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1 20:2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考试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篇: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组

刘文

本次考试试卷题型和分值与以往大体相当,题型仍保持选择题(50)分,问答题四小题(50分)。此试卷可以反映出高一历史考试试题有相对的稳定性,层次逐渐分明。

本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即优秀生能考出较好成绩,落脚生也能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符的成绩。(2)区分度明显,各类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

(3)重基础知识,试卷中有很多识记类的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平时的知识记忆点。

从总体看,此试卷有鲜明的适应性,符合现在高一学生的实际。

根据本试卷的难易程度和五中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带班的考试成绩虽整体不错,但仍有不足,究其原因:

(1)课时不足,由于工作变动,在我接手时发现三个班之前的老师对知识的处理有些草率,对学习方法的培训也不到位,因此不得不重新从第一节讲起。以至于比兄弟班级落后了三节课,在每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赶进度,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致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好。(2)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没有把工作做细做实。(3)最关键的原因,是本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落实程度不够。

在下一阶段,我要针对以上缺点开展教学,狠抓落实,考出自己的更高水平。下面分析各题考查点:

一、选择题

1题是对于历史常识的考察,据统计大部分学生没能答对,说明学生的做题素质很低,不能认真予以分析而是想当然,今后要注意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术的培养。3、4、5题是识记分析题。

6题要首先分析秦朝丞相的职责,然后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唐朝门下省是相权的三分之一且掌审议,宋朝枢密院掌军事,清朝宰相制度已经不存在。而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责。因此可以得出答案是C。7、8、9、10题是识记题。

11题有一定难度,应该明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2、13、14、15、16识记题。

17题是材料分析题,此题正答率仅为58.4%,反映出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极低,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18、19、20、21题均是做过并且讲过的题,但答题率仍然很低,反映出教师在知识落实方面的欠缺。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题都是识记题。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题要经过分析才能答对。

二、问答题

问答题得分较高,适于一般的学生。问题的设问也很有利于学生的作答,只要学生加强记忆,注意文字的表达,关键词的作答,都能得到较高分数。但从学生得分情况看,学生不能够把握好基础知识,语言表述不当,导致失分的情况仍占相当比重。还有个别同学因审题不当导致少答一问或几问。今后要狠抓落实,在抓好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另外,出现个别学生落脚的情况,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和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与其他学生保持一致。

第二篇: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共有6218人,最高分73分,最低分8分。其中60分以上845人,占13.6%;50分以上2767人,占44.5%;45分以上为3743人,及格率60.3为%;均分46.58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范围进行命题,集中考查了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试题思路清晰,能将当前的热点与课本重点知识充分结合进行考查,是一份成功的试题。

1、试题立足基础,以中等题为主,适当考查了一定量的能力题。

2、试题形式多样化,题型分为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五大题型,完全按照中考题型设置。几点商榷:

1、试题的分值分布有点不妥:中国近代史的分值少,仅有6分;世界史比重大,占44分。

2、有超标试题:如选择题的2小题;简答题的16小题,“先秦”这个词,课标没出现。

3、尽量避免出现大量原题。对于这次省里的调研考试,教师的期望值很高,而这份试题主观题部分,所选试题95%是省里复习研讨会的试题,很多教师已经让学生进行了练习,从而导致考试出现大面积原题,使学生失去了一次绝佳的训练机会。

三、试卷分析:(1)选择题,本试题共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2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是2、3、5、9、11等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如:第5、9、11小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如第3、9小题等。(2)简答题,这个试题共12分,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同学得分在5--9分之间。错的较多的是16小题,排年代顺序,80%的同学都做错,统一时期,做对的占10%;其次是17小题第三问,大部分学生人物答成“孟德斯鸠”,“天赋人权”只有5%的同学答对。

(3)材料分析题,本题答的较好,2/3的同学都能得满分,失误主要在1、2、4、6小题。1小题,多数学生答成珍妮机;2小题,个别学生答成电学,不准确;4小题答成蒸汽机,珍妮机,电能等;6小题答错较多,学生答不出作用。总之,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没有认真的阅读材料,不会从材料中找答案,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4)分析说明题,本试题出错较多第1、2、4小题。1小题,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大不同点,90%的学生不会,主要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2小题中的《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作用,有20%的学生答成“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学生把此题的作用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混淆,属于知识没掌握;4小题改革的背景的相同之处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但是对于改革的背景学生回答不规范,没有能说明背景的语言;5小题的启示,50%的学生不能从材料出发,答题随心所欲。(5)探究题,1小题列举古代世界人民交往的事例,由于题干上没有强调要答出两种交往方式,所以80%的同学只列举了和平交往的事例,而没有战争征服的事例;2小题列举14--17世纪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事例,80%的同学都能写到新航路开辟,少部分学生审不清题意,还有一部分学生回答的不全导致失分;3小题举例说明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大部分学生没认真审题,没有举例;4小题20世纪的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80%的同学都不会回答,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把“多极化趋势”,写成了“多极化”,错误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没掌握造成失分;5小题的三点认识,大部分同学都能答对,少部分同学回答的是与本试题无关的内容。

四、教学建议: 1.依据《课标》进行复习

《课标》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距中考仅有50多天的时间内,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要依据课标进行有效复习。

2.夯实基础知识

在历史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反复记忆,重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分。另外,现阶段教师应重视对知识的查缺补漏。3.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换、整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4.进行专题复习

今年省里的中考复习研讨会,重点强调要以单元复习为主,其主要目的还是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要进行专题复习,重点的几个专题还是有必要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有效复习的,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串联历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突出历史的整体性。按照历史复习总的安排,下一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但应注意专题一定要少而精。还是应以单元知识的落实为主,专题一定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5.精心筛选试题

现阶段教师的手头资料较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紧扣课标,必须适时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根据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历史试题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教师应适当选择一些材料精炼、图文并茂的习题以强化训练,切实起到对学生的训练、提高作用,一定避免题海战,让学生做很多的无用功,从而浪费时间,收效不大。6.提高答题技巧

复习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今年增加了机读卡的涂写,教师应注意强调涂写机读卡的方法和程序,争取使学生不因机读卡的涂错而失分。

第三篇: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分析

本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年代跨度长。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近现代史。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大部分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一、试卷分析

试题的题型与中考试题题型设置基本一致。选择题部分:采用了陈述式选择题、材料式选择题、图表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等。非选择题部分:采用的题型有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等。

(一)选择题

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6—24分之间。造成一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得分情况最差的是6、13、14、15小题。

(二)简答题

简答题共两小题,满分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3—6分之间,本题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17题学生失分较多,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不清。

(三)材料分析题

本试题共分18、19两小题,总分22分,第18题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不错,但第18题第四小题大多学生答不全历史事件,事件作用也答不全,其实答案从材料中就可概括出。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吃不透材料、知识点把握不牢,不会从材料中总结答案。第19题的第1、3问答题情况较好,2、4问答题不理想。

(四)探究题

本题分四个任务,共15分,考查学生归纳历史人物,联系历史事件,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较难。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大部分人得分在2—8分。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选择题失分率最高的是第6题,其次是第13题。第6题要求,我们未复习到,所以稍微有难度。但是第13题考查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纯粹是大概时间的识记,结果学生出错率特别高。此外其它题型这种现象也大量存在,如:15题考查和资产阶级有关的音乐作品等等。

2、历史概念混淆不清。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第17题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化基础的历史事件,很多人答成三大改造。这说明学生对一五计划这一概念的实施背景还是缺乏准确的理解。

3、缺乏做题意识和能力。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的文科教育理念就是“背答”式教育,所以学生认为文科学习就是“背”,考试就是“答”。殊不知文科学习更需要“理解”,考试题也得通过“做”。这在第18题第(4)问表现的尤为典型,好多学生答不全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其实只要读懂材料,完全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或抄原话。此外在第19题第(2)的回答中也可看出学生缺乏审题的意识和从材料中捕捉答案的能力。

4、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运用存在偏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考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考生思路不清,不善于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因而丢分严重。造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原材料统统抄袭一遍。

5、答题思路不清、书写不规范。

三、问题原因及今后的对策

学生在试卷上反映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以我为例,我经过认真反思,发现自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时的教学对学生要求不严。我总认为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而且历史也仅占中考成绩的11%,所以很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让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语数外。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教学模式死板,课堂缺乏创新。第一次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很少有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人在那儿闭门教学,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致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自己的教学出现了上述一系列问题,总的想办法解决。我经过仔细思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夯实基础。

对学生学习的宽容就是对教师工作的失职。所以从这次考完试后我给自己的课堂增加了一个环节——课前5分钟检测。不仅要检测近期复习内容,还要检测上月甚至初一初二所学内容。

2、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精选例题,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做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且还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3、不断钻研,转变观念。

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钻研教材、钻研课标和历史课堂教学等,以提升我们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还需我们转变观念,以“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今年我省中考的最大变化就是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以考改促课改,我想以后要在课堂上加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具体到我们教师就是提前设计好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第四篇:九年级单元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二单元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命题思想

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依据中考的要求和特点,结合我校初中教育教学的实际,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即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情分析

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分为两部分,一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至9课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4、成绩 :从整个卷面看,成绩还是好的,平均分65.47分,及格率也较高,达到学校的要求。个别学生还取得了89以上的成绩,但也有一部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较简单,优秀学生比较多。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2大题、第23小题的第2题和第5题、第24小题。在解答选择题时,很多考生是按照思维惯性,在作原有题的基础上,不加思索的选择,而没有考虑题中的限定,所以出错的比较多,另外,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非选择题中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失分多,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第23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部分学生答题时没有思路,找不出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

第2大题综合题回答时,学生对这一题型不熟悉,在概括能力和题目理解上能力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是中考考试类学科,但学生在平时学习是不重视,这种教学现状,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很挠头。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谈一些我的认识:

1、加强专业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学习---研究--实践----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理论知识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3、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6、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②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③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特别是准确掌握时间,少写错别字,避免概念含混,漏字等现象。

④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⑤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第五篇: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一、数据统计分析

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80分以上优秀)

参考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二、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下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难度适中,本试卷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共四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0分,第二题探究题,共计29分,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1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1小题)开国大典最重要的意义是()

答案选B,很多同学选C。

错误原因: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够牢固。

2、(选择题6小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有()

错误原因:此题没有正确答案,应该是选择(2)(4),但是答案中没有。所有答案都是误导。

3、(选择题13小题)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的是()

答案选择应为C,属于易选题,大部分同学答对了。

正确原因:对问题认识较清,复习是把该项内容放在重点上,另外11、12、14、等小题错误也较少,究其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认识较清清,掌握基础知识牢固。

4、探究题中22题回答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正确,小部分同学答题不全面,基本都能够说出,此题得分较高。

21小题第一问大多能回答出来,第二问就回答的不够好,分析其原因,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意义认识不足,还有就是审题不清,较差。

21题有点难度,即综合课程内容有体现活学活用的能力,是一道好题,既能看出对过去知识的考察,也能覆盖本书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能看出学生平时的功底。所以学生能答好该题说明学生会学习。我们学生有5%能很好的回答该题。

5、材料分析题,俩题中23对(1)(2)小题的回答,大部分同学答的较好。(3)小题大部分同学答非所问,不能理解特区作用。

小题,大部分同学对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够全面准确,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四、整改办法: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历史试卷分析

(二)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秉承了以往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的特点,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从整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具体而言,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20**年山东卷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重点,符合考试说明中“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试题主要从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来区分考生思维品质的差异,实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1、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如选择题的第11题,通过对近代纺织企业与其他行业的数量比较,考查了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不均衡性,使考生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工业半殖民地性的特征。第29题第(2)小题,以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因素的考虑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洋务派官办企业封建性特点的认识。

2、增强试题的综合性,突出对考生历史思维深刻性的考查。试题将>世界史和>中国史、古代史和近现代有机结合,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知识相融合,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如选择题的第12题,考生只有将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三个历史事件以及这一时期的其他历史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再如第15题,从空间上涉及了欧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时间跨度上涉及了近代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个历史阶段,考查了考生对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试题的设计从单点到多点,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大大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从而加强了对考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考查。第27题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试题不但在知识上将中国古代史中的黄宗羲思想、世界史中的孟德斯鸠思想以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结合,而且以“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实现了对考生能力的多层次、多角度考查。

3、以材料的多样性、客观性,思维过程的发散性、自主性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来考查考生思维的创新性。比如第33题第(2)小题,题干为考生并行列举了三则关于农奴制改革的史料,材料具有多样性;设问是开放的,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进行思维的空间;答案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就可得分。试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今年的高考试题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考查,检验了考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潜质,更加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

1、重视史料的解读与运用是今年试题的一大特色。

史料是进行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的第一项即是从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今年试题在史料方面有三个特点:(1)史料的选择更趋丰富和多样化。文字史料除了传统的历史典籍,还有诗歌、回忆录等。此外,试题还选用了汉画像石雕刻图、个体户营业执照等,使卷面更加生动和鲜活。(2)试题所选用的史料与设问、答案的结合更为紧密和科学,避免了为材料而材料,使材料真正成为了能力考查的载体。(3)更加注重对考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比如第27题以“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设题,鲜明的突出了史料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第33、34、35题不但考查了考生对史料的选择、鉴别和解读能力,而且引导考生加深了对历史认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理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重视新情境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史料教学法”等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但是问卷调查却显示,很多学生却并不清楚什么是史料,更不知道如何搜集、整理和使用史料。今年山东卷对史料的考查,必将对中学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试题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20**年山东卷进行评析,不得不提到第27题,作为分量最重的学科内综合题,它比较全面、最为典型的反应了整个试卷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试题以史学构成的三个要件——“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试题外在的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试题各个部分之间一种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沿着试题呈现的这一主线不断探究,使考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全面落实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命题者通过这一方式,构建起了进行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呈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科特点鲜明。

第二,试题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但又不显空洞。它做到了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史实的结合,既使得考查具有一定的高度,又不脱离考生的认知水平。第(1)小题将史料与史论相结合,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一(史料)的信息,论证材料二(史论)的观点,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特点。第(2)小题要求考生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两种方法,也是论从史出,毫无生硬之感。紧接着要求考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评价“三权分立”思想,考查层次由了解、理解到运用,逐步深化。同时,由史料到教材主干知识,所考查的内容与考生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贴近。第(3)小题是对更为抽象的史观的考查,题目要求考生结合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作答,明确的指向性,使考生不可能空泛的去谈理论,抽象的历史认识变的具体化。

此外,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等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习方法,在试题中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有机融合

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是对一些考生来说,有的科目有的试题是使其终身难忘的。因此,高考试卷绝不仅是一些堆砌的文字和符号,它也是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从20**年山东卷来看,命题者没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思想教育,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对历史事物的态度、对历史观念的认识这一层面上。比如,第27题第(1)题让考生回答黄宗羲思想的“新见”,就是让考生认识黄宗羲的思想在明清专制的文化环境下所体现出的历史进步性。第(2)题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去评价历史事物的问题。实质是在考查考生对待历史事物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问题。第(3)题以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为主线设题,不但寓含了“思想的力量”——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这一主题,而且渗透了以传承与交流为主题的全球文明史观。“学史以明志”,试题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知识和能力考查为“显性”主体,“隐性”考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寓意深刻。

20**年山东卷以“发展、进步”为主题,向考生展现了一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试题所涉及的科举制、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五四以后的民族主义思潮、改革开放、雅典的民主政治、工业革命、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等等,都是推动或深远影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试题不回避热点,第27题第(3)小题考查了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第34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体现导向性,试题实现了有利中学教学和有利高校选拔人才的和谐统一。

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在客观上对中学教学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20**年山东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试题的区分度;同时,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中学实际,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1、注重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掌握的主干知识。比如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近代的民族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启蒙思想、明清进步思想、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洋务企业、一五计划等。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试题还注重了对考生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对史料的鉴别和运用、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等。它们不但是中学的主干知识和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考生升入大学后,学习历史所必需具备的基础。

2、试题所考查的是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

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应该“以课标为本”,而不能“以教材为本”。第12题以陈独秀对义和团看法的前后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的民族主义,就不是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生需要通过对五四运动及前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正确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基本脉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题没有超出考生的认知水平,是考生应该掌握的课程知识。

3、稳定中创新,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题不创新就会陷于模式化,从而失去生命力。作为学科内综合题的第27题,去年在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因此,今年山东各地市模拟题中纷纷出现了模仿第27题的现象,而且高度“仿真”。如果命题者再以去年的模式命题,必然会加剧中学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思维,使其陷于教条化和模式化,背离新课程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今年的第27题没有沿袭去年的形式,再次大胆进行了创新。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形式新颖,内容厚重,寓意丰富,更有了专业性和学术味。这不但能有效区分考生的层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对中学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4、正确对待“新材料”,合理处理不同版本问题

在重视新情境新材料的同时,目前的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为材料而材料的倾向,以追求材料的新、奇为目标,违背了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初衷。今年山东卷第33题大胆引用了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材料,老材料考出了新意,这对于以后教学和考试中新材料新情境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同时,三则材料虽然分别引自三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在设问上对与使用不同版本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它透漏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命题坚持“以纲不依本”的原则,所考知识非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只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使用任何版本的考生都可以答题。

5、注重学科性,避免去学科化和学科边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追求试题的新颖和所谓的生活气息,个别试题出现了去学科化或者将学科知识边缘化的现象。试题注重形式而淡化内容,所考查的知识远离主干,给中学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考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继续学习。今年山东卷注重历史史料、历史方法,如第27题对史料的处理,就不是简单的进行史料解读,让考生去“概括段落大意”,而是以“史料”“史论”“史观”整合和统领整个试题,史论结合,学科特点鲜明,专业性突出。

6、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思维方式的养成,避免历史学习的碎化。

新课程教材都是以模块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时空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考生要了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必须要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今年的第27题或古今贯通,或中外结合,或前后承接,使的试题的综合性大大加强,力争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史料”“史论”“史观”为线,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展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对历史思维的一种积极引领。

纵观20**年的山东卷试题,既秉承了传统,又进行了积极创新,即完成了为高校选材的使命,也深刻的阐释了新课程的内涵。它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和提升,是一份让人满意的试题。

历史试卷分析

(三)一、总体结构分析

本次试题,试卷平实,难度适中,题型常见,新意无多,重点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与回归教材的能力,相对来说选择题的难度要超越非选择题,学生只要基本功扎实,拿高分绝非难事。

二、选择题分析

1、考察由士族门阀制度向科举制的转型。

2、考察文艺复兴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

3、考察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技术水平的进步。

4、考察启蒙运动领袖人物伏尔泰的核心价值观。

5、考察维新思想中谭嗣同鼓吹变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6、考察近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7、考察欧洲思想解放对宗教画的影响。

8、考察十月革命之后苏俄对各阶层的整合。

9、考察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对调节阶级矛盾的影响。

10、考察建国之初,在反右之前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学术界的相对宽容氛围。

11、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非选择题

1、考察中西方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此题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体例来整合教材资源,只要熟悉课本,答此题绝非难事。

2、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从去年高考开始,此种题型已经常态化,以绘画题材的切入,考察汉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

3、考察解放区土改,46、考察孙中山五权>宪法,47、考察二战之前各国的发展态势,48、考察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清政府中央集权的衰落与地方势力的崛起,这几道题材料虽然不源于课本,但是与课本观点相近,做来应不是难事。

四、复习建议

距离高考剩下不到两月,可以启动第三轮复习,三轮复习重点解决,一是历史观、方法论的问题,二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三是答题规范与速度的问题,将这三个问题解决,今年的历史高考一定会出现一个以往难以企及的高度。

下载历史考试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考试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闭卷试卷,共两大题,总分5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九年级历史上册和下册1---5课的内容。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

    2011历史试卷分析[定稿]

    2011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杨路芹 201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为主线,从“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国家统一”、“科......

    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朱管粮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

    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试卷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每题2分,20个题共40分;第二部分历史诊断题四问共10分,侧重第一单元侵略与......

    历史试卷分析

    峄庄中学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本次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本、试题容量较大,知识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上册所有重点内容。题型多样、新颖能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起来。但优秀......

    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十二中陈玉冬 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了,现将八年级历史考试情况作如下分析: 纵观整个试卷,难易程度适中,题型很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期末统考是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全册内容,分值50分,试卷由判断题、单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构成。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结构合理,......

    2009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山湾子中学于国友 一、试卷特点 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 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