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说课稿(21篇)(大全5篇)

时间:2022-05-27 01:0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说课稿(21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说课稿(21篇)》。

第一篇:综合实践说课稿(21篇)

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

一、设计理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效果、活动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占第一位。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致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接受,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践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习作及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记录、调查问卷、拍摄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主题确定阶段

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时间一课时。

(二)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由构建合作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制定活动计划,探讨活动方法。安排时间一课时。

(三)活动实施阶段

各小组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分小组制作家庭手册、父母寄语录像、歌曲小品,以及相关PPT。

共安排时间2个星期。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快乐地去实践,去活动,鼓励小组同学团结合作。

(四)总结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时间一课时。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成果汇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发话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恩情怀,活动之前,我播放了最近融化众人心灵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实践汇报活动创设动人情境。在这情境之中,让同学们一起朗读小诗《家》,带他们进入感恩之家,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感恩交流 真情互动

在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体验着、探索者、收获着。终于可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心里肯定特别激动。

说一说

知恩组同学准备了有趣的《家庭手册》,手册里有家里的每个成员,他们的爱好、工作、生日等等资料跃然纸上,那是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图画名片,蕴涵着孩子们对每个成员满满的爱。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家里的父母,讲述着每个感人的点滴,大家顿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感同身受,有时便是如此。

问一问

颂恩组同学在活动期间进行了《我对父母知多少》、《父母对我知多少》为题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总结出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太少,而父母却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却得不到孩子的一丝体谅。这其中满是无奈与伤感,当他们把调查分析图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唏嘘不已,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辛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父母。

演一演

忆恩组同学顺势表演了小品《唠叨的妈妈》,讲述平凡生活中妈妈处处唠叨,却又处处关爱的小事。他们深入生活,观察妈妈的每个唠叨瞬间;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小品台本;展现生活,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准备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对父母的感恩。小品结束时,全体演员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全班引起共鸣,大家不禁大声合唱,那歌声动听而感动。

看一看

感恩组同学把一张张儿时和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对比照,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分明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少年越发俊俏挺拔,而父母脸上却悄悄爬来了皱纹和几丝白发,起先大家还会为同学儿时的稚嫩捧腹大笑,“瞧,这也太逗了!”紧接着便停了下来,此时他们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就老了。”

当事先录好的“父母寄语”爆笑登场时,大家已再也笑不出来,“你健康长大,是妈妈最大的愿望”,“要多吃饭,正长身体呢”,“爸爸陪你慢慢长大”,一句一字都震慑的大家的心,什么是爱,便是如此简单平凡,却深入人心。

3、感恩留言 唱响感恩

活动汇报课上回荡着动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旋律舒缓而感人,同学们在这感恩的氛围中写下对父母的心里话,此时的他们心中一定满盛着对父母的爱。当他们大声的念出自己的留言时,早已热泪盈眶。

四、活动效果。

最后,同学们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填写了活动收获卡,孩子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要多关心、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有人说“我的胆子变大了!”,有人说“我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有人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说的最多那句还是“我们感谢爸爸妈妈!”……家长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们做家长的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更明白了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星级评估表》,通过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给予孩子实践能力的肯定。

五、活动反思:

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着孩子们那一颗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他们真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科整合并不难,而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如:收集有关的资料,撰写心得和调查报告等,这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上网查资料,这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还有的学生统计调查各种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吟咏、歌唱,又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制作贺卡、心语卡,又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当然,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太受小组同学的欢迎;有的小组的展示形式太过单一……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中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活动结束后,一位孩子送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要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于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感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感恩,生活中的智慧,它是爱的别名。在感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能力,收获了责任、收获了真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存感恩,与爱同行!让我们一同携手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更广阔的天空!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3

一、主题的提出

动画片以简洁明了、活泼可爱、夸张生动、充满幻想的特色,倍受人们喜爱。出示视频:

学生天天看且百看不厌,家长却出现担忧等问题。出示视频: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形成近视眼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标准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担忧等,我们决定以《动画片》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主题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上网查资料、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史,明白看动画片的利与弊,学会有选择,有目的地收看动画片。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自主地上网查找、调查、采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创新的科学意识。

三、活动时间:

两学期

四、活动实施过程

本次说课,我重点说一说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插入一些视频,由于视频是学生拍的,不够专业,声音、图片不够清晰,请大家谅解。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画片的热情。

2、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子课题,制作小组的活动方案。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定研究的主题。

我首先播放不同种类的、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出示视频),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商议,确定主题为《走进动画片》。(出示视频)

关注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动画片,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子课题。(出示视频)

经过筛选、梳理,形成了子课题。(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活动小组和信任的小组长,(出示视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制作活动方案相当困难,在实施中,我注重对活动方案进行方法指导和示范,并利用课件直观地解决填写中的困难。(出示视频)

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不停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出示视频)

学生经过互评、质疑、不断地修改,完善各小组的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能有效地指导小组的活动。(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着手进行准备,打算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和实践,初步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资料及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过程性。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方法指导。

(1)活动开展落实,形式多样。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踊跃地开展了活动:上网查找资料,采访、实地调查。通过跟从,我发现上网查找资料的同学做的很好。由于计算机的普通运用,上网查资料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请看种类组家长给自己孩子拍下留作纪念的视频。(出示视频)在小组汇报中,孩子们获得了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出示照片)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小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采访这一活动形式难住了孩子们,我决定以采访为主题开展一次方法指导课。

(2)活动前进行方法整体指导。

我首先播放一条石花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校名师的视频,看了记者采访的过程后,小组展开了讨论,通过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了采访方法。(出示视频)

(3)活动中进行方法个别指导。

利与弊小组从网上获取了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但还想了解身边人的真实看法,但不会制作调查问卷表,我对这一小组进行了个别指导。(出示视频)

学生拿着自己的调查问卷表向自己的同学、家长进行发放。(出示视频)

(4)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发展史组的同学从网上查找了从早期到现在的动画片的发展史,可谓是资料多多,个个沾沾自喜,自认为最先完成了任务。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引导:从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打算研究些什么?最终学生们从资料中发现我国动画片衰落与鼎盛期,并查找出衰落的原因,打算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给每一个学生。(出示视频)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

1、各小组选择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2、当其他小组汇报时,能做到耐心倾听,学生欣赏、评价。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评比最佳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评比最佳队员,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活动延伸,激发学生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情。

教师自我评价: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

3、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在活动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活动中,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能充分放手,限制了部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宣传,让综合实践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开展的更加生动、活跃。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内容。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而本课围绕“情”字大做文章,让同学们感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心、思乡情,感受到世界华人血脉相连的亲情。

二、说教育目标

针对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感受全球华人是一家血脉之情,尊重和关心华人华侨。

2、简单了解我国著名的侨乡和杰出的海外华人华侨代表。

3、初步了解海外华人华侨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尊重华人华侨,感激他们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节、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后,指导学生用“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猜测课文内容,既是对学法的有效指导,也体现了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为完成“笔下生花”的选材问题提供了蓝本,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当学生的猜测与课文内容相符时,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从教学的一开始就力求体现学生阅读的立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这也为读通读顺课文,为理解词语及内容,深入体会思想内涵奠定良好的基础。

2、紧扣中心,大胆质疑

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教学中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以及和之相呼应的文章结尾:中国结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这两处地方,留足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注重及时评价表扬,引导学生梳理出重点问题:中国结怎样受宠?为什么受宠?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再通过有目的地读自己解决问题。

3、以练代讲,感受“受宠”

这两个问题,以第二个问题为主。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紧抓第二自然段中的排比句,通过反复读,感受排比句式对表达文意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中国结的受宠与流行;再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想还在哪里见过中国结,模仿句式说一说,达到以读代讲,以说代讲,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这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同时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此处的读写结合,将文本对中国结的介绍与学生生活中对中国结的认识紧密结合,以宏观的、文化的视野对文本进行俯视、鸟瞰,引导学生从教材向课外延伸,真正实现大语文观。

4、品读课文,感悟深究寓意

第二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理解两个原因: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和它表现着中国心,包含着中国情。学生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边读边圈画3—5自然段,这既是对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指导渗透,又是还学生阅读权利,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出示一双巧手编结中国结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中国结有关画面,中国结渊源久远的文字资料,对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情感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之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对蕴含中国结深刻寓意的排比句的拓展延伸,学生观察把玩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中国结等学习活动形式,学生的各种学习感官被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起来。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的确,文字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生命的。此时,对于文本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与质感的字词,再引导学生细心体味,透过词句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导学生读进去,从语言的表层走向语言的深层,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润物细无声” “水到渠成”的领悟感受。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好的板书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学习到文章的中心段落时,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将文章重难点内容“心连心”用简笔画展现,并课件播放表达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感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之中升华本文所讲述的主题,进一步理解中国结的“头”的含义。

六、说教学评价:

1、评价

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在引导学生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中愈来愈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中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2、课堂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伴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

3、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如在读书中评价,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

① 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

② 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促进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 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

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又如在同学的思考中,要善于发现同学答案中的独特想法,在同学发言中,要评价同学的表达是否清楚。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5

活动生成背景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特别最近学校开运动会,学生乱花钱现象更加严重起来,家长给的一百元钱一天之内都能花光,而且出现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看到这一情形,为了让学生能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养成合理消费习惯。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以《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本节课是开展活动课之前的第一课时选题指导课。教师应重点对如何规范问题、如何选择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规范问题,正确填写问题卡。

2、明确选题原则,筛选提炼主题。

3、设计研究方案,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路,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筛选、概括、提炼等选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节约用钱合理消费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活动重点

如何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

活动难点

依据选题原则正确选择自己的研究主题。

活动准备

课件、问题卡纸、研究方案表

活动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理念与方法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结合导入与结束技能的运用,注重选题方法的指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本次活动,逐步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从而形成正确消费观念。

三、活动过程

接下来重点向大家介绍本节选题指导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直观导入,谈话激趣,引入主题。

1、古今中外钱币演变直观导入。

一节开题课的导入能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直接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活动的兴趣和活动效果。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我国各个时期钱币演变过程的图片,同时加以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钱币历史的源远流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欣赏意犹未尽时我适时出示另一组包含日、美、欧等国家钱币的图片,视觉上的冲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直接生活经验导入,谈话激趣引入主题。

引入主题最首要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这是能否开展活动的关键。此时我抓住时机从学生花钱的生活经验入手,用一句极具浓厚生活气息又贴近实际的问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零花钱吗?你的钱从哪里来?每个月有多少零花钱?用到什么地方?”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们围绕“零花钱”积极思考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气氛十分活跃。我顺势加以总结自然引出研究的主题《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自主提问,探究合作,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当一个主题被挖掘展现后,就要给学生创设条件,提供孕育问题意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兴趣。在板书主题后,我趁热打铁“围绕零花钱你们想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把你感兴趣的问题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在学生畅所欲言中,想研究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指导学生探究如何规范提问,如何根据选题原则筛选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1、自主提问,填写问题卡。

在指导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把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有效指导,规范提问

3、选题原则,有效指导。

围绕案例交流选题,填写问题卡。

在选题原则的方法指导中,我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两个范例。通过比较重点探讨“我班同学使用零花钱的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经过分析自然领悟总结出选题应遵循原则。

4、填写研究方案

出示贴近生活实例领会要点,小组探讨填写研究方案。

本阶段是制定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阶段,因此在指导策略上重点对研究方法的具体选择加以指导。在指导中我并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机械的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份活动案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吸取他人之长,借鉴他人的优势。我首先出示一位小学生有关清明节前后天气情况的调查研究资料,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试补充得出结论。然后回顾讲解案例中运用的常见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意图:结合生活实例指导学生学习调查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等多种常用研究方法有利于理解运用。

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能使活动有计划、目的性并达到活动的预定效果。考虑到学生整理、分析、设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一份研究方案表格,既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内容,又为学生自主发现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课上,学生结合子课题进行小组研究合作完成表格中的前三项内容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组汇报填写情况,互相评价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研究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研究方法的有关要领。

5、回顾小结

回顾总结本次研究的重点知识内容是结束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通过一句过度语:“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怎样提问,还学会如何选题,怎样做研究”。自然导入结束环节。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勇于探索。

1、引用科学家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讲一讲有关牛顿《一个苹果的故事》

3、资料《害怕考试怎么办?》

结束语号召: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研究探索长大后也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结束环节我首先引用科学家名言过度;接着由学生讲生活中所熟悉的有关牛顿《一个苹果的故事》。故事中学生很自然感受到牛顿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最后出示浙江省的一所重点小学研究的“害怕考试怎么办?”资料。讲述他们的研究得到《中国少年报》的关注,登载在报纸头版头条。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上三个梯度不同的结束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大胆探索的科学意识。

活动反思:

一、在课堂上,我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质疑、操作、探索,以及相互讨论、小组协作研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用这种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课堂里只有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才能燃起求知的火花。在导入环节谈话部分引入中,我发现学生围绕零花钱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思路不够开阔。如改为设计一个孩子找妈妈要零花钱而家长不愿给零花钱的小品取名《我想要点零花钱》,然后提问:“你想了解 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更能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了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教学设计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我们面对的孩子。我想:美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学设计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更是教与学,学与教共同融为一体的快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6

一、关注生活萌生主题

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总会看到一个个“小眼镜”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眼镜”坐在教室里学习。透过这“小眼镜”,我们惊讶,我们震撼,我们伤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大声疾呼:“让小眼睛亮起来吧!”我们决定对小学生的视力进行调查,呼吁社会:为了青少年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来关注青少年的眼睛保健工作。

二、关注发展明确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我整合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认识“近视眼”的危害。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伤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眼保健卫生习惯。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统计分析,知道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能够运用、处理所掌握的信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常见的保护眼睛的方法。通过实践,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合作,整理小组的集体研究资料,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关注策略确定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基于教学目标,整个活动以调查、分析、查找、访问等主要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评价的能力。

四、关注过程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课内1课时,课外1周)

1.引发思考,确定主题

出示小资料: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至关重要。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人,近视患者已超过3亿人,低近视近千万人,占世界第二位。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初中生55.22%,高中生为70.34%。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到30多万人。

看到这则小资料,同学们惊呆了,经过多次商讨综合意见,确定本次综合实践主题为“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2.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仅几分钟时间,孩子们就提出了很多问题。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近视有哪些危害?

怎样预防近视?我们学校有多少人得了近视?

近视有什么症状?近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归纳整理,定子课题

孩子们经过讨论,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列出了几个符合实际需要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

调查我校各班小学生眼睛近视的现状;

学习眼睛基本结构,了解近视眼产生的原因;

知道近视眼的危害;

探讨预防近视的方法及措施。

4.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为保证活动有组织,并有序进行开展,组织学生自愿结合成立4个小组(现状统计组、原因调查组、危害知晓组、预防策略组),并推荐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商讨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明确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地点、内容等。(下面是每个子课题研究前要制定的活动计划)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搭配,因为自由组合可能会出现“强强联手”和部分学困生“没人要”现象,这时我出面做好协调工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推荐的组长有组织能力,使本组组员团结、合作开展活动。在制定计划时我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各小组采用哪种研究方法?组内成员如何分工?什么时间进行?这些问题由学生自主决定,我只是适当加以点拨。

(二)第二阶段:具体指导,精心实践(课内4课时,课外3周)

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直接放学生出去调查,问题是很大的,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要伴侣好参与者、引领者、点拨者等多种角色。

现状统计组

本小组成员一些同学为一年级同学们检测视力,一些同学到学校档案室查阅学生的健康卡,对全校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还有一些同学通过问卷调查、笔录、录音等形式了解全校学生用眼习惯状况。这个小组碰到了困难,视力多少才是近视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我主要指导了近视的范围以及调查问卷的格式和问题的设计,并帮助他们印制。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统计好数据,通过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原因调查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近视产生的原因时,他们都只是通过查资料,途径太单一,我引导学生可以去咨询科学老师,也可以去采访眼科医生。他们经过讨论,一部分人去咨询科学老师,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近视是怎样形成的;一部分人去采访眼科医生,得了近视眼怎么办?为了不让学生出去吃闭门羹,我为全班学生上了一堂“学会采访”的方法指导课,教学生如何敲门?如何跟人沟通?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采访的目的编写采访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去采访,谁去采访,谁记录,采访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式来记录内容,采访时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招到拒绝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我又指导学生想像情境,模拟训练,根据情况,找出对应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学生学会了采访。在后来的采访中他们获得了成功,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甜头。(视频)

危害知晓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近视眼的危害时,通过采访戴眼镜的人,让他们说说近视眼的危害。这个小组成员有的采访了近视的亲人,有的采访了近视的同学,还有的采访了近视的亲戚、朋友,了解他们戴上眼镜的苦恼。危害知晓组的学生还在班上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说说近视眼有哪些危害,自己平时是如何用眼的。(视频)

预防策略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如何保护眼睛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近视防治与饮食、运动的关系;咨询眼科医生,了解治疗近视的一些方法;采访正在接受治疗的小朋友,怎样矫正视力;采访体育老师,正确做好眼保健操;还制定了护眼计划。学生在查阅资料时,途径太单一,我给学生提供材料的来源渠道,如看书、看健康报等,提供一些网站,为同学们查找资料开辟便捷的途径。

五、关注反思回顾总结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选择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为研究主题,突破了教材和学校的局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爱好及兴趣,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入社区,完全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学生们的个性特长还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擅长发现问题,有的擅长资料收集,有的擅长社会调查等等,学生的合作意识必然增强了,社交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7

一、教材理解

1、教材简析:《校园分类垃圾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而设计的。意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搜集的资料了解垃圾的种类,了解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试着和同学一起设计科技、环保、实用的校园分类垃圾箱。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

2、教学目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具体目标,同时在理解教材和对学生了解的情况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关注校园垃圾,调查了解校园垃圾的大概情况及垃圾箱的盛装现状,从而学会设计科技、环保、实用的校园分类垃圾箱。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适应社会的综合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人翁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四年级学生们的能力,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知道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能与同伴友好协作,设计环保实用的校园分类垃圾箱。

4、教学准备:这一节课离学生生活较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还让学生多渠道的搜集了垃圾分类的资料。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仍旧延续了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较感兴趣。从学生能力发展来看: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整理资料方法。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实践性教学法:在教学中设计校园调查环节,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促使这些新经验与学生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研究成果和技能。

开放性教学法:从课前开放性课外作业的布置,到课中采取小组交流、课上展示交流的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在课内采用交流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校园垃圾箱的调查活动中去。

四、教学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资料交流,深化扩展。

3、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4、交流反馈,总结评价。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营造能迅速引领学生走进情感的天堂,激发它们学习兴趣。

2、资料交流,深化扩展。

此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了解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分类垃圾箱的特点。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学生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的情况。

(3)投影出示各种垃圾箱,教师对投影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更全面了。

以上三个环节层层深入的让孩子了解、认识垃圾分类的情况。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校园垃圾的调查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指导学生系统的搜集信息,把学生的课堂开放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方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查阅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不仅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3、校园调查,合作探究。

此环节组织学生研究三个问题:校园调查,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各处垃圾箱有哪些垃圾?

(2)校园垃圾箱设立的位置是否合理、科学?

(3)观察校园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处?这一环节可以让小组先做好调查前准备:

1、小组成员调查分工;

2、调查工具的准备。

如:垃圾分类的记录表、利用相机对校园垃圾进行摄像等。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各处垃圾箱有哪些垃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增强学生关心身边小事的自觉性,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校园环境的调查,感受美丽校园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调查中培养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调查的垃圾进行分类,总结出校园垃圾的种类。观察校园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垃圾箱为什么这样设计?还能否有改正的地方?培养学生改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3、交流反馈,总结评价。此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思考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方案。

(2)设计完成,并展示。

(3)口头评价。

思考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方案: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对较多信息的整合进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改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他们所看见的、所想到的通过课堂展示表现出来,在他们在展示中学会倾听,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去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8

前期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但是多年来,因为课程开发的难度,评价机制的缺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举步维艰。武穴市教研室以素质教育六个一活动为突破口,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让实践活动成为武穴教育鲜明的特色之一。我们附小三至六年级数学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一起开发了48个主题活动,并通过集体攻克,将所有的主题内容制定了方案,然后各班根据学情再开展活动。

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面发展?我认为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脚手架,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下面我以四年级《我们去旅游》谈谈我们的探索过程。

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能够做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快乐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开展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多元评价,使教师的指导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合作,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5、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1、全员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活动的主角;2、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旅游常识;3、合作性: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活动策划,活动开展,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

脚手架要素之一:活动策划,做好三定

1、确定主题。上课伊始,我出示一些名胜古迹以及优美风景的图片,问学生喜欢旅游吗?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旅游的感受,学生特别喜欢这个话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学生交流后引出主题,并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

(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筛选,最后确定了要研究的旅游准备、旅游安全、文明旅游、开心旅游四个方面的内容、2、确定小组。在确定好要研究的子课题后,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

3、确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

脚手架要素之二:活动开展,把好三关。

1、要求关。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注意安全,做爱护环境的小公民,与人交往要礼貌,要遵守交通规则。

2、指导关。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甩手掌柜,而应该是学生的活动协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旅游准备组同学首先要做一个问卷调查,想知道人们旅游前要带的物品有哪些?可是调查对象迟迟没有确定。他们想调查全班同学,可又担心年龄小考虑不全面。想调查家长,可最近又不开家长会,见不了家长面。后来,我建议他们采取调查表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他们立刻就能心领神会,把问卷调查表发给同学们,带回家给家长调查,由每组负责人收齐并作好统计、就这样他们顺利完成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

又如:旅游安全组同学通过上网搜查知道旅游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这几大方面。困难最大的是负责研究交通安全的同学,他们想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又不知道该采访谁,此时我告诉他们,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龙潭路有一家旅行社,在那儿应该能找到你们想要采访的人。至于要采访的内容他们之前有计划,也就不困难了。而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不知怎样说服了学校的微机老师,让老师帮助拍摄下来了,并且在微机老师的帮助下下载了很多交通安全的视频。

3、梳理关。学生们在开展活动后,收集的资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稿,一类是视频,以PPT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资料。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我跟微机老师进行了沟通,请他在上微机课的时候重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经过两个课时的努力,部分同学承担了各组PPT制作的任务,再经过微机老师和我的指导他们终于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这些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脚手架要素之三:活动总结,走好三环

第一环节:多样呈现。

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还给大家提出了汇报过程中要有与同学互动的有奖问答或竞猜环节,奖品是由一小组同学提供的省会城市地名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齐心协力意识。也为此次活动的多元评价提供依据。汇报由组长主持本组,一名组员负责演示PPT,其他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调查的成果。

旅游准备组:通过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知道了旅游前物品的准备分为三个等级。(大屏幕展示)接着组员分别介绍所带物品的用途及重要性。有奖竞猜环节是让同学们猜一些特殊必备品如针线包、常用药、指南针等的作用。

旅游安全组同学不但跟大家分享了采访的成果——即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有奖竞猜环节中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火车票的信息,学习了乘火车的程序,还通过视频告诉学生怎样安全乘车,而且分别为大家介绍了住宿安全、饮食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的详细内容,还办了一期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由组员共同创编了一首旅游安全儿歌,(大屏幕)虽然还很稚嫩,却足够引起了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

文明旅游组同学通过在公园里拍的视频美与丑,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视角冲击,接着他们设计的有奖竞猜就是找出视频中的不文明行为喊停,找对了奖一个地名卡,然后一起分析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他们调查到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最后还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同学们做文明游客。

最后展示的是开心旅游组,他们早就迫不及待了,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对同学们的如何分享旅游成果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然后把他们搜集到的同学们小时候的旅游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有奖竞猜照片上的人是谁?然后进行随机幸运点击,点击中的同学上台跟大家分享他的旅游故事。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培养学生了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多元评价

1、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谈谈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以及活动后的收获。(看视频)

2、学生完成自评表。(大屏幕出示)

温馨提示:

A、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

B、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C、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

D、在活动时我积极参与了吗?

E、在需要操作时,我动手了吗?

3、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第三环节:多方推介

1、做成了《旅游宝典》送给每个家长一份。

2、办一期旅游常识展板在学校门口展览。

3、将活动过程制成光盘,送至校电视台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我的启示: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给我最深的启示有三点:

1、适合,才能凸显价值。选择孩子愿意参与的,选择真正对孩子发展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核心价值得到体现。

2、指导,必须讲究策略。为活动课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为学生有效有序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3、活动,不是唯一目的。我们的实践活动课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重视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继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同时,这节课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如何打开学生的视野,突破局限性?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全员参与的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既有肢体活动,又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将是我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努力的目标。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9

一、说主题的确立

火山喷发后留下了珍贵的火山石资源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加工后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我县独特的地域资源,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火山石,特设计了《走近火山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

1、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四、说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说活动对象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我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本次活动对象。

六、说活动准备

(一)制作课件

(二)设计探究计划表、实践指南、外出活动申请表、采访表、探究日记、学生活动评价表。

七、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观察法

八、说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一课时)

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展示评价(一课时)

九、说活动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播放课件,主要向学生介绍火山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此时,学生被神奇的火山石深深打动。

(1)你想知道关于火山石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出想探究或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筛选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学生有能力探究的问题。

2、确定探究小组,设计探究方案。

(1)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教师指导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制定活动口号。

(2)指导小组制定探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1、教师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士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2、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配合。

3、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各小组根据探究计划分步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需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对探究问题进行了解、筛选用于介绍、交流、汇报、展示本组的收获。有的小组是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有的小组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本组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安全,我争取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配合,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每个组在进行实践调查时,都有老师、或家长引领、陪伴。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各组都有一些收获。学生们那一份份调查的资料,现场拍摄的照片、访问记录,宣传小报,呈现在我面前,有了这些依据,我引导学生怎样进一步的应用,深入活动,真正才能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的关系。

1、整理资料,完成阶段性小结。

2、跨组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完整认识。

3、把四个探究问题整合成四张展板。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一课时)

1、师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

2、各组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在一名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展示(图片、资料、视频展示)。

3、活动评价

出示实践活动评价表,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通过交流与汇报,评选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合作最默契的评为——最佳合作奖在探究活动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为——最佳探究奖,在成果展示中,准备最充分,展示最精彩的评为——最佳成果奖。在访问过程中,表现优秀的评为——最佳访问奖。

4、活动延伸

引导学生:你准备怎样把这次活动的收获传播给身边的人?他们通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宣传小册子进行活动的传播,使更多同学和身边的人关注、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携手保护我们身边的珍贵资源——火山石。

十、说活动总结

经过三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活动顺利完成,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筛选主题、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确定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体验。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学背景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二、说教材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三、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五、教学反思: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1

【教材简析】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流程】

首先,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其实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历年来的校运动会、区运动会以来,对于运动员要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已经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意识,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会跟学习语文一样去预习一下。所以,我打算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出问题。通过百米飞人博尔特参加的两个比赛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比赛起跑时的不同点,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呢?从而引出课题。

然后是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这个部分,我打算分为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三个环节。

由于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验证、应用规律,而不在于计算,由于书上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比较麻烦,学生会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主要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计算时允许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解决问题第一个环节:独立思考。

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跑道示意图进行研究,讨论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案是分别求出第一道和第二道的全长,然后减一减,书上的图二也有提示。但是其实关于跑道周长的计算,在之前数学书第71页的练习十六中已经出现过了,学生已经发现生活中的跑道其实是由两个半圆和两条直道构成的,知道如何计算单条跑道的长度。也会出现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解决问题第二个环节:发现规律。

先请学生计算第一和第二跑道起点相差的距离,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先请第一种解题方案的小组来汇报,并做好记录。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肯定有同学会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案,也就是书上图三所提示的:因为各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一样,所以要求前两圈跑道差距,只要计算出第二道和第一道所在圆周长的差距就可以了。在汇报完第一种解题方案以后,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新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小老师,培养他们把内在知识外化的能力。第三种方案其实是由第二种转化得来的,相邻两个圆周长的差就是它们的直径差乘∏。

至于第四种解决方案,即相邻跑道的差距=2π道宽。这是这节课重点要发现的规律,不一定会有学生想到,这时就要看老师怎么引导了。要得出这个规律,不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算术素养。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急着把答案算出来,而是运用代数的知识,符号化的思考,把一些已知数据先用公式字母代替,合并化简以后再最后求出答案。

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验证规律。

得出一个规律,就科学的思考过程而言,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要经过验证,这时可以出示刚才未完成的表格,让同学们先根据第四种解题方案预测一下各跑道的总长,把直径和全长两栏填完,并再次强化理解每相邻两道的直径各要加上两个道宽。然后让每组同学任选一个跑道,填一填。

最后是第三部分:拓展应用

研究这节课的目的,不只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个跑道问题,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

拓展一:

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比赛,相邻跑道之间又应该相差多少米?200米只有400米的一半,只要跑一个半圆和一个直道就行了,因此,刚才的三种方案都要÷2。相邻跑道的差距=(a+πD/2)-(a+πd/2)=πD/2-πd/2=(D/2-d/2)π=(R-r)π=π道宽。

拓展二:

我们学校有一个200米的运动场,道宽1米,如果要进行男子400米比赛的话,起跑线应该怎么设置?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2

一、活动目标

我的家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每每谈到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的话匣子便关不住,俨然一个个小导游,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多媒体显示文本)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教学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要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结合我州目前开展的桥头堡事业的良好契机,联系我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点,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还亟待加强。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56人,分为:自然风光写真组﹑历史古迹探寻组﹑物产风情收集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这一环节我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旨在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的导游词。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五、活动效果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3

活动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河,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难点: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设计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的“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地设计了矛盾冲突的情景,使教师提出的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活动更注重幼儿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矛盾,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没水时的焦虑心情及有水后的喜悦心情,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设计思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娃娃洗干净。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它洗干净。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儿: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幼儿:不知道。

幼儿:被小偷偷走了。

幼儿:停电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赏儿歌《水是宝》

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

幼儿: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

幼儿: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

幼儿: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效果分析

此活动通过我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难能可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可见孩子的节约用水的行为正在逐步形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4

一、说活动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活动背景:校园广播站是广大师生选择学习、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电波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做出积极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所展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广播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钟广播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较出色地完成广播任务呢?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广播站出谋献策呢?于是《校园广播站》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采访了解校园里各种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和趣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组织、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校园,关心集体的感情。

三、说B教法学法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学会策划一次广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也感受到了广播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教师以校园广播这个学生每日所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体验广播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说课前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不同,如果学生不对本课内容作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1、学生准备:

采访校园广播站负责人,了解广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园各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运用,写出初步的设计思路。

2、教师准备:

(1)搜集精彩广播片段;

(2)拍摄学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径的照片;

(3)制作课件。

五、说活动流程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共同参与《校园广播站》。(师板书)

2、回顾上阶段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并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广播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对前阶段的活动再一次进行梳理,真正进入到广播员这个角色中。)

3、小组讨论,确定广播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确定的主题及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修改广播内容。(小组合作)

(2)、在模拟广播之前,请同学把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3)、通过听录音,提醒学生在播音时的注意事项。

4、小组合作,完成广播任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报,其他成员配合。

并集体讨论,畅谈收获。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广播员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广播带给我们的乐趣。)

5、畅谈活动感受,填写收获卡,交流收获卡。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收获也不小。校园广播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转机,让我们的学习渠道多了起来。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门校园广播将会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更多光彩!

7、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爱校园广播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5

一、主题生成背景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二、课程资源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三、活动过程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本环节小作者们紧紧围绕“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就电子书的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制作的成果作了介绍。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补充、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涵。小作者们把浓浓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化为了深深的眷恋;把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挚感人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表达,把同学们带入了回忆,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

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四、总结与反思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五、活动的改进建议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六、课程管理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6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

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

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

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

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

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

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7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引发对问题的思考,进而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来发现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这堂课既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又有对探究方法规律的归结。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既有动手能力,又有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今天的执教,我对该课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关键是如何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我充分挖掘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让三维目标实现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

1、探究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

2、能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得出结论。

3、体验探究泡泡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4、体会到看起来很简单的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入观察研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生能够对影响泡泡大小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玩泡泡活动中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比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中发现问题,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及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探究课中实证意识的教学。师生深度研讨研究方案体现着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这个活动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表格的形式一步步展示出来,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自主探究。

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体验的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作学生探究活动的服务者、指导者,帮助学生克服探究过程的困难,为他们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引导,公平评价。

科学探究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本堂课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老师也给予了学生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强调学生要注意分工与合作,明确了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在最后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六、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中,在细节的处理上仍很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语言还不够到位。敬请专家和同仁给予指导。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8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习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习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说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1)利用桌上大家带来的早餐,四人小组合作把早餐进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组的早餐搭配的最营养?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习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习惯。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9

一、说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据诗做菜》这节课来自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华饮食文化的研究》这一主题,本次活动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以“探究饮食奥秘,合理健康饮食”为宗旨,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动中了解饮食的相关知识、信息,学会科学饮食,并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设计的《据诗做菜》一课,是子课题“饮食与文化”中的动手操作课。整节课是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用切割、拼摆等方法,表现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美的快乐,深切感受到饮食与文化的深厚渊源。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主题背景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尝试做到做菜与品读古诗的有机整合。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切割拼摆各种食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设计制作中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基本的刀法,掌握几种景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将做菜与品读古诗有机结合,设计拼摆出符合诗意的菜品。

二、说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本次活动的操作部分为动手加工食材,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在民主、平等而热烈的氛围中,每组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尝到菜品的香甜,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等。

学生收集了各类蔬菜、水果等食材并已洗好(小西红柿、黄瓜、草莓、香蕉、萝卜、蒜苔、黑豆等)

每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盘子等。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铺垫。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还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据诗做菜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有几下内容: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说出想象的画面,并通过观看古诗《江南》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再现了江南的美景,为下一步根据江南的意境亲自动手做菜作了铺垫。

(2)交流食材,探讨做法

本环节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食材,主动发现可以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择食材,要注重食材与景物的“形、色”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范作引领,探究小鱼的做法

通过教师展示范做的小鱼解决了教学难点,既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又能树立榜样形象。

这一环节可以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包括:

(1)发挥特长,合理分工

本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如何分工,充分发挥了每人的特长,便于在分组制作时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是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根据所选的食材进行切、剪、剥等技法并注意安全,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

本环节引领全班欣赏作品,小组长介绍自己制作的菜肴。学生参与介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重在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增加动力。

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获时,教师巧妙引导:“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让老师再一次体会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本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懂得要大胆实践,团结协作,珍惜生活。

五、说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大家看这盘菜中有莲花、有鱼,它还有个非常吉祥的寓意——连年有余。课后,大家可以为家人做上一盘,来寄托我们的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据诗做菜的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本节课我设计了简洁的板书,旨在提醒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关注食材形、色与诗中景物的关系。这样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引领学生在富有生命的、勇于实践的课堂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对鸟类各种资源有所了解,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提炼子课题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小鸟的情感,在活动中了解鸟类各种资源,以及小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身边伤害小鸟的行为提出制止。

说教法:

1.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氛围。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与小鸟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小鸟的可爱,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课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重要。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担任主持人角色,在活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实现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2.倡导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己,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

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谈感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鸟的世界,去关爱小鸟,保护小鸟。

同时板书课题:关爱小鸟。

活动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在我们这个地区,又生活着哪些鸟类呢?

2.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3.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通过对照活动单的独学、对学、群学提出了想研究的问题,并且根据选题要求筛选、提炼出了几个子课题。

活动三: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师:小主题与大主题的区别:

回顾本节课内容,如何关爱小鸟,进行思想教育。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环保小卫士的!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第二篇: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1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执教《布贴画》这一课,我经历了从选择内容、制定目标,设计思路到不断地、修改、调整、最后到教学展示的全过程。这节课,使我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颇深。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

下面,我谈一谈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亮点一:激趣导入——切入兴趣基点

课堂上,通过设置情境、实物展示等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兴趣。我首先和学生谈话:“你们喜欢画画吗?都见过什么样的画?”,问题一抛出,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随后,让学生欣赏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布贴画作品,更加激发了他们亲自动手制作布贴画的欲望,使学生乐于学,爱动手。

亮点二:大胆放手——重在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布贴画作品,激发了他们要探究布贴画是如何做出来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去总结,为下一步亲自动手作了铺垫。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实践”等手段来学习新知,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亮点三: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小组内合理分工,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通过小组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课堂上,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各小组的同学有序地忙活开了:有些美术功底的同学负责描图,手巧的负责剪布,心细的女生则做着粘贴的工作。同学们那热情、忙碌、专心的制作的样子深深感染了我。我一边巡视,一边忍不住地赞叹。

亮点四:激励评价——学生充满自信

学生参与介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例如在交流展示环节,我引领全班欣赏,小组长介绍自己组的作品,重在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增加动力,形成良好的“愿学”“乐做”循环。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是那样成功,那样欢快,课后,我让他们继续欣赏品味自己的成果。

亮点五:源于生活——快乐自己创造

综合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整个活动中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使学生意识到原来生活中快乐可以自己创造,其作用不仅在于过程,而且还在于其本身的乐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成功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展示汇报环节,课堂上是以小组长为代表完成,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可以采用小组长介绍,成员补充,其他同学评价的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活动过程中,因学生自身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交流不踊跃,并且动手能力差。需要老师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这节课之后,我将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将《手工布艺制作的研究》这一主题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谢谢!

综合实践说课稿2

一、活动背景

这是三年级同学第一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本次活动我觉得不宜太复杂,这次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从中体会到自己是幸福的,并通过向家人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家长的辛苦,从而更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设计思路

第一步、下列的1-4题,每个同学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喜欢的题目做为自己研究的问题,5、6小题为共同研究的题目。

1、和同学一起讨论你想用什么方式记录你的成长过程,用你感兴趣的方式(记录、日记、绘画等)作好记录。

2、我的精彩瞬间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标志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其中的每一幕都会引起你美好的回忆,选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你成长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吧!

3、我在爱中成长

通过调查和走访,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最关心你的人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4、我的成长册

以“我是这样长大的”为题,将收集和调查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起来,贴上照片,配上画儿,做一本漂亮的故事集或成长册吧!

5、我是你们的好帮手

我们长大了,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或别人做事情了,如果不会做或做不好,就好好学一学吧!

你为父母或别人做了哪些事情,过程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6、展示与评价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温一个个精彩瞬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第二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步:总结交流

第四步: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掌握人的成长过程,回忆成长历程,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2、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认识成长阶段顺序

教学难点:制作成长册,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1、亲人、老师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请他们回忆一下你成长中的故事,用你感兴趣的方式(录音、回忆、绘画)等作好记录。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阶段

我们的成长经历了婴/幼儿、儿童和少年三个阶段

(2)认识他们的成长过程

我们的成长还要经历哪些阶段?

1、出示一组照片

指出少年后的成长阶段:青年、成年、老年

2、出示一组图片

把这些图片按成长阶段排一排(小组讨论完成)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过哪些成长阶段

(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死亡)

(3)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还有的进行了录音

2、我的精彩瞬间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标志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其中的每一幕都会引起你美好的回忆,选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你成长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吧!

同学们回忆了自己曾经获得过的各种奖励和各种比赛获得的名次,不仅自己感到幸福,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学习,争取更好成绩。

3、我在爱中成长

通过调查和走访,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最关心你的人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

4、我的成长册

以“我是这样长大的”为题,将收集和调查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起来,贴上照片,配上画儿,做一本漂亮的故事集或成长册吧!

课堂上同学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册,真是漂亮极了,不仅有封面设计,里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有文字,有图画,真是收获不小,都快成小设计师了。

5、我是你们的好帮手

我们长大了,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或别人做事情了,如果不会做或做不好,就好好学一学吧!

你为父母或别人做了哪些事情,过程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学会感恩

1、是谁照顾你的生活

你和父母谁先变成老人

父母将来会是老年人,那个时候谁来照顾他们,帮他们享亲福?

2、想到父母要老了

现在可以怎么做?

6、展示与评价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温一个个精彩瞬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这是同学们的自评阶段)

五、教师反思

这次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制作了成长册,同学们用了很多时间去设计成长册,他们在成长册上做了各种装饰,还为成长册画上插图以及配上文字,真是不能小瞧了三年级同学,可见我们的同学们在设计制作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同学们纷纷发言,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精彩瞬间,把自己在各种比赛中的经验和获奖的情况讲给大家听,对同学们起到了一个激励的作用。

并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及养育他们的不易,所以同学都表示要更尊重自己的父母,更听父母的话,不再做一个任性的孩子,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也有不足之处,一些同学不能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所以今后要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争取更大收获。

综合实践说课稿3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习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习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说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

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1)利用桌上大家带来的早餐,四人小组合作把早餐进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组的早餐搭配的最营养?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习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习惯。

四.说板书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八个字,告诉学生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与健康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综合实践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寻访永州八景成果展示课。(出示课件)

永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隋代以前称为零陵,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境内因潇水、湘水汇流,自古又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和历史文化于一身。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千古名篇。从此,永州便成为后人寻幽访古、旅游观光的佳处。学生通过寻访永州八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永州文化,深切地感受家乡永州的神奇魅力。

这堂成果展示课我将从教学理念、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本堂课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我所教的五年级九班的孩子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乐于探索,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合作中充满热情,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在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指导方面,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引导他们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永州八景,关注永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本堂成果展示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示课件)

知识目标:

通过对永州八景相关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展示,了解永州八景的具体位置、历史故事及现状。

能力目标:

一是在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学会在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情感目标:

一是通过交流、汇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保护家乡景点,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是形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节课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的后期结题阶段,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一是可以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使课题组成员享受成功的体验;二是可以实现研究成果共享;三是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出示课件)是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更加热爱家乡,同时引起社会对家乡文化的关注,而难点则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孩子们上报的内容确定汇报次序。其次,每组编写好汇报提纲。最后由各组自主确定主讲人。

这节活动展示课的基本思路是(出示课件):“吟诗文赞永州”—— “观图画识永州”;——“同畅游赏永州”——“齐保护建永州”。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扣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积极、和谐、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这堂课。本堂课我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展示。

接下来,请随我走入课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有人说,走进永州,如同走进一条多姿多彩的文化长廊。永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都曾写下许多赞美永州的诗文。诗文组的孩子们被一首首优美的诗和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吸引了,决定在“吟诗文赞永州”这一环节,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诗歌朗诵这一形式,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永州文化的初步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多精彩,请看。(出示课件)

诗中的永州真令人神往!永州不愧“诗文潇湘”的雅称。欧阳修有诗云:“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图画中的永州又有怎样的迷人魅力呢?

在“观图画识永州”这一环节中,图片组的孩子们在诗的氛围中准备为我们呈现一组精美的图片,感受永州八景的旖旎风光。(出示课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到永州八景的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小组同学分景点进行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实地考察拍到的图片和采访的录音资料,孩子们还把实地考察过程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这一组得到充分体现。

此时,我很感动,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和执着,这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追随着古人的遗迹,徜徉于如诗如画的锦绣潇湘之中。

第三个环节“同畅游赏永州”。导游组的孩子们首先统计好调查问卷,从问卷中获得了相关信息,他们认为永州八景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宣传,值得开发。于是,孩子们在展示前针对自己喜欢的景点准备了导游词。在汇报交流课上,组员们扮演小导游的角色,推荐了几个值得一去的景点。这种汇报形式很新颖,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令所有同学都跃跃欲试。(出示课件,教学实录)

一段段精彩的讲解,让大家不禁喜欢上了这些小导游。我的内心也被激起层层涟漪。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令我们深感痛心的地方。行动组的孩子们用其独特的眼光和行动,告诉我们身为永州人应该怎样保护八景,如何把文化传承下去。

在“齐保护建永州”这一环节中,行动组的孩子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分工合作,办了一期以永州八景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写下了一篇《回龙塔的自述》控诉人们对文物的破坏,组员们对于保护永州八景,给区政府的领导写了建议书,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保护和宣传永州八景出一份力。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出示课件)

孩子们的想法那么独特,多么富有创造力啊!

最后,针对孩子们活动中的展示,我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了课件进行播放,让孩子们分享活动体验,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继续开展活动,并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诗文组的同学想把搜集到的一些经典诗文背下来,并建议老师把其中的几首教给全班同学。图片组的同学想把他们拍摄到的图片进行整理,在学校进行展出。行动组的同学关注时事动态,他们了解到10月27日,省旅游局的领导对永州八景中的回龙塔、萍岛、愚溪进行了考察。孩子们认为应该要把永州八景及永州文化推向社会,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行动中来。而导游组的同学跟老师建议,通过建立博客或者专题网页将永州八景这一寻访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可以根据八景的地理位置,设计最佳的旅游路线图,为游客“永州八景一日游” 提供方便。孩子们这些新奇的想法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动,我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喝彩。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收获了许多: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区实践、探究,自主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2、欣赏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将活动中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始终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

3、学校、社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与参与,保障了活动有序地开展。

永州是一本书,期待您的翻阅;永州是一幅画,期待您的欣赏;美丽的永州,期待您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示课件)永州欢迎您!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教学片断。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二、说教材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三、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五、教学反思: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综合实践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 ,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综合实践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

主题背景: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动总体安排: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习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近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习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近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说课稿8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今天我将和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即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前期汇报和后期规划,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中期反馈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反馈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是整个活动的关键。

下面我就从主题由来、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指导策略、活动反思五个方面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向各位进行介绍。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活动主题的由来。

一、主题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生活的世界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自然、社会、儿童生活三个方面。实际上,儿童生活、自然、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往往来源于两两之间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地带。本次《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既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问题。本次活动主题的来源很偶然。

3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级办公室突然来了三位望月湖派出所的民警找学生问话,同学们议论纷纷,猜测警察来这里的各种原因。正好第三节是我们班的综合实践课,我还没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声,还有人小声嘀咕:“该不会是六年级同学干了什么违法的事吧?”。后来我告诉他们,六一班两个男生上周六在望月湖公园被几位社会青年抢走了手机和钱包,警察是来取证的。当时全班一片哗然,“天啦,真险!人没受伤吧?”“我的手机前几天也被人扒了……”“幸好我没遇上!看样子,以后得小心了!”看到“小学生手机被抢事件”在全班引起的轰动,我当场统计了一下班上有手机的人数。大家一举手,还真让我吓了一跳——15位!差不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有手机,小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好处和弊端,到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很多问题在同学们心中冒出来,大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同学们探究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以后,大家分组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图片展示)活动开展两个星期以后,同学们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上了一堂中期反馈课。这节课,主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3、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汇报展示,培养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自我反思的习惯;

2、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3、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坚持克服的勇气和毅力。

三、活动流程:

1、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

2、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

3、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四、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出现新的研究课题等等。这时就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具体来说,这节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积极汇报前段活动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并引导他们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学生共分为了五个小组,这节课上,各组派代表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前段丰富的活动成果。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设计并发放了100份学生问卷,将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将统计表及网上搜集的资料、数据等制成了课件,请看他们的汇报录像。(录像、新闻录像、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将它们的调查表、统计表、网上资料以及活动照片制成幻灯片进行了展示(出示照片、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对学生、家长、老师、领导专家、商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请看一段他们的采访录像。(上课手机响的录像)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调查组:统计表格。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的同学展示了调查表、统计表、采访手机商家的照片和一些网上资料,并制成了幻灯片。

指导策略二:适当引导各组在汇报活动过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等情感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成果汇报时展示的往往是他们成功的一面,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有点回避。但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所以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过程中点滴的体会随时记录了下来,在汇报交流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掩盖失败后的美丽。

请看两段录像。另外,学生还积极撰写了体验日记、活动反思等。下面,我摘取几篇与大家分享……也许孩子们的文笔还很稚嫩,但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是这种真实让我们深深感动)

指导策略三: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学生分组汇报后,我给他们留出了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相互提问、提建议,共同解决困难。王雅佳同学指出,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采访学生不全面,于是,我顺势利导,要他们下阶段多调查几个学校。这时,罗文迪同学马上提出别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配合调查,他们希望老师先帮忙联系一些学校的领导或老师,以便让活动得以成功开展。于是我答应帮他们联系几所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只负责联系,其余的采访活动全部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实施。这时,学生非常高兴。

接着,陈宇尧同学提出本组同学不团结合作让他觉得很苦恼,导致活动成果比别的组要少。当他讲完后,就相继有几个该组成员站起来表示下阶段会团结一心。

杨雯欣同学指出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表格设计不科学,只有A赞同B反对,而有被访者说保持中立,不赞同也不反对。

指导策略四: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认真策划下阶段活动方案,发现新生成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取得成功。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生成性。这节课上,当学生展示《中期反馈表》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认真规划、修改下阶段的活动计划,也发现了生成的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生成中升华。

(展示《中期反馈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将调查表格、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总结。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建立一个QQ群——“校园手机部落”,让拥有手机的小学生加入进来,一起交流利弊及注意事项,也更利于调查研究。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建立一个网站,吸引更多的人来网上投票发表意见,让调查范围更全面。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给商家建议,从功能、价位等方面设计制造出更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手机;对学校写建议书,建议学校开设手机课程,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制定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措施和规定。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给学生写倡议书,告诉大家正确使用手机;

另外,学生从网上查到了《专家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一个月话费2400元》等资料,于是很有兴趣在本次活动开展完后,全班开展《小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的活动。

五、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长和加强。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等形式,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这节中期反馈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相信自己的学生行——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将演绎得非常精彩!

小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这次活动,五年级学生到校外开展了很多的调查采访活动,调查统计了桐梓坡小学、裕湘小学的各班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及总数,还采访到了望二小的马书记、武警医院的医生等,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我非常震惊,也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学生到河东国美电器去开展活动的那天,我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在路上遇到坏人或发生什么意外。到下午他们安全返校,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活动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2、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应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做到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学生的分组汇报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开展,而我只是做好一个积极地旁观者——在学生活动时,我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尽量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保证能够对学生做出评价;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环节,我及时发现他们在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和困难,以便下阶段活动能高效深入地完成;在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时,我适度地参与,帮他们找到活动的重点、修改后段活动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下阶段的活动,我将放手让他们去开展。

3、我们在活动中共成长——探究、感动、共同成长!

这节课中,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鼓励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尽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汇报、课件展示、还有视频资料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细节考虑不够周全,处理不够到位,有待继续改进。

以上是我本节中期反馈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综合实践说课稿9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

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德育目标:

1、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观察、查找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准备

1、在课前两个星期,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相关的资料。

2、课前两天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就地震的形成、地震前的预兆、以及地震来临时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三个问题细致研究,再次进行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并填写身处环境不同、采取不同方法的调查表,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学生研究的三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影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与应对。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1、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厚的,一块薄的),在教师的要求中 亲自实践,了解地震的形成。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刚才的三个环节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发现:

(1)折断厚的细木片用力大。

(2)折断薄的细木片声音响。

(3)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形成,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对待地震。)

四、了解地震的危害

(本环节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才会激起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欲望。)

五、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1、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做细致的了解。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此环节让学生提前预知地震预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六、地震时的应对

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汇报形式的单调,我将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1、亲身体验,评价中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八个字,告诉学生逃生的方法。

地震与应对

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

综合实践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讲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内容是《旅游——学做导游》。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活动主题的确立。

五一长假期间,许多孩子跟随父母外出旅游,“爱玩”的天性被激发出来,在一起交流旅游感受,讲述旅途见闻。他们关注在哪里旅游好玩有趣?好奇导游怎么什么都懂?同时却忽略出行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旅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于是,我们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在孩子们兴趣的传接中,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和他们自我体验的范围内渐渐地浮出水面。

一、说说这节课活动目标的定位。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目标提出: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一课时中我和学生已经探讨了旅游的一些基本常识,总结了游客出行的关键要素。今天这节课我们转换角色,在模拟旅游中尝试体验导游工作。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知识能力方面:1.通过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培养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利用搜集到的旅游常识,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

情感态度方面:1.积极参与团队讨论,认真完成团队分派的任务,在集体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2.亲近大自然,热爱和保护家乡的环境,做好宣传工作。

二、讲讲各教学环节的实践

1、“感受”:是通过欣赏老师的个人网页“行走的风景”和链接旅游电子杂志,感受看似简单有趣的旅游也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理解”:链接各个旅游网站,给学生操作平台,让学生从访问各旅游网站、浏览旅游电子杂志中筛选、分类,自主学习襄樊旅游的相关知识,团队合作自制《襄樊一日游旅行手册》。达到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

3、“实践”:主要是襄樊景点的图片和困境问题的文字,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在了解掌握一定的旅游知识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理,考察锻炼学生解决事情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4、“拓展”:以征文的形式部署任务:“请你担任襄樊旅游大使,创作一句宣传语。”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谈谈活动的指导方法。

1、讨论交流法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步骤、方法和分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制作旅行手册、评价旅游表演、创作宣传广告,这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正是重视学生主观感受,尊重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2、多媒体创设情景法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拍摄旅游景点,展示摄影作品,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游在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3、实践法

“实践出真知”。整节课的活动就是学生通过模拟旅游,体验导游做景点介绍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4、合作探究法

各团队在课前分工合作,搜集资料、采访旅行社;课堂上合作表演、集体创作,都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精神。

在这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中,我努力构建富有活力而开放的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做到以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我和许多老师一样还在探索阶段,希望这节课中能做些有益的尝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综合实践说课稿1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说课稿12

一、课题生成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中,我在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发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在选题时,没有局限于学生手中的实践课本,而是把眼光落在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情况,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索的体验。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收获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从多个角度,用最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唤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

四、活动难点

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

五、活动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总结归纳,亲历亲为。

六、活动时间:一个月

七、活动过程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共分四个阶段,即“活动导航”、“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唤起关注”

第一阶段――活动导航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设置巧妙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自身浪费现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反省思索。

2、确立课题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以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所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和所提问题的开放性,同时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并非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需要引导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留下有实际意义的,具有可操作的问题,再把语言整理一下,最后确定子课题。

3、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两个大组,自行推举组长,并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在此环节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而指导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们的亮点并及时向其他同学推广。

方案制定完成后,各小组长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首先,各小组根据各目的课题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访谈方案,明确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同时根据小组需要聘请指导老师参与活动。

其次,上网或通过其它媒体收集整理各种校园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收集各人节约小故事,以及身边同学中的节约行为。

第三、根据既定的活动方案,采用问卷、采访、观察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第四、整理活动记录,整理并统计调查问卷,交流活动心得,同时商定各组展示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关注学生们的活动,并对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和指导的适时性以及学科的综合性。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成果展示

注意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积极实践。

首先,就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这一段时期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然后让各小组以组长为首,依次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以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教师则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收获。

第四阶段――唤起关注

让学生们把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所形成的想法,以倡议书、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以期能唤起全校甚至全社会对活动的关心,对问题的关注。一起行动起来,提倡节约,减少浪费。

八、教师反思,致结束语

我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效果、活动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占第一位。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致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接受,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践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习作及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记录、调查问卷、拍摄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主题确定阶段

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时间一课时。

(二)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由构建合作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制定活动计划,探讨活动方法。安排时间一课时。

(三)活动实施阶段

各小组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分小组制作家庭手册、父母寄语录像、歌曲小品,以及相关PPT。

共安排时间2个星期。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快乐地去实践,去活动,鼓励小组同学团结合作。

(四)总结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时间一课时。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成果汇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发话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恩情怀,活动之前,我播放了最近融化众人心灵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实践汇报活动创设动人情境。在这情境之中,让同学们一起朗读小诗《家》,带他们进入感恩之家,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感恩交流 真情互动

在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体验着、探索者、收获着。终于可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心里肯定特别激动。

说一说

知恩组同学准备了有趣的《家庭手册》,手册里有家里的每个成员,他们的爱好、工作、生日等等资料跃然纸上,那是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图画名片,蕴涵着孩子们对每个成员满满的爱。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家里的父母,讲述着每个感人的点滴,大家顿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感同身受,有时便是如此。

问一问

颂恩组同学在活动期间进行了《我对父母知多少》、《父母对我知多少》为题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总结出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太少,而父母却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却得不到孩子的一丝体谅。这其中满是无奈与伤感,当他们把调查分析图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唏嘘不已,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辛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父母。

演一演

忆恩组同学顺势表演了小品《唠叨的妈妈》,讲述平凡生活中妈妈处处唠叨,却又处处关爱的小事。他们深入生活,观察妈妈的每个唠叨瞬间;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小品台本;展现生活,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准备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对父母的感恩。小品结束时,全体演员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全班引起共鸣,大家不禁大声合唱,那歌声动听而感动。

看一看

感恩组同学把一张张儿时和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对比照,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分明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少年越发俊俏挺拔,而父母脸上却悄悄爬来了皱纹和几丝白发,起先大家还会为同学儿时的稚嫩捧腹大笑,“瞧,这也太逗了!”紧接着便停了下来,此时他们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就老了。”

当事先录好的“父母寄语”爆笑登场时,大家已再也笑不出来,“你健康长大,是妈妈最大的愿望”,“要多吃饭,正长身体呢”,“爸爸陪你慢慢长大”......一句一字都震慑的大家的心,什么是爱,便是如此简单平凡,却深入人心。

3.感恩留言 唱响感恩

活动汇报课上回荡着动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旋律舒缓而感人,同学们在这感恩的氛围中写下对父母的心里话,此时的他们心中一定满盛着对父母的爱。当他们大声的念出自己的留言时,早已热泪盈眶。

四、活动效果。

最后,同学们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填写了活动收获卡,孩子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要多关心、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有人说“我的胆子变大了!”,有人说“我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有人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说的最多那句还是“我们感谢爸爸妈妈!”……家长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们做家长的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更明白了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星级评估表》,通过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给予孩子实践能力的肯定。

五、活动反思:

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着孩子们那一颗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他们真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科整合并不难,而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如:收集有关的资料,撰写心得和调查报告等,这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上网查资料,这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还有的学生统计调查各种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吟咏、歌唱,又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制作贺卡、心语卡,又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当然,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太受小组同学的欢迎;有的小组的展示形式太过单一……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中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活动结束后,一位孩子送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要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于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感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感恩,生活中的智慧,它是爱的别名。在感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能力,收获了责任、收获了真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存感恩,与爱同行!让我们一同携手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更广阔的天空!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4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走进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能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获得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学生活动场面等,揭示了“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对花卉进行观察,了解一些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特点、作用。)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自然界奇妙的事物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新知、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激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我和我校的四年二班学生共同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花与我们的生活》成果汇报展示课.从活动过程的设计来看,本次活动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会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下面就整个活动作具体说明:

一、研究大主题的产生确立

《花与我们的生活》的这个研究主题,仔细研究后我认为以自然界常见的花卉为活动对象,设计观察、调查访问、交流、实践、活动、延伸等活动,我个人认为综合实践课的设立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科技、科学知识,研究得多么深,而是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身心、能力得到提高才是目的。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添加了颂花、成果展示、实践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探究花卉的活动,并努力做到学科整合,集常识、语文、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为一体,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实施中的小主题的产生

这个主题我是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的,分别是导入激趣、调查整理、汇报展示、扩展延伸。

1、作为教师都知道导入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综合实践课更是要通过本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所以我的导入课是选择在学校的电脑室来完成,首先我先为学生提供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出示幻灯片)从视觉上来调动学生,果然让他们发出了美的惊叹,接着通过学生的调查,蓦然发现原来生活中平常的花并不平常,自己对花的了解很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探究热情,最后再让他们自己利用网络搜索和花有关的内容,为确定小的研究主题埋下伏笔,学生从网上和身边生活中来进行搜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从花的种类、花的作用、花的特点、观赏之外的作用、甚至是颂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的,这也与我提前的预想基本一致,分组工作较顺利地完成,但是通过这种形式我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不强,必须在老师或少数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搜索任务,这一点也是今后让学生锻炼加强的地方。

2、上过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知道调查整理这一阶段的实施是决定了是否会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但他也是最难开展的环节,学生的研究方向过散,也不太会整理搜集来的资料,作为老师大多身兼其他学科,也没有很多的精力进行细致指导它,我只能利用课上时间一个一个小组来指导,没有指导的同学可以在本组独立研究或先写其他学科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法学生的研究方向性更明确,资料更符合本组的汇报主题,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每个组的情况,给予知识上、技术上、资料交流共享上、以及汇报形式上最适当的帮助。另外,在指导中我发现学生在为汇报做准备时采用的方式多是口头读资料,所以我在课上反复强调汇报的形式是要把你的资料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同学们感兴趣乐于接受才行。

3、在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欣赏各种花卉的图片,讲讲花的名字和有关花的故事来增加学生对花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爱花之情和对花的了解。通过大量的搜集调查,让学生掌握了有关花的知识,从而也为学生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融入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给人以视觉美感,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1、上课的过程还比较蒙胧,现在在探索阶段,所以上课的尺度不能很好把握,不知道这个主题的学习需要几课时,虽说自己可以放宽,但总不能看到学生没全部学好,又多一课时,这样下来,其他的主题就不能进行教学,紧张的三周下来就不能把所有主题学完。怎样分配这个尺度,一个学期制定几个主题比较合适?还得继续尝试。

2、在学生调查研究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有些吃力,需要教师给与很大的帮助。

虽然问题还存在,但我们已经看到可喜的一面,通过整合,学生的观点已经慢慢在改变,而且学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知识点非常丰富,用“开心快乐”一词来形容学生学习一个个有趣的主题的心情,已经理所当然了。主题学习的千变万化,确实能抓住儿童的好奇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主题的确定能决定课程开展的顺利与否,这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运用教师的智慧来设计解决问题则更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根本、最宝贵的灵魂,是生命线,因为这是在活动过程本身中所迸发出的自然本质,在这一片广阔的沃土中,等待着我们去开垦。我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综合实践说课稿15

1、通过《包装的学问》的主题活动,知道包装保鲜、美观、保护、推销、识别等作用;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装;进行商品包装设计,对已有商品进行改进,根据本地实际,对本地的一些产品进行包装;知道包装的回收与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能力,培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知,感受团结协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PowerPoint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一组商品包装图片:同学们,猜猜这些包装里都是什么东西?看到这些漂亮的包装,你想到些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自己身边的商品包装呢?你知道适度的包装能够起到保鲜、美观、保护、推销等作用吗?你能够通过包装来认识商品的好与坏吗?你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包装来辨别商品的真伪吗?这些商品的包装科学吗?因此,包装的学问大得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其中的奥妙吧!板书课题。

3.关于包装,你了解多少,你想研究那些相关的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二、整合问题

同学们的问题又多又杂,为了能有条理地开展活动,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

1)琳琅满目的包装

2)包装的回收与利用

3)商品包装设计

4)看包装识商品

5)包装的作用

……

三、解决问题

1.学生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自由组成小组,学生推选出本组的组长。

2.小组讨论:打算以什么方式解决本组的问题,要做的活动准备有哪些。

3.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计划,完成小组成员分工。

注意:

(1)如何分工,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

(2)以怎样的形式呈现。

4.各组代表宣读本组活动计划,互相提出建议。

5.阅读方法导航,修改完善计划。

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继续改进计划,按计划认真落实行动,老师期待着下周和大家一起交流活动成果。

第三篇: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1

大家好!请大家伴着《童年》这欢快的乐曲一同与我走近传统文化,走近十二生肖。

一、课题的产生

大家对十二生肖并不陌生,甚至会倒背如流。(教师展示十二生肖图)“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生肖文化丰富而深厚,生肖动物形象影响也极其广泛。十二生肖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崇拜,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对于现在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仍有积极意义。

生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年、月、时辰的生肖动物就伴随着他的一生。而十二生肖所代表的多种动物类型也是学生常见且喜爱的动物。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生活现象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年级的学生对生肖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并不全面,我在上这节课时,通过一系列问题来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研究活动。

所以鉴于以上原因又根据我市教科所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本教材,确定了《走近十二生肖》这个课题。

二、活动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型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总目标。

(出示知识目标幻灯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考查外国是否有“生肖”,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了解和体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调查和归纳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能把把丰富的活动体验写下来。

(出示技能目标幻灯片)

2、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自觉参于实践活动,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出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幻灯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学习交际时彬彬有礼、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协作意识,体验研究的乐趣,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中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理解并能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

2、教学难点:破除迷信,通过具体事例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引导法,着重指导学生的方案设计及小组的合作行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在材料收集时,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提高活动的效果。

五、整体思路

(出示整体思路幻灯片)

本主题活动的整体思路是:

1、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

2、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

3、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

4、能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

5、考查外国是否有“生肖”。

6、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

7、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8、展示活动成果,把丰富的活动体验写下来。

六、活动过程

这次活动预计一个月完成,分为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修改并确定并实施活动方案、研究成果汇报总结、拓展活动四个阶段,共计四课时。

(出示活动四个阶段幻灯片)

在第一阶段,我通过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与学生一起确定《走近十二生肖》这一活动主题。紧接着,我安排了成语接龙、宝箱取题、小组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确定了本主题活动的六个子课题,并初步制定了个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在上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对各组初定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评价。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己能发现方案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的修改意见的,我会给及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对于方案中学生无法找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同时给予鼓励。在修改方案后,我通过实物投影将修改过的方案展示出来,通过讨论并确定活动的方案;同时,我会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案与实际活动之间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修改。

在活动方案确定并实行后,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成果汇报总结阶段。首先,各小组将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以各种方式一一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我会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我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当所有小组的展示都结束后,我先给学生安排了几分钟的自我反思时间,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或小组的其他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谈谈感受、收获,并鼓励他们写下来。最后,我对学生们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后,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活动资料的收集。

在拓展活动阶段,我先请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以讲故事、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针对“属相与成功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属相不存在联系。从而达到是学生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的教学目的。

七、情景设置

(教师出示谜语、生肖图、博士帽、百宝箱)

在情境设置上,我把握学生荣誉感、探索欲强的特点,在学生猜出谜底后,让学生知道只有找到百宝箱中问题的答案才能赢得博士帽,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看火口已到,就说“同学们,你们愿意走近十二生肖,帮助生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这样就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走近十二生肖》这一活动主题。

下面我主要说的是活动的第一阶段——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我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活动主题:

上课伊始,我通过师生问好,稳定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紧接着,我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但是要猜对谜语才能见到它们。”并出示谜语。“一人有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出示谜语幻灯片)

(出示十二生肖图、博士帽和百宝箱)

当学生猜出谜底后我会依次出示十二生肖图、博士帽和百宝箱。并且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只有找到百宝箱中问题的答案才能赢得博士帽。同学们,你们愿意走近十二生肖,帮助生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吗?”

这样设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出来。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确定了《走近十二生肖》这个活动主题。

二、游戏热身,提炼子课题:

(出示成语接龙幻灯片)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从百宝箱中获得问题,每个小组获得两个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

当六个小组都得到问题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各小组成员从他们获得的两个问题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作为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形象的名字,然后将所选问题贴和小组名字一起贴到黑板上。

(出示问题和组名纸条)

到此就确定了本主题活动的六个子课题。

三、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在子课题确定后,我会出示一张《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的表格,先请一名同学谈谈他想怎样填写这张表格。

(出示《小组活动实施方案》表格幻灯片)

这样可以给其他同学一些启示,便于各小组制定各自的活动方案。接下来六个小组分别讨论填写各自的《小组活动实施方案》表。在这一过程中,我到各个小组中去,观察他们的完成情况,并给与适当指导。

四、集思广益,讨论活动方案

(出示第四环节幻灯片)

当观察到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小组基本完成自己的实施方案后,我请学生暂时停止活动,然后从已完成的几份实施方案中选取了两份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和学生一起总结。我在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适时对学生给予积极鼓励,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阶段的方案修改和确定埋下伏笔。

五、小结本课,引起学生期待:

结束了讨论环节,我在对学生本节课的变现给予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下节课继续完善并最终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出示幻灯片)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去体会,并以鼓励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充满信心与自信,更有兴趣地去完成自己的研究。

(出示结尾幻灯片)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真理,它诠释了新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内涵:打通书本小世界与天地大世界的通道,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求知,在探索中成长。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2

一、走出困惑

新课标的实施如春风般地吹遍全国大地,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也带来了困惑。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松弛度?许多制度的条框还是束缚着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师生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课改的突破口。

我们学校有幸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材的编写、参与探索这一学材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对每一个主题的选择与确定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选编的内容都必定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密切整合,每个主题几乎都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人际交往等领域。如《老师,您好!》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的创造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我们在编写与使用中慢慢地清晰起来。

同时,本着发扬“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的新课标精神,根据本校的德育特色,结合新世纪德育创新,增强德育教育的体验性、实效性,我们拟编写一套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材,根据年级特点形成系列,并且融入家长学校的内容,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用的校本教材,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教育。

下面,我校选取校本教材综合实践精品课《我的爸爸妈妈》作说课展示。此课是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老师,您好!》一课主题的延伸,同样通过情感体验,以情晓理、以情动人。

二、《我的爸爸妈妈》设计总体思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因此,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我的爸爸妈妈》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一) 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教师布置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跟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给父母。

(二) 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1、利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2、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调查结果只有两个同学坚持)

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3.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调查结果是父母全部都举手,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体验:了解出生日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4.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5.老师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体验: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每一个父母付出的程度都不同,我们应该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6.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孩子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7.赠送自己做的礼物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流下了热泪。)

(三)平等交流,心灵对话

在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把握好。要想学生产生共鸣,自然流露感情,老师必须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平等、真心地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抓住细节,在关键处适时点拨,师生的全情投入使实践课产生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1、在揭示课题时,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了整个主题。通过这样如做游戏般的交流,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畅所欲言,也为第一个环节打下基础。

2、在讲故事时,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气,沉重的心情去演绎故事,让学生陷入沉思,感受父母的伟大,领悟孝道的内涵。老师还敢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与学生们分享,当她展示出自己孩子稚嫩的礼物时,学生们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当她讲到妈妈离去的遗憾,孩子们静静的。老师知道,他们之间的心是相通的。

3、在学生送礼物的环节,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增加了感情的渲染,使活动达到高潮。

这节课是在眼泪和感悟中结束的。下课后还有学生趴在书桌上哭,家长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个感人至深的场面至今仍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铭记于心。家长们很有感触地说:“这种课让学生增加了亲身体会,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并且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刚刚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语言亲切、感情真挚,读来感人肺腑。我们觉得,因为这个选题接近学生生活、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体会的,所以他们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没有口号、没有造作。

通过活动,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真情,懂得孝顺父母。而家长也在这过程中知道孩子的心声,更明白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由于执教者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的指导、真情的付出,使这节课取得显著的效果。

注:此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广州实验区交流研讨会上作说课展示

综合实践说课稿3

下面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广播站》这一主题活动的活动成果展示阶段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活动背景:校园广播站是广大师生选择学习、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电波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做出积极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所展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广播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钟广播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较出色地完成广播任务呢?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广播站出谋献策呢?于是《校园广播站》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采访了解校园里各种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和趣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组织、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校园,关心集体的感情。

三、说B教法学法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学会策划一次广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也感受到了广播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教师以校园广播这个学生每日所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体验广播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说课前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不同,如果学生不对本课内容作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1、学生准备:

采访校园广播站负责人,了解广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园各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运用,写出初步的设计思路。

2、教师准备:

(1)搜集精彩广播片段;

(2)拍摄学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径的照片;

(3)制作课件。

五、说活动流程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共同参与《校园广播站》。(师板书)

2、回顾上阶段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并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广播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对前阶段的活动再一次进行梳理,真正进入到广播员这个角色中。)

3、小组讨论,确定广播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确定的主题及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修改广播内容。(小组合作)

(2)、在模拟广播之前,请同学把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3)、通过听录音,提醒学生在播音时的注意事项。

(本环节是个关键环节,只有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对广播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出色地完成接下去的广播任务,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完成广播任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报,其他成员配合。

并集体讨论,畅谈收获。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广播员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广播带给我们的乐趣。)

5、畅谈活动感受,填写收获卡,交流收获卡。

(每一次体验活动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取长补短,既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收获也不小。校园广播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转机,让我们的学习渠道多了起来。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门校园广播将会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更多光彩!

7、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爱校园广播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4

一、课型的设计思路:

主题确定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草编制品的图片,倾听草编工艺的由来,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基本流程:设置情境,激趣导入→畅所欲言,生成主题→小组合作,分类提炼→各择所需,成立小组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提炼活动课题,分解子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草编这一家乡民俗的研究,了解草编这一民俗工艺的相关内容。

三、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草编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课件。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他们具备了实践课中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研究课题。

五、活动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而后概括生成主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欣赏。(问题:图上所示物品均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

2、是啊,象这种用草、玉米叶、麦秸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工艺品被称为草编制品,这种工艺则被称为草编工艺。

3、老师第一次见到这种草编制品的时候便甚是喜欢,所以就自己研究创作了几件。大家看!教师叙述有关资料。(草编产品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品,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其产品是用我们庄稼地里所产的玉米皮、麦秸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如刚才图片中所示的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玉米皮草鞋、草垫、草编家具、花篮、洗衣筐等,这些产品天然环保无污染,自然时尚又健康,不含甲醇等有害成分,创造真正安全的家居环境,做工精美,款式多样。具有居家装饰和收集归类物品等多种价值。其朴素大方的设计,天然绿色的材料以及厚重的远古风情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4、看完这些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评析:草编作为我镇的传统手艺,有着丰富独特的魅力。草艺品天然环保,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学生在观看实物、图片时兴趣盎然,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切入课题,对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畅所欲言,生成主题(预设20分钟)

草艺品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这些用品及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想不想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你又想了解关于草编工艺的哪些问题呢?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2、分小组交流。(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归纳整理生成主题。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关草编工艺的问题,群龙无首可是不行,我们得根据这些问题提炼出一个既简明又扣题的课题,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把你们的集体智慧写在纸板上,然后派一名代表贴在黑板上,最后还得有一位同学陈述你们组为什么起这个课题。(学生活动然后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把一些好的建议提出共同讨论。预设:家乡草编长流传;家乡草编——编出生活万般彩等)

评析:本环节,在确定了主题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提出问题,提炼主题,体现了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提炼主课题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避免课题的虚、空现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分解主题(预设15分钟)

同学们看黑板,醒目的主题下罗列了许多你们想知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去研究,所以还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给可以归为一类的问题起个小题目,作为我们研究的子课题,这样我们后面的研究工作就会清楚明了。

1、小组合作给问题分类。

2、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3、选择一类或两类在进行合作提炼子课题。

评析:学生围绕主课题提出的问题肯定很多,很杂,这些问题必然会有相似或重复的可能性,所以此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给同类问题取个大家都认可的名称,产生子课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为以后的有效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各择所需,成立小组(预设时间3分钟)

集体的力量可真大啊,这节课我们不但确定了主课题,还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任务,对于这些子课题我提议分组进行研究,而且最终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题研究得更透彻,更有意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子课题。

2、根据选择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评析: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小组,这样的分头行动、对比研究让每个学生在研究中有章有法,有依有靠,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小组合作与协调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因问题过多而蜻蜓点水式的研究。

综合实践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教学片断。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二、说教材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三、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五、教学反思: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综合实践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寻访永州八景成果展示课。(出示课件)

永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隋代以前称为零陵,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境内因潇水、湘水汇流,自古又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和历史文化于一身。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千古名篇。从此,永州便成为后人寻幽访古、旅游观光的佳处。学生通过寻访永州八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永州文化,深切地感受家乡永州的神奇魅力。

这堂成果展示课我将从教学理念、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本堂课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我所教的五年级九班的孩子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乐于探索,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合作中充满热情,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在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指导方面,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引导他们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永州八景,关注永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本堂成果展示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示课件)

知识目标:

通过对永州八景相关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展示,了解永州八景的具体位置、历史故事及现状。

能力目标:

一是在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学会在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情感目标:

一是通过交流、汇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保护家乡景点,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是形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节课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的后期结题阶段,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一是可以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使课题组成员享受成功的体验;二是可以实现研究成果共享;三是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出示课件)是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更加热爱家乡,同时引起社会对家乡文化的关注,而难点则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孩子们上报的内容确定汇报次序。其次,每组编写好汇报提纲。最后由各组自主确定主讲人。

这节活动展示课的基本思路是(出示课件):“吟诗文赞永州”—— “观图画识永州”;——“同畅游赏永州”——“齐保护建永州”。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扣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积极、和谐、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这堂课。本堂课我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展示。

接下来,请随我走入课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有人说,走进永州,如同走进一条多姿多彩的文化长廊。永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都曾写下许多赞美永州的诗文。诗文组的孩子们被一首首优美的诗和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吸引了,决定在“吟诗文赞永州”这一环节,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诗歌朗诵这一形式,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永州文化的初步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多精彩,请看。(出示课件)

诗中的永州真令人神往!永州不愧“诗文潇湘”的雅称。欧阳修有诗云:“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图画中的永州又有怎样的迷人魅力呢?

在“观图画识永州”这一环节中,图片组的孩子们在诗的氛围中准备为我们呈现一组精美的图片,感受永州八景的旖旎风光。(出示课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到永州八景的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小组同学分景点进行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实地考察拍到的图片和采访的录音资料,孩子们还把实地考察过程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这一组得到充分体现。

此时,我很感动,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和执着,这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追随着古人的遗迹,徜徉于如诗如画的锦绣潇湘之中。

第三个环节“同畅游赏永州”。导游组的孩子们首先统计好调查问卷,从问卷中获得了相关信息,他们认为永州八景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宣传,值得开发。于是,孩子们在展示前针对自己喜欢的景点准备了导游词。在汇报交流课上,组员们扮演小导游的角色,推荐了几个值得一去的景点。这种汇报形式很新颖,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令所有同学都跃跃欲试。(出示课件,教学实录)

一段段精彩的讲解,让大家不禁喜欢上了这些小导游。我的内心也被激起层层涟漪。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令我们深感痛心的地方。行动组的孩子们用其独特的眼光和行动,告诉我们身为永州人应该怎样保护八景,如何把文化传承下去。

在“齐保护建永州”这一环节中,行动组的孩子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分工合作,办了一期以永州八景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写下了一篇《回龙塔的自述》控诉人们对文物的破坏,组员们对于保护永州八景,给区政府的领导写了建议书,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保护和宣传永州八景出一份力。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出示课件)

孩子们的想法那么独特,多么富有创造力啊!

最后,针对孩子们活动中的展示,我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了课件进行播放,让孩子们分享活动体验,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继续开展活动,并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诗文组的同学想把搜集到的一些经典诗文背下来,并建议老师把其中的几首教给全班同学。图片组的同学想把他们拍摄到的图片进行整理,在学校进行展出。行动组的同学关注时事动态,他们了解到10月27日,省旅游局的领导对永州八景中的回龙塔、萍岛、愚溪进行了考察。孩子们认为应该要把永州八景及永州文化推向社会,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行动中来。而导游组的同学跟老师建议,通过建立博客或者专题网页将永州八景这一寻访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可以根据八景的地理位置,设计最佳的旅游路线图,为游客“永州八景一日游” 提供方便。孩子们这些新奇的想法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动,我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喝彩。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收获了许多: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区实践、探究,自主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2、欣赏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将活动中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始终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

3、学校、社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与参与,保障了活动有序地开展。

永州是一本书,期待您的翻阅;永州是一幅画,期待您的欣赏;美丽的永州,期待您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示课件)永州欢迎您!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7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今天我将和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即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前期汇报和后期规划,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中期反馈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反馈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是整个活动的关键。

下面我就从主题由来、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指导策略、活动反思五个方面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向各位进行介绍。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活动主题的由来。

一、主题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生活的世界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自然、社会、儿童生活三个方面。实际上,儿童生活、自然、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往往来源于两两之间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地带。本次《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既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问题。本次活动主题的来源很偶然。

3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级办公室突然来了三位望月湖派出所的民警找学生问话,同学们议论纷纷,猜测警察来这里的各种原因。正好第三节是我们班的综合实践课,我还没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声,还有人小声嘀咕:“该不会是六年级同学干了什么违法的事吧?”。后来我告诉他们,六一班两个男生上周六在望月湖公园被几位社会青年抢走了手机和钱包,警察是来取证的。当时全班一片哗然,“天啦,真险!人没受伤吧?”“我的手机前几天也被人扒了……”“幸好我没遇上!看样子,以后得小心了!”看到“小学生手机被抢事件”在全班引起的轰动,我当场统计了一下班上有手机的人数。大家一举手,还真让我吓了一跳——15位!差不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有手机,小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好处和弊端,到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很多问题在同学们心中冒出来,大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同学们探究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以后,大家分组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图片展示)活动开展两个星期以后,同学们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上了一堂中期反馈课。这节课,主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3、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汇报展示,培养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自我反思的习惯;

2、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3、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坚持克服的勇气和毅力。

三、活动流程:

1、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

2、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

3、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四、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出现新的研究课题等等。这时就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具体来说,这节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积极汇报前段活动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并引导他们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学生共分为了五个小组,这节课上,各组派代表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前段丰富的活动成果。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设计并发放了100份学生问卷,将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将统计表及网上搜集的资料、数据等制成了课件,请看他们的汇报录像。(录像、新闻录像、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将它们的调查表、统计表、网上资料以及活动照片制成幻灯片进行了展示(出示照片、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对学生、家长、老师、领导专家、商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请看一段他们的采访录像。(上课手机响的录像)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调查组:统计表格。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的同学展示了调查表、统计表、采访手机商家的照片和一些网上资料,并制成了幻灯片。

指导策略二:适当引导各组在汇报活动过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等情感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成果汇报时展示的往往是他们成功的一面,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有点回避。但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所以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过程中点滴的体会随时记录了下来,在汇报交流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掩盖失败后的美丽。

请看两段录像。另外,学生还积极撰写了体验日记、活动反思等。下面,我摘取几篇与大家分享……也许孩子们的文笔还很稚嫩,但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是这种真实让我们深深感动)

指导策略三: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学生分组汇报后,我给他们留出了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相互提问、提建议,共同解决困难。王雅佳同学指出,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采访学生不全面,于是,我顺势利导,要他们下阶段多调查几个学校。这时,罗文迪同学马上提出别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配合调查,他们希望老师先帮忙联系一些学校的领导或老师,以便让活动得以成功开展。于是我答应帮他们联系几所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只负责联系,其余的采访活动全部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实施。这时,学生非常高兴。

接着,陈宇尧同学提出本组同学不团结合作让他觉得很苦恼,导致活动成果比别的组要少。当他讲完后,就相继有几个该组成员站起来表示下阶段会团结一心。

杨雯欣同学指出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表格设计不科学,只有A赞同B反对,而有被访者说保持中立,不赞同也不反对。

指导策略四: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认真策划下阶段活动方案,发现新生成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取得成功。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生成性。这节课上,当学生展示《中期反馈表》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认真规划、修改下阶段的活动计划,也发现了生成的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生成中升华。

(展示《中期反馈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将调查表格、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总结。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建立一个QQ群——“校园手机部落”,让拥有手机的小学生加入进来,一起交流利弊及注意事项,也更利于调查研究。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建立一个网站,吸引更多的人来网上投票发表意见,让调查范围更全面。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给商家建议,从功能、价位等方面设计制造出更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手机;对学校写建议书,建议学校开设手机课程,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制定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措施和规定。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给学生写倡议书,告诉大家正确使用手机;

另外,学生从网上查到了《专家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一个月话费2400元》等资料,于是很有兴趣在本次活动开展完后,全班开展《小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的`活动。

五、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长和加强。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等形式,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这节中期反馈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相信自己的学生行——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将演绎得非常精彩!

小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这次活动,五年级学生到校外开展了很多的调查采访活动,调查统计了桐梓坡小学、裕湘小学的各班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及总数,还采访到了望二小的马书记、武警医院的医生等,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我非常震惊,也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学生到河东国美电器去开展活动的那天,我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在路上遇到坏人或发生什么意外。到下午他们安全返校,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活动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2、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应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做到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学生的分组汇报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开展,而我只是做好一个积极地旁观者——在学生活动时,我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尽量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保证能够对学生做出评价;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环节,我及时发现他们在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和困难,以便下阶段活动能高效深入地完成;在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时,我适度地参与,帮他们找到活动的重点、修改后段活动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下阶段的活动,我将放手让他们去开展。

3、我们在活动中共成长——探究、感动、共同成长!

这节课中,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鼓励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尽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汇报、课件展示、还有视频资料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细节考虑不够周全,处理不够到位,有待继续改进。

以上是我本节中期反馈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综合实践说课稿8

各位老师好!

《奇妙的指纹》的主题是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拓印等手段重点对自己的指纹进行研究。通过写写画画、语言描述等记录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尝试用新的不同方法去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带着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不停的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准备从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探究等方面来谈一下这节课:

一、设计思路

通过课前的指纹画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因材施教,有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中分析出人体指纹的特点,并能掌握分类等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觉地建构关于指纹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属于自编教材,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这一课,学生对指纹的认识是从基本的观察活动开始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指纹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指纹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这样做除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等能力外,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对指纹有了初步直观的了解后,引导学生根据指纹的特点对指纹进行分类,再了解指纹的用途。最后,再通过绘制指纹画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使学生感到学得有趣、有益。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每个人手指上都有指纹,但他们缺乏对指纹的细致观察,所以没有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五年级的学生对探究活动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但他们不具备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观察的方法、顺序等,一切技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师要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探究事物。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拓印和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弓形、箕形、斗形。知道指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和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2、能有序地、细致地观察指纹;

3、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作指纹画,激发学生研究指纹的兴趣;

2、通过观察研究指纹,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指纹的种类。

教学难点:怎样拓印清晰的指纹。

五、评价设计

1、理论依据:时刻记住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2、评价方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和自我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

老师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听课状况、回答问题、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情况。以语言评价、及时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便于老师及时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主要是采用手势反馈。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欣赏指纹画,引入课堂

自主探究,拓印指纹

观察指纹,分组研究

观看视频,了解应用

自由创作,拓展应用

七、课后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教师为学生开启的第一道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我还设计了课后探究的环节。一是“回去尝试为家人收集指纹,并保存好,与家人约定一年后再对照一下指纹有没有变化。”二是“研究一下自己脚趾的趾纹,看一看你脚趾的趾纹和手指的指纹有什么相似或不一样的地方。”将探究又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活动的探究范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指纹知识与身边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课所提出的问题,把那些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研究方法在课后继续探究,逐步养成课后探究的良好习惯。

综合实践说课稿9

一、课题生成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中,我在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发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在选题时,没有局限于学生手中的实践课本,而是把眼光落在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情况,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索的体验。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收获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从多个角度,用最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唤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

四、活动难点

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

五、活动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总结归纳,亲历亲为。

六、活动时间:一个月

七、活动过程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共分四个阶段,即“活动导航”、“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唤起关注”

第一阶段――活动导航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设置巧妙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自身浪费现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反省思索。

2、确立课题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以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所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和所提问题的开放性,同时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并非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需要引导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留下有实际意义的,具有可操作的问题,再把语言整理一下,最后确定子课题。

3、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两个大组,自行推举组长,并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在此环节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而指导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们的亮点并及时向其他同学推广。

方案制定完成后,各小组长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首先,各小组根据各目的课题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访谈方案,明确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同时根据小组需要聘请指导老师参与活动。

其次,上网或通过其它媒体收集整理各种校园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收集各人节约小故事,以及身边同学中的节约行为。

第三、根据既定的活动方案,采用问卷、采访、观察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第四、整理活动记录,整理并统计调查问卷,交流活动心得,同时商定各组展示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关注学生们的活动,并对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和指导的适时性以及学科的综合性。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成果展示

注意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积极实践。

首先,就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这一段时期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然后让各小组以组长为首,依次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以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教师则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收获。

第四阶段――唤起关注

让学生们把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所形成的想法,以倡议书、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以期能唤起全校甚至全社会对活动的关心,对问题的关注。一起行动起来,提倡节约,减少浪费。

八、教师反思,致结束语

我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说课稿10

[主题由来]

之所以确定《探索雷电,关注安全》的主题,是因为恰逢三月,阴雨连绵,经常伴有电闪雷鸣。就在三月三日,省气象台还连续发布了两个雷电黄色预警。不少孩子便萌生了探索雷电的想法。而我正好利用大自然给我的这次好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会孩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通过学生的初期调查和主题确定课上的讨论,我们确定了五个主题:雷电的特点、雷电的形成、雷电的危害、防雷避险的知识、遭遇雷击后的急救方法。

[活动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制定一份活动策划表来指导行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小学生,年级低,从来没有制定过策划表,更别说实地调查和访问了。所以,我在学生开展各种调查活动之前,设计了这节活动策划表的制定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学生能掌握策划表的主要内容,了解制作策划表的步骤;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乐趣;也能够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

[活动策划过程]

上课前,我想到学生大都只有七八岁,于是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模拟实践,学生初步了解活动策划表制定方法;

第二:分组合作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交流讨论完善活动方案。希望通过模拟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定策划表的知识。

在简要回顾主题之后,我首先出示一份完整策划表样本,介绍了策划表的构成,再组内口头商定策划表内容。学生的表现在我意料之中,尤其是其中的活动目标学生确定起来是一头雾水,组内发言陷入沉默。我打出准备好的简化表格说:“你们从没有制定过活动策划表。所以,这次我们先从一份简化的策划表开始。”

我问其中一个组:“你们组确定研究的主题是哪一个?”

廖浩文说:“我们研究遭遇雷击后的急救方法。”

“那你们打算怎么做?”

廖浩文回答:“可以通过上网来查资料。我到网上一用百度搜索,就可以了。我雷电的资料就是网上找到的。”

魏源:“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找雷电的书。还可以到书店去找。我经常到书店去看书。”

樊绅:“还可以去问别人。”我马上提升她的回答:“对,象小记者一样采访。”

我问:“你们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廖浩文:“先上网查资料,再去图书馆,接着去采访。”

我继续问:“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和材料吗?”

廖浩文:“去图书馆和采访得带上笔和笔记本。”

徐金键:“采访还可以带照相机。”

我边听,边依次把他们的话填入我事先设计的活动策划表格中,高兴地表扬他们:“看,你们的发言已经把策划表里很多内容都填好了。大家找找,策划表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说:“必须要有活动步骤,因为如果没有步骤的话,就不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家就做得乱七八糟。”

“必须要有活动主题,要不然就不知道去调查什么内容。”

还有的发现了“成员分工”和“工具材料的准备”。

文歌找到了“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怎样解决”。

我对文歌的回答做出评价:“对,因为我们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到,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需要事先设想困难,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也可能需要家长、老师或专业单位、政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帮助。善于寻求帮助是完成一次活动很重要的能力哦。你们觉得,在自己的活动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呢?”

回答是五花八门。有的讲不知道上网,有的说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有的不知道怎么照相,还有的说不敢去采访。当廖浩文说:“我们去观察雷电的话可能有危险,会受伤!”,我心里暗喜:这不正好是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的好时机吗?我夸赞廖浩文很有保护自我的意识,提醒大家:“雷电的威力很大,可千万不能近距离观察雷电或做雷电的实验。”接着就询问廖浩文有什么解决办法没有。他说:“可以让爸爸妈妈陪自己从远的地方观察。”于是,我在表格中记录了他的回答。

接下来就是细化“活动步骤”和“成员分工”这二个方面。只有详细周密地确定了这两个内容,活动策划才有可实施性。

我请同学们思考上阶段生成的策划表:如果廖浩文组的组员拿着现在这份活动策划表,能够顺利地开展研究吗?

孩子们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样竖立起来。有的说:“这个活动步骤里面,每一步都没有写清楚什么时间去做。”有的说:“没确定到哪里去上网,也没有说是到哪个图书馆。”还有的说:“采访时去采访谁呢?到哪去采访啊?”很多的疑问纷纷提出。于是,我一边询问同学如何完善每个步骤,一边就在策划表上进行修改。修改后:

第一步从原来的“上网查资料”变成了“3月7日星期六各自上网查关于防雷避险的资料。搜集的资料打印一份,在星期一上学时交给整理员。”

第二步从“去图书馆查资料。带笔和笔记本。”改成“3月8日星期天下午2:30在学校前门口集合,去湖南省图书馆查资料。带笔和笔记本做笔记。”

第三步从“去采访。带上笔和笔记本、照相机。”补充成“星期六上午9:00去湖南中医附一医院采访医生。带上笔和笔记本。摄影员带照相机。”

修改完后我总结这一步指导的重点:“制定活动步骤必须具体详细,让任何一个组员拿到手上都能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有时间、有地点、工具和材料准备、采访对象等。”

这个时候,有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问:“老师,成员分工那里还没有填呢!”在活动策划表中,“成员分工”这一项最容易因为个人喜好而发生分工不匀和不恰当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明白分工一定要合理的原则,我播放了一段小录象,这是在主题确定环节中小组成员采访的内容,意图通过对录象中几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最适合做采访员的人选,来引出成员分工要遵守的原则。

看完录象,我问:“觉得他们各自采访得怎么样?”

“他们采访时声音都不洪亮。”

我接着问:“相比之下,谁的声音最洪亮?”

“是朱旖婷和熊泽辉。”孩子们回答。

“还有其他看法吗?”

“他们问问题很害羞,不大方。”

“那谁最大方呢?”

经过学生推举,认为熊泽辉最大方。此时,我问:“如果他们这个组选采访员,你们觉得谁最适合?”毫无疑问,大部分孩子选择熊泽辉。我追问:“为什么选他?”杨若漪说:“因为他胆子最大,除了提问声音洪亮,说得清楚,他还和老师对话了。一点不紧张。”我趁机总结方法:“对,采访员就应该选吐词清楚,大方得体的。”再提出问题:“其他几个分工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了以下要求:组长管理能力强,人际关系好。记录员书写工整,做事认真。摄影员能熟练使用摄影工具。整理员耐心细致,会写文章。资料员能快速全面查找资料。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方法后实践,我提议大家为廖浩文组组员来分工。

“廖浩文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当组长合适。”

“胡佳俊会画画,参加学校摄影比赛得了奖,当摄影员不错。”

“汤加仪字写得漂亮,当记录员挺好。”

“徐金键会画画,会写文章,让他当整理员。”

“魏源看书多,会上网,可以当资料员。”

“樊绅当采访员。她胆子大,作文也写得好。”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们对同学这么了解,安排的工作和我的想法都差不多。看样子,“分工要合理”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了。所以,我填写好“成员分工”这一项后,放心地对学生说:“现在这份策划表就是同学们一起制订出来的。相信在你们的集体智慧下,一定能把自己组的策划表做得更好!接下来,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你们的活动方案。”

随着孩子们的欢呼,每组的六个小脑袋一下子就凑到了一起,传出嗡嗡的讨论声。我很有成就感地听着他们热烈地讨论。时不时凑过头去看看他们写了什么。可好景不长,在教室前方的杨若漪组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采访员!”“我也要当采访员!”我急忙走过去。原来是张敦骥和周润两个人为了当采访员而互不相让,激动得脸都红了。我心里嘀咕:怎么指导了孩子分工的方法,还会出现问题呢?于是我赶紧先平复他们的情绪,再询问原因。原来是他们都想当采访员,而且两个人都具备做采访员的条件。组里面不好确定。是呀,这确实是分工中存在的问题。我马上请同学们暂时停下讨论,提出了这个突发问题:当成员分工发生冲突时要怎么解决?骆奕组的成员说:“我们组也有这样的情况,刘惠源和凌泽宇都想当采访员,不过刘惠源除了可以当采访员,她的妈妈很会摄影,而我们组正好缺摄影员,所以她就当了摄影员,凌泽宇当采访员。”我觉得,这个组的孩子真的很棒,他们不仅懂得各尽其才,还会合理分配,组员之间也很合作,互相体谅。这个方法借鉴给杨若漪组,不知道能否解决问题。没想到,有了其他组的榜样作用,组员马上提议张敦骥当资料员,因为他妈妈是大学图书馆老师,可以帮他找很多资料。张敦骥也同意了这个提议。这时,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成功地处理了一次争吵,而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了合理分工的一个方法。

随后的小组制定过程恢复平静,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经过努力后,一张张沉甸甸的综合实践活动策划表诞生了。但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还是遗漏了很多细节。不过,问题就是在不断发现中解决的。于是我用投影仪展示各组的策划表。问:“他们哪里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吗?请每个组的记录员认真听取发言,做好本组修改建议的笔记。”首先看的是骆奕组的表格。

孩子们找到的优点有:“第二步说了到中医附一医院的急诊科采访专科教授,如果只说去采访医生,那找到的医生不一定知道雷击的知识。急诊科医生就很清楚了。”

也有的说:“他们在策划里设计了做观察记录卡和雷电小档案,这点很好。”我觉得这个孩子发现的内容值得大家学习,因为资料收集来以后,必须要进行整理才能有助于研究问题。而且一定要确定好整理成什么形式,组员收集和整理就更有针对性。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在主题确定课中同学们采用的资料呈现方式。有图片集、观察记录表、采访记录本、采访录象、小档案、观察录象等。

学生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比如:

“第二步里的‘我’是谁。要写清楚名字。”

“要带工具,是带什么工具,要写清楚。”

“这么多图书馆,是去哪个图书馆。”

“他们虽然定好去采访急诊科医生,可是要问急诊科医生什么问题呢?”

面对这每一个疑问,我一一评价:“对。参加成员要明确,把‘我’写成名字。图书馆要确定具体位置。工具要落实。尤其是采访医生什么问题得想好。如果没想好问题,到了采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有的同学说:“会紧张,不知道说什么。”也有的说:“会害怕,不敢再采访了。”还有的说:“你问得太慢,医生不会让你采访了。因为医生要看好多病人。”

此时我并不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是决定用事实来说话。我点出文歌同学的一段采访。看完后,我让她说说自己表现得怎样。她说:“我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提问的时候有些结结巴巴。”我便追问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回答说:“是因为我紧张,一下不知道要问什么。”我问:“你在采访前想好要问什么了吗?也就是采访提纲。”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有。”这时我才总结说:“确实会这样,我们都知道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那一定打不好。所以在实施采访之前,要有成员设计采访提纲这个步骤。然后才是正式采访。”

看完骆奕组的策划表后,我们又接连看了几个组的表格,却发现大部分表格都在跟着我们最初制定的模拟表格走。采访对象好多都是医生。这显然不利于资料的收集。不过,我惊喜地发现在廖浩文组和郭心怡组里设计了新的采访对象:消防队、气象台和老师等。于是便鼓励孩子寻找他们和其他组的不同,孩子们一下就找出了采访对象上的新意。我适时指导:“采访对象可以多样化,还可以采访大学气象学教授、政府人防办,甚至是行人、邻居、朋友等等。不过,采访对象不一定天天都在那等你采访,要和采访对象事先联系好。”

在进行了相互的学习和建议后,孩子们又再次修改完善了自己组的策划表。我把前后表格给孩子们比照。赞赏地说:“孩子们,你们这么聪明,表格一次比一次详细周密。相信一定能把雷电了解得更透彻。其实,雷击,龙卷风,海啸,洪水,地震,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们,学会防范危险和保护自己。希望同学们在按照活动策划表进行研究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我时刻都想提醒孩子,我们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课后反思]

课后,回想课堂上的一幕幕,我的脑中思绪万千。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中,因为以学生的实践和自我发现为主,所以课堂生成也会千变万化。我自认为在模拟制表环节后,学生能够合理分工,却没料到“合理分工”在现实操作中还有模糊之处。当条件都适合时,怎样做到最优化分工,这个问题的冒出让我措手不及。然而,我尽管当时心里很是懊恼,却理智地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关注到其他组解决这种问题有什么好方法上,这不仅平息了争吵,也提供了安排成员分工的另一个好方法。可见,老师的课堂指导艺术要能应对各种突发的可能,并且要善于总结和迁移。另外,在教学中,学生也暴露出了对“采访提纲”和“资料整理”这两项内容十分陌生的问题,因此在重点指导了制定实践活动策划表的方法后,下面的教学我就着重指导“采访提纲”的制定和“资料整理”的方法。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老师指导的方法越细致,学生实践的能力才能越全面。正象这堂课里,孩子们从完全不知道制定策划表,到制定既没时间也没地点的不合理策划表,通过互相讨论和老师的点拨,到最后有操作性的完整策划表,学生学会了制定活动策划表的方法,提高了策划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综合实践课堂带来的好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锤炼自己的课堂指导艺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

综合实践说课稿11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在家里受到娇惯,独立做事少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时间观念淡薄,不知道珍惜时间,学习、生活懒散、松懈。然而,这些学生面对的社会,将是越来越讲究效率,快节奏运行的,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保持课内与课外教育的一致性,特意结合第五单元时、分、秒的内容设计珍惜时间这一节课,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把道德行为进一步深化。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班队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活动的目的,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本次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亲身体会,自主发现

(三)依托生活,自主探究

(四)实践应用,寓练于乐

(五)文化熏陶,情感升华

注意从学生的出发,因此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有关的问题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行为知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同时,课堂教学流畅、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氛围,渗透守时、惜时教育。抓住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动手、合作、体验学习等学生比较感觉兴趣的活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活动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活动开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

2、通过故事《一分钟》提出问题,鲜明地揭示教育主题,指导学生讨论完成,引起共鸣,深化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对于他们来说,一分钟也很珍贵。从小树立时间观念,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时间的主人,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3、拓宽知识、深化明理,为了深化主题教育,巩固教学要点,在学生有了一定认识、初步明理的基础上,记格言,用格言做书签,

4、让学生在积极、多元的评价中建立信心、感受成功。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亲切的鼓励、由衷的赞叹能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探索,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给予他们肯定的暗示、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着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综合实践说课稿13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引发对问题的思考,进而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来发现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这堂课既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又有对探究方法规律的归结。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既有动手能力,又有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今天的执教,我对该课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关键是如何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我充分挖掘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让三维目标实现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

1、探究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

2、能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得出结论。

3、体验探究泡泡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4、体会到看起来很简单的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入观察研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生能够对影响泡泡大小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玩泡泡活动中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比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中发现问题,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及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探究课中实证意识的教学。师生深度研讨研究方案体现着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这个活动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表格的形式一步步展示出来,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自主探究。

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体验的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作学生探究活动的服务者、指导者,帮助学生克服探究过程的困难,为他们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引导,公平评价。

科学探究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本堂课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老师也给予了学生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强调学生要注意分工与合作,明确了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在最后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六、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中,在细节的处理上仍很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语言还不够到位。敬请专家和同仁给予指导。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校五年级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为家乡喝彩》。

一、活动目标

我的家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每每谈到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的话匣子便关不住,俨然一个个小导游,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多媒体显示文本)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教学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要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结合我州目前开展的桥头堡事业的良好契机,联系我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点,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还亟待加强。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56人,分为:自然风光写真组﹑历史古迹探寻组﹑物产风情收集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这一环节我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旨在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的导游词。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五、活动效果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2000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第四篇: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

第一课时重阳节溯源

活动背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可是,由于现在的孩子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反而淡漠了他们的尊老敬老的意识。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感恩祖辈的情怀,让感恩成为孩子们一种自觉行为习惯,于是,我结合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设计了重阳节敬老活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重阳节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并通过一系列的尊老、爱老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通过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动准备:

(1)活动时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

(2)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前通过多种方式搜集“重阳节溯源”相关内容资料,准备交流。

活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内容:

重阳节溯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__年10月2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重阳节溯源”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一)重阳节溯源活动

1、小组一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小组收集到了有

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一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今年的10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小组二介绍重阳节的由来2: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小组二组员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小组三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小组三组员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活动总结: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等相关文化知识,感受祖国重阳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受到熏陶感染及通过一系列的尊老、爱老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课程理念

综合活动课的课程理念有四个方面:1、突出学生为主体;2、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3、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4、强调活动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通过活动来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

《玩泥巴做泥塑》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设计与制作”中的活动内容。“泥塑活动”贴近生活,易于学生主动去尝试,既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造能力。在泥塑活动中通过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创造、创新形式的学习方式,同时在活动中体现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劳动素养,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制作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根据对新课标及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泥塑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玩泥巴、做泥塑的过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捏、搓、刻、压、团等做泥塑的基本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具体特征,对泥塑作品细节的塑造。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玩泥巴、做泥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探索兴趣。四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上对泥塑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也有过做泥塑的体验。基于以上的学情,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以下4个活动: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活动2初次体验提出问题

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二)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尺子、刻刀、等制作工具

2、课前对泥塑进行初步的了解

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的幻灯片

2、准备泥巴

3、为学生购买围裙,棉签,色卡纸等活动用品

(三)活动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1、“猜一猜”

首先,我拿出一个袋子,问大家:孩子们,谁愿意来摸一摸,猜猜我放在里面的是什么东西?通过学生产生的触觉体验:又软又粘,学生很容易猜出是泥巴,揭示主题:玩泥巴做泥塑。

2、欣赏幻灯片激发创作欲望

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造精美的泥塑图片,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造型独特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玩一玩、做一做的兴趣。

(设计意图):我利用泥巴特有的属性特征,让学生用手触摸,来猜测摸到的是什么。用“猜一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活动2初次体验,提出问题(10分钟)

活动2用时10分钟,分为两步:第一步,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尝试捏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塑作品。第二步请学生提出在动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第一步:学生制作发现问题

可以动手制作了,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想要捏出一个漂亮的作品,并非易事。有的学生把手中的泥巴弄成了一滩泥水,有的是想创作一个小刺猬,可是外形看起来却像一头小猪。通过活动2动手实践,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手中的泥巴不易塑型

2、泥塑作品的细节塑造不生动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的重难点正好吻合。接下来进行活动2的第二步:师生互助,解决问题。

第二步:师生互助解决问题

针对问题1:不易塑形我请学生自学课本36到38页,从书中找答案。学生从书中了解到,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有捏、搓、刻、压、团等,然后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这些基本方法在不同的泥塑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针对问题2:细节塑造不生动。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好方法,然后教师现场示范,边制作边引导学生该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结合活动1中,1个学生把小刺猬的头部创作的与小猪有些相像,教师现场示范,小刺猬的嘴巴尖尖的,小猪的嘴巴圆圆的,有2个大鼻孔。了解了事物的特征,再去刻画泥塑作品的细节,一定会事半功倍。

【设计意图】活动1中,学生先操作教师后示范,这样设计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同学帮助,教师指导,来一同解决问题。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堂进入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活动3用时20分钟,分为2步:第一步,在15分钟内分组创作。第二步,反馈评价。

活动开始前,通过观看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活动3的具体要求及展示评价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强调:①小组成员之间要互教互学,团结合作。②使用工具中要注意安全。3、遵守课堂秩序,小组讨论时不要影响他人。

活动3中,各小组自定主题,创作泥塑,我在一旁巡视,指导。有了初次操作的经验,加上刚才对重难点的突破,这一次孩子们制作泥塑时心中更加有数。在辅导中我了解到,有的小组要合力制作一个喷射寿司炮弹的坦克,有的小组要盖一座动物园;有的小组打算来一场烧烤盛宴;还有的小组设计着一顿美味的下午茶。伴随着优美的乐声,孩子们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忙碌着。

【设计意图】分组创作,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不仅激发了劳动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第二步反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操作性实践课程,评价的标准富有多元化。针对活动3,我设计了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两个奖项。具体标准如下:

1、最佳创意奖

要求:主题富有创意作品生动形象

2、团结合作奖

要求:小组分工明确齐心参与制作

1、15分钟创作时间结束后,每个小组由2名学生端起作品到讲台前,参加展评。反馈评价分为两步。

首先,请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组长介绍本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举手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和团结合作奖。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因此,要及时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请学生入座,课堂进入到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此时,教师导语:一块块普通的泥巴,用你们的双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我们该如何把这些美丽的作品保存起来呢?首先,通过

1、观看幻灯片,教师现场打磨示范,帮助学生了解泥塑存放的条件及打磨的具体方法。

2、欣赏上色后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课下继续创作的动力。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动手制作课要提高生活及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说反思

最后,我来说一说上完本节课之后我的反思。

1、课堂结构上,我共设计4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都注重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并由教师进行有效指导。这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要让师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通过活动3中的反馈环节,每组学生的作品都主题鲜明,生动形象。作品获得了师生的肯定,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有效说明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已经达到,重难点已经解决。

3、精心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我与学生一同在本节课中,了解了中国的泥塑文化,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此次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导,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3

一、走出困惑

新课标的实施如春风般地吹遍全国大地,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也带来了困惑。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松弛度?许多制度的条框还是束缚着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师生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课改的突破口。

我们学校有幸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材的编写、参与探索这一学材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对每一个主题的选择与确定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选编的内容都必定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密切整合,每个主题几乎都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人际交往等领域。如《老师,您好!》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的创造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我们在编写与使用中慢慢地清晰起来。

同时,本着发扬“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的新课标精神,根据本校的德育特色,结合新世纪德育创新,增强德育教育的体验性、实效性,我们拟编写一套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材,根据年级特点形成系列,并且融入家长学校的内容,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用的校本教材,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教育。

下面,我校选取校本教材综合实践精品课《我的爸爸妈妈》作说课展示。此课是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老师,您好!》一课主题的延伸,同样通过情感体验,以情晓理、以情动人。

二、《我的爸爸妈妈》设计总体思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因此,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我的爸爸妈妈》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一) 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教师布置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跟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给父母。

(二) 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1、利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2、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调查结果只有两个同学坚持)

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3.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调查结果是父母全部都举手,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体验:了解出生日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4.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5.老师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体验: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每一个父母付出的程度都不同,我们应该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6.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孩子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7.赠送自己做的礼物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流下了热泪。)

(三)平等交流,心灵对话

在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把握好。要想学生产生共鸣,自然流露感情,老师必须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平等、真心地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抓住细节,在关键处适时点拨,师生的全情投入使实践课产生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1、在揭示课题时,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了整个主题。通过这样如做游戏般的交流,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畅所欲言,也为第一个环节打下基础。

2、在讲故事时,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气,沉重的心情去演绎故事,让学生陷入沉思,感受父母的伟大,领悟孝道的内涵。老师还敢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与学生们分享,当她展示出自己孩子稚嫩的礼物时,学生们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当她讲到妈妈离去的遗憾,孩子们静静的。老师知道,他们之间的心是相通的。

3、在学生送礼物的环节,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增加了感情的渲染,使活动达到高潮。

这节课是在眼泪和感悟中结束的。下课后还有学生趴在书桌上哭,家长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个感人至深的场面至今仍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铭记于心。家长们很有感触地说:“这种课让学生增加了亲身体会,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并且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刚刚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语言亲切、感情真挚,读来感人肺腑。我们觉得,因为这个选题接近学生生活、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体会的,所以他们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没有口号、没有造作。

通过活动,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真情,懂得孝顺父母。而家长也在这过程中知道孩子的心声,更明白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由于执教者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的指导、真情的付出,使这节课取得显著的效果。

注:此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广州实验区交流研讨会上作说课展示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4

一前言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行动。把握这次机遇,坐下来认真思考,努力探索。

我们对本学期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进行了推敲,考虑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时下,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因此,结合五六月份的父亲节、母亲节。我们决定进行感恩教育。

二活动背景: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近父母》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三、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近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

实施: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今后,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感恩活动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共建和谐社会。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教学片断。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二、说教材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三、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五、教学反思: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6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

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德育目标:

1、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观察、查找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准备

1、在课前两个星期,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相关的资料。

2、课前两天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就地震的形成、地震前的预兆、以及地震来临时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三个问题细致研究,再次进行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并填写身处环境不同、采取不同方法的调查表,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学生研究的三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影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与应对。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1、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厚的,一块薄的),在教师的要求中 亲自实践,了解地震的形成。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刚才的三个环节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发现:

(1)折断厚的细木片用力大。

(2)折断薄的细木片声音响。

(3)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形成,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对待地震。)

四、了解地震的危害

(本环节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才会激起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欲望。)

五、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1、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做细致的了解。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此环节让学生提前预知地震预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六、地震时的应对

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汇报形式的单调,我将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1、亲身体验,评价中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八个字,告诉学生逃生的方法。

地震与应对

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这种玩具的构造和功用。

2、在这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秘的平台上,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进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活动过程:

一、揭示活动内容

这一课我们来玩“伤脑筋”拼板。

二、了解玩具特点

1、初步印象“伤脑筋”拼板是一个古老的益智玩具,又叫“伤脑筋十二块”。 (演示玩具)你知道这个这个玩具有哪些特点吗?

2、简单介绍曾被漫画师丰子恺誉为“超平玩具之上,与象棋、围棋相颉(jié)顽”的“伤脑筋十二块”,是一种随心所欲、变幻无常的益智拼板游戏。“伤脑筋十二块”是中国人取的名字,它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玩具的构造和功用。它共十二块,每一块都是由五个小正立方体组成的,形状各不一样。它可以拼出许

多有趣的平面图形。能够开发你的智商,为你的大脑加油。

3、有关故事

83岁老人用玩具解开世界数学难题

与玩具打了近半世纪交道的上海老人方不圆,奇迹般地解开了一道尘封130多年的世界级数学难题。20__年,当这位83岁的老人在美国一次演说中,首次用自己的益智玩具透露解题思路时,在美国数学界引起了兴趣。20__年上半年,方老在一本科学画报上偶然看到一道“寇克曼15个女生问题”:某寄宿学校的`15个女生,每天都要3人一行外出散步一次,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个学生一周7天内和其他14个女生在3人行中散步各1次。这看似简单的数学题难倒了世界上众多著名数学家,成了100道数学难题之一。方老看到后想到了他的玩具,这些排列组合用拼盘来解决不是很容易吗?他把3人一行散步的女生分成5组,将7天分成7格,制成了一个“散步课程表”的玩具。只用几个晚上,他就把“寇克曼15个女生问题”从数学王国的禁苑中解放出来。方老得意地说,按此玩法,解法还不止一种呢。

方老说:“玩具就是我的全部,魅力无穷啊!”方老的家犹如一个玩具乐园。除老人自己制作的几十种玩具外,他还收藏了国内外各种玩具,多得自己也数不清。从一次性玩具“6疙瘩”到可以玩一辈子的“伤脑筋12块”。有意思的是,连方老日常生活中的摆设,也是一个个别致的玩具:门上没锁,一根玩具巧链比锁还牢,要开门得动脑筋;万用日历表是自己设计的,无需动日期,只要每月调换星期即可......老人最得意之作是“伤脑筋12块”。这似乎是个普通益智类玩具,但在平常人手里或许几个月都玩不出,在他的手里只需几分钟就能搞定。

20xx年,他带着“伤脑筋12块”和130只盒子到美国表演。他对观众说,谁能将“12块”放到任何一只盒子中,就把玩具送给谁。一个星期后,无人能解答。方老当场表演了几遍,大家看清楚了,可仍无人会玩。

玩具不仅使他感受到了快乐,也让他体现了自身价值。经过十几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他研制出十几个玩具,并拥有5个玩具的专利权:五单元六对称积木式智力玩具、十四砌件积木式智力玩具、非直角六砌件积木式智力玩具、非

直角十砌件积木式智力玩具和十二面体盒子。

三、了解几种玩法

1、利用我们手中材料袋中的材料(当然也可自己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玩具制作),自己先制作玩具,然后再玩。这样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玩。

2、利用电脑来玩。

3、演示蓝光伤脑筋12块软件的使用

在游戏中为你提供了众多的有趣的平面图形,每一个图形都能让您伤脑筋好一会。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软件还提供了完善的图形编辑功能,可以让您自己编辑出新的图形。游戏的操作简洁方便,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任意拖动和旋转积木。将积木拼成游戏中给出的图形,你就顺利过了一关。

四、动手玩一玩

1、还原成一整块长方形

2、参照图案拼一拼

3、自己动脑筋拼一拼

4、自己选择图案拼一拼五、动脑想一想玩了一课,有什么收获?

五、大胆试一试

如果2人、3人把拼板合在一起玩,那可以拼出什么呢?大胆试一试。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河县小学的董雪荣,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研讨交流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环保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人意。就一次性用品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街道边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杯子,垃圾箱里被人们抛弃的废电池、还有那些被人们当作燃料的一次性筷子真是比比皆是。它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要,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但在使用便捷的同时它又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次性用品的过度使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环境负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许多人明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却依旧对他难舍难弃。这些问题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同时也亟待我们通过探究能有效解决。一次性用品普及迅速,使用广泛,而我们自己、学生、家长往往也是这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严重后果,特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争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先行”的主题活动月而举行的此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

选择这个主题这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学生在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懂得人们肆意破坏地球环境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此次主题活动旨在既能够突出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课程特质,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懂得人要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根据主题活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五年级学生参加《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这一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这项综合活动我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知道,许多一次性用品并不卫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倡导不用一次性用品。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使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安排及其依据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确立课题,开展活动,成果展示。

[设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必须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因此在安排上,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兼顾五年级学生社会认知不深入、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的特点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作用。

四、教法与学法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较完善的小组活动方案。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次性用品实物和一次性用品的相关信息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导入主题,这一措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板书主题之后,我趁热打铁,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主题探究活动最首要的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这是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设计意图]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二)确定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1、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本小组研究的主题。结合筛选出有价值的小课题,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确定探究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让小组长为各自小组起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并定出小组的活动口号,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出示活动方案表格,布置活动要求。为了使研究开展的更加顺利,我在活动前展示小组活动方案表格并让学生观察,明确探究方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名称、小组人员分工、研究的重点、活动地点、活动方式、时间安排、活动准备等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

[设计意图]

宣传发动,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把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

(三)交流活动方案,指导完善。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本小组的活动方案。

我先让学生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其他同学针对他们小组的活动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补充。

2、组织别的小组同学进行对该小组的活动计划提出建议和质疑。(引导学生可以争论,发言同学留在上面应答同学的提问,重点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访问对象的指导。如访问专家也可以是询问老师,强调老师的作用等等。)

3、完善充实本小组活动方案。结合其他小组提出的好建议,让各个小组认真参考,进一步完善充实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4、小组长交流修改后的小组活动方案,师小结。(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课件展示自评表)温馨提示:●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主动发现和合作交流中不断充实提高。)

2、开展活动。各小组自主开展活动,教师协助

第一环节: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设计意图]

学生的设计有时不能紧扣主题,通过这一环节的小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实践内容,在教师的建议下积极调整活动内容。

第二环节:阶段性总结及调整。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交流,让学生得到启示: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更好。并对各组的活动提出肯定和意见,为成果展示作好准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小组成员作以适当调整,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小组进行重点指导。同时,我指导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做爱护环境的模范人,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3、成果展示。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课堂版块一:设置情景,导入课堂。由两名主持人主持。

课堂版块二:成果展示,交流点评。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及相关环境保护知识,深刻认识一次性用品所带来的危害,明白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资料整理。由教师及主持人将本次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整理打印成册,在学校传阅。在全校形成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设计意图]

积累资料,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理品质。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4、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课的开放性、延展性、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使得我们可以不断地开发和研究,一次主题活动的结束了但我们的探究还在继续,并且我们在不断关注社会的同时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新问题办法。就今天的主题活动课完成后,学生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来宣传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使环保深入人心。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9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我深知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更大的困难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是一门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乒乓球活动是在全校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乒乓球特色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了本节课。通过本节跳跃的国球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调动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学生更加热爱乒乓球运动,各项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乒乓球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功:

一、兴趣引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呆板的书本,超越传统的课堂,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在多维的时空中,发挥了学生的灵活性,提升了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与实际体验,增强了综合的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节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乒乓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对乒乓球的好奇心;然后在第一个环节中,激发他们对乒乓冠军的敬佩之情;最后,坚定学生学打乒乓球并研究有关乒乓球问题的决心。

摸底调查中,没想到孩子们对乒乓球的了解是如此之多,他们对乒乓球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们不仅会自主地将提出的很多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还能够整理出要研究的子课题的名称。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选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兴趣,又品尝到了探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二、学生是课堂的策划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是一种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工作人员并做好调查记录,并尝试自己整理资料。以前的'综合实践课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问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时”,学生会很快地说出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询问老师和父母等多种调查方法。活动伊始,学生能够很快地制定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在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这个环节顺利、流畅地进行。

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本节课上,我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在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益的。此次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教师只是对各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是活动的真正策划者。

三、在合作中收获快乐

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获得了哪些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能否体现其个性化与创造性……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真正体现出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本节课较好地为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逐渐提高了合作与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1、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多一些指向性。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重复了学生的想法,耽误了时间,以致后面环节时间比较仓促。精炼教师语言,是一项耗时的“工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磨练。

2、虽然教案经过了精细的准备,但是上课时还是有些紧张,一个活动与另一个活动之间的衔接显得不是那么自然,有时忘记过渡语了。比如在展示完活动计划后让学生说收获,这两者之间的过渡不够流畅,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说收获的时候感觉比较仓促。上课期间,我还出现了几次课件操作的失误,快结束的时候课件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回到前面的内容里。

3、学生课堂的表现很不错,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再及时恰当些。由于平时教学忽略了评价的重要性,本次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多,生生之间的评价似乎也很单调。老师的评价语言如果能够再多一些激情,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是我将继续认真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让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也许我的课堂不是完美的,但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围绕“纸和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以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培养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察记录、访谈记录、变废为宝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想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纸的历史,纸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好各种种类的纸或备用的废纸。

2、研究学习的资料(成果)

3、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研究课题,教师谈话导入:请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教师把带来的纸做物品放在学生桌面,请学生观察。)(板书:纸。)

2、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我们生活当中处处离不开这些用纸做纸的物品。

3、通过教师与学生说说生活上的纸,让学生初步感知纸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它是无处不在的。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纸和我们和生活》(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

4、学生讨论,你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1)纸是用什么做的?

(2)纸是哪里来的?

(3)纸是谁发明的?

(4)纸有哪几种?

(5)我们每天要用多少纸?

(6)纸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7)纸和环境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课前,咱们班分成6大组回去查阅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交流好吗?

二、“纸和我们的生活”成果汇报展示会

展示内容:

第1小组:学习报告:包括《纸的历史》资料、学习体会

第2小组:访问报告:收集的纸的种类和用途的资料,自己的想法

第3小组:调查报告:班级用纸情况汇报,交流确定节约用纸的倡议书

第4小组:交流收集的《纸与环境》资料,展示绘画作品

第5小组:纸文化知识竞赛,讲述“纸”的成语故事。(如《洛阳纸贵》等)

第6小组:介绍变废为宝的方法,请会用纸制作工艺品的同学做小老师,进行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学习纸艺制作。

三、拓展延伸,现状分析,解决问题

1、大家说一说,评一评:让同学们说一说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浪费纸的现象,让学生探究、思考。

2、重点质疑。一位同学说:“一堆纸扔掉了真可惜,若是一张纸扔了不能算什么。”

(1)用课件展示“一张纸很少”。

(2)小组每人一张纸。

(3)全班每人一张纸。

(4)全校每人一张纸。

(5)全国1.3亿少年儿童每人一张纸。学生总结:可以积少成多。

3、探讨解决方案:生产:重视环保。使用:建议消费者节约用纸。回收:有计划地回收废纸,用于再生产。宣传:介绍国内外先进经验,大力推广再生纸。提出希望:让我们关注身边小事,关注生活;关注环保,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美好明天。

四、分享活动喜悦

1、师生分享收获:师: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共同研究,共同体验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也不例外,在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时候,我也学会了一种“神仙鱼”的折法呢,你们想学吗?

2、跟老师一块折纸。师:折好了么?看,一条条神气活现的小鱼多可爱!让我们把它们送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好么?感谢他们参与了我们今天的汇报活动,跟老师们说再见吧!

五、活动说明:活动不应只重结果:要让学生从各组学习的结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示,更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从真切的实践中,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1

让学生通过观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外形、重量等,指导关注自己的书包,引发对书包的问题思考。

了解书包的重量、样式、品牌、价格、整洁度、使用上的优点等

整理书包的方法:按科目把书分类装还是按书本的大小分类装等。

学生的书包。

一、教师活动与提问――认识你们的书包

1、书包里的东西该如何摆放?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却是学生经常忽视的,所以要提示学生明确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积累。可以让同学们找找看看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请他介绍一下经验。

2、书包的结构怎样?比如:是斜挎式还是背包式;挎着或背着是否舒服;书包有多少格;你的书包能否装下自己大小不同的书;外观是否漂亮等。

3、你对自己的书包的颜色有什么看法?比如:是否喜欢自己书包的颜色、这样的颜色由什么好处等。

二、学生活动与体验――认识我们的书包

1、小组合作:拟定认识书包的方法和步骤-----计划。

2、汇报拟定的步骤。每组选一个同学汇报拟定的计划,再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计划是否行得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3、共同讨论研究每项活动的具体措施:

怎样调查书包的重量:自己称、请别人帮忙称。

怎样调查书包的品牌:问、看标签、查资料。

4、制作调查表:

5、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

让学生敞开思路,细心观察,亲自实践,养成习惯。通过认识我们的书包的相关活动来调查了解同学们书包的重量、样式、品牌、价格、整洁度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发现问题的环节,通过称重量来体会书包重量与良好生活及学习习惯的关系,从观察书包的摆放、书包的整洁度,审视自身的生活习惯等,目的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探讨书包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亲历活动的过程,增强其生活体验,促其感悟升华。并由此引发学生对书包的进一步研究,继续研究书包的`学问。

三、教师指导

1、介绍书包的环节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定先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有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过程。

2、小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余地,提倡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占有资料,可以先交流一下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3、指导学生制作调查表。先明确要调查的项目、再更具需要设计表格。

4、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解书包与健康的关系的基本常识,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5、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教师可以提供案例,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借鉴。

四、整理调查结果

1、分小组汇报调查的结果。

2、指导学生根据各小组的结果写出关于“我的书包”的调查的整体结果。

3、展示调查结果。

1、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大?

2、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重?

3、怎样解决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大、越来越重问题?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运用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运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进行不同民族乐器借鉴。

教学准备:

1、多媒本硬件:

2、多媒体软件:《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欣赏音乐片段,考虑:

(1)作品名

(2)作曲者

(3)什么乐队演奏

2、感悟:为什么中国民乐队演奏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国民乐队演奏传统西洋乐曲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由此引发课题——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二、新课导入: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现象呢说明:借鉴的生命力每一种民间乐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民间乐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对异族乐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因此,民族乐器通过借鉴可以展现音乐作品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三、作品赏析:揭示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作品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排箫演奏与杨琴演奏的比较借鉴形式:用东方乐器表现西方民族情感分析:这种借鉴的特点(相同点及不同点)

作品二: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管子独奏与二胡协奏曲的比较借鉴形式:用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讨论:A、这首乐曲表现什么情感B、管弦乐队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C、这种借鉴的意义

作品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借鉴形式: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讨论:A、这种借鉴好不好,为什么B、这种借鉴是不是也体现民族性,为什么补充举例:马晓军与二胡结论:跨民族的乐器借鉴、渗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

四、实践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乐器借鉴,体验不同民族乐器的借鉴。

1、简要介绍色彩性比较强的几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性及与雅玛哈KB——410电子琴上民族乐器音色的比较

2、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上进行编辑乐曲1:茉莉花乐曲2:雪绒花乐器:弦乐(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体要求:

(1)分组讨论选择乐器

(2)派代表交流并说明为什么

(3)派代表进行操作五、小结:跨民族不同乐器的借鉴、渗透、合作不仅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相互尊重,从而应验了“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这句名言。

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下面是小学的教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活动内容: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漫游电的世界》里的第三版块“安全用电”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课件

3.若干铜丝.铁丝.塑料丝.小灯泡电池木棍实验报告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很大,有人说它是神奇的魔术师,有人说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安全用电》

二.幻灯出示三张有关安全用电事故的图片配乐资料: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电死在变压器上的人;第二张是太湖县晋熙镇的一个五岁小孩触电的事故;第三张是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现场图片,看后让学生谈感受。

1.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师:老师看后心里也很难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还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安全用电,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连一些用电器具都不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件。

三.幻灯出示闸刀、启动器、电笔、电灯开关图片指名认识并说说它的用途。

四.小实验。

教师走到一开关前,手按开关问:同学们请看这开关,里面有电,但老师用手按为什么不触电呢?原来开关外面这材料非常特殊,电不能从它的身体里流过,像这种料的物体,我们叫它“绝缘体”,相反,有的物体电很容易从它的身体通过,我们把它叫导体,那么到底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1.实验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且叮嘱实验后填写好实验报告。

2.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展示几张报告,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分别让用铜丝、铁丝、塑料做实验的同学到前台,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部分金属都是导体,像这样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绝缘体。

4.指名说说除了铁丝、铜丝等金属丝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回答有:大地、人体、水等)

5.师:正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人接触了电就可能触电。

6.出示安全警告:超过36V的电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20V的电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学校的电源都是220V的交流电,非常危险!

五.虽然220V的交流电很危险

但是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不注意安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指名说说画面上那样做的危害?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或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

六.既然人体能触电

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触电呢?请各小组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讨论,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两点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小招,记录下来。

1.讨论并记录。

2指名说说自己总结的小招。

3介绍跨步电压的形成几预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练预防跨步电压的方法。

师:虽然我们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万一触电了该怎么办呢?

七.“触电大救援”:

叫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模拟演示。

八.播放防止触电的视频。

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不玩弄电器设备,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十.课后练习:

1.和家人找找用电安全隐患。

2.写一篇“安全用电”的文章。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3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春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春天,培养儿童热爱春天、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春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做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感受春天的变化。

第二阶段:展示阶段。

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在“春天在哪里”的欢快乐曲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春天的情境。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唱这支歌,那歌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麽呢?

生:歌中的小朋友正在找春天。

师:是的,春天已经悄悄地走近你、我,走近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想不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找春天的?

生:想。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本班学生自己录的去公园、农村、野外“寻找春天”活动的录像片。同学们很快在片中发现自己熟悉的身影,高兴地呼着同学的名字,专心致志地看同学找春天的一举一动。)

师:片中是哪位同学在找春天?

生:是邢云、夏彬彬、曾庆楷三位同学在找春天。

师:他们是怎样找春天的?下面我们请录象片中的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他们找春天的经过及他们的发现。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生:星期天,爸爸、妈妈陪我到水上公园去找春天。我看见红的花、绿的草。

生:我和爸爸到郊外的田野去寻找春天,我发现小麦苗都长高了。

生:星期天我到游乐园去放风筝了。春天到了,放风筝的人多了。

(教师随着学生介绍将他们发现的春天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几位同学发现了这么多春天的信息。那你们又是怎么找春天的?发现了哪些春天的信息?想不想和同学说一说?下面我们就继续找春天,研究春天的特点好吗?

(此环节设计对凝聚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先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比一比谁发现的春天特征多。

1小组交流(约5分钟)

当录象片中的同学向全班展示了他们找春天的活动后,其他同学也希望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介绍给同学,这时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为每个

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讨论中,学生纷纷拿出收集的动植物图片、照片;小玻璃瓶内装的蚂蚁、蝌蚪、乌龟;种植的各种花、蒜苗等。大家边看边议,热烈发言,逐步认清差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认识得以提高。教师在班里巡视,观察学生收集的'东西,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典型材料,为全班汇报做好准备。

2全班汇报(约10分钟)

生:这是迎春花(出示照片)。冬天时迎春花的树枝是光秃秃的,春天来了开满了小黄花。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一看到迎春花开了就知道春天来了。

生:这是小蚂蚁(实物)冬天它藏在地里,天气暖和了,它们就开始活动了。所以我知道春天来了。

生:我带来的是小草(实物)。春天天气暖和,小草长出来了,看到绿绒绒的小草说明春天来了。

生:现在白天渐渐长了黑夜渐渐短了,说明春天来了。

生:天气暖和了,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少,说明春天来了。

――――略

(教师随学生汇报,把春天的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汇报中教师可以提一些建议性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你带来的什么?冬天时是什么样的?现在和原来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还可适时进行咨询,如这些植物的标本是从哪儿收集的?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活动向正确发向发展。

3归纳春天特征

归纳环节是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方法,概括春天的特征,完成对春天尽可能多的认识。

师:(指黑板)看,黑板上同学们贴的小草、树枝、花,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圆圈把他们圈起来归为一类?你们知道归为哪一类吗?

生:……这些都是植物。

生:那这些小乌龟、蚂蚁、蝌蚪……我们也可以归为一类(依此方法,引导学生按动物变化、天气变化、人的变化进行分类,归纳春天的一般特征。)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春天变化,真不简单!老师也收集到一盘表现春天的录像带,想不想看?

生:想。

(借助电教媒体,播放教学录象片“春”既可以帮助儿童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春天,欣赏春天,了解儿童难以看到的动植物,了解各地春天的不同景色,又可以帮助儿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第三阶段:体验阶段。

组织学生将本节课还未做完的事或还想做的事落实,使活动能继续下去。

师:课上我们研究、认识了春天的特点,那么课后还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做些什么呢?

(大家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一致同意继续开展以下活动:

1、继续开展种植活动,做好观察记录(或写观察日记)。

2、把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的春天用各种方式(绘画、手工制作、照片等)展示出来。布置以“春天”为主题的园地,美化环境。

3、课后师生共同把鸟窝放在树上,给小鸟安家。

4、用制作的风力小玩具游戏,充分体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乐趣。

课后每个同学选一个项目去做,下节课继续进行交流。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4

活动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河,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难点: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设计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的“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地设计了矛盾冲突的情景,使教师提出的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活动更注重幼儿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矛盾,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没水时的焦虑心情及有水后的喜悦心情,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设计思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娃娃洗干净。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它洗干净。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儿: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幼儿:不知道。

幼儿:被小偷偷走了。

幼儿:停电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问

①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幼儿:应该对她说别哭了。

幼儿:别生气了。

幼儿:我下次一定拧上水龙头。

②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幼儿:不能洗手。

幼儿:不能洗脸。

幼儿:不能洗娃娃。

③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幼儿:洗东西

幼儿:喝水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幼儿:用水能把娃娃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医院的白帽子洗干净。

幼儿:能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

幼儿: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

幼儿: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

幼儿: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效果分析

此活动通过我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难能可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可见孩子的节约用水的行为正在逐步形成。

第五篇:综合实践说课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1

一、课题生成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中,我在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发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在选题时,没有局限于学生手中的实践课本,而是把眼光落在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情况,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索的体验。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收获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从多个角度,用最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唤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

四、活动难点

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

五、活动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总结归纳,亲历亲为。

六、活动时间:一个月

七、活动过程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共分四个阶段,即“活动导航”、“实践体验”、“成果展示”、“唤起关注”

第一阶段――活动导航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设置巧妙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自身浪费现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反省思索。

2、确立课题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以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所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和所提问题的开放性,同时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并非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需要引导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留下有实际意义的,具有可操作的问题,再把语言整理一下,最后确定子课题。

3、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两个大组,自行推举组长,并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在此环节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而指导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们的亮点并及时向其他同学推广。

方案制定完成后,各小组长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首先,各小组根据各目的课题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访谈方案,明确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同时根据小组需要聘请指导老师参与活动。

其次,上网或通过其它媒体收集整理各种校园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收集各人节约小故事,以及身边同学中的节约行为。

第三、根据既定的活动方案,采用问卷、采访、观察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第四、整理活动记录,整理并统计调查问卷,交流活动心得,同时商定各组展示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关注学生们的活动,并对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注意活动的生成性和指导的适时性以及学科的综合性。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成果展示

注意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积极实践。

首先,就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这一段时期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然后让各小组以组长为首,依次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以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教师则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收获。

第四阶段――唤起关注

让学生们把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所形成的想法,以倡议书、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以期能唤起全校甚至全社会对活动的关心,对问题的关注。一起行动起来,提倡节约,减少浪费。

八、教师反思,致结束语

我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说课稿2

下面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广播站》这一主题活动的活动成果展示阶段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活动背景:校园广播站是广大师生选择学习、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电波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做出积极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所展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广播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钟广播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较出色地完成广播任务呢?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广播站出谋献策呢?于是《校园广播站》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采访了解校园里各种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和趣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组织、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校园,关心集体的感情。

三、说B教法学法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学会策划一次广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也感受到了广播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教师以校园广播这个学生每日所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体验广播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说课前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不同,如果学生不对本课内容作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1、学生准备:

采访校园广播站负责人,了解广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园各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运用,写出初步的设计思路。

2、教师准备:

(1)搜集精彩广播片段;

(2)拍摄学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径的照片;

(3)制作课件。

五、说活动流程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共同参与《校园广播站》。(师板书)

2、回顾上阶段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并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广播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对前阶段的活动再一次进行梳理,真正进入到广播员这个角色中。)

3、小组讨论,确定广播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确定的主题及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修改广播内容。(小组合作)

(2)、在模拟广播之前,请同学把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3)、通过听录音,提醒学生在播音时的注意事项。

(本环节是个关键环节,只有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对广播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出色地完成接下去的广播任务,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完成广播任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报,其他成员配合。

并集体讨论,畅谈收获。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广播员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广播带给我们的乐趣。)

5、畅谈活动感受,填写收获卡,交流收获卡。

(每一次体验活动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取长补短,既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收获也不小。校园广播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转机,让我们的学习渠道多了起来。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门校园广播将会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更多光彩!

7、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爱校园广播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3

一、主题的提出

动画片以简洁明了、活泼可爱、夸张生动、充满幻想的特色,倍受人们喜爱。出示视频:

学生天天看且百看不厌,家长却出现担忧等问题。出示视频: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形成近视眼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标准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担忧等,我们决定以《动画片》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主题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上网查资料、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史,明白看动画片的利与弊,学会有选择,有目的地收看动画片。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自主地上网查找、调查、采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创新的科学意识。

三、活动时间:两学期

四、活动实施过程

本次说课,我重点说一说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插入一些视频,由于视频是学生拍的,不够专业,声音、图片不够清晰,请大家谅解。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画片的热情。

2、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子课题,制作小组的活动方案。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定研究的主题。

我首先播放不同种类的、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出示视频),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商议,确定主题为《走进动画片》。(出示视频)

关注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动画片,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子课题。(出示视频)

经过筛选、梳理,形成了子课题。(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活动小组和信任的小组长,(出示视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制作活动方案相当困难,在实施中,我注重对活动方案进行方法指导和示范,并利用课件直观地解决填写中的困难。(出示视频)

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不停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出示视频)

学生经过互评、质疑、不断地修改,完善各小组的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能有效地指导小组的活动。(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着手进行准备,打算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和实践,初步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资料及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过程性。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方法指导。

(1)活动开展落实,形式多样。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踊跃地开展了活动:上网查找资料,采访、实地调查。通过跟从,我发现上网查找资料的同学做的很好。由于计算机的普通运用,上网查资料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请看种类组家长给自己孩子拍下留作纪念的视频。(出示视频)在小组汇报中,孩子们获得了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出示照片)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小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采访这一活动形式难住了孩子们,我决定以采访为主题开展一次方法指导课。

(2)活动前进行方法整体指导。

我首先播放一条石花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校名师的视频,看了记者采访的过程后,小组展开了讨论,通过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了采访方法。(出示视频)

各小组重新设计采访提纲,孩子们相互鼓劲,准备再一次采访。(出示视频)

制作组采访石花电视台工作人员(出示视频)。

通过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介绍,学生们也想制作一部简短的动画片,通过我的指引,信息技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了愿望。(出示照片)

(3)活动中进行方法个别指导。

利与弊小组从网上获取了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但还想了解身边人的真实看法,但不会制作调查问卷表,我对这一小组进行了个别指导。(出示视频)

学生拿着自己的调查问卷表向自己的同学、家长进行发放。(出示视频)

(4)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发展史组的同学从网上查找了从早期到现在的动画片的发展史,可谓是资料多多,个个沾沾自喜,自认为最先完成了任务。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引导:从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打算研究些什么?最终学生们从资料中发现我国动画片衰落与鼎盛期,并查找出衰落的原因,打算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给每一个学生。(出示视频)

(5)实地考查,注意安全。

喜爱动画片组的同学密切联系生活,想在生活中实地考查不同人群对动画片的喜爱程度,我大力支持学生们的想法。

外出前我对学生作重要强调:一是注意小组成员的人身安全,二是活动过程中要文明有礼貌,三是可以请家长指导老师跟从。

学生们走进了社区、家属楼,询问了不同年龄的人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学生们走进了服装店、商场,发现了很多动画片商品,并拍下了很多图片,收集了很多动画片商品。(出示视频)

(6)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反思。

利与弊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查找,调查问卷等收集了很多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在小组汇报中出现了分歧,通过指导,学生准备开一个小小辩论会。(出示视频)

通过辩论,得出了看动画片不仅有利也有弊,要有选择地看。小组通过商量,要让全校的同学都明白自己亲身体验的道理,决定以《倡仪书》的形式进行宣传。

在这一活动中,小组成员刘伯奕参予了整个活动,得出了自己看动画片的真实感受。(出示视频)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群策群力,把文字资料收集成册,图片、视频资料存于电脑中,并开始策划汇报的内容、形成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

1、各小组选择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2、当其他小组汇报时,能做到耐心倾听,学生欣赏、评价。

这次成果展示活动形式多样,生动逼真。请看各小组精彩部分回放。

种类组:让学生欣赏了不同种类的动画片,并进行了有奖回答。(出示视频)

发展史组:展示了小组成员制作的手抄报 。

制作组:展示了自制的简单动画片。

喜爱动画片组:展示收集得动画片“商品”,精彩的模仿秀。

利与弊小组:致家长的一封信,解决了家长的担忧。倡议书让全校学生明白要合理看动画片。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评比最佳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评比最佳队员,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活动延伸,激发学生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情。

我们开展了评选最佳小组。(出示视频)

评选最佳个人。(出示视频)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和老师的综合评价,我们最终评出了两个最佳小组和3名最佳队员。

学生谈今后的畅想:(出示视频)活动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综合领域中不断成长

学生自我评价:(出示视频)

家长评价:(出示视频)

教师自我评价: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

3、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在活动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活动中,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能充分放手,限制了部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宣传,让综合实践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开展的更加生动、活跃。

综合实践说课稿4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巧制作”主题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1、实践资源丰富:我校位于渤海岸边,贝壳资源丰富。

2、部分家长、学生具备简单制作经验:出海的渔民们经常把好看的贝类产品壳精心处理后制成心爱的小工艺品,一些心灵手巧的同学也模仿制作出简单贝壳作品。

3、20xx年我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校,开展了以“走进贝壳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先后进行了“渤海湾贝壳种类调查与收集”、“古贝壳堤的认识与保护”等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参观激发兴趣、拓展生成了小学六年级“小小贝壳巧制作”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以贝壳简单制作为主题目标设计,不是让学生做工艺品)

1、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简单制作过程,调查、预设、和自我调整能力得到提高。

2、掌握简单制作的过程、方法,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3、

(1)不怕挫折,坚持完成作品,合作改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体验到制作成功的快乐,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的意识。

设计意图:三维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指导学生操作和活动评价。三维目标之间融合交错,不宜单独区分,因此没有单维分列。

三、活动课时及重点、难点问题

运用弹性课时组织活动,共16课时。

(1)第一阶段:一至四课时连续进行,初步确定作品名称、预设制作方法、方案。

(2)第二阶段(教学难点):五至八课时连续进行,确定作品名称、选择方法、制订初步方案。

(3)第三阶段(教学重点):九至十课时,确定制作方法、完善方案。

(4)第四阶段:6课时,尝试制作、成果交流、精巧制作阶段。

设计意图:喜欢的作品不一定能做出来,需要材料、技术支持,所以作品名称不是一下就能确定的,相应的方法、方案也要随之调整,整个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四、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初步确定作品名称、预设制作方法、方案。

创设情境,走近主题

1、参观、欣赏两种作品:(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第一种学校科技活动室贝壳制作作品。播放参观作品

第二种作品是网上贝壳工艺作品。播放欣赏作品

2、引导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想做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并从造型、颜色等方面说出喜欢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制作作品?”

设计意图: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重视的不仅学生探究的结果,更重视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真实体验。

3、采取两种方式探究结果

第一种方式——猜想。启发小组猜想,讨论制作准备、制作方法等技术性问题。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为猜想是创新活动的开始,没有猜想就没有万有引力的发现。

第二种解决方式是网络调查和走访调查验证猜想。

设计理念《指导纲要》要求:制作活动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应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同时对本地有制作经验的人员进行调查,也得到了实在的指导。

设计理念:填写调查表可以使学生调查活动规范化,同时积累了资料。

(二)第二阶段(活动难点)确定作品名称、选择方法、制订初步方案。

按小组提示汇报调查结果,共同评价、总结方法:

设计理念:网络内容纷繁复杂需要辨别真伪、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亲历探究过程,这也是综合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

(三)第三阶段确定制作方法、完善方案

1、小组讨论、评价确定自己作品制作方法。

2、集体评价方案,确定方案。

(1)评价句式:

“……这是我们小组的方案,请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

“看谁能为自己或兄弟小组提出评价意见?”

“第几小组已经考虑到了某些方面如果再考虑到什么方面就更好了”

(2)指导课件:活动子主题、活动的准备、制作过程与任务、安全事项等方面指导。

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和方案是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我只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始终没有讲解,方法、方案都经历了“预设猜想——初步确定——完善确定”过程,因为这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安全问题则不然,学生想不到的,必须马上明示,不可探究,结果(安全)第一。

(四)尝试制作、成果交流评价、精巧制作

贝壳粘贴作品、花篮作品和粘贴画完成情况较好;

风铃作品工序较多,造型设计、粘贴位置选择确定较难,而且粘贴部位面积较小,完成进度较慢;

塑胎作品制作也碰到了难题,塑胎短时间学生完不成,学生们就聘请木匠师傅作指导,另一个问题是塑胎粘贴需要的贝壳体积小、数量大,贝壳再收集、粘贴时间较长。

我积极鼓励因为活动结果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

请看制作图片:播放制作作品

五、活动评价及感言

学生感想较多,有收获也提出了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看似平常的贝壳,制成作品摆在家里,全家都很高兴,但做好不太容易,要费点劲儿;调查时以为制作比较简单,可是一做问题就出来了,还要解决很多问题……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相同的感触:现在贝壳无论从数量还是形状大小上,要比三、四十年前相差太多啦,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六、课后反思:

1、学习《纲要》,才能有效指导。刚设计活动时我从网上找到一些精美的贝壳作品,心里很高兴,随后打开《纲要》一看,小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简易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初步具有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及技术实践能力”。于是我先改了目标,活动基本符合了学生年龄特点。

2、技能需要反复探究才能形成。活动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开始设计6课时变成现在16课时,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畏难情绪,方法只有一个“鼓励、支持,耐心指导”,让学生再调查、实践。也使我理解到技术实践不同于其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重组的活动,经验和教训同在,失败和成功相伴。

3、兴趣不仅是起点,而且贯穿探究过程始终,才能保证学生活动主体作用。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很难长时间的关注同一件事情,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意志比较薄弱,因此过程中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礼貌交流,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创新思维,有利于维护同学们自尊和团结奋进的氛围。

4、体现了课程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活动与信息技术、美术、数学等学科整合,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多名指导教师的参与,既加强了指导力量,也使学生多方位、多视角的探究活动,效率得到提高。

5、充分重视活动安全,制订安全预案。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活动环境,学生从安全意识、防范技能方面受年龄特点限制,制作活动中意想不到“小伤”时有出现,所以我始终把安全事项作为活动首要条件考虑。

综合实践说课稿5

一、关注生活萌生主题

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总会看到一个个“小眼镜”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眼镜”坐在教室里学习。透过这“小眼镜”,我们惊讶,我们震撼,我们伤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大声疾呼:“让小眼睛亮起来吧!”我们决定对小学生的视力进行调查,呼吁社会:为了青少年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来关注青少年的眼睛保健工作。

二、关注发展明确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我整合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认识“近视眼”的危害。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伤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眼保健卫生习惯。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统计分析,知道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能够运用、处理所掌握的信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常见的保护眼睛的方法。通过实践,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合作,整理小组的集体研究资料,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关注策略确定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基于教学目标,整个活动以调查、分析、查找、访问等主要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评价的能力。

四、关注过程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课内1课时,课外1周)

1.引发思考,确定主题

出示小资料: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至关重要。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人,近视患者已超过3亿人,低近视近千万人,占世界第二位。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初中生55.22%,高中生为70.34%。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到30多万人。

看到这则小资料,同学们惊呆了,经过多次商讨综合意见,确定本次综合实践主题为“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2.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仅几分钟时间,孩子们就提出了很多问题。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近视有哪些危害?

怎样预防近视?我们学校有多少人得了近视?

近视有什么症状?近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归纳整理,定子课题

孩子们经过讨论,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列出了几个符合实际需要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

调查我校各班小学生眼睛近视的现状;

学习眼睛基本结构,了解近视眼产生的原因;

知道近视眼的危害;

探讨预防近视的方法及措施。

4.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为保证活动有组织,并有序进行开展,组织学生自愿结合成立4个小组(现状统计组、原因调查组、危害知晓组、预防策略组),并推荐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商讨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明确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地点、内容等。(下面是每个子课题研究前要制定的活动计划)

小组活动计划表

研究的子课题

小组成员

小组长

指导老师

小组分工

实践步骤

课题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展示

具体活动步骤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参与人员

预期效果

成果形式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搭配,因为自由组合可能会出现“强强联手”和部分学困生“没人要”现象,这时我出面做好协调工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推荐的组长有组织能力,使本组组员团结、合作开展活动。在制定计划时我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各小组采用哪种研究方法?组内成员如何分工?什么时间进行?这些问题由学生自主决定,我只是适当加以点拨。

(二)第二阶段:具体指导,精心实践(课内4课时,课外3周)

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直接放学生出去调查,问题是很大的,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要伴侣好参与者、引领者、点拨者等多种角色。

现状统计组

本小组成员一些同学为一年级同学们检测视力,一些同学到学校档案室查阅学生的健康卡,对全校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还有一些同学通过问卷调查、笔录、录音等形式了解全校学生用眼习惯状况。这个小组碰到了困难,视力多少才是近视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我主要指导了近视的范围以及调查问卷的格式和问题的设计,并帮助他们印制。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统计好数据,通过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原因调查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近视产生的原因时,他们都只是通过查资料,途径太单一,我引导学生可以去咨询科学老师,也可以去采访眼科医生。他们经过讨论,一部分人去咨询科学老师,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近视是怎样形成的;一部分人去采访眼科医生,得了近视眼怎么办?为了不让学生出去吃闭门羹,我为全班学生上了一堂“学会采访”的方法指导课,教学生如何敲门?如何跟人沟通?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采访的目的编写采访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去采访,谁去采访,谁记录,采访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式来记录内容,采访时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招到拒绝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我又指导学生想像情境,模拟训练,根据情况,找出对应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学生学会了采访。在后来的采访中他们获得了成功,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甜头。(视频)

危害知晓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近视眼的危害时,通过采访戴眼镜的人,让他们说说近视眼的危害。这个小组成员有的采访了近视的亲人,有的采访了近视的同学,还有的采访了近视的亲戚、朋友,了解他们戴上眼镜的苦恼。危害知晓组的学生还在班上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说说近视眼有哪些危害,自己平时是如何用眼的。(视频)

预防策略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如何保护眼睛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近视防治与饮食、运动的关系;咨询眼科医生,了解治疗近视的一些方法;采访正在接受治疗的小朋友,怎样矫正视力;采访体育老师,正确做好眼保健操;还制定了护眼计划。学生在查阅资料时,途径太单一,我给学生提供材料的来源渠道,如看书、看健康报等,提供一些网站,为同学们查找资料开辟便捷的途径。

拓展延伸,制定护眼计划,我引导学生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制定。

【日常安排:(如一日做3次眼保健操,课间或连续用1小时即远眺或转动眼球)

行为习惯:(如用干净的纸巾擦眼睛)

饮食:

运动:

其他:】

初步调查之后,学生搜集到很多的资料。问题是有了资料以后,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以为找到资料,主题活动也就结束了,汇报的时候只要照着说就可以。这样一来,综合实践就成了资料的搜集,学生收获不大。我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对材料进行取舍,资料可以用各种形式来整理,如图片展示、自编儿歌、手抄报、制成小册子等。

总之,要一路延续综合实践活动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全程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做到放手不撒手,指导不代替。

(三)第三阶段:展示成果,推广宣传(课内3课时,课外1周)

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这个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他们通过绘制手抄报、板报、倡议书、制作宣传单等,发放给行人和全校同学以及录制预防近视的专题讲座,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向全校同学宣传、展示,以引起广大同学、相关人员和部门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既是体现能力,自我肯定与展示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交流分享,相互学习与欣赏的过程。

现状统计组:近视现状的调查(ppt)

原因调查组:近视产生的原因(ppt)

危害知晓组:近视眼的危害。(ppt)

预防策略组:如何保护眼睛(ppt)

展示这样一过程,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真正领悟到了爱护眼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第四阶段:评价活动,反思提高(课内1课时)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历时两个月的“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了。我为他们设计了一张评价表。通过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选出了优秀个人和优胜组。

五、关注反思回顾总结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选择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为研究主题,突破了教材和学校的局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爱好及兴趣,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入社区,完全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学生们的个性特长还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擅长发现问题,有的擅长资料收集,有的擅长社会调查等等,学生的合作意识必然增强了,社交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合实践说课稿6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我深知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更大的困难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是一门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乒乓球活动是在全校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乒乓球特色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了本节课。通过本节跳跃的国球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调动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学生更加热爱乒乓球运动,各项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乒乓球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功:

一、兴趣引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呆板的书本,超越传统的课堂,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在多维的时空中,发挥了学生的灵活性,提升了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与实际体验,增强了综合的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节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乒乓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对乒乓球的好奇心;然后在第一个环节中,激发他们对乒乓冠军的敬佩之情;最后,坚定学生学打乒乓球并研究有关乒乓球问题的决心。

摸底调查中,没想到孩子们对乒乓球的了解是如此之多,他们对乒乓球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们不仅会自主地将提出的很多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还能够整理出要研究的子课题的名称。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选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兴趣,又品尝到了探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二、学生是课堂的策划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是一种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工作人员并做好调查记录,并尝试自己整理资料。以前的综合实践课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问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时”,学生会很快地说出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询问老师和父母等多种调查方法。活动伊始,学生能够很快地制定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在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这个环节顺利、流畅地进行。

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本节课上,我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在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益的。此次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教师只是对各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是活动的真正策划者。

三、在合作中收获快乐

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获得了哪些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能否体现其个性化与创造性……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真正体现出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本节课较好地为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逐渐提高了合作与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1、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多一些指向性。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重复了学生的想法,耽误了时间,以致后面环节时间比较仓促。精炼教师语言,是一项耗时的“工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磨练。

2、虽然教案经过了精细的准备,但是上课时还是有些紧张,一个活动与另一个活动之间的衔接显得不是那么自然,有时忘记过渡语了。比如在展示完活动计划后让学生说收获,这两者之间的过渡不够流畅,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说收获的时候感觉比较仓促。上课期间,我还出现了几次课件操作的失误,快结束的时候课件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回到前面的内容里。

3、学生课堂的表现很不错,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再及时恰当些。由于平时教学忽略了评价的重要性,本次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多,生生之间的评价似乎也很单调。老师的评价语言如果能够再多一些激情,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是我将继续认真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让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也许我的课堂不是完美的,但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7

《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为了将四大领域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整合形成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课,使他们走进社会、走进民间、走近电脑,了解民风民俗,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农家过春节》。

一、说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充满了快乐和祥和的气氛,是每个人儿童时代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春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对于春节吃喝玩乐的表层体验上。为了让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使学生不仅爱过年更了解“年”,因此,我开展了“农家过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习俗,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学得愉悦,学有所成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活动前了解情况,制定活动方案。

2、教师先期收集有关的资料,初步确定活动展开的方面。

3、确定研究的形式、范围以及工具。

4、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给学生做借鉴。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教师通过先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引路的工作。)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确立主题阶段

2、制定方案阶段

3、实施研究阶段

4、整理成果阶段

5、总结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成立小组

第一步:游戏引入活动主题

第二步:成立小组,确定子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阶段

第一步: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部:方案展示、修改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依据学生方案进行指点改进。教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以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主,也是小组进行《农家过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在此环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情况,教师要对一些问题给与指导)

第四阶段整理成果阶段

第五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在整个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调查表了解了学生活动主题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这为我后面的活动定位做好了充足准备,同时在课题的确立上也充分以学生为本,满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有了学生情况的调查,为我后面的导入主题做了准备,我可以提前做好课前预设,通过适当方式导入我的实际教学目标,这样就满足了以学生兴趣为主,还不会偏离实践活动的目标。

在整理活动环节,我利用整理讨论会和优秀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拓宽了学生整理的空间。在整个的活动我每个环节都亲身参与,并适当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的重视,也亲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活动毫无顾忌,完全放开了手脚。但在活动的实施环节,由于各组学生活动时间的冲突,我不能保证全程参加每个小组的活动,这是还需要协调解决的不足之处。

综合实践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寻访永州八景成果展示课。(出示课件)

永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隋代以前称为零陵,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境内因潇水、湘水汇流,自古又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和历史文化于一身。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千古名篇。从此,永州便成为后人寻幽访古、旅游观光的佳处。学生通过寻访永州八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永州文化,深切地感受家乡永州的神奇魅力。

这堂成果展示课我将从教学理念、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本堂课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我所教的五年级九班的孩子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乐于探索,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合作中充满热情,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在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指导方面,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引导他们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永州八景,关注永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本堂成果展示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示课件)

知识目标:

通过对永州八景相关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展示,了解永州八景的具体位置、历史故事及现状。

能力目标:

一是在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学会在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情感目标:

一是通过交流、汇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保护家乡景点,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是形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节课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的后期结题阶段,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一是可以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使课题组成员享受成功的体验;二是可以实现研究成果共享;三是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出示课件)是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更加热爱家乡,同时引起社会对家乡文化的关注,而难点则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孩子们上报的内容确定汇报次序。其次,每组编写好汇报提纲。最后由各组自主确定主讲人。

这节活动展示课的基本思路是(出示课件):“吟诗文赞永州”—— “观图画识永州”;——“同畅游赏永州”——“齐保护建永州”。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扣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积极、和谐、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这堂课。本堂课我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展示。

接下来,请随我走入课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有人说,走进永州,如同走进一条多姿多彩的文化长廊。永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都曾写下许多赞美永州的诗文。诗文组的孩子们被一首首优美的诗和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吸引了,决定在“吟诗文赞永州”这一环节,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诗歌朗诵这一形式,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永州文化的初步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多精彩,请看。(出示课件)

诗中的永州真令人神往!永州不愧“诗文潇湘”的雅称。欧阳修有诗云:“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图画中的永州又有怎样的迷人魅力呢?

在“观图画识永州”这一环节中,图片组的孩子们在诗的氛围中准备为我们呈现一组精美的图片,感受永州八景的旖旎风光。(出示课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到永州八景的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小组同学分景点进行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实地考察拍到的图片和采访的录音资料,孩子们还把实地考察过程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这一组得到充分体现。

此时,我很感动,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和执着,这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追随着古人的遗迹,徜徉于如诗如画的锦绣潇湘之中。

第三个环节“同畅游赏永州”。导游组的孩子们首先统计好调查问卷,从问卷中获得了相关信息,他们认为永州八景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宣传,值得开发。于是,孩子们在展示前针对自己喜欢的景点准备了导游词。在汇报交流课上,组员们扮演小导游的角色,推荐了几个值得一去的景点。这种汇报形式很新颖,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令所有同学都跃跃欲试。(出示课件,教学实录)

一段段精彩的'讲解,让大家不禁喜欢上了这些小导游。我的内心也被激起层层涟漪。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令我们深感痛心的地方。行动组的孩子们用其独特的眼光和行动,告诉我们身为永州人应该怎样保护八景,如何把文化传承下去。

在“齐保护建永州”这一环节中,行动组的孩子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分工合作,办了一期以永州八景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写下了一篇《回龙塔的自述》控诉人们对文物的破坏,组员们对于保护永州八景,给区政府的领导写了建议书,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保护和宣传永州八景出一份力。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出示课件)

孩子们的想法那么独特,多么富有创造力啊!

最后,针对孩子们活动中的展示,我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了课件进行播放,让孩子们分享活动体验,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继续开展活动,并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诗文组的同学想把搜集到的一些经典诗文背下来,并建议老师把其中的几首教给全班同学。图片组的同学想把他们拍摄到的图片进行整理,在学校进行展出。行动组的同学关注时事动态,他们了解到10月27日,省旅游局的领导对永州八景中的回龙塔、萍岛、愚溪进行了考察。孩子们认为应该要把永州八景及永州文化推向社会,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行动中来。而导游组的同学跟老师建议,通过建立博客或者专题网页将永州八景这一寻访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可以根据八景的地理位置,设计最佳的旅游路线图,为游客“永州八景一日游” 提供方便。孩子们这些新奇的想法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动,我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喝彩。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收获了许多: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区实践、探究,自主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2、欣赏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将活动中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始终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

3、学校、社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与参与,保障了活动有序地开展。

永州是一本书,期待您的翻阅;永州是一幅画,期待您的欣赏;美丽的永州,期待您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示课件)永州欢迎您!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9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走进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能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获得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学生活动场面等,揭示了“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对花卉进行观察,了解一些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特点、作用。)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自然界奇妙的事物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新知、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激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我和我校的四年二班学生共同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花与我们的生活》成果汇报展示课.从活动过程的设计来看,本次活动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会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下面就整个活动作具体说明:

一、研究大主题的产生确立

《花与我们的生活》的这个研究主题,仔细研究后我认为以自然界常见的花卉为活动对象,设计观察、调查访问、交流、实践、活动、延伸等活动,我个人认为综合实践课的设立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科技、科学知识,研究得多么深,而是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身心、能力得到提高才是目的。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添加了颂花、成果展示、实践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探究花卉的活动,并努力做到学科整合,集常识、语文、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为一体,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实施中的小主题的产生

这个主题我是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的,分别是导入激趣、调查整理、汇报展示、扩展延伸。

1、作为教师都知道导入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综合实践课更是要通过本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所以我的导入课是选择在学校的电脑室来完成,首先我先为学生提供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出示幻灯片)从视觉上来调动学生,果然让他们发出了美的惊叹,接着通过学生的调查,蓦然发现原来生活中平常的花并不平常,自己对花的了解很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探究热情,最后再让他们自己利用网络搜索和花有关的内容,为确定小的研究主题埋下伏笔,学生从网上和身边生活中来进行搜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从花的种类、花的作用、花的特点、观赏之外的作用、甚至是颂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的,这也与我提前的预想基本一致,分组工作较顺利地完成,但是通过这种形式我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不强,必须在老师或少数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搜索任务,这一点也是今后让学生锻炼加强的地方。

2、上过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知道调查整理这一阶段的实施是决定了是否会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但他也是最难开展的环节,学生的研究方向过散,也不太会整理搜集来的资料,作为老师大多身兼其他学科,也没有很多的精力进行细致指导它,我只能利用课上时间一个一个小组来指导,没有指导的同学可以在本组独立研究或先写其他学科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法学生的研究方向性更明确,资料更符合本组的汇报主题,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每个组的情况,给予知识上、技术上、资料交流共享上、以及汇报形式上最适当的帮助。另外,在指导中我发现学生在为汇报做准备时采用的方式多是口头读资料,所以我在课上反复强调汇报的形式是要把你的资料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同学们感兴趣乐于接受才行。

3、在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欣赏各种花卉的图片,讲讲花的名字和有关花的故事来增加学生对花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爱花之情和对花的了解。通过大量的搜集调查,让学生掌握了有关花的知识,从而也为学生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融入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给人以视觉美感,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1、上课的过程还比较蒙胧,现在在探索阶段,所以上课的尺度不能很好把握,不知道这个主题的学习需要几课时,虽说自己可以放宽,但总不能看到学生没全部学好,又多一课时,这样下来,其他的主题就不能进行教学,紧张的三周下来就不能把所有主题学完。怎样分配这个尺度,一个学期制定几个主题比较合适?还得继续尝试。

2、在学生调查研究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有些吃力,需要教师给与很大的帮助。

虽然问题还存在,但我们已经看到可喜的一面,通过整合,学生的观点已经慢慢在改变,而且学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知识点非常丰富,用“开心快乐”一词来形容学生学习一个个有趣的主题的心情,已经理所当然了。主题学习的千变万化,确实能抓住儿童的好奇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主题的确定能决定课程开展的顺利与否,这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运用教师的智慧来设计解决问题则更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根本、最宝贵的灵魂,是生命线,因为这是在活动过程本身中所迸发出的自然本质,在这一片广阔的沃土中,等待着我们去开垦。我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综合实践说课稿10

前期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但是多年来,因为课程开发的难度,评价机制的缺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举步维艰。武穴市教研室以素质教育六个一活动为突破口,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让实践活动成为武穴教育鲜明的特色之一。我们附小三至六年级数学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一起开发了48个主题活动,并通过集体攻克,将所有的主题内容制定了方案,然后各班根据学情再开展活动。

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面发展?我认为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脚手架,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下面我以四年级《我们去旅游》谈谈我们的探索过程。

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能够做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快乐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开展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多元评价,使教师的指导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合作,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5、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1、全员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活动的主角;2、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旅游常识;3、合作性: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活动策划,活动开展,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

脚手架要素之一:活动策划,做好三定

1、确定主题。上课伊始,我出示一些名胜古迹以及优美风景的图片,问学生喜欢旅游吗?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旅游的感受,学生特别喜欢这个话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学生交流后引出主题,并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

(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筛选,最后确定了要研究的旅游准备、旅游安全、文明旅游、开心旅游四个方面的内容、

2、确定小组。在确定好要研究的子课题后,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

3、确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

脚手架要素之二:活动开展,把好三关。

1、要求关。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注意安全,做爱护环境的小公民,与人交往要礼貌,要遵守交通规则。

2、指导关。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甩手掌柜,而应该是学生的活动协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旅游准备组同学首先要做一个问卷调查,想知道人们旅游前要带的物品有哪些?可是调查对象迟迟没有确定。他们想调查全班同学,可又担心年龄小考虑不全面。想调查家长,可最近又不开家长会,见不了家长面。后来,我建议他们采取调查表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他们立刻就能心领神会,把问卷调查表发给同学们,带回家给家长调查,由每组负责人收齐并作好统计、就这样他们顺利完成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

又如:旅游安全组同学通过上网搜查知道旅游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这几大方面。困难最大的是负责研究交通安全的同学,他们想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又不知道该采访谁,此时我告诉他们,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龙潭路有一家旅行社,在那儿应该能找到你们想要采访的人。至于要采访的内容他们之前有计划,也就不困难了。而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不知怎样说服了学校的微机老师,让老师帮助拍摄下来了,并且在微机老师的帮助下下载了很多交通安全的视频。

3、梳理关。学生们在开展活动后,收集的资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稿,一类是视频,以PPT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资料。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我跟微机老师进行了沟通,请他在上微机课的时候重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经过两个课时的努力,部分同学承担了各组PPT制作的任务,再经过微机老师和我的指导他们终于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这些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脚手架要素之三:活动总结,走好三环

第一环节:多样呈现。

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还给大家提出了汇报过程中要有与同学互动的有奖问答或竞猜环节,奖品是由一小组同学提供的省会城市地名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齐心协力意识。也为此次活动的多元评价提供依据。汇报由组长主持本组,一名组员负责演示PPT,其他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调查的成果。

旅游准备组:通过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知道了旅游前物品的准备分为三个等级。(大屏幕展示)接着组员分别介绍所带物品的用途及重要性。有奖竞猜环节是让同学们猜一些特殊必备品如针线包、常用药、指南针等的作用。

旅游安全组同学不但跟大家分享了采访的成果——即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有奖竞猜环节中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火车票的信息,学习了乘火车的程序,还通过视频告诉学生怎样安全乘车,而且分别为大家介绍了住宿安全、饮食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的详细内容,还办了一期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由组员共同创编了一首旅游安全儿歌,(大屏幕)虽然还很稚嫩,却足够引起了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

文明旅游组同学通过在公园里拍的视频美与丑,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视角冲击,接着他们设计的有奖竞猜就是找出视频中的不文明行为喊停,找对了奖一个地名卡,然后一起分析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他们调查到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最后还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同学们做文明游客。

最后展示的是开心旅游组,他们早就迫不及待了,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对同学们的如何分享旅游成果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然后把他们搜集到的同学们小时候的旅游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有奖竞猜照片上的人是谁?然后进行随机幸运点击,点击中的同学上台跟大家分享他的旅游故事。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培养学生了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多元评价

1、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谈谈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以及活动后的收获。(看视频)2、学生完成自评表。(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A、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B、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C、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D、在活动时我积极参与了吗?E、在需要操作时,我动手了吗?3、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第三环节:多方推介

1、做成了《旅游宝典》送给每个家长一份。

2、办一期旅游常识展板在学校门口展览。

3、将活动过程制成光盘,送至校电视台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我的启示: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给我最深的启示有三点:

1、适合,才能凸显价值。选择孩子愿意参与的,选择真正对孩子发展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核心价值得到体现。

2、指导,必须讲究策略。为活动课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为学生有效有序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3、活动,不是唯一目的。我们的实践活动课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重视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继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同时,这节课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如何打开学生的视野,突破局限性?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全员参与的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既有肢体活动,又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将是我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努力的目标。

综合实践说课稿11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还是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学生活动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指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知道手上有指纹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本节课通过呈现漂亮的由指纹做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问号是开启一切知识的金钥匙”,引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本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指纹有哪几种?指纹有什么用?”。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本次活动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整节课中,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没有停留在表面,体现在学生自身探究过程的完整。

“拓印指纹”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印泥进行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在小纸条上拓印一次,然后总结用印泥拓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在这个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美术课上学到的拓印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这里展开想像,就得到了拓印清晰指纹的方法。这样既想到了新方法,也对美术课上学到的旧的知识有了一个回顾,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两个学科的联系。并且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拓印指纹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并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事情,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屏幕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印泥将指纹清晰、完整地拓印下来。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另外,拓印出清楚的指纹是学生后继学习和探究指纹一样吗、指纹的形状等问题的基础,所以,让学生自己先练习拓印指纹,并归纳出拓印出清晰指纹的方法。这时才将指纹采集卡发下,让学生采集指纹。

采集好了清楚的指纹后,让学生观察指纹并试着画出指纹的纹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在画下指纹纹路时的疑问,让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做得很出色,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本节课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指纹的科技应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指纹的重要性。

纵观整堂课,我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看,去“玩”,去“探究”,本课的重点是拓印下清晰、完整的指纹,尝试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解决。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会由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提升到制订一个研究的方案,自主探究等。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后一个环节“指纹画创作”,学生们的表现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没有想到学生们会创作出那么多生动的画面。

上完这节课,我想到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醒世恒言。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可以施展出人意料的潜能,尽情发挥聪明才智;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会因此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在被赏识中找到自信,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福建的小吃饺子》。活动对象为302班全体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活动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福建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福建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制作工艺考究,大多是以本地的土特产作为原料,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几千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饺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特色小吃。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孩子们在浓浓的包饺子的喜庆氛围里,来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和本地小吃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摆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法:

激趣导入法、教师示范法、多媒体展示法、评价法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五、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尝试包饺子阶段、老师示范指导阶段、不同造型摆盘阶段、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等四个环节。

(一)尝试包饺子阶段

确定实践小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完成任务,学会包普通的饺子。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多么蹩脚,也要以爱因斯坦的板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师示范指导阶段

1、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取一块饺子皮放上肉馅,将饺子皮两边对折用力捏紧,对折叠加。

(视频)(这一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过程,又是对学生尝试阶段的反馈与指导)

2、教师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授予一些更难的包饺子的方法——鱼形饺、荷包饺、金元饺等。(课件出示从易到难包饺子图片)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第二次包饺子。

(三)不同造型摆盘阶段

孩子们顺利进入活动扫尾阶段,有的同学包金元饺,有的包金鱼饺,有的包荷包饺,有的包美人扇饺子,并进行不同造型的摆盘。

[指导策略]: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有必要的。此时我除了及时了解各组的进展情况并加以指导,教给他们摆盘的技巧和组织摆盘活动的方法,同时对个人具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给予自信,让学生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课件展示最佳创意奖)

(四)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

各小组围绕本组的实际情况,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在班级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结束后,各小组煮饺子、吃煮饺子,品尝劳动成果——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活动的总结和高潮阶段。通过这个环节,

一是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总结活动得失,以期能够在下次的活动中做得更好,更得心应手。

二是通过展示成果,让孩子们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与自豪。

三是通过煮饺子、吃饺子活动,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同学情谊,营造融融泄泄的班级氛围

六、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饺子文化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动手包饺子的热情、饺子摆盘中的兴奋、品尝劳动中的快乐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饺子是一种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让每个学生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次活动研究,学生亲身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中,不仅对饺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饺子的不同包法,更与同学加强了交流合作,推荐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了饺子不同的造型摆盘,交流品尝了劳动成果。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当中。

综合实践说课稿13

一、活动背景

这是三年级同学第一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本次活动我觉得不宜太复杂,这次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从中体会到自己是幸福的,并通过向家人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家长的辛苦,从而更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设计思路

第一步、下列的1-4题,每个同学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喜欢的题目做为自己研究的问题,5、6小题为共同研究的题目。

1、和同学一起讨论你想用什么方式记录你的成长过程,用你感兴趣的方式(记录、日记、绘画等)作好记录。

2、我的精彩瞬间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标志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其中的每一幕都会引起你美好的回忆,选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你成长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吧!

3、我在爱中成长

通过调查和走访,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最关心你的人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4、我的成长册

以“我是这样长大的”为题,将收集和调查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起来,贴上照片,配上画儿,做一本漂亮的故事集或成长册吧!

5、我是你们的好帮手

我们长大了,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或别人做事情了,如果不会做或做不好,就好好学一学吧!

你为父母或别人做了哪些事情,过程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6、展示与评价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温一个个精彩瞬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第二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步:总结交流

第四步: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掌握人的成长过程,回忆成长历程,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2、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认识成长阶段顺序

教学难点:制作成长册,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1、亲人、老师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请他们回忆一下你成长中的故事,用你感兴趣的方式(录音、回忆、绘画)等作好记录。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阶段

我们的成长经历了婴/幼儿、儿童和少年三个阶段

(2)认识他们的成长过程

我们的成长还要经历哪些阶段?

1、出示一组照片

指出少年后的成长阶段:青年、成年、老年

2、出示一组图片

把这些图片按成长阶段排一排(小组讨论完成)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过哪些成长阶段

(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死亡)

(3)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还有的进行了录音

2、我的精彩瞬间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标志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其中的每一幕都会引起你美好的回忆,选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你成长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吧!

同学们回忆了自己曾经获得过的各种奖励和各种比赛获得的名次,不仅自己感到幸福,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学习,争取更好成绩。

3、我在爱中成长

通过调查和走访,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最关心你的人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

4、我的成长册

以“我是这样长大的”为题,将收集和调查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起来,贴上照片,配上画儿,做一本漂亮的故事集或成长册吧!

课堂上同学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册,真是漂亮极了,不仅有封面设计,里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有文字,有图画,真是收获不小,都快成小设计师了。

5、我是你们的好帮手

我们长大了,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或别人做事情了,如果不会做或做不好,就好好学一学吧!

你为父母或别人做了哪些事情,过程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学会感恩

1、是谁照顾你的生活

你和父母谁先变成老人

父母将来会是老年人,那个时候谁来照顾他们,帮他们享亲福?

2、想到父母要老了

现在可以怎么做?

6、展示与评价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温一个个精彩瞬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这是同学们的自评阶段)

五、教师反思

这次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制作了成长册,同学们用了很多时间去设计成长册,他们在成长册上做了各种装饰,还为成长册画上插图以及配上文字,真是不能小瞧了三年级同学,可见我们的同学们在设计制作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同学们纷纷发言,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精彩瞬间,把自己在各种比赛中的经验和获奖的情况讲给大家听,对同学们起到了一个激励的作用。

并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及养育他们的不易,所以同学都表示要更尊重自己的父母,更听父母的话,不再做一个任性的孩子,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也有不足之处,一些同学不能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所以今后要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争取更大收获。

综合实践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晒晒我的零花钱》。

我主要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选题说明】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四(6)班提出了“我的零花钱”这一课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了以《我的零花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参与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2、学会合理设计、运用调查表格,发现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问、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活动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活动形式】

1、问卷调查

2、观察、访问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确定自己感兴趣并有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

形成研究主题,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实际研究阶段——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途径,例如通过调查、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帮助完成研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通过活动计划表、访谈表、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表、图片、倡议书、畅谈感想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参与本次活动的所得所想。

【活动时间】

三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

活动计划(一周)

一、活动课题的生成

1、师: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门口的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解老师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播放实录:在校园门口,一些学生围着小吃摊拿出一元、两元钱买烤的“串”吃,围在小商店门口,拿着玩具玩。

3、谈感受,确定研究主题。

师:你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想法?请自由说说。

(学生可能从来源、用途、数目、家庭情况、身体健康、吃零食的危害、行为等方面做出反映)

师:看来对于零花钱,大家有着很多见解,也有很多想要知道的地方,那我们就以“我的零花钱”为题,进行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吧!板书主题:我的零花钱

3、小组讨论,归纳研究内容,生成次主题。(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2)调查零花钱的用途(3)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4)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

二、组织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1、分组分工:1组(阳光组)主要负责对零花钱来源及数目的调查分析;2组(侦探组)主要对学生零花钱用途的调查分析;3组(收入组)主要对家长收入情况调查研究;4组(精灵组)主要对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进行调查研究。

全班同学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调查研究方法,全面收信其它组信息,对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倡议。

2、各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填写活动计划表:(略)

(在学生开展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在第一阶段里,我的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一周)

一、制定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附1:“我的零花钱”学生调查问卷(略)附2:“我的零花钱”家长调查问卷(略)

敬爱的家长,您好!本次调查是我校实践活动之一,调查结果仅作为一种了解,您

二、制定统计表、采访记录表。

教师指导各组制定采访记录表、调查统计表。

三、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四、数据整理统计。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在整个实施阶段里,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计划展开了调查。调查本班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时,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依据学生回答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统计活动做好铺垫。现场统计结果活动,是希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这时,教师要充分的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商量,制定简单的调查表。在统计结果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师只做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倾诉,并从中发现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小结,让学生更加明晰此项活动的目的。)第三阶段:你言我语,晒成果(一课时)

(这一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将活动后的成果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上。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是非常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最能表现活动效果的方式进行展示。)

下载综合实践说课稿(21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说课稿(21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主题背景:我校共有......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我将从说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1 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搜集当地所产粮食,让学生认识各种粮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探寻落叶之谜》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刘建华 一、主题的确立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坐落在镇郊区的山上。校园内树木葱茏,四季不寂寞。 进入秋......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清华附小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美丽的澳大利亚——袋鼠、考拉与我的朋友。 一、基本情况 (一) 活动背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光污染》说课稿 张红杰 一、主题分析 活动的生成: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

    优秀的综合实践说课稿

    走近电影,走进生活 (研究性学习) 海滨实验小学深圳湾部 胡明明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胡明明,来自海滨实验小学深圳湾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近电影,走进生活......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说课稿

    四年级综合实践说课稿:我的班级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综合学习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特此,精品学习网分享了这部四年级综合实践说课稿:我的教室我设计。希望能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