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利亚的木匣》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ǔ shù)、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分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⑴ 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出示科利亚和妈妈把东西埋起来的动画)
⑵ 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⑴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明确: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⑶ 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明确: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抗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⑷ 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明确: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思考:科利亚埋下木匣后,有没有再挖出来?怎么挖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⑴ 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⑵ 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⑶ 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⑷ 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⑴ 明确: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⑵ 明确: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⑶ 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⑷ 明确思考题③: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⑸ 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明确: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⑹ 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是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明确: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明确: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明确: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⑺ ① 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 科利亚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 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这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四年前大了一倍,所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⑴ 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明确: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⑵ 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明确: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⑶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明确: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⑷ 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⑴ 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⑵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的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⑴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的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⑵ 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⑶ 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就大了,算述也学得多了。
⑷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⑴ 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⑵ 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
⑴ 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⑵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⑶ 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⑷ 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1、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2、读拼音,写词语:
shù mù nán guò xiá zi fǎ xī sī
()()()()
3、辨字组词:
倍()斯()箱()匣()
陪()期()霜()匠()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____步,埋下木匣子。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起量了____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后来,科利亚从门口起量了____步,他一下子就____。这是因为____。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预习,简介卫国战争,使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初读课文时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按课后练习题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讲读课文时,通过朗读思考、讨论、质疑、幻灯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句段层次,使学生理解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话的意思。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例句和指导造句,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第二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日照市朝阳小学 孟祥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1、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科利亚小心的埋,专心的挖,用心的想。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1、通过品读重点段落,区分“仍然、突然、果然”的不同,并能抓住这3个词语,简单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2、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我们就随作家左琴科,走进前苏联的一个小村庄,去看看科利
亚的木匣。请同学们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指导书写“匣”)
2、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
3、指导学生通过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明白了时间在变化,我们自己在变化,周围的很多事物都在变化。)
4、科利亚把他的各种宝贝都装进了这小小的木匣子,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一找,科利亚为了自己心爱的木匣,是怎么做的?勾画出相关语句。
5、品读“埋木匣”
(课件出示)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1)学生读读这句话,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品读“放”“盖”“踩”“撒”。
(2)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竟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你觉得他怎么样?(3)指导朗读
过渡:他这么用心的埋木匣,那么几年后能找到自己的木匣吗?
6、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按文中内容排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7、学习“仍然”
(课件出示)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1)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数一数,出现了几次?(挖),从这5个挖中,你读懂了什么?(怎么也找不到。)
(2)理解仍然的意思。(做了很多事情,也没有改变现状,或者又回到了原状,还可以用“仍旧”“依旧”“依然”)。
(3)这时,科利亚的心情怎样?(郁闷,不开心)指导朗读。
8、学习“突然”
他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心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科利亚发现了什么?(理解突然,由原先的不开心,到现在的笑起来,转换比较快,用“突然”,也可以用“忽然”)出示科里亚说的那段话,理解。时光在推移,事物在变化,科利亚也在渐渐长大,看课件,你发现了什么。那你和科利亚的发现正确吗?能不能找到木匣子?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引出“果然”
8、学习“果然”
(课件出示)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1)理解“果然”,(和原先想的一样,果真.用“果然”说一句话。)指导朗读。
9、试着用仍然、突然、果然这三个词语把科利亚找木匣的过程说给你的同桌听。
10、你从科利亚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四、布置作业
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了那些事物在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小心埋
专心挖
仍然
突然
果然
用心想
第三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些内容?
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⑶从这些动词,你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并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四、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小结: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二种可能性:
(1)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小结:从妈妈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三种可能性:(1)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2)“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科利亚一家离家出走的句子:
(2)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
五、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渡: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学生小练笔。
第四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学习“菜单”不能不经过精心的筛选。要选择那些最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最利于实现预习目标的材料来学习探究。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依据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这条线索,抓住三个点来教学:“埋”,“第一次挖”,“第二次挖及启示”。语文学习是讲究效率的,语文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避免使整篇文章来讲字词的琐碎分析讲解,突显了重点。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学情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 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 指导写法、读音。
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埋木匣——挖木匣 ——明白道理
2、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三个内容连在一起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先埋木匣,再挖木匣,并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的故事。【设计意图: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对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1、埋木匣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请你用“ ”标上。
监控:放、盖、踩、撒
【设计意图:边读边画,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主读书、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而且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来良好基础。】
(2)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同学们再读读,边读边想想。你可以选其中的一个动作来说一说。(数十步:因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为了以后能挖木匣;用脚踩实是为了让土平整,就像没有挖过一样,这样敌人就不容易发现;撒上一层细沙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
追问:你从他的这个动作感受到科利亚做事怎么样?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监控:多么聪明,做事多么细心,考虑很周到。(3)让我们把我们感受到的送到句子中吧。(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运用角色转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逐步升华为自己的情感。】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又一次感受到科利亚的聪明、认真。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
(4)学习第三节,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①、自由读第三段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呢? 监控:敌人打到他们的村子来了了;
他们一家人要到外地去躲避东西带不走;
他看到妈妈把大箱子埋在了离家门口三十步的地方。
②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想一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前一句和后一句之间的联系吗? ③、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读埋木匣的句子)
【设计意图: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来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木匣对科利亚的重要和科利亚埋木匣时的认真,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2、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⑴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①出示:(第一次挖的句子)
A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B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监控:焦急的心情
C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练习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过渡:师创情景领读此句。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科利亚在想什么?
A疏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数步法可能不管用。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课件演示)
B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科利亚,你的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设计意图:学习挖木匣,对比两次挖的不同,学生易于理解。采访小科利亚,通过读书让学生理解科利亚的话,并转述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采访中相机对学生进行指导。】
过渡: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C 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课件出示示意图
【设计理念: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借用课件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3、明白道理
过渡:教师引读第12自然段。
①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指名读13段。
②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③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④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小故事,却懂得了一个大道理。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用发展变化的头脑去思考!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板书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故事脉络,理解他思想变化的过程,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朗读课文重点句,组长打分的方式评价)评价标准:
优——→准确(读音正确,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读);有感情; 良——→较准确(错1处),较有感情; 合格——→较准确(错2处),较有感情;
2、通过对学生画批的情况进行评价。(课下检查学生的语文书)
课堂上共要求学生画三次,分别是科利亚埋木匣,并标动词,两次挖木匣。评价标准:
优——→准确;
良——→较准确(1处不准确); 合格——→较准确(1处错误);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为了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2、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3、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以这这些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些问题在课文中自己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解决问题,既避免了学生过于被动,由老师提问学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第五篇: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课文重要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懂得作者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你童年成长的路上一定有很多你心爱的玩具陪伴你。说说它们是什么?(生答)你们真是些幸福的孩子,有了他们的陪伴,相信你的童年一定充满快乐!是呀,哪个孩子不爱玩具,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左琴科去认识一个苏联的小朋友,去感受他不一样的童年。
师板书名字:科里亚
师:他叫什么?一起喊喊。大声点,再喊一次。
师:科利亚有一个心爱的木匣(板:的木),木匣的“匣”怎么写呢?请来看老师怎么写。
(师板书“匣”):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个“甲”字,看老师怎么写。补充题号:26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6课 科里亚的木匣,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ppt)看,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练习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师: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齐读。
师:另外,课文中还出现了两个多音字,(ppt)看,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读什么?
学生练习。
师:分别读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指生说读音,师ppt出示。师:你会给它们组个词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生读文,师巡视。)
交流: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说清楚,说通顺: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相机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板书时指导“挖”的写法:“挖”是生字,注意看老师写。我们一起来书空“挖”。
三、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研读埋木匣(1)师: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现在老师请大家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完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生自由读文、圈画、理解)
(2)指名回答: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
(ppt出示句子: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看看他是怎么做的?(ppt)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理解。(他埋得很仔细。)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 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除了这里,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师: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细心。)
2、过渡:同学们,科里亚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他又见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会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想到了木匣、想挖木匣。)
师:他挖到木匣了吗?(挖到了)
师:是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内容。
3、研读挖木匣
(1)师: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自然段,拿出笔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理解。
(2)师: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呢?把你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
(ppt出示句子: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她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师: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挖)(ppt)
师:他挖了那么多次,挖到了吗?木匣“仍然” 没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还是没有找到的意思。就是和上次一样没有找着 师:没有找着木匣心情怎样?(很着急)
师: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
(3)师:他虽然挖的很仔细,但是木匣却没找到。这是为什么呢?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科利亚想呀想呀,他想到了什么?(他想到师怎么回事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ppt出示句子: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突然笑了,这个突然说明了什么?(科利亚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师:科利亚想的这个办法,你们明白了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师: 同学们,想想,四个年头,科里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位讨论、回答)
(随学生回答,师板书:四年前、五岁、步子小、四年后、九岁、步子大。)师:是呀,四年的时间,科里亚不光长大了四岁,也长高了,他的步子肯定比原来大了。(师画步子。)他原来走十步,现在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师画步子。)科里亚发生了变化,他现在的五步与原来的十步是相等的。
师:科利亚突然想出办法,心情怎样?(很激动)师: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指名学生感情朗读,齐读。师:科里亚想出来好办法,我们都替他高兴,他想的这个办法对了吗?(对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随生回答,ppt出示这段话)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ppt)(科里亚想对了,木匣真找到了。)师:木匣找到了,你高兴吗?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生练习,指名读。)
(4)练习
师:刚才我们记住了三个词语“仍然、突然、果然”,分得清吗?(ppt出示句子)
试着填一填。
选词填空:仍然 突然 果然
1、不多一会儿,他()找到了木匣子。
2、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没找到。
3、()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指名学生填空。(5)明理
师:当科利亚举着心爱的木匣子,他会对伙伴们说什么?(指名)师:谁来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ppt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师:这段话讲了什么,你明白吗?(明白)给大家讲讲。(指名)师:“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是什么意思?说一说。(指名: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你说的非常好,是的,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这个意思。师: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周围的事情都在变化,科利亚从这件事情明白什么道理?(指名)
师板书:道理: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方法也要怎样──(生:方法也要变)
师:科利亚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们明白了吗? 师:那我们就一起读出最后一段。(齐读)
四、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好好想想我们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指导:想想我们学校有什么变化?(指班班通)看同学们,今年春天,我们教室里安上了班班通,现在,我们上起课来多方便呀。
(指名)
师:再想想,除了学校,你们村,你们家,还有你,都有些什么变化?(指名)
师:是呀,如果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我们处理起来,也要变化才行。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很多,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一起去逛逛作业超市:
(指名读)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以《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
谢谢大家,下课!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 五岁 步子小(画步子)(四年后)挖 九岁 步子大(画步子)
启示:一切都在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