab;
实验报告:梯形面积的推导实验报告(Word文档)。
六、教学评价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梯形面积的推导实验报告,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该实验报告起支架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实验报告的填写,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深化巩固学生的知识。
图2 梯形面积的推导实验报告
第三篇:教学设计方案及课件中信息技术应用说明
课件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思路和工具使用:
一、工具使用
Microsoft PowerPoint2010(PPT制作)、格式工厂(视频、歌曲剪切)、Photoshop(制作图形)
二、设计思路
1、新课导入: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英文谈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①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your daily life? ②How do you solve them? Give some advice.然后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作为引导,进入课堂学习,导入新知识。
2、通过信息技术理解单词:如allow
v.允许;准许
wrong adj.有毛病的;错误的 What’s wrong? 哪儿不舒服?
midnight n.午夜;子夜
look through快速查看;浏览 guess v.猜测;估计
deal n.协议;交易
big deal重要的事
work out 成功地发展;解决。要解决这些单词,让学生通过先读课文,再出示图片并让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真正理解词义,扩大词汇量,积累了更多的词语;然后再通过单词引申到句,进一步理解词语的使用方法。
3、通过课件出示图片及漫画,配相应的文字说明及问题,训练学生们朗读能力,从而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单词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对以后学生自己造句、写英语作文起到铺垫作用。
4、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随问随堂练笔的欲望。随问随堂练笔是英语课上必不可少的。而PPT上出具的图片美轮美奂,设计的填空题减少了学生的抄写时间,不仅让学生有了视觉画面,也为后来的做题提供了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利用电子白板放听力,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刺激,让其注意力更集中,也训练了他们的听力。
6、课件在八年级课堂的运用,不仅更直观的理解单词及课文内容,也更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想像欲望,扩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大量时间,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自我学习和讨论的时间。
第四篇:教学设计方案及课件中信息技术应用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及课件中信息技术应用说明:
1、通过信息技术理解关键词:如井沿、无边无际等。井沿一词通过先读课文,再出示图片并让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真正理解了词义,还拓展认识了桌沿、帽沿、河沿等词语,扩大了词汇量,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无边无际这一词我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风景优美的高山、波涛翻滚的江河等,了解了“边”和“际”,进一步理解了词语无边无际。
2、通过课件出示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训练孩子们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出示三次对话不仅有效的让学生认识了双引号,也初步了解了引号的作用,对以后学生自己造句、写话起到了铺垫作用。
3、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随问随堂练笔的欲望。随问随堂练笔是我校的语文课题。而高山、河流、城市、山野等美轮美奂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无边无际,并为后来《青蛙出井后》的续编,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伏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课件在低年级课堂的运用不仅更直观的理解字词及课文内容也更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想像欲望,扩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即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第五篇:《梯形》教学反思
《梯形》教学反思
楚环中学石骏武
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是要解决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在问题中渗透利用转化的思想,使学生能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进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如何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解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而给出问题: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产生疑问,独立思考,学生发现这样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于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这样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那它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让学生动手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引出课题——梯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我首先直接给出梯形的定义,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例子。再画出一个一般梯形,并和学生一起学习相关概念,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上底和下底,另一组不平行的边叫梯形的腰,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并和学生一起复习梯形的面积公式。
了解了一般梯形的概念后,回头看引入问题中的这个不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则它是梯形,另一组对边相等,即腰相等,从而给出等腰梯形的概念和直角梯形这两类特殊梯形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直角梯形中有一腰与底垂直,另一腰也能与底垂直吗?在思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角梯形的概念,从而达到认识直角梯形中只有两个角是直角。此时给出课本P108练习T1巩固直角梯形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一个四边形中有相邻两个角为直角,那么这样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接下来重点探究等腰梯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让学生观察等腰梯形,思考它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里?从而找出等腰梯形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以此猜想出等腰梯形的两条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接下来引导学生证明这两个猜想,在第一个性质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从而很快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第二个性质提示学生可由性质(1)证明,它的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已知、求证给进行简单证明,教师最后给出评定。从而也证明了性质(2)的正确性。由此将猜想变成等腰梯形的性质。体现了定理得出的基本过程,观察——猜想——证明——结论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掌握了等腰梯形的基本性质后我给出了比较简单的例1,此题的目的意在应
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更重在给出梯形问题的另一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那就是“延长两腰到相交”。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我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命题。此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提示学生可借助例1的思路。学生很快完成。最后请学生课后思考,这个问题能否用别的方法去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由这个命题的证明也得出了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最后给出例3,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梯形问题中转化思想的运用通过梯形面积的求解,让学生了解梯形问题的一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平移对角线”,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就是转化。
四、总结反思拓展提升
小结过程由学生自己谈一谈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感觉完成较好,内容充实,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合作比较好。整节课感觉最成功的是运用了多媒体,节省了许多板书时间,使课堂容量增大许多,自己教态亲切,语言规范,板书工整,在例习题中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做的很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也有些许不足,以下是自我反思。
反思问题:
1、师生互动不够,有些不敢放手让学生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体现出来;
2、设问还不够明确,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3、例题、习题的解答过程没有很规范的板书过程。
课堂重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平时教学中我们只有挖掘好教材所给出的所有信息,解读好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这样才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成功。
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
1、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包办,大胆放手,相信学
生能够自己解决好,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积极引导。
2、设问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
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