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感到十分荣幸。近日,教育主管部门召开了“树师德新风、促质量提升”座谈会。高度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及师德育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我们的产品是在几年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他们就成为社会的栋梁和中流砥柱,他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建设我们的国家,与他们今天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种风貌去面对他们,影响他们,明天他们就以什么样的精种风貌走上社会,改造社会。因此,师德师风不仅仅是只与教师有关,更不是只与个人有关,而是与国家、民族、与整个社会紧密相关。有人说,国家的希望是教育,教育的希望是师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是由来以久。这与其说是一种赞美,不如说是一种准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所寄予的最高理想;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职业操守的最好提醒。确实,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回避对人的心灵的影响,纵然你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其言行举止将接受众多目光的检阅,其学识和思想也将穿越时空,在学生们的心路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讲授过的知识内容,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品性学识和为人师表的形象,不会忘记他们敬业的态度、谆谆的教海和对自己关切期待的目光。在我的脑海中,今天依然还清晰地记得我中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我所爱戴的老师,记得她是如何真诚而严肃地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使得当年我们这群年少无知的孩子,初次接受了人生路上的道德修养教育。而今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老师的教诲和那曾经的点点滴滴,仍让我心中感慨不已。面对这样的老师,不管时光过去多久,觉得自己依然还是她的学生。
师风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真诚的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学习与反思能力。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会使我们认清教育的真正意义与目标,会唤起我们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会提高我们的教学品质。
二是合作能力。“成功靠自己、完美靠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讲究合作、讲究双赢,学校发展也必须讲究合作,讲究团队精神。上下努力,共图学校发展大业;与社会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办学服务。
三是创新精神。如果以前是封建与闭关自守影响了创新,那么现在面对开放的世界,面对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重任,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除了会做题目,还要会做别的自己喜欢做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允许一些不喜欢做题目或做不好题目的学生去学一些别的、他想学的、而课本上又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明智的态度、开拓的精神。
师德师风的另一方面是人品道德,就是学生常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学生告诉我,“我就是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才好好学这门课。”可见教师的人品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常说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意味着我们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期望值有多高,我们期望一个充满正义与正气的社会,我们自己就要正派正直。要老老实实做学问,传授给学生真本领;少做表面文章,不做假文章;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对校园里一切不利于教书育人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我们期望一个和谐社会,我们自己就要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要顾全大局、关心集体。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人际间要有宽容肚量,同事之间充满友情,师生之间充满关爱,干群之间充满理解。我们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为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一个好榜样。
老师们,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工作。当然,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先行为示范,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规范自己,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带动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让我们继续努力,以高尚的师德打造学校的品牌,为我校全方位发展作出贡献!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师德师风建设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在师德师风建设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马局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
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今天我们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第二阶段的一项重要环节——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形式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一个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师德师风建设动员会上,我把县教育局开展的这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比作对我们每所学校和每个教师进行道德作风上的“体检”,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健康成长。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多我们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是自己不容易发现的,需要同志们给予提醒,所以希望今天的民主生活会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面我先进行自我剖析:
从征求意见卡、调查问卷等反馈的信息来看,家长、社会以及我们的老师对我本人和全园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不过我感觉这些意见建议多数都是细枝末节的,没有触及关键问题。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不是自己的工作做的有多好,而是大家碍于种种原因没有把想说的话完全说出来。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在思考、总结,我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在办园思想方面,没有跳出日常工作的范围高屋建瓴地规划全园的发展目标和办园特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而我感觉自己平时忙于日常琐碎工作,没有静下心来分析当前幼儿教育的现实情况,制定幼儿园的发展规划,找准适合本园的办园特色。可以说站的不高,看的不远。今后我要多学习,多研究,各项工作既要做的合格,更要做好做精。第二个是在关心职工方面,没有经常深入接触每位教职工,了解她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思想和情绪。前段时间我园发生了教职工之间闹矛盾搞摩擦的事件,虽然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性别和职业特点决定了发生这些事情不足为奇,但这些事情毕竟给全园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事后我想:如果自己能经常深入教职工中间,及早发现一些苗头,有的事情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能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一些经典名著和名人故事,凡事都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有许多矛盾都可以互谅互让。今后我要多走近大家,和同志们多谈心多交流,努力在全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氛围。
以上就是我本人的自我剖析,没有说到的、说的不深刻的,恳请马局长和各位同事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篇:在师德师风建设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在师德师风建设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局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
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今天我们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第三阶段的一项重要环节——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形式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查找自己在工作中认识和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师德师风建设动员会上,我把县教育局开展的这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比作对我们学校和每个教师进行道德作风上的“体检”,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健康成长。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多我们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是自己不容易发现的,需要同志们给予提醒,所以在希望今天的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面我先进行自我剖析:
从征求意见卡、调查问卷等反馈的信息来看,家长、社会以及我们的老师对我本人和全校的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不过我感觉这些意见建议多数都是细枝末节的,没有触及关键问题。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不是自己的工作做的有多好,而是大家碍于种种原因没有把想说的话完全说出来。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总结,我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在办学思想方面,没有跳出日常工作的范围高屋建瓴地规划全园的发展目标和办园特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而我感觉自己平时忙于日常琐碎工作,没有静下心来分析当前中学教育的现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可以说站的不高,看的不远。今后我要多学习,多研究,各项工作既要做的合格,更要做好做精。
第二个是在关心职工方面,没有经常深入接触每位教职工,了解她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思想和情绪,如果自己能经常深入教职工中间,及早发现一些苗头,有的事情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能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一些经典名著和名人故事,凡事都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有许多矛盾都可以互谅互让。今后我要多走近大家,和同志们多谈心多交流,努力在全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氛围。
以上就是我本人的自我剖析,没有说到的、说的不深刻的,恳请
局长和各位同事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在师德师风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在师德师风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雷家庄中心小学
刘亮
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今天我们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第二阶段的一项重要环节——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形式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一个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下面是我的自我剖析:
从征求意见卡、调查问卷等反馈的信息来看,家长、社会以及我们的老师对我本人和全校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不过我感觉这些意见建议多数都是细枝末节的,没有触及关键问题。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不是自己的工作做的好,而是大家没有把想说的话完全说出来。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总结,我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在思想方面,没有跳出日常工作的范围,高屋建瓴地规划全校的发展目标和办校特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而我感觉自己平时忙于日常琐碎工作,没有静下心来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找准适合我校的办校特色。可以说站的不高,看的不远。今后我要多学习,多研究,各项工作既要做的合格,更要做好做精。
第二个是在关心职工方面,没有经常深入接触每位教职工,了解她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思想和情绪。我想如果自己能经常深入教职工中间,及时了解每位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帮助她们把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能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一些经典名著和名人故事,凡事都能有一个好的心态,许多矛盾都可以互谅互让。我要多走近大家,和同志们多谈心多交流,努力在全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氛围。相信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雷家庄小学的教学环境将大大的改善,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使老师们在家长心中留下更好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自我剖析,没有说到的、说的不深刻的,恳请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师德师风座谈会上的讲话
榕委教育工委阅[2009]15号
在福州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座谈会上的讲话
林 彬(2009年12月16日 根据记录整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崇尚道德的文化传统。师德师风是一个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命题和课题。古往今来,从内来讲,师道、师德、师风;从外来讲,师长、师表、师谊、师人都有相应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约定俗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国大战的同时,也产生了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格局。经过历史的发展、变迁,百家流派大致都归于“三教”,一是儒家,强调“入世”,走“耕地、耕读、耕战”之路;二是道家,强调“出世”、无为而治,宣扬“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三是佛教,也称为释家,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思想。这三种思想落到教育理念上时,在“官方”上强调了独尊儒术,把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道德文化的研究传承,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离不开教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了教师,也就没有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的传承。
今天我们在具有2200多年文化历史的“三山”,在具有百年历史的鳌峰书院旧址地——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召开师德师风现场观摩会,意义深远。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身教重于言教,强调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实际上是明确提出了教师职业的道德内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没有教书育人所必需的优良德性基础,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与师名不符。一位学者说过:“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师风师德就是人民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有了它,才能折射出对人生境界的诗哲体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是肯定人生职业的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是感受生命体验的执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是赞叹人生价值的实现。这种境界和体悟反映到师德师风建设上,我体会可以从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互动中去认识“六其”、把握“六其”、落实“六其”:
一、认识其重。要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是石阶,引领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老师是春蚕,吐丝一生、无怨无悔。因此,老师被尊誉为“爱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古往今来,高尚的师德师风、崇高的品德和品质通过一代又一代教师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其当作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心来抓,各级领导也都十分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并召开座谈会,温总理在会上饱含深情地说:“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年秋季开学前,省委原书记卢展工同志夜访温泉小学时指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及家庭的幸福,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民族的兴衰。可以说,再伟大的人,也是教师教出来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副省长、代市长苏增添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分别深入各学校看望教师、调研教育,一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央和省、市领导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师德的崇高与神圣。
二、认识其效。中国上下千年,特别是一代一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淀、积成十分丰富,而且在新时期又赋予其强盛的时代特色,其“导”向特点十分鲜明:一是先导积淀。师德师风的理念、理想等积淀丰富,各校要很好地传承、总结、把握这种内涵,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不断向外扩散,促进以师德师风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主导积极。教师队伍建设重在传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供便利,积极搭建平台和载体;要规划好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组织广大教职工重温和弘扬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的感人事迹,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想品德。三是传导积累。要宣传、引导广大教师学习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先进模范教师的“园丁”、“蜡烛”和“春蚕”精神,不断弘扬、学习“三平”精神,丰富、完善和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四是引导集聚。在宏观上,要集聚中国的优良传统和西方的先进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微观上,要集聚一大批师德师风标兵,带领、引导全市教师队伍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五是疏导积怨。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要办人民满意教育,首先得正视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解决这些问题。要端正态度、严肃作风、严明纪律,抵制各种社会诱惑,杜绝“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坚决制止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故,维护教师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认识其弱。从各方面反映和反馈的情况分析,目前师德师风建设大致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效弱于形式,师德师风内涵是什么,要怎样规范和提升?大有困惑。正因为难以操作、难以评估、难以预计,为此形式教育多于实效塑造。二是深化弱于愿景,理想化的东西不是不好,只是用太理想化的愿景要求所有人,既不合适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征,也难以推导、引导。三是运作弱于细化,对师德师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底线要求已经清晰,但笼统的陈述缺乏“细致、周全、又操作性强”的运作系统,使要求不能落到实处。四是制度弱于宣传,非制度的约束要求是不可控的,要怎么使制度化的条例、要求内化到教师言行、教学的范畴,值得我们思考。五是教人弱于育人,单纯的教书、教学比较简单,是低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做到的是教书、教学要与育人、师德师风建设等有机、有效、有力地结合。
四、认识其责。教师要树立职业认同感,不但以教书育人为职业,而且要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师德属于教师行为规范,主要涉及教师履行职务行为是否合格的问题;师风属于价值观念,涉及教师为什么当教师和为什么授业的问题。因此,之于教师都有学问上的资格、学术能力的资格、在社会上被认可的资格,必须自觉地担负起对学生知识、技能引导,对学生人格养成、对学生公共交往等引导的责任,使教师的职业精神符合现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四点责任:首先,职业认同是底线。有相当部分教师在面临“如果有机会让你重新选择职业,是否继续选择教育岗位”这个问题时,表现出了动摇。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而使教书育人成为毕生的事业追求。其次,人文素养是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实现教师“以优良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公平态度对待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的目的,才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再次,育人能力是关键。作为教师,教书是本职,育好人则是要职。关键点在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把教材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挖掘出来,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能够润物无声地植入学生心灵,注入学生血脉。而慧眼的练就,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具备育人的能力,正确处理好教什么和为何教的问题。四是为国育才担重任。对教师价值最好的肯定就是学生的成才和成就,为国家培养一代代英才是教师永远都不能放下的历史重任。
五、认识其心。师德师风建设最根本的是教师的自律、行为等方面,是由教师内心的自律和外界舆论的压力约束而成的。这种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是不使用强制手段的“软”力量调整,是通过内化支撑行为而长期规范和长期影响的效果。因此,这种“内化”性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念内涵是着力去共建“五心”的境界和氛围:一是创造一个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与学习的氛围;二是创造一个让教师心甘情愿地把教育教研工作做好的条件;三是创造一个心平气和地处理好工作中的矛盾与问题的机制;四是创造一个让教师心存高远地规划未来发展的良好平台;五是创造一个让教师心存善念地看待他人言行的良性空间。
六、认识其行。今天,我们召集各种类型的教师代表来座谈,就是为了共同探讨师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把师风师德建设当作省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抢占海西建设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展示省会城市师资队伍的新形象。这里,我用“十个师”阐述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认识其行”的丰富内涵在哪里,希望能与大家共行共勉。
一是守师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这一称谓耳熟能详,只有真切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才能超然物外,正确把握住现实中的自我,守护那灵魂中的净土。
1、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古老而神圣。和孔子齐名的孟子早就指出:夏商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原始社会的教育多为口头传述、观察模仿;奴隶社会的“庠”、“序”,是学校和教育的雏形。从那时起,“学在官府”、“吏师合一”,逐渐开始形成独立的教师职业。在其后的漫长历史中,随着教育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进步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教师了。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以教师为其终身职业,并且成就辉煌,对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圣人”,山东曲阜的孔庙,世世代代祭祀这位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之父。几千年来,孔子的儒家人文精神涵养了人们的心灵,成为高尚道德的宝贵财富。
2、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平凡而伟大。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具体到教师个人的工作上,又似乎很普通、很平凡,无非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组织复习考试、开展班级活动等等。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好像没有大起大落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很难有影响重大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在教师平凡的工作中蕴含着伟大。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千变万化、性格各异,甚至在智力方面都有相当差异的人。要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天才,教师付出的劳动可想而知。教师的劳动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动力,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导向,最复杂、最有活力,也是可塑性最大的科学的劳动。正因为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的平凡而伟大,古今中外,人们对教师也格外地尊重。
3、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辛苦而幸福。教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春夏秋冬都要周而复始地承受着繁重的脑力劳动,这种心理上的辛苦是其他职业很难与之相比的。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教师的工资、住房待遇也不高,但只要一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立即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了。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最能够实现自己创造性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最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职业,每当“蓦然回首”,发现满园桃李在“灯火阑珊处”时,就会感到由衷的幸福。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是高师德。师德建设是一个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教师的德性乃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亿万青少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师德高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强。
1、师德是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为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能行身教,才是为人师的标准。所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为人师表最基本的资质和资格,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
2、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精神基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要成为学生的良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成为学生信任和亲近的精神伙伴。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的使命不在于给学生填塞多少知识、多少美德,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向着真善美开启心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矢志不渝的职业理想,有以教育为乐的职业信念,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赤诚,有彻悟生命、见微知著的澄明心境。而教师的这些品性,必然以优良的师德作为心灵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底蕴,就难以养成作为良师益友的优良品性,就难以焕发出教师的灵感和潜能,就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师德是教师职业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的崇高的道德,人们总是遵循某种价值理想和道德信念生活,并依照自己所认同的道德律令行事。师德实际上是一位成熟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教育的信念与对教师人生的追求的集中表达。师德不仅仅是引导教师积极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更是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而内在的使命,从而唤起个人对教师职业的尊崇,激发教师职业的尊严感,提升教师职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增进教师人生的幸福感,让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富于智慧与人格的挑战,让日常教育生活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三是遵师道。作为教师,既要理解教师的德性要求,又要遵守教师职业的法律规范,道德和法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得到统一。
1、要依法执教。教师要从严格执法的高度,在职业行为中依法办事,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知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教师在知法、守法方面,不仅对学生,而且对社会也应作出榜样。教师还有向学生宣传法律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部分。教师除了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外,还必须要遵守与教师职业行为有关的诸如《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教师,在依法执教方面,应当达到更高的要求,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维护法律的尊严,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
2、要坚守底线。作为教师,守住基本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站稳讲台,以身作则,坦荡为师,就能直接增进教师的职业尊严与职业幸福感。比如,与学生保持健康距离,不以权谋私,不滥用体罚等,都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在人们的行为日益功利化的时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早已不像从前的教育和被教育、管理和被管理那么单一和纯洁,其中日益渗透着复杂的人际和利益关系,一些教师愈来愈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和获取利益的手段,而很少视之为终生奋斗的神圣的事业,“功利”和“现实”成为一些教师的首选,其头上辉映了千万年的光辉或光环在日益暗淡。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觉悟,促进教师对自身职业的道德价值的理解,把教师职业人生引入积极健康的发展路径。
3、要追求卓越。道德的本质乃是不断引导人的向善性,把人体人格引向更高的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引导教师人格完善的基本依据,乃是一种开放性的道德。教师职业虽然平凡,但足以成就教师卓越的人格追求。“淳朴、忠诚、无私、奉献、廉洁、宽容、博爱”,教师在每一方面的努力都可以指向教师职业行为与职业人生的庄严与神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绝不是他的学问无人能及,而更多的是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道德和人品。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也许无法“超凡入圣”,但无疑同样可以在朴素中追求卓越和高尚。当我们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和促进学生成长与人格发展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积极领悟并躬行教师职业的德性要求与法律规定,“慎独”、“修身”,就一定会使自己超越道德生活境界,远离法律的纠纷和道德的谴责,成为一名学高身正、行为卓越,富于人格感染力的优秀教师。
四是尽师责。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集体主义原则的最具体和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1、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要认清教师劳动的特点,努力在精神境界上提高自己。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是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更多的是辛苦、操劳、责任。因此,我们要淡泊名利,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同时,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不急功近利,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学生,一心想着事业。
2、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由于教师职业具有表率性,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负责,在教育教学中精心施教。教育教学中的任何轻率和随意性,都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教师本身的威信,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从事教师职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教学法角度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要十分严肃认真,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能随意迟到、早退、中途离开课堂。从思想品德角度说,要坚持随时随地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绝不能随意发牢骚、说怪话,更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封建迷信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
3、要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做到尽职尽责。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书育人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课、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贯穿其中。寓德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等与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这种教育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崇高使命感。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利用自己的学科教学特点和优势,开拓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创造最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是优师学。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职业,教师要胜任这种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
1、要树立优良的学风。孔子的学而不厌的意思是坚持学习而不厌烦,这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应当理解为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规范。每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程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和最新成就,充实教育内容,以便用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除了学好本学科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拥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上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视野;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果一个教师能严谨治学、学识渊博,那他就会像磁石一样,吸收大批学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受到学生的敬佩和爱戴。
2、要刻苦钻研业务。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他的业务必须精益求精。教师职业生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业务知识、业务技能本身,并不属于道德范畴,不能把一个人业务水平的高低同道德水平的高低机械地、简单地等同起来。但是,对待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态度,包括愿不愿意学习业务、肯不肯于钻研业务、在业务上坚持不坚持高标准、具备不具备进取精神,则是一个道德面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凡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肯定是善于钻研、广闻博学的教师。
3、要探索教育规律。由于教育源远流长,历代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形成了教育丰富多彩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认识和认真探索教育规律、教学原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坚持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统一,认真挖掘各学科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条件;要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的统一,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营造一个健康、活泼、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六是播师爱。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够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严格要求也不等于苛求。严格要求应当有一个限度,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每一过失都给予严厉的指责。教师所提要求必须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2、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同时,要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方式来聆听学生的倾诉,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可以向他畅谈自己的经历、迷惘、困惑、兴奋、痛苦、挫折的人,由此消除自己压抑的情感、紧张的心情、内疚不安的情绪。
3、爱学生就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是指欣赏每一个学生。作为学生,被教师欣赏是最幸福的事情。“欣赏”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教师充分地赏识学生,和谐地与学生相处,学生将成为一个充满自信、充满创造力的人。“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细心观察,最终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转化“问题生”除了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告状、少发火、少体罚、不放弃。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
七是强师品。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1、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饶、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耐心,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才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己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2、要有谦虚的胸襟和开朗的性格。谦虚好学是教师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教师自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和信服,对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积极上进的性格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日本大学教授关中先生认为:“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会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效仿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3、要有应变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没有人能够告诉教师:具体在那种情境下、针对某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如何来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具体的教育中,教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必须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一项呼唤创新的事业。创新对于教师而言既不神秘也不遥远,它就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就在教师的每一堂课上,就在教师的每一次困惑与领悟中,就在教师对放弃习惯、偏离常规的尝试中。“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教育期待着能够钻丛林、积极创造的教师,这将给我们的教育实践带来生机的活力与无穷的魅力。
八是聚师力。教育是一门团结协作的艺术,教师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整体发展,可以创造出和谐的学校教育氛围,同时也给教师的职业生活的幸福奠定良好的情感与精神基础。
1、要热爱集体。每个学校都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教师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学校的荣辱兴衰与每个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教师,要识大体、顾大局,个人利益要服从学校利益,也就是服从集体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集体利益放到首位。正像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的那样:“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们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则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是搞好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而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校和团结友爱的集体又是教师个人充分发挥才能的必要条件。
2、要尊重别人。要注意维护教师群体的威信,不搬弄他人是非,不做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事。每个教师往往都会遇到来自家长、学生的不同评价,这些评价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涉及的利益不同,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甚至错误的。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由于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局限性,有的可能与事实不符。教师对这些评价,涉及自己的应该本着“兼听则明”的态度,好话坏话都要听,而涉及其他教师应慎重对待,注意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不炫耀自己、打击别人。当然,维护其他教师威信并不是文过饰非,连真正的缺点也批评不得,应该讲原则,以诚相见。
3、要互帮互助。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地工作。新教师要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要认真搞好传、帮、带。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依照分工,优质高效地去完成,以便为他人的工作创造条件;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地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要注意克服“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错误观念;要反对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封锁”。教师在处理相互关系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起影响作用。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美德,在处理自己与教师集体、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上,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品德。
九是督师行。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廉洁从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注意保持这种品德。
1、要坚守高尚情操。教师的理想应当是献身教育、教书育人。教师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利益上作出回报,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阔胸怀,以这样一种情感和操守来对待和坚持献身教书育人的事业,这是人民教师应有的高尚情操。要通过学习理论、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潜心于教育实践,从中培养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心,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支柱和人生动力;要善于进行自我陶冶,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领略人民教师的人生乐趣。
2、要发扬奉献精神。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要做出创造的贡献,需要有艰苦奋斗、忘我探索的奉献精神。在教育领域中,转变差生、因材施教、掌握学生心理、运用教育艺术等等,都需要呕心沥血、忘我探索。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惜本职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宝贵年华。只有那些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千方百计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尽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步入更加壮美的人生境界。
3、要抵制不良风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理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开始侵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虽是育人的场所,但亦非世外桃源,而教师又是社会化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其观念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上述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等不良风气也开始向学校蔓延,“无私”、“奉献”逐渐被“利益驱动”所取代,“教育腐败”逐渐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定教师要“廉洁从教”、“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财物,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为了保护学生的权益。教师应当要以大局为重,识大体、明大义、不为一时个人利益所动,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十是塑师风。教师的风度是“真、善、美”的化身,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风度衍生出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风貌,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
1、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五爱”上,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集中概括。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就必须高标准地遵守“五爱”的要求,在这方面成为学生和全社会的楷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五爱”中最重要的要求,是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具备的最宝贵的情感。教师不仅要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要把爱国视为做人的根本和人格的起码要求。“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也不仅应当体现对待学生、对待传授真理和知识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还要体现在日常一切言行中。
2、要努力塑造高尚人格。从呀呀学语的稚童,到学业初成的天之骄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不论出于哪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那天然的向师性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常常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模仿着自己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个文明礼貌的示范者。由于教师的文明礼貌、修养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3、要充分讲究仪表风度。穿衣戴帽,佩饰装束,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情趣、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对一般人而言,这仅仅是一种美感的要求,但对于教师则是从职业道德来要求的,这是为人师表中“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修边幅、衣衫不整,是精神萎靡、素养低下的表现。这种形象既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因为在学生心目中,一个连自己衣着都处理不好的,或者根本就不想处理好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标准是可想而知的。反之,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更是不可取,它只会招来学生的好奇与非议。教师的仪表一定要讲究,要端庄整洁、大方得体,体现出“美”的化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师德师风,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当把其当作学校工作的核心工程来策划、来实施、来推动,切实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