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18春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声符的表意功能有:____、____、____。
声符的形体表意;声符的字义表意;声符的语音表意
2.公元100年,著名学者____撰写的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立。
许慎;《说文解字》
3.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王照、劳乃宣。
卢戆章
4.章太炎认为,把研究汉字的学问与训诂学和音韵学一并称为____,这样名不副实,应改称之为____。
小学;语言文字之学
5.按整字形体所包含的部件数量分,汉字可分类为____和____。
独体字;合体字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6.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
答:“汉字西来”说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苏美尔文字产生的时间比汉字为早。苏美尔文字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汉字只有三千多年历史。第二,中国的某些早期文字与西方文字有相像之处。
这两点理由都不能成立。
首先,关于汉字的产生晚于苏美尔文字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有资料表明,汉字的起源并不晚于苏美尔文字。其次,汉字中的一些字形与苏美尔文字的一些形体相似,并不能推导出“汉字必然导源于西方文字”的结论。
7.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
答: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掇,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8.从来源上看,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从来源上看,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自源文字,即由用这种文字的民族的祖先首创的文字,例如古代苏美尔文字。
一种是他源文字,即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或者在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例如日本文字、韩国文字等。
9.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答: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要清晰,就要做到:
第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
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
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
10.酱:
酱:形声字
11.刃:
刃;指事字
12.甍:
甍:形声字
13.末:
末:指事字
14.储;
储:形声字
15.须:
须:象形字
16.贫:
贫:形声字
17.都:
都:形声字
18.基:
基:形声字
19.忝:
忝:形声字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
20.宰夫宰熊蹯不孰。(《左传•宣公二年》)
孰:在古字的形体上加意符“n、、”写作“熟”。
21.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禽:在古字的形体上加意符“手”写作“擒”。
22.完假自臧,持必不移。(《汉书•王莽传下》)
完:在古字的形体上加声符“豸”写作“貌”。
23.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易•系辞下》)
罔:在古字的形体上加意符“糸”写作“斓”。
24.沽酒市脯不食。(《论语•乡党》)
沽:改变古字的意符写成今字“酤”。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字结构特点
25.繁富夥麴,非可单究。(左思《魏都赋》)
麴:规范字是“够”。
“狗”;“够”构字部件位置不同,两个字构字部件位置相反。
26.膺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屑:规范字是“唇”。
“屑”和“唇”都是形声字,声符相同,但意符不同。屑从肉,唇从口。
27.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综:规范字是“线”(钱)。
“绦”和“线”都是形声字,意符相同,但声符不同。综,泉声;线,戋(菱)声。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智:规范字是“胸”。
“胸”、“智”构字部件位置不同。“胸”是左右结构,“智”是上下结构。
29.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炎:规范字是“灾”。
“炎”、“灾”都是会意字,但构件不同,“炎”从水横流貌、从“火”会意,“灾”从“i-t”“火”会意。
六、选择合适的宇填在句子的括号中并解释其意义
30.克赳
如其()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克;能够。
31.锺锺
朝之室也,聚酒千(),积曲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列子·杨朱》)
锺;容量单位。
32.雁唇
星月之行,可以()推得也。(《淮南子·本经训》)
靥;历法。
33.困
啊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周礼·地官·禀人》)
困;困顿。
34.里襄
绿衣黄()。(《诗·邶风·绿农》)
襄;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