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

时间:2019-05-11 21: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总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启发。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请层次,认识过度段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科利亚的木匣,请大家一起看老师写课题,讲解(科利亚是一位外国的小朋友,注意“匣”的笔顺,先横再竖,最后一笔是竖折。)齐读课题,这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世界二次大战,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联人民英勇抗战的时候,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那么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请小朋友们赶快番开课文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2.指名读生字词。3.正音:

指导学生读准“匣”、“箱”的字音,这两个字都是三音连拼。

4.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2ng,还有个读音是li4ng;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和“sh)”,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多音字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读音。请同学做下面的练习。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量身高(li4ng,li2ng)称体重量(li4ng,ii2ng)数一数(sh3u,sh3u)数量(sh4u,sh4u))(li4ng,li2ng)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1)可以列成下面表格: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2)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

箱(木箱)倍(一倍)相(互相)陪(陪伴)想(思想)赔(赔钱)(3)一字多组,理解字义 箱(木箱)(纸箱)(装箱)

倍(几倍)(加倍(倍数)德(品德)(德国)(4)易写错的字:德:右边是十四一心四部分组成,不要丢掉“四”下面的一横。

6.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词语。

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冰鞋——滑冰时穿的鞋。

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仍然——表示情形没有什么变化或恢复原状。

(四)再读课文,理请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 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3.学生质疑。

激励学生读书是解决问题,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就一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小,而且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5,学完科利亚埋木匣部分,让学生谈谈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理由。

同时随机指导朗读,如学生哪句体会到细心,聪明,就及时指导学生读出科利亚的聪明,细心来。如2自然段从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讨论达成共识:科利亚是一个细心,聪明,爱学习,爱动脑筋的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板书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示 1-3 4—12 1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

难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用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3自然段埋木匣一段,知道科利亚是位聪明细心的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去挖木匣,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发现。

1、轻声朗读4-12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妈妈挖箱子和科利亚挖匣子的句子,体会各自的心情。出示句子:

A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B,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引语:当妈妈找到埋藏四年之久的箱子,找到失去以久的宝贝,心情怎能不激动,不高兴呢?谁愿意读读妈妈的话。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引语:而科利亚照妈妈的方法,挖呀,挖呀,挖得`````仍然没有找到。他——————。(焦急,难过,伤心极了,失望``````)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在学生指名读时,给仍然换个词,仍旧。

正当科利亚难过焦虑时,可小伙伴们还嘲笑科利亚,这真是——-雪上加霜,科利亚伤心极了!面对小伙伴的冷眼冰语,科利亚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0,11自然段。

科利亚最后找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了吗?在哪一自然段?11段,请大家读一读(自己读,小组读,体会科利亚高兴,自信)

那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在12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哪一个?果然,对了,当预想的和实际一样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词,能用它说句话吗? 科利亚通过思考终于找到了他的木匣,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出示课件)演示走完十步后,再强调问为什么现在科利亚走十步会找不到木匣,而走五步就找到了呢?让学生说原因。

因为四年前,科利亚还小,现在他长大了,步子比以前大了一倍,所以只要走五步。(再出示步子明理)

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对科利亚有了新的认识?能说说吗?(自信,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爱动脑筋,本来他可以直接去问妈妈的,但是他没有,他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小伙伴嘲笑科利亚,就说明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其他小伙伴没有想到原因,而科利亚发现了,很聪明。)

引接语:听了同学们的称赞,科利亚一定很高兴。科利亚的确是一个爱动脑筋,爱思考小朋友。今天,他不仅找到了他的木匣,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你能给最后一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 3,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4*【我思考,我发现】做弹性练习,看上课剩余时间决定

拓展:听录音故事。

故 事

板书中心:周古时候,有个人到大山里去观景。他看见一个樵(qiáo)夫在山上的一棵大树旁砍柴。忽然,樵夫失手把斧子掉到山下了。只见樵夫解下头巾,把它挂在正在砍伐的树枝上。然后下山去,来到挂有头巾的大树下方,很快找到了斧子。这个人不住地夸赞樵夫的办法好。

没过多久,这个人乘船过河,一不小心把宝剑掉到了水里。他想起了樵夫的办法,就拿出小刀在船舷(xián)上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了,他就从刻了记号的地方下去捞宝剑,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故事听完了。现在,我就是那个掉了宝剑的人,我真的不明白,别人能按记号找着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找不到呢?谁来帮帮我。明理之后,说明后一部分就是成语刻舟求剑的由来。4,我们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那同学们讨论讨论看,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事物也在起变化着?

(表扬孩子们,在老师的心中,你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孩子。)

总结:的确,我们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即使以前学习不认真的同学,现在开始就一直很努力很勤奋,我相信将来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同时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着的策略,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四年后 埋木匣 挖木匣 十 步 五 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龙湾区永中一小张宪微)【

第二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案之一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案之一

一、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三、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五、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

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科利亚木匣》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木匣》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木匣》评课稿1

《科利亚的木匣》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对于三上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苏青青老师具有极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研读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三个重点句子,使学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一、有效的词语教学。

在词语教学中,苏老师引领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如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实现生字新词的多次再现。特别是教学“玩意儿”这个词,要求学生读出儿化音。这对于平时极少接触,而且又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有极大的难度。苏老师就指导学生:“看,咱们的舌头就像手指的指尖。”接着,边读边示范,利用手势教给学生发音的方法,易懂易学,很容易地就攻破了儿化音难读这一难关。然后,老师又问学生:“科利亚的木匣里有哪些他心爱的小玩意儿呢?”理解了课文中的玩意儿。后来在文本学习时又问学生:“科利亚那么珍爱他的木匣,你猜猜除了书上的,可能还会有什么?”孩子们尽情说出自己衷爱的玩具,踊跃发言,接着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情朗读,使词语的教学更加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的、充满活力的。

二、真实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苏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的来体会科利亚当时没有挖到木匣的心清,比如:“如果你是科利亚,你没有找到心爱的木匣心情怎么样?”“你是科利亚的朋友吗?谁是科利亚的朋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换位,真切体会到了科利亚当时的心情,这对学习语言是很有帮助的。

三、对话中明白道理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苏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问:“我不禁想问问我们班的科利亚:你的算术不管用了吗?法西斯把木匣挖走了吗?难道你挖得方向有错?到文中找找原因吧。”

孩子们马上从旁观者成为了当事者,从阅读课文为变为经历生活,孩子们学习起来也兴趣盎然,也构筑了苏老师独具特色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课堂上,苏老师还使用了flash,演示了科利亚分别在五岁和九岁时迈出十步后的距离,让学生形象而又直观地感受到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并从中明白了道理,轻而易举地就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明理后深化主题

学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后,老师抓住这个重点句子问:“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在孩子们深入列举之后读句子。“孩子们,我们的周围又在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从人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说到了自然界的变化,之后再读句子。“别看老师那么高,以前也和你一般大呀!”再一次读句子。入情入境,让学生在读中步步深入地体验情感,读得有感情,上升到读出滋味,其间,与学生一起在情与情、心与心的相互交融中享受着读书的幸福。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苏老师对语文的深刻理解,语文该怎么学?要悟、要品!苏老师抓住了这个真谛,语文教学得心应手。整节课,苏老师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抓住三个重点的句子环环深入展开教学,创设了各种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来表达,在师生、生生、生本各种形式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文字背后的含义,使学生在读中悟文,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这节课,极具亲和力的苏老师用心触摸心、用情引领情,和学生共同走进了科利亚的内心世界,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带给我们一节美丽的课堂。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木匣》评课稿2

第二节课老师展示课例《科利亚的.木匣》,老师具有极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研读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重点句子,通过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使学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教学字词时,老师以文中的多音字为切入口,从词到句,一步步落实字音。书写教学更是细致,孩子们掌握得很扎实。品读“埋木匣”的环节时,老师抓住了文中的动词进行教学。先让孩子圈动词,再让孩子说一说动词的作用,让孩子在自主中体会到每一个动词的运用都是有它们特有的目的,而文中科利亚的一系列动作“数”、“量”、“挖”、“踩”等看出了他是个做事认真、仔细的孩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实践意识以及运用文本插图的意识令人称道。同时,老师在本堂课中所抓的语用点,即利用动词突破文本重难点,又进一步进行了“写”的结合。

在教学课文时删繁就简,精选教学内容;提纲挈领,精心设计问题;板块要整起推进,引导求“精”,着力打磨重点语段;注重得法,精心安排迁移运用等着力去改变。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学有所获,有所思。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去芜存精,勇于取舍,善于取舍,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抓实,注重以点带面、点石成金,那么,课文教学就能变得简单、扎实、朴实、丰实。

总之,这节课,老师极具亲和力的用心触摸心、用情引领情,和学生共同走进了课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带给我们一节美丽的课堂。

第四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的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饿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饿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爱动脑筋的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

生:科利亚

师:科利亚有一个心爱的木匣。跟老师一起写——木匣。板书:木匣

师:注意匣字的写法,先建一边框,甲字里边放,再把盖合上。这个字就读:xia。谁来读这个词?(指两生读。)齐读。

师:什么是木匣?谁知道。(生:小箱子)什么做的小箱子?(木头)木头做的小箱子叫木匣,那铁做的小箱子呢?(铁匣)铜做的?(铜匣),老师这里有一个女士用来盛放梳妆用品的匣子,我们叫它梳妆匣。如果里面装满了你的宝贝,那又可以叫做(宝匣),有个小朋友特别爱说话,我们就说他打开了话匣子。科利亚给我们带来的是木匣。

板书:的

【设计意图:“匣”是形声字,形旁为“匚”,声旁为“甲”,受先前所学“甲”的干扰,“匣”也极易读成“jiá”,所以需要在认读该字时反复认读以强化正确读音。“匣”是一个含有独立意义单位的字,它在生活语言的运用中是活跃而有规律的。例如可以匣子的制作质地是“什么”而构词为“什么匣”,还可以里面装的是“什么”物而构词为“什么匣”,而“话匣”是匣子的比喻运用。通过对话一方面继续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强化“匣”的正确读音,一方面从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发现“匣”的构词规律,使尽可能多地积累词语。在“识物”中识“语”,这才是真正的语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科利亚对木匣的喜爱。师:科利亚的木匣里藏着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103页,自由朗读课文。先不着急读,听清老师的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落。(师巡视,了解学生读的情况。)

师:科利亚的木匣里藏着些什么呢:(生: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这句话里有好几个生字词,他都读准了。我们一起来读这几个生字词。(生齐读)

师:把这些生字词再送回到句子中,齐读。(生齐读)师:穿上冰鞋,科利亚就能——(滑冰)

点击课件。拿起这小斧头、小手锯呢?(做喜欢的小手工。)这些玩意儿,不知给科利亚带来了多少快乐。他们可都是科利亚的宝贝。这木匣可以说就是科利亚的宝匣。让我们一起读出科利亚对木匣的喜

爱吧!

学生齐读。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难度的句子,我们来看。课件出示:

1、科里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

2、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谁能把这两个句子读好。(指1生读。)

师:量是个多音字,在这句话中读liáng,谁能用liáng 来组个词。

生:测量……

师:另一个音读:liàng.词语是(重量、力量……)师:齐读这两个句子。生齐读。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很少,所以将识字和感悟科利亚对木匣的喜爱融合在一起处理,省时高效。“量”是个多音字,也是学生容易读错的字,所以先是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然后再让学生给两个音分别分别组词,为学生今后读准“量”字,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三、细读感悟

(一)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渗透写作方法,学习提炼主要内容。

过度:课文围绕科利亚和木匣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课文,师在黑板上板书:()木匣

()木匣 师:课文围绕科利亚和木匣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埋)木匣

(挖)木匣

引导:从挖木匣这件事中,他还懂得了——生回答。

师板书:明道理

师:我们来看,战争开始的时候,科里亚埋下了木匣,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又挖出木匣,从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完成板书:(埋)木匣

——(挖)木匣 —— 明道理

师: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事情发展

也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顺序。

师: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埋木匣,又写了挖木匣,最后写了明白道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先写

再写

最后写

师:作者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我们在写一件事时,经常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这样写出的事情,让人感觉清楚,有条理。

(2)概括主要内容。

师: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的事。

师:语言很简练,但这件事说得不够清楚。如果能在这基础上,加上时间和人物,说清楚什么时间,谁埋木匣,挖木匣。就表达清楚

了。谁能把这件事简单的说清楚。

生:战争开始的时候科里亚埋下木匣,四年后战争结束,他又挖出木匣,从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师:看这件事就说清楚了,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生2,说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学文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方法,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细读埋木匣部分

师:科利亚是怎样埋下他的木匣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师:科利亚是怎样埋下他的木匣的呢?谁来读出你画的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的句子。

生读。

他从家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看,作者就是抓住科利亚埋木匣的这些动作,按照埋木匣的顺序,把埋木匣的过程写清楚了。谁能清楚的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

指生读。

老师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科利亚埋木匣的情景。一生读,其它生想象。

师:他读得好,你们听得更认真。请同学们起立,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靠边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生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

师:谁能不看课文把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讲清楚。如果能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更好了。

是点击课件。课件变模糊。

学生讲述。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师评价引导。边做埋木匣的动作,边讲埋木匣的过程,就讲的清楚明白。

指2生讲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三个层次来品读埋木匣部分:一读想画面;二读做动作;三试着讲述埋木匣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抓住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三)细读挖木匣部分

过渡:科利亚用心的埋好了木匣,就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科利亚最思念的是故乡,最惦念的就是他埋下的那个小木匣。四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科利亚

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木匣。

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4——12自然段。看看科利亚挖木匣挖了几次?

生默读课文。

师:科利亚挖木匣挖了几次?(2次)找出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师:这段文字中,那个自用的次数最多。(挖)同学们找的真准,这里连用了五个“挖”字。(点击课件变红色。)从这五个挖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听老师来读。

配乐老师读。

师:自己再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你能从这些挖字中读懂什么? 生:挖的认真。着急、用心……

师:谁能把你体会到的可利亚的用心、认真、着急的情感放到句子中,读好这段文字。

生朗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科利亚挖木匣时那急切的神情。这一个个挖字,写满了科利亚对木匣的喜爱,也表明了他要挖到木匣的决心。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科利亚,科利亚们,让我们一起用心的挖挖这木匣吧!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挖”字,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配乐生齐读。

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师:这时小伙伴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着:“科利亚,你的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吧?”

生:我家的大箱子都还在,法西斯怎么会挖到我的小匣子呢?它一定还在。

师:科里亚,是你的算术不管用了吧?要不妈妈走了三十步能挖到箱子,你数了十步,却怎么挖不到你木匣子呢?

生说出,自己年龄在变,步子也在变化的原因。再找一个同学说一遍。

师:科利亚们,你们终于揭开了谜团找到了答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课件出示:

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师:把高兴地填到括号里,再带着你高兴的心情,向小伙伴们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读。指导好,第一句话,读出高兴劲。

师:科里亚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也是高兴地。你的心情呢?(兴奋)哦!是特别的高兴,那你就兴奋地对小伙伴说吧!

师:科里亚们,让我们高兴地、开心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伙伴们吧!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会与文本对话,实现情感朗读。】

师:科利亚找到木匣了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生齐读。

师:这一次科利亚挖到木匣了吗? 生:挖到了。

师:果然什么意思呢?课文中的泡泡语提示我们,联系上文理解它的意思。我们来看上文,课件出示上文。

谁能联系上文说说“果然”的意思。

生联系上文说。师引导:原来结果跟所说的所想的一致,就是果然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师:挖到木匣科利亚心里高兴吗?(高兴)让我们在一起高兴的读出来。

生齐读。

师:挖木匣,科里亚高兴,他更高兴的是——

课件出示: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生齐读。

师: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什么意思? 生: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师: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生交流周围事物的变化。师评价引导。师:我们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也懂得了: 课件出示:

我们也懂得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于学习中感悟生活,从学习中受益。】

四、课后延伸: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事,也蕴含着一些小的道理,希望同学们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你身边的小事和道理像这篇课文这样记叙下来,就能和更多的人交流了。这样时间久了,你就成了懂得大道理的人了。老师给同学们留的第一个课后作业就是:

课件出示:

1、课下,试着写一件有意思的小事,要是能写出你懂得的道理就更好了。

2、把《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本文的写作方法,应用于实践。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延伸到课后。】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事情发展:(埋)木匣

——(挖)木匣 —— 明道理

(先写)

(再写)

(最后写)教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这是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们在思考的问题。依据本课特点,将以下方面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夯实字词,注重了对多音字“量”的处理。

二、从学文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写作。

三、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语言文字与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品味语言、情感朗读。

六、学文明理。整节课在设计上,抛却了语文教学的浮华现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切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效与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是真实的课堂,而不应该拿课堂教学来演戏。因此,赛前熟悉学生,我仅对学生预习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读好书。未对学生进行任何有关课堂的渗透。这对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大考验,这毕竟是讲课比赛。在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一些在教案预设时,不曾设计的情况。我都及时妥善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过程,按照备课时制定的总体框架,在40分钟内顺利完成任务。我想我经受住了考验。

课堂中,也让我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之处:课堂表现不够大气、厚重。底蕴不够深厚。

第五篇:三年级五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⒈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⒊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⒋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⒉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者均为教学的重点,后者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齐读

⒉释题:

科利亚:是原苏联战争年代的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木匣:木盒。

⒊师: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过课文以后便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标出生词。

⒉检查初读情况

⑴检查字词

⑵指名读课文

⒊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或“主要讲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

三、理清脉络

⒈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厦──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

⒉按上面的顺序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一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注: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从挖木匣中得到的启发。

四、指导写字

要求写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丰,不要写成示补。“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一段

⒈指名读第一段

⒉理解重点

⑴科利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战争刚开始的时候。)

师:介绍“卫国战争”(见附录)。

⑵此时,他几岁?如何知道?“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说明什么?(突出科利亚年龄小特点。也为下文他只数十步挖坑作了铺垫。)

⑶科利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第二自然段)说明什么?(科利亚埋的过程讲得很具体,也很真实,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从中可看出他不仅具有一般孩子爱玩、喜欢小玩意儿的天性,而且做事心细,想得很周到。)

⑷科利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一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妈妈埋东西的启示。说明科利亚具有善于模仿的特点——这也是所有孩子共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科利亚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并且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⑸妈妈的东西同科利亚有什么不同?妈妈为什么埋木箱,有是怎样埋木箱的?

师: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课文。

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与妈妈埋木匣的意图所在。

⒊小结

三、学习第二段

⒈指明读

⒉理解重点

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⑵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的?从埋东西到挖东西中间经过多长时间?(法西斯被赶走后。经过四年时间。)

⑶经过四年时间,妈妈和科利亚各有什么变化?(妈妈和科利亚都长了四岁。但妈妈个子没有变化。而科利亚个子长高了,上小学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师:课文讲“他们家的房子还在”看似平常,其实这同妈妈能很容易找到埋木箱的地方和科利亚最终也能找到下木匣都有关系。如果房子不在,情况就不同了。

⑷妈妈是怎样挖到箱子的?说明什么?(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

⑸科利亚开始挖到了木匣没有?他是怎样挖的?(从家门口量十步,虽挖得深,挖的范围大,却没挖到。)理解“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这里的“仍然”表示的是科利亚无论是向左挖,还是向右挖,和前面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找到木匣子。)

⑹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原来的设想,妈妈很快挖到了箱子,科利亚却挖不到木匣,这使他产生了一个什么想法?(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⑺科利亚开始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是怎么挖到的?

板书: 四年前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现在 九岁 步子大一倍 五步

⑻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课题是《科利亚的木匣》,应主要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就行了,为什么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科利亚埋木匣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做的;写妈妈一下子就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亚开始费了好大工夫仍没挖到木匣,正是为了便于对比:妈妈是大人不会再长了,可是科利亚是小孩,每天都在长高。)

⑼为什么要写小伙伴的嘲笑?(一方面说明小伙伴们也并未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小伙伴的话又从侧面衬托了科利亚的毅力、决心和善于动脑筋的特点。)

⑽理解:“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其中“果然”,在这里表示的是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这里的“果然”也印证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⒊小结:这一部分主要讲科利亚挖木匣。先讲科利亚离家和回家,这里写得很简略;接着写妈妈挖出了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这里通过对比写;最后讲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原因。

四、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第三段

⒈指名读

⒉理解重点

⑴科利亚为什么高兴?(他不光找到了木匣,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

⑵理解:“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不光……还……”表示意思进一步,即由具体事例感悟出普遍的规律。时间过去,人长大,步子变大,由此认识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⑶举实例说明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发展变化的事物,能根据情况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问题,就能把事情办好,反之就一定会把事情做错:日常生活中的正面例子:打飞行中的鸟和飞机要打它的前方才能射中;反面例子《刻舟求剑》。

三、全文总结

⒈指导朗读

⑴这篇课文,层次分明,叙述清楚。朗读时,在埋木匣-挖木厦-得到启示的转换处注意停顿。

⑵课文11—13自然段是朗读指导的重点。第11段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失败后的思考和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高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说话时速度快,语调是上扬的。“本区是我四年前埋的……而是五步”这是对第一次找不到木匣原因的分析。一些体现对比的词语要读重些,如:“四年前”“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了”“大了一倍”“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科利亚相信自己的分析没有错,因此,语气是肯定的。“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是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科利亚心里特别高兴。心中充满自信,语调要上扬。

⒉本文的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密切联系是什么?(题目起到了串起全文内容的线索作用。)

⒊思考课后第二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本匣的?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来交流交流。”(第一问已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了处理;第二问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如,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还可以联系已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感想。通过联系已有知识,联系生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对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自己也要顺应变化,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待变化的道理。可以先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有思考、发言的机会,然后课堂交流。)

⒋中心:本文通过讲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板书设计

埋木匣:战争开始时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的木匣 挖木匣:四年以后 九岁 步子大一倍 五步

启 发: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五、课堂练习

⒈练笔

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交流的基础上,以“由《柯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为题目写下来。

⒉选词填空 仍然 突然 果然

⑴张红平时身体非常好,今天(突然)住院了。

⑵爷爷(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

⑶气象台昨天预报今天有雨,中午(果然)下起雨来。

附:参考资料

⒈左琴科:(1895—1958)苏联作家。曾在彼得堡大学学习,后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退伍后当过鞋匠、演员、电话员,参加过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写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刺作品。四十年代因写作中篇小说《日出之前》和《猴子奇遇记》受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后从事翻译工作。

⒉卫国战争:课文提到的“战争”指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4年收复全部被占领土,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课文中讲差不多4个年头,即指这段时间。

⒊词语

木匣—木盒。

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

免得—以免。如,你把雨伞带上,免得挨淋。

当初—时间词。指从前,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如,当初这里是一片荒地。

玩意儿—①玩具。②指东西;事物。如,他手里拿的是什么玩意儿?

躲避—①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如,这几天,他好象有意躲避我。②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如,我们不应该躲避困难。

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⒋多音字

吗:má 干吗 吗事;ma 行吗 好吗

量:liánɡ 测量 量体温;liànɡ 重量 力量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3、学会本课生......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大全]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八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剖析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

    26、《科利亚的木匣》

    26、科 利 亚 的 木 匣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付欣 一、说教材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讲述的是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告诉了我们随着时......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26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木匣的图片) 生:木盒子、木匣子 师:对,你们说的都对,木盒子又叫木匣(板书木匣,注重强调一下匣的笔顺和读音),那同学们预习......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大全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写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