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时间:2019-05-11 20: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逯东辉

一、教学目标

1.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2.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3.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二、试卷分析

本次七年级历史考试,考试范围1—14课,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由于教学进度较慢,没有讲到考试的地方,造成一些试题,学生不会做,同时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造成学生普遍得分不高。七七班最高分35分,最低分4分,说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考试数据分析

班级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平均分

及格人数

班级

七七

七八

七九

七十

七十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四、评讲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进行改正 1.B

2.C

3.B

4.B

5.B

6.A

7.C

8.B

9.C

10.C

11.D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C

19.B

20.A 19.18分

18.73 17.44 18.2 15.94 16.89

7人

4人

1人

5人

0人

1人

七十二

18.82 15.33 17.9 16.21 16.06 17.7

4人

0人

6人

7人

3人

3人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错题、难题

2.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进入农耕文化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开始应用铁制农具

B推广农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

解析:本题主要抓住关键时间“六七千年前”,人们当时进入农耕时代,开始饲养家畜制作陶器,ABD都是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顾选C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推广D合纵连横的开展

解析:主要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句话的意思,分地后,由农民耕种,积极性大大提高,分封制开始于西周,与题干不符,百家争鸣主要是思想方面,合纵连横是战争时期的政策,与题干不符,故选C

20,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语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产有()

①葡萄②胡萝卜③汗血马④水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水稻最早种植于河姆渡居民,是中国特有的,不是西域传到我国的,故排除④,选A 选择题方法总结

1.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直选法。

2.排除法,排除其中一个选择项,即可选对。

3.选择项对比法,对比四个不同的选择项,找出差异,找出与题意相关的选项。

21.(1)原因:社会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或社会急剧变化);老子;天人合一。

(2)仁和礼;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1分);启示: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和和谐等;仁政。

23.(1)物品:手工业品、农产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等。(1分)

(2)长安 ,大秦(古罗马);人物:张骞(1分);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2分)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该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很多同学没有写对,说明很多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需要让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做到温故知新。

五、训练巩固 选择题

1.“他是春秋鲁国人,思想教育都精明。思想提出“仁”学说,儒家学派他来创。” 这里描述的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在《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一句,“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体现了孔子的()A.“仁”的思想 B.“君轻”的思想 C.“无为”主张 D.“兼爱”主张

3.下列对于孔子的评价,比较确切的有()

①伟大的思想家 ②伟大的史学家 ③伟大的文学家 ④伟大的教育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5.《史记》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6.(8分)纵观历史的进程,可以发现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每个时代的治国理念与方针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并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太尉,秦官,金印紫授,……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

——班固《汉书〃九官公卿表》

【材料四】“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变法从哪年开始?材料中的“教民耕战”指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中“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请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姓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请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别是什么?请问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管理制度?

(4)为解决材料四中反映出的封国“尾大不掉”之势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第二篇: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查、互查、分析答错的原因,总结解题的方法等,明确在数学学习中,要及时反思;明确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问题所在,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克服存在的缺陷和缺点;

2.教师在对试题内容、功能进行挖掘、补缺,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补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开拓思路,探索捷径,掌握数学思想和解题技巧,培养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评后进行单元二次测验,促使差生更好地巩固该单元的基础知识,突破该单元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讲解学生试卷中经常强调的题目,进一步强调基础知识。2.一些新题型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三、讲评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和检测基本情况导入;(如全班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等)

(二)1、分析数据、公布该单元测试全班的部分数据资料,包括:(1)平均分—优分率—低分率—合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2)进步和退步10分以上的学生名单;优分学生名单;(3)成绩对比:与上次测试成绩的比较,与邻班成绩的比较,与全级成绩的比较。

2、2、失分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从答题情况看,选择和填空题失分较多,导致成绩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有个别同学对有理数的计算不能熟练掌握,造成答题失误。(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不能正确选出答案,属于答题不细心所造成的。(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在考试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同学解题不用演草纸,直接在试卷上答题,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布局和设计,解题思路混乱,涂改现象严重,答题结束不能认真检查。

(三)部分试题讲解:(1)、基本题目的解决。

1、学生独立审查选择

题和填空题,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小组内共同解决,3、指名说说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余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4、师点评有关内容。(2)、计算题目的的解决

1、同桌相互检查计算题的情况,发现一些典型情况。

2、共同从中找出易错的地方,从而积累经验。

3、师抓住关键点,引起重视。(3)、解答题的解决

1、师根据考试情况,把普遍性的错误拿出来讲解,2、提问: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3、共同解决。

四、课堂小结:说说期中考试有哪些值得你引起注意的地方,有些什么长进。指名回答。

第三篇: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教案设计(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一、讲评目标: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学科语言、书写、序号化、段落化、提示语)。

3、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与方法,总结答题的规律。

4、培养学生最大限度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归纳、概括、比较、评价能力。

5、培养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刻苦精神。

6、判断历史材料真伪的能力。

二、错题与分数分析:

1、错题统计与错因分析:(1)错题统计:(10人以上)题号 2 3 5 6 10 11 15 16 18 20 人数 15 26 24 30 25 22 10 14 15 10(2)错因分析:

①审题粗心,对题干、选项、命题意图(考哪里)不能准确把握。第16、18、21(1)题 ②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如第3、10题。

③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如第2、5、15、20、21(2)(3)、22(3)(4)题。

④提取、理解历史材料(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的有效信息能力欠佳。如第6、21、22、23、25题。

⑤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如第22(2)题。

⑥归纳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欠佳。如第6、12、21(1)、22(2)题。

2、分数统计:(1)80-90共1人;70-80共2人。(2)Ⅰ卷40分以上共6人,其中45分以上3人,最高51分。Ⅱ16分以上共7人,最高分18分,35-40分共10人。

3、试题分析: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中外、横向、纵向考查。

三、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

1、学生自主纠错,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5分钟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自主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8分钟

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典型错题约15分钟

(1)第4题: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

【同类训练】马丁•路德坚持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B、天主教兜售赎罪券 C、教皇对马丁•路德的围剿

D、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方法归纳: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的考虑

⑥知识回顾:19世纪上半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原因。

(2).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政治制度.振兴中华

B.经济制度.御侮强国

C.军事技术.抵抗外侮

D.印刷技术.传播西学第11题:

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弘扬

⑤方法归纳:性质类问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

⑥知识回顾: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3)第16题:①考点: 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见《5.3》相关习题。⑤方法归纳:排除法的运用 ⑥知识回顾:(4)第20题: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李鸿璋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立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⑤方法归纳: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中心项 ⑥知识回顾:洋务运动的意义。

4、总结技巧与方法、规律。写在学案上或试卷上。(组内交流,收缴,)约5分钟

5、巩固与落实:练习,见《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选择题,约10分钟

第2课时

(二)材料解析题

1、卷面案例约6分钟(1)案例一

杨洋同学复述答卷情况(2)案例二

冒健同学复述答卷情况(3)案例三 孙慧同学复述答卷情况

小组讨论回答:从卷面规范看,案例一、二、三哪个更好,为什么? 从回答内容看,案例一、二、三哪个更好,为什么?解题思路是什么? 讨论回答:同样都是8分,这些案例存在哪些不足?

2、自主合作分析试题,重新整理答案。约20分钟

3、试题思路分析:约10分钟 21题:

(1)问,要分析明确材料中的文字含义;理解“怎样的明显变化?”这类问题怎么回答。(2)问,分析文字,联系课本。注意要求回答什么:影响。基础不牢,迁移能力不够。(3)问,明确回答什么:原因。什么原因:什么历史现象的原因。回答内容:所学知识。对课本宏观把握不够,审题不仔细。(4)问,“趋势”类问题的规律性回答不够(包括有题头和无题头两类)22题:

(1)问,时序不清,回答要点不全面。怎样回答“大跨度、大综合”一类问题仍然不明确。(2)问,回答很好。

(3)问,总体不错,个别同学找不准、找不全材料,对材料不能很好地概括。(4)问,“文字”拟定不能反映材料的内容或片面。

3、强化练习:(1)、“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① 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6分,每一答案要点不超过两字)

材料二见《一轮》相关习题

4、学生总结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并上交

【教后记】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教案设计(第六单元)

第1课时

一、讲评目标: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学科语言、书写、序号化、段落化、提示语)。

3、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与方法,总结答题的规律。

4、培养学生最大限度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归纳、概括、比较、评价能力。

5、培养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刻苦精神。

二、错题与分数分析:

1、错题统计与错因分析:(1)错题统计:(10人以上)题号 1 3 4 6 10 11 13 16 17 19 20 人数 11 26 14 30 25 22 12 14 15 16 14(2)错因分析:

①审题粗心,命题意图(考哪里)不能准确把握。第6、10、21(1)、22(1)题 ②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史实混淆。如第3、10题。② 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如第2、5、15、20、21(2)(3)、22(3)(4)题。③ 取、理解历史材料(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的有效信息能力欠佳。如第5、11、22、23、45题。④ 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如第21(2)题。

⑥归纳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欠佳。如第3、11、22(1)、23(2)、24、25题。

2、分数统计:(1)80-90共0人;70-80共5人。(2)Ⅰ卷40分以上8人,其中45分以上1人,最高48分。Ⅱ卷16分以上共7人,最高分18分,12-16分共9人。

3、试题分析: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横向、纵向考查。

三、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

1、学生自主纠错,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5分钟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自主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8分钟

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典型错题约15分钟

1、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③政治革命的根本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

【同类训练】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⑤方法归纳:理解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旧与新”

⑥知识回顾: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4、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①考点: 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启蒙运动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弘扬

⑤方法归纳:性质类问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

⑥知识回顾:新三民主义的性质分析。(3)第8题:①考点: 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见《5.3》相关习题。⑤ 法归纳:排除法的运用 ⑥ 识回顾:(4)第15题: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⑤方法归纳: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中心项

⑥知识回顾: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

4、总结技巧与方法、规律。写在学案上或试卷上。(组内交流,收缴,)约5分钟

5、巩固与落实:练习,见《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选择题,约10分钟

第2课时

(二)材料解析题

1、卷面案例约6分钟(1)案例一

严蓉同学复述答卷情况(2)案例二

高嘉琪同学复述答卷情况(3)案例三

丁元同学复述答卷情况(4)案例四

孙超成同学简述答卷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从卷面规范看,案例一、二、四哪个更好,为什么? 从回答内容看,案例一、二、三哪个更好,为什么?解题思路是什么? 讨论回答:同样都是6分,这些案例存在哪些不足?你的建议是?

2、自主合作分析试题,重新整理答案。约20分钟

3、试题思路分析:学生汇报。约10分钟

21题:

(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的文字。(4分)

历史叙述:注意阅读 历史评价:注意阅读

(2))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基础不牢,迁移能力不够。

(3)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8分)22题: 存在问题:时序不清,回答要点不全面。怎样回答“大跨度、大综合”一类问题仍然不明确。

22题(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面,存在问题:审题不仔细,时序不清,逻辑混乱。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暴露问题:基础不牢,迁移能力不够;审题不仔细,时序不清,逻辑混乱,角度太小太窄。

3、强化练习:夯实基础,提高解题能力。见《一轮》相关习题

4、学生总结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并上交

【教后记】

第四篇: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②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2、3 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评试卷积累与运用 阅读

一、学生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讲评试卷。

字音、字形、成语、名著、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翻译句子、问答题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找出现错误的同学讲清答案,重点讲明答案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全班出现错误较普遍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1)文言文一词多义,重点讲清词语的细微差别。(2)病句重点点明病句类型,指导学生规范语言。(3)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具体的标准是: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 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4)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老师要讲明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逐条修改自己的答案,并补充其他同学好的理由。最后交流,把正反两方面的答案都做好记录。

三、师生分析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两道仿句题。2.一道语境题。记叙文阅读

四、学生研究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五、师生交流,讲解试卷。

重点讲解记叙文《五猖会》,原因是学生失分较多,文章比较典型,以此为 例,点拨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者的心情变化经历了高兴——忐忑——难受——焦急——平静这些过程)

2、“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谨肃”是指工人们不像刚才那么无拘无束,脸色严肃。“蹊跷”是指奇怪,有什么隐情。工人们之所以“谨肃”是因为“我”父亲来了。这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比较森严,下层百姓对上层的畏惧。)

语文月考试卷讲评教案

3、文中画线句的情景,是我们想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你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吗?请写出来。(注意:写的必须得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原句,不能是自己的句子。)(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都是反映学生对书本内容毫无所知的)

4、“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这里是白描。通过景物描写,勾勒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反衬我内心的焦急和懊恼。)

5、“我”一口气把书背了出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这里的梦是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当时昏昏沉沉的,仿佛在梦里;二是指我对所背之物一无所知,纯粹是在说一堆文字而已。)

6、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这里用了对比。反映了我心里的失落)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很静,祁瑞宣老师“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也很静。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为什么课堂上气氛如此相似呢?(两篇文章表达的主题相同,都是写即将亡国的苦痛。)2 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做亡国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师失去了平日里的镇静,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3请你谈一谈你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民族的春花”指祖国的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亡了,祖国的语言之花也将枯萎,我们都将失去祖国的语言)

4捕捉自己亲自经历过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写一段话,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说不出来的”这一中心。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古今爱国忧民的杰出诗篇有很多,读后往往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呢?哪些诗句最能激发你的爱国热情呢?请你写出一两句来(古今不限)

6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们铭记。请以爱国名人、爱国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

(屈原、文天祥,岳飞,杨靖宇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讲评试卷中作文(50分)

一、话题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题作文(1)成长的故事(2)这里有——

二、审题立意

1.拓宽 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 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 寻找最佳立意(1)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我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人或事让我们难以忘怀:朋友的鼓励、父母的理解、同窗的合作„„写作“成长”这一话题,素材的选择最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一话题正是自己亲身体验着的。当然,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还有坎坷、挫折和失意,其本身就是酸甜苦辣的综合。

思路提示

1.成长中要不断完善自我。

2.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3.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的表现,实则对人的成长非常有害。

4.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的路程是曲折坎坷的,成长的故事是丰富多彩的。根据话题“成长的故事”,应写成记叙文,运用发散思维,选取我们成长中体会最深的事件,来表达成长中的个人感受。可以写出成长中的幸福感,如拟题《成长中的幸福》、《快乐成长》等;也可以写出成长中的痛苦感,如拟题《成长中的痛苦》、《黑 夜,路漫漫》;也可以讲一个自己成长中令人尴尬的故事,如拟题《尴尬的故事》;还可以叙述某件事情对自己的人生启迪,如拟题《成长中启迪》;换一个角度,还可以运用想象来写,如拟题《梦幻中的成长》或《成长中的梦幻》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选材一定要围绕中心——“故事”,并且这个故事应该是成长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其次,选材一定要新颖别致,“言他人之未言,言他人欲言而未言”,叙述精练完整,寓意深刻,生动引人,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2)这里有——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足文题,填好空。文题后括号中提示语,一般情况下考生都能看到,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后面的省略号。要善于借助这个省略号激活你的思维,产生联想,引起回忆。我个人认为选用括号中的词语填空可以,但是我更提倡省略号激活你的思维所想到的内容浓缩成的词语。作为考场作文,如果这样做能避免与他人

雷同,为作文争

取高分走好了第一步。

下面以“这里有亲情”为例来谈谈写好这篇作文的技巧吧。

写好这篇作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如果题目是“这里也有亲情”可能你会仔细研究这个“也”字,那选择的材料可能是“初看没有什么亲情,其实蕴含有亲情”,可能将采用或先抑后扬或前有铺垫、后有呼应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等写作手法。既能如此,这道作文题也应该这样写为好,因为题目将这个“也”省略掉了。这就是审题的要诀,要

善于看到题目中隐含的东西,这也是命题者给予的障碍。

现在的考场作文几乎都有文体不限的这个要求,考生要善于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讲究文体,当你的作文一旦完成,文体就要非常明显,如果文体 “四不象”,那就一篇失败之作。因此落笔之前就要确定文体,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寓言、童话,还是其它文体?确定好了,再写。虽然说是文体不限,但命题作文常常隐含着写某类文体好写,写某类文体难就,这点也属审理之列,就这道题而言,我个人认当属记叙文之类较

好写。

三、布局谋篇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四、例文赏析

第五篇: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语文月考试卷讲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②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2、3

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评试卷积累与运用阅读

一、学生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事、师生讲评试卷。

字音、字形、成语、名著、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翻译句子、问答题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找出现错误的同学讲清答案,重点讲明答案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全班出现错误较普遍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1)文言文一词多义,重点讲清词语的细微差别。

(2)病句重点点明病句类型,指导学生规范语言。

(3)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具体的标准是: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事个标准要合“格”; 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4)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老师要讲明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逐条修改自己的答案,幵补充其他同学好的理由。最后交流,把正反两方面的答案都做好记录。

三、师生分析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迚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两道仿句题。

2.一道语境题。

记叙文阅读

四、学生研究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五、师生交流,讲解试卷。

重点讲解记叙文《五猖会》,原因是学生失分较多,文章比较典型,以此为

例,点拨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者的心情变化经历了高兴——忐忑——难受——焦急——平静这些过程)

2、“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句中的“谨肃”“蹊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人的脸色忽然变“谨肃”了?这说明了什么?(“谨肃”是指工人们不像刚才那么无拘无束,脸色严肃。“蹊跷”是指奇怪,有什么隐情。工人们乊所以“谨肃”是因为“我”父亲来了。这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比较森严,下层百姓对上层的畏惧。)

3、文中画线句的情景,是我们想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你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吗?请写出来。(注意:写的必须得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原句,不能是自己的句子。)(有念“仁进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都是反映学生对书本内容毫无所知的)

4、“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这里是白描。通过景物描写,勾勒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反衬我内心的焦急和懊恼。)

5、“我”一口气把书背了出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这里的梦是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当时昏昏沉沉的,仿佛在梦里;事是指我对所背乊物一无所知,纯粹是在说一堆文字而已。)

6、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这里用了对比。反映了我心里的失落)

1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很静,祁瑞宣老师“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也很静。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为什么课堂上气氛如此相似呢?(两篇文章表达的主题相同,都是写即将亡国的苦痛。)

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做亡国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师失去了平日里的镇静,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3请你谈一谈你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民族的春花”指祖国的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亡了,祖国的语言乊花也将枯萎,我们都将失去祖国的语言)

4捕捉自己亲自经历过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并福的感受,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写一段话,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并福是说不出来的”这一中心。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古今爱国忧民的杰出诗篇有很多,读后往往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呢?哪些诗句最能激发你的爱国热情呢?请你写出一两句来(古今不限)6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们铭记。请以爱国名人、爱国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

(屈原、文天祥,岳飞,杨靖宇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事课时作文讲评

讲评试卷中作文(50分)

一、话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题作文

(1)成长的故亊

(2)这里有——

事、审题立意

1.拓宽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寻找最佳立意

(1)成长的故亊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我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人或亊让我们难以忘怀:朋友的鼓励、父母的理解、同窗的合作……写作“成长”这一话题,素材的选择最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一话题正是自己亲身体验着的。当然,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还有坎坷、挫折和失意,其本身就是酸甜苦辣的综合。

思路提示

1.成长中要不断完善自我。

2.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3.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的表现,实则对人的成长非常有害。

4.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成长的路程是曲折坎坷的,成长的故亊是丰富多彩的。根据话题“成长的故亊”,应写成记叙文,运用发散思维,选取我们成长中体会最深的亊件,来表达成长中的个人感受。可以写出成长中的并福感,如拟题《成长中的并福》、《快乐成长》等;也可以写出成长中的痛苦感,如拟题《成长中的痛苦》、《黑夜,路漫漫》;也可以讲一个自己成长中令人尴尬的故亊,如拟题《尴尬的故亊》;还可以叙述某件亊情对自己的人生启迪,如拟题《成长中启迪》;换一个角度,还可以运用想象来写,如拟题《梦幻中的成长》或《成长中的梦幻》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选材一定要围绕中心——“故亊”,幵且这个故亊应该是成长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其次,选材一定要新颖别致,“言他人乊未言,言他人欲言而未言”,叙述精练完整,寓意深刻,生动引人,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2)这里有——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足文题,填好空。文题后拪号中提示语,一般情况下考生都能看到,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后面的省略号。要善于借助这个省略号激活你的思维,产生联想,引起回忆。我个人认为选用拪号中的词语填空可以,但是我更提倡省略号激活你的思维所想到的内容浓缩成的词语。作为考场作文,如果这样做能避免与他人 雷同,为作文争

取高分走好了第一步。

下面以“这里有亲情”为例来谈谈写好这篇作文的技巧吧。

写好这篇作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如果题目是“这里也有亲情”可能你会仔细研究这个“也”字,那选择的材料可能是“初看没有什么亲情,其实蕴含有亲情”,可能将采用或先抑后扬或前有铺垫、后有呼应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等写作手法。既能如此,这道作文题也应该这样写为好,因为题目将这个“也”省略掉了。这就是审题的要诀,要 善于看到题目中隐含的东西,这也是命题者给予的障碍。

现在的考场作文几乎都有文体不限的这个要求,考生要善于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幵不是不讲究文体,当你的作文一旦完成,文体就要非常明显,如果文体 “四不象”,那就一篇失败乊作。因此落笔乊前就要确定文体,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寓言、童话,还是其它文体?确定好了,再写。虽然说是文体不限,但命题作文常常隐含着写某类文体好写,写某类文体难就,这点也属审理乊列,就这道题而言,我个人认当属记叙文乊类较 好写。

三、布局谋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四、例文赏析

下载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 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 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朱辉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七 年 级 下 册 期 中 试 卷 学校: 坐号: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B、......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出题依据: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问巧妙。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