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到题目的空格处)
1.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___A________。
A、光亮带
B、毛刺
C、断裂带
2.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___C________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凸模
B、凹模
C、凸模和凹模
D、凸凹模
3.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____A_______。
A、凹模刃口尺寸
B、凸模刃口尺寸
C、凸、凹模尺寸公差
4.当冲裁间隙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弹性回复,使冲孔件尺寸____A____凸模尺寸,落料件尺寸_____A___凹模尺寸。
A、大于,小于
B、大于,大于
C、小于,小于
D、小于,大于
5.对T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_____C______。
A、多排
B、直对排
C、斜对排
6.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______A_____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阶梯凸模冲裁
B、斜刃冲裁
C、加热冲裁
7.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_____C______的优点。
A、模具制造简单
B、冲件外形复杂
C、冲裁力小
8.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______A_____。
A、推料力
B、卸料力
C、顶件力
9.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____C_______的作用点。
A、最大分力
B、最小分力
C、合力
10.冲制一工件,冲裁力为F,采用刚性卸料、下出件方式,则总压力为_____B______。
A、冲裁力+卸料力
B、冲裁力+推料力
C、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
11.如果模具的压力中心不通过滑块的中心线,则冲压时滑块会承受偏心载荷,导致导轨和模具导向部分零件______B_____。
A、正常磨损
B、非正常磨损
C、初期磨损
12.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_____
C______。
A、导板模
B、级进模
C、复合模
13.用于高速压力机上的模具是______B_____。
A、导板模
B、级进模
C、复合模
14.用于高速压力机的冲压材料是_____C______。
A、板料
B、条料
C、卷料
15.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_____B______的定位方法。
A、固定挡料销
B、侧刃+导正销
C、固定挡料销+始用挡料销
16.材料厚度较薄,则条料定位应该采用_____
C______。
A、固定挡料销+导正销
B、活动挡料销
C、侧刃
17.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______B____导向。
A、导筒
B、导板
C、导柱、导套
18.在导柱式单工序冲裁模中,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_____C_____。
A、H7/m6
B、H7/r6
C、H7/h6
19.由于级进模的生产效率高,便于操作,但轮廓尺寸大,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一般适用于_______A___冲压件的生产。
A、大批量、小型
B、小批量、中型
C、小批量、大型
D、大批量、大型
20.推板或顶板与凹模呈_A__配合,其外形尺寸一般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_F__制造。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D、H8
E、m6
F、h821、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______C____步距。
A、≥
B、≤
C、>
D、<
22.对于冲制小孔的凸模,应考虑其_____A_____
A、导向装置
B、修磨方便
C、连接强度
23.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_____A_____凹模形式。
A、直筒式刃口
B、锥筒式刃口
C、斜刃口
24.为了保证凹模的壁厚强度,条料定位宜采用_____A_____。
A、活动挡料销
B、始用挡料销
C、固定挡料销
25.弹性卸料装置除起卸料作用外,还有_____C_____的作用。
A、卸料力大
B、平直度低
C、压料作用
26.压入式模柄与上模座呈____A______的配合,并加销钉以防转动。
A、H7/m6
B、M7/m6
C、H7/h6
27.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______B____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导板
B、模柄
C、上模座
28.大型模具或上模座中开有推板孔的中、小型模具应选用_____B_____模柄。
A、旋入式
B、带凸缘式
C、压入式
29.旋入式模柄是通过_____B_____与上模座连接。
A、过渡配合B、螺纹
C、螺钉
30.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_____A_____配合。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31.对角导柱模架上、下模座,其工作平面的横向尺寸一般____C______纵向尺寸,常用于____A______。
A、横向送料的级进模
B、纵向送料的单工序模或复合模
C、大
D、纵向送料的级进模
E、小
F、横向送料的单工序模或复合模
32.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____B______。
A、对角导柱模架
B、后侧导柱模架
C、中间导柱模架
33.为了保证条料定位精度,使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可采用______B____。
A、长方形侧刃
B、成形侧刃
C、尖角侧刃
34.中间导柱模架,只能_____C_____向送料,一般用于_____B_____。
A、级进模
B、单工序模或复合模
C、纵
D、横
35.四角导柱模架常用于_____A_____。
A、自动模
B、手工送料模
C、横向送料手动模
36.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__A__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H7/h6
B、H7/r6
C、H7/m6
37.冲裁大小不同、相距较近的孔时,为了减少孔的变形,应先冲___A____和_____D_____的孔,后冲_____B_____和______C____的孔。
A、大
B、小
C、精度高
D、一般精度
38.整修的特点是_____A_____。
A、类似切削加工
B、冲压定位方便
C、对材料塑性要求较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目的空缺处)
1.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___B_____。
A、y/ρ
B、r/t
C、E/σS
2.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____A____。
A、受拉应力
B、受压应力
C、不受力
3.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____B____。
A、宽板
B、窄板
C、薄板
4.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____C____。
A、变形
B、回弹
C、裂纹
5.塑性弯曲时,由于变形区的曲率增大,以及金属各层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从而引起变形区内的径向压应力在板料表面____A____,由表及里逐渐____E____,应力至中性层处达到____C____。
A、达到最大
B、达到最小
C、等于零
D、增大
E、减小
F、最大
G、最小
6.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___B_____。
A、回弹量大
B、变形程度大
C、相对弯曲半径大
7.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_____A___。
A、垂直
B、平行
C、重合8.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____B____。
A、清除毛刺后弯曲
B、热处理后弯曲
C、加热
9.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____C____,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A、先弯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先弯成V形,后弯成U形
C、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10.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____C____处理。
A、淬火
B、回火
C、退火
11.对塑性较差的材料弯曲,最好采用____C____的方法解决。
A、增大变形程度
B、减小相对弯曲半径
C、加热
12.在进行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____C____。
A、达到最大值
B、等于零
C、得到平衡
13.材料____A____,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A、屈服强度小
B、弹性模量小
C、经冷作硬化
14.相对弯曲半径r/t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___B_____。
A、回弹减小
B、弹性区域大
C、塑性区域大
15.弯曲件形状为____A____,则回弹量最小。
A、π形
B、V形
C、U形
16.r/t较大时,弯曲模的凸模圆角半径___C_____制件圆角半径。
A、>
B、=
C、<
17.弯曲件上压制出加强肋,用以____A____。
A、增加刚度
B、增大回弹
C、增加变形
18.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____B____的弯曲件。
A、回弹小
B、曲率半径大
C、硬化大
19.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____B____。
A、防止回弹
B、防止偏移
C、防止弯裂
20.弯曲件为____B____,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π形
B、V形
C、U形
1.拉深前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____B_______。
A、圆形单元
B、矩形单元
C、环形单元
2.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_____A_____,切向尺寸____A______。
A、增大
减小
B、增大
增大
C、减小
增大
D、减小
减小
3.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_____B_____。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4.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_____B_____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厚向压应力
5.与凸模圆角接触的板料部分,拉深时厚度____B______。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6.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_____B_____的断面。
A、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凸缘部位
7.用等面积法确定坯料尺寸,即坯料面积等于拉深件的_____B_____。
A、投影面积
B、表面积
C、截面积
8.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______A、B____;不该润滑部位是_____
C_____。
A、压料板与坯料的接触面
B、凹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C、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9._____D_____工序是拉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0.需多次拉深的工件,在两次拉深间,许多情况下都不必进行____B______。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这个辅助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1.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有油污和其它脏物的工序件表面,需要_____A
_____方可继续进行冲压加工或其它工序的加工。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______A____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13.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_____C_____直径。
A、坯料
B、筒形部分
C、成品零件的凸缘
14.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可采用______C____的工艺方法。
A、变凸缘直径
B、变筒形直径
C、变圆角半径
15.板料的相对厚度t/D较大时,则抵抗失稳能力______A____。
A、大
B、小
C、不变
16.有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_____A_____无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7.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若冲件h/d_____C_____极限h/d,则可一次拉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8.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_____C_____。
A、≥(0.09~0.17)(m-l)
B、≤(0.09~0.17)(l/m-l)
C、≥
(0.09~0017)(1-m)
19.为了使材料充分塑性流动,拉深时坯料形状与拉深件横截面形状是____B______。
A、等同的B、近似的C、等面积的20.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都不小于相应的圆筒形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其
拉深方法是_____B_____。
A、由小阶梯到大阶梯依次拉出
B、由大阶梯到小阶梯依次拉出
C、先拉两头,后拉中间各阶梯
21.下面三种弹性压料装置中,____C______的压料效果最好。
A、弹簧式压料装置
B、橡胶式压料装置
C、气垫式压料装置
22.利用压边圈对拉深坯料的变形区施加压力,可防止坯料起皱,因此,在保证变形区不
起皱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_____B_____。
A、大的压料力
B、小的压料力
C、适中的压料力
2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从上式可以看出参数
_____A_____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B、C、R/d
24.通常用_____C_____值的大小表示圆筒形件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____C______愈大,变形程度愈小,反之亦然。
A、B、K
C、m
25.在拉深工艺规程中,如果选用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
_____B_____工艺总压力,且要注意,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时,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曲线之下。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变形抗力小的软金属,其塑性一定好。
(×)
2.物体的塑性仅仅取决于物体的种类,与变形方式和变形条件无关。
(×)
3.金属的柔软性好,则表示其塑性好。
(×)
4.变形抗力是指在一定的加载条件和一定的变形温度下,引起塑性变形的单位变形力。
(×)
5.物体某个方向上为正应力时,该方向的应变一定是正应变。
(×)
6.物体某个方向上为负应力时,该方向的应变一定是负应变。
(×)
7.物体受三向等压应力时,其塑性变形可以很大。
(×)
8.材料的塑性是物质一种不变的性质。
(×)
9.金属材料的硬化是指材料的变形抗力增加。
(×)
10.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11.当坯料受三向拉应力作用,而且时,在最大拉应力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在最小拉应力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压缩变形。(∨)
12.当坯料受三向压应力作用,而且时,在最小压应力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在最大压应力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压缩变形。(∨)
1.冲裁间隙过大时,断面将出现二次光亮带。
(×)
2.冲裁件的塑性差,则断面上毛面和塌角的比例大。
(×)
3.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
4.对配作加工的凸、凹模,其零件图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说明配作间隙值。(×)
5.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
6.利用结构废料冲制冲件,也是合理排样的一种方法。
(∨)
7.采用斜刃冲裁或阶梯冲裁,不仅可以降低冲裁力,而且也能减少冲裁功。
(×)
8.冲裁厚板或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一般采用加热冲裁的方法进行。
(∨)
9.冲裁力是由冲压力、卸料力、推料力及顶料力四部分组成。
(×)
10.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件的重心。
(×)
11.冲裁规则形状的冲件时,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
12.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孔(或落料)的冲模称为复合模。
(×)
13.凡是有凸凹模的模具就是复合模。
(×)
14.在冲模中,直接对毛坯和板料进行冲压加工的零件称为工作零件。
(×)
15.导向零件就是保证凸、凹模间隙的部件。
(×)
16.侧压装置用于条料宽度公差较大的送料时。
(×)
17.侧压装置因其侧压力都较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只用于板厚在0.3mm以下的薄板冲压。
(×)
18.对配作的凸、凹模,其工作图无需标注尺寸及公差,只需说明配作间隙值。(×)
19.采用斜刃冲裁时,为了保证工件平整,冲孔时凸模应作成平刃,而将凹模作成斜刃。
(×)
20.采用斜刃冲裁时,为了保证工件平整,落料时凸模应作成平刃,而将凹模作成斜刃。
(∨)
21.凸模较大时,一般需要加垫板,凸模较小时,一般不需要加垫板。(×)
22.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
23.在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限位,保证条料沿正确方向送进称为送料定距。(×)
24.模具紧固件在选用时,螺钉最好选用外六角的,它紧固牢靠,螺钉头不外露。(×)
25.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
26.精密冲裁时,材料以塑性变形形式分离因此无断裂层。
(∨)
27.在级进模中,根据零件的成形规律对排样的要求,需要弯曲、拉深、翻边等成形工序的冲压件,位于成形过程变形部位上的孔,应安排在成形工位之前冲出。
(×)
28.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模具工作行程终了时,上模座的上平面至下模座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
(×)
1.自由弯曲终了时,凸、凹模对弯曲件进行了校正。
(×)
2.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
(∨)
3.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则是立体的。(×)
4.板料的弯曲半径与其厚度的比值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
5.弯曲件两直边之间的夹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
6.对于宽板弯曲,由于宽度方向没有变形,因而变形区厚度的减薄必然导致长度的增加。r/t愈大,增大量愈大。
(×)
7.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相对弯曲半径。(×)
8.冲压弯曲件时,弯曲半径越小,则外层纤维的拉伸越大。
(∨)
9.减少弯曲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增大弯曲力,可减少弯曲圆角处的塑性变形。
(×)
10.采用压边装置或在模具上安装定位销,可解决毛坯在弯曲中的偏移问题。
(∨)
11.塑性变形时,金属变形区内的径向应力在板料表面处达到最大值。
(∨)
12.经冷作硬化的弯曲件,其允许变形程度较大。
(×)
13.在弯曲变形区内,内缘金属的应力状态因受压而缩短,外缘金属受拉而伸长。
(∨)
14.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
15.一般来说,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相互牵制作用愈大,则回弹就大。
(×)
16.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
17.弯曲件的展开长度,就是弯曲件直边部分长度与弯曲部分的中性层长度之和。
(∨)
18.当弯曲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平行时,可具有较小的最小弯曲半径,相反,弯曲件的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垂直时,其最小弯曲半径可大些。
(×)
在弯曲r/t较小的弯曲件时,若工件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弯曲线,排样时可以不考虑纤维方向。
(×)
1.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均匀的。
(×)
2.拉深过程中,凸缘平面部分材料在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变形而逐渐被拉入凹模。
(×)
3.拉深系数m恒小于1,m愈小,则拉深变形程度愈大。
(√)
4.坯料拉深时,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
(√)
5.拉深时,坯料产生起皱和受最大拉应力是在同一时刻发生的。
(×)
6.拉深系数m愈小,坯料产生起皱的可能性也愈小。
(×)
7.拉深时压料力是唯一的确定值,所以调整时要注意调到准确值。
(×)
8.压料力的选择应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
9.弹性压料装置中,橡胶压料装置的压料效果最好。
(×)
10.拉深模根据工序组合情况不同,可分为有压料装置的拉深模和无压料装置的拉深模。
(×)
11.拉深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拉深力、零件质量、模具寿命都有影响。间隙小,拉深力大,零件表面质量差,模具磨损大,所以拉深凸、凹模的间隙越大越好。
(×)
12.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大,增大了板料绕凸模弯曲的拉应力,降低了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降低极限变形程度。
(×)
13.拉深时,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匀的,上部增厚,愈接近口部增厚愈多,下部变薄,愈接近凸模圆角变薄愈大。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最严重。
(√)
14.拉深变形的特点之一是:在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弱区,其它部分是传力区。(×)
15.拉深时,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和径向压缩的变形。
(×)
16.拉深模根据拉深工序的顺序可分为单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
(×)
17.需要多次拉深的零件,在保证必要的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应允许内、外表面存在拉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痕迹。
(√)
18.所谓等面积原则,即坯料面积等于成品零件的表面积。
(√)
19.对于有凸缘圆筒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如果小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可判断:有凸缘圆筒形件的实际变形程度大于无凸缘圆筒形件的变形程度。
(×)
20.拉深的变形程度大小可以用拉深件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来表示。也可以用拉深后的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的坯料
(工序件)直径之比来表示。
(√)
阶梯形盒形件和阶梯形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一样,也可以先拉深成大阶梯,再从大阶梯拉深到小阶梯。
(×)
1.由于胀形时坯料处于双向受拉的应力状态,所以变形区的材料不会产生破裂。(×)
2.由于胀形时坯料处于双向受拉的应力状态,所以变形区的材料不会产生失稳现象,成形以后的冲件表面光滑、质量好。
(√)
3.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卸载时的弹性回复很小,容易得到尺寸精度高的冲件。
(√)
4.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坯料变形区内变形的分布是很均匀的。
(×)
5.校形工序大都安排在冲裁、弯曲、拉深等工序之前。
(×)
6.为了使校平模不受压力机滑块导向精度的影响,其模柄最好采用带凸缘模柄。(×)
7.压缩类外缘翻边与伸长类外缘翻边的共同特点是:坯料变形区在切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类变形,边缘容易拉裂。
(×)
8.压缩类外缘翻边特点是:变形区主要为切向受压,在变形过程中,材料容易起皱,其变形程度用来表示。
(√)
9.翻孔凸模和凹模的圆角半径尽量取大些,以利于翻孔变形。
(×)
10.翻孔的变形程度以翻孔前孔径d与翻孔后孔径D的比值K来表示。K值愈小,则形程度愈大。
(√)
胀形时,当坯料的外径与成形直径的比值D/d>3时,d与D之间环形部分的金属发生切向收缩所必需的径向拉应力很大,成为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强区,以致于环形部分金属根本不可能向凹模内流动。
(√)
1.冲模的制造一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因此冲压件也是单件小批量生产。(×)
2.落料和弯曲都属于分离工序,而拉深、翻边则属于变形工序。
(×)
3.复合工序、连续工序、复合—连续工序都属于组合工序。
(√)
4.分离工序是指对工件的剪裁和冲裁工序。
(√)
5.所有的冲裁工序都属于分离工序。
(√)
6.成形工序是指对工件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
(√)
7.成形工序是指坯料在超过弹性极限条件下而获得一定形状。
(√)
8.把两个以上的单工序组合成一道工序,构成复合、级进、复合-级进模的组合工序。
(×)
9.冲压变形也可分为伸长类和压缩类变形。
(√)
10.冲压加工只能加工形状简单的零件。
(×)
冲压生产的自动化就是冲模的自动化。
(×)
1.通冲裁件的断面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些断面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一般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如图2-2所示,既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四个部分。
圆角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主要是当凸模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使板料被带进模具间隙从而形成圆角带。
光亮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塑性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板料后,板料与模具侧面发生挤压而形成光亮垂直的断面(冲裁件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越大,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越好)。
断裂带是由于在冲裁过程的第三阶段(即断裂阶段),刃口处产生的微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这一区域断面粗糙并带有一定的斜度。
毛刺的形成是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后期,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切入板料一定深度时,刃尖部分呈高静水压应力状态,使微裂纹的起点不会在刃尖处产生,而是在距刃尖不远的地方发生。随着冲压过程的深入,在拉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断裂而形成毛刺。对普通冲裁来说,毛刺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冲裁间隙的大小使得毛刺的高度降低。
2.什么是冲裁间隙?冲裁间隙对冲裁质量有哪些影响?
冲裁间隙是指冲裁凹模、凸模在横截面上相应尺寸之间的差值。该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件切断面的质量、冲裁力的大小及模具的使用寿命。
当冲裁模有合理的冲裁间隙时,凸模与凹模刃口所产生的裂纹在扩展时能够互相重合,这时冲裁件切断面平整、光洁,没有粗糙的裂纹、撕裂、毛刺等缺陷,如图2-3(b)所示。工件靠近凹模刃口部分,有一条具有小圆角的光亮带,靠近凸模刃口一端略成锥形,表面较粗糙。
当冲裁间隙过小时,板料在凸、凹模刃口处的裂纹则不能重合。凸模继续压下时,使中间留下的环状搭边再次被剪切,这样,在冲裁件的断面出现二次光亮带,如图2-3(a)所示,这时断面斜度虽小,但不平整,尺寸精度略差。
间隙过大时,板料在刃口处的裂纹同样也不重合,但与间隙过小时的裂纹方向相反,工件切断面上出现较高的毛刺和较大的锥度。
3.怎样确定冲裁模的工序组合方式?
确定冲裁模的组合方式时,一般根据以下条件:
(1).生产批量的大小。从提高冲压件生产率角度来考虑,选用复合模和级进模结构要比选择单工序模好得多。一般来说,小批量和试制生产时采用单工序模具,中批和大批生产时,采用复合冲裁模和级进冲裁模。
(2).工件尺寸公差等级。单工序模具冲出的工件精度较低,而级进模最高可达IT12~IT13级,复合模由于避免了多次冲压时的定位误差,其尺寸精度最高能达到IT9级以上,再加上复合模结构本身的特点,制件的平整度也较高。因此,工件尺寸公差等级较高时,宜采用复合模的结构。
(3).从实现冲压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的角度来说,选用级进模比选用复合模和单工序模具容易些。这是因为,复合模得废料和工件排除较困难。
(4).从生产的通用性来说,单工序模具通用性最好,不仅适合于中小批量的中小型冲压件的生产,也适合大型冲压件的生产。级进模不适合大型工件的生产。
(5).从冲压生产的安全性来说,级进模比单工序模和复合模为好。
综上所述,在确定冲裁模的工序组合方式时,对于精度要求高、小批量及试制生产或工件外形较大,厚度又较厚的工件,应该考虑用单工序模具。而对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大的工件的冲压,应采用复合模;对精度要求一般,又是大批量生产时,应采用级进模结构。
1.什么是孔的翻边系数K?影响孔极限翻边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在圆孔的翻边中,变形程度决定于毛坯预孔直径d0与翻边直径D之比,即翻边系数K:
从上式可以看出:K值越大,则表示变形程度越小;而K值越小,则表示变形程度越大。当K值小到材料即将破裂时,这时的翻边系数称为极限翻边系数Kmin。
影响孔翻边系数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塑性越好,则极限翻边系数越小;
(2)预孔的表面质量越好,极限翻边系数值越小。
(3)预孔直径材料厚度t的比值(d0/t)越小,即材料越厚,翻边时越不容易破裂,极限翻边系数可以取得越小。
(4)凸模的形状与翻边系数也有很大的关系,翻边时采用底面为球面的凸模要比底部为平面的凸模的翻边系数取得小一些,低碳钢的极限翻边系数见教材表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