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周周清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 统治较为稳定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 政权更迭频繁
D. 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2.清明、端午、中秋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郡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度
3.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
A. 社会功能逐渐增强
B. 政治功能彻底消逝
C. 主体呈官僚化趋势
D. 不断推动社会转型
4.《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分封制度被破坏
B. 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 等级制度被破坏
D. 贵族特权被废除
5.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
D.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6.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吏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
A. 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 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
C. 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
7.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9.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A. 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 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 “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 “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13.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行政权
B. 削弱三省权限
C. 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 加强皇权
14.《通典·职官》中记载:“(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
A. 考察荐举优秀人才
B. 维护地方治安
C.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 监督皇帝言行
15.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A. 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 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1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17.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
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1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相似的职能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9.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这体现了()
A. 宗法制度的变异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专制主义的削弱
D. 地缘政治的特点
20.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
A. 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B. 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
C. 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
D.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共2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2分)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削弱相权?请予以描述。(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4分)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的这一改革有何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