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线和线段》说课稿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线和线段》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1一、设计理念
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三)关于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示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的一角的简笔画,组织学生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方法。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一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面,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一株花为例,请学生给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变大,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生的指点,线跳入相应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二)引导探索
1、认识直线:
(1)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示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问: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它这样(用手把线拉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毛线一点一点拉长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老师一个人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老师拉一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儿?”从中引出直线的一个特征:无限延长(板书:无限延长),那它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2)画直线:既然直线那么长,我们能把它全部画下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画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试着画一条直线。
(3)学生汇报交流画直线的工具、方法。教师总结。
(4)判断直线(课件出示):请你认真观察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5)在生活中你见过直线吗?
2、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物体的边是直的,但它有端点,那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浦大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照片(有的说是线段,那么板书:线段。如果没有人回答,那么教师说)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板书:线段)。教师画一条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线段和直线比较有什么相同点?(直)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得出线段的特点: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3、量线段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
(1)请你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少长?先别忙着量,你先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长,把它写在旁边。(教师请几位小朋友说估计的长度)那么它到底是几厘米呢?我们就动手量一量吧。
(2)请一位学生到上面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教师:老师这儿有一把断尺(实物投影)要量数学书,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师总结:你觉得哪种量法比较快?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遇见了实际问题:如尺子断了,我们也可以用其它刻度来量。
(3)量桌子的长度。
4、画线段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线段,那么你能画线段吗?
(1)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画好后同桌之间相互量一量。
(2)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画一条长3厘米6毫米的线段。(实物投影校对)
(三)应用提高
1、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2、(课件出示)判断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判断哪条是线段?哪条不是线段?(为什么)
3、书本练习:用直尺在两点间画一条线段。
4、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见课件)
(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2教案设计流程:
A。知识流程 B。思维编程。C。学生可接受性D。与时俱进的课堂
课堂知识点:
(一)线段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指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称为端点。
(2)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直直的线,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数线段。
一条直线的N个点线段的端点,数以每两个点为端点有几条线段?n(n-1)2
(二)直线
(1)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限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直线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无法度量长度。直线是无限长的,量不出长度。只画了这么长的一条线,来代表在这个位置上,在宇宙空间里无限穿梭的那条线。
(2)判断: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一条直线长6cm。()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它们一样长。()
(3)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过两点必然得到一条直线,但只能得到一条直线。过两点,有几条线段呢?有几条射线呢?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线段。(5)N个点,过其中两点,最多几条直线?n(n-1)2
(三)射线
(1)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画射线。确定端点。(虚线、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
(3)射线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线段,射线的事物。(光线、子弹的路径、直绳、物体的边、物体的棱、红外线瞄准器)
(四)总结
分辨直线、线段、射线。(关键看弯曲与否、端点。)
边算边画。画一条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线段。
射线延长成直线。过A点画射线,再延长直线。
数几条射线,几个角。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3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线段,能区分线的曲、直,为本课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无限”到“有限”的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副三角尺。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说学法: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评价欣赏线条美
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线条情景图,引出了直线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射线
1、激趣引入手电筒,并出示。
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能把它画下来吗?
介绍线段,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指名画学生自己想象的这样的线,小组讨论谁画的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线吗?
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
(三)认识直线
老师出示另一把手电筒,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怎么玩这两个手电筒?能玩出
什么来?
1、拼、打开成一直线,(两端无限延长)
2、让学生画出这这样的直线。
3、认识了三种线,让学生用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把他们表示出来。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4、在你看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象直线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情况?
(四)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板书: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课堂活动第一题)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学生动手操作。
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你还能想像出连结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相比,长度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中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4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空间与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从思想方法上讲,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学情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过线段,但当时只是感性的初步认识。这次是学生第一次同时接触,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直观和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采用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线的特征及区别联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掌握用直尺画线段,及数线段的方法。
3、尝试用数学的意识观察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采取观察—探究—思考—发现—验证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奥运场馆图片:找出隐藏在图片中的线段?指着灯光发出的线问你知道这可以看成什么线吗?会有学生说出是射线。
2、那么,生活中除了线段、射线,还有各种各样的线,你还知道哪些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折线,曲线、直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线的世界,重点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结合今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水立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线,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引入自然而顺利。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线段的认识
(1)首先出示学生小队活动时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小队正在拔河,说出理由。学生会很快发现左面小队的绳子是弯的,还没开始拔,右图中小队的绳子是直的,是正在拔河,因为只有双方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2)揭示最前面的两位同学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可以看成线段,两位同学用手捏住的地方就是这条线段的两头,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并追问:这两个点叫线段的什么?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端点)
接着估计一下老师所画线段的长度,得出线段的长度能度量,是有限的。
(3)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 长度有限 可以度量 意图:这样设计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将活动中“两手握住的地方”和“端点” 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
(4)最后观察自己周围,哪些物体上也可以找到线段的形象,学生可能会说到书本的边,门的边,黑板的边??再让我们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线。如标志牌上的人行横道,这段桥梁??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下面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射线
2、射线的认识
(1)首先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延长,延伸到了屏幕的边,还继续延长,延长,这时得到的线就是射线。
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动态 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对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让学生描述射线的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意图:这样做是为培养学生归纳、及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在认识射线特点后找出生活中哪些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这时教师及时出示图片:你知道这里是哪吗?左图是黑龙江的电视塔,右图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些彩色的灯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沿着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意图:联系生活举例后再通过实物图片强化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接着回忆刚刚认识过的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图,让学生找出藏在这幅图中的线段和射线。楼顶发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线,这幢大楼的一些边可以看成线段。
意图:这样依托实物强化学生对线段、射线的认识,掌握线段与射线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4、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沿两个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到屏幕边了,继续无限延长,延长,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吧,这条线还在向两端延长、延长、再延长、再延长,你头脑中出现这条线的形象了吗?这条线就叫做直线。(教师板书“直线”)意图:到此,射线、直线都是依托于线段引出,加强了三线之间的联系。其中直线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选择通过想象感知直线,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5、在对三线进行归纳整理时安排了两个小环节,一是你能在一条线上分别表示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试着画一画。本题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点之间是线段,第一个点向左,第二个点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线。
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三线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70米,得到的是一条(线段)。
(2)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射线)。
(3)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直线)。
其中第一题当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填成直线,有的填成线段,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再审题,在交流当中统一认识,这条线段是向两端各延长70米,并不是无限延长,所以得到的应该是线段。
2、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厘米。(×)
(2)直线比射线长。(×)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4)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意图:在这里,通过判断、填空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线特征的记忆,并灵活运用所学概念灵活做题。
3、创设情境,这只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饿了一天了,忽然它发现远处有两根骨头,真想快点吃到它呀!同学们,有几条路能通道骨头那里?你能帮助小狗选择一条最近的路吗?在书上描出来,学生会立刻想到是中间这条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不选另外两条路呢?学生会说出另外两条路绕远,如果将它们拉直,长度超过了中间这条路。
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并知道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距离。
4、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画线段,可能会出现先画线,再画端点,或者先画端点再画线,也可能先画一个端点,然后画线,再画另一个断电,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3
可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第1个点形成2条,第二个点形成1条。
可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2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1条。得出:第1个点形成2条,总条数就是(2+1=3)条,第1个点形成3条总条数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线段,有2条基本线段的就是(2+1=3)条,有3条基本线段的就是(3+2+1=6)条。
追问:如果一条线段上有5个点,6个点,可以形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此类练习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6、为防止学生的学习疲劳,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比比看,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过一点画出的射线多,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过一点可画无数条射线,再去猜想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有了动手操作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想到同样能画出无数条。
四、欣赏图片,感受数学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给我们以线段、直线、射线的形象。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拨浪鼓),厨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显的线段形象,世界公园中各国的建筑上也可以找到线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桥,激光发射器。从这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接着引出利用线段还能创造出精美的图案,一起欣赏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五、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1、总结时学生可能说到通过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可能会说通过这节课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形象,还会感叹于线带给我们的数学之美。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最后安排这样一个环节,2、挑战一: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
挑战二:先判断下面各组中两条线的名称,再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此环节力求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场所,也体现了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5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第102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能区分直线和线段,会量、会画线段
2.提高学生的实际绘图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区分直线和线段,会量、会画线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小灵通和小机灵带我们去漫游数学王国(投影图画),你们愿意去吗?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数学知识等着你们来学习。看,今天学什么?
1.新课
(1)直线的认识:
①两组线对比:(投影)
左、右两组线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线不是直的,右边的线是直直的。这四条直直的线是直线,我们先来认识直线。
②直线是怎么来的?
小灵通和小机灵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投影)
(先出示一个亮点)这是一个点,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有多长呢?谁也不知道,因为它可以无限延伸。
③画直线:
用铅笔尖沿着直尺边或三角板的一边在纸上能画出直线。
教师画直线:____________
这条直线有多长,你知道吗?
(2)线段的认识:
①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板书:_)
谁来指一指,哪部分是直线,哪部分是线段?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呢?(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下面哪条是直线,哪条是线段?(板书如下)
直线:────────────
线段:_
直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直线没有端点,不能测量出它有多长。线段有两个端点,能测量出有多长。)
直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直线和线段都是直的线)
直线和线段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②判断:(投影)
指出下图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直线,哪些不是线段?
③桌子边、黑板边、书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线。你举例说说哪些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④量线段:
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把直尺的边与线段重合,另一个端点对准尺子的哪一个刻度,就知道线段长多少了。
教师示范:_
把书上第103页的三条线段量一量,注明是多少厘米。
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条线段,量出有多长。用这张纸,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对角线),量出有多长。
⑤画线段:
示范:画一条60厘米长的线段。
_
对准零刻度点一个点,对准60厘米刻度点一个点,沿直尺边,把两点之间用线连起来,线段上注明60厘米。
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线段:
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2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小结:
小灵通问:今天你们的收获大吗?学了什么?
(板书课题:直线和线段。)直线有端点吗?线段呢?有几个端点?
直线能量出有多长吗?线段呢?
直线和线段有什么关系?
2.动脑筋:(投影)
小机灵说:我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①_有几条线段?怎么数?
②_有几条线段?怎么数?
③_有几条线段?怎么数?
3.结束语
小灵通和小机灵十分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初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学呢,欢迎你们再来。
4.板书安排
直线和线段
《直线和线段》说课稿6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中学数学教师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内容选自新教材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七章7。2、一、设计理念:
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民主化,促进开放式教学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间,紧紧抓住“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条主线,鼓励学生大胆联想、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操作过程,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将面向全体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基础。从本节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等,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所必需的知识。本节课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重点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学会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边实践边叙述的能力,逐步适应几何的学习及研究方法,从思想方法上讲,直线的得出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线段、射线的表示法是由直线类比得到,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法。
难点:射线的表示法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实际应用。
突破难点的关键: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和讨论交流。
3、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
(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
(2)能用直尺画经过两个已知点的直线。
3、情感目标:
(1)在探究操作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1、采用“实验──探究──发现”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一系列的探究问题组织好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感到困惑时,教师给与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
3、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设计
(一)认识图形
活动内容和步骤:
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电脑动画展示)
给出火车铁轨、极光、输油管道三幅图片,学生会发现笔直的铁轨可以抽象成直线,极光可以抽象成射线,输油管道可以抽象呈线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想一想,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利用两个激光笔灯演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
3、找一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
之后教师板书课题《7。2线段、射线和直线》
4、连一连,请你把左边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以A为端点,经过点B的射线
连结A,B两点的线段
经过A,B两点的直线
(二)表示图形
活动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1、如何表示2条不同的线段呢?
(根据线段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征集各类结果最后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说明表示方法)
2、如何表示射线呢?
3、直线又该怎样表示?
4、做一做、比一比
⑴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⑴ ⑵
⑵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和直线OQ。
⑶图中的几何体有多少条棱?请写出这些表示棱的线段。
⑷请写出图中以O为端点的各条射线。
⑶ ⑷
(三)合作学习(四人一组)
活动内容和步骤:
1、画一画
⑴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⑵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2、做一做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3、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归纳总结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做一做
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请说出其理由。
5、比一比
各组试再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
(四)学生小结后教师整理成表
1、图形名称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
直线
直线AB(BA)
或直线m没有
射线
射线AB一个
线段
线段AB(BA)
或线段a两个
2、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五)图片欣赏
构成这两幅美丽图案的是曲线吗?
(六)布置作业
课本167页作业题A组,B组。C组为选做题。
(七)教学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数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题的多样化。课堂中采用口答、课堂观察、课后作业等评价方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基本能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表示法,能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逐步加深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八)板书设计:
课题
直线的基本性质:例1、例2、下载完整WORD文档含有图形、公式、符号等。
第二篇:《线段、直线和射线》说课稿
《线段、直线和射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即教材P3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射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认识角和角的度量做铺垫,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和教具,让学生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2、通过“动一动”、“画一画”、“认一认”等活动,使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感悟: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射线和直线的定义,能正确区分直线与线段,会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筒、练习纸、直尺、铅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以教师演示法、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二)说学法: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线段
1、画一画、量一量。
2、师生合作,将教室窗帘拉上,让一位学生拿上电筒站在离墙壁预定的点上,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
从而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出线段的特点是: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教师板书线段的特征)
(二)认识射线
1、老师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并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刚才上台合作的同学将手电筒射到墙壁上,我们可以知道它的长度,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
问题2:若射向天空中无物遮挡时,我们可以量出它的长度吗?为什么?
学生个人自由抢答,发表意见,用不同词汇描述。
最后教师再总结:光线从灯泡射出,一直射向无穷远处,将没有尽头。从而得出射线的概念,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叫做射线。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射线,并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线吗?
3、进一步认识射线的特征。
教师课件演示延伸线段的一个端点,画成了射线,并提问你觉得这是一条射线吗?
把线段一段无限延伸,得到一条射线。从而让学生理解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射线、线段加深理解。
(三)认识直线
1、教师在课件上演示,刚刚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了射线。那要是把线段的两端都延伸开来,(师板画)你觉得这条线,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
2、最后得出直线的定义: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出直线的长度。
3、师课件出示小练习:“线段、射线、直线的对话”。
直线对射线说:“你只能向一端无线延伸,而我可以向两端无线延伸,所以,我比你长。”射线对直线说:“我一端有点,而你没有点,所以你没有我漂亮”。这时,线段说:“你们都没有我好看,我两端都有点,而且人们可以帮我测出长度,而你们是无法测量出长度的”。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通过观察学生很直观的就可以理解并得出三种线的关系: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5、三种类型的线的表示方法。
6、课堂练习。
(1)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完成表格。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2)找朋友、判断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三种线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3)扩展题。让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特征有更深刻的领悟。
7、扩展延伸。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
(五)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举例说一说线段、直线、射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两端无限延长。
(无限长)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第三篇:小学数学《直线和线段》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三)关于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示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的一角的简笔画,组织学生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方法。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一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面,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一株花为例,请学生给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变大,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生的指点,线跳入相应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二)引导探索
1、认识直线:
(1)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示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问: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它这样(用手把线拉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毛线一点一点拉长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老师一个人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老师拉一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儿?从中引出直线的一个特征:无限延长(板书:无限延长),那它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2)画直线:既然直线那么长,我们能把它全部画下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画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试着画一条直线。
(3)学生汇报交流画直线的工具、方法。教师总结。
(4)判断直线(课件出示):请你认真观察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5)在生活中你见过直线吗?
2、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物体的边是直的,但它有端点,那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浦大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照片(有的说是线段,那么板书:线段。如果没有人回答,那么教师说)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板书:线段)。教师画一条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线段和直线比较有什么相同点?(直)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得出线段的特点: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3、量线段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
(1)请你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少长?先别忙着量,你先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长,把它写在旁边。(教师请几位小朋友说估计的长度)那么它到底是几厘米呢?我们就动手量一量吧。
(2)请一位学生到上面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教师:老师这儿有一把断尺(实物投影)要量数学书,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师总结:你觉得哪种量法比较快?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遇见了实际问题:如尺子断了,我们也可以用其它刻度来量。
(3)量桌子的长度。
4、画线段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线段,那么你能画线段吗?
(1)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画好后同桌之间相互量一量。
(2)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画一条长3厘米6毫米的线段。(实物投影校对)
(三)应用提高
1、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2、(课件出示)判断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判断哪条是线段?哪条不是线段?(为什么)
3、书本练习:用直尺在两点间画一条线段。
4、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见课件)
(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第四篇: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活动角、一副三角尺。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1、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评价欣赏线条美
1、同学们,你觉得今天老师穿的衣服怎么样?漂亮在哪里?
2、人们用线条创造了美,给大家以美的享受,你们有兴趣走进线的王国,去研究有关于线的数学问题吗?
(分析: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线条情景图,引出了直线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射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手电筒)
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
你能把这条线段画下来吗?
介绍一下线段。
2、打开手电筒,请看,这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
你能把他画下来吗?(指名画出不同的)
你觉得谁画的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种线吗?
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
三、认识直线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另一把手电)
你猜猜老师会怎么玩这两个宝贝?能玩出什么来?
1、拼、打开成一直线,有什么想说的吗?(两端无限延长)
2、你能画下来吗?
3、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线,你能用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4、在你看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象直线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情况?
四、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板书:
图形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
都是
直的
2个端点
有限长
射线
1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打开书16页,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并指名说说生活中的例子。
(分析: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完成想一想
(1)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你还能想像出连结A、B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AB相比,长度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中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
五、认识角
老师还要玩这两个手电筒,你再猜猜老师还会玩出什么?
1、拼成角。打开电筒。
2、你想象得出这个图形吗?(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画角: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4、角是怎样组成的?
5、画角时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演示
6、学生练习画角(指导学生画不同方向的角)
7、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8、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9、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10、学生练习书写。
(三)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分析: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判断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制造认知冲突,想办法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再演示教材上的比较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了新的比较方法。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长方行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设计让学生在身体上找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2
教案设计流程:
A。知识流程 B。思维编程。 C。学生可接受性D。与时俱进的课堂
课堂知识点:
(一)线段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指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称为端点。
(2)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直直的线,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数线段。
一条直线的N个点线段的端点,数以每两个点为端点有几条线段?n(n-1)2
(二)直线
(1)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限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直线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无法度量长度。直线是无限长的,量不出长度。只画了这么长的一条线,来代表在这个位置上,在宇宙空间里无限穿梭的那条线。
(2)判断: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 )一条直线长6cm。( )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它们一样长。( )
(3)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过两点必然得到一条直线,但只能得到一条直线。过两点,有几条线段呢?有几条射线呢?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线段。(5)N个点,过其中两点,最多几条直线?n(n-1)2
(三)射线
(1)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画射线。确定端点。(虚线、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
(3)射线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线段,射线的事物。(光线、子弹的路径、直绳、物体的边、物体的棱、红外线瞄准器)
(四)总结
分辨直线、线段、射线。(关键看弯曲与否、端点。)
边算边画。画一条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线段。
射线延长成直线。过A点画射线,再延长直线。
数几条射线,几个角。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中学数学教师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内容选自新教材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七章7。2、
一、设计理念:
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民主化,促进开放式教学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间,紧紧抓住“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条主线,鼓励学生大胆联想、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操作过程,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将面向全体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基础。从本节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等,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所必需的知识。本节课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重点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学会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边实践边叙述的能力,逐步适应几何的学习及研究方法,从思想方法上讲,直线的得出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线段、射线的表示法是由直线类比得到,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法。
难点:射线的表示法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实际应用。
突破难点的关键: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和讨论交流。
3、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
(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
(2)能用直尺画经过两个已知点的直线。
3、情感目标:
(1)在探究操作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1、采用“实验──探究──发现”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一系列的探究问题组织好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感到困惑时,教师给与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
3、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设计
(一)认识图形
活动内容和步骤:
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电脑动画展示)
给出火车铁轨、极光、输油管道三幅图片,学生会发现笔直的铁轨可以抽象成直线,极光可以抽象成射线,输油管道可以抽象呈线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想一想,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利用两个激光笔灯演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
3、找一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
之后教师板书课题《7。2线段、射线和直线》
4、连一连,请你把左边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以A为端点,经过点B的射线
连结A,B两点的线段
经过A,B两点的直线
(二)表示图形
活动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1、如何表示2条不同的线段呢?
(根据线段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征集各类结果最后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说明表示方法)
2、如何表示射线呢?
3、直线又该怎样表示?
4、做一做、比一比
⑴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⑴ ⑵
⑵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和直线OQ。
⑶图中的几何体有多少条棱?请写出这些表示棱的线段。
⑷请写出图中以O为端点的各条射线。
⑶ ⑷
(三)合作学习(四人一组)
活动内容和步骤:
1、画一画
⑴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⑵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2、做一做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3、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归纳总结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
4、做一做
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请说出其理由。
5、比一比
各组试再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
(四)学生小结后教师整理成表
1、图形名称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
直线
直线AB(BA)
或直线m没有
射线
射线AB一个
线段
线段AB(BA)
或线段a两个
2、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五)图片欣赏
构成这两幅美丽图案的是曲线吗?
(六)布置作业
课本167页作业题A组,B组。C组为选做题。
(七)教学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数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题的多样化。课堂中采用口答、课堂观察、课后作业等评价方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基本能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表示法,能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逐步加深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八)板书设计:
课题
直线的基本性质:例1、例2、
下载完整WORD文档含有图形、公式、符号等。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线段,能区分线的曲、直,为本课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无限”到“有限”的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副三角尺。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说学法: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评价欣赏线条美
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线条情景图,引出了直线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射线
1、激趣引入手电筒,并出示。
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能把它画下来吗?
介绍线段,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指名画学生自己想象的这样的线,小组讨论谁画的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线吗?
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
(三)认识直线
老师出示另一把手电筒,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怎么玩这两个手电筒?能玩出
什么来?
1、拼、打开成一直线,(两端无限延长)
2、让学生画出这这样的直线。
3、认识了三种线,让学生用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把他们表示出来。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4、在你看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象直线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情况?
(四)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板书: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课堂活动第一题)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学生动手操作。
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你还能想像出连结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相比,长度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中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直线、射线、线段》是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 、“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会一条线段与已知线段相等。
2、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
3、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4、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
5、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二、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
三、说学法: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辩一辩、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通过教师擦黑板,老师没有擦到而是找了一位比老师还矮的同学来擦,然后学生掂起脚擦到了,教师很幽默的问大家:“这是不是说明这位同学要比老师高呢”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即是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
(二)、实践探究
1、出示一条线段,怎样做一条线段与这条已知直线相等。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归纳总结出两种画法。
(1)度量法(2)截取法(使用量角器)
2、生活感悟:
①通过实物的比较与方法的运用,初步明确两个实际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②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说明怎样比较你所举出的实例的长短 (可比较长短或高矮的物体)
学生活动:(2—3分钟)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感悟生活中实物长短的比较
教师准备基本工具:刻度尺,圆规,米尺,细绳
3、实验演示:
方法一:将实物抽象成线段,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如果AB与CD相等,我们可以记为AB =CD(或CD=AB)
如果AB比CD短,我们可以记为ABAB).
如果AB比CD长,我们可以记为AB >CD(或CD
方法二:我们还可以通过量出各条线段的长短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表示方法:试用几何语言表述两线段比较可能出现的结果。若两线段为线段AB、线段CD,则有如下结论:ABCD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了解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体验,同时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化既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三)、应用实践
1、练一练
(1)全班分组,每组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同桌交换,估计三条边的大小,再利用手中工具(直尺、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并用几何语言来表达。
学生活动:个体独立思考并利用工具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活动目的:学生学会用直尺,圆规来完成度量法与叠合法,变感性为理性,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利弊,同时达到巩固的目的。
3.画一画
1.如图,MN为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的画一条与MN相等的线段吗?
2.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结论:线段c的长度是线段a,b的长度的和,我们就说线段c是线段a,b的和,记做c=a+b,即AC=AB+BC 。
变式练习:上题中,若线段a的长度小于线段b的长度,请你画一条线段c,使得它的长度等于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差。
根据图形填空:
1、AC= _ _ _ _ + _ _ _ _
2、此时 AB= _ _ _ _— _ _ _ _
线段a是线段c,b的差,记做a=c-b (即AB=AC-BC)
补充例题:已知线段a,b,利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
(1)c=2a (2)c=3a-b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复习大小比较方法,更重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且巧妙地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和差倍的意义。
(四)应用巩固(导学案)
(五)归纳总结:
学生自评:独立完成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困难。
五、评价:
本节课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的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同时不排除使用接受学习。
以上是我的设计说明,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留下您宝贵的建议,谢谢!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6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空间与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从思想方法上讲,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学情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过线段,但当时只是感性的初步认识。这次是学生第一次同时接触,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直观和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采用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线的特征及区别联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掌握用直尺画线段,及数线段的方法。
3、尝试用数学的意识观察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采取观察—探究—思考—发现—验证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奥运场馆图片:找出隐藏在图片中的线段?指着灯光发出的线问你知道这可以看成什么线吗?会有学生说出是射线。
2、那么,生活中除了线段、射线,还有各种各样的线,你还知道哪些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折线,曲线、直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线的世界,重点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结合今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水立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线,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引入自然而顺利。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线段的认识
(1)首先出示学生小队活动时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小队正在拔河,说出理由。学生会很快发现左面小队的绳子是弯的,还没开始拔,右图中小队的绳子是直的,是正在拔河,因为只有双方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2)揭示最前面的两位同学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可以看成线段,两位同学用手捏住的地方就是这条线段的两头,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并追问:这两个点叫线段的什么?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端点)
接着估计一下老师所画线段的长度,得出线段的长度能度量,是有限的。
(3)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 长度有限 可以度量 意图:这样设计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将活动中“两手握住的地方”和“端点” 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
(4)最后观察自己周围,哪些物体上也可以找到线段的形象,学生可能会说到书本的边,门的边,黑板的边??再让我们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线。如标志牌上的人行横道,这段桥梁??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下面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射线
2、射线的认识
(1)首先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延长,延伸到了屏幕的边,还继续延长,延长,这时得到的线就是射线。
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动态 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对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让学生描述射线的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意图:这样做是为培养学生归纳、及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在认识射线特点后找出生活中哪些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这时教师及时出示图片:你知道这里是哪吗?左图是黑龙江的电视塔,右图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些彩色的灯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沿着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意图:联系生活举例后再通过实物图片强化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接着回忆刚刚认识过的.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图,让学生找出藏在这幅图中的线段和射线。楼顶发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线,这幢大楼的一些边可以看成线段。
意图:这样依托实物强化学生对线段、射线的认识,掌握线段与射线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4、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沿两个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到屏幕边了,继续无限延长,延长,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吧,这条线还在向两端延长、延长、再延长、再延长,你头脑中出现这条线的形象了吗?这条线就叫做直线。(教师板书“直线”) 意图:到此,射线、直线都是依托于线段引出,加强了三线之间的联系。其中直线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选择通过想象感知直线,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5、在对三线进行归纳整理时安排了两个小环节,一是你能在一条线上分别表示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试着画一画。本题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点之间是线段,第一个点向左,第二个点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线。
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三线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70米,得到的是一条( 线段 )。
(2)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射线 )。
(3)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直线 )。
其中第一题当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填成直线,有的填成线段,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再审题,在交流当中统一认识,这条线段是向两端各延长70米,并不是无限延长,所以得到的应该是线段。
2、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厘米。 ( × )
(2)直线比射线长。 ( ×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
(4)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 √ )
意图:在这里,通过判断、填空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线特征的记忆,并灵活运用所学概念灵活做题。
3、创设情境,这只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饿了一天了,忽然它发现远处有两根骨头,真想快点吃到它呀!同学们,有几条路能通道骨头那里?你能帮助小狗选择一条最近的路吗?在书上描出来,学生会立刻想到是中间这条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不选另外两条路呢?学生会说出另外两条路绕远,如果将它们拉直,长度超过了中间这条路。
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并知道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距离。
4、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画线段,可能会出现先画线,再画端点,或者先画端点再画线,也可能先画一个端点,然后画线,再画另一个断电,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3
可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第1个点形成2条,第二个点形成1条。
可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2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1条。 得出:第1个点形成2条,总条数就是(2+1=3)条,第1个点形成3条总条数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线段,有2条基本线段的就是(2+1=3)条,有3条基本线段的就是(3+2+1=6)条。
追问:如果一条线段上有5个点,6个点,可以形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此类练习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6、为防止学生的学习疲劳,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比比看,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过一点画出的射线多,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过一点可画无数条射线,再去猜想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有了动手操作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想到同样能画出无数条。
四、欣赏图片,感受数学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给我们以线段、直线、射线的形象。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拨浪鼓),厨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显的线段形象,世界公园中各国的建筑上也可以找到线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桥,激光发射器。从这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接着引出利用线段还能创造出精美的图案,一起欣赏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五、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1、总结时学生可能说到通过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可能会说通过这节课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形象,还会感叹于线带给我们的数学之美。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最后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2、挑战一: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
挑战二:先判断下面各组中两条线的名称,再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此环节力求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场所,也体现了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第五篇:小学数学《直线和线段》优秀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独立的探索与合作。过程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硕士,老师是数学学习组织者,指导和合作者。制度数学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性草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基于上述思路,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教师总是讲,学生被动听情况,充分相信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此,我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习,促进积极发展教学改革思想,并建立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课堂教学垂直结构,即怀疑激情---指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A)关于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的义务教育 六年级小学数学,第4卷,第93-99页。在本节中,学生将了解简单几何和图形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更多关于图形变换和确定方法的位置,空间概念的发展。直线和直线是几何知识的初始概念,也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探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和图形问题;应注意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渐了解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对象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知道方向,制作模型,设计模式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学生我已经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线和线,知道自己的特点,初步学会画线和线。2,让学生学习测量线的长度和画出线的长度。3,发展学生的初步概念空间。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直线和线段,线段的数量和绘制指定的长度 线路。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点。
(C)关于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探究激情---指导探索---应用改进---交流评价。
1,激情的想法:生活,活动的情况倾向于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有自主权探索和解决积极的态度问题。在学生们展示校园生活环境的角落的简单笔画,组织学生细线在线分类,导致主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要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探索知识,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建立的空间感,象征意义,数学意义和识别结构和法律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程中,我通过观察,思考,沟通,理解直线和线条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通过自我操作,沟通,主线和线条,的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数学的价值体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的问题尝试使用数学方法来探索问题,解决方法逐步形成对大胆探索的习惯和精神的独立探索。在这个课程中,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线条,以区分什么样的对象从线组成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性学习,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全面发展,然后通过交流评价指导学生享受活动的感觉和经验,交流观点和看法,一方面可以成功地将每一种收入成为一种共同的财富,作为影响其他学生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时反对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知道自己在团体沟通和学习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果教学终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小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感 想想你的表现,你的收获和感觉告诉你。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见课件)n(A)怀疑激情(使用生活条件,导致数学问题)
1,多媒体展示描绘校园屏幕的角落,有假山,水,以及太阳,鸟,教学建筑和树木,各种鲜花。
2,引导学生享受图片,感受校园的美丽,激发学校对情绪的热爱。然后删除颜色,成为线条图。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线之间有什么区别?你能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报告:以花为例,请学生到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较大,线间略有分离。命名分类,在学生的指导下,线跳入相应的框,框中标有一条直线,歌曲线。5,导致主题:就像这条直线,是一条直线(黑板),今天的课我们要学习这条直线。
(B)指导勘探 1,知道行:
(1)了解直线的特点:
课件上展示了她母亲毛衣场景的图片,突出了散落在羊毛周围的地面。问 : 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这样(用手拉直线)(拉直),这条线你可以给它一个名字吗?(黑板: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的特点是什么?老师拉一点羊毛问:也可以细长(可以)现在老师不能加长,谁会帮助老师拉一拉?请两个学生上拉。老师问,你能延长吗?如果它是不断加长,请想象,在哪里可以拉?直线的特征之一是绘制:无限扩展(黑板:无限扩展),是到底吗?导致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无端点(黑板:无端点)
(2)画一条直线:既然直线这么长,我们可以把它都画下来?学生回答说,不,所以我们只画了一部分。要求学生尝试画一条直线。
(3)学生报告工具和方法的流程。教师总结。
(4)确定直线(课件生产):请仔细观察哪条是直线?这不是一条直线?
(5)你在生活中看过一条直线吗? 2,知道行:
(1)了解线的特点:
刚才孩子们说,许多物体的边缘是直的 但它有端点,那又是什么呢?感谢杨浦大桥在电缆电缆的根部(有人说线,然后黑板:线。如果没有人回答,那么老师说)
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两点在一条直线上,两点之间称为一条线(黑板:线)。老师画一条线。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线和线比较什么是同一点?(直)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查找线的特点:有限长度,有两个端点。
(3)在生活中你已经看到对象的哪一边是线? 3,线段数量
(Transition)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画了线条,知道线条的长度,它可以用诸如尺子之类的工具来测量。
(1)数学书的数量是多少?不要忙于数额,你先估计书多久,把它写在一边。(老师问几个孩子说估计长度)那么它到底是几厘米?我们会有一定数量的。(2)问一个学生边一边的数量边谈谈你的数额怎么样?老师:这里的老师是一个破脚(物理投射)要问数量的数学书,谁会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总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快?如果你真的遇到了生活中真正的问题:如果尺子坏了,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尺度来衡量。
(3)表的长度。4,画线
(Trans)刚才我们知道这是什么线,那么你能画线吗?
(1)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在同一张桌子上画出很多的对方 n(2)请学生告诉你如何画
(3)画出3cm长的6mm线。(物理投影校对)n(C)应用提高
1,在生活中找到一条线。2,(课件生产)确定哪条是直线?这不是一条直线?
要确定哪条线是线?哪一行不行?(为什么)3,书籍练习:用标尺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