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中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的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未来教师的中坚力量,其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未来的建设者和加班人,关乎祖国的前途命运。高中青年教师是师德培育的重要环节,对高中青年教师师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从理论上探讨当前高中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美国社会学刘易斯•科塞在其著作《理念人》中认为,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而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论述。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要求:首先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讲求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是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并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再次是提升专业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一种理念、道理、规律,授业就是具体的专业技术知识,解惑则传递一种人生智慧。较后是修身明德,锤炼品格。《大学》中开篇就阐明了古代知识分子所应追求的方向即“明德、亲民、至善”,追求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远境界。近现代,教师的道德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广大高中青年教师洋溢着极高的革命热情,他们强调政治、崇拜英雄、注重精神、以苦为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受时代影响,高中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被消磨殆尽,他们只能无奈地跟着阶级斗争新动向随波逐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阶层分化日益突出,地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中青年教师形成了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在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中,高中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一元到多元,从主导型向大众型,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利他不利己”到“利他亦利己”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高中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个体逐渐受到关心和尊重,既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同时,又兼顾个人利益的利己又利他的道德价值取向逐渐形成。
2、社会转型论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各阶层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尤其表现为出现很多新阶层。高中青年教师虽然不是新阶层,但是作为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同样受到受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利益较大化等法则影响,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中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开始出现分化、下滑,主要有以下表现:
(1)责任心不强。师生关系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做到敬业爱生的标准,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负有主要责任。当前高中师生之间除课堂教学接触外,课余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要忙于发论文、做综合实践活动、评职称,又要忙于照顾老人以及子女教育,往往忽略了教书育人这一作为老师的首要责任,往往在匆匆忙忙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本无暇与学生交流。
(2)学风浮躁。当前高中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普遍,少数高中青年教师出现了学术道德滑坡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学风浮躁,为了尽快晋升,部分高中青年教师存在求名争利、心态浮躁、不求甚解、治学不严谨等现象;二是学术不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等行为。
(3)以教谋私。主要表现为:一是“钱分交易”,在各种考试中,特别是考试评比,有些老师提前向学生漏题、泄题”谋求私利。二是“补习班经济”,随着市场的需求,有些高中青年教师开始在校外办班,谋取利益。
(4)缺乏团队精神。目前,少数高中青年教师国家、集体意识较为淡薄,以自我得失为中心,不注意与他人团结合作,有的甚至存在自闭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理,常常人云亦云,得过且过。
二、加强高中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1.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围绕“如何做好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等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依托“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讲坛”等载体,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国家教省级骨干教师等学术大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和教学氛围;以学科组、课题组等为单位,通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充实业务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2.帮扶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三是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纳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培养体系。深化高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收入待遇,减轻经济压力。
3.发挥实践和典型示范作用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道德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参与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使青年教师在实践锻炼和服务人民中提升道德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上好一堂精品课、精读一本理论书、帮扶一名困难生”的“三个一”活动,加强教风建设,努力使教学过程、工作过程成为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主要途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是在教师中树典型,精心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认同的青年教师先进典型,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先进事迹宣传,通过榜样引领,提升其他青年教师的道德自觉。二是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典型。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的观点。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加强制度建设
推行师德公开承诺。要求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公开承诺,针对自己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社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自觉接受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等的共同监督,促使教师在确定师德承诺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完善教学优先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激励,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促进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坚持教学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制度为保证、激励为牵引的建设方针,促进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心施教。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教师,我们将始终牢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参考文献:
[1]..师爱的内涵及其偏差与对策研究——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的探寻.作者:刘洋.沈阳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2].素质教育与师德师爱.《课外阅读
《黑龙江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刘东英.[5].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林崇德.[6].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13期.宋新萍.[7].在文化与智慧的高度上践行师爱基于师德实践性转向的思考.《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5期.宗序亚.[8].平凡的师爱,不凡的力量浅谈师爱在师德中的作用.《读与写(上,下旬)》.2015年9期.徐英.[9].平凡的师爱,锻造魅力的师德之花.《教育界》.2015年31期.江世苍.[10].论师爱与师爱的艺术.《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