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游学记作文_小学生作文
西安游学记作文_小学生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安游学记作文_小学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忘不了西安,忘不了那里的美景,忘不了那里的美食,也忘不了那位幽默可爱的导游……
王导和蔼可亲,他特别爱逗我们这群孩子,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会笑声不断。他的知识很丰富,讲解很到位,同时也会细心地关心保护我们。所以全部同学都特别爱王导,在分别那天,大家伤感极了。
在王导的带领下,我已经爱上了西安的美食。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都是一名“吃货”。我特别爱吃西安的肉夹馍!馍松松软软,肉香气四溢,真是色香味美!西安的特色鸡也不赖,鸡肉香嫩多汁,看着它,就足以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更是味美。我在西安认识一个很神奇的字。这让我牢牢记住了biangbiang面,这种面可以自己拉,拉好之后就可以下锅了,吃起来很棒!
西安不仅是美食之地,还是一座古都城市。几千年的古代文化凝聚在西安。西安的大明宫是多么辉煌,多么灿烂!当时的唐朝是如此繁华。西安的华清宫很美,空气清新,楼房古朴、典雅。最令我难忘得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那么多兵马俑,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俑,它们做工精致,神态自若,且各不相同,有的微微含笑,有的一本正经,还有的威风凛凛……
有少数俑被损坏了,没了头,没了手。这些俑穿的战袍本来是有漂亮的颜色,现在看不清了,这多么可惜啊!一辆辆战车,一匹匹骏马,一个个高大的俑士,静静地站在坑中,诉说着古代人民的精湛手艺。古代的工匠真是了不起啊!
在西安的这几天,我们游览许多名胜古迹,懂得了许多知识。我们体验了钻木取火,搭帐篷、钻陶器等活动,明白了线多搓绳挑千斤的真正内涵。晚上,我们笨手笨脚地洗衣,慢慢学会了独立自强……
西安、美食、王导,我一定会回来的!一定会再看看它,它一定不会忘了我,不会忘了大家!
第二篇:西安游学汇报
古都西安之旅
初到西安,它给我的印象只有喧嚣,火车站外到处都是推销商品的小贩,还有密集的人群和五花八门的各色店铺,但是深入浏览过后,我了解到了西安的古老,西安的沉静,西安的内涵。
秦朝的雄伟——兵马俑
在我的印象中兵马俑是一排排一列列排列整齐的陶俑方阵,但是深入的参观后我却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兵马俑规模宏大,作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品,目前为止已发现了4个俑坑,兵马俑制作工艺精良,造型各异,种类丰富,包括了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等。兵马俑虽然为陶俑,但是形态各异,表情逼真,面部形态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可见兵马俑是工匠们参照一个个真实的士兵捏造,烧制而成的,兵马俑的制作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兵马俑的产生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发展,一种升华,在秦以前,中国是实施活人殉葬的,兵马俑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统治者对人民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是人们思想的进步。这可以说是冷冰冰的兵马俑背后温暖的一面。
大唐的繁盛——华清池
当我们来到华清池时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华清池后的山被雾气笼罩着,恍若仙境,在这个美妙的时间,我穿越回了大唐盛世,体会了皇家温泉的繁华。
华清池自唐代修建以来就被文人墨客赞扬,更是历代皇帝的休闲享乐的行宫。无论是华清池中的美景,还是雄伟壮丽的宫殿,亦或是供帝后洗浴的雕花精致的浴池都无不彰显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伟大。但是就是的伟大不代表今日的辉煌,曾经华丽的浴池如今只剩下了青石的轮廓,曾经的雕花也已经不断磨损,模糊不清;曾经清澈透明的泉眼也被绿苔覆盖;曾经壮丽的宫殿也早已坍塌,如今只剩下新建的大殿屹立在那里。所有的繁华终究会落去,最终留下的只有最最普通却又最最坚硬的青石,能够永存的只有精神。
古都西安之旅给了我身体和精神上的升华,让我见识了大千世界,见识了秦代的雄伟,大唐的繁华,更让我体会了中华文化“浮华散去,精神永恒”的内涵。
西安是喧嚣的,也是沉静的;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西安之行对我而言是难忘的,是永恒的。
第三篇:游学作文
躬行不枉读圣贤
11级9班 郭子珩
鸿蒙初判,天地剖分。有三皇治世,圣贤序伦。那些来自太古的理想与教训,那些来自先哲的洪文与经典,受历朝尊奉,享百代醴烟。然,倘谨囿于经书的三寸装线,不历世事的千百兴变,读烂圣贤,也怕枉然。
历古至今,世殊时异,然人性无改,故大道长恒。先人所著,自有可鉴。那些瓮牖绳枢、揭竿而起的绿林赤眉之徒,纵曰替天行道,纵欲均田均富,也难成道兴民和,反添了哀歌丧幡。又如权相贾似道,不学无术,虽操权柄,只教大宋江山塞外传急如飞雪,宫中游乐尚促织。是故在野者不修身,则行乖而德败;为政者不明道,则政乱而国衰。欲成高风者,不可不读圣贤之教;欲立大业者,不可不得先哲之理。
又可叹,科举以来童生秀才,又倾向另一个极端。窗外之事不闻不问,无训之为不历不行;足不出户,皓首穷经。言则佶屈聱牙,文必经史子集。只求鳌头独占,出将入相。只可惜:春风得意马蹄疾,却立不得济世之业;金榜辉煌朱字首,却留不下青史之名。圣贤章典,岂功名二字可屈折?古来经籍,非穷诵百过可神会。大道虽一,事势有异,死抱章句,焉以兴时善而制时弊?只可惜,枉将圣贤治世的教化,演绎成了儒冠误国的笑话。
因而,圣贤之书,不可不读,亦不可死读、枉读。明理行道,须相辅而并行。先哲道理,莫不出于实践,更应进步于实践。荀卿上承孔孟之道,下顺战国之世,横集诸子之言,论性恶,隆礼教,制王霸,成一代显学,为后世皇朝所奉行。上善若水,需长流而长新;微言常行,方日衍而日盛。
哲思出乎实践,丰乎实践,其价值亦应实现于实践。思厥墨子,创非攻城守之术,摩顶放踵,奔波天下,救百城万姓于战火荼毒。空谈道德,无以化民;闭门穷经,无以成事。动人以行,兴业更以有为。常曰圣贤寂寞,颜、曾之贤,穷居陋巷,独善其身,坐而论道,终邻里不化,不可不可谓寂寞一世。然先圣醇风化民、复礼兴邦之宏图,虽传志百代,仍是桃园幻梦,岂非寂寞千年?唯以实践之力,将三代之世的许诺兑现人间,方使圣贤得俦,舒心展颜。躬行身教,自胜经书百卷;秉政兴德,更出说教千番。
暗淡了多少金榜朱名,历史仅仅铭记了那些走出书斋的身影。方今之世,圣贤的理想仍如暮天长星;需以躬行之为,将那一脉光辉播扬人间。愿青衿之士,明至理,重实践;以一己切实之为,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躬 行 苦 旅
11级9 班 刘洋铭
让人类走向智慧巅峰的,绝不是漫若星河的幻想臆造,而是黄沙阵阵的驼铃古道上,那一排倔犟的脚印,他们用踽踽独行,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无畏无惧的先驱者。躬行苦旅,方能寻觅正道,摩挲大地方能洞晓天机。
躬行即实践。在思想的国度里,只有实践才能让人充满笃定和信念地把自我的旗帜立在曾经的荒芜之上,只有那些沾着探索者和实践者鲜血的思想之花才开得最惊艳。
在文化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感知那深沉的脉搏。
古有苏轼,被贬黄州后,从庙堂之上跌入江湖之远,他却把漂泊的一生寄托在寒山秋水,用被世俗侮辱的高尚心灵与生活的本质之美直接对话。最终在仕途最坎坷的时候,仰天大笑,纵笔泼墨写就传世名篇《赤壁赋》。今有国学大师余秋雨,为了寻根的执念一路寻去,足迹遍布九州大地,向那古老而美丽的文化基因真诚叩拜,最终把一部《文化苦旅》虔诚地捧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文学即人学,只有在与人民,与自然最贴近的位置,才能感受到那强烈的人文共鸣。好文章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在实践的苦旅中拾起点滴真切的文思,在山水阡陌之中随手撷取新鲜的感动,连缀成一篇暖烘烘的人文关怀。
在思想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谛听那哲学的钟磬。
老庄哲学讲:道存于下。就是越微末的部分往往是真理最闪耀的所在。明代王守仁,政治失意,远谪边疆。穷山恶水,蛮荒寂寞让他不得不拿起犁杖亲自生活,体察生活的苦辣与悲喜,他和贫穷抗争,在失望里挣扎,在痛苦里拼命呼吸,在野性的生命冲撞里坚毅的站立着。他没有被命运窒息,却低头看见了如故的强大的内心。他提出了“心学”之说,开程朱理学之后的蔚然新风。
哲学如同观景,站得越高,看到的定是模糊的烟景。而亲自深入生活的细节,打开心灵的桎梏,让自由的灵魂匍匐在大地之上,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指引,在世事沉浮中体味感悟,在千帆过后的一片白蘋秋水间沉淀自己练达成熟的内心,这才是哲学的态度。
在国家复兴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实现那雄浑的大梦。
在战火纷飞之时,中华大地上有过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刻讨论。中国的有识之士没有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用血肉模糊的手掌托着刻线磨灭的指南针,在荆棘之间艰苦开路,耳闻外寇野狼嗜血的嚎叫,眼观四周凋敝的世道,却从未呻吟过行路难。他们实践,他们探索,他们成功,他们失败,他们血洒法场,他们凯旋归来,他们终于在成败云烟散尽后,把一份留着血迹和泪痕的泛黄地图交给中华雄师。
国家发展要符合国家的特质,要与文化同气连枝。顺畅协调的政令来自于对本国的悉心观察和准确的把握。优秀的政治家一定会在寻常百姓家中为国冥思苦想。因此中国腾飞的力量就潜藏在神州沃土之下,等着我们每一个人躬行着寻觅,虔诚地挖掘。
勿使奇思成笑谭,躬行苦旅踏千山。一脉执念长情,定须踽踽独行。
沐 水 乘 风
11级9班张天曦
在方形的教室里,我们是否也应去体会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的乐趣?
——题记
一屋一师,一课一门的日子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便是中国的教育。日日夜夜,沉浸于书中,看着方形的文字,拘束在前人的窠臼中,这便是当今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定要等到二十岁后,才能享受真正的知识与人生?是人也,当沐水乘风,游历于江湖。
古之从师者,不拘于浅浅的讲授,不拘于一屋一室之限。从师表伊始,孔子便为后之为师者留下了榜样。“吾与点也”,一句简单的赞许便是道出了师者传道授业的真谛。为师之人,当许学生以真知,当肆学生于自然,当任学生以遨游。不去追寻大同的理想,也可走出教室,于天地之间找寻奥秘。
后之岳麓书院,二程之理,便可在游学讲历之风,沐得理学精粹。
今之从师者,亦有不行之既成之“大道”,以求真知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身为美国两院院士,鼓励中国的生科爱好者走出前人的圈囿,以真知酌见得自我之提升。
郑渊洁拒使其子从义务教育,18岁成人便不再管教,亦成人之大理也。
我想,身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者,既然我们明智地汲取了“科举”的优点,为何反不能如古人一样,借历史仅为图创新,复古礼且为创今朝。游与天地之间,沐自然之汤汤之水,冯造化之徐徐之风,游学求知呢?中国的教育又何为不能在奠基夯实之时一跃而成世界之榜样乎?
于是时,有人已开始率“未冠者”行于乡野自然之中,复游学之趣。游学固然是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法,斡旋于课堂内外,使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可是,仅仅是这样,便足够了吗?
游学,是一种新的想法,但它仅仅是想法,那些实践者们,难道真的可以达到古之圣贤的目的吗?真的能够接触中国模式教育之弊吗?我们所说的且行且思又可以得到怎样的成效呢?恐怕如果继续这样的话,高兴的不应是教师与学生,而是那些挖掘游学商业价值的人们。
沐水,当沐清沥自然之水;乘风当乘纯洁淡雅之风。真正的教育,当以天地为课堂,在既成的知识之间,培养学生自我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挖取想要的,给予他们自己探索的机会。真正的游学,会是一次次全新的穿梭与探求,也必将达到我们的期冀。
沐水乘风,如曾晳一样,与老师或与弟子坐在自己的世界,勾画自己的世界,挖掘自己的世界。
行将作止的模式教育,也将为后之学者,作出一部靓丽的诗篇。同后世教育一起,顺乎山水之间,留下记忆,留下痕迹。教育之兴,可待矣!
且行且思
11级9班卢阅孚
站在高山之巅,我以我坚实的足迹,丈量大地的巍峨;行走天地之间,我以我自由的灵魂,漫步思想的圣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脚步漫游世界,以思想遨游天空。且行。且思。
或许我的身体束缚了我的脚步,但我的思想早已冲出这重重桎梏;或许我的目光所及尽是苍茫之疮痍,但我的双脚定将引我走向这九州八荒。
且行且思,思他人之不能思,行他人之无处行。
思而不行,殆而无获。
树影摇曳,那是大地的太息;风声沙沙,那是天空的慨叹。独坐幽篁里的你,王阳明,怎知自己正是那群竹的笑柄?三日的苦修让你一无所获,长久的格物使你身心俱疲,高喊着“格物致知”口号的你,在这竹林之中,格出的只有身体的病痛,和眼中那残存的不甘。
“思而不学则殆。”岂止是学,若思而不行,也亦殆矣!我思故我在,无行则无获,而其身犹不解矣,且身心俱敝,岂不痛哉!
行而不思,愚之甚矣。
大雨滂沱,那是上天的泣涕;青砖呕哑,那是岁月的悲啼。当长城的方砖被标价刻字,当沉睡的古迹已人声鼎沸,当“到此一游”被学者们叹惋——他们,旅游者们,明文的规定阻挡不了他们抬起手中的笔,不痛不痒的处罚牵绊不了他们迈进的足——就这样,就这样,举起手中的相机,他们拍下的只有自己的洋相。
“行成于思毁于随。”而现如今将出游视为成长之行的又有几何!行之为行,不在区区之合影,无论所谓刻字留念。行者,使心与身并驾齐驱也。只有心灵跟上脚步,你的足迹才会给心灵更多成长的理由。
且行且思,以游无穷。
摇扇不语,那是哂笑的宋荣;踏花而过,那是御风的列子。我,微命三尺,书生一介。高三的现实使我跻身书山题海,遨游诸子百家。虽然不能踏徽杭之古道,访齐鲁以寻根,然我之思想早已将这万水千山走遍,走遍春夏秋冬。
或许我们的足迹不能遍布世界,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畅游宇内;且行且思,行于心,故人之无处行也;而思于天地,人之不能思也。故夫思于天地,则行于天地,行非足之行,思亦非神之思,乘宇内之正气浩然而游于无穷者,此言得也。
思而不行,而滞于心者,殆矣; 行而不思,而缓于心者,愚矣;
且行且思,思于无穷而行无穷,而敏于心,乐于心者,不亦说乎?
行 思
11级12班 刘允轲
形在魏阙之下,心存江海之上。
且行且思,由行至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行万里路,思百代过客、千年文化。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上海师生同追远、拜谒,去探求千年文化之旅,挣脱书本的束缚。行思之道,拓宽久浸书本的学生,对中华文化魅力的探思。放下书本,行之思之,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性格的提升。
行之且思益,创游学风尚。
古有苏辙游于太学,访泰山、嵩山之妙,阅洞庭、鄱阳之美。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辙为学严谨,读书万卷,然而走出家门,访名山大川之时,才发觉自己所知甚少。通过游学,至使他对自然、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思考,才有后日文章精妙之思、行文脱俗之理。
阅乔岳以培形楼,酌沧波以喻畎浍。正是由于行千山、走万川,才使东坡对人生思考揆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见解。正由于行思之妙,创一代游学风尚。
行之且思学,创文化价值。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在讲学过程中,孔子也历经对文化的思考过程。正是他对游学出于传播思想的前提下,游学后竞发现文化价值之深、之切。回鲁后,潜心研究尧舜、商周文化,编《中庸》、撰《春秋》。
孔子对文化价值的思考,由行而至,以思为终。告诫我们一种先行后思的文化方式,鼓励我们在书本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创立一种集体人格。这是一种行之思学、更是一种文化道德上先实践后思之的方式。
行之且珍惜,创态度至上。“莫春者,春服既成”、“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并没有困于繁琐事务之中,而是放下沉重的包袱,游玩行远,放松自己。这怎不是行思的更高境界?放松心态而行,只为与自然万物、蚍蜉朝夕,只此山河、守此岁月,这怎又不是人格态度的更高境界?只为与自己、与天地共生,与生活相息相随。
郦道元游山川而记《水经注》;徐霞客行天下而思已,还有更多的现代人甘愿放下身心的负担,放下思想的桎梏,一起去行之而思之,去体悟唐宋传奇、齐鲁之乐、徽杭古道,此乃人生之至乐也。
行思之理。在于对自己、对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对文化的发展有更多的见解。这是一种集体文化发展的根源所在,也是民族兴旺之所在。巍巍华夏,行思千年不朽。
寻 根
11级10班 李润峰
寻找文学的根脉,是同李太白一起梦游天姥,采摘白云红霞的惬意洒脱;寻找哲学的根脉,是同王阳明一起格物致知,体悟花开花灭的睿智达观;寻找涵养的根脉,是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感悟悠然南山的闲适超然。处于迷茫的我们,应去寻找文化的根;处于迷茫的中国,应去寻找华夏的魂。
游学寻根,即是在泱泱中华文化中抚古追昔,从而立己身之命,谋将来之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今中国文学若要发展,须寻文学之根。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传统文学是那一茎芰荷一株橘树一兜莲芝,播撒着五千年来醉人的芬芳。莫言抓住中华文学的根脉,从乡土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棵文化的轩辕柏,从而勇获诺奖,声名鹊起。反观当今文坛人心浮躁,作品立意低俗,既无音韵之谐,亦无警世之能,所以正应寻文化之根。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当代文学若能取一觞真义于此,定可大有提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当今中国社会若要发展,须寻哲学之根。
百家争鸣之时,思想碰撞,字字珠玑;朱熹张栻之辩,引经据典,铿锵有力。文明若要发展,须追溯于社会。社会若要发展,须追溯于哲学,中国处积贫之时,逢羸弱之际,正是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迎风破雨,获得独立。方今社会凛然正气之下,总有人扬不淳之风,宣不正之气。此等情况,正应取法哲学,以孔子风草之喻应之,以老子无为而治应之,如能及此,方能社会进步,文明传承,黎民浩倡,相跻大同。
君子夫不全不粹不为美也。当今国人若要提升素质,警醒内心,须寻涵养之根。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孔子的圣贤风范,孟子的浩然正气,嵇康的凛然不屈,涤生的警心克己构成了中国君子文化的不竭河流。《大学》有言:自天子及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当国人越来越缺少内心的寂静,缺少灵魂的独舞,缺少素质的源泉,正应追寻涵养的根。先秦的礼仪,西周的国风,魏晋的峨冠博带将成中华典雅的君子之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寻文学之根成现世文学之发展,寻哲学之根成现世社会之进步,寻涵养之根成现世素养之提升。从游学而寻根,从寻根而提升自我,从提升自我而振兴国家。中华轩辕柏的巨根从五千年前蔓延开来,扎根于地,又延展于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正如不能忘记自己的魂,我们应该让这根更粗更壮,让这魂越粹越精,去让后世的华夏子孙不忘记中华的根,中华的魂。
行万里路
11级10班 祝子晴
水滴,总要在溪流中奔跑过,在江河中沉淀过,被礁石打磨过,走过千万里山水,才能奔腾入海。我们也是如此。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缘何?书本上给出的是前人的总结,却并无具体过程。唯有行万里路,方能将所学所想化为所用。唯有经世历世,方能知晓何为致用。如何致用,更有许多是世事情态在书本之外,唯有行万里路,有所历练,方能得真知。
为行万里路,方能成才。
古人很早便有游学风尚,不论是李杜文章,还是潘江陆海,任他雄奇壮美,还是沉郁顿挫,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才华。他们的传记中常有“游于三辅,因入京师”之言。寥寥数语,却概括了他们最重要的一段人生。这期间,郦道元踏遍山水,乃有水经一注;司马迁积累史料,终成无韵离骚„„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文字是死的,行万里路却可以将世事与文字相印证,知识与泥土和足迹混合在一起,便有了生命与活力。唯行万里路,方能成才。
唯行万里路,方能成事。
余秋雨一直希望为中国文化找一个可供对比的坐标,他将地点选在欧洲。然而图书馆的史料太过刻板,是不能成事的。他亲赴欧洲,拜访庞贝,稀释旦丁。他曾将罗马的黑夜与西安对比,轻叹“一个城市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再需灯光点亮黑夜。”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深刻,岂是史料能及!
千万里路,一步步的品味过,思考过,方能成事。去欧洲旅游的游客,人手一本《行者无疆》,不正是对这一道理的最佳解读吗?
唯行万里路,方知人生。
有一个男孩,他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最初只为逃避学校。他走过新疆,云南,分发粮食,看望孤儿。直到有一天,一位偷猎羚羊的刽子手向他跪下,说:“求你让开吧,我不杀它,全家都要挨饿。”他深受触动,回校学习。他知道他无能为力。他更认识到他有责任去改变。
有时候,我们囿于书本画给我们的条框中,怨书本教条,怨教育死板,却不曾想那无来由的惆怅不过十年少轻狂。唯行万里路,方能在世界的眼中,映照出真实的自己。
行万里路,为的是将书上的白纸黑墨画作地上的山水文章,将遥远抽象的终点化作清晰可见的过程,将麻木浑噩的生活化作多姿多彩的人生。
我想,这大概就是复旦附中的目标,也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吧:行万里路,成才、成事、成人。
知行相辅应如一
11级10班 宫振宇
王阳明曰:知行如一。总会有时囿于理论的条条框框而远离了现实的亲身实例;总会有时只顾手边的方便快捷而忘记了技巧的事半功倍。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游学,已成了文化学习的新途径。从徽杭古道到齐鲁寻根,且行且思让人融合贯通。诚然,书本是学习的基础,但走出书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升华?
知是船帆,行是清风。一帆风顺,方能扬帆远航。
当世人靡靡于浮华文风,王安石、他独立反对。倘若没有山洞的亲身经历?倘若没有未尽山洞的遗憾?他又怎会得出有志与力,且有物相之才能成功的道理。是知行如一,让他深刻认识了人生道理;是知行如一,给了他兴利除弊的动力。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知是阳光,行是雨露,披光沐雨,方能脱胎换骨。
十年山间采药,一生床前济人。李时珍,面对残损的医书;面对患病的黎民,他以知行如一完成了自我蜕变。怎能忘记那遍识百草的脚步?又怎能忘记那挑灯编撰的身影?对理论的执着,以及对实践的掌握,使医学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得以问世。我们只有二者兼顾,才能让自己极尽升华,功成名就。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知是高山,行是流水,高山流水,方能奏响时代篇章。
当社会主义的脚步停滞不前;当国家需求迫切增长。邓小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实践,怎么有高楼大厦的林立?缺少理论,怎么有伟大蓝图的设想?因为知行如合一,国家的发展才会如此迅速;因为知行合一,时代的美好才会如此贴近你我。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处于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难道我们只会死守书本,闭门造车吗?难道我们会只知游览,忘记基础吗?不、不会,知行相辅应如一。抛弃了知行合一,就等于放弃了未来,就等于葬送了你我的前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临其境要比纸上谈兵深刻的多。朋友,让你我携手,用实际行动去鉴证知行如一!
且行且思
11级18班
一步、二步,然后匍匐前进,向心中的圣殿献上毕生的力量。朝圣的路上,他们一生都在行走,不悲不喜,带着信仰上路,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不是疲于奔波的劳碌,而是在行走中沉淀心绪,找寻生命的意义。且行且思,不是没有凭据的彷徨,而是在读过、听过之后,寻访根源,探求归处。叶芝说他要走了,要去找寻没有喧嚣的地方;梭罗说他要离开,要在最接近天堂的河畔建一座木屋;海德格尔说他要前行,要去最求诗意般的栖居,用如梦的语言告诉自己且行且思。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诗句,而是他们孜孜的找寻,是他们在路上。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次的拜谒旅程,黄玉峰和他的学生们走向了传承了百年的文化;顺流而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摸过绝巘上的松柏,听过峡谷中的狼鸣,一本地理著作也见证了他的行走;周游列国,传道解惑,孔子带着弟子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云烟,走向儒学的神圣。
每一分成绩,每一本著作,都绝不是前人经验的复述,是每一次行走的收获与体验,是见多而识广的智慧。
生命的本身便是一场行走,从生到死,从启程到归途,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与的体验和感悟,是旁人不能插足与代劳的朝圣之路。季羡林是走在笔墨里的学界泰斗,一生伏案,笔耕不缀。从印度文字到古老文明,他用一个人的行走为几代人的启程开辟了捷径;柏杨在呐喊和呼唤中行走,从文字到漫画,从心到形,即使身被监禁,心灵依然在叩问的途中,他用一个人的行走让中国人看清丑陋,重拾美的渴望。
生命的朝圣,早已超越了文字的浅薄,跨越了生死的束缚,是心的自由,灵魂的释放,是一生行走的执着和信仰。
你念、或者不念,生命就是这样,且行且思。
启程吧,紧随行走的信徒,去那圣殿看看,为了途中的自己而匍匐于地。
思行合一
11级18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规律洗练,实践详实。复旦名班,且行且学,故人才辈出。唯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阅历、思想无力提升。
若“思”为水,则“行”为舟,欲行千里,缺一不可。行未必是游学,而是实践与运用,让智慧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思行合一,智莫大焉。
思行合一,让知识鲜活贯穿。新课标之改,重在实验操作。知识依旧,但学法不同。强其感性即强其理解与记忆。对比国外的教育,提倡的是操作与实践。也只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鲜活,让思路明朗。
机械记忆的谬误,在于死读书。思行合一,灵动了知识,充实了智慧。思行合一,让阅历成熟深厚。
人活于世,所谓老成,无非阅历深、见识广。人愈广博,越易成功。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工作之余,坚持四处游学,尽领风土人情。这对他的公司的发展大有裨益。阅历的丰富让他更有预见性,更知道行业的目标。于是,他对机遇把握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就是阅历的作用,这就是思行合一的作用。
不出门的秀才不会成熟,多行一处,多一份阅历。思行合一,让思想广阔深刻。
古代孔子,万圣之圣,一生游学,读万卷圣贤书,行万里山河路,起智慧的精深无需多言。再如王阳明,苦思五年,行路十载,阅风云变幻,悟人世沧桑,有陆五心学留世,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
再如我们所知,雅典和希腊的智慧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们城邦之小,人口流动之大,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在不同城邦的文化中找到不同并思考本质与真理,才有了不朽的西方文化。
装在匣子里的人永远不会有思想,思行合一,思想才会辉光普洒。
我们就像山洞里窝着的人,昏昏(厄厄)噩噩地听着外边的消息,妄想知天下事,自作聪明。只有当你走出山洞才会知道自己的愚钝并感叹知识的美丽。并不是说只行不思,要两手并重,用知识充实行程,用行程激活知识。
思行合一,你会发现知识的鲜活,阅历的多彩和思想的美妙,你会赞叹生命的多姿,自然的变幻的美好。于是,思行合一,枯燥变得有趣,无聊变得灵动。
思行合一,原来,学习是一生的快乐;原来,求知竟是永恒的美丽。
第四篇:小学生周记作文
小学生周记作文范文1
星期五的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乘着温暖的春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唱着欢乐的歌儿,一起去春游。
一路上,桃花儿仰着笑脸,欢迎着我们,李花儿捧着洁白的'云儿,簇拥着我们,留树保鲜的脐橙黄澄澄的,像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小灯笼,惹得我们的心儿啊,像抹了蜜一样甜丝丝的。
我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兴隆广场。一到广场,我们犹如脱缰的野马:有的迅速爬上一块大石头,挥着手大喊大叫,有的飞也似的跑到广场的舞台上,蹦着跳着;有的伸出双手像一架飞机一样轰鸣着围绕广场转圈儿,还有的脱下衣服拿在手里边摇边狂奔乱跑……我们大部队来到舞台上,围成很多个小圈儿,然后拿出各自的东西放在一起,分享起来。我轻轻地拿起一根薯条放进同学的嘴里,同学笑眯眯地捡起一块糖塞进我的嘴中,我们吃啊、笑啊,突然,一个同学悄悄地来到老师后面,趁老师不注意把一块爆酸糖塞进老师嘴里,老师酸得呀,口水流得起丝丝。我们笑倒了,老师也笑倒了。我突然想:春天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呢?不就在老师和我们的笑脸上吗?于是我笑得更开心了,脚也朝天了。
开始表演节目了。我们很快围成了一个大圈,四年级的相声逗得我们肚子都笑疼了,三年级的舞蹈十分精彩,看得大家鸦雀无声,我们唱了一首郊游的歌,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春游结束了,晚上睡觉,我笑醒了好几回哩。
小学生周记作文范文2
今天上午,xx小学第六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即将开始。
我们化好妆,跟着老师来到了后操场,排练了几遍,老师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该我们班上场了,我们各个精神抖擞,其实我心里也十分紧张。我尽全力去做好每个一动作,听着下面一阵阵的喝彩声,我渐渐地不紧张了,做的更带劲了。随着音乐,我们变换着各种动作,我心里想到了一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心平静了下来,看着周围同学做的那么认真,我也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正做的入迷时,该下场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舞台。这时心里有一句话,要永远记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做好。轮到下面几个班表演了,他们表演的一个比一个出色,一个比一个精彩……开幕式结束了,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我赢得了阵阵掌声。下午的长跑更小精彩,崔浩呈、王子康等人活动活动了筋骨,做好了准备。“呜”裁判员吹响了“起航号”,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似的,“飞”出起跑线,一圈又一圈,跑了四圈,他们已经大汗淋漓,只剩下最后一圈了,崔浩呈坚定的迈出了最后一步。“呜”裁判员这时又吹响了一次,“崔浩呈第一”裁判员说。“崔浩呈真是名不虚传呀!谁都比不过他。”我们发出一声声的感叹。
体育文化节结束了,但它还在我的心中。
小学生周记作文范文3
听说,我的奥数班换老师了,我满心期待的等待着新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从门口进来了一个人,他长得十分高大,走路非常有力。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姓闫。我们知道后都大吃一惊,听他那雄厚的声音,我们纷纷担心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喽!
果真,上课的时候,老师看到了一个很调皮的同学又不好好听课,瞬间怒火中烧,他板着个脸,指着同学生气的'对他说:“这位同学,你都学会了吗?如果你会了,就出去,别打扰我上课!”这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这位开小差的同学,眼睛都被吓红了,好像随时都会哭出来。我们也十分的害怕,再也没有人开小差,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见这课堂的气氛不对,于是,他想了条对策……下半节课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先自习,他则在黑板上写一道应用题,题目大概是这样的:若干天后,小明……正当老师快写完了题目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老师从讲台上掉了下来,可是老师不但脸不红,心不跳,还指着黑板说:若干天后,我从讲台上掉了下来,我们一阵哄堂大笑,屋顶都要被我们的笑声掀翻了,多好玩的老师啊!这下,我们的学习更用心了。
希望我们的老师永远不生气,让我们有一个充满欢笑的课堂,也让我们的学习以充满快乐的方式更进一步!
小学生周记作文范文4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虽然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但却可以把事物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天课堂上,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吹画”。
所谓吹画,就是将墨汁滴在纸上,用吸管吹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我和搭档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要创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
我拿着棉签滴墨,她拿着吸管吹。我在白纸上点了一滴墨滴,她立马用吸管轻轻吹了起来。墨滴像一个在沙滩边玩耍的小孩,迈着小脚丫奔跑过后留下了一连串的小脚印。这些小孩有时乖巧听话,你想让它往哪走它就往哪走;有时调皮捣蛋,你要它往东,它偏要往西。这些墨滴在白纸间游刃有余地行走,用力点吹,它就走得快;轻一点,它又慢下来。看,纸上留下来的一条条痕迹,有的挺拔如峰,有的纤细如针,有的粗壮如树,有的'绵延如溪……
我和搭档心有灵犀,很有默契。我点在哪,她就知道往哪边吹。几分钟后,我们就吹好了三条主干,但怎么看怎么不像荷花的花梗,倒挺像草。于是,我们就趁势将画改名为《野草》。
没过多久,一幅《野草》图就诞生在我们手下。乍一看,有些杂乱,但再一看,却神韵十足,充满了春风吹又生的坚韧的生命力,蓬勃至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次吹画让我进一步体验到了水墨画的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小学生周记作文范文5
光破了那份宁静。在那天际,孤独正在蔓延,吞没我心中那一点点的耐心。那约定,最初只有我一人守约……
——题记
风,拂过,让睡眼朦胧的我清醒了几分,呆滞了一会,披一件长衫缓缓坐起。外头艳阳终以照满天,外头日光甚烈,而心却寒了几分。望着日光照耀,不由的一阵叹息,终是未见着那朝晖灿烂之际。但即使见到了,我又能做何?是因为那个约定吧!但她永远都不会兑现,永远不会来,一如那空头支票一般……
窗前,偶尔落叶飘落,美至极致,但却带着落寞……
几缕阳光透过叶缝照在脸颊上,我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是那么易悲,总为那些不重要的事而牵挂。也许是太害怕了吧,害怕我被抛弃,害怕别人的厌弃,害怕这世间,害怕这一切的一切。最后,害怕得整个人都衰弱了,无法解开紧绷的神经,无法做到不殚精竭虑,无法做到不怀疑别人,无法做到淡然和宁静......失了本有的一切,最终白发增生,可还是未有人懂我,我担心我会破坏他们家之间的生活、关系,我恐惧她们对我的不在乎,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好,这样她们说不定就不会讨厌我了吧……
我不喜欢她们伤心,也不想让我心痛,可如果她们要快乐,我就必须忍让,不得有怨言。她们以为我很做作,我很贱,我很傻。可谁知道我也不愿意做作,我也不愿意贱,我只是想维护友情而已。我也不傻,不会什么都不分,连最简单的知识都不知道,我只是开个玩笑。却不想这个玩笑,被你当成了笑话……
风虽并不寒冷,而我的心却冷了、凉了,从那最深处,我看到了它那千苍百孔的`外表……
心中的黑暗打败了光明,一如那不复温暖的、破碎的心。
而那约定也只有我一人孤独离场……——后记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我心中的西安
小学生作文:我心中的西安
小学生作文:我心中的西安
西安是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有着1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源地,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北临渭河,南依秦岭,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
一提起西安,大家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兵马俑了。秦兵马俑中的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左右,陶马高1.72米,长2.03米,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一号坑面积14260平方米,从高处俯视,成千上万的武士战马,整齐地排列着,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巧夺天工,令人惊叹不已。它们有的身披战袍,手持弓弩,好像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决心为秦国统一而献一份力;有的瞪大双眼,眉毛高耸,胡子翘起,恼羞成怒的样子,好像在怒视敌人,恨不得杀他个片甲不留;有的单膝跪地,平视前方,好像在表达自己忠心耿耿;有的紧皱眉头,好像在思考着如何取胜;有的嘴角微微上扬,好像已经胜券在握;有的满面忧愁,好像在为牺牲的战友难过„„将军俑身材魁梧,神态严肃。在将军俑额前,有几道细细的皱纹,显示出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军。那一匹匹战马体格健壮,瞪大眼珠,嘶鸣声中冒着一股股杀气。这些兵马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现了秦国的强大繁荣。站在这些兵马俑前,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撼了我,让我不禁肃然起敬。我仿佛看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英雄气概,看到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古代人用他们的智慧,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一页。
西安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就是大雁塔。大雁塔广场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大雁塔共有7层。每一层正中间都有一个小门,站在高处俯视,美丽的西安古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正如岑参诗中写到:“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更体现了大雁塔的雄伟壮观。
绝无仅有的兵马俑,各种各样的陵墓。巍然屹立的大雁塔„„“古城”西安,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一千多年的都城史,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给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繁荣富强的辉煌时期,留给我们最自豪、最珍贵的记忆。
西安,真是名副其实的“古城”!