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2-07-08 18: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

第Ⅰ卷(选一选

共44分)

本卷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天气网站常发布一些生活化的天气地图,下图为该网站于2019年某日发布的“乱穿衣”指数预警地图,反应了当时由于气温变化导致我国多数地区“三天跨三季”、“短裤与秋裤齐飞”的景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图最可能发布于

A.1月

B.3月

C.6月

D.8月

2.导致此次全国多数地区“三天换三季”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3.甲、乙、丙、丁等地“乱穿衣”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A.甲地纬度较高,此时较为寒冷

B.乙地海拔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C.丙地纬度较低,此时较为温暖

D.丁地位于沿海,昼夜温差很小

【答案】1.B

2.D

3.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乱穿衣”指数是指短时间内(以包括昼夜变化)气温变化的幅度大小。读图可知,该日“乱穿衣”指数偏大,表示昼夜温差和短时间内气温变化较大。1月为我国最冷月,全国各地温度较低,变化较小,短时间内穿衣变化小,排除A。3月为春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快,同时冷锋频繁,气温短时间变化较,短时间内穿衣变化大,导致“乱穿衣”指数偏高,因此该地图最可能发布于3月,B符合题意。6月和8月我国各地处于夏季,各地气温较高,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没有大,导致“乱穿衣”指数偏低,与图示特征没有符,排除C、D。故选B。

【2题详解】

气旋和反气旋对气温的直接影响较小,导致的气温变化没有明显,因此气旋和反气旋没有是导致此次全国多数地区“三天换三季”的天气系统,排除A、B。暖锋移动速度较慢,没有会导致气温变化,因此暖锋没有是导致此次全国多数地区“三天换三季”的天气系统,排除C。春季东部季风区气温回升较快,但遇到冷锋南下,我国从北向南会经历降温过程,导致气温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出现“三天换三季”,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图中“乱穿衣”指数变化是春季冷锋导致。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我国最北端附近,纬度较高,此时较为寒冷,冷锋没有会导致当地穿衣的明显变化,因此“乱穿衣”指数较低,A符合题意。乙地海拔较高,此时气温一直处于较低值,且受冷锋影响小,气温变化较小,导致“乱穿衣”指数较低,没有是因为太阳辐射较强,B没有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丙地位于四川盆地,因山地阻挡,受冷锋影响较小,气温变化较小,导致“乱穿衣”指数较低,没有是因为纬度较低,与其同一纬度地区有“乱穿衣”指数较高的,C没有符合题意。丁地纬度低、离冷气团源地远、受南岭等山地影响,导致气温变化较小,使得“乱穿衣”指数较低,没有是因为位于沿海,华东沿海“乱穿衣”指数高,D没有符合题意。故选A。

今森林生态农业就是模仿森林来种植食物,通过多层次、多物种的生态设计,化地利用阳光,实现水和养分的循环。根据生产条件的差异,森林的层次可多可少。美国马里兰州某农场曾长期种植烟草、玉米和大豆,土地退化严重。2010年以后,通过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很快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食物森林。下图示意马里兰州位置与森林生态农业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马里兰州有利于发展森林生态农业的气候条件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暖热多雨

C.夏季降水丰富

D.冬夏温差较大

5.该生态农场层次较丰富,其主要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水源丰富

C.土壤肥沃

D.技术发达

6.该农场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后的经济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产量增加

B.产品价格提高

C.生产规模扩大

D.环境效益改善

【答案】4.C

5.A

6.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马里兰州的位置判断,马里兰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湿润的特征。当地气候没有具有全年温和湿润和冬季暖热多雨的特征,排除A、B。当地夏季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森林生态农业,C符合题意。冬夏温差较大,没有是发展森林生态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排除D。故选C。

【5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生态农场层次有七层,比较丰富,没有同层次之间的干扰是光照条件,该生态农场层次有七层,每一层次都能获得适宜的光照,说明当地光照充足,选项A符合题意。该生态农场层次较丰富,与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技术发达等条件关系没有大,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农场曾长期种植烟草、玉米和大豆,土地退化严重,说明过去高强度利用土地,投入大量农药、化肥,生产规模大,农产品产量较高,但农产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品质较差。该农场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后,生产规模可能没有如以前,农产品产量也可能下降,但农产品没有受到污染,为有机环保产品,在市场上价格较高,从而提高了经济,由此判断,A没有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没有符合题意。该农场发展森林生态农业后,当地环境效益改善,但这没有是经济增加的主要原因,D没有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一个简单的森林生态农业包括三层:树、灌木和地表植物;复杂的森林生态农业可以有七层,包括大型乔木层、小型乔木层、灌木层、攀援植物层、草本植物块垒、地被层以及根际植物层。每个层次都可以因地制宜地种植很多植物。森林生态农业系统中的植物没有仅可以食用和,有的还能给其他植物施肥(如固氮植物)。

柬埔塞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是2006年中柬企业在西哈努克市共同开发的经贸合作区。2015年以后,西港特区发展迅速。下图示意西哈努克市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柬埔寨选择在西哈努克市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市

A.国际度高

B.工业基础雄厚

C.海陆交通便利

D.国家政策优惠

8.西港特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A.柬国政策调整

B.科技飞速发展

C

特区产业升级

D.国际形势变化

【答案】7.C

8.D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显示,西哈努克市属于港口城市,有公路与首都相连,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这是柬埔寨选择在西哈努克市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选项C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西哈努克市国际度高、工业基础雄厚,排除A、B。对其它地区也可以实施优惠的国家政策,没有是柬埔寨选择在西哈努克市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

【8题详解】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战抬高了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柬埔寨是东盟贸易区成员国,尚未遭遇发达国家“双反”等贸易壁垒阻碍,且可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贸易优惠政策及额外的关税减免优惠。西港特区的产品进入美国等欧美市场的市场交易费用低,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力,使得西港特区近年来发展迅速,选项D符合题意。近年来,柬埔寨并没有大的政策调整,科技水平仍然较低,特区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产业升级,因此排除A、B、C。故选D。

【点睛】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SSEZ)是由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有限公司与柬埔寨国际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的经贸合作区,也是“”上的标志性项目。西港特区位于西哈努克省,首期面积5.28平方公里,离西港机场3公里,离港口12公里,靠近柬埔寨四号国道,离柬首都金边仅21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柬埔寨是WTO成员国,实行完全开放市场经济,是世界上经济度的国家之一。柬埔寨人口特征呈年轻化,工资水平低。中柬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与中国文化差异小,有庞大的华人经济圈,中文使用率高。政局稳定,治安状况良好,无种族冲突;政策优势突出。

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交界处,是北京市的第二座国际机场。其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中,有三分之二位于河北省。2019年9月30日,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该日旅客从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后,在飞机左侧窗拍摄到日落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修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

资金

D.政策

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修建将

①加剧北京交通拥挤

②优化北京产业结构

③促进京津冀一体化

④形成新的金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该照片拍摄时,飞机

A.向东南飞

B.向西南飞

C.向东北飞

D.向西北飞

【答案】9.A

10.B

11.D

【解析】

【9题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市原有机场没有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北京市日益增长的对外联系的市场需求,修建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因此市场是主导因素,选项A符合题意。技术、资金、政策等因素,对修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都有一定的影响,但都没有是主导因素,排除B、C、D。故选A。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交界处,是北京市的第二座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修建将分流北京市的交通,因此应该缓解北京交通拥挤状况,①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依托大兴国际机场,建立了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因此会优化北京产业结构,②正确;大兴国际地场及临空经济区,位于京津冀交界处,有利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③正确;依托大兴国际机场建立的是临空经济区,而金融一般在城市核心区,因此大兴国际机场修建没有会形成新的金融,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9月30日,在秋分日附近,全球大致正西日落。图文表明,该日旅客从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后,在飞机左侧窗拍摄到日落景观,太阳位于飞机左前方,即左前方为正西,由此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飞机向西北飞,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世纪60年代以来,巴塞罗那塞尔达街区采取方型网格化的街区布局模式。每个方型小块街区的建筑底层主要是超市、水果店、杂货店等商业用地。2016年,巴塞罗那议会提出把9个相邻的传统街区单元组成一个大街区的理念,大街区内部禁止公众的汽车通行。下图a、b分别示意塞尔达街区与大街区,图c示意塞尔达街区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巴塞罗那方型网格化的街区布局模式有利于塞尔达街区

A.增加服务种类

B.扩大服务范围

C.方便服务居民

D.提升服务等级

13.中的大街区可以

A.减轻污染和降低噪声

B.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C.提高通风和采光

D.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14.大街区内的十字路口(图b中的圆圈处)可以改为

A.停车场

B.行政区

C.商业区

D.游憩区

【答案】12.C

13.A

14.D

【解析】

【12题详解】

巴塞罗那方型网格化的街区布局,使得每个街区周围都有道路,增加了交通线路密度,交通便利,从而有利于塞尔达街区方便服务居民,C符合题意。巴塞罗那方型网格化的街区布局,与增加服务种类、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等级关系没有大,排除A、B、D。故选C。

【13题详解】

图文信息表明,把9个相邻的传统街区单元组成一个大街区的理念,大街区内部禁止公众的汽车通行,大街区内部以步行和自行车代步为主,从而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和降低汽车通行时的噪声,A正确。中的大街区并没有改变居住人口数量,没有会降低城市人口密度,B错误。中的大街区并没有改变居住地的建筑和街道形态,没有会提高通风和采光,C错误。中的大街区只是改变了局部街区的出行方式,并没有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大街区内禁止汽车通行,十字路口(图b中的圆圈处)没有可能改为停车场,A错误。大街区内的十字路口(图b中的圆圈处)面积较小,为人们通行之地,没有可能改为行政区,B错误。大街区内的十字路口(图b中的圆圈处)面积较小,为人们通行之地,没有可能改为商业区,C错误。大街区内的十字路口(图b中的圆圈处),道路为空气流动通道,通风好,适于人们在此休息、游玩,适合改为游憩区,D正确。故选D。

【点睛】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以及巴塞罗那省(隶属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省会。巴塞罗那市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巴塞罗那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巴塞罗那港是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和的集装箱集散码头,也是西班牙的综合性港口。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指数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某区域春夏秋三季与全年的NDⅥ随海拔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表示春季NDVI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在海拔3800m附近出现NDVI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人类少

B.冰雪融水多

C.水热组合好

D.土壤肥力高

17.受气候变暖影响,NDⅥ增加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5.B

16.C

17.A

【解析】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枝叶越多,越茂盛,指数越大。春季,植被刚刚发芽,枝叶少,在春、夏、秋三季中,植被覆盖度最小,图中乙表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最小,因此表示春季NDVI的曲线是乙,B符合题意。图中丙的指数,应为植被最茂盛的夏季;甲的指数偏低应为开始落叶时的秋季;丁的指数居中,应为全年指数,排除A、C、D。故选B。

【16题详解】

在海拔3800m附近出现NDVI峰值,表明该处植被覆盖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才能使植被生长好,因此在海拔3800m附近出现NDVI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水热组合好,C符合题意。海拔越高,人类会越少,而当地NDVI峰值并没有是出现在海拔处,因此人类少没有是在海拔3800m附近出现NDVI峰值的主要原因,排除A。海拔更高处,更接近积雪冰川处,冰雪融水更多,而当地NDVI峰值并出现在接近积雪冰川之地,因此冰雪融水多没有是在海拔3800m附近出现NDVI峰值的主要原因,排除B。土壤肥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海拔3800m附近没有一定是当地土壤肥力之处,因此土壤肥力高没有是在海拔3800m附近出现NDVI峰值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

【17题详解】

春季,随着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增加,气温回升,受气候变暖影响,植被开始生长,枝叶从萌芽逐渐茂盛,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导致NDⅥ增加最明显,A符合题意。夏季,气温较高,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处于茂盛时期,变化没有大,导致NDⅥ增加没有明显,排除B。秋季和冬季,气温下降或维持低温,没有符合“受气候变暖影响”的题意,且NDⅥ值没有会增加或增加明显,排除C、D。故选A。

【点睛】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值之差与两者之和的比值,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为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对可见光高反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NIR和R近似相等;归一化植被指数为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农作物长势和营养信息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该参数,可以知道没有同季节的农作物对氮的需求量,对合理施用氮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下图示意海南岛的土壤类型及年降水量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各自代表的土壤类型分别为

A.砖红壤、燥红土、赤红壤、水稻土

B.水稻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

C.赤红壤、砖红壤、燥红土、水稻士

D.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

19.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海拔高气温较低

C.光照热量更充足

D.森林覆盖率较高

【答案】18.D

19.B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区域年降水量至少,属较干热地区,材料信息表明,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发育燥红土,因此甲代表燥红土;乙区域为降水量较多、海拔较低的沿海平原地区,属湿热地区,多热带季雨林,材料信息表明,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发育砖红壤,因此乙代表砖红壤;图中显示,丙位于海南岛中部,黄壤分布区的附近,而黄壤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表明海南岛中部海拔较高,形成亚热带森林环境,材料信息表明,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发育赤红壤,应丙应代表赤红壤;图中显示,丁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水田农业,在人们耕作熟化作用形成水稻土,因此丁代表水稻土。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海南岛纬度大多低于20°N,属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发育了亚热带土壤,表明当地气温相对于岛屿其它地区较低。图中显示,e地为多条河流发源地,由此推测e地应地势高,海拔高则气温较低,可能出现亚热带环境特征,因此在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B符合题意。如果e地纬度低、气温较高,就没有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排除A。如果e地光照、热量更充足,就没有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排除C。森林覆盖率较高,与发育黄壤关系没有大,排除D。故选B。

【点睛】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热带岛屿,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面积3.39万平方公里,为国内仅次于岛的第二大岛。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我国东北某河流下游的大片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受到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的影响,该湿地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该河流上、下游2个水文站历年的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根据变化特征推测,该河流流域内

A.流域面积小

B.河网密度大

C.降水量较小

D.地下水位高

21.引起图示空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

B.洪水频发

C.农业灌溉

D.伐森林

22.2000年以来,受变化影响,该湿地出现

A.土地盐渍化

B.地下水位升高

C.泥沙淤积增加

D.植被覆盖下降

【答案】20.C

21.C

22.A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变化特征,无法推测该河流流域内的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地下水位,因此排除A、B、D。图中显示,该河上游大于下游,说明支流少,蒸发较强,流域内雨水补给量较少,气候较干旱,由此推测,该流域降水量较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1题详解】

注意题意:引起图示空间变化的原因,没有是时间变化的原因。图中显示的空间变化主要是上游与下游的变化,下游明显低于上游。由于气候变暖,导致该河流有下降趋势,但这没有是空间变化,排除A。洪水频发与空间变化无关,排除B。流域内的农业灌溉用,会减少沿途,导致上游大于下游,C符合题意。伐森林,森林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会影响径流的季节变化,对的空间变化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C。

【2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湿地位于该河流下游。图中显示,2000年以来,河流下游径很小,即注入湿地的水量小,因此受变化影响,该湿地水量减少,当地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盐度可能增加,湿地滩涂出露,可能出现土地盐渍化,A正确。2000年以来,注入湿地的水量小,湿地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也随之下降,B错误。2000年以来,河流下游径很小,注入湿地的泥沙量小,泥沙淤积量也会减小,C错误。2000年以来,湿地水量减少,湿地滩地和浅滩增多,有可能使植被覆盖面积上升,D错误。故选A。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本卷四大题,共计5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经济基础较好。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曾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做”。由于塞尔维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该厂的原料成本一直较高。近年来,该厂连年亏损,只能依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营。2016年某中资钢企收购该厂后,充分发挥中资钢企的规模、果道、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扭转了亏损局面,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板。下图示意塞尔维亚与斯梅代雷沃的位置。

(1)被中资钢企收购前,该厂的原料成本一直较高,分析其原因。

(2)说明塞尔维亚政府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钢厂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3)指出中资钢企选择塞尔维亚进军欧洲市场的可能原因。

【答案】(1)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地处内陆,运输成本较高;生产规模较小(规模效益较低),采购价格较高;冶炼技术较落后;管理没有善(节约意识没有足),原料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2)交通条件改善,运输时效性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钢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钢厂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

(3)靠近欧盟(欧洲西部发达国家或欧洲主要市场);劳动力素质较高,成本较低;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土地价格较低;钢铁工业基础较好;中塞两国关系较好(政策支持)。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欧洲东南部的塞尔维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该厂的原料成本一直较高的原因应从原料来源、市场价格、运输成本、原料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塞尔维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表明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由于进口量没有大,导致采购价格较高,这是原料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图中显示,斯梅代雷沃钢厂地处内陆,原料运输成本较高;斯梅代雷沃钢厂技术更新较慢,冶炼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没有善,浪费严重,原料利用率较低,单位钢材原料投入量较大,导致原料成本较高。

(2)塞尔维亚政府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钢厂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应从运输成本、经营效率和市场角度进行归纳说明。钢铁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的运输量很大,交通条件改善,运输时效性提高,降低运输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钢厂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为钢厂提供了巨大的钢材消费需求,从而促进钢厂的发展。

(3)中资钢企选择塞尔维亚进军欧洲市场的可能原因应从市场、生产成本、基础协作条件、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归纳说明。塞尔维亚靠近欧盟,有利于中资钢企产品进行欧洲西部发达国家或欧洲主要市场,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塞尔维亚国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素质较高,相对于欧洲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价格也较低,生产成本较低,在欧洲市场具有价格优势;图中显示,塞尔维亚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欧洲联系便利;材料信息表明,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钢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较好,协作条件好;中塞两国关系较好,两国政策支持合作开发。

2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位于我国西北塔里木盆地东部,是一个断裂形成的构造凹陷区,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汉代时罗布泊曾“广三百里”,至清末,罗布泊仅”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后注入罗布泊,湖的面积恢复至2000多平方公里。其后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消失,被视为“生命”20世纪木,人们在罗布泊地下深处发现大型富钾卤水盐矿,国家开始开发,在罗布泊北部再现了数百平方公里碧波荡的浅水盐湖,2002年正式设置罗布泊镇。2012年,哈密至罗布泊的铁路正式开通,罗布泊镇被纳入全国铁路网。

(1)罗布泊湖面面积增减均较为迅速,据此推测湖区的气候与地形特点

(2)简述罗布泊地下大型卤水盐矿的形成过程。

(3)说明哈罗铁路开通对地处“生命”的罗布泊镇发展的影响。

(4)有人认为,随着罗布泊钾盐矿的开采,罗布泊镇将成为一个较大的工业城市。对此你是否赞成,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地势低洼,为积水;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表径流(河水)带来盐分,在旺蒸发下形成大量钾盐(高浓度卤水);经后期的堆积作用与地壳运动将钾盐(卤水)埋藏在地下;地表水沿断裂下渗,形成地下卤水盐矿。

(3)有利于生活与生产物资输入;扩大人口容量;促进工业与旅游等产业发展;(或有利于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快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城镇规模扩大;

(4)

赞成: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开发易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就业机会明显增加,将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可利用土地规模大,地价低;国家政策支持。没有赞成:该地产业单一;当地气候干旱;缺乏水源;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罗布泊为背景,以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盐矿形成过程、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市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罗布泊湖面面积增减均较为迅速,说明当地地势平坦、开阔,湖泊水量、水位稍有增减,淹没的地区和出露的地区就有较大变化;材料信息表明,罗布泊从汉代至清代、192年后,湖面面积有迅速增减的现象,这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风沙剧烈,容易改变补给形式,同时蒸发旺盛,罗布泊水量容易迅速减小,因此罗布泊湖面面积增减均较为迅速,说明当地气候干旱。

(2)材料信息表明,罗布泊位于我国西北塔里木盆地东部,是一个断裂形成的构造凹陷区,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地表径流通过河水向罗布泊汇集盐碱物质,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旺蒸发下,湖水的盐碱逐渐浓缩结晶,形成大量高浓度卤水和钾盐晶体;钾盐(卤水)没有断积累堆积作用,并随地壳运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盐矿;地表水沿断裂裂隙下渗,形成地下卤水盐矿。

(3)哈罗铁路开通对地处“生命”的罗布泊镇发展的影响资源开发、产业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进行说明。材料信息表明,20世纪末人们在罗布泊地下深处发现大型富钾卤水盐矿,国家开始开发,哈罗铁路开通后,当地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加快当地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罗布泊镇的发展;哈罗铁路开通后,当地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罗布泊镇的发展;哈罗铁路开通后,当地交通通达度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有利于生活与生产物资输入,扩大人口容量,吸引部分人口迁移,从而扩大城镇规模。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表明观点,没有是模棱两可,然后针对观点说明对应的理由。随着罗布泊钾盐矿的开采,罗布泊镇是否能成为一个较大的工业城市的理由主要从城市区位和环境承载力方面分析两天理由。如果选择赞成,赞成的理由主要从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方面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吸引大量人口进入,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当地地形平坦,荒地多,可利用土地规模大,城市建设的成本较低;当地有铁路和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当地城市发展有利于促进西部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如果选择没有赞成,应城市区位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罗布泊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利于人口家庭式迁入,会导致常住人口少;当地气候干旱,风沙大,宜居性没有强;当地缺乏水源,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没有利于当地发展为一个较大的工业城市。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太平洋。艾尔瓦河冬春水量丰沛,流域森林茂物种丰富,多洪泛区。冷水性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1913年和1927年,人们分别在河流的中下游建设了艾尔瓦和格兰斯两座大坝,阻挡了蛙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大坝长时间运营后,库区淤积严重。随着该地区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对水电的依赖降低,两座大坝先后被拆除。在艾尔瓦河河口,迅速淤出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沙洲,为多种鱼类和蟹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下图示意艾尔瓦河位置。

(1)分析艾尔瓦河上游降水丰沛的原因。

(2)分析建坝前艾尔瓦河鮭鱼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3)推测当地拆除两座大坝的可能原因。

(4)大坝拆除后,艾尔瓦河河口迅速淤积出面积较大的沙洲,说明沙洲的形成过程。

【答案】(1)受西风带,盛行西风;遇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增大降水

(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加之春季多季节性积雪融水,水温较低,有利冷水性鲑鱼生长;多洪泛区,多砂砾底质的浅水区,有利于鲑鱼产卵;河谷区域森林覆盖率高和物种多样性丰富,提供丰富的饵料;河流水质较好;建坝前河道畅通,有利于鲑鱼洄游。

(3)大坝投入运行后,水库淤积严重,(发电效率低);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对水电的依赖降低(市场需求减少);大坝建成时间较早,(因使用技术较老旧,设施逐渐老化等原因)存在隐患(或维护运营成本高);拆除大坝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

(4)大坝拆除后,原淤积在库区的大量泥沙被河水携带至河流入海口;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逐渐堆积,(由于泥沙量大)形成较大的沙洲。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美国西北部艾尔瓦河为背景,以相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河流生物生长条件、大坝的没有利影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艾尔瓦河上游降水丰沛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艾尔瓦河流域位于40~60°N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水汽丰富,降水丰富;该流域西侧海域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水汽丰富;图中显示,艾尔瓦河上游有2330米的山地,暖湿气流山地抬升,易形成地形雨,从而导致当地降水丰富。

(2)建坝前艾尔瓦河鮭鱼产量高的主要原因应从环境适宜性方面进行分析。鲑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当地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河水有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水温较低,适宜鲑鱼生长;艾尔瓦河流域多洪泛区,上游多砂砾底质的浅水区,有利于鲑鱼产卵和生长;建坝前河道畅通无阻,有利于鲑鱼洄游产卵和回归海洋;艾尔瓦河过去人类较少,污染较轻,河流水质较好,有利于鲑鱼生长繁殖;材料信息表明,流域森林茂物种丰富,新陈代谢产物为河中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利于鲑鱼生长,导致艾尔瓦河鮭鱼产量高。

(3)当地拆除两座大坝的可能原因主要从大坝功能下降、对环境的没有利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测。材料信息表明,大坝长时间运营后,库区淤积严重,起到的调蓄功能作用下降;材料信息表明,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对水电的依赖降低,使得大坝的发电作用意义没有大;材料信息表明,两座大坝于1913年和1927年建成,已经运行很长,因使用技术较老旧,设施逐渐老化等原因,维护运营成本高,还存在塌坝等重大隐患;大坝对河流生态破坏作用明显,拆除大坝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

(4)大坝拆除后,大坝对上游地区的泥沙拦蓄作用消失,且原淤积在库区的大量泥沙也逐渐被河水侵蚀搬运至河流下游和入海口;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河口地区海水顶托河水,使河水流动速度迅速下降,大量泥沙在河口江心滩附近堆积,从而形成较大的沙洲。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的河流地貌过程和泥沙运动十分独特,河流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过去百万年来因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没有均匀抬升(宽谷河段地壳抬升较峡谷河段慢),使河流纵比降(河流上下游两点的高程差与其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的比值)随河段变化,雅江宽谷段沉积了巨量泥沙,主要为卵石和粗沙,河流发育成辫状河型,经常在谷地中摆动。而峡谷段的河流地貌主要为深切河道。下图示意雅江某河段纵剖面。

(1)分析雅江宽谷卵石和粗沙沉积量大而细沙较少的原因。

(2)说明雅江宽谷段的河漫滩面积大且平整,却植被稀疏的成因。

(3)描述雅江峡谷段深切河道的形成过程。

(4)指出人类对雅江宽谷与峡谷地区没有同的开发利用方式。

【答案】(1)雅江总体比降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搬运大量卵石与泥沙;进入宽谷河段后,水流减慢;卵石与粗砂先行沉积;(因流速仍较快,)细沙被继续搬运往下游地区。

(2)海拔高,气温、水温较低,热量较为没有足;沉积物颗粒大,土壤发育差;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漫滩地易被洪水淹没、冲刷,影响植被生长。

(3)地壳抬升速度较快(快于下游河段);增大河流比降,水流速度加快,下蚀强烈;形成深切峡谷。

(4)宽谷:建设城镇;建设交通线路;发展农牧业;峡谷:开发水电。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雅鲁藏布江河流地貌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沉积物颗粒特征的原因、影响植被的因素、峡谷的成因、河谷利用方式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雅鲁藏布江宽谷卵石和粗沙沉积量大而细沙较少的原因应从河流流速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雅鲁藏布江从源头至大峡谷垂直高度相差近2000米,雅鲁藏布江的河流纵比降总体较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从上游和上源搬运大量卵石与泥沙,进入宽谷河段后,河水断面扩大,水流有所减慢,颗粒较大卵石与较重的粗砂大宽谷中沉积,因流速仍较大,搬运能力足以把细沙带往下游地区;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较大,枯水期部分沉积在宽谷的细沙,洪水期会被水侵蚀搬运至下游地区,因此宽谷多卵石和粗沙沉积。

(2)雅鲁藏布江宽谷段的河漫滩植被稀疏的成因应从热量、土壤、水位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图中显示,雅鲁藏布江宽谷段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植被的生长条件差,导致植被稀疏;材料信息表明,宽谷段沉积物主要为卵石和粗沙,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质地差,发育程度没有高,适合生长的植被少;雅鲁藏布江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补给水源季节变化大,导致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漫滩地易被洪水淹没、冲刷,没有适合陆生植被生长,导致植被稀疏。

(3)雅鲁藏布江峡谷段深切河道的形成过程:由于板块挤压,当地地壳没有均匀抬升,峡谷河段抬升较快,增大河流纵比降,水流速度加快,以下蚀为主,侧蚀没有太明显,从而形成深切峡谷。

(4)人类对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地区没有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宽谷——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接近水源,适合发展农牧业、建设城镇、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峡谷——流速快,落差大,谷地窄,适合修建水坝,开发水电。

下载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